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9897B -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 Google Patents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9897B
CN111749897B CN202010220915.9A CN202010220915A CN111749897B CN 111749897 B CN111749897 B CN 111749897B CN 202010220915 A CN202010220915 A CN 202010220915A CN 111749897 B CN111749897 B CN 111749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cylindrical portion
inner diameter
end sid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09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9897A (zh
Inventor
平野贵之
正木大辅
柏真太郎
高荷直树
筱田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4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2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radially from the rotor body extending elements, not necessarily co-operating with corresponding recesses in the other rotor, e.g. lobes, Roots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2Arrangements of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similar tooth fo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5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04C29/0071Couplings between rotors and input or output shafts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or mat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of rotor and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04C2240/52Bearings for assemblies with supports on both s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该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容易成为使轴构件的轴心与压入孔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从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至第三圆柱部(53)的一端侧的端部(53a)为止的轴向长度(A)比从第一内径部(71)的另一端侧端部(71a)至第二内径部(7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2a)为止的轴向长度(B)长,从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至第四圆柱部(54)的一端侧的端部(54a)为止的轴向长度(C)比从第一内径部(7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1a)至第三内径部(7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为止的轴向长度(D)长,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

Description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具有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旋转式压缩机。
如图7所示,通过将轴81压入转子80的压入孔80a中,将轴81与转子80结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378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轴81(轴构件)与转子80(被压入构件)的结合结构中,由于在将轴81压入时压力的施加方向容易偏离,因此容易成为轴81的轴心相对于转子80的压入孔80a的中心线偏移的状态。使压入孔80a的中心线与轴81的轴心一致在使转子80的旋转稳定并实现旋转压缩机的性能提高方面成为重要的因素。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成为使轴构件的轴心与被压入构件的压入孔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以及具有该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流体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是轴构件与具备供该轴构件压入的压入孔的被压入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主旨在于,所述轴构件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以及第四圆柱部,并且直径按照该顺序变大,所述压入孔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内径部、第二内径部以及第三内径部,并且内径按照该顺序变大,所述第二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一内径部,所述第三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二内径部,所述第四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三内径部,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三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A比从所述第一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二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B长,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四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C比从所述第一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三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D长,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
根据该结构,第二圆柱部被压入第一内径部,第三圆柱部被压入第二内径部,第四圆柱部被压入第三内径部,由此在将轴构件插入压入孔的靠进深侧的阶段进行压入。因此,能够抑制在压入时施加于轴构件的压力方向的偏移。另外,轴向长度A比轴向长度B长,轴向长度C比轴向长度D长,由此在第二圆柱部刚开始被压入第一内径部之后,第三圆柱部未被压入第二内径部,第四圆柱部也未被压入第三内径部。而且,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由此在第三圆柱部刚开始被压入第二内径部之后,第四圆柱部未被压入第三内径部。由于以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以及第四圆柱部被依次压入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对轴构件阶段性地施加压力。由于能够相对地降低压入初始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压力方向的偏移。由此,容易成为将轴构件的轴心与被压入构件的压入孔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关于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三圆柱部形成有梳状齿。根据该结构,在第三圆柱部被压入第二内径部时产生塑性流动,能够使轴构件与被压入构件的结合更加牢固。
关于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圆柱部形成为不从所述压入孔突出。根据该结构,第一圆柱部不从压入孔突出,由此能够使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小型化。
关于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圆柱部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第二圆柱部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下。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更大地确保轴构件的压入区域,因此能够提高轴构件与被压入构件的结合力。
关于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优选的是,在所述轴构件上比所述第四圆柱部靠另一端侧具有直径比所述第四圆柱部大的第五圆柱部,所述第五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与所述被压入构件中的所述压入孔的周围的端面抵接。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压入时在压入孔内产生的切屑在使用时向外部飞散。
优选为具有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流体机械。根据该结构,能够形成发挥上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功能的流体机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以及具有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流体机械,容易成为使轴构件的轴心与被压入构件的压入孔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机械的剖视图。
图2是转子与轴的主视图。
图3是转子与轴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轴的局部剖视图。
图6的(a)~(d)是说明将轴压入转子的状态的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转子与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1…第一圆柱部,51a…第一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52…第二圆柱部,52a…第二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53…第三圆柱部,53a…第三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54…第四圆柱部,54a…第四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71…第一内径部,71a…第一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2…第二内径部,72a…第二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第三内径部,73a…第三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对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以及具有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流体机械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对将流体机械具体化为罗茨式流体机械即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10具有外壳11、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外壳11内的作为轴构件的第一旋转轴40、以及同样地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外壳11内的作为轴构件的第二旋转轴41。第一旋转轴40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转子60结合。第二旋转轴4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转子61结合。具体而言,在第一旋转轴40的一端侧被压入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的状态下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另外,在第二旋转轴41的一端侧被压入第二转子61的第二压入孔65的状态下第二旋转轴41与第二转子61结合。通过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并且第二旋转轴41与第二转子61结合,从而构成为能够使第一转子60和第二转子61随着第一旋转轴40和第二旋转轴41的旋转而旋转,能够将氢压送,并使氢循环。
对外壳1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外壳11具备端部外壳12、转子外壳13、齿轮外壳14以及马达外壳15。端部外壳12、转子外壳13以及齿轮外壳14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彼此接合。齿轮外壳14与马达外壳15通过螺栓16接合。在端部外壳12与转子外壳13之间配置有O型环17。在转子外壳13与齿轮外壳14之间也配置有O型环17。
通过端部外壳12与转子外壳13而形成转子室18。通过转子外壳13与齿轮外壳14而形成齿轮室19。通过齿轮外壳14与马达外壳15而形成马达室20。在转子室18形成有未图示的吸入端口以及排出端口。
如图1所示,在转子外壳13形成有供第一旋转轴40贯穿的第一轴孔21以及供第二旋转轴41贯穿的第二轴孔22。第一轴孔21以及第二轴孔22贯通转子外壳13。
在第一轴孔21内设置有第一旋转轴40用的轴封装置21a以及轴承装置21b。在齿轮外壳14形成有供第一旋转轴4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插入的凹部14a。在凹部14a内设置有轴承装置14b。第一旋转轴40由上述轴封装置21a、轴承装置21b以及轴承装置14b保持为能够旋转。
在第二轴孔22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轴41用的轴封装置22a以及轴承装置22b。在齿轮外壳14形成有供第二旋转轴41贯穿的贯通孔14c。该贯通孔14c的中心线与第二轴孔22的中心线在同轴上。在贯通孔14c内设置有轴承装置14d以及轴封装置14e。
在马达外壳15形成有供第二旋转轴4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插入的凹部15a。在凹部15a内设置有轴承装置15b。第二旋转轴41由上述轴封装置22a、轴承装置22b、轴承装置14d、轴封装置14e以及轴承装置15b保持为能够旋转。
在马达外壳15固定有定子23,并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线束使电流流过定子23。在马达外壳15内,在第二旋转轴41的另一端侧固定有马达转子24。构成为能够通过定子23以及马达转子24对第二旋转轴41赋予旋转动力。
如图1所示,在齿轮室19内,在第一旋转轴40固定有第一齿轮19a,在第二旋转轴41固定有第二齿轮19b。第一齿轮19a与第二齿轮19b彼此啮合,并且构成为使得赋予第二旋转轴4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轴40。
对第一转子60以及第二转子61进行说明。
第一转子60与第二转子61以同一形状构成,因此,以下对第一转子60进行说明,省略第二转子61的说明。
如图2、3所示,第一转子60构成为具有凸齿60a以及凹齿60b的双叶型。第一转子60具有由铝系金属构成的转子主体62以及形成于转子主体62的外周的树脂层63。在转子主体62的中央部形成有将转子主体62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压入孔70。转子主体62的厚度方向上的树脂层63的长度构成为稍大于转子主体62的厚度。因此,树脂层63以从转子主体62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向转子主体62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状态形成。如后所述,在第一压入孔70的内部设置有内径不同的多个内径部。在第一压入孔70压入第一旋转轴40的一端侧,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位于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
如图4所示,在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中,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内径部71、第二内径部72以及第三内径部73,并且内径按照该顺序变大。第三内径部7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为第一压入孔7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各内径部之间形成有在第一压入孔70的纵剖视下呈锥状的连结面74。
这里,将从第一内径部7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1a至第二内径部7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2a为止的轴向长度设为B,将从第一内径部7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1a至第三内径部7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为止的轴向长度设为D。
对第一旋转轴40以及第二旋转轴4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旋转轴40和第二旋转轴41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外壳11内。而且,在转子室18内,第一旋转轴40的一端侧被压入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另外,第二旋转轴41的一端侧被压入第二转子61的第二压入孔65。第一旋转轴40中的压入第一压入孔70的部位(以下,也称为“压入部位”。)与第二旋转轴41中的压入第二压入孔65的部位(以下,也称为“压入部位”。)以同一形状构成,因此,以下,对第一旋转轴40的压入部位进行说明,并省略第二旋转轴41的压入部位的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旋转轴40的压入部位如后述那样具有直径不同的多个圆柱部。通过多个圆柱部压入第一转子60的多个内径部,从而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在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的状态下,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位于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即,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构成为不从第一压入孔70突出,成为与第一转子60的转子主体62的端面为大致同一面的状态。第一旋转轴40以及第二旋转轴41的材质由铁系金属构成,构成为比第一转子60以及第二转子61强度高。
如图5所示,第一旋转轴40的压入部位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圆柱部51、第二圆柱部52、第三圆柱部53以及第四圆柱部54,并直径按照该顺序变大。第一圆柱部51的轴向长度为第二圆柱部5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下。在第一旋转轴40上比第四圆柱部54靠另一端侧具有构成为直径比第四圆柱部54大的第五圆柱部55。第五圆柱部55的外径构成为比第一压入孔7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的内径大。如后述那样,第五圆柱部55未被压入第一压入孔70,因此第五圆柱部55位于压入部位的另一端侧。在各圆柱部之间形成有沿周方向延伸的槽部56。该槽部56具有作为对在将各圆柱部压入第一压入孔70时产生的切屑进行收容的收容部的功能。在第三圆柱部53的外周,在整周上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梳状齿57。
第一圆柱部51的直径比第一内径部71的内径小,第二圆柱部52的直径比第二内径部72的内径小,第三圆柱部53的直径比第三内径部73的内径小。因此,在第一圆柱部51和第一内径部71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在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之间形成有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间隙。同样地,在第二圆柱部52和第二内径部72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在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之间形成有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间隙。同样地,在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在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之间沿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形成隔开规定的间隔的间隙。通过形成这些间隙,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间隙配合,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间隙配合,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间隙配合。
另外,第二圆柱部52的直径比第一内径部71的内径大,第三圆柱部53的直径比第二内径部72的内径大,第四圆柱部54的直径比第三内径部73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二圆柱部52和第一内径部71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第二圆柱部52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同样地,在第三圆柱部53和第二内径部72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第三圆柱部53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同样地,在第四圆柱部54和第三内径部73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第四圆柱部54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通过在第三圆柱部53的外周形成有梳状齿57,从而第三圆柱部53与第二内径部72以产生塑性流动的状态被压入。
这里,第一圆柱部51~第五圆柱部55不只意味着严格的圆柱状的形状,例如还包含外径沿着轴向稍微变化的形状。作为外径沿着轴向稍微变化的形状,例如举出各圆柱部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前端变细的形状、中央部缩径的形状等。另外,各圆柱部的横剖面形状包含从圆形稍微变形的形状。作为从圆形稍微变形的形状例如举出椭圆形状等。
如图5所示,将从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至第三圆柱部53的一端侧的端部53a为止的轴向长度设为A,将从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至第四圆柱部54的一端侧的端部54a为止的轴向长度设为C。轴向长度A构成为比轴向长度B长。轴向长度C构成为比轴向长度D长。各轴向长度构成为满足(A-B)<(C-D)的关系。
轴向长度A可以说是从第二圆柱部52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的部位至第三圆柱部53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的部位为止的轴向长度。同样地,轴向长度C可以说是从第二圆柱部52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的部位至第四圆柱部54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的部位为止的轴向长度。
轴向长度B可以说是从第一内径部71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二圆柱部52的部位至第二内径部72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三圆柱部53的部位为止的轴向长度。同样地,轴向长度D可以说是从第一内径部71中的最初被压入第二圆柱部52的部位至第三内径部73中的最初被压入第四圆柱部54的部位为止的轴向长度。
对第一旋转轴40和第一压入孔70的压入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6的(a)所示,将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从第一压入孔70的另一端侧插入。在第一圆柱部51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一压入孔70的第一内径部71的阶段,成为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位于第二内径部72内且第三圆柱部53的一端侧的端部53a位于第三内径部73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的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之间、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之间以及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通过具有规定的间隙,从而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间隙配合,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间隙配合,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间隙配合。由此,在将第一旋转轴40的轴心与第一压入孔70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下,容易将第一旋转轴40插入第一压入孔70。
如图6的(b)所示,若将第一旋转轴40进一步插入,则第二圆柱部52的一端侧的端部52a移动到第一压入孔70的更靠进深侧,从而与第一内径部7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1a抵接。在该状态下,第一圆柱部51在第一内径部71内具有规定的间隙。另外,第三圆柱部53的一端侧的端部53a未与第二内径部7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2a抵接,而第三圆柱部53在第三内径部73内具有规定的间隙。另外,第四圆柱部54的一端侧的端部54a未与第三内径部7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抵接。即,通过轴向长度A比轴向长度B长、轴向长度C比轴向长度D长,从而在第二圆柱部52刚开始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之后,第三圆柱部53和第四圆柱部54分别未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和第三内径部73。因此,能够将第一圆柱部51和第三圆柱部53用作在间隙配合的状态下移动的引导构件。由此,在将第一旋转轴40的轴心与第一压入孔70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下,容易将第二圆柱部52压入第一内径部71。
如图6的(c)所示,若将第一旋转轴40进一步插入,则第三圆柱部53的一端侧的端部53a与第二内径部7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2a抵接。在该状态下,第四圆柱部54的一端侧的端部54a未与第三内径部7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73a抵接。即,通过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从而在第三圆柱部53与第二内径部72抵接时,第四圆柱部54未与第三内径部73抵接。换言之,在第三圆柱部53刚开始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之后,第四圆柱部54未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
如图6的(d)所示,若将第一旋转轴40进一步插入,则使第一圆柱部51的前端部51a位于第一内径部71的一端侧的端部70a。即,成为使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与第一转子60的转子主体62的端面为大致同一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第四圆柱部54被压入到第三内径部73的状态。另外,第五圆柱部55的一端侧的端部55a与转子主体62的另一端侧中的第一压入孔70的周围的端面62a抵接,从而成为堵塞第一压入孔70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机构,第一旋转轴40被压入第一压入孔70。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结合结构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构成为具备外壳11、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外壳11内的第一旋转轴40以及第二旋转轴41、与第一旋转轴40结合的第一转子60以及与第二旋转轴41结合的第二转子61。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1)通过第二圆柱部52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第三圆柱部53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第四圆柱部54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从而在将第一旋转轴40插入到第一压入孔70的更靠进深侧的阶段进行压入。因此,能够抑制在压入时施加于第一旋转轴40的压力方向的偏移。另外,通过轴向长度A比轴向长度B长、轴向长度C比轴向长度D长,从而在第二圆柱部52刚开始被压入第一内径部71之后,第三圆柱部53未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第四圆柱部54也未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而且,通过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从而在第三圆柱部53刚开始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之后,第四圆柱部54未被压入第三内径部73。以第二圆柱部52、第三圆柱部53以及第四圆柱部54被依次压入的方式构成。详细而言,通过A>B,从而使第二圆柱部52和第三圆柱部53的压入开始时机错开。通过C>D,从而使第二圆柱部52和第四圆柱部54的压入开始时机错开。而且,通过(A-B)<(C-D),从而使第三圆柱部53和第四圆柱部54的压入开始时机错开。因此,能够对第一旋转轴40阶段性地施加压力。由于能够相对地降低压入初始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压力方向的偏移。由此,容易成为将第一旋转轴40的轴心与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2)由于第二圆柱部52、第三圆柱部53以及第四圆柱部54被依次压入,因此能够将在刚开始各圆柱部被压入之后产生的切屑向第一压入孔70的外部排出。由于不是将压入时产生的切屑封闭在第一压入孔70的内部,而是能够向第一压入孔70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切屑过多地堆积在第一压入孔70内。由于能够减小设置于各圆柱部之间的槽部56,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旋转轴40的强度。
(3)仅通过将作为第一旋转轴40的一端侧的压入部位压入第一转子60的第一压入孔70,就能够使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因此能够提到作业效率。
(4)在第三圆柱部53形成有梳状齿57。因此,在第三圆柱部53被压入第二内径部72时产生塑性流动,能够使第三圆柱部53与第二内径部72的结合更加牢固。另外,由于在开始第二圆柱部52的压入之后开始第三圆柱部53的压入,因此在对第三圆柱部53施加随着塑性流动的较高压力时,能够适当地抑制压力的方向偏移。
(5)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位于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因此,与第一旋转轴40的前端部40a从第一压入孔70突出的方式相比,能够使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小型化。特别是,在罗茨式流体机械中,由于利用第一旋转轴40以悬臂状态保持第一转子60,因此有助于流体机械的小型化。
(6)第一圆柱部51的轴向长度为第二圆柱部5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下。因此,能够更大地确保第一旋转轴40的压入区域,因此能够使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的结合力提高。
(7)在第一旋转轴40上比第四圆柱部54靠另一端侧具有直径比第四圆柱部54大的第五圆柱部55,第五圆柱部55的一端侧的端部55a与第一转子60的另一端侧中的第一压入孔70的周围的端面62a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压入时在第一压入孔70内产生的切屑在使用时向外部飞散。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地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三圆柱部53形成有梳状齿57,但也可以省略梳状齿57。另外,形成梳状齿并不限定于第三圆柱部53,也可以在第二圆柱部52和第四圆柱部54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梳状齿。也可以在所有第二圆柱部52、第三圆柱部53、第四圆柱部54上形成有梳状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圆柱部51的前端部51a位于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第一圆柱部51的前端部51a可以从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突出,也可以位于与第一压入孔70的一端侧的端部70a相比靠第一压入孔70的另一端侧的位置。
○第一圆柱部51的轴向长度不限定于为第二圆柱部5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下的方式。第一圆柱部51的轴向长度也可以构成为比第二圆柱部5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长。通过构成为比第二圆柱部5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长,能够提高由第一圆柱部51的间隙配合带来的作为引导构件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圆柱部51和第一内径部71位于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时,在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之间形成有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间隙。同样地,在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之间、以及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之间形成有在第一旋转轴40的径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间隙,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在第一圆柱部51与第一内径部71之间、第二圆柱部52与第二内径部72之间、以及第三圆柱部53与第三内径部73之间也可以不具有间隙,两者以不被压入的程度抵接。即使两者抵接,通过使第一圆柱部51和第三圆柱部53在第一压入孔70内移动,也能够用作引导构件。
○也可以省略第五圆柱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一旋转轴40的各圆柱部之间形成有槽部56,但也可以省略槽部56。例如,各圆柱部可以经由沿径向延伸的连结面呈台阶状相连,各圆柱部也可以经由在纵剖视下呈锥状的连结面相连。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压入孔70的内周形成槽部来代替在第一旋转轴40的各圆柱部形成槽部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入孔70的各内径部之间形成有在纵剖视下呈锥状的连结面74,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各内径部也可以经由沿径向延伸的连结面呈台阶状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机械并不限定于罗茨式流体机械即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可以为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以外的罗茨式流体机械,例如也可以是用于空调、除湿机等的罗茨式流体机械。另外,流体机械也可以是罗茨式以外的流体机械,例如也可以是涡旋型、往复型、叶片型的流体机械。另外,如果本实施方式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是轴构件以及具备供轴构件压入的压入孔的被压入构件的结合结构,则也能够应用于流体机械以外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
○也可以在第一旋转轴40中的比第一圆柱部51靠一端侧设置有外径比第一圆柱部51小的圆柱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的结合、以及第二旋转轴41与第二转子61的结合这两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旋转轴40与第一转子60的结合和第二旋转轴41与第二转子61的结合中的任一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

Claims (8)

1.一种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是轴构件与具备供所述轴构件压入的压入孔的被压入构件的结合结构,
所述轴构件的结合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构件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以及第四圆柱部,并且直径按照该顺序变大,
所述压入孔构成为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具有第一内径部、第二内径部以及第三内径部,并且内径按照该顺序变大,
所述第二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一内径部,
所述第三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二内径部,
所述第四圆柱部被压入所述第三内径部,
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三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A比从所述第一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二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B长,
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四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C比从所述第一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三内径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止的轴向长度D长,
各轴向长度满足(A-B)<(C-D)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第三圆柱部形成有梳状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圆柱部形成为不从所述压入孔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圆柱部形成为不从所述压入孔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圆柱部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第二圆柱部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轴构件上比所述第四圆柱部靠另一端侧具有直径比所述第四圆柱部大的第五圆柱部,
所述第五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与所述被压入构件中的所述压入孔的周围的端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轴构件上比所述第四圆柱部靠另一端侧具有直径比所述第四圆柱部大的第五圆柱部,
所述第五圆柱部的一端侧的端部与所述被压入构件中的所述压入孔的周围的端面抵接。
8.一种流体机械,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构件的结合结构。
CN202010220915.9A 2019-03-29 2020-03-25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Active CN111749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886A JP7222289B2 (ja) 2019-03-29 2019-03-29 軸部材の結合構造及び流体機械
JP2019-065886 2019-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9897A CN111749897A (zh) 2020-10-09
CN111749897B true CN111749897B (zh) 2022-05-24

Family

ID=7261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0915.9A Active CN111749897B (zh) 2019-03-29 2020-03-25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2289B2 (zh)
CN (1) CN111749897B (zh)
DE (1) DE102020108266B4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9270A (ja) * 1996-09-12 1998-04-07 Hokuetsu Kogyo Co Ltd スクリュロータ
DE102006012868A1 (de) * 2006-03-21 2007-09-27 Zf Lenksysteme Gmbh Verdrängerpumpe
CN103201535A (zh) * 2010-11-10 2013-07-1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行星齿轮减速器
CN104564666A (zh) * 2013-10-21 2015-04-2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叶片泵
WO2016096205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Fuel pump assembly
CN107546888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转子构件、转子以及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262Y2 (zh) * 1986-09-30 1990-08-06
JP2740585B2 (ja) 1991-07-26 1998-04-15 カル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の製造方法
DE4345099A1 (de) 1993-12-31 1995-07-06 Alpha Getriebebau Gmbh Wellen-Befestigung
JP2010144576A (ja) * 2008-12-17 2010-07-0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ルーツ型圧縮機
JP6086239B2 (ja) * 2013-08-09 2017-03-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流体ポンプ用インナロータ
WO2015179042A1 (en) * 2014-05-21 2015-11-26 Imo Industries, Inc. A gear pump having through-shaft bearing weepage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9270A (ja) * 1996-09-12 1998-04-07 Hokuetsu Kogyo Co Ltd スクリュロータ
DE102006012868A1 (de) * 2006-03-21 2007-09-27 Zf Lenksysteme Gmbh Verdrängerpumpe
CN103201535A (zh) * 2010-11-10 2013-07-1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行星齿轮减速器
CN104564666A (zh) * 2013-10-21 2015-04-2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叶片泵
WO2016096205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Fuel pump assembly
CN107546888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转子构件、转子以及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65366A (ja) 2020-10-08
JP7222289B2 (ja) 2023-02-15
DE102020108266A1 (de) 2020-10-01
CN111749897A (zh) 2020-10-09
DE102020108266B4 (de) 2024-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8645B2 (en) Balanced pressure, variable displacement, dual lobe, single ring, vane pump
US20160305425A1 (en) Fluid pump
US9890782B2 (en) Fluid pump with radial bearing between inner rotor and rotary shaft and lubrication groove i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radial bearing
CN109477482B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2008240597A (ja) 可変クランク機構及び可変クランク機構を備えた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CN102235277B (zh) 燃料供给装置
CN111749897B (zh) 轴构件的结合结构及流体机械
US10024318B2 (en) Fuel pump
US10612547B2 (en) Fuel pump
JP6361561B2 (ja) 流体ポンプ
US5797181A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utomotive fuel pumps with set clearance for the pumping chamber
CN104343678A (zh) 齿轮泵
KR101245586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6500587B2 (ja) 燃料ポンプ
EP3141754A1 (en) Rotary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07013B1 (ko) 자동차용 연료펌프에 형성된 펌프부의 마찰저감구조
JP2007146833A (ja) 燃料ポンプ
US20180372096A1 (en) Fuel pump
US20180135640A1 (en) Fuel pump
CN213574776U (zh) 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旋转轴及空气压缩机
CN108930619A (zh) 燃料供给装置
US20180142653A1 (en) Fuel pump
JP6418059B2 (ja) 燃料ポンプ
US6106256A (en) Gear rotor fuel pump
CN116804407A (zh) 罗茨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