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0527A -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0527A
CN111800527A CN202010490396.8A CN202010490396A CN111800527A CN 111800527 A CN111800527 A CN 111800527A CN 202010490396 A CN202010490396 A CN 202010490396A CN 111800527 A CN111800527 A CN 111800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rosting
parts
visual effect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0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钟
盛成明
程广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ih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ih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ih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ih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03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0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5/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et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1General methods for coating; Devices therefor
    • C03C17/002General methods for coating; Devices therefor for flat glass, e.g. float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1Deposition methods from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 C03C2218/119Deposition methods from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by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5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以玻璃为基片,所述基片的内侧为色彩层,所述基片的外侧为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背景层和图像层,所述背景层为蒙砂抛光层,所述蒙砂抛光层为经过抛光处理的第一蒙砂层,所述图像层为第二蒙砂层。第一蒙砂层经过抛光处理,产生半透明的朦胧视觉效果,印刷上图案层保护油墨,再覆进行第二蒙砂处理,洗去图案层的保护油墨后,使得图案呈现漂浮的羽白效果,在光照下,内侧面色彩层的颜色通过玻璃反射出来,映射在图案层上,产生朦胧变化隐约色彩,极具视觉效果和时尚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
背景技术
手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还是比较精彩的,全球第一部的手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45年了!丛砖头般的大哥大到现在的折叠屏,手机不仅在功能和性能有充分的丰富,在外观上也今非昔比,如今的智能手机做的都是比较精致的,特别是进入5G通讯时代,玻璃材质的手机后盖基本取代了金属材质,虽然金属材质看起来比较高端,也金属比较坚硬,但是金属材质有两个缺点,一是金属是导体,金属材质有屏蔽信号的作用,为了避免手机信号不好,大多数金属后壳的手机都会额外开天线条,从而影响整个手机的颜值,而使用玻璃材质的后壳对信号的阻挡更小;同时金属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对外来信号产生屏蔽效应而削弱甚至阻断信号传入,而我们现在的手机很多都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金属后壳因为其导电性的原因无法在后壳加入电感线圈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而玻璃是不导电的材料,可以加入电感线圈实现无线充电功能,这也是玻璃材质的最大优势。
因玻璃具有通透性,赋予了玻璃材质的手机后壳无限的创意性,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创新设计出更多创意效果的新颖手机壳,满足新时代下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以玻璃为基片,所述基片的内侧为色彩层,所述基片的外侧为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背景层和图像层,所述背景层为蒙砂抛光层,所述蒙砂抛光层为经过抛光处理的第一蒙砂层,所述图像层为第二蒙砂层。
进一步,所述色彩层为纯色或混合色或渐变色。
进一步,所述的蒙砂抛光层的光泽度为50-130,所述第二蒙砂层的的厚度为1-20um。
进一步,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20~60份、氟化铵5~30份、氟硅酸2.5~10份、氯化钾5~15份、氯化钠5~15份、硫酸钡5~20份、氯化铵5~10份、氟硅酸钠2.5~10份、填料10~30份、强酸25~55份。
进一步,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0-20%、三氯乙酸5-15%、草酸5-20%、氢氟酸5-25%、尿素5-10%、水35-75%。
进一步,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5-15%、乙酸5-15%、氟化氢铵 20-30%、氟化铵5-10%、氟硅酸铵5-10%、氟硅酸钾1-5%、 磷酸二氢钾5-15%、粘度调节剂0.5-1.5%、表面活性剂0.5-1.5%,余量为水;所述粘度调节剂为硫酸钡、藻酸丙二醇酯或聚阴离子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月桂醇硫酸钠。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
S2: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同时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
S3:使用保护油墨印刷图案层,并进行干燥;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表面后,将玻璃基片内侧面镀上颜色,镀色方法为真空镀膜上色或精密印刷上色。
进一步,所述S3中,图像层为保护油墨阴版印刷图案,图像部分留白用于二次蒙砂,其余部分涂覆保护油墨。
进一步,所述S3中,图像层为保护油墨精密印刷图案,图像部分涂覆保护油墨,其余部分留白用于二次蒙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以玻璃为基片,基片的内侧为色彩层,基片的外侧为图案层,图案层的内层为蒙砂抛光层,所述蒙砂抛光层上还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为第二蒙砂层,第一蒙砂层经过抛光处理,产生半透明的朦胧视觉效果,印刷上图案层保护油墨,再覆进行第二蒙砂处理,洗去图案层的保护油墨后,使得图案呈现漂浮的羽白效果,在光照下,内侧面色彩层的颜色通过玻璃反射出来,映射在图案层上,产生朦胧变化隐约色彩,极具视觉效果和时尚感。
覆于玻璃基板上复合的蒙砂抛光层和第二蒙砂层由于其特殊的组分配比,使其触感顺滑,有温润如玉的手感。
该新型效果手机壳整体高端大气,极大提升手机整体品质,还可以改善玻璃后壳因手汗造成脏污手印等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手机后壳的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手机后壳的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手机后壳的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手机后壳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以玻璃为基片,所述基片1的内侧为色彩层2,所述基片的外侧为图案层3,所述图案层3包括背景层31和图像层32,所述背景层31为蒙砂抛光层,所述蒙砂抛光层为经过抛光处理的第一蒙砂层,所述图像层3为第二蒙砂层,实施例中,该手机后壳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实施例1: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
所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20份、氟化铵5份、氟硅酸2.5份、氯化钾5份、氯化钠5份、硫酸钡5份、氯化铵5份、氟硅酸钠2.5份、填料10份、强酸25份。
S2: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同时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抛光后的光泽度为50;
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0%、三氯乙酸5%、草酸5%、氢氟酸5%、尿素5%、水35%。
S3:使用阴版印刷方式在无手印处理后的基片表面上印刷负图案保护油墨,并进行干燥;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5%、乙酸5%、氟化氢铵 20%、氟化铵5%、氟硅酸铵5%、氟硅酸钾1%、 磷酸二氢钾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余量为水。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平面版的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表面后,将基片置入真空镀膜设备内,在内侧面镀上颜色,可以是黑色、金色、银色、紫色、蓝色、绿色或红色等不同的纯色彩,也可以是多种颜色混合的炫彩效果或者渐变过渡色彩。制得的成品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
所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60份、氟化铵30份、氟硅酸10份、氯化钾20份、氯化钠15份、硫酸钡5份、氯化铵5份氟化氢钾20份、氯化钠15份、硫酸钡20份、硫酸钠10份、氟硅酸钠10份、填料30份、强酸55份。
S2: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同时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抛光后的光泽度为80;
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20%、三氯乙酸15%、草酸20%、氢氟酸25%、尿素10%、水75%。
S3:使用阴版印刷方式在无手印处理后的基片表面上印刷负图案保护油墨,并进行干燥;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5%、乙酸15%、氟化氢铵30%、氟化铵10%、氟硅酸铵10%、氟硅酸钾5%、 磷酸二氢钾15%、粘度调节剂(藻酸丙二醇酯)1.5%、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1.5%,余量为水。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平面版的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玻璃基片表面后,使用精密印刷方式对后壳基片内侧面印刷颜色油墨并干燥固化,油墨颜色可以是黑色、金色、银色、紫色、蓝色、绿色或红色等不同的纯色彩,完成新型效果玻璃手机后壳产品制作。制得的成品如图3所示
实施例3: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
所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40份、氟化铵20份、氟硅酸6份、氯化钾12份、氯化铵12份、硫酸钡13份、氯化铵8份、氟硅酸钠6份、填料15份、强酸30份。
S2:使用精密印刷方式在第一蒙砂层上印刷图案保护油墨,其余部位留白,并进行干燥。
S3: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抛光后的光泽度为90;
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5%、三氯乙酸10%、草酸12%、氢氟酸18%、尿素8%、水40%。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0%、乙酸10%、氟化氢铵 25%、氟化铵8%、氟硅酸铵8%、氟硅酸钾4%、 磷酸二氢钾12%、粘度调节剂(聚阴离子纤维素)1%、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1%,余量为水。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略有层次感的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玻璃基片表面后,将基片置入真空镀膜机内,在内侧面镀上颜色,可以是黑色、金色、银色、紫色、蓝色、绿色或红色等不同的纯色彩,也可以是多种颜色混合的炫彩效果或者渐变过渡色彩。完成新型效果玻璃手机后壳产品制作。制得的成品如图4所示
实施例4: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
所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50份、氟化铵20份、氟硅酸5份、氯化铵10份、氯化钾10份、氯化钠10份、硫酸钡10份、氟硅酸钠5份、填料15份、强酸40份。
S2:使用精密印刷方式在第一蒙砂层上印刷图案保护油墨,其余部位留白,并进行干燥。
S3: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抛光后的光泽度为130;
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7%、三氯乙酸11%、草酸12%、氢氟酸20%、尿素7%、水50%。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2%、乙酸13%、氟化氢铵 25%、氟化铵8%、氟硅酸铵6%、氟硅酸钾3%、 磷酸二氢钾13%、粘度调节剂(藻酸丙二醇酯)1.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余量为水。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略有层次感的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玻璃基片表面后,使用精密印刷方式对后壳基片内侧面印刷颜色油墨并干燥固化,油墨颜色可以是黑色、金色、银色、紫色、蓝色、绿色或红色等不同的纯色彩,完成新型效果玻璃手机后壳产品制作。制得的成品如图5所示
实施例1-4制得的手机后壳图案呈现漂浮的羽白效果,在光照下,内侧面色彩层的颜色通过玻璃反射出来,映射在图案层上,产生朦胧变化隐约色彩,极具视觉效果和时尚感。覆于玻璃基板上复合的蒙砂抛光层和第二蒙砂层由于其特殊的组分配比,使其触感顺滑,有温润如玉的手感。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9)

1.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以玻璃为基片,所述基片的内侧为色彩层,所述基片的外侧为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背景层和图像层,所述背景层为蒙砂抛光层,所述蒙砂抛光层为经过抛光处理的第一蒙砂层,所述图像层为第二蒙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彩层为纯色或混合色或渐变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蒙砂抛光层的光泽度为50-130,所述第二蒙砂层的的厚度为1-2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的原料重量配比是:氟化氢铵20~60份、氟化铵5~30份、氟硅酸2.5~10份、氯化钾5~15份、氯化钠5~15份、硫酸钡5~20份、氯化铵5~10份、氟硅酸钠2.5~10份、填料10~30份、强酸25~5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处理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10-20%、三氯乙酸5-15%、草酸5-20%、氢氟酸5-25%、尿素5-10%、水35-7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柠檬酸5-15%、乙酸5-15%、氟化氢铵20-30%、氟化铵5-10%、氟硅酸铵5-10%、氟硅酸钾1-5%、 磷酸二氢钾5-15%、粘度调节剂0.5-1.5%、表面活性剂0.5-1.5%,余量为水;所述粘度调节剂为硫酸钡、藻酸丙二醇酯或聚阴离子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月桂醇硫酸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洗手机后壳玻璃基片,对内侧面整体印刷保护油墨并干燥,配制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将玻璃基片与第一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整体蒙砂;
S2:清洗蒙砂表面反应残留物,同时配制抛光液,将玻璃基片与抛光液充分接触进行无手印效果处理;
S3:使用保护油墨印刷图案层,并进行干燥;
S4:配制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将S3中印刷有图案的玻璃基片与第二蒙砂层的蒙砂液充分接触进行图像层蒙砂;
S5:洗去内外侧两面的所有保护油墨层,得到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羽白图案层;
S6:清洁表面后,将玻璃基片内侧面镀上颜色,镀色方法为真空镀膜上色或精密印刷上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图像层为保护油墨阴版印刷图案,图像部分留白用于二次蒙砂,其余部分涂覆保护油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图像层为保护油墨精密印刷图案,图像部分涂覆保护油墨,其余部分留白用于二次蒙砂。
CN202010490396.8A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1800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0396.8A CN111800527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0396.8A CN111800527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527A true CN111800527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0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0396.8A Pending CN111800527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05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2934A (zh) * 2022-09-07 2022-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蒙砂液、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134355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壳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55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壳体
CN115432934A (zh) * 2022-09-07 2022-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蒙砂液、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432934B (zh) * 2022-09-07 2023-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蒙砂液、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0527A (zh)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13422B (zh) 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方法
CN107265882B (zh) 一种玻璃盖板的加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6389441U (zh) 摄像头、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1591080A (zh) 玻璃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2572629U (zh) 一种具有漂浮视觉效果的新型玻璃手机后壳
CN106879206A (zh) 电子装置机壳
CN110446380B (zh) 膜片的制作方法、壳体及智能终端
CN108093591A (zh)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壳体、移动终端
WO2021227634A1 (zh) 仿陶瓷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940928A (zh) 智能终端的后盖及其制造方法、智能终端
CN110324467A (zh) 一种移动终端陶瓷复合中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69518A (zh) 复合有机陶瓷材料、手机背板及制备方法
CN104630792A (zh) 具有金属光泽的壳体外观件加工工艺
GB2338663A (en) Keyboard covering
CN212812328U (zh) 一种能实现双层光学纹理的电子产品后壳
CN212812324U (zh) 一种渐变色、图案丰富及具有炫光效果的电子产品后壳
CN114873925B (zh) 多纹理蒙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0215A (zh) 一种装饰片制造工艺
CN110484862B (zh) 复合涂层Logo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陶瓷盖板和电子设备
CN101226246A (zh) 可清晰显示彩屏手机界面的手机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44468A (zh) 一种处理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4501864U (zh) 一种彩色玻璃面板的冰箱门体
CN208424455U (zh) 一种信号收发设备的外壳
CN113824826A (zh) 一种3d打印手机背板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