CN111924093A -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4093A
CN111924093A CN202010833695.7A CN202010833695A CN111924093A CN 111924093 A CN111924093 A CN 111924093A CN 202010833695 A CN202010833695 A CN 202010833695A CN 111924093 A CN111924093 A CN 111924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anding
supporting mechanism
rotatable
amphibious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3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u Jingmen Air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u Jingmen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u Jingmen Air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u Jingmen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36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4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4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66Convertible alighting gear;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kinds of ground or like engag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8Operating mechanisms
    • B64C25/24Operating mechanisms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34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wheeled type, e.g. multi-wheeled bog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4Floats
    • B64C25/56Floats infla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涉及飞机起落架技术领域;为了解决能耗问题;具体包括用于与机身连接的两个连接架和用于两栖降落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与陆地降落支撑机构的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主齿轮、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两个所述连接架的外壁焊接有同一个连接轴。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旋转机构,可根据实际降落地点选择陆地降落支撑机构或者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向下支撑工作,当无需降落时,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与水上降落支撑机构旋转至水平,此时其迎风面积相对工作状态大大减少,可降低无人机飞行的风阻,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起落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监控、侦测、喷洒药物等,而起落架作为无人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担任着无人机起飞与着陆的任务,现有的起落架大多只能在陆地上着陆,而实际无人机在工作时,在取水、检测特殊位置等需要在水上降落的任务均无法完成。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91713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水陆两栖起落架,包括左起落架和右起落架,所述左起落架和右起落架上方的左端设置有支撑杆,且左起落架和右起落架上方的右端也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左起落架和右起落架上方的中心位置处均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捆绑杆。
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虽然其具有两栖降落的功能,但是其起落架整个部件迎风面积始终处于不变,在无人机飞行时风阻较大,从而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包括用于与机身连接的两个连接架和用于两栖降落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与陆地降落支撑机构的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主齿轮、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两个所述连接架的外壁焊接有同一个连接轴,所述主齿轮通过键连接于连接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副齿轮与第二副齿轮分别对称啮合于主齿轮的两侧,所述连接轴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旋转架,所述第一副齿轮与第二副齿轮均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旋转架的内壁上,两个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分别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外壁配合使用有同步带,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分别固定安装于旋转架对称于连接轴的两侧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包括漂浮板和气囊,所述漂浮板固定安装于旋转架的一侧外壁上,三个圆形阵列且完全相同的所述气囊固定安装于漂浮板的另一侧外壁上。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气囊的内部通过连接管连通。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漂浮板的另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平衡配重块。
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陆地降落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机轮和第二机轮,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旋转架的另外一侧外壁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套筒和滑板,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二,所述第二机轮通过第二轮架转动连接于滑杆二的底部外壁上,所述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一,所述第一机轮通过第一轮架转动连接于滑杆一的外壁上,所述滑杆一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于滑杆二的底部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一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
同时,所述连杆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于滑杆二的底部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同时,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安装耳,安装耳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腰型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更优的方案:所述连接架的内壁开设有均匀的减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通过设置有旋转机构,可根据实际降落地点选择陆地降落支撑机构或者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向下支撑工作,当无需降落时,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与水上降落支撑机构旋转至水平,此时其迎风面积相对工作状态大大减少,可降低无人机飞行的风阻,降低能耗。
2.该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通过设置有水上降落支撑机构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其分别负责无人的水上停靠支撑和陆地停靠支撑,使无人机可以完成一些水上作业的任务,提高了本装置的功能性。
3.该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通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将三个气囊的内部连通,其内部气压一致,导致其体积一致,根据浮力公式可推算三个气囊所产生的浮力也一致,可使得无人机所受支撑力较为均匀。
4.该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通过设置有连杆和弹簧,当处于非降落状态时,弹簧将滑杆二顶起,此时通过连杆的作用,四个第一机轮均会向中间位置收缩,降落时再打开,一方面保证了降落时,四个第一机轮相对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降落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小了非降落状态的迎风面积,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5.该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所有部件均相对于连接架连接,其为一个整体,在安装拆装时,仅可通过安装耳与机身的连接完成,使得整个拆装过程较为便捷,并且,通过设置有安装腰型孔,其能针对不同的安装距离进行调节,且减重孔的设置能够减轻一定量的装置自重,降低一定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的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的陆地降落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架、2-陆地降落支撑机构、3-旋转机构、4-水上降落支撑机构、5-减重孔、6-安装腰型孔、7-连接轴、8-主齿轮、9-第一副齿轮、10-第一带轮、11-旋转轴、12-同步带、13-旋转架、14-电机、15-第二带轮、16-第二副齿轮、17-漂浮板、18-连接管、19-气囊、20-平衡配重块、21-套筒、22-支撑板、23-滑板、24-滑杆一、25-第一轮架、26-第一机轮、27-连杆、28-第二轮架、29-第二机轮、30-滑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与机身连接的两个连接架1和用于两栖降落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与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的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主齿轮8、第一副齿轮9和第二副齿轮16,两个所述连接架1的外壁焊接有同一个连接轴7,所述主齿轮8通过键连接于连接轴7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副齿轮9与第二副齿轮16分别对称啮合于主齿轮8的两侧,所述连接轴7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旋转架13,所述第一副齿轮9与第二副齿轮16均通过旋转轴11转动连接于旋转架13的内壁上,两个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分别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轮10和第二带轮15,第一带轮10与第二带轮15的外壁配合使用有同步带12,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架1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上,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分别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对称于连接轴7的两侧外壁上;本实施例在使用,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分别负责无人的水上停靠支撑和陆地停靠支撑,使无人机可以完成一些水上作业的任务,提高了本装置的功能性,本装置通过设置有旋转机构3,当电机14启动时,通过第一带轮10、同步带12和第二带轮15的传动配合作用带动两个旋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副齿轮9和第二副齿轮16转动,其在转动时,由于主齿轮8不动,其会通过啮合作用以主齿轮8的轴线为回转中心转动,而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分别设置与旋转架13的两侧,可根据实际降落地点选择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或者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向下支撑工作,当无需降落时,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与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旋转至水平,此时其迎风面积相对工作状态大大减少,可降低无人机飞行的风阻,降低能耗。
为了解决水上降落问题;如图3所示,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包括漂浮板17和气囊19,所述漂浮板17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的一侧外壁上,三个圆形阵列且完全相同的所述气囊19固定安装于漂浮板17的另一侧外壁上,且三个所述气囊19的内部通过连接管18连通;当无人机需要水上降落时,将启动电机14,将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旋转至最下方,此时通过三个气囊19以及漂浮板17的浮力作用可为无人机提供支撑力,并且,本装置通过设置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将三个气囊19的内部连通,其内部气压一致,导致其体积一致,根据浮力公式可推算三个气囊19所产生的浮力也一致,可使得无人机所受支撑力较为均匀。
为了解决平衡问题;如图4所示,所述漂浮板17的另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平衡配重块20;由于本装置除了电机14外,均对称布置,而平衡配重块20可平衡电机14的倾斜力作用。
为了解决陆地降落问题;如图1、5所示,所述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2、第一机轮26和第二机轮29,所述支撑板22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的另外一侧外壁上,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套筒21和滑板23,所述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二30,所述第二机轮29通过第二轮架28转动连接于滑杆二30的底部外壁上,所述滑板2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一24,所述第一机轮26通过第一轮架25转动连接于滑杆一24的外壁上,所述滑杆一24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27,连杆27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于滑杆二30的底部外壁上,所述套筒2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当需要陆地降落时,启动电机14,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旋转至最下方,此时当第二机轮29接触到地面时,受到无人机重力作用,滑杆二30会沿着套筒21向上滑动,从而通过连杆27的作用使得滑杆一24伸出,直至第二机轮29与第一机轮26均接触地面,为无人机提供支撑力,本装置,通过设置有连杆27和弹簧,当处于非降落状态时,弹簧将滑杆二30顶起,此时通过连杆27的作用,四个第一机轮26均会向中间位置收缩,降落时再打开,一方面保证了降落时,四个第一机轮26相对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降落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小了非降落状态的迎风面积,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为了解决拆卸和自重问题;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架1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安装耳,安装耳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腰型孔6,所述连接架1的内壁开设有均匀的减重孔5,本装置,所有部件均相对于连接架1连接,其为一个整体,在安装拆装时,仅可通过安装耳与机身的连接完成,使得整个拆装过程较为便捷,并且,通过设置有安装腰型孔6,其能针对不同的安装距离进行调节,且减重孔5的设置能够减轻一定量的装置自重,降低一定的能耗。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电机14启动时,通过第一带轮10、同步带12和第二带轮15的传动配合作用带动两个旋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副齿轮9和第二副齿轮16转动,其在转动时,由于主齿轮8不动,其会通过啮合作用以主齿轮8的轴线为回转中心转动,而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分别设置与旋转架13的两侧,可根据实际降落地点选择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或者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向下支撑工作,当无需降落时,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与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旋转至水平,当无人机需要水上降落时,将启动电机14,将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旋转至最下方,此时通过三个气囊19以及漂浮板17的浮力作用可为无人机提供支撑力,当需要陆地降落时,启动电机14,将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旋转至最下方,此时当第二机轮29接触到地面时,受到无人机重力作用,滑杆二30会沿着套筒21向上滑动,从而通过连杆27的作用使得滑杆一24伸出,直至第二机轮29与第一机轮26均接触地面,为无人机提供支撑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包括用于与机身连接的两个连接架(1)和用于两栖降落的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与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的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旋转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主齿轮(8)、第一副齿轮(9)和第二副齿轮(16),两个所述连接架的外壁焊接有同一个连接轴(7),所述主齿轮(8)通过键连接于连接轴(7)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副齿轮(9)与第二副齿轮(16)分别对称啮合于主齿轮(8)的两侧,所述连接轴(7)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旋转架(13),所述第一副齿轮(9)与第二副齿轮(16)均通过旋转轴(11)转动连接于旋转架(13)的内壁上,两个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分别通过键连接有第一带轮(10)和第二带轮(15),第一带轮(10)与第二带轮(15)的外壁配合使用有同步带(12),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架(1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上,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和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分别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对称于连接轴(7)的两侧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降落支撑机构(4)包括漂浮板(17)和气囊(19),所述漂浮板(17)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的一侧外壁上,三个圆形阵列且完全相同的所述气囊(19)固定安装于漂浮板(17)的另一侧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气囊(19)的内部通过连接管(1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17)的另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平衡配重块(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降落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2)、第一机轮(26)和第二机轮(29),所述支撑板(22)固定安装于旋转架(13)的另外一侧外壁上,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套筒(21)和滑板(23),所述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二(30),所述第二机轮(29)通过第二轮架(28)转动连接于滑杆二(30)的底部外壁上,所述滑板(2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一(24),所述第一机轮(26)通过第一轮架(25)转动连接于滑杆一(24)的外壁上,所述滑杆一(24)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27),连杆(27)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于滑杆二(30)的底部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一(24)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7)的另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于滑杆二(30)的底部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安装耳,安装耳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腰型孔(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内壁开设有均匀的减重孔(5)。
CN202010833695.7A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Pending CN111924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695.7A CN111924093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695.7A CN111924093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4093A true CN111924093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0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3695.7A Pending CN111924093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40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0593A (zh) * 2021-11-03 2022-02-11 南京甲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618A (en) * 1923-04-24 1924-10-24 Alexander Procofieff Seversky Combination landing gear for aircraft
GB348339A (en) * 1930-04-14 1931-05-14 Harold Bola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lighting gear for aircraft
US3954232A (en) * 1974-11-11 1976-05-04 The Boeing Company Kneelable aircraft landing gear
CN204527617U (zh) * 2015-02-03 2015-08-05 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水陆两用快拆收放起落架
CN108528687A (zh) * 2018-04-18 2018-09-14 杨雪锋 一种可调整式水陆两栖飞机智能起落架
CN207917137U (zh) * 2017-12-05 2018-09-28 周军辉 一种无人机水陆两栖起落架
CN208102373U (zh) * 2018-04-18 2018-11-16 泊鹭(荆门)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水陆两栖飞机牵引装置
CN208102343U (zh) * 2018-04-18 2018-11-16 泊鹭(荆门)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用起落架固定机构
CN209192208U (zh) * 2018-10-25 2019-08-02 燕山大学 一种可收放无人机起落架
CN110682751A (zh) * 2019-10-17 2020-01-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打水漂原理辅助飞行器水陆滑行的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618A (en) * 1923-04-24 1924-10-24 Alexander Procofieff Seversky Combination landing gear for aircraft
GB348339A (en) * 1930-04-14 1931-05-14 Harold Bola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lighting gear for aircraft
US3954232A (en) * 1974-11-11 1976-05-04 The Boeing Company Kneelable aircraft landing gear
CN204527617U (zh) * 2015-02-03 2015-08-05 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水陆两用快拆收放起落架
CN207917137U (zh) * 2017-12-05 2018-09-28 周军辉 一种无人机水陆两栖起落架
CN108528687A (zh) * 2018-04-18 2018-09-14 杨雪锋 一种可调整式水陆两栖飞机智能起落架
CN208102373U (zh) * 2018-04-18 2018-11-16 泊鹭(荆门)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水陆两栖飞机牵引装置
CN208102343U (zh) * 2018-04-18 2018-11-16 泊鹭(荆门)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用起落架固定机构
CN209192208U (zh) * 2018-10-25 2019-08-02 燕山大学 一种可收放无人机起落架
CN110682751A (zh) * 2019-10-17 2020-01-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打水漂原理辅助飞行器水陆滑行的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0593A (zh) * 2021-11-03 2022-02-11 南京甲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6550B (zh) 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
CN107323192B (zh) 一种陆空两栖移动机器人
CN104386238B (zh) 一种农用无人直升机
CN111924093A (zh) 一种可旋转式的两栖飞机起落架
CN211793896U (zh) 一种农业病虫害防治用杀虫灯装置
CN216081343U (zh) 长输管道移动式形变快速检测装置
CN217805260U (zh) 一种无人机落水可自救结构
CN110921553B (zh) 一种重型汽车轮胎折叠式摆杆举升装置
CN212243798U (zh) 一种航空用机械起落架
CN114893704B (zh) 一种具有可移动巡逻监控探头的5g通信铁塔
CN111806674A (zh)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减速效果好的无人机着陆减速阻尼装置
CN218073194U (zh) 一种沿海防护林用高大树木喷药车
CN219428359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结构姿态变型机构
CN210503160U (zh) 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
CN217673186U (zh) 一种新型无人直升机
CN217287162U (zh) 一种游乐场用具有保护功能的小车车厢
CN214649016U (zh) 一种陆空两用单驱动的多旋翼无人机
CN113232838B (zh) 基于双模式变体起落架的机尾坐立式的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13323416U (zh) 一种生产车间物料巡航平台
CN213473499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巡检无人机起落架
CN217456342U (zh) 一种遥感无人机支撑装置
CN210376935U (zh) 一种涂胶显影装置
CN219669206U (zh) 一种膜包机网链输送机构
CN220842826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CN218907502U (zh) 一种拼装式电动车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