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044U -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044U
CN212473044U CN202020819387.4U CN202020819387U CN212473044U CN 212473044 U CN212473044 U CN 212473044U CN 202020819387 U CN202020819387 U CN 202020819387U CN 212473044 U CN212473044 U CN 212473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oor assembly
reinforcing plate
doo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19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洲
蔡剑峰
单丰武
姜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19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0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该汽车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腰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车门内板的两侧,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车门内板的两侧,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端连接至腰线加强板,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至防撞梁。采用该车门总成的汽车其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之间设置支撑板,将扩大汽车车门的受力分散面、增加力的传递路径,车门单点形变小,从而增强了车门的结构强度,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侧面碰撞的安全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减少乘员在侧面碰撞中受到伤害,需要一个安全有效的被动安全装置,提高车辆的侧面防撞性。除提高车身侧围的强度外,车门防侵入及各种防撞梁的研究也在世界各汽车强国被广泛开展。
车门防撞梁以及腰线加强板作为车门的加强件来抵御侧面碰撞,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早期,车门防撞梁以及腰线加强板产生变形并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起到减少乘员伤害的目的。
现有的车门防撞梁与腰线加强板分别连接至车门内板的两侧,呈上下间隔的状态,车门防撞梁与腰线加强板之间并无连接,面对严重碰撞时,由于车门防撞梁与腰线加强板之间缺乏良好的支撑,将导致车门抗冲击能力弱,单点形变大,形变后的车门将入侵乘坐空间,安全性能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来一种汽车车门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车门防撞梁与腰线加强板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导致车门抗冲击能力弱、安全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车门总成,所述汽车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所述腰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两侧,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两侧;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连接至所述腰线加强板,所述第二配合端连接至所述防撞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之间设置一条支撑板,增大了车门的受力分散面,能够有效应对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增加了汽车车门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车门变形量大、入侵乘员空间,汽车车门的安全性能显著提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间隔自车门铰链端向门锁端逐渐变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间隔较宽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腰线加强板靠近门锁一侧设有片状板,所述片状板突出设置并靠近所述防撞梁一侧;所述片状板上固定设有把手安装板,所述把手安装板设置有贯穿的把手空间,所述片状板设有与所述把手空间相对应的通孔,隐藏式车把手连接至所述把手安装板上并活动于所述把手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配合端连接至所述片状板,所述第二配合端连接至所述防撞梁的侧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配合端同时连接至所述片状板与所述把手安装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片状板、所述把手安装板通过焊接相连,所述第二配合端与所述侧边通过焊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为设有加强凸起的板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腰线加强板、所述防撞梁与所述支撑板均由热成型钢材料制成。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还提出来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汽车车门总成,采用上述汽车车门总成之后的汽车,其车门强度有效增加,车门应对碰撞所产生的形变较小,车门不易入侵乘员空间,整车的安全性能有效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汽车车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当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当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10,包括车门内板20,车门内板20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腰线加强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车门内板20的两侧,防撞梁4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车门内板20的两侧;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支撑板50,支撑板5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配合端51和第二配合端52,第一配合端51连接至腰线加强板30,第二配合端52连接至防撞梁40。本实施例当中,通过在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之间设置支撑板50,使得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连接为一个整体,当车门面对侧面碰撞时,车门的受力分散面变大,碰撞力的传递途径增加,车门的单点形变减小,有效增强了车门侧碰时的抗凹性能,保证乘员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车门多呈不规则形状,车辆前车门与车身铰接一侧宽度较窄、车锁一侧宽度较宽,为了保证腰线加强板30、防撞梁40对车门的均匀受力,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的间隔自车门铰链的一侧向车门锁的一侧逐渐变宽,增强了该车门总成10的结构强度。并且,支撑板50设于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相距较宽的一侧,有效的增加了腰线加强板30与防撞梁40之间间隔较宽侧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当中,与该车门总成10相匹配的是隐藏式车把手,为了便于安装隐藏式车把手,腰线加强板30靠近门锁一侧设有片状板31,片状板31突出设置并靠近防撞梁40一侧;片状板31上固定设有把手安装板32,把手安装板32设置有贯穿的把手空间33,片状板31设有与把手空间33相对应的通孔,隐藏式车把手连接至把手安装板32上并活动于把手空间33内。在片状板31区域,由于片状板31开设有供隐藏式车把手活动的通孔,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低,隐藏式车把手的稳定性不足。为了加强片状板31区域的结构强度、保证隐藏式车把手的稳定性,支撑板50的两端通过冲压分别形成第一配合端51和第二配合端52,其中第一配合端51同时连接至片状板31与把手安装板32,第二配合端52连接至防撞梁40的侧边41;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配合端51通过激光焊接同时与片状板31、把手安装板32相连,第二配合端52通过激光焊接与防撞梁40的侧边41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板50的设置既扩大了受力分散面、增加了碰撞力的传递途径、减小了车门总成10的单点形变,又增加了片状板31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隐藏式车把手在使用过程中摇晃,从而保证了隐藏式车把手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增加腰线加强板30、防撞梁40的结构强度,腰线加强板30和防撞梁40均由热成型钢材料制成,其结构强度高、延展性能好。同样的,为了增加支撑板50的结构强度,该支撑板50由热成型钢材料制成,支撑板50为设有加强凸起的板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50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还提出来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第一实施例当中的汽车车门总成10,采用上述汽车车门总成10的汽车,其车门强度有效增加,车门应对碰撞所产生的形变较小,车门不易入侵乘员空间,整车的安全性能有效加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门总成,所述汽车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腰线加强板与防撞梁,所述腰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两侧,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两侧;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连接至所述腰线加强板,所述第二配合端连接至所述防撞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间隔自车门铰链端向门锁端逐渐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间隔较宽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板靠近门锁一侧设有片状板,所述片状板突出设置并靠近所述防撞梁一侧;所述片状板上固定设有把手安装板,所述把手安装板设置有贯穿的把手空间,所述片状板设有与所述把手空间相对应的通孔,隐藏式车把手连接至所述把手安装板上并活动于所述把手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连接至所述片状板,所述第二配合端连接至所述防撞梁的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同时连接至所述片状板与所述把手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片状板、所述把手安装板通过焊接相连,所述第二配合端与所述侧边通过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设有加强凸起的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板、所述防撞梁与所述支撑板均由热成型钢材料制成。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
CN202020819387.4U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73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9387.4U CN212473044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9387.4U CN212473044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044U true CN212473044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1938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73044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7018B1 (ko) 측면 충돌 성능을 강화시킨 자동차용 도어
CN204605957U (zh)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CN208359887U (zh) 一种防撞汽车门
CN212473044U (zh)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CN20220105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挡板
CN201712671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后段的加强结构
CN217260301U (zh) B柱加强结构、b柱及车辆
CN111137233A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06446671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围下横梁加强机构
CN2159337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及包括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CN212220384U (zh) 副车架与车身底板的总成及汽车
CN201972543U (zh) 防撞汽车车门及其防撞结构
CN213007644U (zh) 车辆侧护板结构以及车辆
CN101121423A (zh) 汽车车身地板中部结构
CN112572614B (zh)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CN112810702A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总成
CN210161880U (zh) 用于车辆车门的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CN213892129U (zh) 一种汽车前门加筋结构
CN110770408B (zh) 铰链
CN216184959U (zh) 一种汽车偏置碰撞盒总成
CN219134310U (zh) 一种b柱及汽车
CN210706825U (zh) 一种外板窗沿加强件以及前门总成、电动汽车
CN210454953U (zh) 汽车前防撞结构及汽车
CN216734491U (zh) 一种前指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01407U (zh) 一种车身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