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457A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457A
CN111746457A CN201911334916.XA CN201911334916A CN111746457A CN 111746457 A CN111746457 A CN 111746457A CN 201911334916 A CN201911334916 A CN 201911334916A CN 111746457 A CN111746457 A CN 111746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vehicle
deployed
deployment
inf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49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46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means outsid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气囊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E)具有:外侧安全气囊(110),其向车辆(1)的外侧展开膨胀;以及内侧安全气囊(120),其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展开膨胀,其中,在安全气囊装置(E)中,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或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112、122、123、124),其在展开后的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大的摩擦力。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前面侧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保护行人或两轮车的乘员(以下称为“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会向车辆前支柱的前面侧展开并膨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安全气囊向保险杠的前面侧展开并膨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从而保护行人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5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9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保护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行人等比乘坐车辆的乘员一般更容易受到大的冲击,因此期望更有效地进行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吸收。
尤其是当包括自行车的两轮车的乘员与车辆碰撞时,两轮车与车辆的相对速度快,彼此察觉危险的时间少,因此有可能无法采取充分的躲避行动而直接碰撞,两轮车的乘员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增大,需要降低行人等的伤害。
因此,为了吸收大冲击力,考虑在车辆前面设置大的安全气囊装置。
但是,如果增大安全气囊的袋体,冲击吸收能力虽会提高,但行人等与安全气囊的接触有可能会使袋体像以内部气体为中心的无限轨道那样旋转,从而使行人等相对于车辆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无法完全吸收行人等和车辆的相对位移,从车辆上弹落,引起行人等和路面等的二次碰撞。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侧安全气囊,其向车辆外侧展开膨胀,并且由底布构成;以及内侧安全气囊,其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展开膨胀,并且由底布构成,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所述摩擦产生部在展开后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底布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在保护行人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抑制行人等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的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车辆的侧面图;
图3(a)和图3(b)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1、2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
图4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3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
图5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实施方式4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保护对象与安全气囊碰撞时的安全气囊的变形转移的示意图;
图7是具有实施方式1~4的变形例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车辆;2:前保险杠;3:发动机罩;4:前挡泥板;5:前挡玻璃;6:前支柱;7:车顶;8:侧门;9:侧后视镜;10:前格栅;11:徽标;100:安全气囊;110:外侧安全气囊;120:内侧安全气囊;111:排出口;112:第一起毛部(摩擦产生部);113:第一凸部(摩擦产生部);121:内部排出口;122:第二起毛部(摩擦产生部);123:第二凸部(摩擦产生部);124:小袋体(摩擦产生部);130:第一系绳;140:第二系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向车辆前面侧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是用于对受到向车辆碰撞保护的保护对象即行人等实现伤害降低的安全气囊装置。
下面基于图1~图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具有安全气囊装置E的车辆1的立体图,图2是安全气囊装置E中的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车辆1的侧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安全气囊装置E的车辆1在车辆1的前端部具有前保险杠2,在前保险杠2的上方且后方侧具有发动机罩3,在发动机罩3的侧方侧具有前挡泥板4,在发动机罩3的后方侧具有前挡玻璃5,在前挡玻璃5的两侧缘具有前支柱6,在车辆1的顶部具有车顶7,在车辆1的侧面部具有侧门8,在侧门8的上方具有侧后视镜9等作为外部结构而构成。
另外,在前保险杠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发动机罩3的内部引入空气的前格栅10和具有装饰性的徽标11。
在前保险杠2的内部(后方侧)设置有安全气囊装置E,折叠收纳有安全气囊100。另外,安全气囊装置E也可以不设置在前保险杠2的内部,而设置在前格栅10的内部(后方侧)。
安全气囊装置E具有由尼龙等合成纤维布的底布构成的安全气囊100、向安全气囊100的内部供给膨胀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未图示)而构成。
另外,安全气囊装置E在事先检测到保护对象将与车辆1碰撞时,使气体发生器工作,向安全气囊100的内部供给膨胀气体,使安全气囊100膨胀。此时,由于膨胀的安全气囊100的压力,前保险杠2掉落。
并且,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装置E中的安全气囊100从前保险杠2向车辆1的前面侧展开而膨胀。
该安全气囊100具有向车辆1的前面方向展开而膨胀的外侧的外侧安全气囊110、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向车辆1的前面方向展开而膨胀的内侧安全气囊120而构成。
另外,外侧安全气囊110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外部连通而开孔的排出口111,外侧安全气囊110的膨胀气体从排出口111向外部排出。内侧安全气囊120也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连通而开孔的内部排出口121(参照图3(a)-(b)等)。
接着,对安全气囊100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图3(a)~图5是将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截面方向时的安全气囊100的剖面图。
<实施方式1>
图3(a)是实施方式1的安全气囊100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图。
如图3(a)所示,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安装有起毛成第一形状(例如环状)的第一起毛部112,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安装有起毛成第二形状(例如钩状)的第二起毛部122。
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构成为能够卡合,由所谓的粘扣带构成。另外,只要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能够卡合,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也可以是相同形状。
另外,虽然从气体发生器供给的膨胀气体分别经由不同的供给口向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这两个安全气囊供给,但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下方且后方侧设有排出口111。内侧安全气囊120具有与外侧安全气囊110连通而开孔的内部排出口121,内侧安全气囊120的膨胀气体从内部排出口121向外侧安全气囊110排出。
因此,外侧安全气囊110中的膨胀气体比内侧安全气囊120中的膨胀气体更容易向外部逸出,并且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压力低于膨胀的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内部压力,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形状可以通过与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
另外,关于内侧安全气囊120,内侧安全气囊120的膨胀气体通过内部排出口121流入到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部之后,从排出口111向外部排出,因此膨胀的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形状也可以通过与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
如后所述,当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形状能够通过与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时,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起毛部112与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起毛部122摩擦,产生比使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底布即合成纤维布平坦地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能够抑制保护对象与车辆碰撞时外侧安全气囊110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第一起毛部112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并且第二起毛部122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而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也可以构成为安装在除了位于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下方侧的下方部以外的特定部;在车辆的正面图中,也可以构成为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中央部。至少希望特定部和中央部为保护对象容易接触的安全气囊100的部位。
在实施方式1中,如果至少膨胀的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形状能够通过与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则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会摩擦,因此内侧安全气囊120也可以不具有内部排出口121。这一点对于后述的实施方式2~4亦同。
<实施方式2>
图3(b)是实施方式2的安全气囊100的剖面图,是在安全气囊100的内部设置凹凸来代替粘扣带的一例。
如图3(b)所示,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安装有突出的第一凸部113,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安装有突出的第二凸部123。
该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
即使通过该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当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摩擦时,也能够产生比使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底布即合成纤维布平坦地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进而,由于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是弹性部件,因此能够吸收对凸部123直接的冲击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车辆的侧视图中,配置成在安装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凸部与安装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凸部123的相对方向产生偏移。特别是,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凸部配置成比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凸部123更偏向安全气囊100的前面部侧。
由此,当保护对象在被安全气囊100一次碰撞保护之后,与安全气囊100一起倒向发动机罩3时,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的偏向配置使得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更加有效地摩擦,从而能够有效地产生摩擦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凸部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这两个面上,但也可以只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安装第一凸部113,也可以只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安装第二凸部123。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成在安装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凸部与安装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凸部123的相对方向产生偏移,但在安装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凸部与安装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凸部123的相对方向也可以不产生偏移。进而,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也可以构成为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安装在除了位于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下方侧的下方部以外的特定部,也可以配置成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第1凸部113和第2凸部123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但第1凸部113和第2凸部123也可以不由弹性部件构成,而是由混入聚丙烯、碳酸氢钠、碳酸铵、重氮氨基苯(ジアゾアミノベンゼン)、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ジニトロソペンタメチレンテトラミン)等发泡剂并通过膨胀气体的热量而膨胀的热膨胀部件构成。
通过如此由热膨胀部件构成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能够利用从气体发生器供给的膨胀气体的热量使凸部123更大,产生更大的摩擦力。
<实施方式3>
图4是实施方式3的安全气囊100的剖面图,是在安全气囊100的内部设置小的小袋体来代替粘扣带的一例。
如图4所示,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安装有比外侧安全气囊110小的小袋体124。
在小袋体124上设置有用于摄取被供给到内侧安全气囊120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摄取口125。通过从该摄取口125摄取膨胀气体,小袋体124膨胀。
即使通过该小袋体124,也能够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摩擦时,产生比使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底布即合成纤维布平坦地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保护对象容易接触的部位,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小袋体124安装在除了位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下方侧的下方部以外的特定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小袋体124构成为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特定部,但也可以构成为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
<实施方式4>
图5是实施方式4的安全气囊100的剖面图,是设置有限制安全气囊100的展开方向的系绳的一例。
如图5所示,在安全气囊100的外部设置有带状的第一系绳130,其一端与车辆1连结,另一端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外表面连结。另外,在安全气囊100的内部设置有带状的第二系绳140,其一端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连结,另一端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连结。
第一系绳130在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上方侧,以相对于车辆1的前后方向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逐渐下降倾斜的角度安装在安全气囊100的外部。
该第一系绳130在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上方侧,其角度相对于车辆1的前后方向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逐渐下降倾斜,由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100向下方下垂。此外,安全气囊100可以被限制为不倒向下方侧,而是倒向发动机罩3侧。
第二系绳140在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上方侧,以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展开方向(例如,车辆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大致平行的角度安装在安全气囊100的内部。
该第二系绳140的角度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展开方向(例如,车辆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大致平行,由此能够展开成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展开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在安全气囊100的外部和内部均设置系绳而构成,但也可以只在安全气囊100的外部和内部中的任意一方设置系绳而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在车辆的侧视图中,配置成在安装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起毛部112与安装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起毛部122的相对方向产生偏移。特别是,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起毛部112配置成比安装在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起毛部122更偏向安全气囊100的前面部侧。
由此,在实施方式2中也如上述那样,使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更有效地摩擦,能够有效地产生摩擦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也可以在安装于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的第一起毛部112与安装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第二起毛部122的相对方向不产生偏移。进而,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也可以构成为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安装在除了位于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下方侧的下方部以外的特定部,也可以配置成安装在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
<安全气囊的变形转移>
使用图6(a)和图6(b),针对通过以上实施方式1~4的安全气囊100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保护对象与车辆1碰撞时的冲击吸收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a)和图6(b)是表示保护对象与安全气囊100碰撞时的安全气囊100的变形转移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在保护对象与车辆1碰撞时,保护对象首先与安全气囊100碰撞,来自保护对象的冲击力会使安全气囊100的形状发生变形。
此时,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会进行摩擦。
而且,当外侧安全气囊110的内表面与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外表面进行摩擦时,如图6(a)、(b)所示,在安全气囊100的内部,利用第一起毛部112和第二起毛部122、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23,或小袋体124,会产生比使外侧安全气囊110和内侧安全气囊120的底布即合成纤维布平坦地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
由此,能够抑制保护对象与车辆碰撞时的外侧安全气囊110引起的滑动,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能够实现降低保护对象的伤害。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向车辆1的前面侧展开而膨胀的安全气囊只是在安全气囊内部产生大摩擦力的安全气囊100之一,但也可以设置其他安全气囊而构成。
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向车辆1的前面侧且安全气囊100的下方侧展开薄型的半椭圆形或矩形的安全气囊200。
另外,安全气囊200的前端部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比安全气囊100的前端部向更前面侧展开。另外,安全气囊200的上端部以成为保护对象的膝盖以下的高度展开。由此,安全气囊200能够对保护对象起到扫堂腿(足払い)的作用。
而且,对于安全气囊100进一步具有安全气囊200,由此,安全气囊200首先扫到保护对象的腿,使保护对象向安全气囊100侧倒去,然后通过安全气囊100内部的摩擦力,更有效地吸收对保护对象的冲击力的冲击。
保护对象的碰撞方式虽然有各种各样,但通过起到扫堂腿作用的安全气囊200,能够将对保护对象的碰撞方式引导至向安全气囊100侧倒去的碰撞方式,能够根据事先设想的碰撞方式容易地进行冲击吸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E能够抑制保护对象与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100引起的滑动,并且更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本身,能够实现保护对象的伤害降低。

Claims (9)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侧安全气囊,其向车辆外侧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以及
内侧安全气囊,其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展开膨胀,且由底布构成,
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摩擦产生部,所述摩擦产生部在展开后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底布重叠而产生的摩擦力大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膨胀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压力比膨胀的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内部压力低,
膨胀的所述外侧安全气囊能够通过与受到向车辆碰撞保护的保护对象的碰撞而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产生部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引发摩擦力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产生部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一个面上,具有以第一形状起毛的第一起毛部,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面上,具有以能够与所述第一起毛部卡合的第二形状起毛的第二起毛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产生部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的内表面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比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小的小袋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中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具有展开限制部件,所述展开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外侧安全气囊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展开的展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中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具有展开限制部件,所述展开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外侧安全气囊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展开的展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中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具有展开限制部件,所述展开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外侧安全气囊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展开的展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安全气囊和所述内侧安全气囊中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具有展开限制部件,所述展开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外侧安全气囊或所述内侧安全气囊展开的展开方向。
CN201911334916.XA 2019-03-29 2019-12-23 安全气囊装置 Pending CN111746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6275A JP7315358B2 (ja) 2019-03-29 2019-03-29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066275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457A true CN111746457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0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4916.XA Pending CN111746457A (zh) 2019-03-29 2019-12-23 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1956B2 (zh)
JP (1) JP7315358B2 (zh)
CN (1) CN111746457A (zh)
DE (1) DE1020202010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5358B2 (ja) * 2019-03-29 2023-07-26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242028B2 (en) * 2019-12-27 2022-02-08 Subaru Corporation Outside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22053575A (ja) * 2020-09-25 2022-04-06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車外保護装置
KR20220052170A (ko) * 2020-10-20 2022-04-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외장 에어백 장치
JP7464002B2 (ja) * 2021-05-19 2024-04-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4180Y2 (zh) * 1972-03-28 1976-12-24
EP1358091B1 (en) * 2001-01-11 2011-07-27 Goodrich Corporatio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DE10233593A1 (de) * 2002-07-19 2004-02-19 Takata-Petri Ag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r sich im Außenbereich eines Kraftfahrzeugs befindlichen Person
US7232001B2 (en) * 2004-08-24 2007-06-19 Sam Hakki Collision air bag and flotation system
JP2006219116A (ja) * 2005-01-13 2006-08-24 Takata Corp 歩行者等の保護装置及びそのエアバッグ
JP4621119B2 (ja) * 2005-11-18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衝突物保護装置
JP4291821B2 (ja) * 2006-01-25 2009-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235007A (ja) 2009-03-31 2010-10-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2206467A1 (de) 2011-04-22 2012-10-25 Tk Holdings Inc. Außenairbag
JP5987753B2 (ja) * 2013-03-29 2016-09-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894067B1 (en) * 2013-12-17 2019-02-27 Dalphi Metal España, S.A. External airbag system
WO2015123156A1 (en) * 2014-02-11 2015-08-2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irbag cushion assembly with one-way check valves
KR101640247B1 (ko) * 2014-08-29 2016-07-1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보행자 보호용 에어백장치
US10710544B2 (en) * 2015-03-09 2020-07-14 Subaru Corporation External airbag
JP6519275B2 (ja) * 2015-03-31 2019-05-29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Z307740B6 (cs) * 2016-04-20 2019-04-10 HAVLÍK, Martin Zařízení pro tlumení nárazu, zejména vozidla
JP7256056B2 (ja) * 2019-03-29 2023-04-11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15358B2 (ja) * 2019-03-29 2023-07-26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1956B2 (en) 2022-06-07
JP2020164025A (ja) 2020-10-08
JP7315358B2 (ja) 2023-07-26
US20200307503A1 (en) 2020-10-01
DE102020201032A1 (de)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2444B2 (ja) 個別膨張式二段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
CN111746457A (zh) 安全气囊装置
US10836343B2 (en) Airbag device
US6896325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7963550B2 (en) Knee airbag and method of folding the same
US20180065587A1 (en) Air-bag device
KR101708217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US11155231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8290529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0116700B (zh) 侧气囊装置
JP6396572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CN111746458A (zh) 安全气囊装置
KR20180112033A (ko) 내부 디퓨저를 갖는 측면 에어백
JP645083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49190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958429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H10287195A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
JP2005533713A (ja) 膨張式クッション用プロファイルチューナパネル
JP561579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CN110871765B (zh) 气囊装置
KR100938328B1 (ko) 자동차용 커튼 에어백
KR101360341B1 (ko)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JP6267664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4968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91752B2 (ja) 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