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594A -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594A
CN111741594A CN202010713907.8A CN202010713907A CN111741594A CN 111741594 A CN111741594 A CN 111741594A CN 202010713907 A CN202010713907 A CN 202010713907A CN 111741594 A CN111741594 A CN 111741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end
switching tube
circuit layer
controllable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39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洁
刘照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139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1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1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5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3Stretcha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11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laminating two or more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88Composite multilayer circuits, i.e. comprising insulat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三个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所述第一线路层包括通信模块,所述第二线路层为接地层,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地线通过通孔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线路层为电源层,所述第四线路层包括输入接口、模数转换模块、控制芯片、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通过激光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进行钻孔形成通孔;所述输入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外部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中间,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左侧,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右侧。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是在电子设备等中非常常见的载体,通过柔性电路板的承载,可实现非常多的智能化控制,电路板中如何合理布局,并将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配合,实现电路板的稳定,这是进行智能化控制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三个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从下向上与绝缘层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线路层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中间,四周通过地线环绕,所述第二线路层为接地层,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地线通过通孔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线路层为电源层,所述第四线路层包括输入接口、模数转换模块、控制芯片、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通过激光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进行钻孔形成通孔;所述输入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外部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中间,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左侧,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右侧。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线路层的线路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线路层的线路宽度。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输入接口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将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入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输出控制指令给所述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输出接口将控制芯片存储的数据发送出去。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输出相反的脉冲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可输出复位信号,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输出数据指令,所述控制芯片采用QFP封装的芯片焊接在所述第四线路层,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出引脚和第四输出引脚为控制芯片任选四个不同的IO引脚。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数模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M1-M20、反向器U1-U7;所述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反向器U1的输出端,反向器U1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出端、反向器U6的输入端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开关管M1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3、开关管M6-M8的可控端;反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反向器U4的输入端,反向器U4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入端、反向器U6的输出端、反向器U7的输入端和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0的第二非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开关管M3、开关管M6-M10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4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5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第一可控端,开关管M4和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2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6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7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与开关管M12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7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8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5和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5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9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所述开关管M1-M3、M6-M8、M15、M13、M19和M20,通过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反向器U1和反向器U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
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无线接收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四周环绕地线减小无线信号接收的干扰;
将所述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之间的通孔进行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对其进行解调,解调完成后,所述控制芯片调取存储的对应的数据到缓存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三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复位信号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复位初始化;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脉冲控制指令;
判断发送的脉冲控制指令是否处于稳定输出状态,如果否,则继续等待,如果是,则控制芯片控制缓存模块中的数据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输出,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如果是,再次发送复位信号进行复位,如果数据发送未完成,则继续等待数据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第三宽度。
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具体包括:检测输出接口是否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如果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判断此时数据传输未完成,如果未处理数据传输状态,则用户是否接收到完成的需求数据,如果用户未接收到完整的需求数据,则表示数据传输不完整,则重新发送一次数据。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多层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数据处理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模块设置在不同的线路层,且针对不同的信号设置不同的宽度的线路,有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之一在于设置四个不同线路层,且按照功能进行线路层区分,相同的线路层也根据不同的信号功能进行线路宽度设置,不同的布局,将高频的通信模块单独设置一个线路层,并通过降噪效果较好的地线进行环绕,通过线路层的合理布局,较好提升了电路板处理数据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改进点是设置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存储于控制芯片中采集的数据准确进行输出,通过不同宽度的线路层线路进行信号的合理传输,有助于数据输出时的稳定性;进行数据自动重发,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数转换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包括:三个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从下向上与绝缘层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线路层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中间,四周通过地线环绕,所述第二线路层为接地层,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地线通过通孔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线路层为电源层,所述第四线路层包括输入接口、模数转换模块、控制芯片、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通过激光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进行钻孔形成通孔;所述输入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外部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中间,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左侧,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右侧。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线路层的线路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线路层的线路宽度。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输入接口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将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入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输出控制指令给所述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输出接口将控制芯片存储的数据发送出去。
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输出相反的脉冲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可输出复位信号,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输出数据指令,所述控制芯片采用QFP封装的芯片焊接在所述第四线路层,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出引脚和第四输出引脚为控制芯片任选四个不同的IO引脚。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模数转换模块电路示意图。所述数模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M1-M20、反向器U1-U7;所述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反向器U1的输出端,反向器U1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出端、反向器U6的输入端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开关管M1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3、开关管M6-M8的可控端;反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反向器U4的输入端,反向器U4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入端、反向器U6的输出端、反向器U7的输入端和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0的第二非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开关管M3、开关管M6-M10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4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5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第一可控端,开关管M4和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2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6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7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与开关管M12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7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8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5和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5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9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所述开关管M1-M3、M6-M8、M15、M13、M19和M20,通过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反向器U1和反向器U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控制方法示意图。
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无线接收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四周环绕地线减小无线信号接收的干扰;
将所述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之间的通孔进行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对其进行解调,解调完成后,所述控制芯片调取存储的对应的数据到缓存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三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复位信号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复位初始化;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脉冲控制指令;
判断发送的脉冲控制指令是否处于稳定输出状态,如果否,则继续等待,如果是,则控制芯片控制缓存模块中的数据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输出,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如果是,再次发送复位信号进行复位,如果数据发送未完成,则继续等待数据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第三宽度。
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具体包括:检测输出接口是否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如果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判断此时数据传输未完成,如果未处理数据传输状态,则用户是否接收到完成的需求数据,如果用户未接收到完整的需求数据,则表示数据传输不完整,则重新发送一次数据。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多层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数据处理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模块设置在不同的线路层,且针对不同的信号设置不同的宽度的线路,有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之一在于设置四个不同线路层,且按照功能进行线路层区分,相同的线路层也根据不同的信号功能进行线路宽度设置,不同的布局,将高频的通信模块单独设置一个线路层,并通过降噪效果较好的地线进行环绕,通过线路层的合理布局,较好提升了电路板处理数据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改进点是设置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存储于控制芯片中采集的数据准确进行输出,通过不同宽度的线路层线路进行信号的合理传输,有助于数据输出时的稳定性;进行数据自动重发,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Claims (7)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从下向上与绝缘层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线路层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中间,四周通过地线环绕,所述第二线路层为接地层,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地线通过通孔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线路层为电源层,所述第四线路层包括输入接口、模数转换模块、控制芯片、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通过激光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进行钻孔形成通孔;所述输入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外部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中间,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左侧,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和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层的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线路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线路层的线路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将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入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线路输出控制指令给所述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输出接口将控制芯片存储的数据发送出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输出相反的脉冲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可输出复位信号,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输出数据指令,所述控制芯片采用QFP封装的芯片焊接在所述第四线路层,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出引脚和第四输出引脚为控制芯片任选四个不同的IO引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M1-M20、反向器U1-U7;所述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反向器U1的输出端,反向器U1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开关管M1的第一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出端、反向器U6的输入端和反向器U2的输入端,开关管M1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3、开关管M6-M8的可控端;反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反向器U4的输入端,反向器U4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反向器U5的输入端、反向器U6的输出端、反向器U7的输入端和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0的第二非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开关管M3、开关管M6-M10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4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5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第一可控端,开关管M4和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2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6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7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与开关管M12的可控端连接后与反向器U7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8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分别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5和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5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9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8和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层的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所述开关管M1-M3、M6-M8、M15、M13、M19和M20,通过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连接反向器U1和反向器U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收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四周环绕地线减小无线信号接收的干扰;
将所述用户操作指令通过第一线路层和第四线路层之间的通孔进行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对其进行解调,解调完成后,所述控制芯片调取存储的对应的数据到缓存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三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复位信号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复位初始化;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一宽度的敷铜线路发送脉冲控制指令;
判断发送的脉冲控制指令是否处于稳定输出状态,如果否,则继续等待,如果是,则控制芯片控制缓存模块中的数据通过第四线路中第二宽度的敷铜线路输出,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如果是,再次发送复位信号进行复位,如果数据发送未完成,则继续等待数据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第三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完成后,确认数据发送是否完成具体包括:检测输出接口是否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如果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判断此时数据传输未完成,如果未处理数据传输状态,则用户是否接收到完成的需求数据,如果用户未接收到完整的需求数据,则表示数据传输不完整,则重新发送一次数据。
CN202010713907.8A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1741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3907.8A CN111741594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3907.8A CN111741594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594A true CN111741594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3907.8A Withdrawn CN111741594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15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319A (zh) * 2020-10-28 2021-01-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柔性电路板
CN112531293A (zh) * 2020-12-04 2021-03-19 深圳市易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的降压柔性电路板以及采用该电路板的电池
WO202323099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2400A (en) * 1990-02-09 1990-07-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with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mounting
CN2414585Y (zh) * 2000-01-07 2001-01-10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噪音抑制装置
JP2004140968A (ja) * 2002-10-21 2004-05-13 Denso Corp 電子制御装置
CN101005731A (zh) * 2006-01-20 2007-07-25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之emi抑制方法
US20110253782A1 (en) * 2010-04-17 2011-10-20 Andrew Campbell Loaded dummy track running alongside the card data lines carrying dummy data
CN103528637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黄正宇 一种液位传感系统芯片
CN110418494A (zh) * 2019-07-04 2019-11-05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模数转换的pcb结构、aoi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2400A (en) * 1990-02-09 1990-07-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with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mounting
CN2414585Y (zh) * 2000-01-07 2001-01-10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噪音抑制装置
JP2004140968A (ja) * 2002-10-21 2004-05-13 Denso Corp 電子制御装置
CN101005731A (zh) * 2006-01-20 2007-07-25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之emi抑制方法
US20110253782A1 (en) * 2010-04-17 2011-10-20 Andrew Campbell Loaded dummy track running alongside the card data lines carrying dummy data
CN103528637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黄正宇 一种液位传感系统芯片
CN110418494A (zh) * 2019-07-04 2019-11-05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模数转换的pcb结构、aoi检测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远昌: "《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研究》", 31 January 2019,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蒋加伏: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30 September 20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319A (zh) * 2020-10-28 2021-01-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柔性电路板
CN112243319B (zh) * 2020-10-28 2022-03-0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柔性电路板
CN112531293A (zh) * 2020-12-04 2021-03-19 深圳市易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的降压柔性电路板以及采用该电路板的电池
WO202323099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159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控制方法
CN201893778U (zh) 基于lcc封装的无线模块
CN109813992A (zh) 连通性测试方法
CN108153986A (zh) 一种针对全链路的损耗估计方法和系统
US20100156436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noise measuring method
KR100918004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용 프론트 앤드 모듈 및 구현 방법
CN214256720U (zh) 印刷电路板
JP5873682B2 (ja) リドライバic、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305856U (zh) 基于m.2 1216 sd模块二次开发的无线模块
CN101853825B (zh) 多负载拓扑架构
CN100518436C (zh) 高速印刷电路板中传输线的布线架构
CN110602866B (zh) 一种减少远端参考电源噪声影响信号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JP4668295B2 (ja) 無線送受信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補正方法
CN207074713U (zh) 二合一的天线
CN201185511Y (zh) Bga封装定位结构
CN218514492U (zh) 一种音频芯片、芯片及电子设备
CN206505105U (zh) 一种共用型双模电性测试电极座
CN215010295U (zh) 一种网络交换机板
RU2399577C1 (ru) Кабельная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линия связи между модулями системы контро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го крана
CN216526248U (zh) 检测射频线扣合的装置
CN218162988U (zh) 一种千兆网板卡的布线结构及设备
CN212851216U (zh) 一种焊接电容
RU87418U1 (ru) Кабельная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линия связи между модулями системы контро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го крана
CN10391704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32112B (zh) 相控阵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