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1056A -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1056A
CN111731056A CN202010643556.8A CN202010643556A CN111731056A CN 111731056 A CN111731056 A CN 111731056A CN 202010643556 A CN202010643556 A CN 202010643556A CN 111731056 A CN111731056 A CN 111731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floating
steering
amphibious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35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1056B (zh
Inventor
王长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engyat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engyat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engyat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engyat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35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1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1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1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F3/0038Flotation, updrift or stabili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属于新能源机车技术领域,包括驾驶室、浮动机构、底盘、转向装置和动力装置,驾驶室设置在底盘的上端,底盘内滑动设置有浮动机构,浮动机构与底盘传动连接,底盘的后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转向装置。其使用时,当机车在陆上行驶时,浮动机构上的气缸筒利用活塞杆将底盘撑开,使得浮动气囊缩进底盘中,此时驱动车轮和转向车轮为竖直状态,当机车在水面滑行时,机车的浮动气囊伸出底盘之外,此时驱动车轮和转向车轮为倾斜状态,以增大机车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吃水深度,有利于机车在水中行驶。本发明设计新颖,功能实用,通过降低机车整体的吃水深度,有效的提高机车的机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机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一种兼具陆地行驶和水上航行的特殊运动平台,是对机动车和水面快艇在功能上进行整合的产品,不仅具有普通机动车及舰艇所不能及的行驶环境适应性,而且在观光旅游和紧急救援等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水陆车往往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并且此类水陆车单纯依靠自身的浮力,同时借助车轮的动力在水面滑行,这样的水陆车在水面上往往吃水较深,稳定性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在水面快速前进。同时机动性也略有不足,不能及时在水面上改变运动方向,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特提出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能够降低吃水深度,提高水陆车在水面的航行速度,并且提高水陆车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通过改变机动车底盘状态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水陆车在水面的吃水较深而导致的水面的航行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包括驾驶室、浮动机构、底盘、转向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驾驶室设置在底盘的上端,所述底盘内滑动设置有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与底盘传动连接,所述底盘的后端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转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动板、气缸筒、浮动气囊、活塞杆和电动气泵,所述底盘上滑动套设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上固定设置有气缸筒,所述气缸筒内滑动套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底盘上,所述浮动板的上端面安装有电动气泵,所述浮动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浮动气囊,所述浮动气囊向下穿过所述底盘,所述电动气泵与所述浮动气囊连通,并且所述电动气泵与气缸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包括上底板、导向柱和下底板,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上,所述下底板四角竖直设置有四个所述导向柱,四个所述导向柱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上底板,所述浮动板设于所述上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下底板之间,且所述浮动板的四角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蓄电池和车轮转换机构,所述下底板的尾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电动机与车轮转换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转换机构包括连接杆、驱动车轮、十字节、收拢管和后车轴,所述浮动板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收拢管的侧面铰接,所述收拢管滑动套设在驱动车轮的车轮轴上,所述驱动车轮的车轮轴端部与后车轴通过十字节铰接,所述后车轴与电动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转向装置包括驱动转向机构、收拢转向机构和前车轴,所述浮动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所述驱动转向机构两侧分别与一组收拢转向机构传动连接,两组所述收拢转向机构分别活动设置在前车轴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转向机构包括控制电机、双向丝杠、牵引滑块、伸缩套管和伸缩转向杆,所述所述浮动板上端面安装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与双向丝杠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杠上套设有两个所述牵引滑块,两个所述牵引滑块分别与双向丝杠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牵引滑块与伸缩套管的一端铰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另一端活动插设有伸缩转向杆,所述伸缩转向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收拢转向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收拢转向机构包括铰接头、定位轴、牵引杆、牵引管和转向车轮,所述前车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一个铰接头,所述铰接头通过万向节与转向车轮铰接,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轮轴活动套设有牵引管,所述牵引管的侧面与牵引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插设在伸缩转向杆的另一端,所述定位轴的底端活动插设在浮动板上,所述定位轴的顶端滑动嵌套有伸缩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丝杠上设置有正向和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与一个牵引滑块传动连接,所述反向螺纹与另一个牵引滑块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气囊底部设置有若干纵向条纹。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采用新能源纯电力动力系统,通过蓄电池对电机供电,并利用电机带动机车行驶,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车体的重量,从而降低水陆车的吃水深度,其次,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在水面行驶时,可以通过气缸筒推动浮动气囊下移,同时带动浮动板下移,并利用车轮转换机构和收拢转向机构改变机车的形状,增大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缩小吃水深度,从而提高机车在水面的行驶速度。
2.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还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通过电机驱动两个牵引滑块相向运动的位置,即可改变转向车轮的摆动方向,由此当双向丝杠正转时,两个牵引滑块互相远离,转向车轮向左偏摆,机车向左行驶;同理,双向丝杠反转时,机车向右行驶,通过驱动转向机构可以有效提高机车在水面的转弯速度,从而提高机车行驶的机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陆地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水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的转向装置;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的动力装置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的车轮转换机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的浮动机构立体图;
图中:1驾驶室;2浮动机构;21浮动板;22气缸筒;23浮动气囊;24 活塞杆;25电动气泵;3底盘;31上底板;32导向柱;33下底板;4转向装置;41驱动转向机构;411控制电机;412双向丝杠;413牵引滑块;414伸缩套管;415伸缩转向杆;42收拢转向机构;421铰接头;422定位轴;423 牵引杆;424牵引管;425转向车轮;43前车轴;5动力装置;51电动机;52 蓄电池;53车轮转换机构;531连接杆;532驱动车轮;533十字节;534收拢管;535后车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包括驾驶室1、浮动机构2、底盘3、转向装置4和动力装置5,所述驾驶室1设置在底盘3 的上端,用来承载人员或物资。所述底盘3内滑动设置有浮动机构2,浮动机构2可以在底盘3内上下移动,当车体下水时,浮动机构2下移,从而将驾驶室1托到水面上方,由此避免车体内的设备以及人员,在车体在水面滑行时被水面上的水溅到,继而造成车体内设备短路或损坏。所述浮动机构2与底盘3 传动连接,并通过气缸设备实现浮动机构2的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利用所述底盘3的后端设置有动力装置5为车体提供动力。所述底盘3的前端设置有转向装置4。通过转向装置4能够调整车体在陆地以及水面上行驶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浮动机构2包括浮动板21、气缸筒22、浮动气囊23、活塞杆24和电动气泵25,所述底盘3上滑动套设有浮动板21,并且由于所述浮动板21上固定设置有气缸筒22,气缸筒22内滑动套设有活塞杆24,所述活塞杆24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底盘3上,因此浮动板 21只能在底盘3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而所述浮动板21的上端面安装有电动气泵25,所述电动气泵25与所述气缸筒22连通,通过气缸筒22推动活塞杆 24即可改变浮动板21的相对位置。所述浮动板21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浮动气囊23,当在车体在水面滑行时,浮动板21下降,所述浮动气囊23就可以向下穿过底盘3,从而使得浮动气囊23与水面接触,同时车轮课可以为车体提供浮力,由此降低了车体在水面的吃水深度,提高了车体在水面的滑行速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气泵25与所述浮动气囊23连通,以便于随时为气囊补充空气,从而使得气囊随时都可以保持充盈的状态。现有的水陆两用车,在下水时,需要向对气囊进行充气,以保证车体在水中能有足够的浮力,与此相比,本发明创造所提出的水陆两用新能源车,无论在陆地行驶还是在水面滑行,浮动气囊23均保持充盈,在下水的过程中无需等待充气,只需改变浮动板21的相对位置,因此大大提高了水陆车下水上岸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底盘3包括上底板31、导向柱 32和下底板33,所述活塞杆24的端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33上,气缸筒22 沿活塞杆24移动,继而可以带动浮动板21移动。所述下底板33四角竖直设置有四个所述导向柱32,四个所述导向柱32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上底板31,所述浮动板21设于所述上底板上底板31和下底板下底板33之间,且所述浮动板21的四角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柱32上,在气缸筒22的带动下,导向柱32为浮动板21提供导向作用,并使得浮动板21保持水平。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动机51、蓄电池52和车轮转换机构53,所述下底板33的尾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52,所述蓄电池52外设置有防水保护层,所述蓄电池52与电动机51电连接,从而为电动机51供电运转,所述电动机51与车轮转换机构53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车轮转换机构53为车体提供动力。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车轮转换机构53包括连接杆 531、驱动车轮532、十字节533、收拢管534和后车轴535,所述浮动板21 与连接杆53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531竖直设置,当浮动板21位移时,连接杆531也会上下移动,由于所述连接杆531的另一端与收拢管534的侧面铰接,所述收拢管534滑动套设在驱动车轮532的车轮轴上,当连接杆531 下移时,由于所述驱动车轮532的车轮轴端部与后车轴535通过十字节533 铰接,驱动车轮531便向内倾斜,从而使得驱动车轮532侧面向下折叠,同时配合浮动气囊23向下移动,由此就可以大大提高车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车体下水的吃水深度,并且提高了车体在水面滑行的稳定性。而由于后车轴535与电动机51传动连接,通过电动机51便可以为车体提供行驶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转向装置4包括驱动转向机构41、收拢转向机构42和前车轴43,所述浮动板21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 41,用来控制收拢转向机构42改变行驶路线。所述驱动转向机构41两侧分别与一组收拢转向机构42传动连接,两组所述收拢转向机构42分别活动设置在前车轴43的两端。所述收拢转向机构42具有改变车体行驶方向的作用,同时收拢转向机构42也可以向内折叠,从而降低车体吃水深度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转向机构41包括控制电机 411、双向丝杠412、牵引滑块413、伸缩套管414和伸缩转向杆415,所述浮动板21上端面安装有控制电机411,控制电机411能够自由输出转动的角度与转速,所述控制电机411与双向丝杠412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杠 412上套设有两个所述牵引滑块413,两个所述牵引滑块413分别与双向丝杠 412螺纹传动连接,当控制电机411正转时,两个牵引滑块互相远离,由于所述牵引滑块413与伸缩套管414的一端铰接,所述伸缩套管414的另一端活动插设在伸缩转向杆415上,所述伸缩转向杆415的另一端安装在收拢转向机构 42上,通过伸缩转向杆415拨动收拢转向机构42,即可使得转向车轮425向左偏摆。同理,当控制电机411反转时,车体两侧的转向车轮425向右偏摆,由此改变车体的运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收拢转向机构42包括铰接头 421、定位轴422、牵引杆423、牵引管424和转向车轮425,所述前车轴43 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一个铰接头421,所述铰接头421通过万向节与转向车轮425铰接,由此使得转向车轮425可以沿水平竖直方向偏摆,由此不仅能够实现车轮收拢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转向车轮425改变车体行驶的方向。所述转向车轮425的车轮轴活动套设有牵引管424,所述牵引管424的侧面与牵引杆423的一端铰接,所述牵引杆423的另一端插设在伸缩转向杆415的另一端,所述定位轴422的底端活动插设在浮动板21上,所述定位轴422的顶端滑动嵌套有伸缩套管414,所述伸缩套管414只能围绕定位轴422转动,同时由于伸缩套管414的一端与牵引滑块413铰接,伸缩套管414有套设在伸缩转向杆415上,因此当两个牵引滑块413互相远离时,伸缩转向杆415可以通过拨动牵引杆423,实现转向车轮425的偏摆,从而改变车体的行驶方向。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双向丝杠412上设置有正向和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与一个牵引滑块413传动连接,所述反向螺纹与另一个牵引滑块413传动连接。由于双向丝杠412上的螺纹反向相反,当双向丝杠 412朝一个方向转动时,两个相同牵引滑块413就可以在双向丝杠412上相向运动,由此使得车体两侧的转向车轮425偏摆方向能够一致,从而保证车体正常行驶。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浮动气囊23底部设置有若干纵向条纹。纵向条纹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由此可以减小水面对浮动气囊23 的阻力
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兼具陆地行驶以及水面滑行的功能,通过采用新能源动力驱动车体前进,具体使用时,首先在陆地行驶时,气缸筒22将活塞杆24推出,从而使得浮动气囊23缩入到底盘3内,从而避免浮动气囊23阻碍到车体行驶,转向车轮425和驱动车轮532在浮动板21的支撑下保持竖直状态;当车体下水时,气缸筒22将活塞杆24吸入,此时浮动气囊23穿过底盘3与水面直接接触,同时转向车轮425和驱动车轮532向内偏摆,使得转向车轮425和驱动车轮532的侧面与水接触,由此降低吃水深度,提高车体在水面的滑行速度,同时提高了车体行驶的平稳性。
本发明,设计独特,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水陆车在水面的吃水较深而导致的水面的航行速度较慢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1)、浮动机构(2)、底盘(3)、转向装置(4)和动力装置(5),所述驾驶室(1)设置在底盘(3)的上端,所述底盘(3)内滑动设置有浮动机构(2),所述浮动机构(2)与底盘(3)传动连接,所述底盘(3)的后端设置有动力装置(5),所述底盘(3)的前端设置有转向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2)包括浮动板(21)、气缸筒(22)、浮动气囊(23)、活塞杆(24)和电动气泵(25),所述底盘(3)上滑动套设有浮动板(21),所述浮动板(21)上固定设置有气缸筒(22),所述气缸筒(22)内滑动套设有活塞杆(24),所述活塞杆(24)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底盘(3)上,所述浮动板(21)的上端面安装有电动气泵(25),所述浮动板(21)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浮动气囊(23),所述浮动气囊(23)向下穿过所述底盘(3),所述电动气泵(25)与所述浮动气囊(23)连通,并且所述电动气泵(25)与气缸筒(2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包括上底板(31)、导向柱(32)和下底板(33),所述活塞杆(24)的端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33)上,所述下底板(33)四角竖直设置有四个所述导向柱(32),四个所述导向柱(32)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上底板(31),所述浮动板(21)设于所述上底板上底板(31)和下底板下底板(33)之间,且所述浮动板(21)的四角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柱(3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动机(51)、蓄电池(52)和车轮转换机构(53),所述下底板(33)的尾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52),所述蓄电池(52)与电动机(51)电连接,所述电动机(51)与车轮转换机构(53)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转换机构(53)包括连接杆(531)、驱动车轮(532)、十字节(533)、收拢管(534)和后车轴(535),所述浮动板(21)与连接杆(5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31)的另一端与收拢管(534)的侧面铰接,所述收拢管(534)滑动套设在驱动车轮(532)的车轮轴上,所述驱动车轮(532)的车轮轴端部与后车轴(535)通过十字节(533)铰接,所述后车轴(535)与电动机(51)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转向装置(4)包括驱动转向机构(41)、收拢转向机构(42)和前车轴(43),所述浮动板(21)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41),所述驱动转向机构(41)两侧分别与一组收拢转向机构(42)传动连接,两组所述收拢转向机构(42)分别活动设置在前车轴(43)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向机构(41)包括控制电机(411)、双向丝杠(412)、牵引滑块(413)、伸缩套管(414)和伸缩转向杆(415),所述所述浮动板(21)上端面安装有控制电机(411),所述控制电机(411)与双向丝杠(412)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杠(412)上套设有两个所述牵引滑块(413),两个所述牵引滑块(413)分别与双向丝杠(412)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牵引滑块(413)与伸缩套管(414)的一端铰接,所述伸缩套管(414)的另一端活动插设有伸缩转向杆(415),所述伸缩转向杆(415)的另一端安装在收拢转向机构(4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拢转向机构(42)包括铰接头(421)、定位轴(422)、牵引杆(423)、牵引管(424)和转向车轮(425),所述前车轴(43)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一个铰接头(421),所述铰接头(421)通过万向节与转向车轮(425)铰接,所述转向车轮(425)的车轮轴活动套设有牵引管(424),所述牵引管(424)的侧面与牵引杆(423)的一端铰接,所述牵引杆(423)的另一端插设在伸缩转向杆(415)的另一端,所述定位轴(422)的底端活动插设在浮动板(21)上,所述定位轴(422)的顶端滑动嵌套有伸缩套管(4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412)上设置有正向和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与一个牵引滑块(413)传动连接,所述反向螺纹与另一个牵引滑块(413)传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气囊(23)底部设置有若干纵向条纹。
CN202010643556.8A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Active CN111731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3556.8A CN111731056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3556.8A CN111731056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056A true CN111731056A (zh) 2020-10-02
CN111731056B CN111731056B (zh) 2022-05-17

Family

ID=7265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3556.8A Active CN111731056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105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8488A1 (de) * 1970-08-03 1972-02-10 Hanns Trippel Oberflaechenfahrzeug
EP0176458A1 (fr) * 1984-08-13 1986-04-02 CHAUVEAU, Jean Claude Dispositif pour accoupler deux planches à voile pour obtenir un engin terrestre ou marin propulsé au moins par une hélice aérienne
DE4134122C1 (zh) * 1991-10-15 1992-10-01 Willer Technische Entwicklungen, 7910 Neu-Ulm, De
CN1207347A (zh) * 1998-07-15 1999-02-10 刘惠清 兼备跑车、越野车及船橇功能的汽车
CN103568751A (zh) * 2013-08-26 2014-02-12 罗琮贵 高航速水翼两栖车、浮囊两栖车、升降装置暨快捷浮囊
US8764499B1 (en) * 2007-09-03 2014-07-01 J. David March Amphibious vehicle
CN104340000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朴永赞 水陆两用汽车
CN109910535A (zh) * 2019-04-19 2019-06-21 嘉兴莲衫服装有限公司 水上定向行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8488A1 (de) * 1970-08-03 1972-02-10 Hanns Trippel Oberflaechenfahrzeug
EP0176458A1 (fr) * 1984-08-13 1986-04-02 CHAUVEAU, Jean Claude Dispositif pour accoupler deux planches à voile pour obtenir un engin terrestre ou marin propulsé au moins par une hélice aérienne
DE4134122C1 (zh) * 1991-10-15 1992-10-01 Willer Technische Entwicklungen, 7910 Neu-Ulm, De
CN1207347A (zh) * 1998-07-15 1999-02-10 刘惠清 兼备跑车、越野车及船橇功能的汽车
US8764499B1 (en) * 2007-09-03 2014-07-01 J. David March Amphibious vehicle
CN104340000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朴永赞 水陆两用汽车
CN103568751A (zh) * 2013-08-26 2014-02-12 罗琮贵 高航速水翼两栖车、浮囊两栖车、升降装置暨快捷浮囊
CN109910535A (zh) * 2019-04-19 2019-06-21 嘉兴莲衫服装有限公司 水上定向行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056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17900A (en) Wind-powered car
US8016303B1 (en) Wheeled-vehicle dolly
CN113147291B (zh) 一种水陆两栖跨介质无人车
CN203496594U (zh) 一种水陆两用全地形车
CN105501405A (zh) 一种水上平台用折叠式推进器
CN211684544U (zh) 水、陆、空三栖的可变翼飞行器
CN111086569A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205601804U (zh) 小型汽车携升降平移器
US4165846A (en) Convertible airplane
CN111731056B (zh) 一种水陆两用新能源车
CN105966179A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205099295U (zh) 一种气动三维升降操作平台
CN103818536A (zh) 一种两栖车辆水上混合推进装置
CN203600921U (zh) 一种具有可升降车轮的水陆二栖船舶
CN112193002B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
CN113636073B (zh) 陆海空三栖飞机
CN204895006U (zh) 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
CN211844685U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107512309A (zh) 一种道路用多功能节能环保新能源车
CN113199915B (zh) 陆空两栖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112538815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装卸运输的水陆两用桥
US9108612B2 (en) Hovercraft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ly-operable lift chambers
CN201951195U (zh) 一种多功能水陆两用电动汽车
CN111137369A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115384601B (zh) 一种风帆助航雪地漫游机器人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