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0734B -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0734B
CN111830734B CN202010732623.3A CN202010732623A CN111830734B CN 111830734 B CN111830734 B CN 111830734B CN 202010732623 A CN202010732623 A CN 202010732623A CN 111830734 B CN111830734 B CN 111830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hanging
parts
spectacle lens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26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0734A (zh
Inventor
李坤
贺耀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i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i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i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i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26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0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0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0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1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having an electro-optical light val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 G02F1/151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2F1/15165Polym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变色眼镜片包括:两层透明导电薄膜,透明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在透明基板一面的导电层,两层透明导电薄膜的两个导电层靠近设置,两个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薄膜;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为1:2~20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按质量份计,变色溶液包括68~85份的酯类溶剂、0.1~4份的阴极变色材料、0.1~4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1~8份的电解质盐和0.1~8份的第一助剂,第一助剂用于稳定阴极变色材料与阳极变色材料反应可逆。该变色眼镜片的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为0.2~80.3%;着色速度为0.5~10s;可有效预防近视。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色眼镜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已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的屏幕会让使用者感到眼部疲劳,干涩,视力模糊,头晕等问题;此外,看电子产品的屏幕时,使用者(特别是小孩)很难能够一直保持正确的姿势及合适的距离,较近的距离观看往往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观感(如更震撼),渐渐的,距离不断的缩短将会引发使用者的眼部不适,长期下去甚至加剧使用者近视。
目前报道的变色眼镜片有光致变色和液晶调光眼镜片和普通电致变色镜片,其中,光致变色眼镜只具备被动变色作用,不具备主动变色的效果;液晶调光眼镜片的调节幅度小,其可调节幅度小于50%,且着色速度(1~50ms)太快,容易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普通电致镜片可实现较大幅度的可见光调节,调节幅度可达到60~70%,但是这个幅度仍然无法满足在完全不可见(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最大透过率小于0.5%)和高透明状态(大于80%)下的切换,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近视的效果(35cm为人眼与屏幕的正常距离,佩戴者的眼睛与显示屏幕之间的距离小于35cm时,透过眼镜片完全不可见,大于35cm时恢复到高透明状态而与普通眼镜片无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变色眼镜片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过率的变化范围和着色速度不能有效预防近视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包括:两层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一面的导电层,所述两层透明导电薄膜的两个导电层靠近设置,所述两个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薄膜;所述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为1:2~20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变色溶液包括68~85份的酯类溶剂及分散在所述酯类溶剂中的0.1~4份的阴极变色材料、0.1~4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1~8份的电解质盐和0.1~8份的第一助剂,所述第一助剂用于稳定所述阴极变色材料与所述阳极变色材料进行可逆反应。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按质量份计,将电解质盐、阴极变色材料、阳极变色材料、第一助剂与酯类溶剂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得到变色溶液;
B、将所述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得到变色薄膜前体;
C、将所述变色薄膜前体铺展在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层上,形成变色薄膜前体层;将另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层覆盖在所述变色薄膜前体层上,紫外照射,制得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具有上述组分及配比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的变色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构成的具有夹心结构的变色眼镜片,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可实现在0.2~80.3%内进行变化,着色态下不透明能让佩戴者看不见屏幕上的画面,褪色态下透过率可达到普通眼镜的标准,使用非常方便;且着褪色速度更适合人们生活习惯的需求,着色速度在0.5~10s内可调;佩戴基于该变色眼镜片的装有光感应组件(用于控制镜片与显示屏幕的距离)的眼镜,将镜片与显示屏幕的临界距离设定为35cm时,即可实现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小于35cm时,变色镜片处于着色状态,完全不可见;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35cm以上时,变色镜片恢复至与普通眼镜片无异的高透明状态,从而可有效预防近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包括:两层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一面的导电层,所述两层透明导电薄膜的两个导电层靠近设置,所述两个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薄膜;所述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为1:2~20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变色溶液包括68~85份的酯类溶剂及分散在所述酯类溶剂中的0.1~4份的阴极变色材料、0.1~4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1~8份的电解质盐和0.1~8份的第一助剂,所述第一助剂用于稳定所述阴极变色材料与所述阳极变色材料进行可逆反应。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上述组分及配比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的变色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构成的具有夹心结构的变色眼镜片,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可实现在0.2~80.3%内进行变化,着色态下不透明能让佩戴者看不见屏幕上的画面,褪色态下透过率可达到普通眼镜的标准,使用非常方便;且着褪色速度更适合人们生活习惯的需求,着色速度在0.5~10s内可调;佩戴基于该变色眼镜片的装有光感应组件(用于控制镜片与显示屏幕的距离)的眼镜,将镜片与显示屏幕的临界距离设定为35cm时,即可实现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小于35cm时,变色镜片处于着色状态,完全不可见;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35cm以上时,变色镜片恢复至与普通眼镜片无异的高透明状态,从而可有效预防近视。也即,本发明实施例获得的变色眼镜片的着色速度适中(0.5~10s),适应人类大脑对光强变化时间的感应;光调节幅度宽(ΔT可达80%,光学透过率可在0.2~80.3%之间变化),能有效适应预防使用者(尤其是小孩)近视的需求。
聚合基体与变色溶液之间的质量比的控制对变色薄膜的变色效果和安全性的协同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较佳地,聚合基体与变色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1:2~20,如聚合物基体含量太低,会无法形成变色薄膜而呈现果冻或者液体状态,该状态下变色效果好但因为液体的流动性,导致安全性能变差;如聚合物基体含量过高,则变色效果变差而安全性能提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例为1:4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变色溶液包括75~80份的酯类溶剂及分散在所述酯类溶剂中的1.8~2.1份的阴极变色材料、1.2~1.5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5~1份的电解质盐和0.5~1份的第一助剂。聚合基体与上述配比范围内构成的变色溶液以1:4的质量比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的变色薄膜的变色效果与安全性能综合效果最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变色材料可选自但不限于紫精、苯胺、噻吩、吡咯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阴极变色材料选自紫精和噻吩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紫精、噻吩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的循环稳定性好,利于变色眼镜片的广泛应用。所述阳极变色材料可选自但不限于吩嗪、吩噻嗪、噻吩、吡咯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阳极变色材料选自吩嗪和吩噻嗪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吩嗪、吩噻嗪类的小分子或聚合物的循环稳定性好,利于变色眼镜片的广泛应用。所述电解质盐可选自但不限于高氯酸锂、四丁基高氯酸铵、四丁基四氟硼酸铵、四丁基六氟磷酸铵、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电解质盐选自四丁基高氯酸铵和四丁基四氟硼酸铵的至少一种;四丁基高氯酸铵、四丁基四氟硼酸铵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好,利于变色眼镜片的广泛应用。所述酯类溶剂可选自但不限于γ-丁内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酯类溶剂选自γ-丁内酯和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γ-丁内酯、碳酸乙烯酯的稳定性好,且利于电解质盐的解离率,其与电解质盐形成的电解液的导电性好。所述第一助剂可选自但不限于二茂铁、乙基二茂铁、叔丁基二茂铁、丁香醛、糠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助剂为二茂铁;二茂铁能够更好地平衡阴极材料与阳极材料发生的化学可逆反应,使得该平衡能够长时间稳定,而不会使可逆反应被破坏而使器件无法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聚合物基体包括3~35份的预聚体、1~20份的活性稀释剂、1~5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助剂可选自但不限于光引发剂(如光引发剂1104、光引发剂184等)、固化剂(如固化剂L75、固化剂N75、固化剂N3390等)、附着力促进剂(如聚氨酯增稠剂C-85等)、消泡剂(如C-27A水性消泡剂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助剂是用于改善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综合性能,如通过添加光引发剂或固化剂可引发预聚体进行聚合反应,使溶液由液体变成固体;通过添加附着力促进剂来促进变色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的附着力;通过添加附着力促进剂来改善变色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之间的表面张力;通过添加消泡剂来消除变色薄膜里面的气泡,使变色薄膜的均一性和成模性更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聚合物基体包括10~14份的预聚体、4~8份的活性稀释剂、2份的第二助剂。上述配比范围内构成的聚合物基体粘接性好,可以使变色薄膜对基材的粘接性更高;同时上述配比范围内构成的聚合物基体对变色溶液的凝聚效果好,可以让更少的聚合物凝聚更多的溶液,使变色效果更好的同时提升安全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聚体选自有机硅预聚物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预聚体为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能够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液体牢牢锁定在网格中,使器件性能更加稳定。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如聚乙二醇(600)二甲基丙烯酸酯,PEG600DMA)、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3EGDMA)、月桂酸丙烯酸酯(LA)、丙烯酸苄酯(B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HEMA)、甲基丙烯酸异癸酯(IDMA)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活性稀释剂可提高聚合物基体的韧性;优选地,所述活性稀释剂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其通过节聚合物基体软段与硬段的比例,使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更高,进一步复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基板的材料选自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或聚碳酸酯(PC);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可为5~500nm,如20nm、50nm、100nm、200nm、350nm、450nm等,优选厚度为100~200nm。在上述厚度范围,所述导电层的导电性适中,太薄无法达到导电效果,太厚成本高且透过率降低影响变色镜片的褪色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薄膜的厚度为30~300nm;例如,30nm、50nm、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等,优选厚度为100nm。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00、按质量份计,将电解质盐、阴极变色材料、阳极变色材料、第一助剂与酯类溶剂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得到变色溶液;
S200、将所述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得到变色薄膜前体;
S300、将所述变色薄膜前体铺展在一透明导电薄膜的设置有导电层的一面,形成变色薄膜前体层;将另一透明导电薄膜的设置有导电层的一面覆盖在所述变色薄膜前体层上,紫外照射,制得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0中,预定比例是指所述变色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份占比。较佳地,按质量份计,将0.1~8份的电解质盐、0.1~4份的阴极变色材料、0.1~4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1~8份的第一助剂与68~85份的酯类溶剂混合,得到变色溶液;优选地,按质量份计,将0.5~1份的电解质盐、1.8~2.1份的阴极变色材料、1.2~1.5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5~1份的第一助剂与75~80份的酯类溶剂混合,得到变色溶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中,预定质量比为1:2~20;优选地,预定质量比为1: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中,所述聚合物基体的制备包括步骤:按质量份计,将3~35份的预聚体、1~20份的活性稀释剂、1~5份的第二助剂混合,得到聚合物基体;可选地,按质量份计,10~14份的预聚体、4~8份的活性稀释剂、2份的第二助剂混合,得到聚合物基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中,可将所述变色薄膜前体丝网印刷(如采用50目的丝印网板)至在一透明导电薄膜的设置有导电层的一面。紫外照射可采用紫外(UV)灯(如UV灯的波长可为365nm,功率可为500W)进行照射10~30s,如照射15s、20s、25s等。紫外照射之后,从两层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分别引出一电极;作为举例,可用导电胶贴在透明导电薄膜的边缘,然后用金属(如A1、Cu、Fe等)夹子夹住导电胶通电或断电,即可实现变色薄膜的着色(眼镜镜片从高透明状态变成不透明状态)或褪色(眼镜镜片从不透明状态变成高透明状态)。具体地,本实施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着色主要通过外接电源施加0.6~1.5V的直流电压来控制;镜片的褪色主要通过将两电极短路或开路来实现:完全着色时,短路可3~8s内完全褪色,开路需6~15s完全褪色。该着色或者褪色是一个化学可逆反应,当施加一定电压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此时镜片呈现着色状态;当不施加电压时,反应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而呈现初原本的褪色状态。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按质量份计,将1.27份的四丁基高氯酸铵、1.53份紫精、0.68份吩嗪、0.8份二茂铁分散在76.44份γ-丁内酯中,得到变色溶液;
(2)按质量份计,将13.5份的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5.37份的PEG600DMA、1.13份的第二助剂(即0.73份的光引发剂1104、0.11份的固化剂L75和0.29份的聚氨酯增稠剂C-85)混合,得到聚合物基体;
(3)将质量比为1:4的所述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混合,得到变色薄膜前体;
(4)用丝网印刷的方式,使用50目的丝印网板在以ITO导电玻璃的ITO层一侧进行印刷,形成变色薄膜前体层;
(5)将另一ITO导电玻璃的ITO层一侧盖于变色薄膜前体层上;
(6)用365nm/500W的UV灯照射20s,使变色薄膜前体层固化形成一层凝胶化的与ITO导电薄膜黏附在一起的变色薄膜,得到变色眼镜片;
(6)用导电胶贴在ITO导电玻璃的ITO层的边缘,然后用铁夹子夹住导电胶,连接外加电源电压1.2V,5s后,变色薄膜着色,此时变色薄膜的透光率是0.27%;断开外加电源,8s后,变色薄膜褪色,此时变色薄膜的透光率是79.5%。表明该变色镜片在通电/断电状态下能够正常的着/褪色,实现透明和不透之间转换的效果。
实施例2
(1)按质量份计,将1.38份的四丁基四氟硼酸铵、1.14份聚噻吩、0.73份吩噻嗪、0.1份叔丁基二茂铁分散在76.65份碳酸乙烯酯中,得到变色溶液;
(2)按质量份计,将13.5份的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5.37份的PEG600DMA、1.13份的第二助剂(即0.76份的光引发剂1104、0.27份的聚氨酯增稠剂C-85和0.1份的C-27A水性消泡剂)混合,得到聚合物基体;
(3)将质量比为1:3的所述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混合,得到变色薄膜前体;
(4)用丝网印刷的方式,使用50目的丝印网板在以ITO导电玻璃的ITO层一侧进行印刷,形成变色薄膜前体层;
(5)将另一ITO导电玻璃的ITO层一侧盖于变色薄膜前体层上;
(6)用365nm/500W的UV灯照射20s,使变色薄膜前体层固化形成一层凝胶化的与ITO导电薄膜黏附在一起的变色薄膜,得到变色眼镜片;
(6)用导电胶贴在ITO导电玻璃的ITO层的边缘,然后用铁夹子夹住导电胶,连接外加电源电压1V,6s后,变色薄膜着色,此时变色薄膜的透光率是0.41%;断开外加电源,10s后,变色薄膜褪色,此时变色薄膜的透光率是80.3%。表明该变色镜片在通电和断电状态下能够正常着/褪色,实现透明和不透之间转换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具有上述组分及配比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的变色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构成的具有夹心结构的变色眼镜片,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可实现在0.2~80.3%内进行变化,着色态下不透明能让佩戴者看不见屏幕上的画面,褪色态下透过率可达到普通眼镜的标准,使用非常方便;且着褪色速度更适合人们生活习惯的需求,着色速度在0.5~10s内可调;佩戴基于该变色眼镜片的装有光感应组件(用于控制镜片与显示屏幕的距离)的眼镜,将镜片与显示屏幕的临界距离设定为35cm时,即可实现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小于35cm时,变色镜片处于着色状态,完全不可见;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间隔35cm以上时,变色镜片恢复至与普通眼镜片无异的高透明状态,从而可有效预防近视。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一面的导电层,所述两层透明导电薄膜的两个导电层靠近设置,所述两个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薄膜;所述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为1:2~20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基于所述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眼镜包括光感应组件,所述光感应组件用于检测镜片与显示屏幕的距离;
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变色溶液包括68~85份的酯类溶剂及分散在所述酯类溶剂中的0.1~4份的阴极变色材料、0.1~4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1~8份的电解质盐和0.1~8份的第一助剂,所述第一助剂用于稳定所述阴极变色材料与所述阳极变色材料进行可逆反应;
所述电解质盐选自高氯酸锂、四丁基高氯酸铵、四丁基四氟硼酸铵、四丁基六氟磷酸铵、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酯类溶剂选自γ-丁内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助剂选自二茂铁、乙基二茂铁、叔丁基二茂铁、丁香醛、糠醛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合物基体包括3~35份的预聚体、1~20份的活性稀释剂、1~5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助剂选自光引发剂、固化剂、附着力促进剂、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预聚体选自有机硅预聚物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月桂酸丙烯酸酯、丙烯酸苄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5-500nm,所述变色薄膜的厚度为30-300nm;所述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可实现在0.2~80.3%内进行变化;着色速度在0.5~10s内可调;
所述阴极变色材料选自紫精、苯胺、噻吩、吡咯类的小分子或紫精、苯胺、噻吩、吡咯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极变色材料选自吩嗪、吩噻嗪、噻吩、吡咯类的小分子或吩嗪、吩噻嗪、噻吩、吡咯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透明基板的材料选自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或聚碳酸酯;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薄膜由质量比例为1:4的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构成的变色薄膜前体固化而成;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变色溶液包括75-80份的酯类溶剂及分散在所述酯类溶剂中的1.8-2.1份的阴极变色材料、1.2~1.5份的阳极变色材料、0.5~1份的电解质盐和0.5~1份的第一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聚合物基体包括10~14份的预聚体、4~8份的活性稀释剂、2份的第二助剂。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按质量份计,将电解质盐、阴极变色材料、阳极变色材料、第一助剂与酯类溶剂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得到变色溶液;
B、将所述聚合物基体和变色溶液按预定质量比混合,得到变色薄膜前体;
C、将所述变色薄膜前体铺展在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层上,形成变色薄膜前体层;将另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层覆盖在所述变色薄膜前体层上,紫外照射,制得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
5.根据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紫外照射之后,从两层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分别引出一电极。
CN202010732623.3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30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623.3A CN111830734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623.3A CN111830734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734A CN111830734A (zh) 2020-10-27
CN111830734B true CN111830734B (zh) 2023-03-21

Family

ID=7292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2623.3A Active CN111830734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073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276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毛毅翔 预防近视和颈椎病的装置
CN103045228A (zh) * 2012-11-28 2013-04-17 仝泽彬 电致变色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CN103479361A (zh) * 2013-09-03 2014-01-01 常州菲胜图自动化仪器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及利用其监测运动、预防近视、矫正坐姿的方法
CN106896531A (zh) * 2017-04-17 2017-06-27 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预防近视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眼镜
CN10825109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下可凝胶化且自修复的电致变色溶液及其应用
CN108363220A (zh) * 2018-04-03 2018-08-03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预防近视的眼镜
CN108828866A (zh) * 2018-06-14 2018-11-16 盐城易快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型电解质、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2859A (zh) * 2018-10-12 2019-01-15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可拉伸的电致变色器件
CN109799622A (zh) * 2019-03-25 2019-05-24 江苏万利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控镜片的防近视智能眼镜及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2467B (zh) * 2012-10-05 2016-09-07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用于提高佩戴者的视觉舒适度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主动视觉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5228A (zh) * 2012-11-28 2013-04-17 仝泽彬 电致变色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CN102973276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毛毅翔 预防近视和颈椎病的装置
CN103479361A (zh) * 2013-09-03 2014-01-01 常州菲胜图自动化仪器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及利用其监测运动、预防近视、矫正坐姿的方法
CN10825109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下可凝胶化且自修复的电致变色溶液及其应用
CN106896531A (zh) * 2017-04-17 2017-06-27 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预防近视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眼镜
CN108363220A (zh) * 2018-04-03 2018-08-03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预防近视的眼镜
CN108828866A (zh) * 2018-06-14 2018-11-16 盐城易快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型电解质、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2859A (zh) * 2018-10-12 2019-01-15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可拉伸的电致变色器件
CN109799622A (zh) * 2019-03-25 2019-05-24 江苏万利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控镜片的防近视智能眼镜及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734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2569B (zh) 可变透光率滤光片及其应用
US7586663B1 (e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CN104130769B (zh) 一种电致变色功能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Xu et al. Electrochromic smart materials: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JP6323154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調光レンズ
CN108363255B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材料及其制备的电致变色膜器件
CN111061109B (zh) 具有不对称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9063364B2 (en) Piezo-capacitive effect-based printed flexible touchscreen display
AU200327125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said electrochromic device
Li et al. Colorless to black electrochromic devices using subtractive color mixing of two electrochromes: A conjugated polymer with a small organic molecule
CN109143715A (zh) 一种基于功能性水凝胶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440490U (zh) 一种基于pdlc的多色彩电致变色器件
CN111830734B (zh) 一种预防近视用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309B (zh) 一种可拉伸柔性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251099A (zh) 一种光照下可凝胶化且自修复的电致变色溶液及其应用
WO2006094052A2 (e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CN211149076U (zh) 一种电致变色ar镜片及ar眼镜
CN211149077U (zh) 一种声控变色ar镜片及ar眼镜
KR20190004033A (ko) 전기변색소자
EP3936929A1 (en) Optical modulation element
JP2019068340A (ja) 車載用撮像システム
CN203012308U (zh) 智能变色防眩光镜
Fischer et al. Hybrid solar and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of light filters
KR20160071229A (ko) 시스루형 헤드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JP2001188261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