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1903U - 皮卡、车辆和用于皮卡的支杆 - Google Patents
皮卡、车辆和用于皮卡的支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1903U CN204801903U CN201520445082.0U CN201520445082U CN204801903U CN 204801903 U CN204801903 U CN 204801903U CN 201520445082 U CN201520445082 U CN 201520445082U CN 204801903 U CN204801903 U CN 2048019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ached
- bottom girder
- column
- pole
- rear bott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0442 loss of 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77—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to the vehicle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54—Load carrying floors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2—Platforms; Open load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2—Platforms; Open load compartments
- B62D33/023—Sideboard or tailgate structures
- B62D33/027—Sideboard or tailgate structures movable
- B62D33/0273—Movable tailboards for vehicles comprising non-movable sideboards, e.g. pick-up tr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卡,包括:具有一对纵向梁的框架;车箱,车箱包括由纵向梁支撑的底板以及在纵向梁的外侧连接至底板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及一对支杆,所述一对支杆各自附接在相应的纵向梁与位于纵向梁的外侧的底板的底部之间。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和一种用于皮卡的支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减轻卡车的重量的同时能够增加后底梁的悬臂部的抗弯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对皮卡车箱及其部件进行加强的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皮卡之类的车辆可以包括具有底板、相对的侧壁、前栏板和后挡板的车箱。车箱附接至底盘并由底盘支撑。车箱可以装备有工具箱、梯架、系结装置以及其他在车箱上施加装备载荷的设备。这些载荷通过底板从车箱传递至底盘。
传统地,皮卡上的大部分车身结构都是钢合金。通过多年的经验,皮卡设计人员已经懂得如何设计出经受多种要求严格的皮卡应用的钢制皮卡车身部件。当前的监管和经济环境增加了将皮卡制造得更加燃料高效以及多功能化和耐用的重要性。
对燃料效率的这种愈发的强调导致了需要轻量化的车辆部件,例如铝合金车辆部件。铝合金一般具有比钢合金高的强度/重量比。因此,用铝代替钢提供了减轻重量的可能。钢合金和铝合金可以具有不同的材料属性。除了材料替换之外,不同的材料属性可能还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车辆部件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皮卡,包括:具有一对纵向梁的框架;车箱,车箱包括由纵向梁支撑的底板以及在纵向梁的外侧连接至底板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及一对支杆,所述一对支杆各自附接在相应的纵向梁与位于纵向梁的外侧的底板的底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还包括限定底板的下后端的后底梁,并且其中,每个支杆附接在相应的纵向梁与后底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底梁在后底梁的中间部附接至所述一对纵向梁,后底梁具有一对悬臂部,每个悬臂部限定在其中一个纵向梁与后底梁的其中一个端部之间,其中每个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附接至相应的纵向梁,第二端附接至后底梁的相应的悬臂部,以防止当载荷施加至侧壁时悬臂部发生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箱还包括后底梁,后底梁限定底板的下后端并且具有端部,并且车箱还包括一对立柱,每个立柱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中并且附接至后底梁的其中一个端部,从而形成接头,其中每个支杆的端部附接至相应的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杆还包括直线状的纵长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箱为铝合金。
根据本实用新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框架;车箱,车箱由框架支撑并且包括:在前端由前栏板相互连接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一对立柱,每个立柱在其中一个侧壁的后部设置在侧壁中,每个立柱具有底端;以及后底梁,后底梁在底端附接在立柱之间,并且由框架支撑;后挡板,后挡板可枢转地附接在立柱之间;以及一对支杆,每个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附接至框架,并且第二端附接至后底梁和相应的立柱的其中之一,以防止当载荷施加至侧壁时立柱发生偏转,从而确保后挡板与立柱之间的正确的对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纵长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立柱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后底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框架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纵向梁,并且其中,后底梁在后底梁的中间部附接至纵向梁,后底梁具有一对悬臂部,每个悬臂部限定在纵向梁与后底梁的端部之间,其中每个支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附接至相应的悬臂部和相应的纵向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框架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纵向梁,并且其中,每个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相应的纵向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纵向梁具有端部并且还包括附接至纵向梁的端部的保险杠支架,并且其中,每个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保险杠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箱为铝合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皮卡的支杆,皮卡包括车箱,车箱由框架支撑并且具有立柱和后底梁,立柱在车箱的侧壁的后部设置在侧壁中,后底梁支撑立柱并且附接至框架,支杆包括: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纵长体,其中第一端附接至框架而第二端附接至立柱和后底梁中的一者,其中支杆构造成防止当载荷施加至侧壁时后底梁发生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端附接至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端附接至后底梁。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皮卡包括具有一对纵向梁的框架。车箱由所述梁支撑。车箱包括底板和在梁的外侧连接至底板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一对支杆附接在相应的梁与位于梁的外侧的底板的相应的底部之间。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车辆包括框架和由框架支撑的车箱。车箱具有:在前端由前栏板相互连接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及一对立柱。每个立柱在其中一个侧壁的后部设置在该侧壁中。每个立柱具有底端。后底梁在立柱的底端附接在立柱之间,并且由框架支撑。后挡板可枢转地附接在立柱之间。一对支杆中的每个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支杆在第一端附接至框架,并且附接至其中一个后底梁,并且每个支杆在第二端附接至相应的立柱,以防止当载荷施加至侧壁时立柱发生偏转,从而确保了后挡板与立柱之间的正确的对准。
根据又一个实施方式,用于皮卡的支杆包括由框架支撑的车箱。车箱具有设置在车箱的侧壁中的立柱。立柱由附接至框架的后底梁支撑。支杆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纵长体,其中第一端附接至框架而第二端附接至立柱和后底梁中的一者。支杆构造成防止当载荷施加至侧壁时后底梁发生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提供支杆设计,在减轻卡车的重量的同时能够增加后底梁的悬臂部的抗弯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移除了后挡板的车辆的后视立体图。
图2是附接了后挡板的车辆的后视立体图。
图3A示出了在立柱上没有外部载荷时的立柱-后底梁接头。
图3B示出了在外部载荷施加在立柱上时的立柱-后底梁接头,并且图示了由外部载荷导致的可能的接头变形。
图3C示出了包括支杆的立柱-后底梁接头。
图4是从车辆下方向后看时的车辆的后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公开了说明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意在仅仅作为可以通过多种替代形式实施的示例。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的部件的细节。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细节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而是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践所公开的构思的代表性基础。
图1和图2示出了皮卡10的后部。皮卡10包括框架,框架具有第一纵向框架梁12和第二纵向框架梁14。皮卡10还包括由第一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14支撑的车箱16。车箱16可以包括底板18,底板18具有横向支撑结构,横向支撑结构在其下表面附接至第一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14。
底板18还包括限定了底板18的下后端的后底梁20。后底梁20可以在后底梁的下表面附接至第一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14。后底梁20可以由铝合金(例如6000系列的铝合金)制成。底板18还具有底板表面22,底板表面22可以附接至横向支撑结构的上表面和后底梁20的上表面。横向支撑结构和后底梁20支撑底板表面22并将载荷从底板表面22传递至框架梁12、14。车箱16还包括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6,其中第一侧壁24沿着底板18的第一纵向侧附接,第二侧壁26沿着底板18的第二纵向侧附接。前栏板28在驾驶室附近在车箱16的前部处连接在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6之间。
第一侧壁包括上表面30、内壁32以及外壁34。第一侧壁24还包括设置在内壁32与外壁34之间的第一立柱42。该立柱包括顶端44和底端46。底端46附接至后底梁20,从而形成第一接头48。第一立柱42将载荷通过第一接头48从第一侧壁24传递至后底梁20。
第二侧壁26包括上表面36、内壁38以及外壁40。第二侧壁26还包括设置在内侧壁38与外侧壁40之间的第二立柱50。第二立柱50包括顶端和底端。底端附接至后底梁20,从而形成第二接头56。第二立柱50将载荷通过第二接头56从第二侧壁26传递至后底梁20。立柱可以由铝合金制成。
卡车10还包括后挡板58,后挡板58在第一侧壁24与第二侧壁26之间可枢转地附接至车箱16的后端。后挡板58包括一对相反侧,每侧可以包括下部销。每个下部销可以接收在第一立柱42和第二立柱50中的一个中的相应的套筒中。后挡板58沿着下部销和套筒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每个后挡板的侧壁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侧壁的上部的闩锁。该闩锁可以与连接至第一立柱42和第二立柱50中的一个的相应的锁定杆配合。闩锁和锁定杆可以彼此接合以将后挡板58固定在关闭位置。后挡板58还包括把手60,把手60可以与闩锁配合以使闩锁与锁定杆分离,从而能够打开后挡板58。
侧壁24、26可以经受某些条件期间的载荷。例如,侧壁可以经受来自工具箱、梯架、系结装置以及其他装置的载荷。这些载荷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立柱42、50和后底梁20从侧壁传递至框架梁12、14。图3A-3C示出了第一立柱42、后底梁20和框架的布置的详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其他部件。第二立柱50、后底梁20和框架可以具有类似的布置。后底梁20包括中间部70和端部72。中间部70在后底梁20的下表面75处附接至框架梁12。后底梁20可以直接附接至框架梁12或者可以使用附加的支架来便于连接。后底梁20包括限定在框架连接处与端部72之间的悬臂部76。悬臂部76可以包括对悬臂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板。第一立柱42的底端46可以附接至后底梁20的端部72,从而形成第一接头48。
图3A示出了在没有外部载荷时的侧壁24和立柱42。当立柱42未被加载时,悬臂部76不经历偏转,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后底梁20的其余部分。图3B示出了具有竖向的外部载荷L时的立柱42。竖向的外部载荷L通过接头48穿过立柱42传递至后底梁20。载荷L产生了悬臂部76中的力矩M。在重载情况下,力矩M能够导致悬臂部76向下偏转。悬臂部76的偏转可以导致立柱42向外弯曲超出可容许的范围。
悬臂部76的偏转量是载荷L的大小和后底梁20的抗弯强度的函数。后底梁20的强度根据材料类型、材料规格以及其他参数而变化。假设设计载荷恒定,通过对材料类型、规格和几何形状进行优化以实现足够的抗弯强度,后底梁20可以实现期望的偏转容差。后底梁的强度仅仅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考虑因素,并且后底梁的材料和规格的选择必须与其他目标(例如车辆的减重)相平衡。例如,增加后底梁的规格可以增大后底梁的抗弯强度。然而,增加规格也增加了后底梁的重量,并且可能无法提供期望的重量节省。
图3C示出了提供实现期望的偏转容差内的偏转的轻量化后底梁的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后底梁20和立柱42可以由铝合金制成以减轻重量。支杆78提供了补充的抗压强度以限制后底梁20的偏转。与增加后底梁20的规格以实现期望的偏转容差相比,选择支杆可以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比。这为在减轻卡车10的重量的同时增加后底梁20的悬臂部76的弯曲阻力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参照图4,该立体图示出了当从皮卡的下方向后看时的皮卡10的后部。皮卡10包括后底梁20,后底梁20具有第一端72、第二端74以及位于第一端72与第二端74之间的中间部70。后底梁20可以附接至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纵向框架梁12、14。后底梁20包括限定在第一端72与框架梁12之间的第一悬臂部76以及限定在第二端74与框架梁14之间的第二悬臂部77。第一立柱42可以在立柱的底端46附接至后底梁20的第一端72,从而形成第一接头48。第二立柱50在立柱的底部54附接至后底梁20的第二端74,从而形成第二接头56。立柱和后底梁可以通过铆钉、螺钉、螺栓、焊接或其他常规的方法连接在一起。
卡车10可以包括具有一对保险杠支架84的保险杠82。每个保险杠支架84可以连接至其中一个凸缘80以将保险杠82连接至一对框架梁12、14。第一支杆78可以附接在框架梁12与底板的在梁12的外侧的底部之间。第二支杆92可以附接在框架梁14与底板的在梁14的外侧的底部之间。第一支杆78提供了限制第一悬臂部76的偏转的抗压强度,并且第二支杆92提供了限制第二悬臂部77的偏转的抗压强度,如前面参照图3C所描述的。
第一支杆78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端88和第二端90的纵长体86。第一端88和第二端90可以包括用于与相应的附接表面接合的平坦的表面。纵长体86可以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或者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横截面。圆形实施方式的纵长体可以具有6mm至10mm的直径。支杆可以从附接点到附接点为400mm。可替代地,第一支杆78可以为U形槽冲压截面或C形槽冲压截面而非纵长体。支杆可以是冲压的钢部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杆78可以在第一端88附接至第一接头48,并且可以在第二端90附接至保险杠支架84。第一支杆78可以利用常规的紧固件来附接或者可以被焊接。可替代地,第一端88可以附接至立柱42或者可以附接至后底梁20的悬臂部7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端90可以附接至凸缘80或者可以直接附接至框架梁12。
第二支杆92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端96和第二端98的纵长体94。第二支杆92的特性类似于前面描述的第一支杆78的特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杆92可以在第一端96附接至第二接头56,并且可以在第二端98附接至保险杠支架84。第二支杆92可以利用常规的紧固件来附接或者可以被焊接。可替代地,第一端96可以附接至立柱50或者可以附接至后底梁20的悬臂部77。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端98可以附接至凸缘80或者可以直接附接至框架梁14。
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没有描述本公开的所有可能的形式的具体示例。图示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组合以形成所公开的概念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词语是描述性的词语而非限制性的。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比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要宽,并且还包括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
Claims (17)
1.一种皮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对纵向梁的框架;
车箱,所述车箱包括由所述纵向梁支撑的底板以及在所述纵向梁的外侧连接至所述底板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及
一对支杆,所述一对支杆各自附接在相应的纵向梁与位于所述纵向梁的外侧的所述底板的底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限定所述底板的下后端的后底梁,并且其中,每个支杆附接在相应的纵向梁与所述后底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梁在所述后底梁的中间部附接至所述一对纵向梁,所述后底梁具有一对悬臂部,每个悬臂部限定在其中一个纵向梁与所述后底梁的其中一个端部之间,其中每个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附接至相应的纵向梁,所述第二端附接至所述后底梁的相应的悬臂部,以防止当载荷施加至所述侧壁时所述悬臂部发生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还包括后底梁,所述后底梁限定所述底板的下后端并且具有端部,并且所述车箱还包括一对立柱,每个立柱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中并且附接至所述后底梁的其中一个端部,从而形成接头,其中每个支杆的端部附接至相应的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还包括直线状的纵长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为铝合金。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车箱,所述车箱由所述框架支撑并且包括:在前端由前栏板相互连接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一对立柱,每个立柱在其中一个侧壁的后部设置在所述侧壁中,每个立柱具有底端;以及后底梁,所述后底梁在所述底端附接在所述立柱之间,并且由所述框架支撑;
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可枢转地附接在所述立柱之间;以及
一对支杆,每个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第二端附接至所述后底梁和相应的立柱的其中之一,以防止当载荷施加至所述侧壁时所述立柱发生偏转,从而确保所述后挡板与所述立柱之间的正确的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纵长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所述立柱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所述后底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纵向梁,并且其中,所述后底梁在所述后底梁的中间部附接至所述纵向梁,所述后底梁具有一对悬臂部,每个悬臂部限定在所述纵向梁与所述后底梁的端部之间,其中所述每个支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附接至相应的悬臂部和相应的纵向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纵向梁,并且其中,每个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相应的纵向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梁具有端部并且还包括附接至所述纵向梁的端部的保险杠支架,并且其中,每个支杆的第二端附接至所述保险杠支架。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为铝合金。
15.一种用于皮卡的支杆,所述皮卡包括车箱,所述车箱由框架支撑并且具有立柱和后底梁,所述立柱在所述车箱的侧壁的后部设置在所述侧壁中,所述后底梁支撑所述立柱并且附接至所述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
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纵长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框架而所述第二端附接至所述立柱和所述后底梁中的一者,其中所述支杆构造成防止当载荷施加至所述侧壁时所述后底梁发生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附接至所述立柱。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附接至所述后底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317,317 | 2014-06-27 | ||
US14/317,317 US9145176B1 (en) | 2014-06-27 | 2014-06-27 | Vehicle box reinforcing brac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1903U true CN204801903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380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4508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1903U (zh) | 2014-06-27 | 2015-06-25 | 皮卡、车辆和用于皮卡的支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5176B1 (zh) |
CN (1) | CN204801903U (zh) |
DE (1) | DE202015103178U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1198A (zh) * | 2020-06-29 | 2020-09-15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改制方法和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70976B1 (en) * | 2016-04-26 | 2017-09-2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iller pipe bracket assembly of pickup truck |
US10150519B2 (en) | 2016-07-01 | 2018-12-1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deck sill and rear post |
US9758199B1 (en) * | 2016-08-24 | 2017-09-1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tiffening brace for pickup truck box outer panel |
US10124837B2 (en) | 2016-09-07 | 2018-11-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grated tailgate stake pocket |
US10259509B2 (en) | 2016-10-27 | 2019-04-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ickup box D-pillar assembly |
US10046810B1 (en) * | 2017-06-14 | 2018-08-1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ruck cargo bed |
US10343727B1 (en) | 2018-01-31 | 2019-07-09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Two-piece deck post |
JP7181799B2 (ja) * | 2019-01-16 | 2022-12-01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車体構造 |
US11577792B2 (en) | 2020-02-04 | 2023-02-14 | Fca Us Llc | Cargo box reinforcement system |
US11352072B1 (en) | 2021-01-11 | 2022-06-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ear sill assembly of a unibody pickup tru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61098A (en) * | 1947-01-09 | 1951-07-17 | Parish Pressed Steel Co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
US2978153A (en) * | 1956-03-23 | 1961-04-04 | Theodore H Brindle | Cabinet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US3897972A (en) * | 1973-10-29 | 1975-08-05 | George E Logue | Reinforced dump body |
US3909059A (en) * | 1974-01-16 | 1975-09-30 | Ti Brook Inc | Floor and frame construction for flat trailers |
SU655824A1 (ru) * | 1976-07-07 | 1979-04-05 | Институт Горного Дела Со Ан Ссср |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уда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бурени скважин |
US4817537A (en) * | 1987-03-16 | 1989-04-04 | Cripe Alan R | Container carrying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vehicle |
US5222694A (en) | 1992-08-03 | 1993-06-29 | Atr International, Inc. | Aircraft interior panel noise dampening support brackets |
US5411311A (en) | 1994-07-05 | 1995-05-02 | Ford Motor Company |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structure brace |
JP3229213B2 (ja) | 1996-08-05 | 2001-11-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CA2386951A1 (en) * | 2001-05-17 | 2002-11-17 | Steyr Symatec Llc | Torsionally isolated pickup truck cargo bed |
US6960055B2 (en) * | 2002-02-22 | 2005-11-01 | Air-Flo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Cross member-less dump truck body |
US7273230B2 (en) | 2004-05-05 | 2007-09-25 | Toyota Technical Center Usa, Inc. | Tension shackle x-brace |
JP4754814B2 (ja) | 2004-12-14 | 2011-08-24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の車体用補強装置 |
US20070085381A1 (en) * | 2005-10-19 | 2007-04-1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pillar structure for a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US7770928B2 (en) * | 2006-11-03 | 2010-08-10 | East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Platform trailer with extruded floor panel cross members |
JP4301321B2 (ja) * | 2007-05-11 | 2009-07-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デッキ構造 |
US7677625B2 (en) * | 2007-12-21 | 2010-03-16 | Mac Trailer Manufacturing, Inc. | Extendable flatbed manufactured primarily from aluminum |
US7845700B2 (en) * | 2007-12-21 | 2010-12-07 | Mac Trailer Manufacturing, Inc. | Extendable trailer having a roll support assembly |
US8123283B2 (en) * | 2009-08-06 | 2012-02-28 | Honda Motor Co., Ltd. | Bed corrugation for vehicle load-carrying bed |
US8876160B2 (en) * | 2009-11-25 | 2014-11-04 | Spartan Motors, Inc. | Vehicle chassis with anti-camber |
US8523271B2 (en) * | 2011-02-10 | 2013-09-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hicle with composite structural bed |
US8702126B2 (en) | 2012-02-15 | 2014-04-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evice for secondary energy management in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US8746741B2 (en) * | 2012-11-14 | 2014-06-10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Truncated V underbody protection enhancement |
-
2014
- 2014-06-27 US US14/317,317 patent/US914517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6-17 DE DE202015103178.5U patent/DE202015103178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06-25 CN CN201520445082.0U patent/CN2048019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1198A (zh) * | 2020-06-29 | 2020-09-15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改制方法和车辆 |
CN111661198B (zh) * | 2020-06-29 | 2025-02-25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改制方法和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15103178U1 (de) | 2015-07-24 |
US9145176B1 (en) | 2015-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1903U (zh) | 皮卡、车辆和用于皮卡的支杆 | |
CN209382079U (zh) | 一种汽车车架前端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 |
CN207450024U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 |
CN106080806A (zh) | 一种全铝车厢的底盘 | |
CN104477250A (zh) |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 | |
CN206544545U (zh) |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3895707B (zh) | 一种拖挂式铝合金房车车架 | |
CN107901992A (zh) | 电动汽车地板组件、电池和电动汽车 | |
CN20304737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 |
CN205764651U (zh) | 一种客车后悬骨架定位焊接工装 | |
CN203844564U (zh) | 汽车推力杆支座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 |
CN204978866U (zh) | 汽车前端模块 | |
CN207758870U (zh) | 一种新型大矩管纯电动客车车架结构 | |
CN209112286U (zh) | 一种后端梁组件 | |
CN207737434U (zh) | 一种钢管编织式车架 | |
CN207257771U (zh) | 一种后横拉杆支架总成结构 | |
CN105000067A (zh) | 电动汽车车架制造方法 | |
CN204279244U (zh) | 一种工程机械及踏步装置 | |
CN205011855U (zh) | 一种用于客车的电泳托盘安装总成 | |
CN206749934U (zh) | 一种前悬挂与前轮罩组件 | |
CN203844838U (zh) | 一种拖挂式铝合金房车车架 | |
CN205971105U (zh) | 一种载量可调的车尾自行车架 | |
CN205870405U (zh) | 一种汽车管梁分装工装 | |
CN205574056U (zh) | 汽车的底盘骨架 | |
CN205186285U (zh) | 汽车第三横梁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