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044B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7044B
CN111697044B CN202010613059.3A CN202010613059A CN111697044B CN 111697044 B CN111697044 B CN 111697044B CN 202010613059 A CN202010613059 A CN 202010613059A CN 111697044 B CN111697044 B CN 111697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area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3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7044A (zh
Inventor
秦齐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30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7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具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和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蓝色发光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对应所述红色发光区的第一间距、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间距、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的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或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利用缩小第二间距的手段,改善显示面板色偏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广色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显示终端。
OLED显示面板具有层叠设于基板上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及电极层对于水汽、氧气等环境介质非常敏感,在水汽、氧气的环境中容易失效,造成OLED显示面板使用寿命降低,制约OLED显示面板的应用。
为防止水氧入侵,OLED显示面板包括封装结构。Frit(玻璃料)封装具有突出的阻隔水氧效果。通常Frit封装是将玻璃料印刷在盖板玻璃上,采用激光束移动加热玻璃料,使玻璃料融化,以形成气密式封装,玻璃料融化在基板上形成密封体。而Frit封装结构会使会导致显示色偏,影响使用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以改善显示面板色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
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具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和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蓝色发光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对应所述红色发光区的第一间距、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间距、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的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或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和/或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面向所述基底一侧,所述平坦化层包括平坦化主体和第一增厚部,所述第一增厚部至少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凸出部。
可选地,所述像素限定区包括所述绿色发光区相邻的绿色像素限定区,所述第一增厚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绿色像素限定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存在交叠。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平坦化层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增厚部内。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面向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增厚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凸出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封装盖板,所述封装盖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凸出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具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和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蓝色发光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对应所述红色发光区的第一间距、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间距、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的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或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由于缩小了第二间距,出射光在Frit封装产生的真空间隔区内的干涉效应降到最低,进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装盖板,因具有阵列排布地第二凸出部,可以理解的是,当其与封装盖板组合形成显示面板时候,由于第二凸出部的存在,同样可以实现第二间距的缩小,可以无需改变阵列基板的结构,工艺相对更简单,同时同样能够达到改善显示面板色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处于不同大小关系下的白光轨迹图;
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第二间距和第一间距处于不同大小关系下的白光轨迹图。
附图编号说明:
阵列基板10;封装层20;封装盖板30;
基底11;发光器件层12;像素限定区121;发光区122;红色发光区122R;绿色发光区122G;蓝色发光区122B;平坦化层13;平坦化主体131;第一增厚部132;第一电极14;第二增厚部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Frit封装技术在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形成封装层20,封装层围绕发光器件层12。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Frit封装具有优良的水氧阻隔功能,但是Frit封装会在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形成真空间隔40,或者说发光器件层12和封装盖板30之间存在间隔。也就是说,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存在无膜层的额外空间。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真空间隔40的存在,当出射光经阵列基板10中的发光区发出后,部分出射光被封装盖板30反射,出射光和反射光在真空间隔40内相互干涉,造成不同颜色光的增强和消弱程度不一,进而产生大视角偏蓝甚至是彩虹纹现象,即产生色偏,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降低使用者的观感。
图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细节。
参加图1-图2,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封装盖板30;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具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阵列基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11、发光器件层12,发光器件层12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121和发光区122,发光区122包括红色发光区122R、绿色发光区122G、蓝色发光区122B,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对应红色发光区122R的第一间距、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二间距、对应蓝色发光区122B的第三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也就是说,相较于红色发光区122R和蓝色发光区122B,阵列基板10的第一表面距离封装盖板30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绿色发光区122G范围内,或者,在绿色发光区122G范围内的阵列基板10的第一表面距离封装盖板30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红色发光区122R或者蓝色发光区122B范围内的阵列基板10的第一表面距离封装盖板30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任一者。当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时,光线在Frit封装产生的真空间隔区内的干涉效应产生变化,白光轨迹偏蓝现象得到改变,尤其是在大视角下,色偏现象减弱,提高了Frit封装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一实施例中,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或第三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在此范围内,色偏改进效果明显,此外,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差值可以不大于1000nm,同样的,或者是第三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大于1000nm,当然也可以使得红色发光区122G和蓝色发光区122B同时满足上述条件,以更快速的调节色偏,实现显示均一。且在上述差值范围内,不仅可以改善显示色偏问题,而且在现有显示面板厚度范围内可以满足制备具有上述间距的的显示面板,降低工艺难度。进一步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差值范围为200nm-400nm和/或第三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差值范围为200nm-400nm,在该范围内,显示面板大视角偏蓝得到改善,且显示面板具有在各视角下均具有较平缓的白光轨迹,即,显示面板显示均一。
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凸出部,也就是说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膜层结构相较于对应红色发光区122R和/或对应蓝色发光区122B的膜层存在凸出的部分,具体可以通过增加部分现有膜层厚度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新增膜层实现。第一凸出部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第一凸出部的存在,使得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从而解决显示色偏问题。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如图所示,阵列基板10还包括平坦化层13,平坦化层13位于发光器件层12面向基底11的一侧,平坦化层13包括平坦化主体131和第一增厚部132,第一增厚部132至少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设置,以形成第一凸出部。第一增厚部132至少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设置,也就是说,当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平坦化层13厚度增厚时,相当于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部分的各膜层的厚度总和增加了,最终显示面板形成了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即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本申请所说的对应指的是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关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增厚部132至少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并不限于仅增大绿色发光区122G范围内的平坦化层13的厚度,也可以增大绿色发光区122G周围的像素限定区121对应的平坦化层13的厚度,可以理解,通常在OLED显示面板结构中,平坦化层的表面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限定结构,构成像素限定区121,进而使得各颜色子像素在预设范围内形成,从而形成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121和发光区122的发光器件层12。可以理解,当第一凸出部132包括位于与绿色发光区122G相邻的像素限定区121的部分时,或者说第一凸出部132在基底11上的投影包括位于绿色发光区122G在衬底上的投影内的第一部分和与绿色发光区122G相邻的像素限定区121在衬底上的投影内的第二部分时候,在像素限定区121内,像素限定结构和平坦化层在垂直于基底11的方向上的可以总厚度保持不变。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增加所有颜色的发光区122的厚度,但是只要非绿色发光区增大的厚度比绿色发光区122G增大的厚度小即可,依然可以实现在绿色发光区122G形成第一凸出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工艺变化的幅度同时实现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优选仅增大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平坦化层13的厚度,或者仅增加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和与绿色发光区122G相邻的平坦化层13的厚度,针对非绿色发光区和与绿色发光区122G不相邻的像素限定区121,可以保持现有设计不变。平坦化主体131指的是第一增厚部132以外的平坦化层。
本实施例以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且第三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为例,通过设置第一增厚部132是至少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即通过增加了绿色发光区122G的平坦层的厚度,从而使得绿色发光区122G对应的阵列基板10的厚度增加,进而使得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缩短,也就是说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真空间隔区被缩小,从而解决大视角偏蓝现象,提高显示面板显示效果和良率。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全部绿色发光区122G对应的平坦化层13均具有第一增厚部132,也可以仅部分绿色发光区122G对应的平坦化层13均具有第一增厚部132,如包括第一增厚部132的绿色发光区122G和不包括第一增厚部132的绿色发光区122G间隔设置。
现有OLED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例如是阳极,则第二电极是阴极。平坦化层用于平坦化,以使得后续工艺中的膜层在相对平整的表面形成,有利于发光单元的稳定形成。阳极叠设于平坦化层表面。
针对OLED显示面板,为了在限定区域形成预设颜色的发光区,需要在平坦化层13上形成像素限定区121,进而实现多种颜色发光区122的阵列排布,实现彩色显示。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增厚部132在平坦化层13的投影可以完全覆盖其对应的绿色发光区122G,此时,当第一增厚部132背离基底11的表面为平坦的表面,则在第一凸出部制备工艺后续工艺中制备的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膜层依然在一相对平坦的表面形成,便于工艺的简单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增厚部132在平坦化层13的投影可以部分覆盖其对应的绿色发光区122G,或者说,第一增厚部132与像素限定结构间隔设置,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像素限定区121包括绿色发光区122G相邻的绿色像素限定区,第一增厚部132在基底11上的投影与绿色像素限定区在基底上的投影存在交叠,也就是说,第一增厚部132不仅位于绿色发光区122G,也部分延伸到了与绿色发光区122G相邻的像素限定区。增大了制备范围,降低工艺难度。
第一增厚部132具有第一增厚表面,第一增厚表面为平坦化层13背离基底11一侧的表面,第一增厚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第一增厚表面具有增厚趋势,比如第一增厚表面为曲面、例如弧面。
当第一增厚表面为平面时,有利于平坦化,便于后续膜层的制备,例如发光层、阴极层等膜层的制备。
针对OLED显示面板,通常在平坦化层表面形成第一电极,然后形成发光层、第二电极,从而构成基本的OLED发光结构,当然,在第一电极和发光层之间、以及第二电极和发光层之间还包括发光辅助层、以提高发光效率,例如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沿着阳极至发光层方向,阳极和发光层之间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沿着发光层到阴极的方向,发光层和阴极之间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或者以其他顺序层叠。第一电极、发光层、第二电极为最基础的OLED发光结构。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阵列基板10包括第一电极14,第一电极14位于平坦化层13表面,第一电极14在平坦化层13的投影位于第一增厚部132内。更具体的,第一电极14为阳极。阳极通常包括对应发光区122的第一子电极和由发光区122延伸至与发光区122相邻的像素限定区121的第二子电极,第二子电极通常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连接,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属于同一电极,仅是位置不同。第一电极14在平坦化层13的投影位于第一增厚部132内,也就是说至少对应电极部分的平坦化层13被增厚,从而使得用于绿色发光区122G发光的电极能够整体在第一增厚部132表面形成,当第一增厚部132具有规则的形貌时,尤其是具有均一的厚度时,比如,第一增厚表面为平坦的时候,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极14和后续其余膜层的制备难度。本申请所说的投影指正投影。
第一增厚部132具有侧表面,也就是第一增厚部132除了包括面向基底11一侧的表面和背离基底11一侧的表面之外表面为侧表面。一实施例中,第一增厚部132侧表面与平坦化主体131背离基底1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夹角范围为110°-150°。当第一电极14设于平坦化层13表面,且第一电极14在基底11上的投影大于第一增厚部132在基底11上的投影的时候,第一增厚部132侧表面与平坦化主体131背离基底1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有利于第一电极14在平坦化主体131和第一增厚部132之间较为平缓的过渡,避免出现断层现象,提高器件良率和稳定性。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阵列基板10包括平坦化层13以及位于平坦化层13面向发光器件层12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14,第一电极14包括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二增厚部141,以形成第二凸出部。第一电极14包括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二增厚部141,也就是说通过增加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一电极14的厚度,使得绿色发光区122G对应的阵列基板10厚度增加,从而实现第二间距的缩小。第一绿色发光电极的厚度可以整体增大,第一绿色发光电极指的是用于绿色发光区122G发光的第一电极14。具体的,第一电极14为阳极。如前面提到的,第一电极14包括对应发光区122的第一子电极和由发光区122延伸至与发光区122相邻的像素限定区121的第二子电极,为了工艺简单,针对增厚的电极,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具有相同膜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选择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第一电极14厚度增大,即仅增加某一第一电极14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厚度。第一绿色发光电极可以全部增厚、也可以部分增厚,比如增厚的第一绿色发光电极和未增厚的第一绿色发光电极间隔设置。
第一电极14为阳极、OLED显示面板为顶发光显示面板时候,OLED阳极材料可以选择ITO/Ag/ITO叠层设置的形式。具体可以通过增大面向基底11一侧的第一ITO层的厚度来实现阳极厚度的增加。
本申请的第一凸出部可以由第一电极14或者位于第一电极14面向基底11侧的膜层在至少对应绿光发光区122G增厚得到,例如本申请可以通过改变平坦化层13或者第一电极14面向基底11的第一ITO层,或者可以改变薄膜晶体管驱动层包括的一些无机层的厚度来形成第一凸出部,当膜层位于第一电极14及其面向基板11侧的膜层时,可以在不影响显示面板微腔效应的情况下改变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的间距,解决色偏问题。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阵列基板10背离基板11一侧的表面增加一膜层,即在阵列基板10的表面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设置第三增厚部,实现第二间距的缩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比如,显示面板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增厚部132和第二增厚部141,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表1和表2为不同模拟条件下、各视角下的显示面板色坐标。图6和图7分别对应图6和图7得出的显示面板白光轨迹图。
本申请模拟数据在1931色坐标体系下得到,通过改变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的关系,得到不同视角下的白光轨迹,各模拟条件均采用当视角为0°时白色色坐标(Wx,Wy)为(0.3,0.315)。
以表1数据为例,R/G/B=3.2/3/3.4um代表显示面板模拟条件为第一间距为3.2微米,第二间距为3微米,第三间距为3.4微米,其余类似数据与此有相同含义。相同模拟条件和相同视角下的Wx和Wy一一对应,如模拟条件为R/G/B=3.2/3/3.4um条件下,80°视角条件下,显示面板的色坐标是(0.218598,0.352812)。
表1
Figure BDA0002562814860000121
结合表1和图6,表1包含4个模拟条件下显示面板不同视角下的色坐标,表1的模拟条件保持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不变,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分别为3.2微米和3.4微米,第二间距在范围为3-3.6微米,第二间距由大于第三间距逐渐变化为小于第三间距,最后第二间距同时小于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R/G/B=3.2/3/3.4um时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R/G/B=3.2/3.2/3.4um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第二间距等于第一间距,R/G/B=3.2/3.4/3.4um和R/G/B=3.2/3.6/3.4um条件下,第二间距既不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也不小于第三间距。表1包含上述四个显示面板条件下得出的部分视角的色坐标,视角分别为0°、15°、30°、45°、60°、70°、80°,结合图1,在视角相对较小时,如0-60度范围内,白光轨迹相对稳定和平缓,显示面板无偏蓝情况,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在大视角条件下,如当视角大于70°时,白光轨迹迅速偏离,白光轨迹位于图1的左下角,显示面板偏蓝现象明显,随着第二间距的逐渐变小,大视角白光轨迹逐渐向左侧中间区域、以及左上角移动,也就是说,大视角偏蓝现象逐渐减弱甚至消除,可以看出,在R/G/B=3.2/3.2/3.4微米时候,白光轨迹向左上角移动,当R/G/B=3.2/3/3.4时候,白光轨迹往左上角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本实施例的色坐标体系下,白光轨迹位于图片左下角即可代表白光轨迹偏蓝,而当白光轨迹由左下角上升至中间区域或者是左上角时,偏蓝现象得到改善。显示面板良率和用户体验均得到提高。
表2
Figure BDA0002562814860000131
相似的,参加表2和图7,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保持不变,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分别为3.4微米和3.2微米,第二间距在范围为3-3.6微米,即,R/G/B=3.4/3/3.2um时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R/G/B=3.4/3.2/3.2um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等于第三间距,R/G/B=3.4/3.4/3.2um和R/G/B=3.4/3.6/3.2um条件下,第二间距既不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也不小于第三间距。表2包含上述四个显示面板条件下得出的部分视角的色坐标,视角分别为0°、15°、30°、45°、60°、70°、80°,结合图7,在视角相对较小时,如0-60度范围内,白光轨迹相对稳定和平缓,在大视角条件下,如当视角大于70°时,白光轨迹迅速偏离,白光轨迹位于图2的左下角,显示面板偏蓝现象明显,随着第二间距的逐渐变小,或者说随着第二间距逐渐小于第一间距、直至第二间距同时小于第一间距和第三间距,大视角白光轨迹逐渐向左上角移动,大视角偏蓝现象逐渐减弱甚至消除。显示面板偏蓝逐渐减弱,显示面板色坐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良率和用于视角体验得到提高。
本申请显示面板,因调整显示面板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偏蓝现象,使得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同样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封装盖板,封装盖板30具有面向阵列基板10的第二表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设置在封装盖板30上的第二凸出部,缩短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第二间距的缩小。当封装盖板30具有凸出部时可以无需额外改变阵列基板10的膜层厚度,进而实现上文提到的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30之间第二间距的缩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凸出部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其实际应用到的显示面板而决定,比如,当显示面板的发光区122图案确定后,即当多种颜色的发光区122确定了各自的位置后,则可以根据发光区122的图案排布在对应绿色发光区122G的位置设置第二凸出部,进而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上文提到的第二间距的最小化。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或者封装盖板,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可以解决大视角偏蓝现象,实现均匀显示。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具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像素限定区和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蓝色发光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对应所述红色发光区的第一间距、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间距、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的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或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面向所述基底一侧,所述平坦化层包括平坦化主体和第一增厚部,所述第一增厚部至少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增厚部具有侧表面,所述第一增厚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平坦化主体背离所述基底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和/或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不小于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限定区包括所述绿色发光区相邻的绿色像素限定区,所述第一增厚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绿色像素限定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存在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平坦化层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增厚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平坦化层以及位于平坦化层面向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表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的第二增厚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区。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13059.3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Active CN111697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3059.3A CN111697044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3059.3A CN111697044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044A CN111697044A (zh) 2020-09-22
CN111697044B true CN11169704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484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3059.3A Active CN111697044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70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725A (zh) * 2007-03-08 2008-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7883696U (zh) * 2018-03-22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2102B2 (ja) * 2007-03-08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5279240B2 (ja) * 2007-11-22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多色表示装置
TWI535003B (zh) * 2013-05-24 2016-05-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CN105204217B (zh) * 2015-10-13 2018-05-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7731883A (zh) * 2017-11-17 2018-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725A (zh) * 2007-03-08 2008-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7883696U (zh) * 2018-03-22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044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649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fracture opening for blocking carrier transportation between adjacent sub-pixels
JP729480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ム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と表示装置
CN108172600B (zh) 用于woled显示器的彩膜基板及woled显示器
WO2020258870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7111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panel
WO2019033811A1 (zh) 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534B (zh)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掩膜板组
JP2005216814A (ja) 蒸着マスク及び有機el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8695370A (zh) Oled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3812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TW202002277A (zh) 顯示裝置
CN11338086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8010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1079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KR20040017705A (ko) 전자 발광 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CN11362920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97161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970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封装盖板
CN11393714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20282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32389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CN112289948B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3279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4843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9956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