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4966B - 流体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4966B
CN111764966B CN201910256544.7A CN201910256544A CN111764966B CN 111764966 B CN111764966 B CN 111764966B CN 201910256544 A CN201910256544 A CN 201910256544A CN 111764966 B CN111764966 B CN 111764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xis
forward rotation
pneumatic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65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4966A (zh
Inventor
陈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2565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1C1/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8 or F01C1/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1C1/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8 or F01C1/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1C1/3441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8 or F01C1/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0/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0/04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versible machines o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0/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0/1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hang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open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working chamber
    • F01C20/1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hang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open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working chamber using slid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含基座单元、正转控制单元、逆转控制单元、气动单元、驱动单元及延迟单元,所述正转控制单元能控制所述气动单元产生正转,所述逆转控制单元能控制所述气动单元产生逆转,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气动单元一侧,用于输出气动轴的转动动力,所述延迟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包括延迟开关、单向流量控制阀、蓄压器及控制阀,所述延迟开关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所述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正转控制单元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

Description

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气动工具或虎钳的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依被致动装置的动作区分,可分为「线性作动」及「旋转作动」,其中,被致动装置的「线性作动」,是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直线方向移动;而被致动装置的「旋转作动」,则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旋转移动者。因此,当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旋转作动时,则致动器能应用各种伺服马达或各种气缸、液压缸等组件。若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直线运动时,则能由旋转运动配合机构方法转换为直线运动,或直接使用线性致动器,如线性马达或线性气油压缸等。
进一步针对气压式致动器(pneumatic actuator)进行技术分析,其同样能驱动「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及旋转两种作动方式,然而气压式致动器的传动形式则也同样有线性传动及旋转传动的区分,依「致动器」本身因内部机械结构应用,使产生的传动输出形式有所差异。以线性传动的致动器最常应用者如气压缸等,旋转传动的致动器则以旋转马达最为常见。但是无论致动器以何种传动形式,配合被致动装置以何种作动方式,均端看设计者依相关环境条件及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与应用。
例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I259865号专利案,以及公开编号第201440965号专利案,分别是利用气压驱动驱动一个被致动装置产生旋转作动。
上述的气动工具虽然能达到锁设或拆卸螺丝或螺帽的目的,但是却无法依使用需求产生延时作用,当要应用于线性作动,且要应用于夹持器时,无法达到定压夹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缺失的流体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连接流体供应器,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含基座单元、正转控制单元、逆转控制单元、气动单元、驱动单元及延迟单元,所述基座单元具有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引入道、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正转容室、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逆转容室、沿轴线延伸的轴孔、连通于所述正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正导通道、连通于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逆导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轴孔的排放孔,所述正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正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阻断的非正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导通的正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所述逆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逆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阻断的非逆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导通的逆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所述气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正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正转,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逆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逆转,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且沿所述轴线连接于所述气动单元一侧,用于输出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的转动动力,所述延迟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包括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延迟开关、串接于所述延迟开关下游的单向流量控制阀、串接于所述单向流量控制阀下游的蓄压器,以及串接于所述蓄压器与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之间的控制阀,所述延迟开关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所述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正转控制单元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基座单元包括第一基座,以及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第二基座,所述轴孔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孔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一内环面界定而成,所述第二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二内环面界定,所述第一内环面凹设有围绕所述轴线延伸且能导通于所述排放孔的排水槽,且所述引入道、所述正转容室、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排放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基座单元的第二孔段具有由所述第二内环面连通至外部的排水孔。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另一侧的后盖座,所述正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正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正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正延伸部,所述逆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逆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逆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逆延伸部。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气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轴孔中的气缸,以及数个围绕所述轴线间隔设置于所述气动轴的叶片,所述气缸具有能界定出缸室的缸壁,所述缸室相对于所述轴线呈偏心设置,所述缸壁具有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正导流部之间的正入口、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逆导流部之间的逆入口,以及两个连通所述排放孔的导通孔,所述气动轴穿设于所述气缸内部,具有围绕所述轴线的周面,以及数个由所述周面朝所述轴线凹陷且沿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叶片分别能沿径向滑动且安装于所述滑槽中。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还具有栓轴部,所述驱动单元具有受所述气动轴连动的驱动座、穿设于所述驱动座内部的驱动转轴,以及至少一个枢接于所述驱动座且能掣动所述驱动转轴的锤打环,所述驱动座具有与所述栓轴部连结的栓槽孔,所述驱动转轴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锤打环的锤击部,所述驱动座受所述气动轴联动时,能带动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且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时锤击所对应的锤击部,能连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
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还包含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连通于所述引入道,并使所述调节单元接设于所述流体供应器,借由所述调节单元能调整气体进入所述引入道的流量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能使所述驱动单元输出正转动力,利用所述逆转控制单元能使所述驱动单元输出逆转动力,利用所述延迟开关连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能使所述驱动单元再输出正转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体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基座单元与一个气动单元;
图4是该实施例的又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基座单元与一个驱动单元;
图5是该实施例的又再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基座单元与一个正转控制单元、一个逆转控制单元;
图6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组合剖视图,显示一个逆转导流路径;
图8是沿图7中的直线Ⅷ-Ⅷ所取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的直线Ⅸ-Ⅸ所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直线Ⅹ-Ⅹ所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直线ⅩⅠ-ⅩⅠ所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的直线ⅩⅡ-ⅩⅡ所取的剖视图;
图1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逆转排气示意图;
图14是该实施例的又一个逆转排气示意图;
图15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正转导流路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正转导流路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直线ⅩⅦ-ⅩⅦ所取的剖视图;
图18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气压回路图;
图19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时序图;
图20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应用示意图,说明该流体控制装置应用于一个虎钳;
图21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示意图,说明该流体控制装置应用于一个车床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流体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一个流体供应器(图未示,为空气压缩机),该流体控制装置包含一个基座单元10、一个正转控制单元20、一个逆转控制单元30、一个气动单元40、一个驱动单元50、一个延迟单元60及一个调节单元70。
该基座单元10沿一条轴线L延伸,并包括一个第一基座11、一个沿该轴线L锁接于该第一基座11一侧的第二基座12、一个沿该轴线L锁接于该第一基座11另一侧的后盖座13,以及一个沿该轴线L延伸且由该第一基座11连通至该第二基座12的轴孔14。
该第一基座11具有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的第一孔段111、一个连接该流体供应器的引入道112、一个连通于该引入道112的正转容室113、一个连通于该引入道112的逆转容室114、一个连通于该正转容室113与该第一孔段111之间的正导通道115、一个连通于该逆转容室114与该第一孔段111之间的逆导通道116、一个由该第一孔段111连通至外部的排放孔117,以及一个能导通于该排放孔117的排水槽118。该第一孔段111由一个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的第一内环面119界定而成,该排水槽118凹设于该第一内环面119且围绕该轴线L延伸。该正导通道115具有一个正导流部115’,以及一个连通于该正导流部115’与该第一孔段111之间且设置于该后盖座13的正延伸部115”,该逆导通道116具有一个逆导流部116’,以及一个连通于该逆导流部116’与该第一孔段111之间且设置于该后盖座13的逆延伸部116”。
该第二基座12具有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且连通于该第一孔段111的第二孔段121,该第二孔段121由一个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的第二内环面122界定,该第二孔段121具有一个由该第二内环面122连通至外部的排水孔123。该轴孔14由设置于该第一基座11的第一孔段111,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基座12的第二孔段121所构成。
该正转控制单元20采用三口二位阀且安装于该正转容室113中,并具有一个安装于该正转容室113中的正转阀座21,以及一支能滑动且穿设于该正转阀座21中的正转控制杆22,且按压该正转控制杆22相对正转阀座21滑动,能控制在一个使该引入道112与该正导通道115阻断的非正转作用位置(见图9),以及一个使该引入道112与该正导通道115导通的正转作用位置(见图15)之间产生变换。
该逆转控制单元30采用三口二位阀且安装于该逆转容室114中,并具有一个安装于该逆转容室114中的逆转阀座31,以及一支能滑动且穿设于该逆转阀座31中的逆转控制杆32,且按压该逆转控制杆32相对逆转阀座31滑动,能控制在一个使该引入道112与该逆导通道116阻断的非逆转作用位置(见图15),以及一个使该引入道112与该逆导通道116导通的逆转作用位置(见图9)之间产生变换。
该气动单元40安装于该基座单元10的第一孔段111中,该气动单元40受该正导通道115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该轴线L产生正转,该气动单元40受该逆导通道116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该轴线L产生逆转。本实施例的气动单元40包括一个安装于该第一孔段111中的气缸41、一个穿设于该气缸41内部的气动轴42,以及数个围绕该轴线L间隔设置于该气动轴42的叶片43,该气缸41具有一个能界定出一个缸室411的缸壁412,该缸室411相对于该轴线L呈偏心设置,该缸壁412具有一个平行该轴线L且连通于该缸室411与该正导流部115’之间的正入口413、一支平行该轴线L且连通于该缸室411与该逆导流部116’之间的逆入口414,以及两个连通该排放孔117的导通孔415(见图14),该气动轴42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L的周面421,以及数个由该周面421朝该轴线L凹陷且沿径向延伸的滑槽422,所述叶片43分别能沿径向滑动且安装于所述滑槽422中。该气动轴42还具有一个栓轴部423。
该驱动单元50安装于该基座单元10的第二孔段121中,且沿该轴线L连接于该气动单元40一侧,用于输出该气动轴42的转动动力。该驱动单元50具有一个受该气动轴42连动的驱动座51、一支穿设于该驱动座51内部的驱动转轴52,以及两个枢接于该驱动座51且能掣动该驱动转轴52的锤打环53,该驱动座51具有一个与该栓轴部423连结的栓槽孔511,该驱动转轴52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锤打环53的锤击部521,该驱动座51受该气动轴42联动时,能带动所述锤打环53围绕该轴线L旋动,且所述锤打环53围绕该轴线L旋动时锤击所对应的锤击部521,能连动该驱动转轴52转动。本实施例中,锤击部521与锤打环53的数量以两个作说明,但是也能为单锤式的应用,也就是说,该锤打环以单个设定,对应该驱动转轴52上的锤击部也只有单个设置(图未示)。
配合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延迟单元60采用限时复归型,该延迟单元60安装于该基座单元10,且包括一个连接该流体供应器的延迟开关61、一个串接于该延迟开关61下游的单向流量控制阀62、一个串接于该单向流量控制阀62下游的蓄压器63,以及一个串接于该蓄压器63与该正转控制单元20之间的控制阀64,该单向流量控制阀62能依使用需求而进行调整,该控制阀64采用三口二位阀,该延迟开关61在一个非延迟作用位置时,不驱动该正转控制单元20,配合参阅图19,该延迟开关61在一个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一个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内,该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该正转控制单元20,以使该正转控制单元20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图19中的符号Z表示连接至该延迟开关61的控制管路接口,符号A表示连接至该正转控制单元20的工作管路接口,符号P表示连接至该流体供应器的接口,符号R表示连接至大气的排气接口。
该调节单元70安装于该第一基座11且连通于该引入道112,并使该调节单元70接设于该流体供应器,借由该调节单元70可调整气体进入该引入道112的流量大小。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发明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再如图6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流体控制装置整体组配完成的状态,且使该调节单元70、该延迟单元60连接该流体供应器。该正转控制单元20、该逆转控制单元30与延迟开关61都处于常关阀位,也就是说,该正转控制单元20对该引入道112与该正导通道115产生阻断的非正转作用位置,该逆转控制单元30也对该引入道112与该正导通道115产生阻断的非逆转作用位置。
且如图9至图13所示,并配合参阅图18及图19,当操作者按压该逆转控制单元30的逆转控制杆32时,能控制该引入道112与该逆导通道116导通的逆转作用位置,该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如箭头所示)通过该调节单元70后,随即流经该引入道112、该逆导通道116,并由该逆入口414进入该气缸41的缸室411内部,以吹动所述叶片43,且使该气动轴42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接着,带动该驱动座51、驱动转轴52同步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且该缸室411的排气路径,请参照图12至图14,用于驱动所述叶片43旋转的压力流体会经由该气缸41底部的导通孔415进入该排放孔117,最后排出该第一基座11外部。此时,该正转控制单元20位于非正转作用位置,该延迟开关61位于非延迟作用位置。
再如图15至图17,并配合参阅图18,当操作者按压该正转控制单元20的正转控制杆22时,能控制该引入道112与该正导通道115导通的正转作用位置,该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如箭头所示)通过该调节单元70后,随即流经该引入道112、该正导通道115,并由该正入口413进入该气缸41的缸室411内部,以吹动所述叶片43,且使该气动轴42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接着,带动该驱动座51、驱动转轴52同步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且该缸室411的排气路径与图12、图13类似,不再多加叙述。此时,该逆转控制单元30位于非逆转作用位置,该延迟开关61位于非延迟作用位置。
再如图18及图19所示,当操作者在操作该正转控制单元20后,再按压该延迟开关61,则能使该延迟开关61由非延迟作用位置转换成延迟作用位置,该延迟开关61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该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该正转控制单元20,以使该正转控制单元20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能再使该气动轴42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带动该驱动座51、驱动转轴52同步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本发明利用整体的配合,能应用于各种领域以提供线性或旋转驱动,例如图20所示,能将本发明应用于一个虎钳100,且将该驱动转轴52与虎钳内的主螺杆(图未示)相接设,能同步驱转主螺杆,进而使主螺杆上方的一个活动颚110产生线性位移,以接近或远离一固定颚120,且利用该正转控制单元20与该延迟单元60的先后操作,该正转控制单元20能控制该活动颚110相对于该固定颚120产生寸动的转动或线性移动,此时,该活动颚110并未对该固定颚120产生稳定夹制。这时,操作者能视被夹制件的状况而适时敲击修正该被夹制件。当再利用操作该延迟开关61,则使该延迟开关61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再持续驱动该正转控制单元20,以使该正转控制单元20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且使该活动颚110相对于该固定颚120维持一定的作用力或位置保持,所以能有效稳定夹持力量。
再如图21所示,当本发明应用于一个车床夹头200时,能将该驱动转轴52与该车床夹头200的一个本体210内部的主传动件(图未示)相接设,能同步旋动主传动件,进而使该本体210上的数个爪齿220同步产生径向的线性位移。
由上述例示可得知,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能适用各式各样的被致动装置,如除了工业常用设备,如综合加工机、校正仪器、夹治具、输送、力量传输等机构外,于运动器材、交通工具、家具及医疗设备等,均有应用到使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或旋转动作的技术,所以能应用的范围广,具有高实用性及高经济价值。
且本发明能依需求透过该调节单元70调整入气风量的大小,当入气风量较小时,该气动单元40及该驱动单元50转速较慢,连动该被致动装置的转速或线性移动速度也较缓慢,当入气风量大时,该气动单元40及该驱动单元50转速较快,连动该被致动装置的转速或线性移动速度也较快,所以具有能调节风量及调整转速或线性移动速度的功效。该调节单元70除上述功效外,利用其调整入气风量的大小,也能使传动的负载能力或功率产生变化,或是夹持力大小的调整。当入气风量较小时,该气动单元40及该驱动单元50驱动该被致动装置的传动负载能力小、功率小、或夹持力较小。当入气风量较大时,该气动单元40及该驱动单元50驱动该被致动装置的传动负载能力大、功率大、或夹持力较大,所以因为该被致动装置需求,具有负载力、功率及夹持力等选项的调整效果。
事实上,本发明于应用上,有多种使用的弹性变化,例如可不接设该调节单元70,且将引入道112直接与流体供应器连接,或者作为单独使用时,直接手动启闭流体供应器将空气透过管线输入至该引入道112,就能开始运作,也能结合于控制系统中,配合控制程序驱动流体供应器以控制整体流体控制装置的启闭运作,及驱动该正转控制单元20、该逆转控制单元30、该延迟单元60的操作、切换等等使用方式,所以本发明具有极高的兼容性,能因应不同使用需求。
再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排水槽118及排水孔123的结构设计,主要为分别提供该第一基座11、该第二基座12将内部累积的水气能排出的部位,而具有排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流体控制装置,可以手动控制该正转控制单元、该逆转控制单元及该延迟开关,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连接流体供应器,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含基座单元、正转控制单元、逆转控制单元、气动单元、驱动单元及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单元,具有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引入道、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正转容室、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逆转容室、沿轴线延伸的轴孔、连通于所述正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正导通道、连通于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逆导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轴孔的排放孔;
所述正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正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阻断的非正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导通的正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
所述逆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逆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阻断的非逆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导通的逆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
所述气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正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正转,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逆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逆转;
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且沿所述轴线连接于所述气动单元一侧,用于输出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的转动动力;
所述延迟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包括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延迟开关、串接于所述延迟开关下游的单向流量控制阀、串接于所述单向流量控制阀下游的蓄压器,以及串接于所述蓄压器与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之间的控制阀,所述延迟开关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所述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正转控制单元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包括第一基座,以及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第二基座,所述轴孔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孔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一内环面界定而成,所述第二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二内环面界定,所述第一内环面凹设有围绕所述轴线延伸且能导通于所述排放孔的排水槽,且所述引入道、所述正转容室、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排放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的第二孔段具有由所述第二内环面连通至外部的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另一侧的后盖座,所述正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正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正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正延伸部,所述逆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逆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逆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逆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轴孔中的气缸,以及数个围绕所述轴线间隔设置于所述气动轴的叶片,所述气缸具有能界定出缸室的缸壁,所述缸室相对于所述轴线呈偏心设置,所述缸壁具有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正导流部之间的正入口、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逆导流部之间的逆入口,以及两个连通所述排放孔的导通孔,所述气动轴穿设于所述气缸内部,具有围绕所述轴线的周面,以及数个由所述周面朝所述轴线凹陷且沿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叶片分别能沿径向滑动且安装于所述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还具有栓轴部,所述驱动单元具有受所述气动轴连动的驱动座、穿设于所述驱动座内部的驱动转轴,以及至少一个枢接于所述驱动座且能掣动所述驱动转轴的锤打环,所述驱动座具有与所述栓轴部连结的栓槽孔,所述驱动转轴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锤打环的锤击部,所述驱动座受所述气动轴联动时,能带动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且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时锤击所对应的锤击部,能连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连通于所述引入道,并使所述调节单元接设于所述流体供应器,借由所述调节单元能调整气体进入所述引入道的流量大小。
CN201910256544.7A 2019-04-01 2019-04-01 流体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76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6544.7A CN111764966B (zh) 2019-04-01 2019-04-01 流体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6544.7A CN111764966B (zh) 2019-04-01 2019-04-01 流体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4966A CN111764966A (zh) 2020-10-13
CN111764966B true CN111764966B (zh) 2021-05-04

Family

ID=7271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6544.7A Active CN111764966B (zh) 2019-04-01 2019-04-01 流体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49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8770A1 (de) * 1981-02-19 1982-09-01 Robert Bosch Gmbh Flügelzellenmotor für Rechts-Links-Lauf
CN1880726A (zh) * 2005-06-17 2006-12-20 镁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的气动工具马达
CN201265432Y (zh) * 2008-08-27 2009-07-01 正桓工业有限公司 气动工具的气缸缸筒
CN201423425Y (zh) * 2009-02-11 2010-03-17 上海富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气动铆螺帽枪
CN205779028U (zh) * 2016-06-01 2016-12-07 湖北师范大学 高功率叶片式气动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4527B2 (en) * 2017-01-25 2019-09-17 Hsiu-Man Yu Chen Power device for pneumatic packing to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8770A1 (de) * 1981-02-19 1982-09-01 Robert Bosch Gmbh Flügelzellenmotor für Rechts-Links-Lauf
CN1880726A (zh) * 2005-06-17 2006-12-20 镁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的气动工具马达
CN201265432Y (zh) * 2008-08-27 2009-07-01 正桓工业有限公司 气动工具的气缸缸筒
CN201423425Y (zh) * 2009-02-11 2010-03-17 上海富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气动铆螺帽枪
CN205779028U (zh) * 2016-06-01 2016-12-07 湖北师范大学 高功率叶片式气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4966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3223B2 (en) Drive device
KR100915547B1 (ko) 진공조절 압력용 밸브
JP3401544B2 (ja) 油圧式パルスレンチの締付制御装置
US3635605A (en) Control means for reversible fluid pressure operated motors
CN111764966B (zh) 流体控制装置
JPH1037911A (ja) 空圧式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CN107559459B (zh) 一种电动伺服阀
KR101762812B1 (ko) 공압 실린더 유니트
AU2016201204B2 (en) Controlling incoming air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otational motor in a single rotational direction
EP2879826B1 (en) Variable speed control of fluid driven motors
TWI684719B (zh) 流體控制裝置
JP6903844B2 (ja) 流体圧シリンダ
KR102389484B1 (ko) 유체압 기기의 포트에 직접 부착하는 복합 밸브
JP2004360718A (ja) クランプ装置
CN112943718B (zh) 逻辑阀作为减压阀的多级调压系统及方法
GB1127584A (en) A rotatably mounted fluid operated linear actuating device
CN210452535U (zh) 一种油压脉冲工具
CN208534887U (zh) 气动式致动装置
US5159987A (en) Valve construction for automatic shut-off screwdrivers and the like
JP2514948Y2 (ja) 複合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2922918A (zh) 一种用于焊接工位夹具的气控阀装置
JPH0113893Y2 (zh)
RU83310U1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ая задвижка
JP7221558B1 (ja) エアーハイドロブースタ、クランプシステム、ロボットアーム、および加工方法
JPH0825147B2 (ja) 流体作動動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