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312B -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312B
CN111726312B CN202010165690.1A CN202010165690A CN111726312B CN 111726312 B CN111726312 B CN 111726312B CN 202010165690 A CN202010165690 A CN 202010165690A CN 111726312 B CN111726312 B CN 111726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differential signal
array
state transition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56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312A (zh
Inventor
金喆友
李渊虎
崔钟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ore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Business Found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ore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Business Found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ore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Business Foundation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6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06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binar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9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8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 Receiver e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overcoming line faults
    • H04L25/08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by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3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by transition coding, i.e. the time-position or direction of a transition being encoded befo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2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the received code signals, the signals containing no special 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 H04L7/033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the received code signals, the signals containing no special 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using the transitions of the received signal to control the phase of the synchronising-signal-generating means, e.g. using a phase-locked loop
    • H04L7/0337Selecting between two or more discretely delayed clocks or selecting between two or more discretely delayed received cod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所述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将输入数据编码为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以及发送器,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使用多条传输线顺序地发送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所述编码器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编码代码阵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是通过将编码单位时间增大至整数倍数倍而获得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在所述编码单位时间内被编码。

Description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3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32003的优先权的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差分信号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使用高级编织(braid)时钟信令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包括包含电视、监视器和智能手机的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些设备正在不断被开发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电子组件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电子设备中的许多电子组件之中,信号处理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的电子组件之间执行信号发送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的一个示例是将显示面板连接到时序控制器的接口。该接口使用时钟信号来读取在数据接收器接收到的来自数据发送器的数据。
在某些情况下,信号处理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向所传输的数据添加虚拟位来传输时钟信号。传输虚拟位会导致传输带宽的损失。此外,使用脉冲幅度调制(PAM)技术传输时钟信号还会降低噪声容限。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能够在传输与时钟信号相对应的状态转变信息的同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信号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常规编码时间内使用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更多的输入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
根据示例实施例,一种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将输入数据编码为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以及发送器,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使用多条传输线顺序地发送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所述编码器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编码代码阵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是通过将编码单位时间增大至整数倍数倍而获得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在所述编码单位时间内被编码。
所述编码器可以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所述编码代码阵列转换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并且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可以包括对应于单个差分信号的单个编织代码、单个映射代码和单个索引代码。所述编码器可以基于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来调整所述整数倍数。所述编码器可以基于根据所述多条传输线的数目而编码的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以及针对所述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来确定与根据所述整数倍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的数目。
所述编码器可以基于所述多条传输线的数目来确定所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并且所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可以是根据所述编织时钟信令预设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与根据成对的传输线的数目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之和。所述编码器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数据转换为所述编码代码阵列;以及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来校正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可以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分割数据从预设代码图中提取映射代码,以将所述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索引代码。所述编码代码阵列可以根据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基于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而生成。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参考预设的状态转变表来转换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可以基于另外的映射代码和另外的索引代码将所述编码代码阵列转换为状态转变代码,并将所述状态转变代码确定为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所述差分信号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传输线顺序地从所述发送器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以及解码器,所述解码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编码器的逆运算,以将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解码为所述输入数据。
根据示例实施例,一种操作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方法包括:由编码器将输入数据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由所述编码器将对应于所述编码代码阵列的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发送给发送器;以及由所述发送器通过多条传输线顺序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是通过将编码单位时间增大到整数倍数倍而获得的时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在所述编码单位时间内被编码。
转换所述多个位可以包括:由所述编码器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从预设代码图中提取与所述第一分割数据对应的映射代码;将所述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索引代码;以及基于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生成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转换所述多个位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根据是否发生所述状态转变,转换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基于转换后的映射代码和转换后的索引代码从状态转变表中提取状态转变代码;以及将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校正为所述状态转变代码。
根据示例实施例,一种电子信令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数据;确定与编码单位时间乘以整数倍数相对应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从所述输入数据中选择多个位;将所述多个位编码为包括与所述整数倍数相对应的多个编码代码的编码代码阵列;确定差分信号序列,其中,所述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对应于所述编码代码阵列中的编码代码;以及使用多条传输线传输所述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及优点。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框图;
图2示出了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示例实施例;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差分信号的示例实施例;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编码器的传输时间间隔的示例实施例;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操作过程;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编码器的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第一处理单元的操作过程;
图8示出了图6中的第二处理单元的操作过程;
图9示出了预设代码图的示例;
图10示出了状态转变表的示例;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图1中的编码器的框图;
图12示出了被预设到图11中的调整单元的位效率表的示例实施例;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整数倍的位效率的曲线图;
图14示出了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示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没有虚拟位的情况下发送与时钟信号相对应的状态转变信息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
差分信令(differential signaling)是指一种使用互补信号电传输信息的方法。可以将同一信号作为一对信号在不同的导体(例如,电路板上的导线或迹线(trace))中传输。接收电路读取两个信号之间的电学差(即,与信号线和地之间的差对照而言)。
差分传输可以降低电磁干扰(EMI)并增加噪声容限,这可以显着降低同步开关噪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差分信令所需的信号线要多于信号的数目。
本公开可以进行不同地修改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其具体示例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被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的以下示例性描述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为本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本公开旨在覆盖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有修改形式、相似形式和替代形式。
尽管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能被理解为限于以上术语。以上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区分开来。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同样,第二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涵盖所公开的多个相关项目的组合和所公开的多个相关项目之中的任何项目两者。
当提到组件“连接到”或“接入”其他组件时,这可以意味着该组件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其他组件,但是要理解的是,在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另一个组件。另一方面,当提到组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接入”另一个组件时,应当理解为在它们之间没有其他组件。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限制本公开。以单数使用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除非在上下文中该表述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在本申请中,应当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存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操作、动作、组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但并不旨在排除可以存在或可以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操作、动作、组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使用与相关技术领域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为使用理想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否则不应解释为使用理想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在下文中,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示例实施例,其中,使用相同或相对应的相同附图标记来呈现那些组件,而与附图编号无关,并且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框图。图2示出了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示例实施例。图3示出了图1中的差分信号的示例实施例。图4示出了图1中的编码器的传输时间间隔的示例实施例。
编织时钟信令可以指将时钟信息嵌入到数据流中而没有数据开销、不必要的引脚和时钟通道的方法。为了减小数据开销,可以在每隔一个数据周期中嵌入时钟信息。
参考图1至图4,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可以包括编码器100和发送器200。
编码器100可基于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输入数据DIN(Data_input)编码为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可以指用于对以差分传输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的协议。
如图2所示,在高级编织时钟信令中,根据多条传输线的数目而编码的差分信号可以对应于相应的编码代码。例如,Sd1至Sd6可以是差分信号,L1至L4可以是传输线,并且字母A至F的范围可以是编码代码。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差分信号[0,1,0,1]可以对应于编码代码中的“A”编码代码,并且第二差分信号[0,1,1,0]可以对应于编码代码中的“B”编码代码。
在高级编织时钟信令中,每个编码代码可以对应于包括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的对。变量α、β和γ可以表示映射代码,而数字0和1可以表示索引代码。
例如,“A”编码代码可以对应于包括“α”映射代码和“0”索引代码的对。类似地,“B”编码代码可以对应于包括“β”映射代码和“0”索引代码的对。因此,编码器100可以使用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编码代码、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将输入数据DIN编码为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
发送器200可以通过多条传输线L1至LN顺序地发送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例如,发送器200可使用阻抗匹配电路、串口转换器(serial converter)和静电消除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多条传输线L1至LN顺序地发送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
为了便于描述,将假设多条传输线L1至LN包括四条传输线。然而,传输线的数目不限于此,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均具有偶数条传输线的任何不同的信号处理设备。
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可以在成对的传输线中包括互补位信息。传输线可以被称为L1、L2、L3、L4等。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差分信号Sdl可以在第一对传输线中包括具有不同电平状态的互补位信息,例如[0,1]。类似地,第一差分信号Sd1还可以在第二对传输线中包括具有不同电平状态的互补位信息,例如[0,1]。例如,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可以沿着成对的传输线分别包括[0,1,0,1]、[0,1,1,0]、[1,0,0,1]和[1,0,1,0]之中的互补位信息中的任何一个互补位信息。
根据示例实施例,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可以包括以成对传输线为单位的互补位组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第五差分信号Sd5可以包括第二对传输线L3和L4中的[0,0]的位组信息以及第一对传输线L1和L2中的[1,1]的位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对传输线L1和L2中的[1,1]的位组信息可以与第二对传输线L3和L4中的[0,0]的位组信息互补。
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可包括其中检测到另一相邻的差分信号的状态转变的数据。例如,如图3所示,第三差分信号Sd3可以包括其中检测到相邻的第二差分信号Sd2和相邻的第四差分信号Sd4的状态转变的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示例实施例中,编码器100可以将输入数据DIN中的多个位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多个位可以对应于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时间间隔TTI可以是通过将对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中的每一个进行编码的编码单位时间UI增大到整数倍数M倍而获得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整数倍数M可以是小于根据编织时钟信令而编码的编码单位时间UI的总次数的值。
例如,编码器100可以将输入数据DIN之中的多个位转换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编码代码阵列。多个位可以对应于传输时间间隔TTI。可以通过将对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之中的每一个进行编码的编码单位时间UI增大到整数倍数M倍来获得传输时间间隔TTI。
例如,如图4所示,当传输线L1至LN的数目是4,并且输入数据DIN是10位时,编码器100可以将输入数据之中的对应于传输时间间隔TTI的10位转换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代码阵列(例如,BDEA),传输时间间隔TTI对应于四个编码单位时间UI。同时,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可以在五个编码单位时间UI编码10位的输入数据DIN。在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一些示例中,在每个编码单位时间内编码的位数可以是2位。
编码代码阵列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编码代码。例如,编码代码可以是A、B、C等。附加地或者可选地,编码代码阵列可以包括四个编码代码的序列,例如AADA、BDEA等。编码代码序列可以对应于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至少一个编码代码中的每一个编码代码可以一一对应地对应于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例如,如图4所示,编码代码B可以对应于第一差分信号Sd1,并且编码代码D可以对应于第二差分信号Sd2
因此,编码器100可以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通过发送器200顺序地发送与编码代码阵列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
例如,由于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相比,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可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通过编码器100转换更多的输入位,所以可以缩短输入数据DIN的传输时间。此外,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可以在每个时间周期期间以差分方式传输更多的输入数据以减少功耗。
因此,根据示例实施例,电子信令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输入数据DIN;确定与编码单位时间UI乘以整数倍数M(例如,如图4所示,为4)相对应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基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从输入数据中选择多个位(例如,10位);将多个位编码为包括与整数倍数M相对应的若干编码代码的编码代码阵列(例如,BDEA);确定差分信号序列,其中,该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对应于编码代码阵列中的编码代码;以及使用多条传输线传输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的操作过程。参考图1至图5,在操作S110中,编码器100可以将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
在操作S120中,编码器100可以基于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与编码代码阵列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l至SdN发送至发送器200。
在操作S130中,发送器200可以通过多条传输线L1至LN顺序地发送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更详细地描述编码器100。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编码器100的框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第一处理单元110的操作过程。图8示出了图6中的第二处理单元120的操作过程。图9是预设代码图111的示例。图10是状态转变表121的示例。
参考图6至图10,编码器100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
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基于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输入数据DIN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
例如,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10位的输入数据DIN转换为4位的编织代码阵列(例如,ABCD、DACE等)。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10位的输入数据DIN[001_100_0110]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BDEA”。
在操作S210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将输入数据DIN之中的对应于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
例如,当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对应的多个位是“0011000110”时,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将“0011000110”分割为与输入数据DIN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分割数据“001100”(“0011000110”)和与输入数据DIN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第二分割数据“0110”(“0011000110”)。
在操作S220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从预设代码图111中提取与第一分割数据相对应的映射代码。第一分割数据是要转换为映射代码的数据。另外,映射代码可以小于第一分割数据。
如图9所示,可以将与第一分割数据“001100”相对应的“001”提取为两位的映射代码“βα”,并且可以将与第一分割数据“001100”相对应的“100”提取为两位的映射代码“γα”。第一分割数据“001100”可以比映射代码“βαγα”小两位。
在操作S230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将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索引代码。第二分割数据可以是用于标识从第一分割数据提取的映射代码的索引代码。
例如,第二分割数据“0110”可以是用于从第一分割数据“001100”提取的映射代码“βαγα”的索引代码,“0110”可以是用于“βαγα”的索引代码,“0110”可以是用于“βαγα”的索引代码,“0110”可以是用于“βαγα”的索引代码,“0110”可以是用于“βαγα”的索引代码。
在操作S240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可以根据图2所示的高级编织时钟信令来生成编码代码阵列。编码代码阵列是可以基于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的。
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根据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来校正编码代码阵列。
在操作S310中,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检测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
例如,当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编码代码阵列是“AADA”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检测到在“AADA”中没有发生状态转变。当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编码代码阵列是“BDEA”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检测到在“BDEA”、“BDEA”和“BDEA”中发生状态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S320中,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转换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映射代码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生成。索引代码可以由第一处理单元110根据是否发生状态转变来设置。
当编码代码阵列未发生状态转变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参考状态转变表121来转换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映射代码。例如,当编码代码阵列“AADA”没有发生状态转变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参考状态转变表121将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映射代码“αααα”转换为“γγαα”。
当编码代码阵列没有发生状态转变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转换索引代码。可以参考状态转变表121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设置索引代码。例如,当编码代码阵列“AADA”没有发生状态转变时,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参考状态转变表121将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设置的索引代码“0010”转换为“0100”。
在操作S330中,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基于在操作S320中转换后的映射代码和在操作S320中转换后的索引代码,从状态转变表121中提取状态转变代码。状态转变代码可以是从编码代码阵列转换而来以确保时钟信号的传输的代码阵列。
在操作S340中,第二处理单元120可以将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10所生成的编码代码阵列校正为状态转变代码。
图1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1中的编码器100的框图。图12示出了预设到图11中的调整单元130的位效率表的示例实施例。图13是示出根据整数倍数的位效率的曲线图。
参考图11至图13,编码器100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以及调整单元130。在下文中,由与参考图6至图10所描述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调整单元130可以基于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对应的多个位的数目来调整整数倍数M。调整单元130可以从位效率表131中确定与多个位的数目相对应的整数倍数M。
如图12所示,可以在根据条件表达式(1)、(2)和(3)预先计算出位效率表131之后,通过调整单元130来存储位效率表131。
调整单元130可以通过条件表达式(1)确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对应的多个位的数目。条件表达式(1)可以被表示为:
N=[M×k] (1)
其中M可以表示整数倍数,K可以表示通过条件表达式(2)计算的常数。
条件表达式(2)是用于计算常数K的计算。条件表达式(2)可以表示为:
K=logxy (2)
在这种情况下,X可以表示根据多条传输线(例如,L1至L4)的数目而编码的每编码单位时间UI的位数,并且Y可以表示针对该位数X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例如,当多条传输线(例如,L1至LN)的数目为4时,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位数X可以为2。当用于多条传输线(例如,L1至LN)的差分信号的数目是6时,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位数X可以为3。
调整单元130可以基于传输线(例如,L1至LN)的数目,确定针对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针对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可以是根据编织时钟信令预设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与根据成对的传输线的数目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之和。
例如,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两位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Y可以是6。在该示例实施例中,6是由4和2的总和确定的。4是第一差分信号[0,1,0,1]、[0,1,1,0]、[1,0,0,1]和[1,0,1,0]的实例数目。2是根据成对的传输线(2!)的数目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另外,在编码单位时间UI内编码的三位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Y可以是18。在该示例实施例中,18是由6和12的总和确定的。6是根据编织时钟信令预设的差分信号的数目。12是根据成对的传输线(3!2!)的数目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
因此,当多条传输线(例如,L1至LN)的数目为4时,K可以为大约2.585,并且根据整数倍数M,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对应的位数N可以增大到大约2.585倍。当多条传输线(例如,L1至LN)的数目为6时,K可以是大约2.631,并且根据整数倍数M,输入数据DIN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对应的位数N可以增大到大约2.631倍。
调整单元130可以将通过条件表达式(3)计算出的位效率预先存储在位效率表131中。条件表达式(3)可以表示为:
位效率=N/(2×M) (3)
如图13所示,可以将位效率的大小增大到整数倍数M倍以收敛于25%至29%的效率。
图14示出了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_1的示例实施例。
参考图14,差分信号处理设备500_1可以包括编码器100、发送器200、接收器300和解码器400。在下文中,由与参考图1至图11所描述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编码器100和发送器200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器100和发送器200可以被称为发送设备,并且接收器300和解码器400可以被称为接收设备。
接收器300可以通过多条传输线L1至LN顺序地从发送器200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例如,接收器300可以使用阻抗匹配电路、串行转换器和静电消除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多条传输线L1至LN顺序地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解码器400可以将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解码成输入数据DIN。解码器400可以在将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Sd1至SdN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之后,对编码代码阵列执行编码器100的逆运算,以对输入数据DIN进行解码。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实施例,可以在常规编码时间内使用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将更多的输入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因此,可以减少输入数据的传输时间。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化。

Claims (15)

1.一种差分信号处理设备,所述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使用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编码代码、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将输入数据编码为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以及
发送器,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使用多条传输线顺序地发送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
其中,所述编码器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编码代码阵列,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是通过将编码单位时间增大至整数倍数倍而获得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在所述编码单位时间内被编码,
其中,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包括对应于单个差分信号的单个编织代码、单个映射代码和单个索引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编码器基于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来调整所述整数倍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编码器基于根据所述多条传输线的数目而编码的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以及针对所述每编码单位时间的位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来确定与根据所述整数倍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编码器基于所述多条传输线的数目来确定所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并且
所述的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是根据所述编织时钟信令预设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与根据成对的传输线的数目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实例数目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编码器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数据转换为所述编码代码阵列;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来校正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分割数据从预设代码图中提取所述映射代码,以将所述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所述索引代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根据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基于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而生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参考预设的状态转变表来转换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基于另外的映射代码和另外的索引代码将所述编码代码阵列转换为状态转变代码,并将所述状态转变代码确定为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处理设备,所述差分信号处理设备还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多条传输线顺序地从所述发送器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以及
解码器,所述解码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编码器的逆运算,以将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解码为所述输入数据。
10.一种操作差分信号处理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编码器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使用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编码代码、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将输入数据之中的与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多个位转换为编码代码阵列;
由所述编码器将对应于所述编码代码阵列的一个或更多个差分信号发送给发送器;以及
由所述发送器通过多条传输线顺序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
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是通过将编码单位时间增大到整数倍数倍而获得的时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在所述编码单位时间内被编码,
其中,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包括对应于单个差分信号的单个编织代码、单个映射代码和单个索引代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转换所述多个位包括:
由所述编码器将所述输入数据之中的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所述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
从预设代码图中提取与所述第一分割数据对应的所述映射代码;
将所述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所述索引代码;以及
基于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生成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转换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检测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
根据是否发生所述状态转变,转换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
基于转换后的映射代码和转换后的索引代码从状态转变表中提取状态转变代码;以及
将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校正为所述状态转变代码。
13.一种电子信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数据;
确定与编码单位时间乘以整数倍数相对应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从所述输入数据中选择多个位;
根据高级编织时钟信令使用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的编码代码、映射代码和索引代码将所述多个位编码为包括与所述整数倍数相对应的多个编码代码的编码代码阵列;
确定差分信号序列,其中,所述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对应于所述编码代码阵列中的编码代码;以及
使用多条传输线传输所述差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差分信号,
其中,所述高级编织时钟信令包括对应于单个差分信号的单个编织代码、单个映射代码和单个索引代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所述多个位包括:
将所述多个位分割为第一分割数据和第二分割数据;
使用预设代码图提取所述第一分割数据的所述映射代码;
将所述第二分割数据设置为所述索引代码;以及
基于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生成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转换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检测所述编码代码阵列是否发生状态转变;
基于所述状态转变转换所述映射代码和所述索引代码;
基于转换后的映射代码和转换后的索引代码从状态转变表中提取状态转变代码;以及
基于所述状态转变代码校正所述编码代码阵列。
CN202010165690.1A 2019-03-20 2020-03-11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Active CN111726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32003 2019-03-20
KR1020190032003A KR102223031B1 (ko) 2019-03-20 2019-03-20 향상된 브레이드 클락 시그널링을 이용한 차동 신호 처리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312A CN111726312A (zh) 2020-09-29
CN111726312B true CN111726312B (zh) 2024-03-08

Family

ID=7251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5690.1A Active CN111726312B (zh) 2019-03-20 2020-03-11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5484B2 (zh)
KR (1) KR102223031B1 (zh)
CN (1) CN111726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6681B (zh) * 2021-04-26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
CN113810071B (zh) * 2021-09-13 2022-07-22 上海星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线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10319B (zh) * 2021-11-17 2022-02-08 伟恩测试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时钟数据发送电路、接收电路、恢复电路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744B1 (en) * 1999-01-04 2002-09-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speed extendable bus architecture
KR20040071247A (ko) * 2001-12-24 2004-08-11 실리콘 이미지, 인크.(델라웨어주 법인)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클록을 재생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20060080312A (ko) * 2005-01-05 2006-07-10 오소트론 주식회사 직교 코드를 이용한 차분적 직교 변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99362A (zh) * 2005-01-05 2008-01-02 Orthotron株式会社 使用啁啾信号的重复时间间隔差的差分正交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4514078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美名格-艾罗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编织机的生产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编织机
CN105009535A (zh) * 2013-03-07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时钟信息嵌入在信号状态转变中的多导线信令的转码方法
KR20190003666A (ko) * 2016-05-13 2019-01-09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적응형 전송 시간 간격 길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8398B1 (en) 2001-12-24 2006-08-08 Silicon Imag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a clock for auxiliary data transmitted over a serial link with video data
US7342969B2 (en) 2003-07-28 2008-03-11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with multiple clocks
JP2009502095A (ja) * 2005-07-18 2009-01-22 ミツビシ・エレクトリック・リサーチ・ラボラトリ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多数の受信機タイプに適合する信号であって、改善された受信機性能用に設計される信号を変調及び復調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7876242B2 (en) 2009-04-29 2011-01-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t interval calculation of displayport auxilliary channel without CDR
US9077386B1 (en) * 2010-05-20 2015-07-07 Kandou Labs, S.A.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on of unions of vector signaling codes for power and pin efficient chip-to-chip communication
FR2964233B1 (fr) 2010-08-24 2012-10-05 Thales Sa Systeme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e signaux numeriques video pour liaisons de type "lvd"
KR20120052739A (ko) 2010-11-16 2012-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구동 장치 및 그것의 영상 데이터 압축 및 복원 방법
JP2013009187A (ja) 2011-06-24 2013-01-10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KR101856661B1 (ko) 2011-12-29 2018-06-2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이퀄라이징 회로 및 데이터 이퀄라이징 방법
CN104079370B (zh) * 2013-03-27 2018-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WO2014172377A1 (en) * 2013-04-16 2014-10-23 Kandou Labs, S.A.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igh bandwidth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WO2016019384A1 (en) 2014-08-01 2016-02-04 Kandou Labs, S.A. Orthogonal differential vector signaling codes with embedded clock
WO2019241081A1 (en) * 2018-06-12 2019-12-19 Kandou Labs, S.A. Passive multi-input comparator for orthogonal codes on a multi-wire bus
US10756849B2 (en) * 2019-01-21 2020-08-25 Apple Inc. Self referenced single-ended chip to chip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744B1 (en) * 1999-01-04 2002-09-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speed extendable bus architecture
KR20040071247A (ko) * 2001-12-24 2004-08-11 실리콘 이미지, 인크.(델라웨어주 법인)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클록을 재생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20060080312A (ko) * 2005-01-05 2006-07-10 오소트론 주식회사 직교 코드를 이용한 차분적 직교 변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99362A (zh) * 2005-01-05 2008-01-02 Orthotron株式会社 使用啁啾信号的重复时间间隔差的差分正交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5009535A (zh) * 2013-03-07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时钟信息嵌入在信号状态转变中的多导线信令的转码方法
CN104514078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美名格-艾罗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编织机的生产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编织机
KR20190003666A (ko) * 2016-05-13 2019-01-09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적응형 전송 시간 간격 길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04345A1 (en) 2020-09-24
US11095484B2 (en) 2021-08-17
KR20200112084A (ko) 2020-10-05
KR102223031B1 (ko) 2021-03-04
CN111726312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312B (zh) 差分信号处理设备、其操作方法和电子信令的方法
JP3542809B2 (ja) 遷移制御された平衡エンコード体系
US8781022B1 (en) Methods for multi-level data transmission
US7180958B2 (en) Technique for utilizing spare bandwidth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a transition-limiting code in a multi-level signaling system
US5974464A (en) System for high speed serial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DC-balanced coding
US7146051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ptical signal of graphic signal
US5999571A (en) Transition-controlled digital encoding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68977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un length limited TMDS-like encoding of data
EP082481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word blocks together with control words
US20060126751A1 (en) Technique for disparity bounding coding in a multi-level signaling system
EP0707402A2 (en)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employing lower dimensionality convolutional encoder
KR20160127102A (ko) 클록 임베디드 벡터 시그널링 코드
US20070168835A1 (en) Seri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JPH03171826A (ja) デジタル信号用の改良したデータと順方向誤り制御の符号化法
US11588666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er encoding apparatus and receiver decoding apparatus
CN115733606A (zh) 用于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以及转换编码器
CN11319666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US7593468B2 (en) Method of interfacing a high speed signal
CN104427343A (zh) 一种fpd-link lvds视频传输中dca位信号编码电路及方法
JP2011155330A (ja) 伝送システム
CN109639608B (zh) 数据编码的方法
CN115620656A (zh) 信号传输方法、显示驱动电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Misbahuddin et al.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er for Variable Length C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