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0588A - 折叠桌 - Google Patents

折叠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0588A
CN111820588A CN201911376396.9A CN201911376396A CN111820588A CN 111820588 A CN111820588 A CN 111820588A CN 201911376396 A CN201911376396 A CN 201911376396A CN 111820588 A CN111820588 A CN 111820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am
folding table
le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63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田晃広
堀尾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bies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bies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bies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bies Furnitu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2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0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3/00Folding or stowable tables
    • A47B3/08Folding or stowable tables with legs pivoted to top or under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13/02Under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3/00Folding or stowable tables
    • A47B3/08Folding or stowable tables with legs pivoted to top or underframe
    • A47B3/0809Folding or stowable tables with legs pivoted to top or underframe with elastic lock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35Tables or desks with 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ability or folding
    • A47B2200/005Leg adjustment

Landscapes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桌,在简化结构,改善外观和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的同时,免除繁杂的焊接,能够容易且合理地制作,并且将凸轮块和支承块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可转动地支承桌面和角铁的转动轴,使得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桌面的折叠动作。一种下述折叠桌:将角铁(3)固定于桌面(2)的下表面。在所述角铁(3)内配置转动轴(6),使角铁(3)和桌面(2)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转动轴(6)。在所述角铁(3)内配置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凸轮槽(32、33)的凸轮块(24)。将锁定凸轮(34)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凸轮块(24)的外侧。使所述锁定凸轮(34)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槽(32、33)接合。将凸轮块(24)固定于所述转动轴(6)。

Description

折叠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桌,在简化结构,改善外观和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的同时,免除繁杂的焊接,能够容易且合理地制作,并且将凸轮块和支承块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可转动地支承桌面和角铁的转动轴,使得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桌面的折叠动作。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折叠桌,在桌面的下表面的两侧固定角铁状的下框架,在该下框架的内侧配置接缝盖条,在该接缝盖条安装联接板,将角管状的支承框架的端部焊接于该联接板的内侧面,将内侧的支承腿螺纹紧固于联接板的外侧面,并且在该支承腿的外侧间隔开地配置外侧的支承腿,利用角管状的联接管焊接该内外侧的支承腿的上部,另一方面,将手柄的枢轴和锁定连杆的枢轴可同动地联接于接缝盖条的内侧,将所述锁定连杆的前端部配置成可与设于联接板的上部的接合槽接合,将桌面支承为水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所述折叠桌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在联接板的内侧面焊接角管状的支承框架的端部,并且利用角管状的联接管对内外侧的支承腿的上部进行焊接,因此这些焊接作业繁杂且费事,各部分的组装、安装复杂,并且形成于联接板的接合槽、接缝盖条的接合部、锁定连杆的局部从下框架露出,外观效果差,另外,它们与使用者的手指接触而有可能使其受伤,等等。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已知一种折叠桌,将角铁状的下框架固定于桌面的下表面,在该下框架的内侧配置铝压铸制成的联接件,将该联接件插入内侧的腿支柱,在该腿支柱的内侧安装设于加强框架的端部的锁定板,将通过使该锁定板的端缘弯曲而得到的锁定片锁定于腿支柱,另一方面,将连接配件焊接于内外侧的腿支柱的上部进行联接,在所述联接件的前后配置托架、锁定连杆和操作杆,另外,在联接件的前后形成枢支槽和接合槽,在使用桌面时,使托架与枢支槽接合,将锁定连杆配置成可与接合槽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所述折叠桌存在如下问题:除了需要在加强框架的端部进行锁定板和锁定片的繁杂的制作之外,还需要将连接配件焊接于内外侧的腿支柱的上部进行联接的作业,这些焊接作业繁杂且费事,各部分的组装、安装复杂,并且托架的局部从下框架露出,外观效果差,另外,使用者的手指与其接触而有可能受伤,等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6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4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桌,其解决这类问题,在简化结构,改善外观和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的同时,免除繁杂的焊接,能够容易且合理地制作,并且将凸轮块和支承块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可转动地支承桌面和角铁的转动轴,使得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桌面的折叠动作。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折叠桌,在桌面的下表面固定有角铁,在该角铁内配置有转动轴,角铁和桌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转动轴,并且在所述角铁内配置有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凸轮槽的凸轮块,锁定凸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该凸轮块的外侧,该锁定凸轮能够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槽接合,在所述折叠桌中,凸轮块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从而将转动轴、凸轮块和锁定凸轮紧凑地配置于角铁内,避免它们露出,改善外观,并且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支轴插入转动轴的两端部,能够与腿支柱联接的腿接头与该支轴连接,通过支轴稳定地支承转动轴的两端部,并且通过腿接头可合理且容易地进行转动轴与腿支柱的连接。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在凸轮块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将凸轮块紧密且牢固地固定于转动轴。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转动轴形成为圆管状,并且,所述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利用通用的材料廉价且轻量地构成转动轴,并且使凹状曲面与转动轴大范围接合,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凸轮块。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在转动轴上形成有开口部,在凸轮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开口部的方轴,并且在所述支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方轴接合的方孔,通过开口部使方轴与方孔接合,从而通过转动轴牢固且一体地联接支轴和凸轮块。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方轴的周面形成为锥形,并且所述方孔的内周面形成为锥形,使方轴容易且紧密地与方孔接合,并且通过它们的楔效应可牢固地进行连接。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方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方孔的内侧空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简洁地构成方轴和方孔,可容易地进行制作。
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支轴的方孔的邻近部被封堵,强化方孔周边的强度,使之应对随着支轴的插入或压入而产生的方孔周边的应力,可靠且稳定地进行组装。
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在凸轮块的上部形成有能与角铁的下表面接合的平坦的支承面,在桌面使用时,所述支承面能够与所述角铁的下表面接合,可得到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
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在支承面开设有能供调节螺钉拧入的螺孔,在凸轮块因使用而老化,角铁的下表面与支承面的间隙扩大而导致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降低时,将调节螺钉拧入所述支承面,使头部与角铁的下表面接合,可消除所述间隙,恢复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
技术方案11的发明中,在转动轴的与凸轮块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支承块,将凸轮块和支承块紧凑地配置、固定于转动轴的周围。
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中,在支承块的一侧形成有能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将支承块紧密且牢固地固定于转动轴。
技术方案13的发明中,支承块的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使该凹状曲面与转动轴大范围接合,稳定且牢固地进行固定。
技术方案14的发明中,在转动轴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在支承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开口部的方轴,该方轴的端部与支轴的侧部周面的凹孔相对配置,在与凸轮块的方轴相对的位置配置支承块的方轴,实现它们的同轴配置和容易且合理的固定。
技术方案15的发明中,在方轴上形成有能供螺栓插入的通孔,并且在所述凸轮块的方轴上形成有螺孔,所述螺栓经由通孔拧入所述螺孔,凸轮块和支承块固定于支轴和转动轴的两侧,合理且容易地将它们固定。
技术方案16的发明中,在支承块的下部形成有基台,并且在支承块的正上方的角铁的下表面固定有止动件,所述基台的侧部配置成能够与该止动件接合,在桌面折叠时,所述止动件能够与所述基台接合,防止桌面折叠时反转,可得到安全且稳定的桌面的折叠状态。
技术方案17的发明中,在腿接头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腿支柱的周面结合的结合面,紧贴腿支柱的周面安装腿接头,提高其安装强度和改善外观。
技术方案18的发明中,支轴与腿接头一体成形,合理且容易地对它们进行制作并减少组装的工作量。
技术方案19的发明中,在腿接头的结合面侧突出设置有多个接合销,并且在腿接头的内侧周面开设有多个螺栓插通孔,在该螺栓插通孔的里部形成有阶梯孔,螺栓能够经由该阶梯孔拧入腿支柱的螺孔,在腿接头和腿支柱的安装中,能够免除繁杂的焊接作业而容易地进行安装,并且通过调整接合销和螺栓的安装位置,能够调节左右的腿支柱的安装位置。
技术方案20的发明中,腿接头能够安装于腿支柱的外侧或内侧,在将腿接头安装在腿支柱的外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其安装作业,在将腿接头安装在腿支柱的内侧的情况下,能够简便地进行它们的安装作业,并且消除腿接头的占用空间而简洁且紧凑地构成。
技术方案21的发明中,配置于腿支柱的下方的前后腿的上端部集结成一个轴,该轴部安装于腿支柱的下端部,可简洁且紧凑地进行前后腿和腿支柱的联接。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将凸轮块固定于转动轴,因此将转动轴、凸轮块和锁定凸轮紧凑地配置于角铁内,避免它们露出,改善外观,并且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支轴插入转动轴的两端部,能够与腿支柱联接的腿接头与该支轴连接,因此通过支轴稳定地支承转动轴的两端部,并且通过腿接头可合理且容易地进行转动轴与腿支柱的连接。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在凸轮块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因此将凸轮块紧密且牢固地固定于转动轴。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转动轴形成为圆管状,并且,所述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因此利用通用的材料廉价且轻量地构成转动轴,并且使凹状曲面与转动轴大范围接合,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凸轮块。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转动轴上形成有开口部,在凸轮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开口部的方轴,并且在所述支轴上形成有能够与方轴接合的方孔,因此通过开口部使方轴与方孔接合,从而通过转动轴牢固且一体地联接支轴和凸轮块。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由于方轴的周面形成为锥形,并且所述方孔的内周面形成为锥形,因此使方轴容易且紧密地与方孔接合,并且通过它们的楔效应可牢固地进行连接。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方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方孔的内侧空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因此能够简洁地构成方轴和方孔,并容易地进行制作。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由于支轴的方孔的邻近部被封堵,因此强化方孔周边的强度,使之应对随着支轴的插入或压入而产生的方孔周边的应力,能够可靠且稳定地进行组装。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由于在凸轮块的上部形成有能与角铁的下表面接合的平坦的支承面,在桌面使用时,所述支承面能够与所述角铁的下表面接合,因此具有可得到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由于在支承面开设有能供调节螺钉拧入的螺孔,因此在凸轮块因使用而老化,角铁的下表面与支承面的间隙扩大而导致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降低时,将调节螺钉拧入所述支承面,使头部与角铁的下表面接合,可消除所述间隙,恢复桌面的稳定的使用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由于在转动轴的与凸轮块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支承块,因此能够将凸轮块和支承块紧凑地配置、固定于转动轴的周围。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由于在支承块的一侧形成有能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因此能够将支承块紧密且牢固地固定于转动轴。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由于支承块的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因此能够使该凹状曲面与转动轴大范围接合,稳定且牢固地进行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发明,由于在转动轴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在支承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开口部的方轴,该方轴的端部与支轴的侧部周面的凹孔相对配置,因此能够在与凸轮块的方轴相对的位置配置支承块的方轴,实现它们的同轴配置和容易且合理的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15的发明,由于在方轴上形成有能供螺栓插入的通孔,并且在所述凸轮块的方轴上形成有螺孔,所述螺栓经由通孔拧入所述螺孔,凸轮块和支承块固定于支轴和转动轴的两侧,因此能够合理且容易地将它们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16的发明,由于在支承块的下部形成有基台,并且在支承块的正上方的角铁的下表面固定有止动件,所述基台的侧部配置成能够与该止动件接合,在桌面折叠时,所述止动件能够与所述基台接合,因此具有防止桌面折叠时反转,可得到安全且稳定的桌面的折叠状态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7的发明,由于在腿接头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腿支柱的周面结合的结合面,因此紧贴腿支柱的周面安装腿接头,提高其安装强度和改善外观。
根据技术方案18的发明,由于支轴与腿接头一体成形,因此能够合理且容易地对它们进行制作并减少组装的工作量。
根据技术方案19的发明,由于在腿接头的结合面侧突出设置有多个接合销,并且在腿接头的内侧周面开设有多个螺栓插通孔,在该螺栓插通孔的里部形成有阶梯孔,螺栓能够经由该阶梯孔拧入腿支柱的螺孔,因此在腿接头和腿支柱的安装中,能够免除繁杂的焊接作业而容易地进行安装,并且通过调整接合销和螺栓的安装位置而能够调节左右的腿支柱的安装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20的发明,由于腿接头能够安装于腿支柱的外侧或内侧,因此在将腿接头安装在腿支柱的外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其安装作业,在将腿接头安装在腿支柱的内侧的情况下,能够简便地进行它们的安装作业,并且能够消除腿接头的占用空间而简洁且紧凑地构成。
根据技术方案21的发明,由于配置于腿支柱的下方的前后腿的上端部集结成一个轴,该轴部安装于腿支柱的下端部,因此可简洁且紧凑地进行前后腿和腿支柱的联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桌面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右侧视图。
图4是从前方观察图3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A-A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分解表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6的主要部分分解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的B-B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凸轮块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的右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1的C-C线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0的左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腿接头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右侧观察图16时的腿接头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7的右侧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E-E线的截面图。
图21是沿图19的F-F线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示出单侧一半。
图23是沿图22的G-G线的截面图,示出桌面的使用状况。
图24是沿图22的H-H线的截面图,示出桌面的使用状况。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桌面的折叠状态的主视图,示出桌面的折叠状况。
图26是图25的右侧视图,示出桌面的折叠状况。
图27是沿图26的I-I线的截面图。
图28是沿图22的J-J线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腿接头收容安装于腿支柱的内侧。
附图标记说明
2桌面;3角铁;6转动轴(中心轴);7腿接头;8支轴;9结合面;10腿支柱;13、14接合销;16后部腿;17前部腿;21第一开口部;22第二开口部;23方孔;24凸轮块;25第一方轴;27第二方轴;26支承块;28螺栓;29接合面(凹状曲面);30螺孔;32第一凸轮槽;33第二凸轮槽;34锁定凸轮;37支承面;40螺孔;41调节螺钉;44接合面(凹状曲面);47通孔;48基台;49止动件;61、62螺栓插通孔;63、64阶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28中,1是可折叠桌面2的折叠桌,在桌面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下表面安装有倒U字形截面的一对角铁3,在其两侧配置有平缓的山形形状的侧面板3a,在其开口侧的下端缘安装有弯曲板状的罩4以封闭开口部。
在所述角铁3、3的侧面板3a的相对位置形成有大径的通孔5、5,作为转动轴的钢管制的中心轴6可转动地插入该通孔5、5。所述中心轴6的两端部沿桌面2的长度方向配置,与腿接头7一体成形的支轴8插入其两端部。
这时,在实施方式中,将中心轴6和支轴8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但也可以将其形成为矩形、多边形,与此相应地,将后述的凸轮块和支承块的接合面由凹状曲面形成为凹状多边形面与其对应。
所述腿接头7通过铝压铸成形为大致厚的板状,其外侧的端部形成为平坦的结合(日语表述:接合)面9,将该结合面9与腿支柱10的内侧面结合并固定。
所述结合面9由外侧肋11对周围进行划分,在其内侧配置多个筒状肋12进行加强,在其上下位置突出设置有接合销13、14,该接合销13、14可与腿支柱10的内侧面的销孔(未示出)接合。
图中,15是设于桌面2的下表面中央的中心轴支架,16是从腿支柱10的下端部斜向后配置的后部腿,17是从腿支柱10的下端部向内侧弯折后,与腿支柱10同向地斜向下配置的前部腿,在这些腿16、17的下端安装脚轮18、19,使得可在地面20上行走。
在所述角铁3、3内的中心轴6的相对周面形成有矩形的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部22,另外,在配置于第一开口部21内侧的支轴8的对应位置形成有棱锥台形状的方孔23,凸轮块24的第一方轴25紧密地插入该第一开口部21和方孔23。
在所述方孔23外侧的支轴8上形成有凹孔45,在该凹孔45的平坦面上形成有螺孔8a,可拧入后述的螺栓。
另一方面,支承块26的第二方轴27插入所述第二开口部22,该第二方轴27与所述第一方轴25配置于同轴上,将螺栓28从支承块26的外侧拧入其中,从而将凸轮块24和支承块26固定于中心轴6的两侧。
所述凸轮块24通过铝压铸成形为纵长壁厚的板状,在其内侧的下半部形成有作为可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的半圆弧状的凹状曲面29,在该凹状曲面29的内侧突出设置有所述第一方轴25。
所述第一方轴25形成为可与所述方孔23接合的四棱锥台形状,其多边形周面(日语表述:角周面)形成为越往前端越细的锥面,在其内部形成有可拧入螺栓28的螺孔30。
在所述凸轮块24的单侧侧面突出设置有大致屋顶形的突状凸轮31,在该突状凸轮31的下部形成有倒V字形的第一凸轮槽32,在所述突状凸轮31的上部形成有平缓的V字形的第二凸轮槽33。
在桌面2以水平状态进行使用时,所述第一凸轮槽32位于可与锁定凸轮34前端的山形部35接合的位置,使得可以形成且保持桌面2的水平状态。
另一方面,在将桌面2旋转成倾斜状的折叠时,锁定凸轮34在突状凸轮31的外侧旋转,与山形部35相邻的宽幅且平坦的前端部36位于可与第二凸轮槽33接合的位置,使得可以形成桌面2的倾斜状的折叠状态。
在所述凸轮块24的上部形成有宽幅的支承面37,在其中央形成有凹部38,在该凹部38中同轴地形成有通孔39和螺孔40,调节螺钉41拧入该通孔39和螺孔40,其头部42可收容于凹部38中。
所述支承面37在桌面2以水平状态进行使用时,配置成可与角铁3的下表面接合(日语表述:係合),在所述锁定凸轮34的山形部35与第一凸轮槽32接合时,能够阻止桌面2的转动。
此外,由于折叠桌的长期使用,在支承面37与角铁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它们的密合性降低时,卸下桌面2,从凹部38将调节螺钉42拧入通孔39和螺孔40,将其头部42调节为可与角铁3的下表面接合,使得可以恢复桌面2使用时的稳定性。
所述支承块26通过铝压铸成形为大致倒T字形截面的板体,在其中央立设有半圆弧状的支承壁43,在该支承壁43的内侧形成有作为接合面的半圆弧状的凹状曲面44,该凹状曲面44配置成可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
在所述支承壁43的外周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凹孔45,在该凹孔45中收容有垫圈46,另外,在扁平的第二方轴27的端面形成有通孔47,该第二方轴27的端面与支轴8的凹孔45相对配置。
然后,从所述凹孔45将螺栓28插入通孔47,将其拧入凹孔45的螺孔8a和第一方轴25的螺孔30,通过中心轴6将支承块26固定于凸轮块24。
在所述支承块26的下端部设有矩形的基台48,在该基台48的外侧周面形成有倾斜状的锥面48a,该锥面48a配置成在桌面2折叠时可与止动件49接合(日语表述:係合)。
所述止动件49由合成树脂成形为箱形,将其螺丝紧固于支承块26的正上方的角铁3的下表面,止动件49的下表面配置成在桌面2折叠时可与所述锥面48a接合。
因此,在桌面2折叠时,锁定凸轮34在突状凸轮31的外侧旋转,其前端部36与第二凸轮槽33接合,形成桌面2的折叠状态,并且,止动件49与所述锥面48a接合,阻止桌面2转动,能够维持桌面2的稳定的折叠状态。
所述锁定凸轮34通过厚的钢板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在其前端形成有山形形状的所述山形部35和与该山形部35相邻的宽幅的前端部36,在它们的邻近位置形成有V字形状的颈部50。
所述锁定凸轮34固定于大致纵长矩形截面的凸轮轴51的两端部,在该凸轮轴51的周面缠绕有扭转弹簧52,该扭转弹簧52的两端部锁定于角铁3的下表面和锁定凸轮34的周面。
然后,通过所述扭转弹簧52的弹性,以能够以凸轮轴51为中心向突状凸轮31方向转动的方式对锁定凸轮34施力,在桌面2使用时,将山形部35定位于可与第一凸轮槽32接合的位置,在桌面2折叠时,将接合部36定位于可与第二凸轮槽33接合的位置。
图中,53是架设在左右的角铁3、3之间的轴管,在内部收容有凸轮轴51,在该凸轮轴51的两端部固定有操作杆54的基端部。55是形成于突状凸轮31外侧面的异形的薄壁,56是设于凸轮块24内部的异形的薄壁,均实现成形坯料的减少和轻量化。
图中,57是构成腿支柱10的合成树脂制的联结(日语表述:結合)部件,通过联结框架58与腿支柱10组装成一体,59是在支轴8的外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凹槽,60是安装于腿支柱10的上端部的大致半圆柱状的支柱盖,形成为与腿接头7的上端部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安装于所述腿支柱10的上端部侧面,实现该部分的外观的改善。
此外,61、62是在腿接头7的内侧面的上下位置形成的螺栓插通孔,在里部形成有向结合面9侧开口的阶梯孔63、64,从外侧将螺栓(未图示)插入螺栓插通孔61、62,使得经由阶梯孔63、64可将其螺旋轴拧入腿支柱10侧的螺孔(未图示)。
图中,65是形成于支轴8的基部周面的薄壁,66是形成于支轴8的端部的兼作薄壁的凹状壁,强化该部分的强度。
如上构成的折叠桌具备左右一对角铁3、中心轴6、腿接头7、支轴8、左右一对腿支柱10、凸轮块24、支承块26、锁定凸轮34等主要构成部件,需要对它们进行制作。
其中,角铁3是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得,罩4由合成树脂树脂成形,在角铁3的侧面板3a、3a的中央形成大径的通孔5。
所述中心轴6是通过将规定直径的钢管切断成规定长度,并在其端部的相对周面形成矩形的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22而得到的。
通过铝压铸将所述腿接头7和支轴8一体成形,将腿接头7形成为纵长的厚的板状,通过肋11对其周围进行划分,并通过多个筒状肋12加强内部,将其内侧面形成为平坦的结合面9,在该结合面9的上下位置突出设置接合销13、14。
将所述支轴8形成为可插入中心轴6的圆筒状,在其中间部形成四棱锥台形状的有底的方孔23,在其外侧形成凹孔45,在该凹孔45的平坦的底部形成螺孔8a。
由于像这样地将腿接头7和支轴8一体成形,所以避免将它们分开制作并经由连接配件或焊接进行联接的作业,可容易且迅速地组装。
所述腿支柱10是通过将例如铝或钢管制的方管材料裁切成规定长度并在与该腿接头7结合的内侧面的上下位置即阶梯孔63、64的开口位置形成螺孔而得到的。
对所述凸轮块24和支承块26分别进行铝压铸成形,其中,凸轮块24成形为纵长壁厚的板状,在其内侧的下半部形成可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的半圆弧状的凹状曲面29,在该凹状曲面29的内侧突出设置第一方轴25而使第一方轴25成形。
将所述第一方轴25成形为可与所述方孔23接合的四棱锥台形状,将其多边形周面形成为越往前端越细的锥面状,在内部形成可拧入螺栓28的螺孔30。
在所述凸轮块24的单侧侧面突出设置大致屋顶形的突状凸轮31,在该突状凸轮31的下部形成倒V字形的第一凸轮槽32,在所述突状凸轮31的上部形成平缓的V字形的第二凸轮槽33。
在所述凸轮块24的上部形成宽幅的支承面37,在其中央形成凹部38,在该凹部38中同轴地形成通孔39和螺孔40,可将调节螺钉41拧入该通孔39和螺孔40,可将其头部42收容于凹部38。
通过铝压铸将所述支承块26成形为大致倒T字形截面的板体,在其中央立设半圆弧状的支承壁43,在该支承壁43的内侧形成半圆弧状的凹状曲面44,将该凹状曲面44形成为可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
在所述支承壁43的外周的中间位置形成凹孔45,在该凹孔45中可收容垫圈46,另外,在扁平的第二方轴27的端面形成通孔47,将该第二方轴27的端面与支轴8的凹孔8b相对配置,从该凹孔45侧将螺栓28插入通孔47,将其拧入凹孔45的螺孔8a和第一方轴25的螺孔30,使得可隔着中心轴6将支承块26固定于凸轮块24。
在所述支承块26的下端部设置矩形的基台48,在该基台48的外侧周面形成倾斜状的锥面48a,在桌面2折叠时该锥面48a可与止动件49接合。
所述止动件49由合成树脂成形为箱形,将其螺丝紧固于支承块26的正上方的角铁3的下表面,止动件49的下表面配置成在桌面2折叠时可与所述锥面48a接合。
所述锁定凸轮34通过厚的钢板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在其前端形成山形形状的山形部35和与该山形部35相邻的宽幅的接合部36,在它们的邻近位置形成V字形的颈部50。
将所述锁定凸轮34固定于大致纵长矩形截面的凸轮轴51的两端部,将扭转弹簧52缠绕于凸轮轴51的周面,并将该弹簧52的两端部锁定于角铁3的下表面和锁定凸轮34的周面。
在使用这样制作的构成部件组装折叠桌的情况下,准备一对角铁3、3、中心轴6、腿接头7和一体的支轴8、凸轮块24以及支承块26。
然后,首先将中心轴6的两端部插入角铁3的侧面板3a、3a的通孔5、5,在该中心轴6的两端部插入与腿接头7一体的支轴8,将该方孔23的位置与第一开口部21的位置对准。
接着,在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部22的外侧配置凸轮块24和支承块26,使凸轮块24的凹状曲面29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将第一方轴25插入第一开口部21,将支轴8插入方孔23。
此时,由于第一方轴25的棱锥面形成为锥形,方孔23的内周面也形成为同样的锥形,因此,第一方轴25与方孔23紧密接合,且通过其楔效应而牢固地接合。
另一方面,由于支轴8的前端部被凹状壁66封堵,所以与前端部开口的情况相比,机械强度得到强化,可充分承受第一方轴25插入或压入上述方孔23时的应力。
这种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开始不将调节螺钉41安装于凸轮块24的凹部38,但由于长期使用而角铁3的下表面与支承面37之间的间隙变大,密合性降低时,安装调节螺钉41。这样一来,能够减轻当初组装时的麻烦。
另一方面,从中心轴6的相反侧,使支承块26的凹状曲面44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将该扁平的第二方轴27插入第二开口部22,使其轴端部与支轴8的凹孔8b的平坦面相对配置。
在该状况下,将垫圈46收容于凹孔45,从外侧将螺栓28插入通孔47,将其螺旋轴插入螺孔8a,进而拧入第一方轴25的螺孔30进行紧固,将凸轮块24和支承块26固定于中心轴6的两侧。
这种情况下,由于使支承块26的凹状曲面44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接合,另外,使支承块26的凹状曲面44与中心轴6的外周面大范围接合,所以它们稳定且准确地紧贴于中心轴6的外周面。
然后,在角铁3、3之间架设轴管53,在收容于其内部的凸轮轴51的两端部安装锁定凸轮34,并且将扭转弹簧52的两端锁定于锁定凸轮34和凸轮轴51。
然后,将锁定凸轮34配置成可与凸轮块24的侧面的突状凸轮31接合,在凸轮轴51的外端部安装操作杆54的基部,对凸轮轴51和操作杆54施力使其可向相同方向转动。
另外,在支承块26的正上方且角铁3的下表面安装止动件49,将该止动件49的下表面配置成可与支承块26的基台48的单侧的锥面48a接合。
然后,将盖4锁定于角铁3的侧面板3a、3a的下端缘,封堵下部的开口部,另外,使腿接头7的外侧的结合面9与腿支柱10的内侧面相对,使其接合销13、14与腿支柱10的内侧面的销孔(省略图示)接合而定位。
然后,从腿接头7的内侧将螺栓(省略图示)插入螺栓插通孔61、62,经由阶梯孔63、64将其螺旋轴拧入腿支柱10的内侧面的螺孔(省略图示),从而使腿接头7紧贴于腿支柱10的内侧面而固定。
这样,通过接合销13、14的接合和螺栓的拧入,能够简便地进行腿接头7和腿支柱10的安装,因此,与对它们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减少工作量,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组装作业。
此时,通过调整接合销13、14的接合位置、螺栓的拧入位置,能够调节左右的腿支柱10的安装高度。
之后,将角铁3螺丝紧固于桌面2的两端部的下表面,在腿支柱10的下端部安装后部腿16和前部腿17的上端部,并在其下端部安装脚轮17、18,这样,完成一系列组装。
此时,由于以集成的方式构成后部腿16和前部腿17的上端部,并将其单一的上端部与腿支柱10的下端部联接(日语表述:連結),因此零件个数减少,得以容易且迅速地组装。
因此,将前后一对腿部的上端部邻接配置,避免经由连接配件或通过焊接将它们联接为一体的作业,得以容易且迅速地组装。
这样组装的折叠桌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桌面2的使用时,如图23及图24所示,锁定凸轮34的山形部35与凸轮块24的第二凸轮槽32接合而形成桌面2的水平姿势,另外,上部的支承面37与角铁3内的下表面接合而阻止桌面2反转,保持桌面2的稳定的水平姿势。
因此,之后,能够得到基于桌面2的稳定的水平姿势的使用状态。
根据这样的桌面2的使用状况保持操作杆54,使其前端部向上转动。
这样一来,锁定凸轮34抵抗扭转弹黄52的弹性,以凸轮轴51为中心向图23上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山形部35从第一凸轮槽32的接合位置后退而分离。
因此,边保持所述操作杆54的转动状态,边例如保持桌面2的后端部并以支轴8为中心向上推,在使桌面2向图23及图24上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了大致80°时,松开操作杆54。
这样一来,锁定凸轮34在凸轮块24的突状凸轮31的外侧旋转,其接合部36与第二凸轮槽33接合,形成桌面2的折叠状态。
此时,固定于角铁3的内表面的止动件49与桌面2的折叠位移同动,其下表面与支承块26的基台48的锥面48a接合。
因此,阻止桌面2向折叠方向转动,再加上上述接合部36和第二凸轮槽33的接合,从而保持桌面2的稳定的折叠状态。该状况如图25至图28所示。
因此,之后,保持桌面2的稳定的折叠状态,能够在地面20上向适当位置移动。
图29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将腿接头7安装于腿支柱10的外侧,而将腿接头7成形为可收容于腿支柱10内的四角柱状,省去复杂的侧面形状和接合销13、14,使结构简化,并且,将腿接头7插入腿支柱10内,从腿支柱10的外侧进行螺丝紧固,实现腿接头7的容易成形和组装于腿支柱10的合理化。
工业实用性
这样,本发明的折叠桌在简化结构,改善外观和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的同时,免除繁杂的焊接,能够容易且合理地制作,并且将凸轮块和支承块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可转动地支承桌面和角铁的转动轴,使得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桌面的折叠动作。

Claims (21)

1.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在桌面的下表面固定有角铁,在该角铁内配置有转动轴,角铁和桌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转动轴,并且在所述角铁内配置有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凸轮槽的凸轮块,锁定凸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该凸轮块的外侧,该锁定凸轮能够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槽接合,在所述折叠桌中,凸轮块固定于所述转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支轴插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部,能够与腿支柱联接的腿接头与该支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凸轮块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转动轴形成为圆管状,并且,所述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转动轴上形成有第一开口部,在凸轮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第一开口部的第一方轴,并且在所述支轴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方轴接合的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第一方轴的周面形成为锥形,并且所述方孔的内周面形成为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第一方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方孔的内侧空间形成为四棱锥台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支轴的方孔的邻近部被封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凸轮块的上部形成有能与角铁的下表面接合的平坦的支承面,在桌面使用时,所述支承面能够与所述角铁的下表面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支承面开设有能供调节螺钉拧入的螺孔。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转动轴的与凸轮块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支承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支承块的一侧形成有能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支承块的接合面形成为凹状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转动轴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开口部,在支承块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能够插入该第二开口部的第二方轴,该第二方轴的端部与支轴的侧部周面的凹孔相对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第二方轴上形成有能供螺栓插入的通孔,并且在所述凸轮块的第一方轴上形成有螺孔,所述螺栓经由通孔拧入所述螺孔,凸轮块和支承块固定于支轴和转动轴的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支承块的下部形成有基台,并且在支承块的正上方的角铁的下表面固定有止动件,所述基台的侧部配置成能够与该止动件接合,在桌面折叠时,所述止动件能够与所述基台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腿接头的一侧形成有能够与腿支柱的周面结合的结合面。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支轴与腿接头一体成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在所述腿接头的结合面侧突出设置有多个接合销,并且在腿接头的内侧周面开设有多个螺栓插通孔,在该螺栓插通孔的里部形成有阶梯孔,螺栓能够经由该阶梯孔拧入腿支柱的螺孔。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所述腿接头能够安装于腿支柱的外侧或内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中,
配置于腿支柱的下方的前后腿的上端部集结成一个轴部,该轴部安装于腿支柱的下端部。
CN201911376396.9A 2019-04-16 2019-12-27 折叠桌 Pending CN111820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8101A JP2020174823A (ja) 2019-04-16 2019-04-16 折畳みテーブル
JP2019-078101 2019-04-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0588A true CN111820588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6396.9A Pending CN111820588A (zh) 2019-04-16 2019-12-27 折叠桌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74823A (zh)
CN (1) CN1118205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4521B (zh) 2022-10-20 2024-03-01 冠屏有限公司 組合式桌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651A (ja) * 2000-03-17 2001-09-25 Ebisuya Kogyo Kk 折畳みテーブル
CN101361618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伊藤喜有限公司 折叠式桌子
CN103156384A (zh) * 2011-12-12 2013-06-19 惠必斯家具株式会社 折叠桌
CN104739004A (zh) * 2009-10-07 2015-07-01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桌
JP2017086206A (ja) * 2015-11-04 2017-05-25 エビスファニチャー株式会社 折畳みテーブル
CN206880388U (zh) * 2016-12-28 2018-01-16 江门市新昊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板用的可折叠支撑架
CN208550537U (zh) * 2017-08-02 2019-03-01 利宾来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止转锁定机构及折叠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651A (ja) * 2000-03-17 2001-09-25 Ebisuya Kogyo Kk 折畳みテーブル
CN101361618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伊藤喜有限公司 折叠式桌子
CN104739004A (zh) * 2009-10-07 2015-07-01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桌
CN103156384A (zh) * 2011-12-12 2013-06-19 惠必斯家具株式会社 折叠桌
JP2017086206A (ja) * 2015-11-04 2017-05-25 エビスファニチャー株式会社 折畳みテーブル
CN206880388U (zh) * 2016-12-28 2018-01-16 江门市新昊玮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板用的可折叠支撑架
CN208550537U (zh) * 2017-08-02 2019-03-01 利宾来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止转锁定机构及折叠桌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4521B (zh) 2022-10-20 2024-03-01 冠屏有限公司 組合式桌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4823A (ja)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4695C1 (ru) Подвеска с торсионной балкой
CN111820588A (zh) 折叠桌
FR2918342A1 (fr) Raidisseur d'aile pour ail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aile avant comprenant un tel raidisseur d'aile
US6862858B2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part to an extruded section
JPH09184367A (ja) 窓サッシの取付け具
JP2005075221A (ja)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EP1898043B1 (en) Crank joint
FR2465858A1 (fr) Fixation de charniere
US3512816A (en) Means for connecting front and rear portions of a foldable bicycle
JP6105864B2 (ja) 折畳みテ−ブル
JP2017140418A (ja) フラップ天板付家具
WO2014061721A1 (ja) フラップ天板付家具
JP7432186B2 (ja) 折畳みテーブル
US6439079B1 (en) Bicycle handle stake with double locking portions
JP4015570B2 (ja) 梁受け金具及びこの梁受け金具を用いた接合構造
FR2540221A1 (fr) Dispositif de jonction orthogonale pour canalisation tubulaire
JP2002223860A (ja) 折畳みテーブル
KR940004151Y1 (ko) 하우스 4각 연결 밴드
JP4292302B2 (ja) 屋根トラス
JPH0975137A (ja) 組立式テーブル
JPS6225152Y2 (zh)
GB2430967A (en) Safety gate with pair of restoring mechanisms
JPH04126680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KR200234031Y1 (ko) 상다리 절첩장치
KR200160452Y1 (ko) 창문 개폐용 연결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