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602A -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602A
CN111845602A CN202010631163.5A CN202010631163A CN111845602A CN 111845602 A CN111845602 A CN 111845602A CN 202010631163 A CN202010631163 A CN 202010631163A CN 111845602 A CN111845602 A CN 111845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vehicle
bumper
plat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11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义
陈鹏
段智芳
许美星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11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60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防护组件包括立板、加强板和支撑板,立板具有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与纵梁贴合,且第一连接区与纵梁螺钉连接,第二连接区与防撞杠连接,加强板与立板连接,加强板与立板垂直,加强板具有支撑部,支撑部与纵折边螺接,支撑板的一端与横折边焊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纵梁螺接,在纵梁的长度方向上,加强板与支撑板并排设置。这样,通过使用防护组件加强了对防撞杠的保护,使得防撞杠的在受到撞击之后,防护组件能够承受较高的撞击冲力,从而让降低冲击对车辆的影响,让车辆本体在撞击后的受损情况交底,从而增加设有防护组件的车辆的在受到冲击之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Description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相关技术中,防撞杠50’采用口字型,防护组件采用立板14’单独构成,使得防护组件对于防撞杠的连接不够稳定、牢固,同时相对见到的结构使得防撞杠和防护组件的防撞能力都相对较弱,防护性能较差,若单纯采用提升零件厚度的方式增加结构强度则会增加大量自重,让车辆的装载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防护组件,具有更高的抗碰撞强度且自重增加相对较少。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防护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所述车辆具有防撞杠、横梁和纵梁,所述防撞杠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且所述防撞杠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相交,所述纵梁具有纵折边,所述横梁具有横折边,
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立板、加强板和支撑板,所述立板具有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纵梁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纵梁螺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区与所述防撞杠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板垂直,所述加强板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纵折边螺接,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折边焊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梁螺接,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并排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在防撞杠受到冲撞之后,防撞杠会先进行形变以降低冲击力,在防撞杠形变至无法继续承受冲击力时,会将其余的冲击力传递到防护组件上进行二次消除,在防护组件中,立板所占体积较大,可形变程度大,能够吸收较高的冲击力,但是由于体积较大,立板的重量也相对较高,故需设有加强加强立板与防撞杠和车架的连接结构,以保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立板与防撞杠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立板与车辆之间脱落的隐患。
同时加强板的形状与立板的轮廓相似,能够对立板的轮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立板受到冲击变形时,加强板随立板进行形变并吸收部分冲击力以保证防护组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支撑板与立板和防撞杠连接以防止防撞杠和立板由于自身重量过重而脱落,同时防护组件在受到冲击时,支撑板也会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以增加防护组件的保护能力。
这样,通过使用防护组件加强了对防撞杠的保护,使得防撞杠的在受到撞击之后,防护组件能够承受较高的撞击冲力,从而让降低冲击对车辆的影响,让车辆本体在撞击后的受损情况交底,从而增加设有防护组件的车辆的在受到冲击之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区延伸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弧线形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区为所述立板翻折构造出的翻边;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包裹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层叠且螺接,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二段包裹于所述防撞杠的外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段平行,且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段至所述第三段构造出Z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支撑板延伸第二延伸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杠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具有容纳腔,在所述防撞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两端为敞开端;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环绕且折弯,以构造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出所述加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的自由端的边缘翻折以构造出连接折边,所述连接折边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部位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边缘嵌设于所述凹陷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防护组件还包括两个端盖,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个敞开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个敞开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使用防护组件加强了对防撞杠的保护,使得防撞杠的在受到撞击之后,防护组件能够承受较高的撞击冲力,从而让降低冲击对车辆的影响,让车辆本体在撞击后的受损情况交底,从而增加设有防护组件的车辆的在受到冲击之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部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另一个部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另一个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另一个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的正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相关技术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相关技术的车辆的防护组件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护组件10,
立板11,第一连接区111,第二连接区112,
加强板12,支撑部121,第一延伸段122,第二延伸段124,
支撑板13,
连接板14,第一段141,第二段142,第三段143,
防撞杠20,主体部21,第一边缘211,第二边缘212,容纳腔22,加强部23,连接折边231,凹陷部232,
横梁30,纵梁40,端盖50
加强筋60,减重圆孔61,保护板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出的一种车辆的防护组件10,车辆具有防撞杠14、横梁30和纵梁40,防撞杠14位于横梁30的下方,且防撞杠14与横梁30平行,横梁30与纵梁40垂直相交,纵梁40具有纵折边,横梁30具有横折边,
其中,防护组件10包括:立板11、加强板12和支撑板13,立板11具有第一连接区111和第二连接区112,第一连接区111与纵梁40贴合,且第一连接区111与纵梁40螺钉连接,第二连接区112与防撞杠14连接,加强板12与立板11连接,加强板12与立板11垂直,加强板12具有支撑部121,支撑部121与纵折边螺接,支撑板13的一端与横折边焊接,支撑板13的另一端与纵梁40螺接,在纵梁40的长度方向上,加强板12与支撑板13并排设置。
其中,在防撞杠14受到冲撞之后,防撞杠14会先进行形变以降低冲击力,在防撞杠14形变至无法继续承受冲击力时,会将其余的冲击力传递到防护组件10上进行二次消除,在防护组件10中,立板11所占体积较大,可形变的程度较大,能够吸收较高的冲击力,但是由于体积较大,立板11的重量也相对较高,故需设有加强板12加强立板11与防撞杠14和车架的连接结构,以保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立板11与防撞杠14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立板11与车辆之间脱落的隐患。
同时加强板12的形状与立板11的轮廓相似,能够对立板11的轮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立板11受到冲击变形时,加强板12随立板11进行形变并吸收部分冲击力以保证防护组件1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由于在本方案中防撞杠14采用新式设计,重量有所增加,故还设有支撑板13与立板11和防撞杠14连接以防止防撞杠14和立板11由于自身重量过重而脱落,同时防护组件10在受到冲击时,支撑板13也会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以增加防护组件10的保护能力。
这样,通过使用防护组件10加强了对防撞杠14的保护,使得防撞杠14的在受到撞击之后,防护组件10能够承受较高的撞击冲力,从而让降低冲击对车辆的影响,让车辆本体在撞击后的受损情况交底,从而增加设有防护组件10的车辆的在受到冲击之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图2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支撑部121的远离支撑板13的一端具有朝向第二连接区112延伸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沿弧线形延伸。通过将第一延伸段设置成弧线形,让弧线性的立板11与加强板12具有良好的吸收冲击的能力,不仅让与加强板12连接的立板11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加,而且能够节省材料,减轻防立板11与加强板12的重量,从而增加防护组件10与车架相连时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示,设置成弧线形的第一延伸段122具有节省材料和降低重量以增加防护组件10的可靠性的特点,立板11还能设置成其他形状,使第一延伸段122具有其他形状,在保证防护功能的情况下,使用其他形状的立板11也应属于本案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112为立板11翻折构造出的翻边;由于防撞杠14的重量较大,为保证连接效果设有翻边与防撞杠14连接,未设有翻边的立板11属于本案的简单变化,也应属于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图16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10还包括:连接板14,连接板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第二段142和第三段143,第一段141包裹于第一延伸段的外侧壁,第二段142与第二连接区112层叠且螺接,第三段143和第二段142包裹于防撞杠14的外周,第一段141与第三段143平行,且第一段141位于第二段142的一侧,第三段143位于第二段142的另一侧,第一段141至第三段143构造出Z型。
其中,连接板14增加了立板11与防撞杠14的连接面积,从而让防护组件10与防撞杠14的连接变得更为可靠,不仅如此,连接板14还做有减重设计,在连接板14的四角处设有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以减轻连接板14的重量,同时角落处去除材料后对连接板14与防撞杠14之间的影响较小。
这样,通过设有连接板14加强防护组件10与防撞杠14之间的连接,让防撞杠14与防护组件1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降低了由于防撞杠14自身重量过大而造成的从防护组件10上脱落的隐患。
在图2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21的朝向支撑板13的一端具有朝向支撑板13延伸第二延伸段124。由于设有第二延伸段124,与第一延伸段以及支撑部121形成加强板12,从而能够保护立板11的与加强板12形状相同的轮廓,起到了对立板11的保护作用,增强了防护组件1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加强板12与立板11的连接强度,加强板12与立板11之间还可以设有加强筋60,这样还可以增加加强板12与立板11之间的连接强度,由此不仅让防护组件10更加稳定,而且还能将防撞杠20受到的冲击力更好的传递到防护组件10,从而可以增加防护组件10所能承载的冲击力。
不仅如此,在立板11上还可以设置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减重圆孔61,在保证立板11还具有较大的形变空间的同时,还能让立板11的重量降低,减少防护组件10的自重。
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杠14可以包括主体部21和加强部23,主体部21内具有容纳腔22,在防撞杠14的长度方向上,容纳腔22的两端为敞开端,加强部23位于容纳腔22内。
其中,在防撞杠14与防护组件10连接的一侧还设有保护板62,保护板62的保护长度大于两个防护组件10与防撞杠14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使防护组件10与防撞杠14的连接更加稳定,让防撞杠14与防护组件10连接的可靠性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21和加强部23构造出日字型的截面,由此可以增加防撞杠14的抗变形能力,从而让防撞杠14具有更高抗冲击能力,防撞杠14采用钢板折弯形成,并将接缝焊接以使防撞杠14的防冲击能力增加。
这样,通过将防撞杠14的截面设成日字型,让防撞杠14的抗冲击能力增加,从而降低传递到防护组件10上的冲击力,以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部21具有第一边缘211和第二边缘212,第一边缘211朝向第二边缘212环绕且折弯,以构造出容纳腔22;第二边缘212朝向容纳腔22内部延伸出加强部23。
由此,在防撞杠14生产过程中,仅需要对钢板进行多次折弯即可,简化了防撞杠14的生产流程,同时使用一块钢板形成的防撞杠14相较于焊接形成的防撞杠14来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防护效果增加。参照图14所示,加强部23的自由端的边缘翻折以构造出连接折边231,连接折边231与容纳腔22的内壁贴合。
这样,在加强部23的自由端设有便于连接的连接折边231,让防撞杠14的生产流程变得简单,在连接折边231与容纳腔22内壁贴合后还需采用焊接的方式以进一步增加防撞杠14的抗冲击能力。
如图14所示,加强部23与主体部21连接的部位具有凹陷部232,第一边缘211嵌设于凹陷部232内。由此,通过设有便于第一边缘211进行安装的凹陷部232,让第一边缘211在折叠完毕形成防撞杠14时,只需将第一边缘211嵌设到凹陷部232内就并将其与主体部21焊接即可形成防撞杠14,简化了防撞杠14的生产工艺,增加了防撞杠14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防撞杠14一般采用一块钢板进行多次折弯形成,即优先弯折出连接折边231,之后进行折叠并在连接折边231与钢板接触时进行焊接,在最后折叠处与折叠过程中形成凹陷接触并焊接以增加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图15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杠14还包括两个端盖50,其中一个端盖50盖设于主体部21的一个敞开端,其中另一个端盖50盖设于主体部21的另一个敞开端。
这样,在防撞杠14的两端还设有堵盖,让防撞杠14的容纳腔22与外界隔绝,不仅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与容纳腔22之间的流通,而且还能避免如雨水等从防撞杠14两端进入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防撞杠14内部被雨水等腐蚀,从而增加防撞杠14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的车辆的防护组件10。在车辆受到冲击时,防撞杠14会优先开始形变以抵消冲击力;防撞杠14形变后,未被防撞杠14吸收的冲击力将会传递到防护组件10中,防护组件10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吸收冲击力,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设计能够承受更多的冲击力以保护车辆。
由于使用具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的防撞杠14以及能够承受更多冲击力的防护组件10,让车辆的碰撞强度较高,在受到冲击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加。
在本发明中还在多个连接处设有过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结构连接起来,不仅能够起到对相邻结构的固定、限位、连接作用,还会让防护组件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防撞杠、横梁和纵梁,所述防撞杠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且所述防撞杠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相交,所述纵梁具有纵折边,所述横梁具有横折边,
所述防护组件包括:
立板,所述立板具有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纵梁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纵梁螺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区与所述防撞杠连接;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板垂直,所述加强板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纵折边螺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折边焊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梁螺接,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并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区延伸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弧线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区为所述立板翻折构造出的翻边;
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包裹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层叠且螺接,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二段包裹于所述防撞杠的外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段平行,且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段至所述第三段构造出Z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支撑板延伸第二延伸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杠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具有容纳腔,在所述防撞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两端为敞开端;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环绕且折弯,以构造出所述容纳腔;
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出所述加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自由端的边缘翻折以构造出连接折边,所述连接折边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部位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边缘嵌设于所述凹陷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端盖,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个敞开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个敞开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防护组件。
CN202010631163.5A 2020-07-03 2020-07-03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Withdrawn CN111845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1163.5A CN111845602A (zh) 2020-07-03 2020-07-03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1163.5A CN111845602A (zh) 2020-07-03 2020-07-03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602A true CN111845602A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5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1163.5A Withdrawn CN111845602A (zh) 2020-07-03 2020-07-03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560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4258A1 (de) * 2005-04-25 2006-11-02 Decoma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raftfahrzeugbauteils durch hinterformen einer lackfolie und hergestelltes bauteil
CN101356077A (zh) * 2006-01-13 2009-01-2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钻撞装置安装结构
CN202271943U (zh) * 2011-09-29 2012-06-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护装置
CN204567544U (zh) * 2015-04-29 2015-08-1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汽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5417478U (zh) * 2015-11-20 2016-08-03 舒兰市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制汽车保险杠横梁主体
CN209776366U (zh) * 2019-03-19 2019-12-13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4258A1 (de) * 2005-04-25 2006-11-02 Decoma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raftfahrzeugbauteils durch hinterformen einer lackfolie und hergestelltes bauteil
CN101356077A (zh) * 2006-01-13 2009-01-2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钻撞装置安装结构
CN202271943U (zh) * 2011-09-29 2012-06-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护装置
CN204567544U (zh) * 2015-04-29 2015-08-1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汽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5417478U (zh) * 2015-11-20 2016-08-03 舒兰市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制汽车保险杠横梁主体
CN209776366U (zh) * 2019-03-19 2019-12-13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6330B1 (ko) 자동차용 크래쉬 박스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US9114767B2 (en) Bumper back beam for vehicle
CN111845602A (zh)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080010639A (ko) 자동차용 범퍼 보강부재
KR101313667B1 (ko) 경량 및 충격완화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경사리브를 구비한 크래쉬박스
US20030141727A1 (en) Bumper for a vehicle
CN112623046B (zh) 一种乘用车门槛梁制作方法
CN214165135U (zh) 一种车辆b柱构件
CN114506200B (zh) 电池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007644U (zh) 车辆侧护板结构以及车辆
EP3912839B1 (en) Automobile door
KR102049581B1 (ko) 폐단면 리어 백빔 구조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KR100488874B1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CN216401564U (zh) 一种门槛加强板结构
CN220096104U (zh) 一种具有防撞管的车门及其车辆
CN221090990U (zh) 用于车身前部的吸能结构及车辆
CN2159337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框架
CN219115390U (zh) 前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216468089U (zh) 一种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1890716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CN212473044U (zh)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CN213138931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以及车辆
CN210161880U (zh) 用于车辆车门的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