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904B - 鱼竿后靠部 - Google Patents

鱼竿后靠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8904B
CN111698904B CN201980012834.5A CN201980012834A CN111698904B CN 111698904 B CN111698904 B CN 111698904B CN 201980012834 A CN201980012834 A CN 201980012834A CN 111698904 B CN111698904 B CN 111698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rod
holders
pressing operation
fixed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8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8904A (zh
Inventor
黃仁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10Supports for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竿后靠部,其具有后靠部支承件和U形固定保持器,并且具有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后靠部支承件用于将鱼竿的后部固定在预定高度,U形固定保持器固定地形成在后靠部支承件的顶部以支承鱼竿的后部,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设置在U形固定保持器的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的每一者的上端,以便通过扭转弹簧的弹性相对于铰链可旋转,允许:当将鱼竿的后部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时,鱼竿的后部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同时被弹性地扩展,同时,在鱼竿的后部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以后,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以便弹性地按压鱼竿的后部,以便能够维持鱼竿的后部被安全地保持在鱼竿后靠部上的状态。

Description

鱼竿后靠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竿后靠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鱼竿后靠部:即使在使用短长度的前靠部时也能够安全地支承鱼竿,即使由于在钓鱼期间鱼咬钩并且在鱼咬住鱼钩之后朝向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迅速地移动而导致鱼竿被突然地从鱼竿后靠部释放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鱼竿被意外地丢失,尤其能够当在水生植物分布的区域内钓鱼期间设置鱼钩时,允许在与水生植物相反的方向上设置鱼钩,并且由此当取下被鱼钩捕获的鱼时,安全地将鱼取下来,同时避免鱼线被水生植物缠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鱼竿支承件被分成前靠部和后靠部。
前靠部用于支承鱼竿的前部分,并且前靠部被根据鱼竿的尺寸分为不同类型。通常,前靠部被配置为具有能够安全地支承鱼竿的尺寸,使得在展开鱼竿时其不会向前脱落。
后靠部用于支承鱼竿的后部,并且后靠部被配置为安全地保持鱼竿的后部,根据鱼竿的标准,鱼竿的后部具有各种类型的直径。
作为现有技术,名称为“用于防止分离的保持器的制动保持器”(a brake holderfor a holder for preventing separation)、登记号为20-0395036的韩国实用新型公开了鱼竿的后靠部,但它具有如下缺点:它不能防止鱼竿的后部在向上的方向上脱落。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登记号为10-1036264的韩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鱼竿的支承件的保持器”(a holder for a support of the fishing rod)。
上述现有技术(韩国专利登记号10-1036264)具有如下的配置:其中,保持鱼竿的后部的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的上端之间的间隙被形成为比其下端之间的间隙更窄,并且被配置为防止鱼竿的后部在向上的方向上脱落。在此,能够预期的优点是,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牢固地保持鱼竿被固定而不旋转,以便防止在被鱼钩捕获的鱼朝向鱼竿的前侧游走时,鱼竿在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的向上的方向(也就是说,远离鱼竿的方向)上脱落。然而,与这种期望不同的是,存在以下问题:当被鱼钩捕获的鱼在鱼竿被安装的方向上快速地移动时,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中的每一者弹性地保持鱼竿的后部并且在鱼竿被释放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可能发生鱼竿的后部在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的向上的方向上脱落的现象。
同时,目前通过摆放若干鱼竿来享受钓鱼的文化正在发展,并且因此,钓鱼文化也是多样化的。
作为示例,当摆放若干的鱼竿钓鱼时、或者当在分布有很多水生植物的区域中钓鱼时、或者当在夜晚钓鱼时,使用具有更短长度的前靠部来支承鱼竿而不是使用长前靠部支承可以防止鱼线缠绕在前靠部中。由于这个原因,当摆放若干鱼竿钓鱼时,通常使用短长度的前靠部来支承鱼竿。
因此,鱼竿的后靠部应当被配置为安全地并且牢固地保持鱼竿的后部,从而使得鱼竿的后部不会由于使用由短长度的前靠部支承的部分作为杠杆而被抬起。此外,如果被鱼钩捕获的鱼朝向远离鱼竿的方向游走、在更靠近鱼竿的方向上游走、或者鱼在这两者中的任一方向上游走,则鱼竿的后部应被配置为不与后靠部分离,以防止鱼竿被意外地丢失。此外,存在这样的情况:需要能够安全地支承鱼竿以便在钓鱼文化中感受到满意的感觉的后靠部。
此外,现有技术的鱼竿后靠部具有以V形和U形形成的支承件,以便稳定地支承鱼竿的后部。此外,为了能够弹性地保持鱼竿的后部,鱼竿后靠部被配置为使得上述V形支承件和U形支承件被弹性地扩展,并且然后在V形支承件和U形支承件返回到其初始状态时弹性地保持鱼竿的后部。这允许在鱼竿的后部的表面光滑时鱼竿的后部被弹性地配合到V形支承件和U形支承件中。然而,当鱼竿的后部不光滑时、或者当收缩的橡胶带包裹在鱼竿的后部以防止手滑动时,出现如下现象:被放置在V形支承件和U形支承件上的鱼竿的后部滑动不流畅。
因此,由于鱼竿的后部不能被容易地配合到后靠部的支承件,所以存在不可能将鱼竿的后部安全地安装在后靠部上的问题。此外,现有技术的鱼竿后靠部具有弱的力,以弹性地保持鱼竿的后部。因此,当前靠部支承鱼竿的前部的位置在比鱼竿的重心更短的距离处形成时,不可能仅通过以V形和U形形成的支承件的自身弹性来安全地保持鱼竿的后部。因此,问题是由于钓鱼期间波浪的摇摆运动,鱼竿的后部容易移位到后靠部的上侧,或者鱼竿的后部由于咬住鱼钩并且游走的咬鱼的力而容易偏离后靠部的上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实用新型登记号20-0395036(在2005年9月7日公布)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登记号10-1036264(在2011年5月23日公布)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登记号10-1582549(在2016年1月5日公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竿后靠部,所述鱼竿后靠部即使在使用短长度的前靠部时也能够安全地支承鱼竿的后部,即使出现被鱼钩捕获的鱼拖拽鱼杆的现象,也能够通过防止鱼竿完全地从鱼竿后靠部脱离来防止鱼钩意外地丢失,特别是,能够在设置鱼钩时,根据渔场的情况,通过在拉动方向、推动方向等方向上自由地选择鱼钩设置方向来允许设置鱼钩,并且因此可以通过设置鱼钩来防止鱼线纠缠在水生植物等中。
用于解决问题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鱼竿后靠部,其包括固定支承件和U形固定保持器,固定支承件被配置为将鱼竿的后部固定在预定高度,U形固定保持器被固定到固定支承件的上端,以支承鱼竿的后部,鱼竿后靠部包括:
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通过作为因扭转弹簧的弹性而旋转的开始点的铰链而被可旋转地安装在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上端,并且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被配置为:当将鱼竿的后部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时,允许鱼竿的后部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同时被弹性地扩展,并且在鱼竿的后部插入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之间之后,通过返回到原始位置而包裹并弹性地按压鱼竿的后部,使得鱼竿的后部被安全地安装在鱼竿后靠部上,其中,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通过倾斜表面形成为漏斗形状,倾斜表面的间隔宽度朝向其下部变窄,并且包括至少一对导辊,导辊可旋转地安装在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的倾斜表面上,以引导鱼竿的下降手柄。
此外,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可以包括沿着其倾斜表面以预定间隔可旋转地形成的多个导辊。
进一步地,U形固定保持器可以包括:左铰链支架和右铰链支架以及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左铰链支架和右铰链支架在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下端形成,通过被安装在铰链销上的扭转弹簧将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弹性地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左铰链支架和右铰链支架,从而弹性地支承鱼竿的后部。
进一步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可以包括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通过辊轴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相应的上端,其中其上可安装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的辊轴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沿着长孔移动,长孔在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中的每一者的上端部分中形成。
进一步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可以包括: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以及左致动杆和右致动杆,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分别具有形成为“U”形的截面,并且通过螺旋弹簧被弹性地安装在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中;左致动杆和右致动杆位于并且被插入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与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之间,并且当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朝向左铰链支架和右铰链支架移动时允许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移动,同时弹性地压缩螺旋弹簧。
此外,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可以包括突出杆,突出杆通过朝向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突出而分别在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中形成,其中突出杆中的每一者可以被配置为沿着引导通道而旋转和移动,引导通道在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中的每一者的下端中形成,使得通过作为旋转的开始点的铰链销而使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旋转。
进一步地,相应的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可以包括辅助辊,辅助辊在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的下方对称地形成以彼此面对。
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多个止动件和一个防分离突出部,多个止动件朝向与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相对的方向以预定间隔突出。
此外,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以及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可以分别包括安装在其中的多个永磁体,使得N极和S极彼此面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鱼竿后靠部,其包括固定支承件和U形固定保持器,固定支承件被配置为将鱼竿的后部固定在预定高度,U形固定保持器被固定到固定支承件的上端,以支承鱼竿的后部,鱼竿的后靠部包括:
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可转动地连接到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的上端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上端;一个旋转支承件,旋转支承件在铰链支架(铰链支架在左固定保持器的下端形成)上形成,并且被安装为接收由扭转弹簧(其被弹性地安装在铰链销上)引起的朝向右固定保持器的旋转力;以及至少一对旋转辊,所述至少一对旋转辊在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的倾斜表面上形成,以引导鱼竿的下降后部。
在此,多个旋转辊可以沿着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的倾斜表面以预定间隔形成,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
进一步地,U形固定保持器的右固定保持器可以包括在其下端形成的台阶部件,以停止旋转支承件(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左固定保持器的下端)的旋转,其中台阶部件可以具有嵌入在其中的缓冲构件,以在旋转支承件旋转并且与其碰撞时减小噪声。
进一步地,旋转支承件可以包括在其上端可旋转地形成的导辊,从而引导鱼竿的后部,以便使鱼竿的后部被平滑地拔出,同时防止如下现象:当抬起鱼竿时旋转支承件的上端被闩锁。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存在以下效果。也就是说,当将附接到鱼钩上的鱼饵投放到水表面上时,并且然后将鱼竿的后部安装在鱼竿后靠部上时,可以通过将鱼竿放置在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的上端上,然后通过使用手指等轻轻地按压鱼竿的后部的操作来将鱼竿安全地安装在鱼竿后靠部上。此外,即使水表面由于风等而严重地波动,鱼竿后靠部也能够弹性地按压鱼竿,使得鱼竿的后部不会与U形固定保持器的上侧分离,从而安全地保护鱼竿。
此外,当被鱼钩钩住的鱼在与鱼竿相对的方向上快速移动(游走)时,当鱼竿的后部朝向鱼竿的U形固定保持器的前部脱落时,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弹性地缩回。由于这个原因,通过抑制防丢失锚固件与U形固定保持器分离,可以防止因钓鱼期间不集中的错误而丢失鱼竿的事故。
此外,当在水生植物区域中钓鱼时,即使出现被鱼钩捕获的鱼快速地移动(游走)到水生植物区域的现象,也可以在设置鱼钩时容易地将鱼竿钩设置在与水生植物区域相反的方向上。因此,可以选择钩设置方向,使得鱼线不会被缠绕在水生植物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前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固定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是示出了可移动保持器的缓冲器盖的截面图。
图6至图9是示出当将鱼竿的后部安装在本发明的鱼竿后靠部上时的逐步操作状态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当鱼竿的后部与鱼竿后靠部的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分离时,防丢失锚固器被闩锁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以及插绳槽的状态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到鱼竿后靠部的防丢失锚固器的截面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鱼竿后靠部的安装状态的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前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5和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当将鱼竿安装在鱼竿后靠部上时的逐步操作状态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鱼竿后靠部的旋转支承件被朝向台阶部件旋转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鱼竿后靠部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
首先,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的配置。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包括U形固定保持器2以及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U形固定保持器2被固定到固定支承件11的上端,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被弹性地并且可旋转地装配到U形固定保持器2,并且通过被分为左本体和右本体而形成。
如图3所示,U形固定保持器2包括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彼此连接,从而作为整体形成“U”形,并且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包括形成在其下部连接部分的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
此外,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下连接部分形成的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中的每一者包括在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中形成的铰链组装孔26和27,铰链销25被一个接一个地组装到铰链组装孔26和27中。此外,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中的每一者包括引导通道28和29,引导通道28和29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下连接部分中对称地形成,并且围绕相应的铰接组装孔26和27形成为弧形。
此外,连接支架41和42分别被安装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上端,并且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分别被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41和42。
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通过贯穿连接支架41和42的销43和44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41和42。此外,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中的每一者通过被安装在销43和44上的扭转弹簧45和46的弹性而用作防止鱼竿的后部100,也就是说,通过弹性地按压手柄的操作,防止鱼竿的后部100因风或波浪的摇摆运动而被拉出到U形固定保持器2的上侧,并且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弹性地支承鱼竿的后部100,以便用户可以在鱼钩设置时快速且轻轻地抬起鱼竿的后部100。
此外,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以彼此对称的形状形成,如附图所示。也就是说,左按压操作件4a具有“>”形状,并且右按压操作件4b具有“<”形状,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以彼此对称的形状形成。也就是说,这些部件通过相对的倾斜表面形成为漏斗的形状,使得间隔的距离朝向倾斜表面的下部分变得更窄。此外,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倾斜表面上的至少一对导辊47和48。形成安装在上述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中的每一者上的一对导辊47和48,以便通过使面向彼此的倾斜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朝向其下部变窄而形成为“∨”形状(漏斗形状)。因此,其以这样的方式被配置:当将鱼竿的后部100放置在这对导辊47和48上并且轻轻地按压它们时,这些辊引导鱼竿的后部100,也就是说,在旋转时的手柄,因此允许其被平滑地插入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多个导辊(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三对导辊)被沿着倾斜表面以预定间隔安装,从而形成三个阶段,从而依次地引导鱼竿的下降手柄。因此,与仅安装一对导辊的情况相比,具有更加平滑地引导手柄的下降的效果。此外,安装在它们之间的下端的导辊朝向容纳鱼竿的后部(手柄)的圆形空间露出。因此,当通过抓住鱼竿的手柄而向上拉动鱼竿时,倾斜表面漏斗的下端的导辊容易地引导被向上拉出的手柄的运动。
此外,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中的每一者包括嵌入其中的永磁体49a和49b。永磁体49a和49b被配置为由于吸引永磁体30a和30b(永磁体30a和30b在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中形成)的动作而保持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这将在以下描述。
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被配置成可旋转地连接到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在U形固定保持器2的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相应的下连接部分形成。
为此,支架组装部件31a和31b在相应的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的下端形成,并且铰接孔30(铰链销25穿过铰接孔30)分别形成在支架组装部件31a和31b中(参见图2)。此外,在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的支架组装部件31a和31b中的每一者中形成能够安装扭转弹簧32的弹簧安装槽33(参见图4)。
因此,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被配置为通过作为因扭转弹簧32(其被弹性地安装在支架组装部件31a和31b的弹簧安装槽33中)而旋转的开始点的铰链销25来重复如下操作: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弹性地延伸,并且然后弹性地恢复到靠近地面对彼此的原始状态。
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包括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通过辊轴34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相应的上端,并且相应的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的辊轴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沿着长孔35a和35b上下移动。
此外,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包括分别在其下端部分中形成的提起引导室37,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被插入到提起引导室37中,以便通过螺旋弹簧36弹性地上下移动。此外,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被配置为通过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上下移动,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被安装为随着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旋转而上下移动。
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插入穿过组装孔(其没有用数字表示,并且是指从旋转辊正下方到提起引导室的上部分竖直形成的组装孔),组装孔在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中形成。
此外,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被安装为使得它们的上端与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的下部分接触,并且用作在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向下移动时接收按压压力,使得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下降,同时弹性地压缩螺旋弹簧36。同时,其以这样的方式被配置:当按压左旋转辊38a和右旋转辊38b的力被移除时,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通过螺旋弹簧36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抬起,螺旋弹簧36在先前的上升中已被弹性地压缩,并且因此使得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上升。
此外,相应的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包括形成在其上的突出杆39,并且这些杆突出,以便沿着引导通道28和29旋转和移动,引导通道28和29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相应的下连接部分中形成为弧形。
同时,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包括组装孔(未用数字表示),组装孔用于插入和组装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从而上下移动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其中插入有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的提起引导室37被配置为由图5中所示的缓冲器盖37a密封。为此,螺栓孔37b分别在缓冲器盖37a的两侧上形成,使得缓冲器盖37a被螺栓等固定到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中的每一者。
此外,被永磁体49a和49b(永磁体49a和49b被分别嵌入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中)影响的永磁体30a和30b被嵌入在相应的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的上端中。此外,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中的每一者包括辅助辊39a和39b,辅助辊39a和39b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面对彼此的它们的上端。
此外,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包括多个止挡件310和防分离突出部320,防分离突出部320在面对彼此的截面的前表面上以预定间隔突出。多个止挡件310以一定间隔形成,防丢失锚固器120可以被闩锁至止挡件310,防丢失锚固器120由连接绳110等连接到鱼竿的后部100。防分离突出部320具有防止防丢失锚固器120从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移出的功能(参见图2和图4)。
另外,如图11所示,上述防丢失锚固器120包括插入孔121(连接绳110被插入到插入孔121)、锁定孔122(在连接绳110的一端形成的结111被锁定到锁定孔122)、以及锁定槽123(止挡件310被锁定到锁定槽123)。
同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具有插绳槽20,插绳槽20在U形固定保持器2的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连接到的下部分形成。可能会出现被鱼钩捕获的鱼拖拽鱼竿20的现象。这时,当将连接绳110(其用于将防丢失锚固器120连接到鱼竿的后部100)插入到插绳槽20中时,可以防止鱼竿被意外地丢失。
此外,用于排水的排放孔23a和24a在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中形成,左铰链支架23和右铰链支架24分别被安装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中。
接下来,将在以下详细地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的配置。
在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的配置时,将使用相同的术语、但是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配置。
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还包括U形固定保持器5以及一个旋转支承件6,U形固定保持器5被固定到固定支承件11的上端,旋转支承件6被弹性地并且可旋转地组装到U形固定保持器5的一侧(参见附图中的左侧),U形固定保持器5通过分成两个本体而形成。
此外,如图13所示,U形固定保持器5包括连接以形成“U”形的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分别包括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分别被可旋转地、朝向彼此会聚的方向(也就是,在中心方向上)安装在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的上端。
为此,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相应的连接支架71和72被通过贯穿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的销73和74可旋转地连接到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此外,至少一对导辊75和76被安装在面向彼此的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的倾斜表面上。多个导辊(例如,在该实施例中为三对导辊)被可旋转地以预定间隔沿着倾斜表面安装,其中导辊之间的间隔朝向其下部分逐渐地变窄。在此,安装在它们之间的下端的导辊朝向容纳鱼竿的后部(手柄)的圆形空间露出。因此,当通过抓住鱼竿的手柄而向上拉动鱼竿时,位于倾斜表面漏斗的下端的导辊容易地引导被向上拉出的手柄的移动。
此外,相应的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被配置成通过扭转弹簧77和78弹性地旋转,扭转弹簧77和78被安装为缠绕在销73和74周围。在鱼竿的后部100未被安装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多个导辊75和76(多个导辊75和76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中的每一者上)被彼此沿着倾斜表面布置,使得相应的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被保持为以预定间隔扩展,从而形成“∨”形。当将鱼竿的后部100插入U形固定保持器5的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时,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通过作为旋转的开始点的销73和74被朝向两侧弹性地扩展(参见图15)。当在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插入鱼竿的后部100的操作完成时,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通过扭转弹簧77和78的弹性恢复力被快速地返回到原始位置(也就是说,在扩展之前的状态,大致向内地旋转),然后包裹并弹性地按压鱼竿的后部100(参见图16)。
旋转支承件6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铰链支架53处,铰链支架53在U形固定保持器5的左固定保持器51的下端形成。旋转支承件6被安装成通过扭转弹簧55朝向右固定保持器侧弹性地旋转,扭转弹簧55被安装为缠绕在铰链销54周围,铰链销54被安装为穿透左固定保持器51和铰链支架53。
此外,可移动永磁体61被嵌入在旋转支承件6的上端中,可移动永磁体61被安装为面对固定永磁体56的状态,而固定永磁体56被嵌入左固定保持器51的上端。
如上所述,嵌入旋转支承件6的上端的可移动永磁体61和嵌入左固定保持器51的上端的固定永磁体56彼此重合,在上述状态下,这些永磁体具有的拉动彼此的磁力比扭转弹簧55的弹性更强,扭转弹簧55弹性地旋转旋转支承件6。
因此,如图13所示,当旋转支承件6被固定在直立位置以便与左固定保持器51竖直地重合时,通过永磁体56和61之间作用的吸引力使旋转支承件6被保持为在直立位置上被固定为与左固定保持器51重合的状态。然而,当将鱼竿的后部100插入到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中,并且然后在如图16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旋转旋转支承件6时,嵌入旋转支承件6中的可移动永磁体61与嵌入左固定保持器51中的固定永磁体56分离。在这种状态下,永磁体56和可移动永磁体61彼此分离,由于通过扭转弹簧55的弹性而弹性地按压鱼竿的后部100的动作,基于保持鱼竿的后部100的状态,也就是说,图13中所示的状态,旋转支承件6受到扭转弹簧55顺时针的旋转力矩。结果是,保持如下状态:鱼竿手柄的一侧上的接触表面被以倾斜的取向按压。
用于停止旋转支承件6的旋转的台阶部件8在U形固定保持器5的右固定保持器52的下端形成。当旋转支承件6朝向台阶部件8旋转并且然后与其碰撞时,由橡胶材料等制成的缓冲构件81被嵌入台阶部件8中,以减小碰撞噪声。
此外,用于引导鱼竿的后部100以便鱼竿的后部100被平滑地拔出的导辊62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支承件6的尖部上。
同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包括插绳槽57,插绳槽57在U形固定保持器5的下部分中形成,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连接到该下部分,用于将防丢失锚固器120连接到鱼竿的后部100的连接绳110插入该插绳槽57中。此外,上述插绳槽57形成的直径能够允许防丢失锚固件120的尖端部分(未用数字表示)插入。
此外,用于排水的排放孔58在铰链支架53中形成,其中旋转支承件6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铰链支架53中。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如上所述配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和1b的操作。
首先,将在以下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的操作。
当鱼竿未被安装时,也就是说,鱼竿的后部100未被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a上,如图1所示,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保持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辅助辊39a和39b通过扭转弹簧32的弹性而彼此接触。此外,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上端安装的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保持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当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的辅助辊39a和39b彼此接触时,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被保持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嵌入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中的永磁体30a和30b以及嵌入左按压操作件49a和右按压操作件49b中的永磁体49a和49b面向彼此,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吸引力拉动彼此,这些可移动保持器彼此重合,以处于竖立状态。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当向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施加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的力时,容易使它们彼此分离。
然后,如图6所示,为了将鱼竿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a上,当将鱼竿的后部100放置在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分别在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的上端形成)上时,并且然后在图7所示箭头的方向上轻轻地按压鱼竿的后部100,辊轴34(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被安装在其上)沿着长孔35a和35b在箭头(向下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这时,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按压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并且由此,左致动杆38a和右致动杆38b的下端按压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
相应地,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中的每一者下降,同时压缩螺旋弹簧36,并且因此,从左缓冲器36a和右缓冲器36b中的每一者突出的突出杆39沿着引导通道28和29的上竖直部分(未用数字表示)下降(参见图7),引导通道28和29分别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中形成。随后,由于鱼竿的上述后部100沿箭头的方向下降的操作,左旋转辊34a和右旋转辊34b以及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在如图8所示的箭头的左右方向上扩展。这时,由于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在左右方向上扩展,下降中的鱼竿的后部100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同时旋转分别被安装在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上的多个导辊,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上端形成。在这种状态下,当鱼竿的后部100被插入左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时,分别在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上形成的多个导辊47和48旋转。因此,鱼竿的后部100被安装,同时被平滑地插入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参见图9)。
如上所述,当鱼竿的后部100被插入U形固定保持器2的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的操作完成时,同时,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被安装在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上端)弹性地按压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的鱼竿的后部100,同时通过扭转弹簧45和46的弹性恢复力返回到原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当左按压操作件4a和右按压操作件4b弹性地按压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之间的鱼竿的后部100时,鱼竿变为被安全地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a上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中,由于被鱼钩捕获的鱼拉动鱼竿的现象,当鱼竿的后部100被拉出左固定保持器21和右固定保持器22的前侧时,连接到鱼竿的后部100的连接绳110被插入插绳槽20中,并且左可移动保持器3a和右可移动保持器3b通过扭转弹簧32的弹性恢复力而返回到原始位置(参见图10)。由于这样的操作,防丢失锚固器120不被拉出。此外,防丢失锚固器120处于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多个止挡件310中的任一者或者防分离突出部320被闩锁到锁定槽123。结果是,由于防丢失锚固器120被闩锁到鱼竿后靠部1a,可以防止鱼竿丢失。
接下来,将在以下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b的操作。
如图13所示,当鱼竿未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b上时,如果旋转旋转支承件6以便与左固定保持器51重合,由于通过嵌入左固定保持器51的永磁体56而拉动嵌入旋转支承件6的可移动永磁体61的吸引力,像左固定保持器51一样,旋转支承件6被保持在竖直位置。因此,鱼竿可以被安装到鱼竿后靠部1b上。
相应地,如图15所示,当将鱼竿的后部100插入U形固定保持器5的左固定保持器51和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时,如果将鱼竿的后部100放置在多个导辊75和76(多个导辊75和76分别在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上形成,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在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突出)上,并且轻轻地按压后部100,那么上述多个导辊75和76旋转,并且左按压操作件7a和右按压操作件7b朝向图15所示箭头的方向扩展。因此,鱼竿的后部100被插入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
如上所述,在将鱼竿的后部100插入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之间并且将其安装在其上的操作完成之后,如图16所示,当以在图16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推动的方法旋转旋转支承件6(旋转支承件6被左固定保持器51的永磁体56保持在竖直位置)时,旋转支承件6通过扭转弹簧55的弹性恢复力朝向待安装的鱼竿的后部100旋转,从而弹性地按压鱼竿的后部100。相应地,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将鱼竿的后部100安全地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b上。
如上所述,在使用被安装在鱼竿后靠部1b上的鱼竿钓鱼期间出现如下现象:鱼拖拽鱼竿,并且鱼竿的后部100被从U形固定保持器5的左固定保持器51和右固定保持器52中拉出。这时,连接到鱼竿的后部100的连接绳110被插入到插绳槽57中,并且旋转支承件6保持被插入插绳槽57中的连接绳110,同时通过扭转弹簧55的弹性恢复力如图17所示地朝向台阶部件8旋转,因此,防止防丢失锚固器120被拉出。因此,能够完全地防止鱼竿意外丢失。
此外,由于旋转支承件6不直接地撞击台阶部件8,并且撞击由橡胶材料等制成的缓冲构件81,因此可以减小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和1b保持弹性地按压安装在U形固定保持器2上的鱼竿的状态。因此,即使在钓鱼期间出现风猛烈地吹或者波浪汹涌波动的现象,也可以安全地保持鱼竿的后部100。此外,当鱼咬钩时,可以根据渔场的周围状况来选择鱼竿的鱼钩设置方向,因此可以通过防止鱼游走(移动)到水生植物区域来安全地将鱼取下。
例如,当使用立在水生植物区域的前方(向前)中的浮子来钓鱼时,被鱼钩捕获的鱼倾向于朝向水生植物区域游走。此时,由于其可以将钩设置在拉动鱼竿的方向上,因此可以防止被鱼钩捕获的鱼朝向水生植物区域游走。另一方面,当使用立在水生植物区域的背面(向后)的浮子钓鱼时,由于其可以将钩设置在推动鱼竿的方向上,因此可以防止被鱼钩捕获的鱼朝向水生植物区域游走,并且取出鱼,同时避免在将鱼举到水表面上方的状态时使鱼线变得被水生植物缠绕。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鱼竿后靠部1a和1b具有如下的效果:能够安全地安装鱼竿,并且在鱼钩设置时安全地捕获鱼,以及安全地取出被鱼钩捕获的鱼。
附图标记说明
1a、1b:鱼竿后靠部
2:U形固定保持器
20:插绳槽
21、22: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
23:左铰链支架
24:右铰链支架
25:铰链销
26、27:铰链组装孔
28、29:引导通道
3a、3b: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
30:铰链孔
30a、30b:永磁体
31a、31b:左支架组装部件和右支架组装部件
32:扭转弹簧
33:弹簧安装槽
34a、34b: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
35a、35b:长孔
36:螺旋弹簧
36a、36b: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
37:提起引导室
37a:缓冲器盖
37b:螺栓孔
38a、38b:左致动杆和右致动杆
39:突出杆
4a、4b: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
41、42:连接支架
43、44:销
45、46:扭转弹簧
47、48:导辊
49a、49b:永磁体
5:U形固定保持器
51、52: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
53:铰链支架
54:铰链销
55:扭转弹簧
56:永磁体
57:插绳槽
58:排放孔
6:旋转支承件
61:永磁体
62:导辊
7a、7b:左压紧操作件和右压紧操作件
71、72:连接支架
73、74:销
75、76:导辊
77、78:扭转弹簧
8:台阶部件
81:缓冲构件

Claims (11)

1.一种鱼竿后靠部,其包括固定支承件和U形固定保持器,所述固定支承件被配置为将鱼竿的后部固定在预定高度,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被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承件的上端,以支承所述鱼竿的后部,所述鱼竿后靠部包括:
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通过作为旋转的开始点的铰链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上端,并且被配置为当从上侧将所述鱼竿的后部插入所述左固定保持器和所述右固定保持器之间时被弹性地扩展然后被收缩;
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被安装在相应的铰链上,以便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靠近彼此的方向上施加枢转力;
至少一对导辊,所述导辊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上,以便引导下降中的所述鱼竿的后部插入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的内部的上侧;
左铰链支架和右铰链支架,所述左铰链支架和所述右铰链支架在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的下端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下端形成;
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通过铰链销被可旋转地安装为竖立的状态,并且被配置为当插入所述鱼竿的后部时旋转以便被向左和向右扩展,所述铰链销分别在所述左铰链支架和所述右铰链支架中提供;以及
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被安装在所述铰链销上,以便在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靠近彼此的方向上施加弹性力,以便弹性地抓住并且支承所述鱼竿的后部的两侧,所述铰链销分别在所述左铰链支架和所述右铰链支架中形成,所述鱼竿的后部被插入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包括:倾斜表面以及多个导辊,所述倾斜表面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的内侧的上部以上宽且下窄的形式形成;所述多个导辊沿着所述倾斜表面以预定间隔可旋转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包括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所述左旋转辊和所述右旋转辊通过辊轴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的相应的上端,其中,其上安装所述左旋转辊和所述右旋转辊的所述辊轴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沿着长孔移动,所述长孔在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中的每一者的上端部分中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包括:左缓冲器和右缓冲器以及左致动杆和右致动杆,所述左缓冲器和所述右缓冲器分别具有形成为“U”形的截面,并且被安装在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的下部中,以便接收允许通过螺旋弹簧向上移动的力;并且所述左致动杆和所述右致动杆被插入并且位于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的本体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的本体之间,从而连接所述左缓冲器和所述右缓冲器以及所述左旋转辊的辊轴和所述右旋转辊的辊轴,其中当所述左旋转辊和所述右旋转辊朝向所述左铰链支架和所述右铰链支架移动时,所述左致动杆和所述右致动杆允许所述左缓冲器和所述右缓冲器向下移动,同时弹性地压缩所述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缓冲器和所述右缓冲器包括突出杆,所述突出杆通过朝向所述左固定保持器和所述右固定保持器突出而分别地在所述左缓冲器和所述右缓冲器中形成,其中所述突出杆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进入在所述左固定保持器和所述右固定保持器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中形成的弧形的引导通道,然后沿着所述引导通道旋转和移动,使得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右可移动保持器通过作为旋转的开始点的所述铰链销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包括辅助辊,所述辅助辊在所述左旋转辊和所述右旋转辊下方对称地形成,从而彼此面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以及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分别包括安装在其中的永磁体,使得N极和S极彼此面对,使得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以及所述左可移动保持器和所述右可移动保持器通过所述永磁体彼此吸引,从而被保持在竖立状态。
8.一种鱼竿后靠部,其包括固定支承件和U形固定保持器,所述固定支承件被配置为将鱼竿的后部固定在预定高度,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被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承件的上端,从而支承所述鱼竿的后部,所述鱼竿后靠部包括:
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右按压操作件通过作为旋转的开始点的铰链而被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的相应的左固定保持器的上端和右固定保持器的上端,并且被配置为当将所述鱼竿的后部从上侧插入所述左固定保持器和所述右固定保持器之间时被弹性地扩展并且然后被收缩;
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被安装在相应的铰链上,以便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靠近彼此的方向上施加枢转力;
至少一对导辊,所述至少一对导辊被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上,以便引导下降中的所述鱼竿的后部插入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的内部的上侧;
铰链支架,所述铰链支架在所述左固定保持器的下端形成;
一个旋转支承件,所述旋转支承件被在所述铰链支架中提供的作为中心点的铰链销可旋转地连接;以及
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被弹性地安装到在所述铰链支架中提供的铰链销上,以便施加使所述旋转支承件朝向所述右固定保持器旋转的力;以及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被安装在所述旋转支承件和所述左固定保持器中,以便:当所述旋转支承件为竖立并且靠近所述左固定保持器时,它们彼此吸引,并且所述旋转支承件被保持在竖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包括倾斜表面以及多个导辊,所述倾斜表面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的内部的上侧以上宽且下窄的形式形成;所述多个导辊以预定间隔沿着所述倾斜表面可旋转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保持器的所述右固定保持器包括在其下端形成的台阶部件,以停止所述旋转支承件的旋转,其中所述台阶部件具有嵌入其中的缓冲构件,从而在所述旋转支承件旋转并与其碰撞时减小噪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竿后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承件包括可旋转地在其上端提供的导辊,以引导所述鱼竿的后部,以便使所述鱼竿的后部被平滑地拉出,同时防止如下现象:当抬起通过使其下降而使其被插入并且被放置在所述左按压操作件和所述右按压操作件之间的所述鱼竿时,所述旋转支承件的上端被闩锁。
CN201980012834.5A 2018-01-16 2019-01-15 鱼竿后靠部 Active CN111698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05555 2018-01-16
KR1020180005555A KR102047421B1 (ko) 2018-01-16 2018-01-16 낚시대 뒷받침대
PCT/KR2019/000592 WO2019143101A1 (ko) 2018-01-16 2019-01-15 낚시대 뒷받침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904A CN111698904A (zh) 2020-09-22
CN111698904B true CN111698904B (zh) 2022-07-12

Family

ID=6730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834.5A Active CN111698904B (zh) 2018-01-16 2019-01-15 鱼竿后靠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005776B2 (zh)
KR (1) KR102047421B1 (zh)
CN (1) CN111698904B (zh)
WO (1) WO20191431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8708Y2 (zh) * 1987-10-27 1992-09-10
JPH08266205A (ja) * 1995-03-31 1996-10-15 Abisuta:Kk 釣用竿掛具
US5987804A (en) * 1997-12-19 1999-11-23 Shearer; Joseph Multiple fishing rod holder and fishing rod cradle
JP4188506B2 (ja) * 1999-08-18 2008-11-26 株式会社 ファジー 竿掛け装置
JP3830355B2 (ja) 2001-04-05 2006-10-04 株式会社 ファジー 竿掛け装置
KR100665893B1 (ko) * 2004-01-27 2007-01-09 김철재 낚시대 이탈방지용 받침구
KR200395036Y1 (ko) 2005-06-03 2005-09-07 신성균 이탈방지를 위한 거치대용 브레이크 홀더
KR101036264B1 (ko) 2010-12-20 2011-05-23 박성옥 낚싯대 지지대용 홀더
CN103081877A (zh) * 2011-11-08 2013-05-08 渠仁书 一种电动鱼竿装置
KR20130006481U (ko) * 2012-05-01 2013-11-11 가순희 낚싯대 지지용 홀더
CN104621072B (zh) * 2015-03-06 2016-08-24 安徽省安国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向转动的鱼竿支撑架
KR101582549B1 (ko) 2015-07-03 2016-01-05 황인수 낚싯대 받침 뒤꽂이
KR20170003182U (ko) * 2016-03-03 2017-09-13 손수성 낚시대용 뒷 받침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87139A (ko) 2019-07-24
JP7005776B2 (ja) 2022-01-24
WO2019143101A1 (ko) 2019-07-25
JP7216229B2 (ja) 2023-01-31
CN111698904A (zh) 2020-09-22
JP2022043292A (ja) 2022-03-15
JP2021511051A (ja) 2021-05-06
KR102047421B1 (ko)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7634B (zh) 操作简单、高速的捕兽器
US6990767B1 (en) Mouse trap
FI66720B (fi) Stoetdaempande djurfaella
CN111698904B (zh) 鱼竿后靠部
US8881447B2 (en) Animal trap
KR200437121Y1 (ko) 두더지 사살장치
KR200407637Y1 (ko) 낚싯대 받침구
US4212128A (en) Animal trap
US6647658B1 (en) Fishing rod support for semi-auto hooking
US4028837A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fishing apparatus
WO2019117741A2 (en) Automatic fishing float
JPH0564536A (ja) 埋め込み式熊捕獲用罠装置
KR100849588B1 (ko) 낚시용 자동 채임 장치
US4215503A (en) Automatic hook setting apparatus
FI66719B (fi) Djurfaella
US4817313A (en) Humane animal trap
EP2122065A1 (en) Device for introducing into a soil an elongate, flexible element, such as a drainage element
US3417504A (en) Trap
JP6815553B1 (ja) 捕獲罠装置
US3238658A (en) Automatic fish catcher
DE2657661A1 (de) Elektrische schaltvorrichtung
KR102626809B1 (ko) 자동 챔질 기능을 갖는 낚시용 수중 찌
KR890000604Y1 (ko) 폭음으로 새를 쫓는 자동기계
KR200249127Y1 (ko) 두더지 덫
JP2005168473A (ja) 動物捕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