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4887U - 气动式致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动式致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34887U CN208534887U CN201820802889.9U CN201820802889U CN208534887U CN 208534887 U CN208534887 U CN 208534887U CN 201820802889 U CN201820802889 U CN 201820802889U CN 208534887 U CN208534887 U CN 208534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neumatic
- assembly
- pedestal
- actuation means
- in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包括有:一基座组件,与设于该基座组件内的一气动组件、一驱动组件及一正逆切换组件;于该基座组件预设缘面的至少一入气口,及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的一主流道,并形成分别与各正、逆旋容室相连通至该基座组件外的一正流道及一逆流道,于该后盖座分别形成可与各正、逆流道相连通的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并使各正、逆沟通槽可分别连通至该气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与该气动转轴相接设,使各气动转轴及驱动组件同步产生旋动,配合该驱动组件接设一被致动装置,以驱动该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或旋转位移动作;该正逆切换组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致动装置的技术,特别是指提供相关机构产生默认范围的线性或旋转移动,并使其能增加输出功率,且动作较为平顺稳定。
背景技术
致动器(Actuators),又称为执行器、促动器、操动件、驱动器或驱动件,主要作为将各式能量转换为机械动能的装置,藉以控制驱动物体产生默认动作者;由于机电整合系统中,其常用组件大致上包括控制器(Controller)、传感器(Sensor)、致动器(Actuators)及受控制机构等,而致动器则可驱动受控制机构产生默认的位移。
致动器常见能量来源,如电磁式致动器、油压式致动器及气压式致动器等,其他应用较少者如压电致动器及超音波马达;其中电磁式致动器利用载有电流的导体,于电磁铁或永久磁铁所形成的磁场上的受力原理,将其转换成线性或旋动的机械能,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094121583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致动器及帮浦装置;油压式致动器则是利用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2143008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谐波齿轮装置及中空型旋转致动器;气压式致动器即以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以产生直线或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6206277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气动式翻身床架结构。
前述三种能量转换成动能的方式,各有优缺点;例如,电磁式致动器的优点为适合高速且中低负荷的应用,缺点则需较复杂控制电路控制其动作;油压式致动器的优点为可负荷较重、易于调整且动作较平顺,缺点则是液压油容易受温度影响,且漏油时容易引起火灾;气压式致动器的优点为动作速度较快、组件构造简单及构件较为清洁等,缺点则是空气具有压缩性以致动作精准度易产生误差、负荷与动力较小、排气噪音大等问题。
除能量转换方式不同外,致动器于应用上,依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动作,依被致动装置的动作区分,又可分为线性动作及旋转动作,其中被致动装置的线性动作,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一直线方向移动;而被致动装置的旋转动作,则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旋转移动。因此,当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旋转动作时,则致动器可应用各种伺服马达或各种气缸、液压缸等组件;若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直线运动时,则可由旋转运动配合机构方法转换为直线运动,或直接使用线性致动器,如线性马达或线性气油压缸等。
进一步针对气压式致动器(pneumatic actuator)进行技术分析,其同样可驱动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及旋转两种动作方式,然而气压式致动器的传动形式则亦同样有线性传动及旋转传动的区分,依致动器本身因内部机械结构应用,使产生的传动输出形式有所差异;以线性传动的致动器最常应用者如气压缸等,旋转传动的致动器则以旋转马达最为常见。但无论制动器以何种传动形式,配合被致动装置以何种动作方式,均端来设计者依相关环境条件及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般而言,气压式致动器通常会利用一气压管路与一气压源相接,当气压源输入气体至致动器时,则会使致动器内部机构带动一传动轴产生动作,进而驱动与传动轴相接设的一被致动装置;因此利用气压源的开启与关闭,则可使各传动轴及被致动装置产生或停止动作。另一方面,如要使传动轴的传动产生正旋或逆旋、前进或后退等切换,则需进一步设置一切换装置。若要能调整入气的气压大小,以使传动的功率产生变化,则须先于致动器的入气口外接一调整阀组件,再以一气体管路联结调整阀组件及气压源。
气压式致动器的优点,包括:空气源不匮乏,干燥的压缩空气其可操作温度范围相当广几乎不受限制,使用后的空气干净可不用回收,气压组件构造简单且使用寿命长,因气体具有可膨胀性以有效提升灵敏度,维修保养简易,以及气压可配管至任何地方并且容易结合于控制系统中。
现有气压式致动器缺点为:可负载数值范围小以致仅能驱动重量较轻的被致动装置;另外,现有气压式致动器本身未具有切换组结构设计,除了无法独立进行切换操作,亦不具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功能,其大多利用两个气压管路分别衔接于致动器预设两个部位,通过分别供气给各气压管路以产生正、逆旋切换,或线性往复切换,或者另外添设一开关组进行切换;并且,如前述因部分气压式致动器须通过管路进行切换,使得配管线路相当复杂而影响其他组件的运转空间与动线;此外,现有气压式致动器技术仅具有传动组进行传动,配合入气与排气的结构设计,其他组件如调节阀及切换组皆以外接方式设置,未能有效整合以简化零组件;因此本发明人提供一种线性驱动的气动式致动装置,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包括:一基座组,与设于该基座组件内的一入气流道、一排气流道、一气动组件、一驱动组件、一正逆切换组件及一调节阀组件;该入气流道具有设于该第二基座预设缘面的至少一入气口,及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的一主流道,并形成分别与各正、逆旋容室相连通至该第二基座外的一正流道及一逆流道,于该后盖座分别形成可与各正、逆流道相连通的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并使各正、逆沟通槽可分别连通至该气动组件;该排气流道,由该气动组件连通至该基组件座外;该驱动组件与该气动转轴相接设,使各气动转轴及驱动组件同步产生旋动,配合该驱动组件接设一被致动装置,以驱动该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位移;该正逆切换组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于各别线性推移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则可分别切换各正、逆流道的流通与不流通状态;通过上述构件,于一基座组件上设有入气流道、排气流道、气动组件、驱动组件及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于一装置中可同时达到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及切换等功能,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组件的效果,并利用锤打式的驱动组件间接传动一驱动转轴产生旋转驱动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配合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故同时具有可独立进行切换操作,及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双重效果,且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以有效简化配线,故为可广泛应用、具高实用性及济价值的致动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组件的结构设计,以锤打式机构间接传动一驱动转轴产生旋转,因此具有较高的旋转扭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以驱动较重的被致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基座组件上设有入气流道、排气流道、气动组件、驱动组件及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于一装置内可进行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及切换等作业,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部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本身具有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故同时具有可独立进行切换操作,及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双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因具有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而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故可达到简化配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五。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六。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七。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三。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四。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五。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旋气体流动状态图六。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入气口设置方位状态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入气口设置方位状态图二。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于应用上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于应用上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组件 10 气动组件 40
第一基座 11 气动转轴 41
凸缘 111 凸齿 411
第二基座 12 气缸 42
正旋容室 124 正入口 421
逆旋容室 125 逆入口 422
排水槽 126 前板 43
排水孔 127 轴承 431
后盖座 13 后板 44
迫紧件 14 轴承 441
入气流道 20 插销 45
入气口 21 叶片 46
主流道 22 驱动组件 50
正流道 231 驱动座 51
逆流道 232 凹槽 511
正沟通槽 241 驱动转轴 52
逆沟通槽 242 转接套筒组件 53
上正通孔 251 锤打环 54
上逆通孔 252 销件 55
下正通孔 253 正逆切换组件 60
下逆通孔 254 正旋阀组件 61
排气流道 30 逆旋阀组件 62
调节阀组件 70
被致动装置 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以双锤式的驱动机构应用作说明,其包括:一基座组件10,与设于该基座组件10内的一入气流道20、一排气流道30、一气动组件40、一驱动组件50、一正逆切换组件60及一调节阀组件70。
该基座组件10,其依序接设的一第一基座11、一第二基座12及一后盖座13;并使该第一基座11的一侧缘面形成一凸缘111,以与该第二基座12相互接设定位;该驱动组件50设于该第一基座11内;该气动组件40设于该第二基座12内;且于该第二基座12内形成有可分别连通至外部的一正旋容室124及一逆旋容室125;该第二基座12其提供装设的内缘壁预设部位,凹设有至少一排水槽126;该第一基座11其提供装设的内缘壁预设部位,形成阶梯状凸缘,并于第一基座11内缘壁最低位置设有至少一排水孔127;各第二基座12及后盖座13间设有一迫紧件14。
该入气流道20,形成于该第二基座12内部,其由至少一入气口21、一主流道22、一正流道231、一逆流道232、一正沟通槽241及一逆沟通槽242等组件所组成;该入气口21设于该第二基座12外部预设缘面;该主流道22可连通各入气口21、正旋容室124及逆旋容室125;各正流道231及逆流道232则分别连通各正旋容室124及逆旋容室125;各正沟通槽241及逆沟通槽242则设于该后盖座13上,并分别与各正流道231及逆流道232相联通;各正沟通槽241及逆沟通槽242分别连通至装设该气动组件40的该第二基座12部位;另一方面,该迫紧件14上对应各正、逆流道231、232及正、逆沟通槽241、242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上正通孔251、上逆通孔252及至少一下正通孔253、及至少一下逆通孔254。
该排气流道30,由该气动组件40部位连通至该第二基座12外缘面预设部位所形成的通道。
该气动组件40,装设于该第二基座12内,并接受通过各正、逆沟通槽241、242流通的气体而产生转动;其具有一气动转轴41,当气体通过该正沟通槽241进入该气动组件40时,该气动转轴41则产生正旋方向的转动,当气体通过该逆沟通槽242进入该气动组件40时,该气动转轴41则产生逆旋方向的转动;该气动组件40具有一气缸42,其上预设部位分别设有可连通至内部的一正入口421及一逆入口422;该气缸42两端缘面分别接设有一前板43及一后板44,并以一插销45将各前板43、气缸42及后板44依序串接予以定位;于各前板43及后板44中央处分别设有一轴承431、441;该气动转轴41设于该气缸42内,并可于其内作旋转;于该气动转轴41的圆周环设有若干叶片46,并使各叶片46可分别于该气动转轴41的径向作线性位移。
该驱动组件50,装设于该第一基座11内并与该气动转轴41相接设,并使各气动转轴41及驱动组件50同步产生旋动,配合该驱动组件50接设一被致动装置80,以驱动该被致动装置80产生线性位移动作或旋转位移动作;该驱动组件50具有一驱动座51及一驱动转轴52,其中该驱动座51与该气动转轴41相连接而可与的同步旋转;该驱动转轴52则受该驱动座51的传动而与各气动转轴41及驱动座51同步旋转,并使该驱动转轴52的预设部位与该被致动装置80相接设;各驱动转轴52及被致动装置80间,设有一转接套筒组件53;于该驱动座51内设有二锤打环54,并以至少一销件55串接各驱动座51及锤打环54;该驱动转轴52则穿设各驱动座51及锤打环54,并使各锤打环54可于该驱动转轴52上作旋转;该气动转轴41与该驱动座51相接处,则以环设的若干凸齿411设于该气动转轴41一端,配合该驱动座51默认部位设有呈环设状的若干凹槽511,再使各凸齿411及凹槽511相互嵌设。当该气动转轴41带动该驱动座51产生同步旋转时,各锤打环54亦产生旋动,并间接传动该驱动转轴52产生旋转,进而带动该被致动装置80。
该正逆切换组件60,其具有分别装设于各正旋容室124及逆旋容室125内的一正旋阀组件61及一逆旋阀组件62,分别线性推移各正旋阀组件61及逆旋阀组件62则可分别切换各正、逆流道231、232的流通与不流通状态;该正旋阀组件61以相当面积抵接装设于该正旋容室124的内缘壁;该逆旋阀组件62以相当面积抵接装设于该逆旋容室125的内缘壁。
该调节阀组件70,设于该入气口21上,并使该调节阀组件70接设一供气源(图中未示),通过该调节阀组件70可调整气体进入该入气口21的流量大小;或将该入气口直接与一供气源(图中未示)接设,以输入气体进入该主流通道。
通过上述构件,于该基座组件10上同时设有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正逆切换组件60及调节阀组件70的结构设计,使得于一装置中可同时达到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正逆切换及气压调节等功能,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部件的效果,并利用锤打式的该驱动组件50间接传动该驱动转轴52产生旋转驱动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配合该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使具有进行可独立切换及手动切换的双重效果,且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以有效简化配线,加上可调节气压流量的该调节阀组件70,故使整体结构为可广泛应用、具高实用性及济价值的致动技术。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于装设前,须预先装设各气动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装设该气动组件40时,请参照图3,各凸齿411以一体成形方式预先形成于该气动转轴41上;然后将各叶片46装设于该气动转轴41上,并将整组容设于该气缸42内;将各轴承431、441分别装设于各前板43及后板44预设部位;再将装设后的各前板43及后板44分别套设于该气动转轴41的两端;最后再以一插销45依序共同串接各前板43、气缸42及后板44,即装设完成。装设该驱动组件50时,请参照图4,各凹槽511以一体成形方式预先形成于该驱动座51默认部位;然后将各锤打环54容设于该驱动座51内,并使该驱动转轴52共同穿设串接各驱动座51及锤打环54;最后再以二销件55分别串接各驱动座51及锤打环54于二预设部位,即装设完成。
本实用新型于装设前,请参照图5,须预先形成一体状态的各第一、第二基座11、12与其他技术特征的结合。其包括,该第一基座11以一体方式形成并列的各正、逆旋容室124、125;于该第二基座12内部下方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一主流道22,并使该主流道22与各正、逆旋容室124、125相连通;并于该第二基座12外缘面三个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分别形成三个入气口21,且各入气口21均可连通至该主流道22;于该第二基座12内部下方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连通至该第二基座12外部的该排气流道30;该第二基座12内部下方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各正、逆流道231、232,并使其分别连通各正、逆旋容室124125;于装设该气动组件40的该第二基座12的内缘壁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凹状的一排水槽126;另外于装设该驱动组件50的该第一基座11的内缘壁预设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凹状的一排水孔127;即完成。
将前述各组件相组接时,请参照图2及图6至图8,首先将该气动组件40容设于该第二基座12内,将该驱动组件50容设于该第一基座11内;将各凸齿411与凹槽511相互对位嵌设,并将该第一基座11固设于该第二基座12的凸缘111上;再将各正旋阀组件61及逆旋阀组件62分别装设于各正旋容室124及逆旋容室125内;最后将各迫紧件14及后盖座13依序装设固定于该第二基座12的另外一侧上;再依需求组接该调节阀组件70于其一的该入气口21处,即装设完成。
本实用新型于逆转状态时,即该驱动转轴52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请参照图9至图14,首先将该逆旋阀组件62按压使其深入该第二基座12内,气体的入气路径,通过该调节阀组件70进入该入气口21,接着进入主流道22后,此时因流经该正旋容室124时该正流道231受到该正旋阀组件61阻文件,而该逆旋阀组件62未阻档往该逆流道232,因此空气将进入该逆流道232,接着经过该下逆通孔254而进入该逆沟通槽242,沿该逆沟通槽242流通至上方处,即再次经过该上逆通孔252,并由该逆入口422进入该气缸42内以吹动各叶片46,使该气动转轴41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接着带动该驱动座51同步产生逆时针分向旋转,再间接带动该驱动转轴52及装设其上的该转接套筒组件53亦产生同向旋转。其排气路径,请参照图14至图15,当空气进入该气缸42内并带动各气动转轴41及叶片46旋转时,空气亦随同旋转至该气缸42下方,通过该气缸42下方的通孔进入该排气流道30,最后排出该第二基座12外。
本实用新型于正转状态时,即该驱动转轴52呈正时针方向旋转,请参照图16至图20,首先将该正旋阀组件61按压使其深入该第二基座12内,气体的入气路径,通过该调节阀组件70进入该入气口21,接着进入主流道22后,此时因该正旋阀组件61未阻档往该正流道231,而该逆流道232受到该逆旋阀组件62阻文件,因此空气将进入该正流道231,接着经过该下正通孔253而进入该正沟通槽241,沿该正沟通槽241流通至上方处,即再次经过该上正通孔251,并由该正入口421进入该气缸42内以吹动各叶片46,使该气动转轴41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接着带动该驱动座51同步产生顺时针分向旋转,再间接带动该驱动转轴52及装设其上的该转接套筒组件53亦产生同向旋转。其排气路径,请参照图20至图21,当空气进入该气缸42内并带动各气动转轴41及叶片46旋转时,空气亦随同旋转至该气缸42下方,通过该气缸42下方的通孔进入该排气流道30,最后排出该第二基座12外。
本实用新型的入气口设置,可为多个以上,请参照图1及图22至图23,将该入气口21以数量三分别设于该第二基座12的三个预设部位,并使各入气口21分别连通至该主流道22的结构设计,主要为提供不同方位的入气口21,以利与其他装置组接时,因方向位置的需求不同,有所选择,使用上较为便利,故为具有兼容性的设计。
请参照图24,本实用新型于应用上,有多种使用的弹性变化,例如可不接设该调节阀组件70,将该入气口21以一管线直接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作为单独使用时,直接手动启闭空气压缩机将空气通过管线输入至该入气口21,即能开始运作;亦可结合于控制系统中,配合控工艺序驱动空气压缩机以控制整体致动装置的启闭运作,及驱动各正、逆旋阀组件61、62进行切换等等使用方式,故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可因应不同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种领域以提供线性或旋转驱动,请参照图24,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虎钳结构中,将该驱动转轴52与虎钳内的主螺杆相接设,即可同步旋转主螺杆,进而使主螺杆上方的活动颚产生线性位移,以接近或远离固定颚。请参照图25,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车床夹头结构中,将该驱动转轴52与车床夹头内的主传动件相接设,即可同步旋转主传动件,进而使上方的各爪齿同步产生径向的线性位移。由例示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式致动装置可适用各式各样的被致动装置,如除了工业常用设备,如综合加工机、校正仪器、夹治具、输送、力量传输等机构外,于运动器材、交通工具、家具及医疗设备等,均有应用到使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或旋转动作的技术,故可应用的范围广,具有高实用性及高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于该基座组件10内,设有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正逆切换组件60及调节阀组件70的结构设计,主要可达到下列目的:
一、利用具有锤打式机构的该驱动组件50,间接传动一驱动转轴52产生旋转,因此具有较高的旋转扭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以驱动较重的被致动装置,解决现有气压式致动器负荷小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于该基座组件10上同时设有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及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使得于一装置中可同时达到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及切换等功能,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组件的效果,解决现有未能有效整合以简化零组件的问题。
三、配合于该基座组件10内设有该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于该基座组件10上分别直接按压正、逆旋阀组件6162进行切换,则可使该被致动装置80产生线性往复位移,或正旋与逆旋的旋转变换的效果,且此切换功能可独立操作。
四、该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可利用手动按压各正、逆旋阀组件6162,通过各入气流道20的通路启闭变换,即能使该驱动转轴52产生正转或逆转的切换变化,进而可使该被致动装置80产生线性往复位移,或正旋与逆旋的旋转变换的效果,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手动切换的问题。
五、本实用新型该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使整体装置中同时具有进行可独立切换正逆旋转,以及手动切换的双重效果,解决现有无法独立进行切换以及必须由控制系统进行切换的问题。
六、因本实用新型于该基座组件10直接设有该正逆切换组件60,因此于该基座组件10内部通过各正、逆旋阀组件6162分别对各正、逆流道231、232的流通与不流通状态变换,过程中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故可达到简化配线的目的,解决现有配管线路相当复杂以致影响其他组件的运转空间与动线的问题。
七、本实用新型的该基座组件10整合了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及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为可自行单独运作的完整装置,仅在该入气口21以一管线直接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即可开始运作,故组装上及操作上相当简单且容易。
八、本实用新型可依需求进一步增设该调节阀组件70,则通过该调节阀组件70调整入气风量的大小,当入气风量较小时,各气动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旋转较慢,连动该被致动装置80的线性移动亦较缓慢;当入气风量大时,各气动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旋转较快,连动该被致动装置80的线性移动亦较快,故具有可调节风量及线性移动速度的功效。
九、该调节阀组件70除前项功效外,利用其调整入气风量的大小,亦可使传动的负载能力或功率产生变化,或是夹持力大小的调整;当入气风量较小时,各气动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驱动该被致动装置80的传动负载能力小、功率小、或夹持力较小;当入气风量较大时,各气动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驱动该被致动装置80的传动负载能力大、功率大、或夹持力较大,故因该被致动装置80的需求,具有负载力、功率及夹持力等选项的调整效果。
十、本实用新型的该基座组件10整合了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及正逆切换组件60的结构设计,并进一步将各入气流道20、排气流道30、气动组件40以一体方式设于该第一基座11上,且各气动组件40、驱动组件50及正逆切换组件60均设于该第一基座11内,则可使整体致动装置体积小,降低空间占用。
十一、本实用新型的各排水槽126及排水孔127的结构设计,主要为分别提供各第一、第二基座11、12将内部累积的水气可排出的部位,而具有排水效果。
十二、于该第一基座11上设置该凸缘111的结构,使各第一、第二基座1112的接设具有定位功效,同时达到组件间稳固组接的目的。
十三、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可利用该驱动转轴52直接接设该被致动装置80;或于该驱动转轴52上设置该转接套筒组件53后,再与该被致动装置80相接设的间接驱动者,均可使该被置动装置80产生旋转或线性的位移动作,故于使用上相当广泛且便利性高。
请参照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以该驱动组件50为单锤式的应用,其中该锤打环54以单个设定,容设于该驱动座51内;对应该驱动转轴52上的打击部亦也单个设置。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驱动组的结构,表示驱动组的些微变化亦是本实用新型技术范围内,同时该驱动组可为双锤式、单锤式或销击式等其中一种机构的应用。本实施例其他装设方式、构件组成、动作方式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均与前述实施例完全相同。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动式致动装置,提供一种可承受较高负载扭力的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利用设于该基座组内的入气流道及排气流道结构设计,配合该气动组件带动锤打式机构的该驱动组件,进而驱动该被致动装置,可获得较高的旋转扭力,强化驱动负荷力,且可单独使用,亦可结合控制系统中,又能以手动方式切换正逆状态,同时可应用的范围广,又于使用上具有兼容性,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致动器结构,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基座组件;
一气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受气体推动产生转动;
一驱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并与该气动组件相接设,且与该气动组件同步产生旋转,以驱动一被致动装置产生位移动作;
一正逆切换组件,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分别移动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则能够分别切换气体进入该基座组内的方位,使该气动组件产生正转与逆转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件具有相接设的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驱动组件设于该第一基座内;该气动组件设于该第二基座内;该第二基座内形成有能够分别连通至外部的一正旋容室及一逆旋容室,提供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各别装设其内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件具有依序接设的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及一后盖座;该驱动组件设于该第一基座内;该气动组件设于该第二基座内;该第二基座内形成有能够分别连通至外部的一正旋容室及一逆旋容室,提供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各别装设于其内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的一侧缘面形成一凸缘,以与该第二基座相互接设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正旋阀组件抵接装设于该正旋容室的内缘壁;该逆旋阀组件抵接装设于该逆旋容室的内缘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设该气动组件的该第二基座内缘壁预设部位,凹设有至少一排水槽;于装设该驱动组件的该第一基座内缘壁预设部位,形成阶梯状凸缘,并于第一基座内缘壁最低位置设有至少一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还设有一排气流道,由该气动组件部位连通至该第二基座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还设有一入气流道,形成于该第二基座内部,其由至少一入气口、一主流道、一正流道、一逆流道、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组件所组成;各入气口设于由该第二基座预设缘面;该主流道能够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各正流道及逆流道则分别连通各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各正沟通槽及逆沟通槽则设于该后盖座上,并分别与各正流道及逆流道相联通;各正沟通槽及逆沟通槽分别连通至装设该气动组件的该第二基座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入气口接设一调节阀组件,并使该调节阀组件接设一供气源,通过该调节阀组件能够调整气体进入该入气口的流量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气口接设一供气源,以输入气体进入该主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气口为三个且分别设于该第二基座的三个预设部位,并使各入气口分别连通至该主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基座及后盖座间设有一迫紧件;该迫紧件上对应各正、逆流道及正、逆沟通槽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上正通孔、至少一下正通孔、至少一上逆通孔及至少一下逆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动组件其具有一气动转轴,当气体通过该正沟通槽进入该气动组件时,该气动转轴则产生正旋方向的转动,当气体通过该逆沟通槽进入该气动组件时,该气动转轴则产生逆旋方向的转动;该驱动组件与该气动转轴相接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具有一驱动座及一驱动转轴,其中该驱动座与该气动转轴相连接而能够与之同步旋转;该驱动转轴则受该驱动座的传动而与各气动转轴及驱动座同步旋转,并使该驱动转轴的默认部位与该被致动装置相接设。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转轴及被致动装置间,设有一转接套筒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动组件具有一气动转轴,并与该驱动组件相接设;一气缸,其上预设部位分别设有能够连通至内部的一正入口及一逆入口;该气缸两端缘面分别接设有一前板及一后板,并以一插销将各前板、气缸及后板依序串接以定位;于各前板及后板中央处分别设有一轴承;该气动转轴设于该气缸内,并能够于其内旋转;于该气动转轴的圆周环设有若干叶片,并使各叶片能够分别于该气动转轴的径向作线性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为双锤式、单锤式和销击式的其中一种机构的应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致动装置的位移动作,为线性位移动作或旋转位移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02889.9U CN208534887U (zh) | 2018-05-28 | 2018-05-28 | 气动式致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02889.9U CN208534887U (zh) | 2018-05-28 | 2018-05-28 | 气动式致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34887U true CN208534887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9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0288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34887U (zh) | 2018-05-28 | 2018-05-28 | 气动式致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348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4719B (zh) * | 2019-02-27 | 2020-02-11 | 陳文彬 | 流體控制裝置 |
-
2018
- 2018-05-28 CN CN201820802889.9U patent/CN2085348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4719B (zh) * | 2019-02-27 | 2020-02-11 | 陳文彬 | 流體控制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041230A1 (zh) | 变转速容积直驱纯电液压挖掘机驱动及能量回收系统 | |
US9200648B2 (en) | Fluid control valve systems, fluid systems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s of using | |
CN106574640A (zh) | 手术台液压驱动系统 | |
CN208534887U (zh) | 气动式致动装置 | |
CN100430633C (zh) | 四通换向阀 | |
CN111503081A (zh) | 一种电比例控制液压多路换向阀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82088B (zh) | 一种轴向柱塞变量液压马达的配流器 | |
TWI666386B (zh) | Pneumatic actuator | |
CN212155303U (zh) | 一种电比例控制液压多路换向阀 | |
KR20010087352A (ko) | 속도가변기구 부착 복합 액추에이터 | |
JP2003254462A (ja) | マイクロロック弁 | |
JP2000079579A (ja) | 打撃運動装置 | |
CN201339536Y (zh) | 一种轴向柱塞变量液压马达的配流器 | |
CN103541770A (zh) | 涡旋式膨胀机 | |
JP2003113811A (ja) | 回転弁装置 | |
JP2024527050A (ja) | 高圧プランジャポンプおよび高圧プランジャポンプの使用 | |
CN113048034A (zh) | 内配流变容泵 | |
CN208442262U (zh) | 一种三轴变速器气动自动操纵装置 | |
CN202370924U (zh) | 高频换向阀 | |
CN211287994U (zh) | 内配流变容泵 | |
CN216044712U (zh) | 一种实现双泵控制功能的多动作集成阀组 | |
JPH01318777A (ja) | 可変容量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217634001U (zh) | 活塞机构及具有该活塞机构的电磁阀 | |
US20110132300A1 (en) | Driving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engine brake | |
CN111486148B (zh) | 一种用于多路阀的电比例液压控制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