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3743A -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3743A
CN111823743A CN202010756211.3A CN202010756211A CN111823743A CN 111823743 A CN111823743 A CN 111823743A CN 202010756211 A CN202010756211 A CN 202010756211A CN 111823743 A CN111823743 A CN 111823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group
point
printed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6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传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Brothe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Brothe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Brothe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Brothe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62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3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3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0Intaglio printing ; Gravur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4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M1/18Printing one ink over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工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步骤二,使用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步骤四,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本发明具有保证隐形码清晰完整,保证点读效果,优化识别和读取点读内容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点读笔与印刷有隐形码的印刷制品配合,可以将无声的图书变为有声读物。点读笔也称隐形码光学识别点读装置,其内部包括传感头、图像解码电路、基于MP3技术的音频解码电路、储存器、电源和发音设备等。传感头感应印刷在印刷制品上的二维隐形码,通过图像解码电路识别出码值,将码值通过通讯接口传送给基于MP3技术的音频解码电路,储存器中主要采用MP3技术合成语音,将大量语音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的语音文件打包技术,在打包文件上建立与隐形码一一对应的索引信息,该解码电路根据码值将储存在储存器中相应的语音文件通过发音设备发出,实现即点即读。
由于要求点读笔在图书任何一页、任意一点都能正确发声,所以对印刷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点读笔根据二维隐形码中所含的碳黑进行识别,因此对于印刷制品中其余黑色部分的油墨中不能含有碳黑,否则会干涉点读笔的识别。当印刷制品中隐形码印刷质量差时,会影响点读笔的识别,因此隐形码的印刷效果决定了印刷制品的质量。现有印刷过程中,通常采用一次性印刷,并且将二维码码点放置于第一组进行印刷,然后再进行其他颜色的叠加。
发明人认为这种方式存在容易造成二维码码点的丢失及残缺,影响点读笔的识别和读取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隐形码的印刷效果不良、点读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所述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具有保证隐形码清晰完整、保证点读效果、优化识别和读取点读内容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
步骤二,使用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
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
步骤四,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工艺将配置好的专灰油墨作为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并将含碳的黑色油墨作为第五组颜色进行二维码码点的印刷,中间步骤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三原色的排列印刷,也即在其余颜色均印刷完毕后再对二维码码点进行印刷,从而保证二维码码点的清晰度与准确度,保证印刷效果;相关技术中将二维码码点印刷版放置于第一组进行印刷时,在后续颜色的叠印过程中,叠加印刷的颜色容易对已经印刷好的二维码码点产生遮盖,二维码码点也会在后续的多次叠加印刷过程中产生损失或缺失,影响点读笔的识别效果;此外当第二组、第三组及第四组中印刷的为较深的暗色系颜色时,由于初始印刷的黑色油墨的存在,会影响暗色系颜色的显示度,导致印刷品的颜色显示不够准确,影响印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组成,且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比为(3-3.4):(3.4-3.8):(3-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专灰色油墨采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这三种三原色油墨调制而成,因此其中不含碳,从而通过专灰色油墨印刷出的内容与含碳的黑色油墨印刷出的二维码码点进行区分,不会导致点读笔读取混乱,影响其读取效果;理论上等量的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可混合产生中性灰色,但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油墨墨色效果受限于工业的生产条件,且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显色能力并不相同,其中青色油墨的显色力最强,因此等量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是不会产生中性灰色的(会是偏红的灰),因此为了使专灰色油墨在肉眼观看下呈现出接近含碳油墨的黑色,配置专灰色油墨时,青色油墨相比黄色油墨及品红油墨比例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专灰油墨中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比为(3.2-3.4):(3.6-3.8):(3.2-3.4)。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青色油墨的质量份数占比相对于黄色油墨及品红油墨高,使得调制出的专灰油墨中青色调更为突出,从视觉上更加接近含碳黑的色相,从而实现专灰色油墨印刷出的色相与黑色色相接近但又不含碳黑,从而在保证印刷效果的同时不影响点读笔的识别。
进一步地,对步骤二至步骤四中所有步骤印刷后的点读印刷品进行紫外光照射,其中所述专灰油墨、黄色油墨、青色油墨、品红油墨及黑色油墨均使用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是一种光固油墨,通过采用光固化树脂作为基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由自身含有的光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起基料聚合和光交联反应从而达到固化目的的化学油墨。因此当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依次使用设置为紫外线固化油墨的专灰油墨、黄色油墨、青色油墨、品红油墨及黑色油墨对点读印刷品进行印刷后,对点读印刷品进行紫外光照射,从而使得专灰油墨、黄色油墨、青色油墨、品红油墨及黑色油墨在点读印刷品上瞬间固化,从而降低后续的印刷步骤对前一步骤中所印刷的油墨的固化效果的影响,保证每一步骤中印刷的油墨均牢固且清晰的附着于点读印刷品上,降低油墨层的脱落可能性,从而提高印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光照射的设备采用UV-LED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紫外光照射的设备使用的UV-LED灯采用发光二极管,只发射紫外光,无红外热辐射,使用过程中能量转化效率高,发热量小,可以减少对印刷品的热伤害;此外UV-LED灯可以实现瞬间点亮,不需进行预热,能耗低,从而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另外UV-LED灯使用过程中不产生臭氧,不含汞,节能环保;而传统紫外线固化装置采用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常用的水银灯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和臭氧,水银灯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只有25%,其余50%将转化为红外光,25%转化为可见光,因此紫外线固化装置还需要配有冷却和排除臭氧的装置,同时水银灯开启慢并且开闭会影响其寿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一直点燃,能耗较高。
进一步地,步骤二及步骤四印刷后使用的UV-LED灯设置为两组,步骤三印刷后使用的UV-LED灯设置为一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步骤二及步骤四中使用的深色油墨进行充分的固化,避免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导致深色油墨固化不完全,进而导致油墨容易发生剥脱,影响印刷效果;此外步骤三因数中使用的UV-LED灯设置为一组,保证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完全固化的同时,减少点读印刷品表面被过多紫外线照射导致固化过度,从而影响与其余油墨之间的叠加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的油墨印刷厚度设置为2-4μ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油墨印刷厚度在2-4μm范围内时,可以保证油墨层的耐磨性及附着力;而当油墨印刷厚度过低时耐磨性差,当油墨厚度过高时紫外线穿透涂层到达基材与涂层界面的紫外光强度将减弱,容易导致涂层底部不易固化完全,影响了涂层的附着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任一步骤中,对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所有步骤中使用的油墨通过静电实现印刷过程中的转移。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在凹版印刷中,油墨是储存在印版的网穴内的,印刷机通过压力把油墨转移到承印材料上,但在这个工程中,由于油墨具有黏性,以及油墨对印版具有附着力等原因,油墨是不能得到充分转移的,因此会在印刷品上形成漏白,尤其是在印制网点时,漏白现象会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二维码码点印刷效果差,影响点读笔的识别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可以利用静电吸墨的办法,把印刷上的油墨吸到承印物上,这样油墨转移率能提高20%,既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又使印刷品的细微层次得到了丰富的再现,大大提高了印品的质量与档次。印刷机的压印滚筒有导电性,印刷时利用静电高压发生器,在印版和压印滚筒之间产生电场,借助静电引力将印版着墨孔里的油墨吸到承印物上,这种装置由于高压电场的存在能消除纸张上的静电,从而克服纸张带静电而引起的种种故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采用将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颜色(也即最后一步),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将二维码码点放置于第五组(也即最后一组)进行印刷,不会由于后续印刷过程导致其发生损失或缺失,从而获得了可以保证隐形码清晰完整,保证点读效果,优化识别和读取点读内容的效果;
2、对点读印刷品印刷过程进行紫外固化,可以保证每一步骤中油墨的固化效果,从而保证印刷效果;
3、对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任一步骤中使用的油墨进行静电吸附,从而可以保证印刷制品的均匀印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对油墨的静电吸附使用静电吸附装置;紫外光照射设备使用UV-LED辐照交联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均采用广东广州友光油墨有限公司生产的YB-900紫外光固化油墨。
实施例1
步骤一,根据实际印刷需要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并配制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2:3.6:3.2配制而成;
步骤二,使用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
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
步骤四,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4:3.4:3.6配制而成;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4:3.4:3.4配制而成;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4:3.8:3.4配制而成;
实施例5
步骤一,根据需要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并配制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2:3.6:3.2配制而成,且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均使用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开启紫外光照射设备,使用UV-LED灯进行紫外光照射,且调整油墨涂覆厚度为2μm;
步骤二,使用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印刷后的点读机印刷品使用两组UV-LED灯进行紫外线照射;
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每组印刷后的点读机印刷品使用一组UV-LED灯进行紫外线照射;
步骤四,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印刷后的点读机印刷品使用两组UV-LED灯进行紫外线照射。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调整油墨涂覆厚度为3μm;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调整油墨涂覆厚度为4μm;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开启静电吸附装置,对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任一步骤中使用的油墨进行静电吸附。
对比例
对比例1
步骤一,根据实际印刷需要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
步骤二,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
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
步骤四,配制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2:3.6:3.2配制而成,并使用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颜色进行印刷;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4:3.4:3.6配制而成;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按重量份数比为3.6:3.4:3.4配制而成;
对比例4
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一中,紫外光照射设备采用功率相同的汞灯。
对比例5
与实施例7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二及步骤四中均使用一组UV-LED灯进行紫外线照射。
对比例6
与实施例7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步骤三中使用两组UV-LED灯进行紫外线照射。
对比例7
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调整油墨涂覆厚度为1μm;
对比例8
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调整油墨涂覆厚度为5μm;
对比例9
与实施例8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关闭紫外固化装置。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专色印刷颜色采用肉眼判断,以含碳黑的黑色油墨为黑色色相的基准。
粘度采用GB/T 13217.4-2008《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中涂4号杯粘度计法,油墨从4号杯中流出所需时间越长,则粘度越大。
油墨均匀性利用X-Rite 500系列分光度仪测试量分布在整个印张的不同位置的青、品红、黄、黑四色油墨的密度值,并比较不同位置密度值的差距,差距越小则均匀性越好。
固化程度采用化学测试法,借助丙酮溶剂,将其滴在印刷后的点读印刷品上,并记录点读印刷品上的墨层开始溶解的时间,若点读印刷品上的墨层开始溶解的时间越短,则说明固化效果越差。
合格率采用以无多余墨渍为基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测试,通过随机选取200张印刷制品,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200。
表1
Figure BDA0002609112390000081
表2
实施例1 对比例1
油墨均匀性 良好 一般
合格率 90% 89%
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2-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当专灰色中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份数比为3.2:3.6:3.2及3.4:3.8:3.4时,最贴近含碳黑的黑色,从而可以实现印刷不含碳的黑色字体或图像,并且不影响点读笔的识别;此外随三种油墨的重量份数增多,油墨的粘度增加,容易影响印刷效果,因此当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份数比为3.2:3.6:3.2时效果最佳。
表3
实施例1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对比例7 对比例8
油墨均匀性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一般 一般
溶解时间/s 25s 11s 15s 12s 6s 7s
合格率/% 90% 93% 94% 95% 92% 92%
结合实施例1、5、6、7及对比例7-8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当增加紫外固化装置后,点读印刷品的固化效果及合格率显著提高;此外在改变油墨印刷厚度过程中,当印刷厚度为3μm时,印刷效果最好,同时根据对比例7-8可知,印刷厚度在2-4μm范围内,油墨溶解时间较长,说明油墨的固化效果好。
表4
Figure BDA0002609112390000082
结合实施例7及对比例4-6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当紫外固化装置采用相同功率的汞灯时,由于汞灯的紫外线转化率低,因此在相同时间内对油墨的固化效果较差,导致油墨溶解时间短,印刷合格率低。此外当UV-LED灯均采用一组时,专灰油墨及黑色油墨的固化效果较差;当步骤三中的油墨使用两组UV-LED灯时,由于紫外线强度过高会导致固化过度,影响后续油墨的叠加,因此油墨的溶解时间较短,印刷效果较差。
结合实施例1、7、8及对比例9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单独设置紫外固化装置及静电吸附装置均可以提高印刷油墨的固化效果,且二者叠加使用对油墨的固化效果更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印刷版的出版精度;
步骤二,使用不含碳的专灰油墨作为印刷机的第一组颜色进行印刷;
步骤三,使用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依次进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颜色的印刷;
步骤四,使用二维码码点印刷版作为印刷机的第五组印版,并使用含碳的黑色油墨进行印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灰油墨由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组成,且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比为(3-3.4):(3.4-3.8):(3-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灰油墨中品红油墨、青色油墨及黄色油墨的重量比为(3.2-3.4):(3.6-3.8):(3.2-3.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步骤二至步骤四中所有步骤印刷后的点读印刷品进行紫外光照射,其中所述专灰油墨、黄色油墨、青色油墨、品红油墨及黑色油墨均使用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照射的设备采用UV-LED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及步骤四印刷后使用的UV-LED灯设置为两组,步骤三印刷后使用的UV-LED灯设置为一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的油墨印刷厚度设置为2-4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任一步骤中,对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所有步骤中使用的油墨通过静电实现印刷过程中的转移。
CN202010756211.3A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Pending CN111823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6211.3A CN111823743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6211.3A CN111823743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3743A true CN111823743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6211.3A Pending CN111823743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374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956A (zh) * 2005-08-04 2007-02-07 蒋治国 一种采用微型识别码的电子语音图书
CN102248825A (zh) * 2004-10-15 2011-11-23 吉田健治 点图形的印刷方法、媒体面的印刷方法以及印刷物
CN105894866A (zh) * 2015-01-26 2016-08-24 黄南祯 贴纸结构
KR20160112634A (ko) * 2015-03-20 2016-09-28 류일윤 자외선에 반응하는 책
CN107835335A (zh) * 2017-10-24 2018-03-23 东莞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印刷方法及终端
CN110722890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上海趣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iod点读印刷品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8825A (zh) * 2004-10-15 2011-11-23 吉田健治 点图形的印刷方法、媒体面的印刷方法以及印刷物
CN1908956A (zh) * 2005-08-04 2007-02-07 蒋治国 一种采用微型识别码的电子语音图书
CN105894866A (zh) * 2015-01-26 2016-08-24 黄南祯 贴纸结构
KR20160112634A (ko) * 2015-03-20 2016-09-28 류일윤 자외선에 반응하는 책
CN107835335A (zh) * 2017-10-24 2018-03-23 东莞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印刷方法及终端
CN110722890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上海趣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iod点读印刷品印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荣: "有声图书印刷工艺详解", 《印刷技术》 *
罗燕: "点读码产品的制作工艺", 《印刷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7068B2 (en) Photocurable inkjet printing ink composition
EP2445722B1 (en) Printing method
JP491486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A2976881C (e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for inkjet printing
US8142866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mposition of ink used by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159097B2 (ja)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CN102729587B (zh) 凹版印刷设备、凹版印刷方法、以及包装盒
US11912881B2 (en) Ink composition for photo-curable ink jet printing
CN111954701B (zh) 光固化型喷墨印刷用墨水组合物
EP2181856B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829937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ctive ray curing inkjet ink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10000742A (ja) 紫外線硬化型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紫外線硬化型印刷物
JP2010077228A (ja)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CN105015206A (zh) 一种水转印数码防伪花纸及其印制方法
JP2017119770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組成物収容容器、2次元又は3次元の像の形成方法及び形成装置、構造体、並びに成形加工品
JP2009083133A (ja)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JP20082074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CN111823743A (zh) 一种点读印刷品的印刷工艺
CN111038128A (zh) 一种全息防伪的热转印制品及其印制方法
CN105882184B (zh) 一种采用功能油墨与印刷基材协同作用的防伪方法
JP5597431B2 (ja) 紫外線硬化型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紫外線硬化型印刷物
JP2005126584A (ja)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WO2019087807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積層体
CN105644170B (zh) 一种防伪方法
JP5776236B2 (ja) 印刷物およ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