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8492A -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8492A
CN111758492A CN202010658095.1A CN202010658095A CN111758492A CN 111758492 A CN111758492 A CN 111758492A CN 202010658095 A CN202010658095 A CN 202010658095A CN 111758492 A CN111758492 A CN 111758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auricularia
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
fuscosuccinea
fo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80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8492B (zh
Inventor
郭月仙
李晓艳
杨丽琴
马立验
骆伏海
魏联盟
苏丙兴
杨碧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80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8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8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8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2Racks; T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01G18/66Cultivation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涉及木耳栽培技术,该林下栽培方法在林下设置栽培架,栽培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和防护网;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吊挂装置的钢针贯穿第一螺孔设置;通过将玉木耳菌包设置于钢针上进行出耳栽培。该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保证玉木耳的产量和优良品质,栽培过程中的玉木耳还可用于展示、教学,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种植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产品中高端市场。

Description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耳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木耳是多孢自交选育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色泽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圆边、单片、小碗、无筋、肉厚、质脆、味道鲜美,可素可荤,具有补血、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清肺益气、促进消化、化解结石等功效。该品种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现阶段玉木耳的栽培主要在室内或大棚中进行。如申请号为201810635210.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培育方法,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物的农田作种植园,构架玉木耳育苗大棚,在大棚内进行玉木耳吊袋培育,通过对大棚结构的改进,有效提高玉木耳的产量和品质。申请号为201610000399.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吊袋出耳房,通过搭建出耳房,采用吊袋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了地栽占用面积大,受自然环境影响的问题。这类栽培方法易于控制环境条件,能够保证良好品质和产量,但是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不但与我国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不相适应,也不利于观赏农业的发展。
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各地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植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可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现代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林下种植、养殖,多为林农自发行为,林下种养殖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养殖规模、技术手段等均处于探索阶段,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对林地环境影响也无法评估。针对林下食用菌的栽培,目前采用直接在林下平铺放置或依靠树木搭建竹竿进行挂袋的方式进行,这两类栽培方式一方面容易遭受虫害或其他动物的采食,另一方面搭建的竹竿可能会影响部分树木的正常生长。而玉木耳属于近2年试种成功的新品种,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养殖品种,结合林下环境开发一种科学的,能保证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适合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该方法不仅不会影响林下正常生态环境,还可保证玉木耳的良好品质和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灭菌后的栽培架上培养;第1-7天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顶板和防护网,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设置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支柱均匀环绕中心管设置,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端与中心管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所述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贯穿中心管设置,所述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
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支架的外围,所述防护网用于阻隔昆虫;
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和挡片,所述钢针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通过在林下设置适宜玉木耳生长的栽培架,使得玉木耳的出菇过程可在林下进行,利用了林下大面积的空置空间,由于林下具有自然荫蔽,良好的通风效果,无需再搭建大棚或荫棚,也无需设置通风装置,只需对环境的相对湿度进行调整,随着玉木耳的生长,逐渐拉大湿度变化,降低了栽培成本,防护网的设置能有效阻隔林中昆虫或小动物对玉木耳的采食,通过栽培架上吊挂装置的设置,使得玉木耳出耳菌可直接插设在钢针上,避免了传统挂袋培养捆绑菌包耗时耗力的问题,且由于支架呈环绕型设置,使得整个装置栽培架形成一个立体的筒形,达到四周完全可视的效果,通过对整个林下多个栽培架位置的设置和道路的铺设,可形成玉木耳栽培展示体验区,达到栽培、展示、体验、教育的多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座;2、顶板;3、防护网;
4、支架;41、中心管;42、中心水管;421、支管;422、喷头;43、支柱;44、钢针;45、挡片;46、加强筋;
5、托架;51、挂耳;6、菌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灭菌后的栽培架上培养;第1-7d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1、顶板2和防护网3,以及设置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的支架4;
所述支架4包括中心管41、多根支柱43、加强筋46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41设置于底座1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43均匀环绕中心管41设置,所述中心管41,以及所述支柱4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6一端与中心管41连接,另一端与支柱43连接,所述加强筋46与底座1所在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中心管41内设有中心水管42,所述中心水管42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421,所述支管421贯穿中心管41设置,所述支管421未与中心水管42连接(连通)的一端设有喷头422;
所述防护网3设置于支架4的外围,所述防护网3用于阻隔昆虫;
所述顶板2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44和挡片45,所述钢针44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45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内分别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通过在林下设置适宜玉木耳生长的栽培架,根据不同时期控制玉木耳生长所需的湿度,使得玉木耳的出菇过程可在林下进行,利用了林下大面积的空置空间,由于林下具有自然荫蔽,良好的通风效果,无需再搭建大棚或荫棚,也无需设置通风装置,只需对环境的湿度进行调整,降低了栽培成本,防护网的设置能有效阻隔林中昆虫或小动物对玉木耳的采食,通过栽培架上吊挂装置的设置,使得玉木耳出耳菌可直接插设在钢针上,避免了传统挂袋培养捆绑菌包耗时耗力的问题,且由于支架呈环绕型设置,使得整个装置栽培架形成一个立体的筒形,达到四周完全可视的效果,通过对整个林下多个栽培架位置的设置和道路的铺设,可形成玉木耳栽培展示体验区,达到栽培、展示、体验、教育的多重效果;
该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形成立体栽培模式,栽培过程中的玉木耳还可用于展示、教学,还可供给消费者进行采摘,进行农业体验,进而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种植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产品中高端市场,提高消费者对食用菌种植的了解和兴趣。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进水管和进料管,所述进水管和进料管均与中心水管42连通,所述进水管和进料管靠近中心水管42处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和进料阀门。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进水管和进料管,进水管用于和喷灌用的蓄水池连接,对玉木耳进行喷水,保证玉木耳生长的适宜湿度。而在浇灌前,可通过进料管喷洒灭菌(消毒)液,对栽培架及其周围的空间进行灭菌处理,对栽培架尤其是钢针进行灭菌处理,避免虫害和杂菌对玉木耳生长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43的数量为6根,所述支柱43围成的空间为六棱柱,所述中心管41呈中空的六棱柱状。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6根支柱,形成六棱柱结构,使得整个支架结构稳定,通风良好,且不会有大量的支柱遮挡视线,易于从四周进行观察、观赏。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422为雾化喷头。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雾化喷头,能够有效调节栽培架周围的湿度,且能够有效避免大量的水分直接浇淋在玉木耳出耳菌包上影响玉木耳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的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内底面的最低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与中心水管42连通,所述出水口与中心水管42或蓄水槽通过水管连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集水槽可对收集降水中的雨水和林间的露水,由于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收集在集水槽内的水可通过出水口流出,进入到蓄水槽或中心水管中,用于对玉木耳进行喷淋。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的下底面设有第一圆形滑轨,所述底座1的上底面设有第二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形滑轨包括第一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一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圆形滑轨包括第二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二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顶板2的下底面和底座1的上底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纱网和薄膜,所述纱网和透明薄膜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上设有黄板和/或蓝板。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圆形滑轨和第二圆形滑轨的结构,可在连接杆之间设置不同类型的纱网、透明薄膜、不透明薄膜、一半透明一半不透明薄膜等,且由于第一圆形滑轨和第二圆形滑轨的结构,使得其整体形成的防护网可转动,其与内部玉木耳的相对位置可变,由于纱网为了防止林中昆虫的进入,会选择较小网眼(40-60目)的纱网,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视线,通过转动纱网的位置,将透明薄膜转至需要观察的玉木耳处,便于观察者更清晰的看到玉木耳的情况,同时由于林下环境不同,部分栽培架可使用不透明薄膜弥补树荫不足光照过强的问题,且薄膜或纱网的位置随时可变,避免了来回拆装造成的麻烦。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43上设有多个通孔,沿支柱43的轴向于所述支柱43之间设有多个托架5,所述托架5的横截面为W型,所述托架5两端设有挂耳51,所述挂耳51与支柱43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并不是所有食用菌都适合挂袋培养,将钢针取下,将托架通过挂耳固定连接在支柱上,在非玉木耳栽种的季节,可栽种其他菌菇,如白平菇、红平菇、榆黄蘑、鲍鱼菇、杏鲍菇等,将这类菌菇的菌包两端开孔并放置在W型托架的两个凹陷内,进而避免栽培架在非玉木耳栽种的季节闲置造成的浪费,保证林下一年四季都有菌菇的产出。
进一步的,所述玉木耳出耳菌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液体菌种培养:将玉木耳菌种接种至经灭菌冷却后的发酵罐培养基中,经培养得到玉木耳液体菌种;
步骤2、接种栽培:在培养袋中装入玉木耳栽培基质质,高压、灭菌、冷却,接入玉木耳液体菌种,在培养室培养后得到玉木耳出耳菌包。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5-10份的玉米粉、20-30份的葡萄糖、0-20份的麦麸、0.5-2.5份的磷酸二氢钾、0.5-1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1-1.5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和2-8份的太子参药渣。
从上述描述可知,拓荣县产出大量太子参,进行太子参药品制备的时候又会产出大量太子参药渣,这部分药渣粘稠含水量较高,很容易腐烂产生恶臭,直接掩埋难以快速被土壤吸收融合,难以回收再利用,通过配合使用酵母菌粉和烘干粉碎后的太子参药渣提供营养,可显著减少玉木耳生长中对栽培基质中玉米粉、豆粕的使用量,可显著增加玉木耳液体菌种中菌球的数量和生长速度,不会影响玉木耳的产量,并在后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玉木耳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40%的金针菇菌糠、12.5-3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的条件为20-22℃,160-180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接种量为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培养袋为18cm(直径)*40cm(高度)*0.005cm(厚度)的低压聚乙烯袋,所述步骤2中培养的条件为20-24℃,30-35d。
实施例1: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林下铺设通路,在通路两侧搭建栽培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1、顶板2和防护网3,以及设置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的支架4;
所述支架4包括中心管41、6根支柱43、加强筋46(为避免遮挡图1中未示出)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41设置于底座1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43均匀环绕中心管41设置,所述中心管41,以及所述支柱4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6一端与中心管41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连接,所述支柱43围成的空间为六棱柱,所述中心管41呈中空的六棱柱状;所述加强筋46与底座1所在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中心管41内设有中心水管42,所述中心水管42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421,所述支管421贯穿中心管41设置,所述支管421的端部和中心水管42的顶部均设有雾化喷头;
所述顶板2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44和挡片45,所述钢针44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45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
所述支架4的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内底面的最低处;
所述顶板2的下底面设有第一圆形滑轨,所述底座1的上底面设有第二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形滑轨包括第一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一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圆形滑轨包括第二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二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顶板2的下底面和底座1的上底面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纱网;
所述第一圆形滑轨、第二圆形滑轨、连接杆和纱网构成了防护网3;所述防护网3设置于支架4的外围,所述防护网3用于阻隔昆虫;
步骤2、液体菌种培养:于每年4-6月或9-10月开始液体菌种培养,将玉木耳菌种接种至灭菌的发酵罐培养基中,接种量为发酵罐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3%,于20-22℃下,培养160-180h后得到玉木耳液体菌种;
所述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5-10份的玉米粉、20-30份的葡萄糖、0-20份的麦麸、0.5-2.5份的磷酸二氢钾、0.5-1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1-1.5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2-8份的太子参药渣和1000份的水制成;
步骤3、接种栽培:在18cm*40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培养袋中装入玉木耳栽培基质,灭菌,接种玉木耳液体菌种,封袋,在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为20-24℃的环境下,培养后30-35d,待菌丝走透,得到玉木耳出耳菌包;
所述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由20-40%的金针菇菌糠、12.5-3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制成;
步骤4、在玉木耳出耳菌包(简称菌包6)的表面进行打孔,移至林下,将钢针44贯穿第一螺孔,向下逐渐旋转,对钢针44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将钢针44贯穿一个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然后将挡片45通过第二螺孔拧紧在钢针44上,然后钢针44继续贯穿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使多个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串设在钢针44上,由于钢针44上的螺纹结构和挡片45的设置,菌包6不会产生位移向下滑动;
步骤5、向中心水管42内通入水,水流通过喷头422喷淋在玉木耳出耳菌包上,通过控制喷水量控制菌包6周围的环境的相对湿度;第1-7d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实施例2: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宁德市柘荣县东源乡的林下(气候温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年均气温15.5-16℃,年均降水量1973mm,无霜期238-260天)铺设通路,在通路两侧搭建栽培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1、顶板2和防护网3,以及设置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的支架4;
所述支架4包括中心管41、6根支柱43(190cm)、加强筋46(44cm)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41设置于底座1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43均匀环绕中心管41设置,所述中心管41,以及所述支柱4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46一端与中心管41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连接,所述支柱43围成的空间为六棱柱,所述中心管41呈中空的六棱柱状;所述加强筋46与底座1所在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中心管41内设有中心水管42,所述中心水管42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421,所述支管421贯穿中心管41设置,所述支管421的端部和中心水管42的顶部均设有雾化喷头;
所述防护网3设置于支架4的外围,所述防护网3用于阻隔昆虫;
所述顶板2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44和挡片45,所述钢针44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45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
所述顶板2的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内底面的最低处;所述集水槽的下底面的面积大于顶板2的上底面的面积;
林下设有一蓄水槽,全部栽培架的中心水管42均与蓄水槽与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与中心水管42连通;
所述顶板2的下底面设有第一圆形滑轨,所述底座1的上底面设有第二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形滑轨包括第一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一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圆形滑轨包括第二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二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顶板2的下底面和底座1的上底面相互垂直;
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纱网和透明薄膜,所述纱网和透明薄膜间隔设置;所述薄膜上设有黄板和蓝板;
步骤2、液体菌种培养:于4月20日将玉木耳菌种接种至灭菌的发酵罐培养基中,接种量为培养基体积百分比1.5%,于20-22℃下,培养165h后得到玉木耳液体菌种;
所述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每重量份按100g计),由5份的玉米粉、20份的葡萄糖、0.5份的磷酸二氢钾、0.5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1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河南大志豆制品消泡剂)、8份的太子参药渣(太子参药渣烘干粉碎后再称重)和1000份的水制成;
步骤3、接种栽培:在18cm*40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培养袋中装入玉木耳栽培基质,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冷却后接种玉木耳液体菌种,在相对湿度为70%,温度为20-24℃的环境下,培养后35d,待菌丝走透,得到玉木耳出耳菌包;
所述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由30%的金针菇菌糠、2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制成;
步骤4、在玉木耳出耳菌包的表面进行打孔,移至林下,将钢针44贯穿第一螺孔,向下逐渐旋转,对钢针44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将钢针44贯穿一个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然后将挡片45通过第二螺孔拧紧在钢针44上,然后钢针44继续贯穿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进而使多个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串设在钢针44上,由于钢针44上的螺纹结构和挡片45的设置,玉木耳出耳菌包不会产生位移滑动;底座1上设有盲孔,用于插设钢针44;每两个支柱43之间设置两个钢针44,每个钢针44上悬挂4个菌包6,相邻两个菌包6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20cm,即每个栽培架上悬挂48个菌包6;
步骤5、向中心水管42内通入水,水流通过喷头喷淋在玉木耳出耳菌包上,通过控制喷水量控制菌包6周围的环境的相对湿度;培养过程中的第1-7d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
1)实施例3的栽培架每两个支柱43之间设置三个钢针44,使得实施例3一个栽培架上可悬挂72个菌包6;
2)实施例3的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由20%的金针菇菌糠、3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制成;
3)实施例3的栽培架的还包括托架5,所述支柱43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托架5的横截面为W型,所述托架5两端的中部设有挂耳51,挂耳51中间设有通孔;
当不在玉木耳适宜的栽培季节时,将螺栓穿过挂耳51和支柱43的通孔,拧紧螺母,进而沿支柱43的轴向于支柱43之间设置托架5;在托架5的两个凹槽耐放置两端开口的食用菌菌袋,进行其他品种食用菌的栽培。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
1)实施例4的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10份的玉米粉、30份的葡萄糖、20份的麦麸、2.5份的磷酸二氢钾、1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1.5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2份的太子参药渣和1000份的水制成;
2)实施例4的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由40%的金针菇菌糠、1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制成。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将实施例2制得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室内的菌菇房中进行培养,玉木耳出耳菌包用尼龙绳悬挂,每列4包,每列之间间隔20cm。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的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5份的玉米粉、20份的葡萄糖、0.5份的磷酸二氢钾、0.5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9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和1000份的水制成。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的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5份的玉米粉、20份的葡萄糖、0.5份的磷酸二氢钾、0.5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0.2份的消泡剂、9份的太子参药渣和1000份的水制成。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4的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100份的马铃薯、15份的红糖、10份的葡萄糖、30份的麸皮、1.5份的蛋白胨、0.75份的磷酸二氢钾、0.75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和1000份的水制成。
统计实施例2-4和对比例1-4的平均每包鲜耳产量(小数点后四舍五入),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组别 产量 组别 产量
实施例2 517g/袋 对比例1 442g/袋
实施例3 486g/袋 对比例2 358g/袋
实施例4 455g/袋 对比例3 342/袋
/ / 对比例4 399g/袋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仍能保持和菌房相等甚至更优的产量,且通过对发酵罐培养基的改进,通过酵母菌粉和太子参药渣的共用,可提供玉木耳所需的营养物质,可显著提高玉木耳林下栽培的产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通过在林下设置适宜玉木耳生长的栽培架,使得玉木耳的出菇过程可在林下进行,利用了林下大面积的空置空间,由于林下具有自然荫蔽。通风良好的效果,无需再搭建大棚或荫棚,也无需设置通风装置,只需对环境的相对湿度进行调整,降低了栽培成本,防护网的设置能有效阻隔林中昆虫或小动物对玉木耳的采食,通过栽培架上吊挂装置的设置,使得玉木耳出耳菌可直接插设在钢针上,避免了传统挂袋培养捆绑菌包耗时耗力的问题,且由于支架呈环绕型设置,使得整个装置栽培架形成一个立体的筒形,达到四周完全可视的效果,通过对整个林下多个栽培架位置的设置和道路的铺设,可形成玉木耳栽培展示体验区,达到栽培、展示、体验、教育的多重效果;
该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形成立体栽培模式,栽培过程中的玉木耳还可用于展示、教学,还可供给消费者进行采摘,进行农业体验,进而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种植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产品中高端市场,提高消费者对食用菌种植的了解和兴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栽培架上培养;第1-7天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顶板和防护网,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设置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均匀环绕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端与中心管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所述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贯穿中心管设置,所述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
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支架的外围,所述防护网用于阻隔昆虫;
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和挡片,所述钢针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数量为6根,所述支柱围成的空间为六棱柱,所述中心管呈中空的六棱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内底面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底面设有第一圆形滑轨,所述底座的上底面设有第二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形滑轨包括第一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一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圆形滑轨包括第二圆形轨道和设置于第二圆形轨道上的多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集水槽的下底面和底座的上底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木耳出耳菌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液体菌种培养:将玉木耳菌种接种至经灭菌冷却后的发酵罐培养基中,经培养后得到玉木耳液体菌种;
步骤2、接种栽培:在培养袋中装入玉木耳栽培基质,高压、灭菌、冷却,接入玉木耳液体菌种,在培养室培养后得到玉木耳出耳菌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5-10份的玉米粉、20-30份的葡萄糖、0-20份的麦麸、0.5-2.5份的磷酸二氢钾、0.5-1份的硫酸镁、0.01份的VB1、5份的豆粕份、1-1.5份的酵母菌粉、0.2份的消泡剂和2-8份的太子参药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木耳栽培基质,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40%的金针菇菌糠、12.5-32.5%的木屑、25%的玉米芯、20%的麸皮、1.5%的碳酸钙和1%的石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的条件为20-22℃,160-180h。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培养袋为18cm*40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袋。
CN202010658095.1A 2020-07-09 2020-07-09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Active CN111758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095.1A CN111758492B (zh) 2020-07-09 2020-07-09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095.1A CN111758492B (zh) 2020-07-09 2020-07-09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492A true CN111758492A (zh) 2020-10-13
CN111758492B CN111758492B (zh) 2022-05-20

Family

ID=7272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8095.1A Active CN111758492B (zh) 2020-07-09 2020-07-09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84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3164A (zh) * 2020-10-19 2021-02-02 滁州市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种植香菇的方法
CN113079952A (zh) * 2021-04-19 2021-07-09 车斌 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及单股绳挂袋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4033U (zh) * 2013-09-16 2014-02-12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下食用菌栽培装置
CN103583242A (zh) * 2013-11-27 2014-02-19 黄秀英 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
CN204392912U (zh) * 2014-12-30 2015-06-17 开县徐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浇水食用菌栽培架
JP2016116487A (ja) * 2014-12-22 2016-06-30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専門学校機構 キクラゲの栽培方法
CN105961027A (zh) * 2016-06-01 2016-09-28 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木耳吊袋栽培架
WO2017028767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陈宇航 一种天然林下外生菌根合成的专用菌源的使用方法
CN206498704U (zh) * 2017-02-28 2017-09-19 达州市达川区俊丽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下食用菌培养装置
CN107567962A (zh) * 2017-10-25 2018-01-12 陈建鹏 林下食用菌栽培器
CN108782031A (zh) * 2018-06-28 2018-11-13 河西学院 一种食用菌家庭种植系统
CN110122172A (zh) * 2019-06-05 2019-08-16 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糠培养料及其用于林下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10192493A (zh) * 2019-07-08 2019-09-0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北方地区人工落叶松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US20190364749A1 (en) * 2018-06-04 2019-12-05 Jacobus Alexander Jozef Lemmen Device for growing mushrooms
CN110754293A (zh) * 2019-12-10 2020-02-07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玉木耳水帘降温大棚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4033U (zh) * 2013-09-16 2014-02-12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下食用菌栽培装置
CN103583242A (zh) * 2013-11-27 2014-02-19 黄秀英 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
JP2016116487A (ja) * 2014-12-22 2016-06-30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専門学校機構 キクラゲの栽培方法
CN204392912U (zh) * 2014-12-30 2015-06-17 开县徐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浇水食用菌栽培架
WO2017028767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陈宇航 一种天然林下外生菌根合成的专用菌源的使用方法
CN105961027A (zh) * 2016-06-01 2016-09-28 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木耳吊袋栽培架
CN206498704U (zh) * 2017-02-28 2017-09-19 达州市达川区俊丽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下食用菌培养装置
CN107567962A (zh) * 2017-10-25 2018-01-12 陈建鹏 林下食用菌栽培器
US20190364749A1 (en) * 2018-06-04 2019-12-05 Jacobus Alexander Jozef Lemmen Device for growing mushrooms
CN108782031A (zh) * 2018-06-28 2018-11-13 河西学院 一种食用菌家庭种植系统
CN110122172A (zh) * 2019-06-05 2019-08-16 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菌糠培养料及其用于林下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10192493A (zh) * 2019-07-08 2019-09-0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北方地区人工落叶松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CN110754293A (zh) * 2019-12-10 2020-02-07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玉木耳水帘降温大棚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世菇业: "森林语菇系列四玉木耳", 《抖音账号:彭世菇业》 *
李勇: "《吉林市名特优》", 31 December 2019, 吉林人民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3164A (zh) * 2020-10-19 2021-02-02 滁州市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种植香菇的方法
CN113079952A (zh) * 2021-04-19 2021-07-09 车斌 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及单股绳挂袋方法
CN113079952B (zh) * 2021-04-19 2023-09-05 车斌 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及单股绳挂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492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8485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高效种植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4472330A (zh) 一种有机辣椒的基质栽培方法
CN103053304B (zh) 农业循环种植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6258483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3703995A (zh) 一种温室西红柿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05594427A (zh) 满天星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11758492B (zh)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CN103069998A (zh) 一种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CN106689066A (zh) 一种快速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KR20130051649A (ko) 호밀을 이용한 가지과 과채류 재배방법
CN107347561B (zh) 果树的伞式钢构树气雾栽培法
CN102017864A (zh) 一种宝塔花菜的栽培方法
CN104365375A (zh) 用于鲍鱼菇、茶树菇和大杯香菇的室内雾化刺激出菇栽培法
CN106035023A (zh) 一种藤蔓类鲜果蔬菜的无土立体栽培方法
CN111011120A (zh) 一种百香果套种长寿草的栽培方法
CN102301903A (zh) 北方四季盆栽草莓的快速栽培方法
CN108271606A (zh) 一种柑橘的种植方法
CN104641879A (zh) 一种在水杉林中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2860213B (zh) 一种温室大棚上花下鱼立体养殖方法
CN107285877A (zh) 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栽培方法及菌棒排场结构
CN107047136A (zh) 一种现代化多层种植大棚
CN215074509U (zh) 一种樱桃番茄阳台无土栽培架
CN104303966A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Assignee: Zherong County Jinyinong Plant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Assignor: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5000027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Yumu fungus under the fores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0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Yumu fungus under the fores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0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Ningde Finance and Trade Plaza Branch

Pledgor: NINGDE CITY YIZHIYU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5000021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