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8093A - 驶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驶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8093A
CN111788093A CN201980012140.1A CN201980012140A CN111788093A CN 111788093 A CN111788093 A CN 111788093A CN 201980012140 A CN201980012140 A CN 201980012140A CN 111788093 A CN111788093 A CN 111788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wedge
rib
ribs
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8093B (zh
Inventor
J-D·波齐
C·P·波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AMM SpA
Original Assignee
FIAMM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AMM SpA filed Critical FIAMM SpA
Publication of CN111788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8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8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8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3/00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e.g. ch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4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for raising or lowering vehicles by their own power
    • B66F7/243R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驶上装置(100),所述驶上装置包括驶上楔形件(1),所述驶上楔形件包括:具有斜坡表面(6)的斜坡侧(2);和与所述斜坡侧(2)相对置的、具有支撑表面(8)的支撑侧(3);以及至少一个在斜坡侧(2)和支撑侧(3)之间延伸的肋条(4、4'),其中,在肋条(4、4')的朝向斜坡侧(2)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肋条(4、4')成角度的突出部(5、5')。

Description

驶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驶上装置。
背景技术
驶上装置是已知的。例如DE 202011051100 U1示出一种驶上装置。
已知的驶上装置的缺点在于其机械抵抗性能和/或其轮胎接触面积通常不是最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驶上装置,其至少在上述缺点之一方面得到改进。
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驶上装置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驶上装置包括行驶上楔形件,其在本文范围中也简称为楔形件。
驶上楔形件具有斜坡侧和与斜坡侧相对置的支撑侧。斜坡侧具有斜坡表面。支撑侧具有支撑表面。驶上楔形件包括至少一个在斜坡侧和支撑侧之间延伸的肋条。肋条也可称为接片。在肋条的朝向斜坡侧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肋条成角度设置的突出部。
以此方式可提供具有优化的、尤其是相对于弯曲负荷和压力负荷的机械抵抗性能的楔形件并且所述楔形件与车辆轮胎的接触面积具有最佳尺寸。另外,由此可提供这样的楔形件,所述楔形件是足够柔性的,以便适应不平坦的基底而不会被损坏。
斜坡表面优选包括由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提供的表面。
斜坡表面和支撑表面优选构造成彼此背离指向的。斜坡侧优选构造用于与车辆的轮胎接触,因此斜坡表面优选构造为轮胎接触表面。支撑侧优选构造用于与基底接触。因此,支撑表面优选构造为基底接触表面。在按规定使用时,支撑侧优选靠近地面。优选这样构造斜坡侧,使得其能够将车辆的轮胎升高到不同的高度位置中。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悬伸地从肋条突出。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优选具有一个自由端部。以此方式为楔形件斜坡侧的特别适合的表面性能提供了前提。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优选具有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相对于肋条支撑突出部。由此增加了突出部的承载能力。支撑元件优选不是肋条。支撑元件优选将突出部的自由端部支撑在该突出部从其突出的肋条上。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优选不支撑在一个以上的肋条上。突出部优选不连接该肋条与相对置的肋条。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优选与肋条成大约90°角。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具有从斜坡侧看至少大致三角形形状。
驶上装置优选用于具有轮胎的车辆、尤其是用于野营车或房车。驶上装置优选用于拉平高度差、以便优选即使在不平坦的基底上也能够将车辆水平定向。驶上楔形件优选是可运输的。
所述至少一个肋条优选至少几乎从支撑侧延伸直至斜坡侧。优选肋条的高度至少几乎相应于楔形件的相应高度。由此肋条可特别有助于驶上楔形件的抵抗性能。
在本文范围中术语“肋条的高度”尤其是指肋条沿楔形件高度方向的尺寸。在本文范围中术语“肋条的长度”尤其是指肋条垂直于其高度的纵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肋条优选垂直于支撑侧延伸。以此方式肋条可特别有助于楔形件的抵抗性能。
优选设置多个肋条。优选肋条在交叉点处交叉。优选设置多个突出部。
支撑表面优选大于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支撑表面优选比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大10%以上,或20%以上,或25%以上,或35%以上,或40%以上。在本文范围中术语“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是指在平行于支撑侧延伸的横截面中所有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由此防止楔形件沉入软的基底中。支撑表面优选小于楔形件的参考支撑表面。支撑表面优选比楔形件的参考支撑表面小10%以上,或20%以上,或25%以上,或35%以上,或40%以上。在本文范围中术语“参考支撑表面”是指楔形件支撑侧的长度与宽度的乘积。以此方式为能够很好地适应基底的轻质楔形件提供了前提。
优选支撑表面构造成部分封闭的。以此方式,可在提供足够大的支撑表面以使车辆重量这样分布其上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沉入地面中以及另一方面可有助于使驶上楔形件的柔性足以适应不平坦的基底而不会受到损坏之间找到折衷方案。通过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可防止楔形件沉入软的基底中,并且楔形件对例如基于车辆重量的机械负荷仍具有较高的抵抗性能。
优选这样构造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使得设置支撑侧的封闭区域和开口区域,它们进一步优选均匀地、例如棋盘状地分布在支撑侧上。除了例如用于雨水排出的开口外,封闭区域可封闭。
在楔形件的长度上看,优选在所述楔形件的中间区域中设有具有第一长度的多个肋条。优选在楔形件的前部和进一步优选在后部区域中设有具有第二长度的肋条,第二长度优选短于第一长度。优选至少一个肋条从楔形件的一侧——进一步优选不弯曲地——延伸到楔形件的另一侧。优选具有第一长度的所有肋条从楔形件的一侧——进一步优选不弯曲地——延伸到楔形件的另一侧。
优选地,设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肋条以及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肋条,其中,第一肋条不平行于第二肋条延伸,而是第一肋条与第二肋条彼此相交。第一和第二肋条可以大约90°角相交。第一肋条优选不沿驶上方向延伸,而是——从下方看沿顺时针方向——与之成45°角。第二肋条优选不沿驶上方向延伸,而是——从下方看沿逆时针方向——与之成45°角。
肋条、优选第一和第二肋条在其之间优选形成重复形状、特别优选菱形。
每个肋条优选具有多个与其成角度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优选分别从肋条的一个交叉点延伸直至下一交叉点。
每个突出部从相配的肋条优选向突出方向延伸。优选地,同一肋条的相邻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不同。特别优选地,一个肋条的相邻突出部具有相反的突出方向。
斜坡侧优选具有多个开口。优选地,这些开口减小斜坡表面的尺寸。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斜坡表面小于参考斜坡表面。优选地,斜坡表面比参考斜坡表面小50%以上,或70%以上,或80%以上,或90%以上。在本文范围中术语“参考斜坡表面”是指斜坡侧的宽度与长度的乘积。以此方式,例如可增大轮胎与楔形件之间的静摩擦,其方式为:斜坡表面和轮胎轮廓之间的至少局部的嵌接成为可能,并且为减小楔形件的总重量和材料消耗提供了前提。优选地,斜坡表面比参考斜坡表面小95%以下。以此方式避免了在行驶时作用在车辆轮胎上并且在停车时作用在楔形件上的压力峰值并且保护了轮胎。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斜坡表面优选至少也基于突出部而大于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优选地,斜坡表面比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大5%以上,或10%以上,或20%以上,或25%以上,或35%以上。以此方式避免了在行驶时作用在车辆轮胎上并且在停车时作用在楔形件上的压力峰值并且保护了轮胎。
斜坡侧优选具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优选减小斜坡表面的尺寸并且进一步优选贯穿整个楔形件。这些开口在本文范围中也被称为“贯通口”。优选地,这些贯通口分别具有不均匀的尺寸,其尺寸优选在斜坡侧区域中通过突出部减小。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斜坡表面的通过贯通口引起的减小大于参考斜坡表面的5%或10%或15%或20%或25%或30%或35%或40%。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斜坡表面的通过贯通口引起的减小小于参考斜坡表面的50%或40%或30%或20%或10%。通过贯通口减小了楔形件的重量和材料耗费。已表明,贯通口的尺寸可比较大,而不危及楔形件的稳定性。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设有斜坡侧的不贯穿整个楔形件的开口和斜坡侧的贯通口,它们优选均匀分布在斜坡侧上。
优选地,斜坡侧的多个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优选地,设置这些开口的至少两种不同形状。
斜坡侧优选具有多个菱形和多个星形开口。
优选地,设有斜坡侧的设置在斜坡侧边缘处的开口和未设置在斜坡侧边缘处的、即中间开口。边缘侧开口的形状可不同于设置在中间的开口的形状。优选地,所述设置在中间的开口已经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形状。
优选地,斜坡侧具有由肋条限定的开口。这些由肋条限定的开口优选不贯穿整个楔形件。它们优选设置在优选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的封闭区域上方。在一种重要的实施方式中,斜坡侧的由肋条限定的开口是菱形。
优选地,斜坡侧具有部分或仅由突出部限定的开口。这些部分或仅由突出部限定的开口优选贯穿整个楔形件。它们优选设置在优选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的开口区域上方。在一种重要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由突出部限定的开口是星形。
斜坡侧的开口优选这样成型并且进一步优选这样设置,使得在斜坡侧上形成由多个星形构成的且夹杂有菱形的图案。
由此,可优化驶上楔形件的尤其是相对于弯曲和压力的机械抵抗性能,并且可优化与轮胎的接触面积的尺寸。
星形优选构造为四射束(strahlig)星。星形的各两条射束优选指向相反的方向。两个相邻的射束优选彼此垂直。射束优选朝向其末端逐渐变细。
斜坡表面和支撑表面的总和——优选至少也基于贯通口——优选小于楔形件的参考支撑表面。以此方式,为能够很好地适应基底的轻质楔形件提供了前提。斜坡表面和支撑表面的总和优选比楔形件的参考支撑表面小5%以上,或10%以上,或20%以上,或30%以上,或40%以上,或50%以上。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驶上楔形件具有处于不同高度的多个台阶。进一步优选地,台阶是弯曲的。换句话说,斜坡侧在台阶区域中优选具有凹面。
台阶的弯曲可导致改善与轮胎的接触。
可设置正好三个不同的、处于不同高度的台阶。这些台阶可具有以下高度:约60cm、约120cm和约170cm。也可设置其它数量的台阶、如正好四个台阶。
优选地,设有用于改善在斜坡表面上的附着力的元件。这些元件优选尤其是用于改善滚动的车辆轮胎在斜坡侧上的附着力、例如避免轮胎打滑。元件可具有背离斜坡侧的齿。元件可设置在突出部上。元件优选不是均匀地在斜坡侧上分布地设置,而是进一步优选增加地设置在台阶之间。
优选地,驶上楔形件具有朝向斜坡侧倾斜的后侧。倾斜的后侧可提高驶上楔形件的稳定性。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驶上楔形件的后侧上设有手柄。手柄可简化驶上楔形件的运输,并且便于驶上楔形件在车辆车轮附近的定位。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驶上楔形件具有侧壁,并且在这些侧壁中优选设有凹部。
所述凹部在驶上楔形件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进一步优选在驶上楔形件的整个相应高度上延伸。凹部优选是倒圆的,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大致半圆形的横截面。其横截面可朝向斜坡侧方向增大。
驶上装置可由驶上楔形件形成。
驶上楔形件可构造成一件式的。
驶上楔形件优选具有塑料或由塑料制成。
楔形件优选可用于最大轮胎宽度约为245mm的车辆。
楔形件的最大承载能力优选约为2500kg。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驶上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驶上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如图2的视图;
图4以放大比例示出图2的细节;
图5示出图1的驶上装置的俯视图;
图6以放大比例示出图2的另一细节;
图7示出图1的驶上装置的仰视透视图;
图8示出从斜后方看的图1的驶上装置的透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所示出的且整体以附图标记100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驶上装置的实施例由一件式的、可运输的驶上楔形件1形成。所示的驶上装置构造用于车辆、即野营车或房车,以便拉平高度差,从而即使在不平坦的基底上也能够将车辆水平定向。
如图1和2所示,驶上楔形件1具有斜坡侧2和与斜坡侧2相对置的支撑侧3。设置至少一个在斜坡侧2和支撑侧3之间延伸的肋条4,更准确地说多个这样的肋条4、4'(例如参见图7)。
如图1和5所示,在肋条4、4'的朝向斜坡侧2的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部5,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与肋条4成角度设置。如图所示,设置多个这样的突出部5、5'。
斜坡侧2具有斜坡表面6,并且如图5所示,斜坡表面6具有由这些突出部5、5'提供的表面7。
每个突出部5、5'从相配的肋条4、4'向突出方向10、10'(图5)延伸。一个肋条4、4'的相邻突出部5、5'具有相反的突出方向10、10'。
突出部5、5'悬伸地突出并且分别具有一个自由端部20。
突出部5、5'分别具有一个支撑元件19,该支撑元件相对于肋条4支撑突出部、更准确地说支撑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20(例如参见图7和8)。突出部不支撑在一个以上的肋条上。突出部不连接该突出部从其突出的肋条与相对置的肋条。突出部与该突出部从其突出的肋条分别成大约90°角。
图7示出支撑侧3具有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8,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均匀地、大致呈棋盘状分布的封闭区域21和开口区域22。在所示实施例中,封闭区域21具有例如用于雨水排出的、圆孔形式的开口。
支撑表面8基于封闭区域21而大于肋条4、4'的总横截面面积。支撑表面8基于开口区域22而小于楔形件1的参考支撑表面。
肋条垂直于支撑侧3地从支撑侧3延伸直至斜坡侧2。肋条的高度h相应于楔形件的相应高度H。
在楔形件的长度上,看在所述楔形件的中间区域25中设有多个具有第一长度23的肋条。在楔形件的前部区域26和后部区域27中设有具有第二长度24的肋条,第二长度短于第一长度。具有第一长度23的所有肋条无弯曲地从楔形件的一侧28延伸到楔形件的另一侧29。
设置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肋条30和同样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肋条31,第一肋条30不平行于第二肋条31延伸,而是以大约90°角与所述第二肋条相交。肋条不沿驶上方向R延伸,而是第一肋条30——从下方看沿顺时针方向——与之成大约45°角延伸。第二肋条31也不沿驶上方向R延伸,而是——从下方看沿逆时针方向——与之成大约45°角延伸。
肋条4、4'在交叉点9、9'处相交。突出部5、5'分别从一个交叉点9延伸直至下一交叉点9'。突出部从其肋条突出的方向10在同一肋条的相邻突出部中是相反的(例如参见图5)。
突出部5、5'从斜坡侧看具有至少大致三角形形状。
如图1和5所示,斜坡侧2具有多个开口11、11'、12、12'。更准确地说,设置斜坡侧2的多个菱形开口12、12'和多个由突出部5、5'限定的星形开口11、11'并且这些开口11、11'、12、12'这样设置,使得在斜坡侧2上形成由多个星形39构成的且夹杂有菱形40的图案。星形构造为四射束星。星形的各两条射束指向相反的方向。两个相邻的射束彼此垂直。射束朝向其末端逐渐变细。星形开口11、11'构造为贯通口36。菱形开口12、12'构造为不贯穿整个楔形件的开口44。斜坡表面6基于斜坡侧2的开口11、11'、12、12'而小于参考斜坡表面。斜坡表面6尤其是基于突出部5、5'而大于肋条的总横截面面积。
斜坡侧的不贯穿整个楔形件的开口44和斜坡侧的贯通口36均匀地分布在斜坡侧2上。
设有斜坡侧的设置在斜坡侧2边缘处的开口45和未设置在斜坡侧边缘处的、即中间开口46,所述边缘处开口的形状不同于中间开口46的形状。中间开口46已经具有两种不同的形状、即菱形和星形。
斜坡侧的中间菱形开口12、12'由肋条4、4'限定并且不贯穿整个楔形件1。它们设置在支撑表面8的封闭区域21上方。
斜坡侧的中间星形开口11、11'在斜坡侧上由突出部5、5'限定。它们设置在部分封闭的支撑表面8的开口区域22上方。它们构造为贯通口36、在支撑侧提供开口区域22并且在支撑侧由肋条4、4'限定。
斜坡表面6和支撑表面8的总和小于楔形件1的参考支撑表面。
如图3所示,驶上楔形件1具有处于不同高度41、42、43的多个台阶13、13'、13”并且这些台阶是弯曲的。第一高度41可大约为60cm,第二高度42可大约为120cm并且第三高度43可大约为170cm。
尤其是图4示出,设有用于改善轮胎在斜坡侧2上的附着力的元件14、14'。这些元件包括背离斜坡侧2指向的齿。这些齿设置在突出部5、5'上。它们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斜坡侧2上,而是增加地设置在台阶13、13'、13”之间。
尤其是图6示出,驶上楔形件1具有朝向斜坡侧2倾斜的后侧15。在后侧15上设有手柄16,其在图8中清晰可见。
驶上楔形件1具有侧壁17、17'并且在这些侧壁中设有凹部18、18',所述凹部在驶上楔形件1的整个高度H上延伸。凹部18、18'优选在驶上楔形件1的高度H方向上延伸并且进一步优选在驶上楔形件1的整个相应高度H上延伸。凹部18、18'是倒圆的并且具有大致半圆形的横截面。它们向斜坡侧2方向增大。
斜坡侧的宽度35可介于260至230mm之间并且大约为245mm。斜坡侧的长度34在图1中示出。支撑侧3的长度37和宽度38在图5中示出。最大轮胎宽度47在图1中示出。
附图标记列表
100 驶上装置
1 驶上楔形件
2 斜坡侧
3 支撑侧
4、4' 肋条
5、5' 突出部
6 斜坡表面
7 斜坡表面的由突出部提供的表面
8 支撑表面
9、9' 交叉点
10、10' 突出方向
11、11' 开口
12、12' 开口
13、13'、13” 台阶
14、14' 用于改善附着力的元件
15 后侧
16 手柄
17、17' 侧壁
18、18' 凹部
19 突出部的支撑元件
20 突出部的自由端部
21 支撑侧的封闭区域
22 支撑侧的开口区域
23 肋条的第一长度
24 肋条的第二长度
25 驶上楔形件的中间区域
26 驶上楔形件的前部区域
27 驶上楔形件的后部区域
28 驶上楔形件的一侧
29 驶上楔形件的另一侧
30 第一肋条
31 第二肋条
32
33
34 斜坡侧的长度
35 斜坡侧的宽度
36 贯通口
37 支撑侧的长度
38 支撑侧的宽度
39 星形
40 菱形
41 第一高度
42 第二高度
43 第三高度
44 不贯穿整个楔形件的开口
45 设置在斜坡侧边缘处的开口
46 中间开口
47 最大轮胎宽度
h 肋条的高度
H 楔形件的高度
R 驶上方向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驶上装置(100),所述驶上装置包括驶上楔形件(1),所述驶上楔形件包括:具有斜坡表面(6)的斜坡侧(2);和与所述斜坡侧(2)相对置的、具有支撑表面(8)的支撑侧(3);以及至少一个在斜坡侧(2)与支撑侧(3)之间延伸的肋条(4、4'),其特征在于,在肋条(4、4')的朝向斜坡侧(2)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肋条(4、4')成角度的突出部(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8)构造成部分封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肋条(4、4')和多个突出部(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侧(2)具有多个开口(11、11'、1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驶上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设有斜坡侧(2)的多个菱形开口(12、12')和多个由突出部(5、5')限定的星形开口(11、11'),并且这些开口(11、11'、12、12')设置成,使得在斜坡侧(2)上形成由多个星形(39)构成的且夹杂有菱形(40)的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驶上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驶上楔形物(1)具有处于不同高度(41、42、43)的多个台阶(13、13'、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13、13'、13”)是弯曲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改善在斜坡表面(6)上的附着力的元件(14、1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驶上楔形件(1)具有朝向斜坡侧(2)倾斜的后侧(15),并且在所述后侧(15)上设有手柄(1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驶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驶上楔形件(1)具有侧壁(17、17'),并且在这些侧壁中设有凹部(18、18'),各所述凹部在驶上楔形件(1)的整个高度(H)上延伸。
CN201980012140.1A 2018-02-06 2019-01-23 驶上装置 Active CN111788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2613.7A DE102018102613A1 (de) 2018-02-06 2018-02-06 Auffahrvorrichtung
DE102018102613.7 2018-02-06
PCT/EP2019/051555 WO2019154621A1 (de) 2018-02-06 2019-01-23 Auffahr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8093A true CN111788093A (zh) 2020-10-16
CN111788093B CN111788093B (zh) 2023-07-04

Family

ID=6535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140.1A Active CN111788093B (zh) 2018-02-06 2019-01-23 驶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49555B1 (zh)
CN (1) CN111788093B (zh)
AU (1) AU2019218824B2 (zh)
DE (1) DE102018102613A1 (zh)
WO (1) WO20191546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9730A (zh) * 2020-12-10 2021-03-19 青岛朗贝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87862U (zh) * 1975-01-13 1976-07-14
US4895347A (en) * 1988-11-21 1990-01-23 Anderson Jerome J Starting ramp
JP2000337450A (ja) * 1999-05-24 2000-12-05 Bando Chem Ind Ltd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42817A (ja) * 2002-07-12 2004-02-12 Takata Corp スロープ台
DE202011051100U1 (de) * 2011-08-25 2011-10-05 Fiamma S.P.A. Auffahrvorrichtung für ein Reisemobil oder für einen Wohnwagen
GB2501314A (en) * 2012-04-20 2013-10-23 Milenco Ltd Levelling device for caravan
CN103771231A (zh) * 2013-12-31 2014-05-07 允成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90°直角贯通开门下梁平稳裝置
CN105151172A (zh) * 2015-09-25 2015-12-1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安装支架
DE102015010435A1 (de) * 2015-08-11 2017-02-16 Daimler Ag Unterlegkeil für ein Wagenrad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87862U (zh) * 1975-01-13 1976-07-14
US4895347A (en) * 1988-11-21 1990-01-23 Anderson Jerome J Starting ramp
JP2000337450A (ja) * 1999-05-24 2000-12-05 Bando Chem Ind Ltd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42817A (ja) * 2002-07-12 2004-02-12 Takata Corp スロープ台
DE202011051100U1 (de) * 2011-08-25 2011-10-05 Fiamma S.P.A. Auffahrvorrichtung für ein Reisemobil oder für einen Wohnwagen
GB2501314A (en) * 2012-04-20 2013-10-23 Milenco Ltd Levelling device for caravan
CN103771231A (zh) * 2013-12-31 2014-05-07 允成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90°直角贯通开门下梁平稳裝置
DE102015010435A1 (de) * 2015-08-11 2017-02-16 Daimler Ag Unterlegkeil für ein Wagenrad
CN105151172A (zh) * 2015-09-25 2015-12-1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安装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9730A (zh) * 2020-12-10 2021-03-19 青岛朗贝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8093B (zh) 2023-07-04
AU2019218824A1 (en) 2020-08-13
AU2019218824B2 (en) 2022-05-05
DE102018102613A1 (de) 2019-08-08
WO2019154621A1 (de) 2019-08-15
EP3749555B1 (de) 2023-03-08
EP3749555A1 (de)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55193B2 (en) Pneumatic tyre tread with sipes and mold blade
EP2096021B1 (en) Rubber crawler, method for making rubber crawler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rubber crawler
US10828936B2 (en) Vehicular ladder
EP2165857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030146422A1 (en) Wheel positional restrai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7506878B2 (en) Self-leveling tire
CN111788093A (zh) 驶上装置
KR100807329B1 (ko) 잔디 보호 매트
AU2013311596B2 (en) Drainage channel with a drainage body and a cover
WO2011121421A1 (en) Tyre for heavy load vehicle wheels
RU2730354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1395015B (zh) 轮胎
US20070294844A1 (en) Curb cushion
US10589569B2 (en) Hand lift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 wheel and tire to be placed on a vehicle hub
CN112041220A (zh) 具有横杆构件的履带部及由该履带部形成的履带
RU2771709C1 (ru) Звено гусеничной ленты с попереч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и гусеничная лента, образованная такими звеньями гусеничной ленты
KR101396879B1 (ko) 차량용 공기입 타이어
CN210502487U (zh) 一种踏板及车辆
EP3795434A1 (en) Chock for a truck
KR100530157B1 (ko) 공기입 중하중용 래디얼 타이어의 그루브구조
JP60876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157731A (ja) グレーチング
AU2013100650A4 (en) Vehicle traction mat
JPH02237805A (ja) タイヤ
EP0685353A1 (en) Twin tyre pa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