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6707A -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 Google Patents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6707A
CN111696707A CN202010127108.2A CN202010127108A CN111696707A CN 111696707 A CN111696707 A CN 111696707A CN 202010127108 A CN202010127108 A CN 202010127108A CN 111696707 A CN111696707 A CN 111696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ent
wiring member
covering
resi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7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6707B (zh
Inventor
山本裕信
清水盛行
小林利成
金京佑
寺坂元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077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39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6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6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6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能够更可靠地将配线部件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配线部件(10)具备电线(20、21)和树脂成型部(30)。电线(20、21)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弯曲部。树脂成型部(30)包括主体部(32)和弯曲加强部(38)。主体部(32)覆盖电线(20、21)中的弯曲部。弯曲加强部(38)在主体部(32)的外周以沿着弯曲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地延伸。

Description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导电路,其具备一个主线路、从主线路的前端部分支的两个分支路、外装体、防水部件及树脂成型体。主线路在护套内一并埋设多个电线而构成。多个电线的前端侧部分从护套的前端面向外部露出而构成两个分支路。外装体以大致圆筒状形成,包围各分支路中的前端侧的区域。防水部件对外装体的基端部的开口部与电线的间隙进行密封。树脂成型体是通过模制成型而与主线路的前端部、两个分支路的基端部、两个防水部件及两个外装体的基端部一体化的单一部件。在分支部分中,一方的分支路相对于主线路以直线状延伸,另一方的分支路相对于主线路弯曲地延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981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166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另一方的分支路相对于主线路弯曲的状态通过树脂成型体来保持。
然而,从主线路朝向另一方的分支路延伸的电线的初始形状通常具有直线或者接近直线的初始形状。因此,有时产生要使电线向初始形状例如接近直线的状态恢复的力。在这种情况下,树脂成型体不易保持另一方的分支路相对于主线路弯曲的状态。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可靠地将配线部件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具备:电线,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弯曲部;及树脂成型部,包括覆盖上述电线中的上述弯曲部的主体部和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以沿着上述弯曲部的延伸方向方式突出地延伸的弯曲加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通过弯曲加强部,更可靠地将主体部及由主体部覆盖的弯曲部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省略了配线部件的树脂成型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如以下那样。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电线,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弯曲部;及树脂成型部,包括:覆盖上述电线中的上述弯曲部的主体部和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以沿着上述弯曲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地延伸的弯曲加强部。由此,通过弯曲加强部,更可靠地将主体部及由主体部覆盖的弯曲部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2)也可以是,上述弯曲加强部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通过弯曲部要返回直线状态的力,在主体部也作用要返回直线状态的力。若弯曲加强部设置于主体部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则该力相对于弯曲加强部而作为拉伸力进行作用。考虑到弯曲加强部在拉伸的情况下与压缩的情况下相比不易变形,因此更可靠地将主体部及弯曲部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3)也可以是,包括多个上述电线,还具备覆盖多个上述电线的护套,多个上述电线从上述护套的端部延伸并分支为多个,上述树脂成型部覆盖上述护套的端部和从上述护套的端部分支的多个上述电线的基端部。通过树脂成型部,使电线所分支的部分防水。另外,在其附近,将电线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4)也可以是,在上述树脂成型部设置有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件。由此,从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分,将电线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5)也可以是,上述主体部包括以弯曲的状态延伸并覆盖上述弯曲部的弯曲覆盖部,上述固定部件设于上述弯曲覆盖部。在这种情况下,电线中的弯曲部可利用固定部件而固定于固定对象位置。由此,配线部件的布局自由度提高。
(6)也可以是,上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于固定对象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固定于上述树脂成型部的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以埋设于上述树脂成型部的状态设置。由此,固定部件稳固地固定于树脂成型部。
(7)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主体部,以沿着与上述电线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埋设于上述树脂成型部,一端部与从上述树脂成型部向外侧延伸的上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及止动部,从上述第二固定主体部的另一端部在与上述第二固定主体部及上述电线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在上述树脂成型部内与上述电线相向,在上述止动部与上述电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夹设有树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止动部可抑制固定部从树脂成型部脱落。由于在上述止动部与上述电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夹设有树脂,所以电线没有被止动部的形状制约而保持为以所希望的形状弯曲的状态。
(8)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在形成上述树脂成型部之前的状态下从多个方向对上述电线进行位置限制的多个限制面。由此,在形成上述树脂成型部之前的状态下,通过多个限制面从多个方向对上述电线进行位置限制,因此电线不易从树脂成型部向外露出。
(9)也可以是,配线部件是作为上述电线而包括多种电线的复合线束。在包括多种电线的复合线束中,通过弯曲加强部,更可靠地将主体部及由主体部覆盖的弯曲部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配线部件10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省略了配线部件10的树脂成型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配线部件10具备电线20、21、22、23和树脂成型部30。
配线部件10也可以具备单一的电线,也可以具备多个电线20、21、22、23。此处,以配线部件10具备多个电线20、21、22、23的例子进行说明。
电线20、21具备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周围的被覆。芯线是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形成的导电线。芯线也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被覆是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被覆,通过在芯线的周围挤出被覆树脂等而形成。被覆例如由聚乙烯形成。例如,电线20、21是传递电力的电源线。例如在车载配线部件10的情况下,电线20、21也可以是对EPB(ElectricParking Brake:电动停车制动器)或者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机电制动系统)供给电力的电源线。
电线22、23与电线20、21同样具备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周围的被覆(例如由聚乙烯形成)。例如,电线22、23是进行信号的传递的信号线。例如在车载配线部件10的情况下,电线22、23也可以是在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对来自用于检测车轮的速度的传感器60的信号进行传递的信号线。图1、图5中,示出在电线22、23的前端部安装有传感器60的例子。
本配线部件10也可以用作包括多种电线的复合线束。如上述那样,电线20、21是电源线,若电线22、23为信号线,则配线部件10是包括电源线(电线20、21)及信号线(电线22、23)的复合线束。特别是在配线部件10包括电制动器用的电源线(电线20、21)及车速检测用的信号线(电线22、23)的情况下,配线部件10是制动器用的复合线束。
多个电线20、21、22、23的周围由护套24覆盖。护套24是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被覆,并通过在多个电线20、21、22、23的周围挤出被覆树脂等而形成。护套24例如由聚氨酯形成。也可以省略护套24。
护套24覆盖多个电线20、21、22、23的一端附近的部分(图5的靠左的部分)。护套24在多个电线20、21、22、23的延伸方向中间的位置处具有使多个电线20、21、22、23露出的端部25。多个电线20、21、22、23成为在设置有护套24的部分通过该护套24而捆扎为一个的形态。
多个电线20、21、22、23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并分支为多个。此处,多个电线20、21、22、23分支为电线20、21和电线22、23这两组。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上述电线20、21、22、23中的一端附近的部分中由护套24捆扎的部分记载为干线部26。另外,有时将电线20、21、22、23中的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并向一方分支出的电线20、21的部分记载为第一分支部27,将向另一方分支出的电线22、23的部分记载为第二分支部28。
此外,此处,在第二分支部28覆盖管等外装部件29。外装部件29也可以是相同形状部分连续的树脂制的管,也可以是细径部和粗径部交替相连的波纹管,也可以是螺旋缠绕的粘性胶带。也可以省略外装部件29。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分支部27覆盖外装部件。
假定本配线部件10在车辆等中沿着弯曲的路径配设。因此,电线20、21、22、23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第一弯曲部11V、第二弯曲部12V、第三弯曲部13V(参照图5)。此处,上述干线部26中的与护套24的端部25连续的部分是第一弯曲部11V。第一弯曲部11V是电线20、21、22、23没有分支而弯曲并且延伸的部分。第一分支部27中的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的部分是第二弯曲部12V。第二弯曲部12V相对于第一弯曲部11V以描绘缓和的曲线的方式连续。第二分支部28中的与干线部26相连并以从该干线部26离开第一分支部27而朝向外侧的方式弯曲的部分是第三弯曲部13V。第三弯曲部13V是当电线20、21、22、23在中途分支的情况下一部分电线22、23从原来的电线20、21、22、23弯曲延伸的部分。
针对配线部件10以怎样的形状弯曲,根据成为配线部件10的端部的安装目的地的部分的位置关系、配设有配线部件10的部分的干涉物的布局等来决定。
树脂成型部30具备主体部32和弯曲加强部38。树脂成型部30例如由聚氨酯形成。
主体部32对电线20、21、22、23中的弯曲部11V、12V、13V进行覆盖。主体部32不需要对电线20、21、22、23弯曲配设的部分的全部进行覆盖,覆盖弯曲配设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此处,主体部32覆盖护套24的端部25和从该护套24的端部25分支的多个电线20、21、22、23的基端部。换句话说,主体部32具备干线覆盖部33、第一分支覆盖部34及第二分支覆盖部35。干线覆盖部33覆盖干线部26中的护套24的端部25附近的部分。第一分支覆盖部34覆盖第一分支部27中的护套24的端部25附近的部分。第二分支覆盖部35覆盖第二分支部28中的护套24的端部25附近的部分。
干线覆盖部33具备弯曲覆盖部33a和直线覆盖部33b。弯曲覆盖部33a以弯曲的状态延伸,并对干线部26中的护套24的端部25附近的第一弯曲部11V进行覆盖。直线覆盖部33b与弯曲覆盖部33a连续并以直线状延伸,并对干线部26中的离开护套24的端部25的部分进行覆盖。通过弯曲覆盖部33a,将干线部26的第一弯曲部11V保持为弯曲的状态。通过直线覆盖部33b,将干线部26中的与第一弯曲部11V连续的部分以直线状保持。
在干线覆盖部33形成有固定部安装部33d。此处,在干线覆盖部33中的弯曲覆盖部33a与直线覆盖部33b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固定部安装部33d。针对固定部安装部33d将后述。干线覆盖部33除去形成有固定部安装部33d的部分之外,以圆管状形成,但该结构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以方筒状等形成。
第一分支覆盖部34具备弯曲覆盖部34a和直线覆盖部34b。
弯曲覆盖部34a以与干线覆盖部33的弯曲覆盖部33a连续而弯曲的状态延伸,并对第一分支部27中的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的第二弯曲部12V进行覆盖。弯曲覆盖部34a成为扁平的圆管形状,但这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形成为圆管状,也可以形成为方筒状。
直线覆盖部34b与弯曲覆盖部34a连续并以直线状延伸,并对第一分支部27中的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并分离的部分进行覆盖。此处,直线覆盖部34b形成为比弯曲覆盖部34a细的圆管状,但这样的结构不是必需的。直线覆盖部34b也可以是与弯曲覆盖部34a相同的粗细。直线覆盖部34b也可以形成为方筒状。
通过弯曲覆盖部34a,将第一分支部27的第二弯曲部12V保持为弯曲的状态。通过直线覆盖部34b,将第一分支部27中的与第二弯曲部12V连续的部分以直线状保持。
第二分支覆盖部35以从干线覆盖部33与第一分支覆盖部34之间的边界部分朝向外侧的方式延伸。更具体而言,第二分支覆盖部35以随着从干线覆盖部33与第一分支覆盖部34之间的边界部分朝向第一分支覆盖部34而朝向逐渐远离该第一分支覆盖部34的方向的方式延伸。该第二分支覆盖部35以朝向第二分支部28从干线部26弯曲的方向的方式覆盖第二分支部28的基端部的第三弯曲部13V。在第二分支覆盖部35内,除去第二分支部28的基端部之外的部分被保持为直线状或者弯曲的状态(稍微弯曲的状态)。第二分支覆盖部35形成为圆管状或者扁平的圆管状,但这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形成为方筒状。
该第二分支覆盖部35的基端部形成为在与干线覆盖部33及第一分支覆盖部34的外周连结的部分处在电线20、21的延伸方向上成为粗宽度。由此,第二分支覆盖部35相对于干线覆盖部33及第一分支覆盖部34的延伸方向稳定。
弯曲加强部38在主体部32的外周以沿着第一弯曲部11V、第三弯曲部13V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地延伸。通过该弯曲加强部38,主体部32中的覆盖第一弯曲部11V、第三弯曲部13V的部分更可靠地被保持为弯曲的状态,其内部的第一弯曲部11V、第三弯曲部13V也更可靠地被保持为弯曲的状态。换句话说,弯曲加强部38是以将主体部32的至少一部分及其内部的电线20、21、22、23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为弯曲的状态的方式进行加强的部分。若沿着主体部32的周向观察,则弯曲加强部38在主体部32的外周上局部突出。因此,与主体部32整体较粗地形成并将主体部32保持为预定的弯曲状态的情况比较,主体部32变细。因此,有助于树脂成型部30的轻型化、使用材料的减少等。
为了更可靠地将主体部32保持为弯曲状态,弯曲加强部38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示出将弯曲加强部38设置于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的例子。此处,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是指在观察主体部32以弯曲或者成为角度而弯曲的方式成型的形状的情况下观察到凹陷的一侧。例如,在主体部32具有描绘弧的弯曲形状部分的情况下,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是成为该弧的部分的曲率中心所存在的一侧。
此处,弯曲加强部38在从干线覆盖部33至第二分支覆盖部35的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从干线覆盖部33的弯曲覆盖部33a后直线覆盖部33b附近的部分设置至第二分支覆盖部35的外侧端部附近的部分。弯曲加强部38中的与干线覆盖部33及第二分支覆盖部35的外周相连的边缘部分成为弧状,其相反一侧的外侧的边缘部分成为直线状。作为其结果,弯曲加强部38成为由局部的弧和弦围起的板形状。此处,弯曲加强部38中的干线覆盖部33的外侧边缘部成为向内侧凹陷的形状,但这样的形状不是必需的。
若以第一弯曲部11V为基准观察弯曲加强部38,则弯曲加强部38设置于从第一弯曲部11V的一端部超过另一端部的区域。若以第三弯曲部13V为基准观察弯曲加强部38,则弯曲加强部38设置于超过第三弯曲部13V的两端的区域。
因此,若干线部26要返回直线状态的力作用于主体部32,则该力作为将弯曲加强部38向箭头A方向拉伸的力而作用。此处,若假定对细长的部分沿着其延伸方向施加了压缩力的情况和施加了拉伸力的情况,则认为后者更不易变形。因此,即便对弯曲加强部38作用拉伸力,弯曲加强部38也不易变形,干线覆盖部33及内部的第一弯曲部11V保持为弯曲的状态。
同样,若从干线部26延伸的第二分支部28要返回直线状态的力作用于主体部32,则该力作为将弯曲加强部38向箭头B方向拉伸的力而作用。与上述同样,即便对弯曲加强部38作用拉伸力,弯曲加强部38也不易变形,从干线覆盖部33至第二分支覆盖部35的部分的弯曲形状及内部的第三弯曲部13V保持为弯曲的状态。
弯曲加强部38设置于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不是必需的。弯曲加强部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的弯曲形状的外周侧或者其他的部分。弯曲加强部38以板状形成不是必需的。弯曲加强部也可以形成为细长的棱柱状、细长的半圆柱状等。
上述那样的树脂成型部30由例如聚氨酯树脂等树脂形成。聚氨酯树脂耐冲击性等优异、适于电线20、21、22、23的保护等,但容易变形。因此,若内部的电线20、21、22、23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则有时不易保持作为目标的弯曲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上述弯曲加强部38更加有效。
上述那样的树脂成型部30可将例如干线部26中的护套24的端部25附近的部分、第一分支部27的基端部及第二分支部28的基端部作为插入对象部分,使用注塑成型模具,通过插入成型而一体形成。换句话说,树脂成型部30是模制成型部件。这样的树脂成型部30以与护套24的外周面、从护套24的端部25延伸的第一分支部27的外周面(此处,电线20、21的外周面)、第二分支部28的外周面(此处,外装部件29的外周面)液密地接触的状态对护套24的端部25的开口进行密封。
另外,在树脂成型部30设置有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件50。固定对象位置例如是车辆。即,如上述那样,在树脂成型部30形成有固定部安装部33d。固定部安装部33d设置于干线覆盖部33中的弯曲覆盖部33a与直线覆盖部33b之间的边界部分。固定部安装部33d比干线覆盖部33中的其他部分粗,固定部件50中的一部分以埋设的状态安装在固定部安装部33d。此处,固定部安装部33d以短圆柱状形成。固定部安装部33d的轴向与干线覆盖部33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沿连结第一弯曲部11V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方向延伸。固定部安装部33d的直径及轴向长度大于干线覆盖部33的直径,固定部安装部33d从干线覆盖部33突出。
固定部件50包括第一固定部52和第二固定部56。第一固定部52是固定于车辆等固定对象位置的部分。第二固定部56是固定于树脂成型部30的部分,此处,以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的状态设置。此处,固定部件50是通过树脂等一体成型的部件。
第一固定部52具备基部52a、柱状部52b、一对卡止爪52c及盘状部52d。
基部52a以板状、此处以圆板状形成。柱状部52b以从基部52a的一个主面(在安装于树脂成型部30的状态下向外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一对卡止爪52c以从柱状部52b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向外倾斜的方式延伸。盘状部52d设置于柱状部52b的基端部,并形成为朝向柱状部52b的前端侧慢慢扩大的盘簧形状。而且,若第一固定部52插入在安装对象位置的一个例子即安装面板形成的安装孔,则一对卡止爪52c从插入方向相反一侧与安装孔的周缘部卡定,并且盘状部52d从插入方向侧与安装孔的周缘部抵接。由此,将第一固定部52固定于安装面板。即,第一固定部52是被称为夹子或者夹紧件等的公知的固定构造。
第一固定部52不需要为上述结构,也可采用能够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的各种结构。例如,第一固定部也可以是形成有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的螺栓孔的结构。
第二固定部56是通过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而固定于该树脂成型部30的部分。在对树脂成型部30进行模具成型时,第二固定部56作为插入对象部分而插入成型于树脂成型部30内,从而第二固定部56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
此处,第二固定部56包括在形成树脂成型部30之前的状态下从多个方向对电线20、21、22、23进行位置限制的多个限制面57f、58f、59f。
更具体而言,第二固定部56具备侧板部57、防脱部58及侧防脱部59。在基部52a紧贴于固定部安装部33d的一个端面的状态下,侧板部57、防脱部58及侧防脱部59以埋入树脂成型部30的固定部安装部33d的方式设置。
侧板部57形成为在基部52a的另一个主面(在安装于树脂成型部30的状态下向内的面)中的离开了基部52a的中心的位置突出地设置的板形状。侧板部57的突出尺寸设定为与护套24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其大(稍大)。侧板部57的向内的面是限制面57f。此外,在侧板部57的向外的面也形成有突起部57a,通过该突起部57a使侧板部57不易从树脂成型部30拔出。
防脱部58形成为从侧板部57的前端部向内突出。防脱部58以与侧板部57的突出尺寸对应的距离离开基部52a。因此,在基部52a与防脱部58之间配设有覆盖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
防脱部58的突出尺寸小于护套24的外径,此处为护套24的外径的一半左右。防脱部58的向内的面是限制面58f。
侧防脱部59在基部52a的另一个主面(向内的面)中的从基部52a的中心向与侧板部57相反一侧离开的位置突出地设置。侧板部57与侧防脱部59的间隔尺寸设定为与护套24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其大(稍大)。因此,可在侧板部57与侧防脱部59之间配设有覆盖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侧防脱部59的向内的面是限制面59f。
侧防脱部59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小于护套24的外径。在防脱部58的前端部与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供覆盖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穿过的间隙。防脱部58的前端部与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也可以设定为小于护套24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侧板部57、防脱部58、侧防脱部59等弹性变形,防脱部58的前端部与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变大。而且,覆盖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可穿过该间隙而配设于由基部52a、侧板部57、防脱部58及侧防脱部59围起的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该护套24不易从第二固定部56脱落。此外,防脱部58的前端部的向内的部分形成为被倒角的形状,并且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的向内的部分形成为被倒角的形状。
由此,当护套24穿过防脱部58的前端部与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之间时,防脱部58的前端部和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相对于护套24以尽可能大的面接触,护套24在它们之间顺利地穿过。
此外,在侧防脱部59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起部59a。突起部59a能够在侧防脱部59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的状态下发挥防止突起部59a脱落的作用。
如上述那样,在覆盖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配设于由基部52a、侧板部57、防脱部58及侧防脱部59围起的空间内的状态下,限制面57f、58f、59f从三个方向与护套24的外周面抵接。由此,限制面57f、58f、59f从该三个方向对电线20、21、22、23进行位置限制。
如上述那样,在第二固定部56作为插入对象部分而插入成型于树脂成型部30内时,干线部26保持于由基部52a、侧板部57、防脱部58及侧防脱部59围起的空间内。在该状态下,干线部26通过限制面57f、58f、59f从多个方向定位。包括插入对象部分即第二固定部56的固定部件50经由第一固定部52等通过注塑成型模具被支撑于恒定位置。因此,干线部26也通过第二固定部56被保持在处于注塑成型模具内的程度的恒定位置,干线部26不易从树脂成型部30露出。
固定部件50不需要由树脂形成,固定部件也可以由金属等形成。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配线部件10,通过弯曲加强部38,更可靠地将由主体部32及主体部32覆盖的第一弯曲部11V、第三弯曲部13V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因此,配线部件10沿着弯曲的路径更可靠地被保持。
特别是通过电线20、21、22、23要恢复直线状态的力,在主体部32也作用要恢复直线状态的力。此处,若电线20、21、22、23的根数较多、或电线20、21、22、23较粗、或在电线20、21、22、23被覆有护套24,则电线20、21、22、23要恢复直线状态的力变大。通过上述弯曲加强部38,能够承受主体部32要恢复直线状态的力,配线部件10沿着弯曲的路径更可靠地被保持。
另外,作为配线部件10由树脂成型部30沿着弯曲的路径保持的结果,可减少配线部件10的固定位置。即,作为电线以弯曲的状态被保持的结构,认为构成为电线在多个位置固定、且在固定位置之间电线被保持为弯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固定部件的数量及固定作业变多,导致成本上升。根据本配线部件10,树脂成型部30本身将电线20、21、22、23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因此固定位置变少,有助于成本减少。
另外,弯曲加强部38设置于主体部32的弯曲形状的内侧,因此电线20、21、22、23要恢复直线状态的力相对于弯曲加强部38作为沿着其长边方向的拉伸力而作用。对于弯曲加强部38而言,认为拉伸的情况比压缩的情况不易变形,因此更可靠地将主体部32及第一弯曲部11V及第三弯曲部13V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另外,多个电线20、21、22、23从覆盖多个电线20、21、22、23的护套24的端部分支而分支为第一分支部27及第二分支部28。另外,树脂成型部30对护套24的端部25和第一分支部27及第二分支部28的各基端部进行覆盖。因此,通过树脂成型部30,能够实施多个电线20、21、22、23分支的部分的防水。另外,在其附近,弯曲保持电线20、21、22、23。
另外,树脂成型部30覆盖第一分支部27及第二分支部28的各基端部,因此第一分支部27及第二分支部28的延伸方向被限制,抑制第一分支部27及第二分支部28的相互干涉。
另外,由护套24覆盖多个电线20、21、22、23的干线部26容易变粗,恢复直线状态的力容易变大。因此,若在对该干线部26中的第一弯曲部11V进行覆盖的干线覆盖部33的弯曲覆盖部33a设置弯曲加强部38,则对将该第一弯曲部11V保持为弯曲状态有效。
另外,在树脂成型部30设置有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件50。因此,若固定部件50固定于固定对象位置,则以该固定位置为基准将电线20、21、22、23以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电线20、21、22、23沿着弯曲的路径更可靠地被保持。作为其结果,即便不在该固定位置的附近设置其他固定位置,也能够沿着弯曲的路径保持电线20、21、22、23,能够使电线20、21、22、23的固定位置变少。
另外,固定部件50的第二固定部56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因此,固定部件50稳固地固定于树脂成型部30。特别是,若与固定部件由捆扎带等固定的情况比较,则固定部件50的第二固定部56相对于树脂成型部30稳固地定位,不易产生位置偏移。因此,配线部件10以较高的位置精度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另外,固定部件50在树脂成型部30成型时固定,因此不需要在树脂成型部成型后另外安装固定部件的作业,制造简化。
另外,第二固定部56包括从多个方向对电线20、21、22、23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面57f、58f、59f。因此,在电线20、21、22、23由限制面57f、58f、59f进行了位置限制的状态下,形成树脂成型部30,电线20、21、22、23不易从树脂成型部30向外露出。
[实施方式2]
以下,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10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图7中省略电线的内部构造。本实施方式2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配线部件110具备电线120和树脂成型部130。
电线120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线20同样,具备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周围的被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出一个电线120。然而,与实施方式1相同,配线部件也可以包括一个电线,也可以包括多个电线。配线部件也可以包括复合线束。
本配线部件110与实施方式1相同,假定在车辆等中沿着弯曲的路径配设。因此,电线120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弯曲部111V(参照图6)。此处,在电线120延伸的方向上电线120的中间部的一部分是弯曲部111V。电线120在弯曲部111V中以描绘局部的弧的方式弯曲。在弯曲部111V的两端侧分别连续有直线部111L1、111L2。电线120在各个直线部111L1、111L2中以直线状延伸。电线也可以在弯曲部中描绘复杂曲线。针对配线部件及电线以怎样的形状弯曲,根据成为配线部件的端部的安装目的地的部分的位置关系、配置有配线部件110的部分的干涉物的布局等来决定。
树脂成型部130具备主体部132和弯曲加强部138。树脂成型部130例如由聚氨酯形成。
主体部132与上述主体部32相同地覆盖电线120中的弯曲部111V。此处,主体部132包括弯曲覆盖部132a、直线覆盖部132b、132c。弯曲覆盖部132a对电线120中的弯曲的部分、此处仅上述弯曲部111V进行覆盖。直线覆盖部132b、132c对电线120中的直线状的部分、此处仅上述弯曲部111V的相邻两侧的直线部111L1、111L2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弯曲覆盖部132a以与弯曲路径对应的弯曲的状态延伸而覆盖弯曲部111V。由此,弯曲部111V通过弯曲覆盖部132a本身的刚性被保持为弯曲的状态。直线覆盖部132b、132c以直线状延伸状态局部覆盖直线部111L1、111L2。由此,在弯曲部111V的相邻两侧直线部111L1、111L2通过直线覆盖部132b、132c本身的刚性被保持为直线状。此外,树脂成型部130覆盖直线部111L1、111L2不是必需的。
弯曲加强部138与上述弯曲加强部38相同,在主体部132的外周以沿着上述弯曲部111V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地延伸。通过该弯曲加强部138,主体部132中的覆盖弯曲部111V的弯曲覆盖部132a更可靠地被保持为弯曲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相同,弯曲加强部138在主体部132的外周局部地突出。弯曲加强部138的厚度小于主体部132的直径。因此,能够使主体部132尽可能细并且通过弯曲加强部138将电线120保持为弯曲状态,从而有助于树脂成型部130的轻型化、使用材料的减少等。
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更可靠地将主体部132保持为弯曲状态,弯曲加强部138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32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
此处,弯曲加强部138形成于越过弯曲覆盖部132a的两端的外侧而到达直线覆盖部132b、132c的区域。弯曲加强部138也可以仅形成于连结弯曲覆盖部的两端的区域,也可以仅形成于弯曲覆盖部132a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局部的区域。例如,弯曲加强部138也可以仅在弯曲部111V中曲率半径小的局部的区域设置。
该弯曲加强部138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将弯曲覆盖部132a及其内部的弯曲部111V保持为弯曲的状态。
在树脂成型部130设置有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件150。固定对象位置例如是车辆。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50设置于弯曲覆盖部132a。因此,固定部件150能够将电线120中的沿着弯曲的路径配设的弯曲部111V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恒定位置。树脂成型部130中的安装有固定部件150的位置也可以比其他部分粗地形成。
固定部件150包括第一固定部152和第二固定部156。第一固定部152是固定于车辆等固定对象位置的部分。第二固定部156是固定于树脂成型部130的部分,此处以埋入到树脂成型部130的状态设置。此处,固定部件150是由金属板等形成的部件。例如,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等,第一固定部152和第二固定部156一体连接而形成。固定部件也可以是由树脂等一体成型的部件。也可以是,在固定部件150设置于弯曲覆盖部132a的情况下,包括成为第二固定部156仅埋入到弯曲覆盖部132a的状态的情况,并且包括跨弯曲覆盖部132a和直线覆盖部132b(或者132c)双方埋入的情况。
第一固定部152是以板状形成的部分。第一固定部152的基端部与第二固定部156的一端部相连。第一固定部152从树脂成型部130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此处,在第一固定部152形成有螺孔152h。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部152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第一固定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焊接、嵌合构造等固定于安装对象位置。
第二固定部156是通过埋设于树脂成型部130而固定于树脂成型部130的部分。在将树脂成型部130模具成型时,第二固定部156作为插入对象部分插入成型于树脂成型部130内,从而第二固定部156埋设于树脂成型部130内。
此处,第二固定部156包括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和止动部158。第二固定主体部157以沿着与电线120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埋入到树脂成型部130。此处,第二固定主体部157以板状形成。另外,第二固定主体部157相对于第一固定部152以直线状相连。第二固定主体部也可以形成为圆棒状、方棒状。第二固定主体部157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弯曲。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在树脂成型部130内也可以与电线120接触,也可以与电线120分离。此处,第二固定主体部157与电线120分离。例如,也可以是,在对树脂成型部130进行模具成型时,在形成于第二固定主体部157的孔配置有销,通过该销将电线120支撑于离开第二固定主体部157的位置。
止动部158从第二固定主体部157的另一端部(与连接有第一固定部15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在与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及电线120交叉的方向上突出。止动部158在树脂成型部130内与电线120相向。换句话说,止动部158从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另一端部向配置有电线120的一侧突出。
在止动部158与电线12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夹设有树脂。此处,止动部158在电线120的弯曲部111V的内侧配置有止动部158。在止动部158的内侧,电线120以弧状弯曲。因此,在止动部158与电线120之间,形成止动部158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最厚、止动部158的两侧部处最薄的空间,在该空间填充有形成树脂成型部130的一部分的树脂。也可以是,止动部158中的与电线120相向的部分的一部分与电线120接触,在止动部158的该相向部分的剩余部与电线120之间夹设树脂。由于在止动部158与电线120之间夹设树脂,所以电线120不会被止动部158的形状影响而能够沿着所希望的路径延伸。此外,止动部158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电线120接触。
此外,上述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及止动部158中的朝向电线120的面也是在形成树脂成型部130之前的状态下从多个方向对电线120进行位置限制的多个限制面的一个例子。
这样构成的配线部件110(复合线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特别是,主体部132包括覆盖弯曲部111V的弯曲覆盖部132a,固定部件150设置于弯曲覆盖部132a。因此,电线120中的弯曲部111V可利用固定部件150固定于固定对象位置。因此,配线部件110的布局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156以沿着与电线120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埋入到树脂成型部130。另外,止动部158从第二固定主体部157的另一端部突出并在树脂成型部130内与电线120相向。因此,主要通过第二固定主体部157在与该第二固定主体部157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固定部件150的定位。另外,主要通过止动部158在与该止动部158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固定部件150的定位。此处,在固定部件敛紧固定于电线的情况下,鉴于加工性等,假定电线的敛紧固定部分以直线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156没有夹住电线120而埋入到树脂成型部130。此时,即便在止动部158与电线12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夹设树脂,止动部158也可进行定位。因此,在将固定部件150设置于弯曲覆盖部132a的情况下,能够使电线120不受第二固定部156的形状制约。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固定部件50、150。在这种情况下,也在配线部件的固定位置之间等,通过树脂成型部将电线沿着弯曲的路径进行保持。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电线20、21、22、23在中途分支,但也可以是,不分支的电线以弯曲的状态被树脂成型部覆盖。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相同,多个电线在中途分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电线由护套覆盖,多个电线从该护套的端部延伸而分支为多个,树脂成型部对护套的端部和从护套的端部分支的多个电线的基端部进行覆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多个电线也可以全部为电力线,多个电线也可以全部为信号线。另外,在多个电线为电力线和信号线的组合的情况下,哪一个是电力线以及哪一个是信号线是任意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固定部56、156埋设于树脂成型部30、130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需要是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固定部件一体形成有作为第二固定部的捆束带等,该捆束带缠绕并固定于树脂成型部30、130。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第二固定部由金属等形成,该第二固定部铆紧固定于树脂成型部30、130。
此外,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则能够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配线部件 11V...第一弯曲部 12V...第二弯曲部 13V...第三弯曲部 20、21、22、23...电线 24...护套 25...端部 26...干线部 27...第一分支部 28...第二分支部 29...外装部件 30...树脂成型部 32...主体部 33...干线覆盖部 33a...弯曲覆盖部33b...直线覆盖部 33d...固定部安装部 34...第一分支覆盖部 34a...弯曲覆盖部34b...直线覆盖部 35...第二分支覆盖部 38...弯曲加强部 50...固定部件 52...第一固定部 52a...基部 52b...柱状部 52c...卡定爪 52d...盘状部 56...第二固定部57...侧板部 57a...突起部 57f...限制面 58...防脱部 58f...限制面 59...侧防脱部59a...突起部 59f...限制面 60...传感器 110...配线部件 111L1、111L2...直线部111V...弯曲部 120...电线 130...树脂成型部 132...主体部 132a...弯曲覆盖部132b...直线覆盖部、直线覆盖部 138...弯曲加强部 150...固定部件 152...第一固定部152h...螺孔 156...第二固定部 157...第二固定主体部 158...止动部。

Claims (9)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
电线,包括沿着弯曲路径配设的弯曲部;及
树脂成型部,包括覆盖所述电线中的所述弯曲部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以沿着所述弯曲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地延伸的弯曲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弯曲加强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弯曲形状的内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配线部件包括多个所述电线,
所述配线部件还具备覆盖所述多个电线的护套,
多个所述电线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延伸并分支为多个,
所述树脂成型部覆盖所述护套的端部和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分支的多个所述电线的基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在所述树脂成型部设置有向固定对象位置固定的固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部包括以弯曲的状态延伸并覆盖所述弯曲部的弯曲覆盖部,
所述固定部件设于所述弯曲覆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于固定对象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固定于所述树脂成型部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埋设于所述树脂成型部的状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
第二固定主体部,以沿着与所述电线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埋设于所述树脂成型部,一端部与从所述树脂成型部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及
止动部,从所述第二固定主体部的另一端部在与所述第二固定主体部及所述电线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在所述树脂成型部内与所述电线相向,
在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电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夹设有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在形成所述树脂成型部之前的状态下从多个方向对所述电线进行位置限制的多个限制面。
9.一种复合线束,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作为所述电线而包括多种电线。
CN202010127108.2A 2019-03-13 2020-02-28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Active CN111696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6058 2019-03-13
JP2019046058 2019-03-13
JP2019207776A JP7383993B2 (ja) 2019-03-13 2019-11-18 配線部材及び複合ハーネス
JP2019-207776 2019-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6707A true CN111696707A (zh) 2020-09-22
CN111696707B CN111696707B (zh) 2022-02-11

Family

ID=7242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7108.2A Active CN111696707B (zh) 2019-03-13 2020-02-28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5242B2 (zh)
CN (1) CN111696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1141A (ja) 2021-07-12 2023-0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466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Fujikura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固定用クリップ
WO200210068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Yazaki Corporation Clamp
CN1510785A (zh) * 2002-11-16 2004-07-07 斯宾纳电子技术工厂有限公司 具有插接弯头的同轴电缆
CN101288213A (zh) * 2005-10-12 2008-10-15 伊斯帕诺-絮扎公司 一种用于含多根电线的电缆的弯管接头
CN102035155A (zh) * 2009-09-24 2011-04-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保护元件的线束
CN103782463A (zh) * 2011-09-05 2014-05-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外装体
CN107069318A (zh) * 2015-11-26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6507A (ja) 1986-12-27 1988-07-09 Honda Motor Co Ltd 車輌用電装部品の組付方法
JP5823758B2 (ja) * 2011-07-21 2015-11-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6119740A (ja) * 2014-12-18 2016-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17121B2 (ja) * 2018-05-18 2022-02-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27953B2 (ja) * 2018-12-25 2021-09-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466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Fujikura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固定用クリップ
WO200210068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Yazaki Corporation Clamp
CN1510785A (zh) * 2002-11-16 2004-07-07 斯宾纳电子技术工厂有限公司 具有插接弯头的同轴电缆
CN101288213A (zh) * 2005-10-12 2008-10-15 伊斯帕诺-絮扎公司 一种用于含多根电线的电缆的弯管接头
CN102035155A (zh) * 2009-09-24 2011-04-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保护元件的线束
CN103782463A (zh) * 2011-09-05 2014-05-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外装体
CN107069318A (zh) * 2015-11-26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95546A1 (en) 2020-09-17
CN111696707B (zh) 2022-02-11
US11005242B2 (en)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2991B (zh) 电缆束
EP2855212B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retrofit part to cladding member
CN111016819B (zh) 配线构件
CN111029994A (zh) 配线部件
US11120923B2 (en) Wiring member
CN111696707B (zh) 配线部件及复合线束
US20200262364A1 (en) Wire harness
US11505138B2 (en) Wire harness
US10867722B2 (en) Wire harness
JP7383993B2 (ja) 配線部材及び複合ハーネス
JP735519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20416523A1 (en) Wiring member
US11888299B2 (en) Wiring member
CN111819747B (zh) 线束用路径限制构件及线束
WO2023140125A1 (ja) 配線部材
JP723661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3661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433831B2 (en) Wire harness
JP720290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11132B2 (ja) 配線部材
JP2020053320A (ja) 配線部材
JP2021036759A (ja) 配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