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031A -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031A
CN111831031A CN202010616049.5A CN202010616049A CN111831031A CN 111831031 A CN111831031 A CN 111831031A CN 202010616049 A CN202010616049 A CN 202010616049A CN 111831031 A CN111831031 A CN 111831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ion intensity
dark area
adjusting
vehicle bod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60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正光
徐会杰
楚柏青
赵丞皓
张欣
王璐
张骄
霍苗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way Operation Technology R & D Center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bway Operation Technology R & D Center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way Operation Technology R & D Center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bway Operation Technology R & D Center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60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1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1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5/00Control of light, e.g. intensity, colour or phase
    • G05D25/02Control of light, e.g. intensity, colour or 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本发明的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为:使用调光玻璃作为车窗的列车只会根据地上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来调整透光度,且不会由于频繁短时间亮度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电流骤增或骤降的情况,以及调光玻璃频繁切换电流强弱的情况,减少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列车乘坐的舒适度逐渐引起相关领域企业的重视。
地铁内的光照强度由车内灯光光照和外部环境的光照构成。当外部环境的光照强烈时,会给人刺眼的感觉。特别是在夏天,地铁在地面上运行时,强烈的阳光,列车内的人感受到的刺眼感会更加强烈。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调光玻璃,将液晶膜复合进两层玻璃中间,经高温高压胶合后一体成型的夹层结构的新型特种光电玻璃产品。使用者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与否控制玻璃的透明与不透明状态。将这种调光玻璃应用于列车的车窗上,并将其通过光控的方式来调节玻璃透明程度,当外界环境光照强度强时,降低车窗的透明度,当外界环境光强度弱时,提高车窗的透明度,即可实现进入车厢内的外界环境光强度处于令人舒适的强度。但列车在运行中位置时常在地上和地下之间切换,调光玻璃在有光和无光的环境中转换,由于调光玻璃是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实现透明程度的调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会瞬间增强或减弱,这种电流骤增或骤降会缩短电流输入设备的寿命、增加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同时也会缩短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若是,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不会因为车外光照环境的突然变化,而骤然改变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判断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间间隔被设置为很短的时间,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突然减至很弱,即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那么就说明车体已经进入了黑暗区域,预设时间间隔是为了排除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从白天至夜晚减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列车的行驶路线是固定的,因此隧道的位置即黑暗区域是也固定的,通过车体的实时位置,即可判断车体是否位于黑暗区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外界环境光照强度调节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从而使进入车厢内的外界光照强度一直处于令人舒适的范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预设多个连续的光照强度范围,每个光照强度范围预设有相应的电流值;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位于其中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时,对调光玻璃输入对应的电流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光照强度范围,使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值在光照强度范围内保持不变,避免由于获取的光照强度波动而导致的电流值跟随光照强度频繁调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外温度,当车厢外温度大于车厢内温度且大于温度阈值时,计算温差,当温差大于预设温差阈值且车门打开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送出的冷风温度降低预设温度持续预设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门开启后,车厢外的热空气进入车厢内会加快车厢内温度升高,因此在车门开启时降低冷风温度,可削弱车厢内温度升高的趋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检测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PM10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或PM2.5浓度大于PM2.5浓度阈值或PM10浓度大于PM10浓度阈值时,控制新风系统的空气流速提高至预设流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检测TVOC浓度,当TVOC浓度大于TVOC浓度阈值时,控制光等离子净化装置开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调节模块,当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包括:感光模块,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包括:位置模块,用于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本发明目的三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使用调光玻璃作为车窗的列车只会根据地上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来调整透光度,且不会由于频繁短时间亮度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电流骤增或骤降的情况,以及调光玻璃频繁切换电流强弱的情况,减少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具体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具体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判断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可以通过光传感器获取,光照传感器可设置在列车头部的上端,这是由于列车是头部先进入地下隧道的。而同样列车从白天到黑夜也会有光照强度低于最低光照强度阈值情形,但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很长,因此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时长,设置了时间间隔,如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那么就说明这个变化过程是列车进入隧道造成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以设置成1秒。
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车体的位置进行判断,具体为: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由于列车的行驶路线是固定的,因此隧道的位置即黑暗区域是也固定的,通过车体的实时位置,即可判断车体是否位于隧道,从而判断列车是否进入黑暗区域。列车的实时位置,可通过GPS定位获取。当判断车体进入黑暗区域后,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至预设值,可以避免调光玻璃在有光照变化的隧道中频繁改变电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调光玻璃调节外界环境进入车厢内的光照强度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上述方法的调光玻璃在未通电时是完全透明的状态,和普通的玻璃无异。随着电流的增强,调光玻璃的透光度逐渐减小。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光玻璃在未通电时也可以是透光度很低的,这是调光玻璃的电流调节方式如下: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由于获取的光照强度波动而导致的电流值跟随光照强度频繁调节,可设置光照强度范围,使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值在光照强度范围内保持不变。具体方法如下:预设多个连续的光照强度范围,每个光照强度范围预设有相应的电流值;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位于其中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时,对调光玻璃输入对应的电流值。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使用调光玻璃作为车窗的列车只会根据地上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来调整透光度,而不会由于频繁进入隧道而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电流骤增或骤降的情况,以及调光玻璃频繁切换电流强弱的情况,减少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对车厢内温度、车厢内空气质量进行调节方法,具体如下:
对车厢内温度的调节方法:检测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外温度,当车厢外温度大于车厢内温度且大于温度阈值时,计算温差,当温差大于预设温差阈值且车门打开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送出的冷风温度降低预设温度持续预设时间。
一般温度阈值设置为较高的温度,如30℃,以夏天室外温度作为设置的基准。只有在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降温,因此只有车厢外温度超过了温度阈值才会触发后续对冷风温度的降低调节。车门开启后,车厢外的热空气进入车厢内会加快车厢内温度升高,因此在车门开启时降低冷风温度,可削弱车厢内温度升高的趋势,而由于车门是在上下乘客时启闭的,因此降低冷风温度的时间只需是预设时间即可,预设时间为时长,避免调整过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提高车厢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具体如下: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PM10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或PM2.5浓度大于PM2.5浓度阈值或PM10浓度大于PM10浓度阈值时,控制新风系统的空气流速提高至预设流速;检测TVOC浓度,当TVOC浓度大于TVOC浓度阈值时,控制光等离子净化装置开启。
加快新风系统的流速,可加快车厢内气体的更换,从而改善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光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介质放电产生的大量携能电子轰击污染物分子,使其电离,解离和激发,然后便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复杂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安全物质,或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成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从而降低车厢内的TCOC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调光玻璃、空调、新风系统和光等离子净化装置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等数据稳定,排除数据的偶然性,方可进行对应的调整,避免频繁切换状态影响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该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调节模块,当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感光模块,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
当采用感光模块获取的光照强度作为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依据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而在另一实施例方式中,如图5所示,也可以采用位置模块,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作为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依据。
此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
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
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
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
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
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
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设多个连续的光照强度范围,每个光照强度范围预设有相应的电流值;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位于其中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时,对调光玻璃输入对应的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外温度,当车厢外温度大于车厢内温度且大于温度阈值时,计算温差,当温差大于预设温差阈值且车门打开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送出的冷风温度降低预设温度持续预设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PM10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或PM2.5浓度大于PM2.5浓度阈值或PM10浓度大于PM10浓度阈值时,控制新风系统的空气流速提高至预设流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TVOC浓度,当TVOC浓度大于TVOC浓度阈值时,控制光等离子净化装置开启。
9.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调节模块,当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感光模块,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位置模块,用于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616049.5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831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049.5A CN1118310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049.5A CN1118310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031A true CN111831031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9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6049.5A Pending CN1118310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103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852A (zh) * 2013-01-04 2013-05-0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观光电梯调光调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89968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板自动调节方法及遮阳板控制设备
CN207077972U (zh) * 2017-11-23 2018-03-09 徐必畅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浓度的车辆空调控制系统
CN108608837A (zh) * 2016-12-13 2018-10-02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玻璃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209962061U (zh) * 2019-03-04 2020-01-17 李泽瑜 电致变色玻璃控制系统
CN111137311A (zh) * 2020-01-02 2020-05-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客室环境调节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852A (zh) * 2013-01-04 2013-05-0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观光电梯调光调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89968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板自动调节方法及遮阳板控制设备
CN108608837A (zh) * 2016-12-13 2018-10-02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玻璃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207077972U (zh) * 2017-11-23 2018-03-09 徐必畅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浓度的车辆空调控制系统
CN209962061U (zh) * 2019-03-04 2020-01-17 李泽瑜 电致变色玻璃控制系统
CN111137311A (zh) * 2020-01-02 2020-05-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客室环境调节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35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太阳防护系统
US9186963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glare from light sources through windscreens with intensity control film
CN110550046B (zh) 车辆的睡眠辅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086298U (zh) 车辆控制系统
KR101993999B1 (ko) 터널 조명 제어 방법
CN111831031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ES2389585T3 (es) Sistema de climatización para un vehículo provisto de una corrección mejorada de la insolación
JP2009078652A (ja) 車輌用防眩装置
JP6829419B2 (ja) 電動車両の空調制御装置
CN204687941U (zh) 智能车灯控制系统
CN114889409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云平台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200016962A1 (en) Anti-glare device and controller
CN111071141A (zh) 车辆及其前照灯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20083170A (ja) 調光ガラス制御装置
JP4490293B2 (ja) 車載用省電力化装置
JPS6111061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8337792B (zh) 一种用于车灯自动感应控制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JPH04143134A (ja) 車両の室内表示装置
KR20190079814A (ko) 터널 조명 모듈 제어 시스템
CN219154206U (zh) 电动车
CN204687940U (zh) 智能车灯
JPH04100914U (ja) 空気調和装置に連動して入射光量を自動調整する自動車用ウインドガラス
KR101693970B1 (ko) 차량의 빛 감지에 따른 공조 및 램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026473A (zh) 温度和遮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JPH05105032A (ja) 電気自動車用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