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6163A -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6163A
CN111846163A CN201910336140.9A CN201910336140A CN111846163A CN 111846163 A CN111846163 A CN 111846163A CN 201910336140 A CN201910336140 A CN 201910336140A CN 111846163 A CN111846163 A CN 111846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abin
annular rib
rib main
man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6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6163B (zh
Inventor
戴宏亮
胡震
程冲冲
李军剑
彭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361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6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6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6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6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6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3Hulls built to withst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when fully submerged, e.g. submarine hu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观察舱和环肋组件,所述观察舱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载人舱室,多个载人舱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载人舱室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载人舱室的卡置槽,所述载人舱室包括可卡置在卡置槽的卡置凸台;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载人舱室的卡置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过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载人舱室上。本发明不同的载人舱室之间通过此环肋组件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提高了不同载人舱室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潜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海洋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海洋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海底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旅游形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海底旅游作为一种新奇有益、颇具潜力的旅游方式,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海洋观光型载人深潜器可以搭载不同数量的旅客进行海底观光,壳体载人观察舱是观光型载人深潜器的关键部件,为游客提供海洋观光的生存空间,是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和潜水器正常工作的主要承力结构。
目前深潜器的观察舱的结构的种类在不断被开发,包括整体式的观察舱结构、多舱室连接的结构等等。对于多舱室连接的观察舱,不同舱室之间的连接的方式以及连接结构的稳固性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旨在解决多舱室连接的观察舱结构中不同舱室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观察舱,所述观察舱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载人舱室,多个所述载人舱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载人舱室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载人舱室的卡置槽,所述载人舱室包括可卡置在卡置槽的卡置凸台;
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载人舱室的卡置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过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载人舱室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盘凸出所述环肋主体的表面,凸出部分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抽气装置,用以使吸附盘在抽气装置将通气孔内的气体抽出后吸附在载人舱室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载人舱室的舱壁上开设有可伸出载人舱室外的手臂伸出装置,所述手臂伸出装置的远离载人舱室的一端为手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手形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手臂伸出装置从载人舱室向手形结构端延伸的部分为伸出导轨机构,所述伸出导轨机构连接载人舱室和手形结构,所述伸出导轨机构用于在启动或者关闭手臂伸出装置的运行开关后向载人舱室外伸出或者朝向载人舱室收回。
优选地,所述观察舱还包括缓冲室,所述缓冲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载人舱室的尾部。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环肋组件,所述环肋组件用于连接待固定件,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待固定件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待固定件的卡置槽,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待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待固定件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盘凸出所述环肋主体的表面,凸出部分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抽气装置,用以使吸附盘在抽气装置将通气孔内的气体抽出后吸附在待固定件上。
优选地,所述卡置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吸附盘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吸附盘分别设置在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
本发明观察舱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载人舱室,多个所述载人舱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载人舱室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载人舱室的卡置槽,所述载人舱室包括可卡置在卡置槽的卡置凸台;
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载人舱室的卡置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过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载人舱室上。
本发明的观察舱的不同的载人舱室之间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通过安装件加固环肋组件与载人舱室之间的连接,此外还通过环肋主体上的吸附盘的作用进一步加固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件的连接,不同的载人舱室之间通过此环肋组件稳固地连接在环肋组件上,提高了不同载人舱室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观察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观察舱的内部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载人舱室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手臂伸出装置完全展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观察舱在深潜器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双向环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向环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单向环肋组件,2-前部载人舱室,3-双向环肋组件,4-中部载人舱室,5-载人舱室,6-后部载人舱室,7-手臂伸出装置,8-缓冲室,9-座椅,10-承载板,11-前端出口,12-卡置凸起,14-观察舱,15-出入舱,17-通气孔,18-吸附盘,19-第一通孔,20-卡置槽,21-手形结构,22-导轨,23-控制开关。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等同或明显变型的实施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按照权利要求中限定和涵盖的多种不同方式来具体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理解,给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但是很明显,本发明的实现可以没有这些具体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形成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观察舱14,参照图1和图5,用于深潜器中,旨在解决多舱室连接的观察舱结构中不同舱室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问题。
参照图1,所述观察舱14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载人舱室,多个载人舱室之间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实时例的载人舱室为多个,以载人舱室为3个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前部载人舱室2、中部载人舱室4以及后部载人舱室6;前部载人舱室2与中部载人舱室4之间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中部载人舱室4与后部载人舱室6之间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三个载人舱室呈直线排列。
其中,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载人舱室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载人舱室的卡置槽20,所述载人舱室包括可卡置在卡置槽20的卡置凸台;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20的第一通孔19,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载人舱室的卡置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过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20同一面的吸附盘18,用以借助吸附盘18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载人舱室上。
具体地,环肋组件可以分为单向环肋组件1和双向环肋组件3,单向环肋组件1的应用针对的是只有一面需要连接载人舱室的安装情况,双面环肋组件的应用针对的是两侧都需要连接载人舱室的安装情况。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部载人舱室2与中部载人舱室4之间的连接需要使用到双向环肋组件3,所述中部载人舱室4和后部载人舱室6之间的连接同样使用的是双向肋环组件。
参见图7,对单向环肋组件1的具体结构和实际使用进行介绍如下:
本实施例的前部载人舱室2还连接有出入舱15,且仅前部载人舱室2通过环肋组件固定,所述环肋组件的环肋主体面向前部载人舱室2的一面开设有卡置前部载人舱室2的卡置槽20,前部载人舱室2为椭球形结构,在其椭球形舱体结构的前端和后端具有卡置凸台,该卡置凸台卡置在卡置槽20内。并且,本实施例的环肋主体面向前部载人舱室2的一面为圆形,该面开设的卡置槽20为环形槽,前部载人舱室2的圆形凸台卡置在环形槽内。
在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9,该第一通孔19从环肋主体的外周侧向径向方向延伸,穿设所述卡置槽20,在前部载人舱室2的凸台上开设有与该第一通孔19配合的第二通孔,用以使安装件穿设第一通孔19后将环肋主体与前部载人舱室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通过安装件加固两者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安装件可以为螺栓、螺杆等加固连接件。
此外,为了加固环肋主体与前部载人舱室2之间的安装连接,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20同一面的吸附盘18。该吸附盘18可以为与环肋主体分体式的结构,也可以为与环肋主体一体式的结构。如果是分体式的结构,则吸附盘18通过可实现将其安装在环肋主体上的安装件安装在环肋主体上。如果是一体式结构,则该吸附盘18直接在环肋主体的生产加工时采用特定的加工方式加工成型。当然,需要说明的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肋主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为纯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为合金材料制成,优先选用强度较优的金属材料制成,使其能抵抗海底的压力。本实施例优选45号钢。
该吸附盘18的作用是通过吸附盘18的吸力吸附在前部载人舱室2的外壁上,进而使得环肋主体更加紧固的连接在前部载人舱室2上,使两者连接的更加稳固。
该吸附盘18的产生吸力的作用源于其自身结构的设计,所述吸附盘18突出所述环肋主体的表面,吸附盘18的突出部分开设有通气孔17,该通气孔17连通抽气装置(图未示),需要说明的是,环肋主体内部开设有抽气通道,抽气通道连通通气孔17,进而在抽气装置的作用下使其内保持真空状态,在通气孔17处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使得前部载人舱室2的外壁其贴紧吸附盘18,加固了环肋主体与前部载人舱室2之间的连接。吸附盘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附盘18均匀地分布在环肋主体面向前部载人舱室2的一面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附盘18数量优选为6个,6个吸附盘18均匀地分布在环肋主体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卡置槽20的深度是环肋主体的厚度的一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计。本实施例之所以将卡置槽20的深度设置为环肋主体的厚度的一半,第一是出于环肋主体与前部载人舱室2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考虑,第二是考虑到,卡置槽20在这个深度的情况下,不至于使前部载人舱室2的卡置凸台由于卡置的深度过深,而致使卡置凸起12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容易造成折边的问题。
参见图6,对双向环肋组件3的具体结构和实际使用进行介绍如下:
与单向环肋组件1不同的是,双向环肋组件3相背离的两面均可连接载人舱室。以中部载人舱室4与后部载人舱室6之间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双向环肋组件3的环肋主体面向中部载人舱室4的一面以及面向后部载人舱室6的一面均开设有卡置槽20。中部载人舱室4和后部载人舱室6的外形结构均与前部载人舱室2的外形结构相同,均为椭球形。中部载人舱室4与后部载人舱室6的卡置凸台分别卡置在环肋主体对应的卡置槽20,在环肋主体的面向中部载人舱室4和后部载人舱室6的两面同样设置有吸附盘18,其结构与单向环肋组件1的相同。
在一另实施例中,所述载人舱室的舱壁上开设有伸出载人舱室外的手臂伸出装置7,所述手臂伸出装置7的远离载人舱室的一端为手形结构21,且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参见图3和图4,在载人舱室的两面的舱壁上开设有手臂伸出装置7,该手臂伸出装置7从载人舱体的舱壁向外延伸,且其延伸出去的末端为手形结构21,用以供用户在参观海底的景观时,可以将手臂放入到手臂伸出装置7内,感受将手深入到海底的感觉。并且,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本实施例将末端的手形结构2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的柔性材料可以为橡胶、硅胶等。
此外,所述手臂伸出装置7从载人舱室向手形结构21端延伸的部分为伸出导轨机构,所述伸出导轨机构连接载人舱室和手形结构21,所述伸出导轨机构用于在启动手臂伸出装置7的运行开关后向载人舱室外伸出或者朝向载人舱室收回。
参见图3和图4,手臂伸出装置7的伸出和收回通过伸出导轨机构实现,该伸出导轨机构在手臂伸出装置7的运行开关被开启后,向外伸出。具体地,在载人舱室内安装有座椅9,手臂伸出装置7开设在靠近座椅9的位置,若用户想要体验在海底触摸海洋生物,可以触发安装在座椅9下方的手臂伸出装置7的开关,手臂伸出装置7开启后,伸出导轨结构开始运行,向外伸出,与此同时携带与之连接的末端的手形结构21伸出到载人舱室的外侧。当出现可能存在危险的情况,用户可以关闭运行开关,伸出导轨机构将向回收缩。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前部载人舱室2、中部载人舱室4和后部载人舱室6均是相同的连接在一起,在前部载人舱室2连接出入舱15,出入舱15供游客进出,在前部载人舱室前端为前端出口11,后部载人舱室6连接有缓冲室8,该缓冲室8为半球壳结构,选用有机玻璃制成。其中前部载人舱室2、中部载人舱室4以及后部载人舱室6均采用有机玻璃制成。载人舱室为椭球形,椭球形的载人舱室被承载板10分隔成上方的载人空间和下方的缓冲空间,所述承载板10上安装有多个座椅9,所述承载板10背向座椅9的一面安装有与座椅9相连的导轨22,用以供座椅9在导轨22上平移。在座椅9的一侧开设有控制座椅9在导轨22上滑移的控制开关23,当游客将手臂从手臂伸出装置7伸出时,若出现紧急情况,游客可同时开启手臂伸出装置7的运行开关以及座椅9一侧的控制开关23,在将手臂收回的同时座椅9沿导轨22向椭球形载人舱室的中间区域移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环肋组件,参照图6和图7,所述环肋组件用于连接待固定件,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待固定件的一面开设设所述卡置槽20的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待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的有用于卡置待固定件的卡置槽20,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安装件;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20同一面的吸附盘18,用以借助吸附盘18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待固定件上。
所述的待固定件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载人舱室,也可以为其他可用到此环肋组件的结构。
所述环肋组件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单向的环肋组件只有一个面开设有用于卡置待固定件的卡置槽20,同样的吸附盘18也只在一面上设置有组。双向的卡置槽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置槽20分别开设在所述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相应地,所述吸附盘1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吸附盘18分别设置在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用于安装安装件的通孔同样设置两组。
需要说明的是,当环肋组件用于固定连接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载人舱室时,环肋主体的中部结构为空心的,使不同的载人舱室之间相互连通。如果是连接其他待固定件,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中部结构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体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舱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载人舱室,多个所述载人舱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载人舱室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载人舱室的卡置槽,所述载人舱室包括可卡置在卡置槽的卡置凸台;
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载人舱室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载人舱室的卡置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过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载人舱室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盘凸出所述环肋主体的表面,凸出部分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抽气装置,用以使吸附盘在抽气装置将通气孔内的气体抽出后吸附在载人舱室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室的舱壁上开设有可伸出载人舱室外的手臂伸出装置,所述手臂伸出装置的远离载人舱室的一端为手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伸出装置从载人舱室向手形结构端延伸的部分为伸出导轨机构,所述伸出导轨机构连接载人舱室和手形结构,所述伸出导轨机构用于在启动或者关闭手臂伸出装置的运行开关后向载人舱室外伸出或者朝向载人舱室收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室为椭球形,所述载人舱室被承载板分隔成上方的载人空间和下方的缓冲空间,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多个座椅,所述承载板背向座椅的一面安装有与座椅相连的导轨,用以供座椅在导轨上平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观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舱还包括缓冲室,所述缓冲室通过环肋组件连接在载人舱室的尾部。
7.一种环肋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待固定件,所述环肋组件包括环肋主体,所述环肋主体面向待固定件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卡置待固定件的卡置槽,所述环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穿设所述卡置槽的通孔,用于安装将环肋主体与待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的安装件;所述环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与卡置槽同一面的吸附盘,用以借助吸附盘的吸力将环肋主体吸附在待固定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盘凸出所述环肋主体的表面,凸出部分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抽气装置,用以使吸附盘在抽气装置将通气孔内的气体抽出后吸附在待固定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盘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吸附盘分别设置在环肋主体相背离的两侧。
CN201910336140.9A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Active CN111846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6140.9A CN111846163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6140.9A CN111846163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6163A true CN111846163A (zh) 2020-10-30
CN111846163B CN111846163B (zh) 2023-03-31

Family

ID=72952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6140.9A Active CN111846163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616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957A (zh) * 2016-06-13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潜水器的夹心复合材料耐压壳
CN107539442A (zh) * 2017-08-29 2018-01-05 苏州高精特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观光装置
CN107697249A (zh) * 2017-10-25 2018-02-16 深圳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多功能水下作业装置
CN207015564U (zh) * 2017-06-02 2018-02-16 江苏神舟瑞达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人娱乐型深潜器舱体结构
CN207163337U (zh) * 2017-07-25 2018-03-30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雷壳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957A (zh) * 2016-06-13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潜水器的夹心复合材料耐压壳
CN207015564U (zh) * 2017-06-02 2018-02-16 江苏神舟瑞达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人娱乐型深潜器舱体结构
CN207163337U (zh) * 2017-07-25 2018-03-30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雷壳体
CN107539442A (zh) * 2017-08-29 2018-01-05 苏州高精特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观光装置
CN107697249A (zh) * 2017-10-25 2018-02-16 深圳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多功能水下作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6163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5461B (zh) 飞行器
US11021222B2 (en) Underwater watercraft
US10246191B2 (en) Partition wall for a vehicle cabin, a monument arrangement in a cabin of a transportation means, and a transportation means with a cabin along with at least one such partition wall arranged therein
US6321676B1 (en) Underwater craft having sealed and inflatable buoyancy chambers
CN209046706U (zh) 一种气囊式磁吸支架
CA2541885C (en) Inflation structure
EP1209078A3 (en) Expandable lavatory unit for aircraft
CA2442501A1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for storage in a vehicle floor tub
CN107627929A (zh) 可致动为垂直展开的车辆扶手
CN111846163B (zh) 一种观察舱及环肋组件
US9187950B1 (en) Convertible doo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EP2533992A1 (en) Door glass over-closing
CN205469686U (zh) 一种用于近海底探测的拖曳式载体
US20080276852A1 (en) Use of floatation material to support a vehicle in water
CN106285243A (zh) 一种开启汽车引擎盖扣锁的连接装置
CN110203350A (zh) 柔性深水逃生自救系统
CN212267397U (zh) 一种车辆溺水自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16733995U (zh) 航空座椅扶手用收纳机构
WO2015177939A1 (ja) 津波対応自動車
CN219584074U (zh)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CN113636064B (zh) 一种飞机应急放油舱口盖快缷结构及快缷方法
CN108263577A (zh) 遥控救生圈
CN210948174U (zh) 一种简易客车塞拉门应急锁闭系统
JP2005263135A (ja) 水ジェット推進艇
CN217533204U (zh) 水下线绳布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