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670A -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670A
CN111867670A CN201980020446.1A CN201980020446A CN111867670A CN 111867670 A CN111867670 A CN 111867670A CN 201980020446 A CN201980020446 A CN 201980020446A CN 111867670 A CN111867670 A CN 111867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cap
nozzle portion
colum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04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670B (zh
Inventor
有延学
百贯祐亮
大家永理
桝田多恵子
小川淳一
岩濑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6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 A61M5/3134Syringe barre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tal end, i.e. end closest to the tip of the needle cannul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0Closure caps or plugs for connectors or open ends of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03Leak prevention means for distal end of syringes, i.e. syringe end for mounting a needle
    • A61M2005/3104Caps for syringes without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7/00Methods of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注射器组装体(12A)具备:板状的密封部件(41),其将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开口(49)密封,和筒状的罩部件(42)。罩部件(42)具有基部(56)和安装部(58)。安装部(58)具有:两个爪部(62a、62b);两个第一柱部(64),其配置于两个爪部(62a、62b)中的一个的两侧;以及两个第二柱部(66),其配置于两个爪部(62a、62b)中的另一个的两侧。安装部(58)的外周部具有两个外周切缺部(67)。安装部(58)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74)。

Description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将填充于筒体内的药液在按压头的挤压作用下给药到生物体内的注射泵型的药液给药设备是公知的(参照日本专利第4759630号公报)。药液给药设备具备填充药液的注射器组装体。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和固定于前端喷嘴部的帽。帽具有:由将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密封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和覆盖密封部件的硬质的罩部件。
在注射器组装体的组装工序中,存在在对前端喷嘴部安装帽时,负荷过度作用于在帽的罩部件的内周部形成的爪部,爪部被削刮的可能性。若爪部被削刮,则在组装后帽容易从注射器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脱落的帽、具备该帽的注射器组装体以及该注射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帽是能能够安装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的筒状的帽,其中具备:板状的密封部件,其具有弹性并且将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密封;和筒状的罩部件,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并且比所述密封部件硬质,所述罩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前端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帽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并且覆盖所述前端喷嘴部的筒状的安装部,所述基部具有:收纳所述密封部件的收纳部、和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使所述密封部件的前端面露出的贯通孔,所述安装部具有:两个爪部,它们配置于从所述收纳部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并且相互对置;两个第一柱部,它们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一方的两侧,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以及两个第二柱部,它们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另一方的两侧,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部具有两个外周切缺部,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以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所述安装部中的设置有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的部分,径向的厚度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薄,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与所述轴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各外周面与所述轴的距离短,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所述两个内周凹部以在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与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帽,安装部的外周部具有两个外周切缺部,安装部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在两个外周切缺部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爪部,因此在将帽安装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时,安装部在两个外周切缺部的部位处向外侧变形,另一方面在两个内周凹部的部位处向内侧变形。由此,帽的安装部变形为椭圆状,因此在组装时不会对两个爪部作用过大的负荷,而能够抑制两个爪部被削刮。因此,帽难以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脱落。另外,该帽具有四个的柱部(两个第一柱部和两个第二柱部),因此即便在针对包含帽的注射器组装体进行伴随加热的灭菌处理的情况下,在灭菌时也难以变形(容易保持形状)。因此,即便在伴随加热的灭菌后,帽也难以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脱落。
也可以是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内周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的两个基端抵接部,所述两个基端抵接部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抑制组装后的帽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的耐压性(药液的泄漏难度)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帽的取下难度)的不稳定。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组装后的帽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的耐压性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的不稳定。
也可以是所述基部在所述收纳部的基端具有通过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倾斜的前端抵接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组装后的帽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的耐压性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的不稳定。
也可以是所述安装部在所述两个爪部的基端具备:具有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的两个第一侧壁部、和具有所述两个内周凹部的两个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柱部以及所述第二柱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径向上的厚度是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径向上的厚度的1.25~3.0倍。
根据该结构,在将帽安装于前端喷嘴部时安装部更容易变形,在帽的安装后更容易拔出。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的所述厚度是0.5~1.5mm。
根据该结构,在将帽安装于前端喷嘴部时安装部更容易变形。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柱部以及所述第二柱部的所述厚度是0.7~2.5mm。
根据该结构,在将帽安装于前端喷嘴部后,帽更难以拔出。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分别从所述两个爪部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的基端。
根据该结构,安装部更可靠地变形。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内周凹部分别从所述安装部的前端延伸至基端。
根据该结构,安装部更可靠地变形。
也可以是所述基部具有从所述收纳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延伸而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面嵌合的多个肋,所述多个肋分别在其基端具有突出高度朝向基端逐渐减小的倾斜部。
在收纳部的内周面具有多个肋,由此在将帽安装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前的状态下,能够使密封部件可靠地保持于收纳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帽的安装工序。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是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两个外周凹部。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是与所述帽的轴平行的两个平坦部。
另外,本发明的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和安装于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帽,其中,所述帽是上述的帽,所述前端喷嘴部在其外周面具有卡合凸部,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爪部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由此在所述前端喷嘴部安装有所述帽,并且利用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和安装于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帽,其中,所述帽是上述任一个帽,所述注射器具有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旋转的两个防止旋转凸部,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外周部向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分别插入到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的角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角部卡合。
也可以是所述注射器具有四个嵌合凸部,所述四个嵌合凸部在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上与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两侧相邻并且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内表面嵌合。
也可以是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分别具有: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前端侧的两个前端凸部、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基端侧的两个基端凸部、以及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所述两个前端凸部与所述两个基端凸部之间的两个中间凸部,所述两个基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两个前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中的至少所述两个中间凸部分别具有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基端方向而增大的两个倾斜引导部,所述两个中间凸部的前端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前端宽度以及所述两个前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所述宽度,分别小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与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的对应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
另外,本发明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准备具备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所述前端喷嘴部具有设置于外周面的卡合凸部和前端开口,准备具有弹性的板状的密封部件,准备罩部件,该罩部件由比所述密封部件硬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具备设置于前端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着帽的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安装部,所述基部具有:收纳所述密封部件的收纳部、和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使所述密封部件的前端面露出的贯通孔,所述安装部具有两个爪部,所述两个爪部配置于从所述收纳部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并且相互对置,在所述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安装部内插入所述前端喷嘴部,将所述前端喷嘴部向所述安装部内压入直到所述卡合凸部朝向前端方向越过所述两个爪部为止,并且利用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并将所述帽安装于所述前端喷嘴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一方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另一方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加强部、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加强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加强部之间的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变形促进部、以及以在所述两个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部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第二变形促进部,在所述卡合凸部越过所述两个爪部时,使所述两个第一变形促进部向径向外侧变形,并使所述两个第二变形促进部向径向内侧变形,由此使所述两个爪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合凸部的外径大致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帽难以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的药液给药设备的简图。
图2是药液给药设备的卸下了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图4是罩部件的自前端侧的立体图。
图5是罩部件的自基端侧的立体图。
图6是罩部件的后视图。
图7是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8A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一剖视图。图8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注射器组装体的注射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注射器组装体的注射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14是对图12所示的注射器沿轴向进行观察的主视图。
图15A是图11所示的注射器组装体的临时装配状态的侧视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XVB-XVB线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16A是图11所示的注射器组装体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XVIB-XVIB线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一要素或者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药液给药设备10用于在将药液M向生物体内给药中使用。药液给药设备10将填充于注射器组装体12A内的药液M在柱塞组装体14的挤压作用下跨越较长时间(例如,数分钟~数小时左右)地持续地向生物体内给药。药液给药设备10也可以将药液M间歇地向生物体内给药。作为药液M,例如,能够举出蛋白质制剂、麻醉性止痛药、利尿药等。
如图1所示,在药液给药设备10的使用时,在药液给药设备10作为给药器具16而连接例如膜片型的带针管17,将从注射器组装体12A排出的药液M经由带针管17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带针管17具备:能够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连接的连接器18、一端部与连接器18连接的具有挠性的送液管19、与送液管19的另一端连接且能够贴合于皮肤S的膜片部20、以及从膜片部20突出的穿刺针21。穿刺针21针对皮肤S大致垂直地穿刺。此外,穿刺针21也可以针对皮肤S斜着穿刺。
此外,与药液给药设备10连接的给药器具16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膜片型的带针管17,例如,也可以是在送液管19的前端连接有穿刺针(翼状针等)的给药器具。或者,给药器具16也可以是能够不经由送液管19地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连接的屈曲的针。该情况下,屈曲的针例如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向下方屈曲大致略90°,伴随着药液给药设备10在皮肤S的固定(粘贴)而针对皮肤S垂直地穿刺。另外,也可以是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给药器具16以及针的一部分位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内部,且针的前端从注射器组装体12A突出的形式。该情况下,针也伴随着药液给药设备10在皮肤S的固定(粘贴),针对皮肤S垂直地穿刺。
如图1或者图2所示,药液给药设备10具备:具有填充有药液M的注射器24的注射器组装体12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于注射器24内的垫片26、能够沿轴向(箭头X方向)伸长并且能将垫片26向前端方向(箭头X1方向)挤压的柱塞组装体14、驱动柱塞组装体14的驱动机构28、对药液给药设备10的动作所需要的电力进行供给的电池30、控制驱动机构28的控制部32、支承注射器组装体12A、柱塞组装体14以及驱动机构28的底座构造34、以及收容它们的壳体36。
如图2所示,注射器组装体12A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48的注射器24、和安装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的帽40。
注射器24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具体而言,注射器24具有:具有能够填充药液M的内腔13的躯体部44、从躯体部44的前端缩径的肩部46、从肩部46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前端喷嘴部48、以及躯体部44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4。药液M预先填充于注射器24内。注射器24优选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3所示,在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部设置有卡合凸部48a。卡合凸部48a形成为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周向延伸一周的环状。卡合凸部48a具有供帽40的后述的爪部62a、62b卡止的卡止面48a1、和形成于比卡止面48a1靠前端侧的位置并且朝向前端方向缩径的倾斜面48a2。卡止面48a1是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轴垂直的平坦面。在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且在卡合凸部48a的基端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状槽48b。
在前端喷嘴部48的基端部外周设置有防止帽40松动的防松动凸部48e。防松动凸部48e形成为向径向外侧鼓出并且沿周向延伸一周的环状。防松动凸部48e的外周面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轴延伸。防松动凸部48e的基端与肩部46的前端相连。
帽40由橡胶材料、弹性体材等弹性树脂材料构成,且具备:将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开口49密封的板状的密封部件41、和保持密封部件41,并比密封部件41硬质的筒状的罩部件42。
密封部件41通过罩部件42固定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密封部件41在被在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面与罩部件42的前端之间沿轴向弹性地进行了压缩的状态下被保持。密封部件41形成为圆盘状。
密封部件41具有:构成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密封主体部41a、从密封主体部41a的前端面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前端凸部41b、以及从密封主体部41a的基端面向基端方向突出的基端凸部41c。前端凸部41b比罩部件42的前端面42a向前端方向稍稍突出。此外,前端凸部41b的前端面也可以位于与罩部件42的前端面42a相同的轴向位置、比该前端面42a靠基端侧的位置。密封部件41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18与前端喷嘴部48连接时,被设置于连接器18的针18a穿刺。
如图3和图4所示,罩部件42具有:设置于罩部件42的前端的基部56、和从基部56沿着帽40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并覆盖前端喷嘴部48的筒状(圆筒状)的安装部58。基部56具有:收纳密封部件41的收纳部56a、和与收纳部56a连通,并使密封部件41的前端面露出的贯通孔56b。收纳部56a大体形成为圆形状。
贯通孔56b是圆形的孔部,且与收纳部56a在同轴上形成为比收纳部56a直径小。贯通孔56b形成于基部56的前端壁56d。如图3所示,在贯通孔56b插入有密封部件41的前端凸部41b。密封部件41的前端面从罩部件42的贯通孔56b露出。
在收纳部56a的基端设置有通过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抵接来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的前端抵接部56c。在前端抵接部56c与设置于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的锥形外周面(倾斜面48a2)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以便在组装时罩部件42的后述的爪部62a、62b能够可靠地越过前端喷嘴部48的卡合凸部48a。
如图5所示,基部56还具有从收纳部56a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帽40的轴延伸,与密封部件41的外周面嵌合的多个肋60。多个肋60在收纳部56a的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肋60的各前端与基部56的前端壁56d连结。多个肋60各自在其基端具有突出高度朝向基端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0a。
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部58具有两个爪部62a、62b、两个第一柱部64、以及两个第二柱部66。两个爪部62a、62b相互对置,配置于从收纳部56a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且从安装部58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两个爪部62a、62b与前端喷嘴部48的卡合凸部48a卡合,由此在前端喷嘴部48安装帽40。即,两个爪部62a、62b与前端喷嘴部48的卡合凸部48a的基端(卡止面48a1)卡合,由此防止罩部件42从前端喷嘴部48脱落。两个爪部62a、62b分别沿着安装部58的内周面沿周向延伸为圆弧状。
两个第一柱部64在安装部58的周向上配置于一个爪部62a的两侧,沿着帽40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柱部64构成安装部58中的两个第一加强部。两个第二柱部66在安装部58的周向上配置于另一个爪部62b的两侧,沿着帽40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柱部66构成安装部58中的两个第二加强部。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柱部64的内周面64a和两个第二柱部66的内周面66a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防松动凸部48e)抵接,由此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
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部58的外周部具有以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柱部64间、两个第二柱部66间的两个外周切缺部67。安装部58中的设置有两个外周切缺部67的部分的径向的厚度薄于两个第一柱部64和两个第二柱部66,两个外周切缺部67的自前端喷嘴部48的轴的距离短于两个第一柱部64、两个第二柱部66的各外周面的自前端喷嘴部48的轴的距离。两个外周切缺部67是两个外周凹部68。
两个外周凹部68以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配置。一个外周凹部68配置于两个第一柱部64间。另一个外周凹部68配置于两个第二柱部66间。两个外周凹部68比两个第一柱部64和两个第二柱部66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两个外周凹部68构成安装部58中的第一变形促进部。
两个外周凹部68分别从两个爪部62a、62b各自的前端延伸至安装部58的基端。因此,两个外周凹部68分别在安装部58的基端面向基端方向开口。在两个外周凹部68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外周凸部70。在两个外周凸部70与基部56的基端面56e之间形成有环状卡合槽72。在已经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18连接于帽40时,设置于连接器18的内周部的卡合钩爪与帽40的环状卡合槽72卡合。
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部58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74。两个内周凹部74以在两个第一柱部64与两个第二柱部66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两个内周凹部74比两个第一柱部64和两个第二柱部66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两个内周凹部74分别从安装部58的前端延伸至基端。因此,两个内周凹部74分别在安装部58的基端面向基端方向开口。两个内周凹部74构成安装部58中的第二变形促进部。
安装部58的内周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柱部64间、两个第二柱部66间的两个基端抵接部76。两个基端抵接部76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防松动凸部48e)抵接,由此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两个基端抵接部76沿着帽40的轴延伸。
安装部58在两个爪部62a、62b的基端具有:具有两个外周凹部68的两个第一侧壁部78、和具有两个内周凹部74的两个第二侧壁部80。两个第一侧壁部78和两个第二侧壁部80分别形成为以帽40的轴为中心的圆弧状。两个第一侧壁部78的沿着周向的长度相互相同。两个第二侧壁部80的沿着周向的长度相互相同。两个第一侧壁部78的沿着周向的长度长于两个第二侧壁部80的沿着周向的长度。
在图6中,第一柱部64和第二柱部66在安装部58的径向上的厚度Th1、Th2是第一侧壁部78和第二侧壁部80在安装部58的径向上的厚度Ts1、Ts2的1.25~3.0倍,优选是1.25~1.75倍。第一侧壁部78和第二侧壁部80的厚度Ts1、Ts2是0.5~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侧壁部78的径向的厚度Ts1与两个第二侧壁部80的径向的厚度Ts2大致相同。此外,两个第一侧壁部78的径向的厚度Ts1也可以与两个第二侧壁部80的径向的厚度Ts2不同。第一柱部64和第二柱部66的径向的厚度Th1、Th2是0.7~2.5mm。
在安装部58且在两个第一侧壁部78(外周凹部68)各自的前端侧形成有在径向贯通安装部58的壁部的两个侧孔82。两个侧孔82的周向长度短于两个外周凹部68各自的周向长度。此外,两个侧孔82的周向长度也可以与两个外周凹部68各自的周向长度相同、比其长。
在图2中,垫片26将注射器24的内腔13的基端侧以液密的方式封闭。在药液给药设备10的初始状态下,垫片26位于比注射器24的基端靠前端侧的位置。对于垫片26而言,其外周部与注射器24(躯体部44)的内周面以液密的方式紧贴。通过注射器组装体12A、药液M、垫片26,构成预灌封注射器15。
柱塞组装体14构成为使垫片26在注射器24内前进,并从注射器组装体12A将药液M压出。在药液给药设备10的初始状态下,柱塞组装体14的前端侧插入于注射器24的基端侧。驱动机构28具有:以电池30为电源并在控制部32的控制作用下被驱动控制的马达31、和固定于马达31的输出轴的驱动齿轮37。
底座构造34配置于壳体36(参照图1)内。注射器组装体12A、驱动机构28以及柱塞组装体14分别固定于底座构造34的规定位置。底座构造34具备:底座主体部件34a、和固定于底座主体部件34a并且在其与底座主体部件34a之间保持马达31的马达保持部件34b。
底座主体部件34a具有向上方突出并且保持注射器24的凸缘部54的凸缘保持部34c。在凸缘保持部34c设置有插入有凸缘部54的保持槽34d。
在图1中,壳体36是构成为收容上述的注射器组装体12A、垫片26、柱塞组装体14、驱动机构28、电池30、控制部32以及底座构造34的中空状部件。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从壳体36突出,罩部件42向外部露出。在壳体36的上表面36a设置有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的窗部36w。
药液给药设备10例如能够构成为粘贴于患者的皮肤S来使用的膜片类型。这样的膜片类型的情况下,在壳体36的底面36b设置能够与皮肤S贴合的片状的贴合部(粘着部)。在药液给药设备10的初始状态下在贴合部的贴合面粘贴有能够剥离的保护片。
此外,药液给药设备10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36的底面36b设置钩子、夹子等安装工具,而钩在患者的衣服(例如,裤子的腰部部分等)等来安装的类型。
接下来,对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该制造方法具有注射器准备工序、密封部件准备工序、罩部件准备工序、帽组装工序、插入工序(图8A、图8B)以及安装工序。
在注射器准备工序中,对具备具有设置于外周面的卡合凸部48a、和前端开口49的前端喷嘴部48的上述注射器24进行准备。
在密封部件准备工序中,对具有弹性的板状的上述密封部件41进行准备。
在罩部件准备工序中,对上述罩部件42进行准备,上述罩部件42由比密封部件41硬质的材料构成,且具备:基部56,其设置于前端;和筒状的安装部58,其从基部56沿着帽40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基部56具有:收纳部56a,其收纳密封部件41;和贯通孔56b,其与收纳部56a连通,使密封部件41的前端面露出,安装部58具有两个爪部62a、62b,前述两个爪部62a、62b配置于从收纳部56a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从安装部58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且相互对置。
在帽组装工序中,在罩部件42的收纳部56a插入密封部件41,通过收纳部56a保持密封部件41,由此获得上述帽40。在罩部件42的收纳部56a插入密封部件41时,密封部件41被设置于收纳部56a的多个肋60的各基端的倾斜部60a朝收纳部56a引导。此外,密封部件41的外径小于相互对置的两个爪部62a、62b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罩部件42的收纳部56a顺畅地插入密封部件41。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插入工序中,在在收纳部56a收纳有密封部件41的罩部件42的安装部58内插入前端喷嘴部48。此外,图8A是与图6中的VIIIA-VIIIA线对应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图8B是与图6中的VIIIB-VIIIB线对应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在插入工序的完成阶段中,两个爪部62a、62b未越过前端喷嘴部48的卡合凸部48a,而且,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面未与密封部件41抵接。
在安装工序中,从图8A和图8B的状态开始,将前端喷嘴部48向安装部58内压入,直到卡合凸部48a朝向前端方向越过两个爪部62a、62b为止,而利用密封部件41将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开口49密封,并且将帽40安装于前端喷嘴部48。在卡合凸部48a越过两个爪部62a、62b时,卡合凸部48a使设置有外周凹部68的第一侧壁部78向径向外侧变形(参照图8A的箭头A)。伴随着第一侧壁部78的朝径向外侧的变形,设置有内周凹部74的第二侧壁部80向径向内侧变形(参照图8B的箭头B)。其结果为,如在图6中由假想线所示那样,安装部58变形为在两个第一侧壁部78对置的方向具有长直径,在两个第二侧壁部80对置的方向具有短直径的椭圆状。
接下来,对具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注射器组装体12A的药液给药设备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药液给药设备10的使用时,在药液给药设备10连接给药器具16。具体而言,连接器18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48(罩部件42)连接。
而且,药液给药设备10粘贴于患者的皮肤S、或者佩戴于衣服等,而安装于患者。接下来,将给药器具16的穿刺针21穿刺到患者的皮肤S。此外,也可以在穿刺针21对皮肤S的穿刺前将药液给药设备10安装于患者。
而且,药液给药设备10若接收到规定的动作开始指令,则通过柱塞组装体14挤压垫片26,而使垫片26在注射器24内前进,由此将注射器24内的药液M压出。从注射器24内压出的药液M经由穿刺于患者的给药器具16给药(注入)到患者的体内。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40起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该帽40,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部58的外周部具有两个外周凹部68,安装部58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74,在两个外周凹部68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爪部62a、62b。因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将帽40安装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时,安装部58在两个外周凹部68的部位处向外侧变形,另一方面在两个内周凹部74的部位处向内侧变形。由此,帽40的安装部58变形为椭圆状,因此在组装时不会对两个爪部62a、62b作用过大的负荷,而能够抑制两个爪部62a、62b被削刮。因此,帽40难以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脱落。另外,该帽40具有四个柱部(两个第一柱部64和两个第二柱部66),因此即便在针对包含帽40的注射器组装体12A进行伴随加热的灭菌处理的情况下,在灭菌时也难以变形(容易保持形状)。因此,即便在伴随加热的灭菌后,帽40也难以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脱落。
如图5所示,安装部58的内周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柱部64间、两个第二柱部66间的两个基端抵接部76。而且,两个基端抵接部76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组装后的帽40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40的耐压性(药液M的泄漏难度)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帽40的取下难度)的不稳定。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柱部64和两个第二柱部66的内周面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组装后的帽40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40的耐压性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的不稳定。
基部56在收纳部56a的基端具有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倾斜的前端抵接部56c。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组装后的帽40的松动,因此能够抑制帽40的耐压性的不稳定、和拉拔强度的不稳定。
如图6所示,安装部58在两个爪部62a、62b的基端具备:具有两个外周凹部68的两个第一侧壁部78、和具有两个内周凹部74的两个第二侧壁部80,第一柱部64和第二柱部66在安装部58的径向上的厚度Th1、Th2是第一侧壁部78和第二侧壁部80在安装部58的径向上的厚度Ts1、Ts2的1.25~3.0倍。优选是1.25~1.75倍。根据该结构,在将帽40安装于前端喷嘴部48时安装部58更容易变形,在帽40的安装后更难以拔出。
第一侧壁部78和第二侧壁部80的厚度Ts1、Ts2是0.5~1.5mm。根据该结构,在将帽40安装于前端喷嘴部48时安装部58更容易变形。
第一柱部64和第二柱部66的厚度Th1、Th2是0.7~2.5mm。根据该结构,在将帽40安装于前端喷嘴部48后,帽40更难以拔出。
两个外周凹部68分别从两个爪部62a、62b各自的前端延伸至安装部58的基端。根据该结构,安装部58更可靠地变形。
两个内周凹部74分别从安装部58的前端延伸至基端。根据该结构,安装部58更可靠地变形。
基部56具有从收纳部56a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帽40的轴延伸,与密封部件41的外周面嵌合的多个肋60。多个肋60分别在其基端具有突出高度朝向基端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0a。在收纳部56a的内周面具有多个肋60,由此在将帽40安装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48前的状态下,能够使密封部件41可靠地保持于收纳部56a,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帽40的安装工序。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和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12B的注射器90具有从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面突出的环状的密封用突起部92。密封用突起部92的径向的宽度小于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面的径向的宽度。如图9所示,密封用突起部92与密封部件41紧贴一周。密封用突起部92从基端侧咬入到密封部件41(密封主体部41a)。因此,密封部件41中的,咬入有密封用突起部92的部分向前端方向凹陷。密封部件41的压溃量(轴向的压缩量)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
罩部件42的前端侧内表面设置有弯曲形状部94。具体而言,在罩部件42的基部56且在形成收纳部56a的内周面与前端壁56d的基端面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为弧状的弯曲形状部94。弯曲形状部94设置为围绕罩部件42的轴绕一周的圆环状。弯曲形状部94作为使罩部件42的强度增强的加强部而发挥功能。弯曲形状部94的弯曲的曲率半径例如设定为0.1mm以上,优选设定为0.3mm以上。该曲率半径越大越提高罩部件42的强。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12B,在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设置密封用突起部92,从而增加将密封部件41压溃的单位面积对应的力,提高耐压性,使药液M更难以泄漏。另外,在罩部件42的前端侧内表面设置有弯曲形状部94,因此即便在使帽40朝下且注射器组装体12B下落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罩部件42破损。即,能够使罩部件42的下落强度(下落耐性)提高。除此以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然而,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侧的耐压性由利用帽40的密封部件41的压缩的耐压性、和利用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与密封部件41固定(临时固定)的耐压性构成。因此,若帽40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旋转,则上述固定会剥离,从而使注射器组装体12A的耐压性下降。因此,在药液给药设备10的使用中,借助用户对帽40连接连接器18时的外力使帽40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导致注射器组装体12A的耐压性降低。注射器组装体12B也相同。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图11以下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12C的注射器100具有防止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帽40A的周向的旋转的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以前端喷嘴部48的轴a(中心轴线)为基准配置于相互相反侧。各防止旋转凸部102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向前端喷嘴部48的径向外侧突出。
如图16B所示,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在帽40A的两个爪部62b(参照图3)与前端喷嘴部48的卡合凸部48a卡合并且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与密封部件41紧贴的状态(以下,称为“帽安装状态”)下,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一柱部64之间和两个第二柱部66之间,并与内周凹部74对置。另外,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与两个第一柱部64的角部64k、两个第二柱部66的角部66k分别卡合。
如图16B所示,在帽安装状态下,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周向两侧的端部与第一柱部64的内周凹部74侧的角部64k、第二柱部66的内周凹部74侧的角部66k分别抵接。因此,在防止旋转凸部102和内周凹部74各设置有两个的该注射器组装体12C中,帽40A的罩部件42A与注射器100合计在四个部位处在周向上发生干扰。
如图12和图13所示,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位于比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面靠基端侧的位置。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位于比卡合凸部48a的基端面靠前端侧的位置。在其他的形态中,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也可以位于与卡合凸部48a的基端面相同的位置、比该基端面靠基端侧的位置。
如图13所示,防止旋转凸部102具有: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侧的前端凸部102a、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基端侧的基端凸部102c、以及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凸部102a与基端凸部102c之间的中间凸部102b。基端凸部102c的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Wc大于前端凸部102a的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Wa。另外,前端凸部102a的宽度Wa小于第一柱部64与第二柱部66之间的对应的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
防止旋转凸部102中的至少中间凸部102b具有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基端方向而变大的部分(倾斜引导部)。具体而言,中间凸部102b具有周向一侧的第一侧面S1、和周向另一侧的第二侧面S2。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以朝向前端方向而相互靠近的方式,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轴a倾斜。另外,在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上,中间凸部102b前端的前端宽度等于前端凸部102a的宽度Wa,且小于第一柱部64与第二柱部66之间的宽度。
在从前端喷嘴部48且从防止旋转凸部102突出的方向观察防止旋转凸部102时,图13所示的形态的防止旋转凸部102形成为H字形状。因此,防止旋转凸部102也能够表现为具有:朝向前端喷嘴部48的前端延伸且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的一对肋状部104、和将一对肋状部104连结的连结部106。在一对肋状部104的前端部外表面设置有以朝向前端方向向前端喷嘴部48的轴a靠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104a。在其他的形态中,防止旋转凸部102也可以形成为U字形状。
如图12~图14所示,注射器100具有在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上与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的两侧相邻的四个嵌合凸部110。四个嵌合凸部110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分别嵌合于两个第一柱部64的内表面、两个第二柱部66的内表面。嵌合凸部110的外表面110a(突端面)与前端喷嘴部48的轴a平行地延伸,并且沿着以前端喷嘴部48的轴a为中心的圆弧形成。
嵌合凸部110的自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的突出高度低于防止旋转凸部102的自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的突出高度。在前端喷嘴部48的轴向上,嵌合凸部110的全长短于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全长。嵌合凸部110的前端位于比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嵌合凸部110的基端位于比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基端靠前端侧的位置。
如图16B所示,罩部件42A的安装部58A的外周部具有以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柱部64间、两个第二柱部66间的两个外周切缺部112(也参照图11)。对于安装部58A中的设置有两个外周切缺部112的部分而言,径向的厚度薄于两个第一柱部64、两个第二柱部66,两个外周切缺部112的自前端喷嘴部48的轴a的距离短于两个第一柱部64、两个第二柱部66的自各外周面的前端喷嘴部48的轴a的距离。两个外周切缺部112是与帽40A的轴平行的两个平坦部114。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组装体12C,在图16A和图16B所示的帽安装状态下,注射器100的防止旋转凸部102与帽40A的内周凹部74对置,且与两个第一柱部64的角部64k、两个第二柱部66的角部66k分别卡合。因此,防止帽40A相对于前端喷嘴部48的旋转。因此,帽40A不会因用户对帽40A连接连接器18时的外力而旋转,不会发生密封部件41与前端喷嘴部48的固定的剥离。由此,能够维持密封部件41的固定,并防止注射器组装体12C的耐压性的降低。
注射器100具有在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上与两个防止旋转凸部102的两侧相邻且从前端喷嘴部48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分别嵌合于两个第一柱部64的内表面、两个第二柱部66的内表面的四个嵌合凸部110。根据该结构,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帽安装工序中,在达到帽安装状态前的临时装配状态下,四个嵌合凸部110与帽40A的罩部件42A的内部(罩部件42A的内表面中的与内周凹部74相邻的部分)发生干扰。通过该干扰,在达到帽安装状态前的临时装配状态下,使帽40A的轴与前端喷嘴部48的轴a一致。而且通过将帽40A进一步向基端方向压入,能够保持使帽40A的轴与前端喷嘴部48的轴a一致的状态地,达到图16A所示的帽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将连接器18(参照图1)连接于帽40A时的帽40A的倾斜,并防止密封部件41的横向错位。即,能够防止伴随连接器18的连接的密封部件41的固定的剥离。
如图13所示,防止旋转凸部102具有: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侧的前端凸部102a、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基端侧的基端凸部102c、构成该防止旋转凸部102的前端凸部102a与基端凸部102c之间的中间凸部102b。基端凸部102c的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Wc大于前端凸部102a的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Wa,防止旋转凸部102中的至少中间凸部102b具有沿着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基端方向而变大的部分(倾斜引导部)。另外,在前端喷嘴部48的周向上,两个中间凸部102b前端的前端宽度分别等于对应的两个前端凸部102a的宽度Wa,且小于两个第一柱部64之间、两个第二柱部66之间的对应的各自的宽度。根据该结构,在注射器组装体12C的组装工序中将帽40A安装于前端喷嘴部48时,防止旋转凸部102容易插入到帽40A的第一柱部64与第二柱部66之间。因此,能够使帽安装时的组装性提高。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也可以分别对于两个防止旋转凸部而言,其整体的绝大部分由两个中间凸部,即、倾斜引导部构成。该情况下,在两个中间凸部的前端也可以分别设置有以靠近前端喷嘴部的轴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Claims (17)

1.一种帽,是能够安装于注射器的前端喷嘴部的筒状的帽,其特征在于,具备:
板状的密封部件,其具有弹性并且将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密封;和
筒状的罩部件,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并且比所述密封部件硬质,
所述罩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前端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帽的轴向基端方向延伸并且覆盖所述前端喷嘴部的筒状的安装部,
所述基部具有:收纳所述密封部件的收纳部、和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使所述密封部件的前端面露出的贯通孔,
所述安装部具有:
两个爪部,它们配置于从所述收纳部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并且相互对置;
两个第一柱部,它们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一方的两侧,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以及
两个第二柱部,它们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另一方的两侧,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部具有两个外周切缺部,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以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
所述安装部中的设置有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的部分,径向的厚度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薄,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与所述轴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各外周面与所述轴的距离短,
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部具有两个内周凹部,所述两个内周凹部以在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与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内周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的两个基端抵接部,
所述两个基端抵接部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在所述收纳部的基端具有通过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由此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倾斜的前端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在所述两个爪部的基端具备:具有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的两个第一侧壁部、和具有所述两个内周凹部的两个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柱部以及所述第二柱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径向上的厚度是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径向上的厚度的1.25~3.0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的所述厚度是0.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部以及所述第二柱部的所述厚度是0.7~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分别从所述两个爪部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的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内周凹部分别从所述安装部的前端延伸至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从所述收纳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帽的所述轴延伸而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面嵌合的多个肋,
所述多个肋分别在其基端具有突出高度朝向基端逐渐减小的倾斜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是比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两个外周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外周切缺部是与所述帽的轴平行的两个平坦部。
13.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和安装于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是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
所述前端喷嘴部在其外周面具有卡合凸部,
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爪部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由此在所述前端喷嘴部安装有所述帽,并且利用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
14.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和安装于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是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
所述注射器具有防止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旋转的两个防止旋转凸部,
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外周部向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分别插入到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的角部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角部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具有四个嵌合凸部,所述四个嵌合凸部在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上与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两侧相邻并且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柱部的内表面嵌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分别具有: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前端侧的两个前端凸部、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基端侧的两个基端凸部、以及构成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的所述两个前端凸部与所述两个基端凸部之间的两个中间凸部,
所述两个基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两个前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
所述两个防止旋转凸部中的至少所述两个中间凸部分别具有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基端方向而增大的两个倾斜引导部,
所述两个中间凸部的前端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前端宽度以及所述两个前端凸部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所述宽度,分别小于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与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之间的对应的沿着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周向的宽度。
17.一种注射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具备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所述前端喷嘴部具有设置于外周面的卡合凸部和前端开口,
准备具有弹性的板状的密封部件,
准备罩部件,该罩部件由比所述密封部件硬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具备设置于前端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着帽的轴而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安装部,所述基部具有:收纳所述密封部件的收纳部、和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使所述密封部件的前端面露出的贯通孔,所述安装部具有两个爪部,所述两个爪部配置于从所述收纳部向基端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并且相互对置,
在所述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安装部内插入所述前端喷嘴部,
将所述前端喷嘴部向所述安装部内压入直到所述卡合凸部朝向前端方向越过所述两个爪部为止,并且利用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前端开口并将所述帽安装于所述前端喷嘴部,
所述安装部具有: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一方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爪部中的另一方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加强部、分别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加强部之间以及所述两个第二加强部之间的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变形促进部、以及以在所述两个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两个第二加强部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第二变形促进部,
在所述卡合凸部越过所述两个爪部时,使所述两个第一变形促进部向径向外侧变形,并使所述两个第二变形促进部向径向内侧变形,由此使所述两个爪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合凸部的外径大致一致。
CN201980020446.1A 2018-03-20 2019-03-20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867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1900 2018-03-20
JP2018051900 2018-03-20
PCT/JP2019/011785 WO2019182031A1 (ja) 2018-03-20 2019-03-20 キャップ、シリンジ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670A true CN111867670A (zh) 2020-10-30
CN111867670B CN111867670B (zh) 2022-08-19

Family

ID=6798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0446.1A Active CN111867670B (zh) 2018-03-20 2019-03-20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8305B2 (zh)
EP (1) EP3766538A4 (zh)
JP (1) JP7201663B2 (zh)
CN (1) CN111867670B (zh)
WO (1) WO2019182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87182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1236A (en) * 1995-06-16 1998-04-21 Arte Corporation Prefill syringe
WO2009096227A1 (ja) * 2008-01-29 2009-08-0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穿刺針組立体および薬液注入器具
WO2013047042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シリンジ
US20150196720A1 (en) * 2012-09-27 2015-07-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Outer cylinder for prefilled syringe, piercing tool for prefilled syringe, prefilled syringe, and packaging body for packaging outer cylinder for prefilled syringe
EP3269418A1 (en) * 2016-07-12 2018-01-17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Tip cap assembly,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6894A (en) * 1990-09-11 1993-07-13 Sterling Winthrop Inc. Safety syringe assembly with radially deformable body
EP1124600B1 (en) * 1998-10-29 2005-02-23 Medtronic MiniMed, Inc. Compact pump drive system
US7717882B2 (en) * 2005-11-17 2010-05-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dical access device
US20130046253A1 (en) * 2011-02-22 2013-02-21 Medtronic Minimed, Inc. Retractable sealing assembly for a fluid reservoir of a fluid infusion device
US10016587B2 (en) * 2011-05-20 2018-07-10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Caps for needleless connectors
WO2013149821A1 (de) * 2012-04-04 2013-10-10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Verschlusssystem für einen applikationseinrichtungsansatz an einem behälter für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und verwendung, behälter mit verschlusssystem, spritze für medizinische zweck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US9302049B2 (en) * 2012-08-20 2016-04-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dical devices for blood reflux prevention and methods of use
EP3042679B1 (en) * 2013-09-06 2021-10-2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Outer tube for syringe and pre-filled syringe
CA2951474C (en) * 2014-08-13 2022-01-04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Disinfectant caps
US10166339B2 (en) * 2014-11-24 2019-01-01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Disinfecting cap for medical connectors
DK3525865T3 (da) * 2016-10-14 2022-10-24 Icu Medical Inc Desinficerende hætter til medicinsk konnektorer
WO2018168989A1 (ja) * 2017-03-16 2018-09-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1236A (en) * 1995-06-16 1998-04-21 Arte Corporation Prefill syringe
WO2009096227A1 (ja) * 2008-01-29 2009-08-0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穿刺針組立体および薬液注入器具
WO2013047042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シリンジ
US20150196720A1 (en) * 2012-09-27 2015-07-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Outer cylinder for prefilled syringe, piercing tool for prefilled syringe, prefilled syringe, and packaging body for packaging outer cylinder for prefilled syringe
EP3269418A1 (en) * 2016-07-12 2018-01-17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Tip cap assembly,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CN107596504A (zh) * 2016-07-12 2018-01-19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末端帽组件、药物注射系统和制造该药物注射系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1663B2 (ja) 2023-01-10
JPWO2019182031A1 (ja) 2021-03-11
US20210001049A1 (en) 2021-01-07
EP3766538A4 (en) 2021-05-05
EP3766538A1 (en) 2021-01-20
CN111867670B (zh) 2022-08-19
WO2019182031A1 (ja) 2019-09-26
US11938305B2 (en)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84595B2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JP4312368B2 (ja) 注射針引込式シリンジ
JP4236843B2 (ja) ジェット式注射装置のための係止機構
JP6118400B2 (ja) 薬液注射器
JPH10510740A (ja) 無針注射器カートリッジのための充填装置
KR20120091032A (ko) 주사 바늘 조립체 및 약제 주사 장치
JP6625566B2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皮膚上層部への薬液注入用注射器
WO2011040221A1 (ja) 注射針組立体および薬剤注射装置
US10413681B2 (en) Syringe for injecting drug solution into upper layer of skin
WO2011111468A1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CN111867670B (zh) 帽、注射器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JP6975772B2 (ja) 薬液投与システム
WO2012043162A1 (ja) 針付医療器具
JP2001187142A (ja) 安全注射器
EP4115928A1 (en) Syringe set, syringe, and set
WO2019189436A1 (ja) 薬液投与装置
WO2012160852A1 (ja)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WO2021187182A1 (ja) シリンジ組立体及び薬液投与デバイス
JP7157140B2 (ja) 投与器具、および薬液投与システム
WO2020195352A1 (ja) 投与器具、および薬液投与システム
WO2024038642A1 (ja) 薬液投与装置及び薬液投与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9182062A1 (ja) シリンジ組立体及び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2022108810A (ja) 薬剤混注キット
JP2012010971A (ja) 薬剤容器、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