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666B -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46666B CN111746666B CN201910232516.1A CN201910232516A CN111746666B CN 111746666 B CN111746666 B CN 111746666B CN 201910232516 A CN201910232516 A CN 201910232516A CN 111746666 B CN111746666 B CN 1117466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vehicle body
- auxiliary frame
- cross beam
- cabi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包括车身框架和位于所述车身框架下方的副车架,还包括连接支撑件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和副车架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和副车架形成机舱结构,所述机舱结构用于安装驱动电机,本发明采用立柱式的设计,采用高强度钢型材与钣金接头搭建机舱结构;相对于传动钣金机舱,设计简单,结构稳定,安装方便,有利于增加机舱空间,降低车身重量,降低工艺要求,节省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作为通用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并且逐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随着节能环保出行的理念的普及化,电动机车逐渐成为了汽车购买及使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能源紧缺,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市场,采用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源的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形式之一。相对于传统发动机噪音大,振动强,动力不稳定等缺点,电机有较大优势,对机舱结构要求也较低;传统钣金机舱采用钣金冲压成型,焊点连接形成机舱结构,其存在结构复杂,机舱空间利用率不高,工艺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大,焊点易开裂等问题,也不利于车身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包括车身框架和位于所述车身框架下方的副车架,还包括连接支撑件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和副车架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和副车架形成机舱结构,所述机舱结构用于安装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框架包括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所述框架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纵梁上,所述框架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设置支撑纵梁,所述连接支撑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和第一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加强梁,用于加强所述车身框架的强度,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第三横梁和框架纵梁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横梁和框架纵梁形成三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横梁和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横梁两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纵梁上;所述连接柱包括前连接柱和后连接柱,所述前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和副车架横梁之间,所述后连接柱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和副车架横梁之间。
具体地,所述连接支撑件为钣金结构,所述连接支撑件焊接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焊接可以增加连接支撑件的强度,避免在重压或者撞击作用下出现松动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连接柱为刚强度钢型材,从而保证机舱结构的刚度要求,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撑件通过塞焊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
作为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与连接支撑件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与调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与副车架的连接端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设置螺栓孔,在副车架上设置相同大小的螺栓孔,螺栓的设置既能保证整体框架的稳定,又能便于拆卸,而且也有利于调整框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螺栓口,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上,便于驱动电机在副车架上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机舱结构稳定杆支架,用于安装底盘稳定拉杆,所述稳定杆支架焊接在所述后连接柱上,所述稳定杆支架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横截面也正方形,便于连接件的固定。
作为可选地,所述连接柱横截面为圆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设有上述提供的新型车身机舱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采用立柱式的车身机舱结构,增加了机舱的空间,同时也保证了机舱的稳定性,降低车身重量。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采用高强度钢型材与钣金接头搭建机舱结构,相对于传统钣金机舱,增加了搭接头的刚强度,同时设计简单,结构稳定,安装比较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连接柱与副车架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以及驱动电机和副车架也采用螺栓固定,在保证稳定的同时,也方便设备的拆卸。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采用立柱形成柱体笼式结构,增加了机舱空间,具有一定的美学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中连接柱和连接支撑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中连接柱的封口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的稳定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框架,2-连接支撑件,3-连接柱,4-驱动电机,5-副车架,6-稳定杆支架,11-框架横梁,12-框架纵梁,13-支撑纵梁,14-加强梁,31-前连接柱,32-后连接柱,51-副车架横梁,52-副车架纵梁,53-固定架,111-第一横梁,112-第二横梁,113-第三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和位于所述车身框架1下方的副车架5,还包括连接支撑件2和连接柱3,所述连接支撑件2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形成机舱结构,所述机舱结构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身框架1包括框架横梁11和框架纵梁12,所述框架横梁1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纵梁12上,所述框架横梁11包括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所述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之间设置支撑纵梁13,所述连接支撑件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第一横梁1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框架11还包括加强梁14,用于加强所述车身框架的强度,所述加强梁14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形成三角结构。所述副车架5包括副车架横梁51和副车架纵梁52,所述副车架横梁51两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纵梁52上;所述连接柱3包括前连接柱31和后连接柱32,所述前连接柱31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所述后连接柱32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111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件2为钣金结构,所述连接支撑件2焊接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所述连接柱3为刚强度钢型材,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撑件2通过塞焊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副车架5上。所述连接柱3与副车架5的连接端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设置螺栓孔,在副车架5上设置相同大小的螺栓孔。所述副车架5上设有固定架53,所述固定架53上设置螺栓口,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5上。
所述机舱结构还包括稳定杆支架6,用于安装底盘稳定拉杆,所述稳定杆支架6焊接在所述后连接柱32上,所述稳定杆支架6呈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3横截面为正方形,便于连接件的固定,作为可选地,所述立柱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设计了柱式的结构,并且在柱式结构才用了高强度的钢型材,满足了装备高强度的高要求,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5上,便于驱动电机4的安装与拆卸,而且所述驱动电机4在车辆行驶时所产生载荷通过所述副车架6经连接柱3传递到车身框架1上,高强度的连接柱可以更好的进行泄压。
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和位于所述车身框架1下方的副车架5,还包括连接支撑件2和连接柱3,所述连接支撑件2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形成机舱结构,所述机舱结构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身框架1包括框架横梁11和框架纵梁12,所述框架横梁1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纵梁12上,所述框架横梁11包括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所述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之间设置支撑纵梁13,所述连接支撑件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第一横梁1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框架11还包括加强梁14,用于加强所述车身框架的强度,所述加强梁14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形成三角结构。所述副车架5包括副车架横梁51和副车架纵梁52,所述副车架横梁51两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纵梁52上;所述连接柱3包括前连接柱31和后连接柱32,所述前连接柱31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所述后连接柱32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111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件2为钣金结构,所述连接支撑件2焊接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所述连接柱3为刚强度钢型材,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撑件2通过塞焊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副车架5上。所述连接柱3与副车架5的连接端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设置螺栓孔,在副车架5上设置相同大小的螺栓孔。所述副车架5上设有固定架53,所述固定架53上设置螺栓口,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5上。
所述机舱结构还包括稳定杆支架6,用于安装底盘稳定拉杆,所述稳定杆支架6焊接在所述后连接柱32上,所述稳定杆支架6呈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3为四根,包括两根前连接柱31和两根后连接柱32,所述四根连接柱3与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形成立方体笼式结构,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四根立柱的设计形成了立方体笼式结构,增加了机舱结构的空间,符合一定的美学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横截面也正方形,便于连接件的固定。作为可选地,所述立柱横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2相对实施例1的优选之处在于: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为四根,呈方形设置,并固定在所述副车架5的四角,所述四根连接柱与所述车身框架和副车架形成立方体笼式结构。
所述驱动电机4在车辆行驶时所产生载荷通过所述副车架5经四根连接柱3传递到车身框架1上;所述车身框架1、四根连接柱3、副车架5搭建成车身机舱主体结构,形成立方体笼式结构,有利于整体框架稳定,保证载荷传递顺畅。
所述四根连接柱3采用高强度钢型材,相对于传统钣金结构,有利于增加机舱空间,降低车身重量,降低工艺要求,节省制造成本;所述连接支撑件2采用钣金结构,利用缝焊工艺,将四根连接柱3固定在车身框架1上,从而有效保证了搭接头刚强度,提升了机舱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可以取得如下技术效果:采用立柱式的车身机舱结构,增加了机舱的空间,同时也保证了机舱的稳定性,降低车身重量。
本发明采用高强度钢型材与钣金接头搭建机舱结构,相对于传统钣金机舱,增加了搭接头的刚强度,同时设计简单,结构稳定,安装比较方便。
在本发明中连接柱与副车架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以及驱动电机和副车架也采用螺栓固定,在保证稳定的同时,也方便设备的拆卸。
本发明采用四根连接柱形成立方体笼式结构,增加了机舱空间,具有一定的美学设计。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为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汽车设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并且其取得的技术效果也与上述实施例基本一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和位于所述车身框架(1)下方的副车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撑件(2)和连接柱(3),所述连接支撑件(2)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之间,并与所述车身框架(1)和副车架(5)形成机舱结构,所述机舱结构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
所述车身框架(1)包括框架横梁(11)和框架纵梁(12),所述框架横梁(1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纵梁(12)上,所述框架横梁(11)包括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所述第二横梁(112)和第三横梁(113)之间设置支撑纵梁(13),所述连接支撑件(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所述第一横梁(111)上;
所述副车架(5)包括副车架横梁(51)和副车架纵梁(52),所述副车架横梁(51)两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纵梁(52)上;所述连接柱(3)包括前连接柱(31)和后连接柱(32),所述前连接柱(31)固定在所述支撑纵梁(13)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所述后连接柱(32)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111)和副车架横梁(51)之间;
所述前连接柱(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后连接柱(32)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连接柱(3)与所述车身框架(1)和所述副车架(5)形成立方体笼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1)还包括加强梁(14),用于加强所述车身框架的强度,所述加强梁(14)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框架纵梁(12)形成三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件(2)为钣金结构,所述连接支撑件(2)焊接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为刚强度钢型材,所述连接柱(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撑件(2)通过塞焊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副车架(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与副车架(5)的连接端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设置螺栓孔,在副车架(5)上设置相同大小的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5)上设有固定架(53),所述固定架(53)上设置螺栓口,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杆支架(6),用于安装底盘稳定拉杆,所述稳定杆支架(6)焊接在所述后连接柱(32)上,所述稳定杆支架(6)呈对称设置。
8.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设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车身机舱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2516.1A CN111746666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2516.1A CN111746666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6666A CN111746666A (zh) | 2020-10-09 |
CN111746666B true CN111746666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267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32516.1A Active CN111746666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4666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51907U (zh) * | 2013-12-25 | 2014-06-18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副车架结构 |
CN107200069A (zh) * | 2017-05-27 | 2017-09-2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前机舱骨架和车辆 |
CN207191175U (zh) * | 2017-09-19 | 2018-04-06 | 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结构 |
CN207523618U (zh) * | 2017-08-17 | 2018-06-22 |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前桥总成及汽车 |
-
2019
- 2019-03-26 CN CN201910232516.1A patent/CN1117466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51907U (zh) * | 2013-12-25 | 2014-06-18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副车架结构 |
CN107200069A (zh) * | 2017-05-27 | 2017-09-2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前机舱骨架和车辆 |
CN207523618U (zh) * | 2017-08-17 | 2018-06-22 |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前桥总成及汽车 |
CN207191175U (zh) * | 2017-09-19 | 2018-04-06 | 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6666A (zh) | 2020-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1903U (zh) | 皮卡、车辆和用于皮卡的支杆 | |
CN110203284B (zh) |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 |
CN103359171B (zh) | 一种铝桁架式车架 | |
CN101947912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安装固定结构 | |
CN203651907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副车架结构 | |
CN105539587B (zh) | 一种客车模块化后悬梁结构 | |
CN207550296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111746666B (zh) | 一种新型车身机舱结构及汽车 | |
CN210000406U (zh) |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副车架 | |
CN206265145U (zh) | 低速电动汽车轻量化车身骨架结构 | |
CN209553308U (zh) | 一种后副车架 | |
CN214875127U (zh) | 一种副车架 | |
CN204173020U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111845939B (zh) | 一种汽车前悬架横梁 | |
CN209870077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 |
CN210822235U (zh) | 一种轨道车辆模块化司机室骨架 | |
CN103832521B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07089208U (zh) | 用于汽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及汽车 | |
CN202029686U (zh) | 一种安装固定前电池的电动汽车前地板框架结构 | |
CN202046368U (zh) | 前副车架 | |
CN206201946U (zh) | 动力总成托架和电动汽车 | |
CN201646866U (zh) | 一种连接汽车纵梁与前轮罩边梁的连接组件 | |
CN205930941U (zh) | 一种客车骨架结构 | |
CN205273610U (zh) | 一种客车模块化后悬梁结构 | |
CN211592702U (zh) | 一种装配式空心低压铸造铝合金后副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366 Weiwu Road, dajiangdong Industrial Cluster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