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4074U -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4074U
CN219584074U CN202320596020.4U CN202320596020U CN219584074U CN 219584074 U CN219584074 U CN 219584074U CN 202320596020 U CN202320596020 U CN 202320596020U CN 219584074 U CN219584074 U CN 219584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rack
vehicle
rod
groov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60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满健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to CN2023205960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4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4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4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后部;至少一个第二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前部;至少一个行李架主杆,其第一端铰接至相应的一个第一支座,其第二端能够被相应的一个第二支座锁定,行李架主杆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至少一个伸缩杆,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行李架主杆的第一容纳腔内,伸缩杆的第二端能够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并且伸缩杆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其中,在解除第二支座对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锁定后,行李架主杆能够围绕第一支座旋转至直立状态,并保持在直立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逃生的机会和被救援的机会。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汽车意外落入河里或水中时,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很可能会选择下车逃生。在水比较深而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站在车顶等待救援,但是,由于水的深度较深和/或水流的速度较快,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则很难站在水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逃生和被救援的可能性。
另外,一旦车辆被水没过车顶,尤其在较深的水中,则很难对车辆进行定位,这给搜救和打捞工作都带来了不便。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在车辆意外落入河里或水中后,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可以借助由伸缩杆和行李架主杆组成的救生杆站在车顶上,以增加在水的深度较深和/或水流的速度较快时的逃生的机会和被救援的机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后部;至少一个第二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前部;至少一个行李架主杆,其第一端铰接至相应的一个第一支座,其第二端能够被相应的一个第二支座锁定,所述行李架主杆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以及至少一个伸缩杆,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行李架主杆的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能够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并且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其中,在解除第二支座对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锁定后,行李架主杆能够围绕所述第一支座旋转至直立状态,并保持在直立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轴,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轴铰接至所述第一支座;以及扭簧,其套在所述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抵止在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部抵止在第一底座上,以向行李架主杆提供能够保持直立状态的扭矩。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座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具有滑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为第一容纳槽的左侧的侧壁或者右侧的侧壁,第二侧壁为与第一侧壁邻接的侧壁;所述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推杆,其包括形成为一体的推杆主体和推动部,所述推杆主体从所述滑槽插入第一容纳槽并能够沿着滑槽滑动,所述推杆主体具有面向第二容纳槽的第三容纳槽,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以及弹性支撑件,其一端抵止在第二容纳槽的底壁,其另一端抵在第三容纳槽的底壁,以向所述推杆的推杆主体提供弹性支撑力:其中,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具有面向推杆的推杆主体的滑动接触面。
优选地,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一容纳腔的靠近开口处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起的第一限位部,伸缩杆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伸缩杆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
优选地,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滑动接触面为平面或曲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具有第一安装槽和位于第一安装槽左右两侧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两个第二安装槽彼此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和面向上方的开口,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靠近开口处的位置具有第四容纳槽;所述伸缩杆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绳索,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以及浮标,其容纳在第四容纳槽内连接至所述绳索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配备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行李架主杆和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座分别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和副驾驶座椅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行李架主杆和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支座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车辆意外落入河里或水中时,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可以借助由伸缩杆和行李架主杆组成的救生杆站在车顶上,以增加在水的深度较深和/或水流的速度较快时的逃生的机会和被救援的机会。
(2)浮标的设置可以使救援人员和/或打捞人员快速锁定落水车辆的位置,以节省救援和/或打捞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不被第二支座锁定的示意图;
图8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被第二支座锁定的示意图;
图9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支座 101:第一安装槽
102:第二安装槽 103:后侧壁
200:第二支座 201:第一容纳槽
202:第一侧壁 203:滑槽
204:第二侧壁 205:第二容纳槽
206:推杆 207:弹性支撑件
208:推杆主体 209:推动部
210:第三容纳槽 211:底壁
212:底壁
300:行李架主杆 301:第一容纳腔
302:轴 303:扭簧
304:第一端部 305:第二端部
307:扭簧主体 308:第一限位部
309:第四容纳槽 310:滑动接触面
400:伸缩杆 401:第二限位部
402:第二容纳腔 403:绳索
404:浮标 405:底壁
500:车辆顶部。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示意了行李架主杆300被第二支座200锁定的状态;图2为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示意了行李架主杆300和伸缩杆400组成的救生杆的使用状态。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座100、至少一个第二支座200、至少一个行李架主杆300和至少一个伸缩杆400。
至少一个第一支座100安装至车辆顶部500的后部。
至少一个第二支座200安装至车辆顶部500的前部。
至少一个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端铰接至相应的一个第一支座100,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能够被相应的一个第二支座200锁定,行李架主杆300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301。
至少一个伸缩杆400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容纳腔301内,伸缩杆400的第二端能够从第一容纳腔301内滑出,并且伸缩杆400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301内滑出,使得伸缩杆400和行李架主杆300组成救生杆。
其中,在解除第二支座200对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锁定后,行李架主杆300能够围绕第一支座100旋转至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并保持在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
在车辆意外落入河里或水中后,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可以借助由伸缩杆400和行李架主杆300组成的救生杆站在车顶上,以增加在水的深度较深和/或水流的速度较快时的逃生的机会和被救援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所有附图都是以一个第一支座100,一个第二支座200,一个行李架主杆300,一个伸缩杆400为例进行介绍。其中,第二支座200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以便驾驶员解锁行李架主杆300。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分别设置有两个,行李架主杆300和伸缩杆400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座200的其中一个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两个第二支座200的另一个位于副驾驶座椅的上方。第一支座100、一个第二支座200、一个行李架主杆300和一个伸缩杆4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3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配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轴302和扭簧303。
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端通过轴302铰接至第一支座100。
扭簧303套在轴302上,扭簧303的第一端部304抵止在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端,扭簧303的第二端部305抵止在第一底座100上,以向行李架主杆300提供能够保持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的扭矩,在该扭矩的作用下,行李架柱杆300能够旋转至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并保持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
具体地,配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座100具有第一安装槽101和位于第一安装槽101左右两侧的第二安装槽102,第一安装槽101与两个第二安装槽102彼此连通。第一安装槽101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和面向上方的开口,第二安装槽102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
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内。轴30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穿过第一支座100和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端。
扭簧303设置有两个,两个扭簧303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扭簧303的每一个包括扭簧主体307、第一端部304和第二端部305。
每一个扭簧303的第一端部304向行李架柱杆300提供扭矩,在解除第二支座200对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锁定后,该扭矩能够使得行李架主杆300围绕第一支座100沿着图3中箭头A的方向旋转,两个扭簧303的第一端部304形成为一体。
行李架主杆300接触第一安装槽101的后侧壁103后不再旋转,并在扭矩和第一安装槽101的后侧壁10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直立状态并未严格意义的与水平面垂直,而是与水平面大致垂直。
图5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不被第二支座锁定的示意图;图8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被第二支座锁定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图5至图8所示,第二支座200具有第一容纳槽201,第一容纳槽201具有面向车辆后方的开口和面向上方的开口,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一侧壁202具有滑槽203,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具有第二容纳槽205。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一侧壁202为第一容纳槽201的左侧的侧壁或者右侧的侧壁,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为与第一侧壁202邻接的侧壁。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推杆206和弹性支撑件207。
推杆206包括形成为一体的推杆主体208和推动部209,推杆主体208从滑槽203插入第一容纳槽201并能够沿着滑槽203滑动,推杆主体208具有面向第二容纳槽205的第三容纳槽210,推动部209位于第二支座200的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一侧壁202的外侧。推杆主体208形成为杆状,推动部209形成为块状。
配合图7和图8所示,弹性支撑件207的一端抵止在第二容纳槽205的底壁211,弹性支撑件207的另一端抵在第三容纳槽210的底壁212,以向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提供弹性支撑力。弹性支撑件207可以是弹簧,这里弹性支撑件207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其中,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具有面向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的滑动接触面310。
配合图7所示,滑动接触面310能够从后向前挤压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以推动推杆主体208在压缩弹性支撑件207的同时向靠近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使得推杆主体208为行李架主杆300的向下转动让出空间,在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越过推杆主体208后(即,从图7的状态转动至图8的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支撑件207推动推杆主体208向远离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至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上方,以限制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向上转动,从而锁定行李架柱杆300的第二端。
需要解锁行李架柱杆300的第二端时,用户手动推动向前推动推杆206的推动部209,以带动推杆主体208在压缩弹性支撑件207的同时向靠近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使得推杆主体208为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向上转动让出空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图7和图8所示,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滑动接触面310可以为平面。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滑动接触面310可以为曲面(未在图中示意)。
图9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配合图9所示,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容纳腔301的靠近开口处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起的第一限位部308,并配合图10所示,伸缩杆400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与第一限位部308相对应的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401,第一限位部308能够限制第二限位部401,使得伸缩杆400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301内滑出。
配合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容纳腔301的靠近开口处的位置具有第四容纳槽309。
伸缩杆400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402。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绳索403和浮标404。
绳索40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容纳腔402的内表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图10所示,绳索403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二容纳腔402的底壁405。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绳索403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二容纳腔402的其它位置,例如第二容纳腔402的上部。
浮标404连接至绳索403的另一端。
其中,浮标404能够容纳在第四容纳槽309内并能够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从第四容纳槽309漂出。
当车辆被水没过车顶,尤其在较深的水中,救援人员很难直接锁定车辆位置。浮标404的设置可以使救援人员和/或打捞人员快速锁定车辆的位置,以节省救援和/或打捞时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其配备有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未使用时,配合图1和图8所示,行李架主杆300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位于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的下方,以被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锁定。
当车辆落入河里或水中,驾驶员可以在开窗或破窗后直接在车辆内部伸手向前推动推杆206的推动部209,以带动推杆主体208在压缩弹性支撑件207的同时向靠近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即,向前移动),使得推杆主体208为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向上转动让出空间。
在扭簧303的扭矩的作用下,行李架主杆300从围绕第一支座100沿着箭头A所示意的方向旋转大约90°(即,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并在扭簧303的扭矩和第一安装槽101的后侧壁10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
在解除第二支座200对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锁定后,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可以从窗户爬到车辆顶部,并将伸缩杆400从行李架柱杆300的第一容纳腔301内拉出,以组成救生杆,驾驶员和/或乘车人员可以站立在车辆顶部的同时握住救生杆,以防止被水流冲走,从而增加逃生的机会和被救援的机会。其中,第一限位部308能够限制第二限位部401,使得伸缩杆400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301内滑出。
水可以从第四容纳槽309灌入第一容纳腔301,以向浮标404提供浮力。在行李架主杆300旋转至直立状态或基本直立状态时,浮标404在浮力的作用下从第四容纳槽309内漂出,并漂浮在水面,从而使得救援人员和/或打捞人员容易发现落水车辆,以节省救援和/或打捞时间。
不需要使用救生杆时,将伸缩杆400压回至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一容纳腔301,并将浮标404放回到第四容纳槽309内,此时,绳索403全部收纳在伸缩杆400的第二容纳腔402内,然后向前推动行李架主杆300,使得行李架主杆300在克服扭簧303的扭矩的同时围绕第一支座100沿着箭头B的方向转动。
配合参见图7,在行李架主杆300转动至接近水平的位置时,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的滑动接触面310接触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并推动推杆206的推杆主体208在克服弹性支撑件207的同时向靠近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即,向前移动),使得推杆主体208为行李架主杆300的向下转动让出空间,在行李架主杆300的第二端越过推杆主体208后(即,从图7的状态转动至图8的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支撑件207推动推杆主体208向远离第一容纳槽201的第二侧壁204的方向移动,使得锁定行李架柱杆300的第二端不能再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二支座200对行李架柱杆300的第二端的锁定。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后部;
至少一个第二支座,其安装至车辆顶部的前部;
至少一个行李架主杆,其第一端铰接至相应的一个第一支座,其第二端能够被相应的一个第二支座锁定,所述行李架主杆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以及
至少一个伸缩杆,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行李架主杆的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能够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并且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
其中,在解除第二支座对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锁定后,行李架主杆能够围绕所述第一支座旋转至直立状态,并保持在直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轴,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轴铰接至所述第一支座;以及
扭簧,其套在所述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抵止在行李架主杆的第一端,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部抵止在第一底座上,以向行李架主杆提供能够保持直立状态的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具有滑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为第一容纳槽的左侧的侧壁或者右侧的侧壁,第二侧壁为与第一侧壁邻接的侧壁;
所述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
推杆,其包括形成为一体的推杆主体和推动部,所述推杆主体从所述滑槽插入第一容纳槽并能够沿着滑槽滑动,所述推杆主体具有面向第二容纳槽的第三容纳槽,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以及
弹性支撑件,其一端抵止在第二容纳槽的底壁,其另一端抵在第三容纳槽的底壁,以向所述推杆的推杆主体提供弹性支撑力:
其中,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具有面向推杆的推杆主体的滑动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一容纳腔的靠近开口处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起的第一限位部,伸缩杆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向外凸起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伸缩杆的第一端不能从第一容纳腔内滑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主杆的第二端的滑动接触面为平面或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具有第一安装槽和位于第一安装槽左右两侧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两个第二安装槽彼此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和面向上方的开口,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靠近开口处的位置具有第四容纳槽;
所述伸缩杆具有在其第二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
所述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进一步包括:
绳索,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以及
浮标,其容纳在第四容纳槽内连接至所述绳索的另一端。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配备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行李架主杆和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座分别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和副驾驶座椅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行李架主杆和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支座位于主驾驶座椅的上方。
CN202320596020.4U 2023-03-23 2023-03-23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Active CN219584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6020.4U CN219584074U (zh) 2023-03-23 2023-03-23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6020.4U CN219584074U (zh) 2023-03-23 2023-03-23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4074U true CN219584074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6020.4U Active CN219584074U (zh) 2023-03-23 2023-03-23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4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1967U (zh) 一种车用杯托
US20050200175A1 (en) Safety seat for a marine craft or other vehicle
US4984137A (en) Sun visor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108263293B (zh) 用于车辆的机动设备储存装置
JP2021167192A (ja) 飲料容器保持装置
CN112046710B (zh) 一种基于陀螺仪结构的灾害救生筏
CN211621312U (zh) 一种公路应急救援装置
CN219584074U (zh)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配备有该行李架的车辆
CN107161058B (zh) 汽车座椅靠背收折式小桌板
CN107176069B (zh) 汽车后排座椅中央扶手翻转式杯托
US20080276852A1 (en) Use of floatation material to support a vehicle in water
CN217623245U (zh) 一种前部可旋转的侧扶手
CN107364398B (zh) 多功能车顶行李仓及逃生方法
CN107867211B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旋转侧扶手的座椅总成
CN216070300U (zh) 一种安全型电动车后备箱装置
KR100357238B1 (ko) 차량탑재용 휴대전화 홀더
CN212796723U (zh) 一种带有安全锤的车载手机支架
TWM590552U (zh) 可作為船舶的車頂行李箱
CN215883426U (zh) 一种汽车杯托架
CN210680997U (zh) 一种车载防雨遮阳装置储物仓
CN213799934U (zh) 一种农用车驾驶室顶盖
CN210707247U (zh) 具有杯托的汽车内饰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4532413U (zh) 一种自行车蓝牙锁
CN218112436U (zh) 一种汽车头枕结构
CN220809224U (zh) 一种扶手支架和座椅靠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