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4245A -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4245A
CN111694245A CN202010093524.5A CN202010093524A CN111694245A CN 111694245 A CN111694245 A CN 111694245A CN 202010093524 A CN202010093524 A CN 202010093524A CN 111694245 A CN111694245 A CN 111694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developing device
conveyance chamb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35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宫弘二
粕川雅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94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4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7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peelable sealing fil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Augers with two opposed pitches on one sha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3Augers with varying pitch on one shaf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的排出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第一输送室、第二输送室、封闭部件、显影剂以及排出部。封闭部件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的方式封闭该一对连通口。一对连通口在显影辊的轴向上分开配置,使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连通。显影剂仅收容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一方。排出部仅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另一方,并且能够排出显影剂。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向图像载体供给显影剂而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中预先封入有包括色调剂以及载体的显影剂。若消耗了显影装置的色调剂,则从显影剂盒补给色调剂。载体若长期使用就会老化。在近来的显影剂盒中,与色调剂一起封入有少量的载体。在从显影剂盒向显影装置补给色调剂时,同时也补给少量的载体。近来的显影装置具有将剩余的载体排出的排出部。若补给了新的载体,则显影装置从排出部排出剩余的旧的载体。
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有时显影剂会偏向显影装置内部的一方而配置。此时,在刚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后有可能从排出部排出包括新的载体的显影剂。要求有一种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的排出的显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的排出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第一输送室、第二输送室、封闭部件、初始显影剂以及排出部。显影辊使显影剂附着于外周面上并能够旋转。第一输送室能够收容显影剂。第一输送室能够向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输送所收容的显影剂。所述显影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第一输送室的内部露出。第二输送室能够收容显影剂。第二输送室能够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所收容的显影剂。封闭部件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的方式封闭该一对连通口。一对连通口在所述轴向上分开配置并使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连通。初始显影剂仅收容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一方。排出部仅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另一方,并能够排出显影剂。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图像载体,承载静电潜像;上述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充电器,使所述图像载体带电;以及清洁部件,去除附着于所述图像载体的显影剂。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显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内部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分隔壁周边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第一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输送减少部周边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输送减少部周边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D…显影剂(初始显影剂);X1…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1…图像形成装置;12…成像部(图像形成单元);12a…显影装置;12b…感光鼓(图像载体);12c…充电器;12d…清洁刮板(清洁部件);60a…第一输送室;60b…第二输送室;60c…第一连通口;60d…第二连通口;60e…排出部;63…显影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的外观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是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读取在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上形成的图像并生成数字数据(图像文件)。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数字数据,使用色调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显示部110、图像读取部120、图像形成部130以及片材托盘140。
显示部110作为输出接口进行动作,进行字符、图像的显示。显示部110也作为输入接口进行动作,接收来自用户的指示。例如,显示部110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
例如,图像读取部120是彩色扫描仪。彩色扫描仪中具有CIS(Contact Image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等。图像读取部120使用传感器读取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并生成数字数据。
图像形成部130使用色调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130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20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形成图像。例如,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是被称为硬拷贝、打印输出等的输出图像。
片材托盘140将用于图像输出的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部130。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是五鼓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扫描部2、图像处理部3、曝光部4、中间转印体10、清洁刮板11、成像部12~16、一次转印辊17-1~17-5、供纸部20、二次转印部30、定影装置32、排纸部33以及控制部(未图示)。以下,在不区分是哪个一次转印辊时,仅表述为一次转印辊17。
需要指出,在以下的说明中,由于片材从供纸部20向排纸部33进行输送,所以将供纸部20侧设为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将排纸部33侧设为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另外,将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片材宽度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转印具有第一转印工序及第二转印工序。在第一转印工序中,一次转印辊17将各成像部的感光鼓上使用色调剂形成的图像(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0上。在第二转印工序中,二次转印部30通过层叠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各色的色调剂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扫描部2读取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例如,扫描部2读取片材上的图像,并生成红色(R)、绿色(G)、蓝色(B)三原色的图像数据。扫描部2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处理部3。
图像处理部3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各色的颜色信号。例如,图像处理部3将图像数据转换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四种颜色的图像数据(颜色信号)。图像处理部3基于各色的颜色信号控制曝光部4。
曝光部4向成像部的感光鼓照射光(曝光)。曝光部4具备激光器、LED等曝光光源。
中间转印体10是环形的带。中间转印体10向图2的箭头A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体10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的图像。
清洁刮板11去除附着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色调剂。
成像部12~16使用各色(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五种颜色)的色调剂形成图像。沿着中间转印体10依次设置有成像部12~16。
在将各成像部12~16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于中间转印体10时,利用一次转印辊17(17-1~17-5)。
供纸部20供给片材。
二次转印部30具备二次转印辊30a及二次转印对置辊30b。二次转印部30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在二次转印部30中,中间转印体10与二次转印辊30a相互接触。从改善卡纸的角度来看,中间转印体10和二次转印辊30a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互分离。
定影装置32通过加热及加压使转印到片材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通过定影装置32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从排纸部33排出到装置外部。
接下来,对成像部(图像形成单元)12~16进行说明。
成像部12~15利用与彩色印刷用的四种颜色对应的各色的色调剂来制作色调剂图像。彩色印刷用的四种颜色是指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颜色。彩色印刷用的四种颜色的色调剂为非消色的色调剂。成像部16利用消色色调剂制作色调剂图像。成像部12~15和成像部16虽然制作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不同,但结构是相同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可以没有制作消色色调剂图像的成像部16。以下,作为成像部12~16中的代表,对成像部12进行说明,其它的成像部13~16为同样的结构,故省略说明。
成像部12具备显影装置12a、感光鼓12b、充电器12c以及清洁刮板(清洁部件)12d。成像部12也可以具备除电器。成像部1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是可拆装的。在成像部的构成部件老化的情况下,将旧的成像部更换为新的成像部。成像部12的构成部件中的显影装置12a相对于成像部12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是可拆装的。
显影装置12a收容显影剂(记录剂)。显影剂中包含色调剂。显影装置12a使色调剂附着于感光鼓12b。例如,色调剂被用作与载体组合的双组分显影剂。例如,载体使用粒径为几十μm的铁粉或铁素体粒子。在实施方式中,使用包含非磁性的色调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感光鼓12b是图像载体(图像承载单元)的一个具体例。感光鼓12b在外周面上具有感光体(感光区域)。例如,感光体是有机光导体(OPC:Organic Photo Conductor)。
充电器12c使感光鼓12b的表面均匀充电。
清洁刮板12d去除附着于感光鼓12b上的色调剂。被清洁刮板12d去除的色调剂回收到废色调剂盒(未图示)中。
接下来,对成像部12的动作概要进行说明。
通过充电器12c使感光鼓12b充电到规定电位。接下来,从曝光部4向感光鼓12b照射光。由此,在感光鼓12b中被照射光的区域的电位发生变化。通过该变化,在感光鼓12b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2a的色调剂使感光鼓12b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鼓12b的表面上形成通过色调剂显影的图像(色调剂图像)。
在感光鼓12b的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与感光鼓12b相对的一次转印辊17-1而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0上(第一转印工序)。形成于中间转印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部30而转印于片材上(第二转印工序)。
接下来,对显影装置12a进行说明。
图3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内部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显影装置12a的从片材宽度方向观察到的剖面。图3的左右方向朝向中间转印体10的旋转方向(箭头A)。以下,将图3的左侧设为转印体旋转方向上游侧,将图3的右侧设为转印体旋转方向下游侧。在图3中省略了剖面的剖面线。
如图3、图4所示,显影装置12a具备显影容器60、显影辊63、第一搅拌器61以及第二搅拌器62。图4的左右方向为片材宽度方向。在图4中省略了显影辊63的图示。以下,将显影辊63的旋转轴方向简称为旋转轴方向或轴向。沿着旋转轴方向,从后述的第一搅拌器61的第一输送部71朝向第三输送部73的方向(朝向图4的左方)为X1方向。X1方向的反方向(朝向图4的右方)为X2方向。图中的线O1表示第一搅拌器61的旋转中心线,线O2表示第二搅拌器62的旋转中心轴线。
如图3所示,显影容器60能够收容显影剂。显影剂包括作为磁性体的载体和作为着色材料的色调剂。在显影容器60中收容有初始显影剂D。在本申请中,初始显影剂意指,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预先封入在显影装置12a中的显影剂。以下,有时会将初始显影剂D简称为显影剂D。
显影容器60形成为在长边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显影容器60将片材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显影容器60具有大致为矩形形状的剖面形状。显影容器60与感光鼓12b(参照图2)相邻配置。感光鼓12b配置为轴向沿着片材宽度方向。显影容器60配置为长边方向与感光鼓12b的轴向平行。
显影容器60在与感光鼓12b相对的一侧具备开口部60h。开口部60h在感光鼓12b的径向上与感光鼓12b相对。在显影容器60的内部面向开口部60h的位置上配置有显影辊63。显影辊63配置为轴向沿着片材宽度方向。
显影辊63配置为与感光鼓12b平行。显影辊63通过开口部60h而在径向上与感光鼓12b相对。显影辊63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显影容器60。显影辊63在外周面上承载显影剂。显影辊63通过配置在内部的磁性体的磁力而使显影剂附着于外周面。
在显影容器60的内部配置有轴状的第一搅拌器61以及第二搅拌器62。第一搅拌器61以及第二搅拌器62配置为轴向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第一搅拌器61以及第二搅拌器62配置为相互平行。第一搅拌器61配置在转印体旋转方向下游侧。第二搅拌器62配置在转印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在显影容器60的转印体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有收容第一搅拌器61的第一输送室60a。在显影容器60的转印体旋转方向上游侧形成有收容第二搅拌器62的第二输送室60b。在图3的剖视观察中,第一输送室60a以及第二输送室60b形成为与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更大。
在第一输送室60a的下部收容有第一搅拌器61。在第二输送室60b的下部收容有第二搅拌器62。在第一输送室60a的上部收容有显影辊63。显影辊6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第一输送室60a的内部露出。显影辊63、第一搅拌器61以及第二搅拌器62由未图示的驱动源协同地驱动旋转。
在显影容器60的内部设有划分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的分隔壁65。第一输送室60a以及第二输送室60b隔着分隔壁65而相邻。分隔壁65设置为沿着上下方向。
如图4所示,在分隔壁65中的片材宽度方向(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连通第一输送室60a与第二输送室60b之间的一对连通口60c、60d。一对连通口60c、60d在旋转轴方向上分开配置。一对连通口60c、60d使显影剂能够在第一输送室60a与第二输送室60b之间循环。连通口60c、60d例如形成为矩形形状。以下,将X1方向的连通口60c称为第一连通口60c,将X2方向的连通口60d称为第二连通口60d。
图5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的分隔壁65周边的俯视剖视图。封闭部件80能够开放地封闭一对连通口60c、60d。封闭部件80形成为带状,并在单面具有粘结面。封闭部件80沿着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65而配置。封闭部件80的粘结面装配在分隔壁65的第一输送室60a侧的表面上。通过封闭部件80封闭一对连通口60c、60d。在分隔壁65的X2方向的端部处,封闭部件80向X1方向折回。封闭部件80的X1方向的端部88向显影容器60的外侧伸出。
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操作员向X1方向牵拉封闭部件80的端部88。封闭部件80从分隔壁65的X2方向的端部起朝向X1方向从分隔壁65的表面剥离。当整个封闭部件80从分隔壁65剥离时,封闭部件80被拉出到显影容器60的外侧。由此,使一对连通口60c、60d开放。即,封闭部件80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60c、60d的方式封闭该一对连通口60c、60d。
如图4所示,第一搅拌器61具备:沿着旋转轴方向的轴部61a和形成于轴部61a的外周的螺旋状叶片(搅拌翼片)61b。除了第一搅拌器61的X1方向的一部分之外,螺旋状叶片61b跨第一搅拌器61的全长而设置。第一搅拌器61的X1方向的端部设置为比第二搅拌器62的X1方向的端部更向X1方向延长。
第二搅拌器62具备:沿着旋转轴方向的轴部62a和形成于轴部62a的外周的螺旋状叶片(搅拌翼片)62b。螺旋状叶片62b跨第二搅拌器62的全长而设置。
在显影容器60的X1方向上形成有:封闭第一输送室60a以及第二输送室60b的X1方向的端部的端壁部66;以及设置为从端壁部66向X1方向突出的筒壁部67。筒壁部67在第一搅拌器61的X1方向上与第一搅拌器61同轴地配置。筒壁部67呈朝向端壁部66侧(X2方向)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端壁部66使筒壁部67的内部与第一输送室60a的内部连通。在筒壁部67内设有向外部排出显影剂的排出部60e。
第一连通口60c形成于第一搅拌器61的螺旋状叶片61b中的X1方向的端部与第二搅拌器62的螺旋状叶片62b中的X1方向的端部之间。
第二连通口60d形成于第一搅拌器61的螺旋状叶片61b中的X2方向的端部与第二搅拌器62的螺旋状叶片62b中的X2方向的端部之间。
第一搅拌器61向X1方向输送显影剂。第二搅拌器62向与第一搅拌器61相反的X2方向输送显影剂。
在显影装置12a的上方设有向显影装置12a补给显影剂的未图示的显影剂补给装置。显影剂补给装置包括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是可拆装的显影剂盒。若由于显影而消耗了显影装置12a内的色调剂,则该显影剂补给装置向显影装置12a内补给色调剂。
在显影装置12a内被搅拌、输送的显影剂由未图示的色调剂浓度检测器来检测色调剂浓度。例如,色调剂浓度检测器配置在第二输送室60b的底面。若通过该色调剂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色调剂浓度在规定值以下,则从所述显影剂补给装置向显影装置12a内补给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该显影剂与显影装置12a内的显影剂相搅拌,使显影剂的色调剂浓度上升。由此,将显影装置12a内的显影剂的色调剂浓度维持为一定。
与色调剂同时地还从所述显影剂补给装置补给载体。与这些补给量相应地,显影装置12a内的显影剂产生剩余量。该剩余量的显影剂从设于第一输送室60a的X1方向的排出部60e的排出口67a排出到显影容器60的外部。由此,将显影装置12a内的显影剂量维持为一定,并且显影装置12a内的变旧老化的载体一点点地替换为新的载体。排出口67a设置在筒壁部67的下部。从排出口67a排出的显影剂被回收到前述的废色调剂盒中。
图6是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的第一搅拌器61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后述的输送减少部74周边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后述的输送减少部74周边的主视图。
如图6~图8所示,第一搅拌器61的螺旋状叶片61b大体分为第一输送部71、第二输送部72以及第三输送部73。
第一输送部71设置在从第一搅拌器61中在旋转轴方向上与X1方向的第一连通口60c交迭的部位至第一搅拌器61的X2方向的端部的范围内。例如,第一输送部71是缠绕两条26mm节距的螺旋状叶片(第一叶片部71a)而形成的。第一输送部71的第一叶片部71a的最小间隔为13mm。该最小间隔13mm为第一输送部71的最小节距。
第二输送部72设置为比第一输送部71的X1方向的端部更向X1方向(第一输送部7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分离。第二输送部72设置为能够与第一输送部71一起旋转。第二输送部72向第一输送部71的输送方向的反方向(上游侧)输送(推回)显影剂。例如,第二输送部72是缠绕一条3mm节距的反螺旋状叶片(第二叶片部72a)而形成的。例如,第二输送部72的第二叶片部72a从轴部61a的立起高度与第一输送部71的第一叶片部71a从轴部61a的立起高度相同。
第三输送部73将越过第二输送部72而到达X1方向(第一输送部7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显影剂朝向排出口67a输送。第三输送部73设置为能够与第一输送部71以及第二输送部72一起旋转,向与第一输送部71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下游侧)输送显影剂。例如,第三输送部73是缠绕一条10mm节距的螺旋状叶片(第三叶片部73a)而形成的。例如,第三输送部73的第三叶片部73a从轴部61a的立起高度比第一输送部71的第一叶片部71a从轴部61a的立起高度低。第三输送部73配置于显影容器60的筒壁部67内的排出部60e。
在第一输送部71与第二输送部72之间设有使显影剂的输送量减少的输送减少部74。例如,输送减少部74没有螺旋状叶片61b而仅由轴部61a形成。输送减少部74设置于在旋转轴方向上与X1方向的第一连通口60c交迭的部位。通过该输送减少部74形成在X1方向的第一连通口60c与第一搅拌器61相对的部位产生显影剂的积存的结构。
第二输送部72配置为比第一连通口60c更靠向X1方向(在旋转轴方向上不与第一连通口60c交迭的部位)。通过该配置,显影剂容易从第一输送室60a通过第一连通口60c而移动到第二输送室60b。
输送减少部74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设定在第一输送部71的最小节距的1/2~3/2之间。优选地,输送减少部74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与第一输送部71的最小节距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同”例如是指,容许输送减少部74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在第一输送部71的最小节距13mm之上增减±10%左右的程度。
如图7、图8所示,显影装置12a的显影容器60在输送减少部74的上方具备空间形成部75。空间形成部75呈矩形的箱状,并朝向下方敞开。空间形成部75在内部形成开放空间75a。空间形成部75使开放空间75a从上方与输送减少部74相对。
空间形成部75在旋转轴方向上跨第一搅拌器61的输送减少部74以及第二输送部72而设置。空间形成部75从上方与输送减少部74以及第二输送部72相对。空间形成部75在旋转轴方向上跨第一搅拌器61的输送减少部74的整个宽度和第二输送部72的一半以上而设置。
在第一搅拌器61低速旋转时,显影剂容易越过第二输送部72,从而不期望地大量的显影剂从排出口67a排出。反之,在第一搅拌器61高速旋转时,显影剂难以越过第二输送部72,从而在显影容器60内循环的显影剂量增加。空间形成部75具有不管第一搅拌器61的旋转速度如何而将显影容器60内的显影剂量高精度地维持在规定量的功能。
对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初始显影剂D仅收容在显影装置12a的第二输送室60b中。排出部60e仅形成于第一输送室60a。
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时,操作员向X1方向拉出图5所示的封闭部件80。由此,使形成于分隔壁65的一对连通口60c、60d开放。
操作员使图像形成装置1开始运转。第二搅拌器62旋转,向X2方向输送收容于第二输送室60b的显影剂D。显影剂D通过X2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连通口60d而移动到第一输送室60a。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开始,第一搅拌器61也旋转。第一搅拌器61的第一输送部71向X1方向输送移动到第一输送室60a的显影剂D。显影辊63的外周的一部分从第一输送室60a的内部露出。显影剂D的一部分从第一输送室60a移动到显影辊63的外周面。显影剂D中包含的色调剂从显影辊63移动到感光鼓12b的表面。由此,使感光鼓12b的静电潜像显影。
未用于显影的显影剂D的剩余部分在第一输送室60a中移动并到达X1方向的端部附近。在X1方向的端部处,第一搅拌器61的第二输送部72将显影剂D向X2方向推回。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非剩余的)适量的显影剂D被收容于第二输送室60b中。因此,第二输送部72将到达X1方向的端部的大致全部量的显影剂D向X2方向推回。因此,大部分的显影剂D没有到达排出部60e,不会从排出口67a排出。
被第二输送部72推回的显影剂D通过X1方向的端部的第一连通口60c而返回到第二输送室60b。由此,显影剂D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循环。
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长期使用,显影剂D的色调剂被消耗。控制部通过色调剂浓度检测器来检测显影装置12a的色调剂浓度。在色调剂浓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从显影剂补给装置的显影剂盒向显影装置12a补给显影剂。控制部从显影剂盒补给规定量的显影剂。例如,显影剂从显影剂补给装置供给到第一输送室60a的X1方向的端部。所补给的显影剂与现存的显影剂D混合,并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循环。
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在收容于显影装置12a的第二输送室60b的显影剂D中,载体的比例多于色调剂。另一方面,在显影剂盒所包含的显影剂中,色调剂的比例多于载体。通过从显影剂盒向显影装置12a补给显影剂,从而显影装置12a的色调剂浓度上升。
即使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而显影剂的色调剂被消耗,但载体不被消耗而留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在显影剂盒的显影剂中包含有少量的载体。若从显影剂盒向显影装置12a补给显影剂,则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产生剩余的载体。第二输送部72无法再将到达X1方向的端部的大致全部量的显影剂向X2方向推回。显影剂的一部分越过第二输送部72而到达排出部60e。到达排出部60e的显影剂被第三输送部73向X1方向输送,并从排出口67a排出。所排出的大部分的显影剂是长期使用而老化的旧的载体。这样,当补给了新的载体时,自动排出旧的载体。因此,一点点替换显影装置12a内部的载体。
可是,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的搬运时、设置时等,若显影装置12a倾斜,则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显影剂D发生移动。由此,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时,有时显影剂D会偏向显影装置12a内部的一方而配置。特别是,若显影剂D是封入在与排出部60e相同的输送室内,则存在显影剂D偏向排出部60e附近而配置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封入的是适量的显影剂D,配置在排出部60e附近的第二输送部也无法推回大致全部量的显影剂D。其结果,有可能在刚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后就从排出部60e排出包含新的载体的显影剂D。
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具备:显影辊63、第一输送室60a、第二输送室60b、封闭部件80、初始显影剂D以及排出部60e。封闭部件80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60c、60d的方式封闭该一对连通口60c、60d,该一对连通口60c、60d在显影辊63的轴向上分开配置,使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连通。初始显影剂D仅收容于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中的一方。排出部60e仅形成于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中的另一方,能够排出显影剂。
由于初始显影剂D被收容于与排出部60e不同的输送室内,因此显影剂D不会偏向排出部60e附近而配置。显影剂D一点点地在显影装置12a的内部输送,并到达排出部60e附近。如果封入适量的显影剂D,则配置在排出部60e附近的第二输送部能够推回大致全部量的显影剂D。由此,不会在刚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后就从排出部60e排出包含新的载体的显影剂D。因此,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D的排出。
初始显影剂D仅收容在第二输送室60b中。排出部60e仅形成于第一输送室60a。
第一输送室60a具有开口部60h,显影辊63配置于开口部60h,但第二输送室60b不具有通向外部的开口部。通过仅将显影剂D收容于第二输送室60b,从而抑制显影剂D向外部泄漏。
排出部60e形成为比一对连通口60c、60d中配置于X1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连通口60c更靠X1方向的下游侧。
收容在第二输送室60b中的显影剂D从配置于X1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连通口60d一点点地流入第一输送室60a。显影剂D在第一输送室60a中向X1方向输送,随着时间经过而到达排出部60e附近。因此,配置在排出部60e附近的第二输送部能够推回大致全部量的显影剂D。由此,不会在刚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之后就从排出部60e排出包含新的载体的显影剂D。因此,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2a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D的排出。
实施方式的成像部12具有:感光鼓12b、前述的显影装置12a、充电器12c以及清洁刮板12d。感光鼓12b承载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2a通过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充电器12c使感光鼓12b带电。清洁刮板12d去除附着于感光鼓12b的显影剂。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前述的显影装置12a。
前述的显影装置12a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D的排出。因此,成像部12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由于显影剂不足而导致的图像不良。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室60a以及第二输送室60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与之相对地,第一输送室60a以及第二输送室60b也可以在铅直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排出部60e配置于第一输送室60a的端部,并具有在底壁开口的排出口67a。与之相对地,排出部60e也可以配置于第一输送室60a或第二输送室60b的端部以外的部分,并具有在侧壁开口的排出口。当产生剩余的显影剂而显影剂的体积增加时,于侧壁开口的排出口排出在上层输送的显影剂。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向X1方向拉出封闭部件80而使一对连通口60c、60d开放。与之相对地,也可以向与X1方向不同的方向拉出封闭部件80。例如,也可以向铅直上方拉出封闭部件80。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具有封闭部件80、初始显影剂D以及排出部60e。封闭部件80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60c、60d的方式封闭该一对连通口60c、60d,该一对连通口60c、60d使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连通。初始显影剂D仅收容于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中的一方。排出部60e仅形成于第一输送室60a和第二输送室60b中的另一方。由此,能够抑制非意愿的显影剂D的排出。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显影装置,具有:
显影辊,使显影剂附着于外周面上并能够旋转;
第一输送室,能够收容显影剂,并能够向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输送所收容的显影剂,所述显影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输送室的内部露出;
第二输送室,能够收容显影剂,并能够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所收容的显影剂;
封闭部件,以能够开放一对连通口的方式封闭所述一对连通口,所述一对连通口在所述轴向上分开配置并使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连通;
初始显影剂,仅收容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一方;以及
排出部,仅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中的另一方,并能够排出显影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初始显影剂仅收容于所述第二输送室,
所述排出部仅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部形成为比所述一对连通口中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连通口更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侧。
4.一种图像形成单元,具有:
图像载体,承载静电潜像;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充电器,使所述图像载体带电;以及
清洁部件,去除附着于所述图像载体的显影剂。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2010093524.5A 2019-03-15 2020-02-14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1694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8816 2019-03-15
JP2019048816A JP2020149016A (ja) 2019-03-15 2019-03-15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4245A true CN111694245A (zh) 2020-09-22

Family

ID=6972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3524.5A Pending CN111694245A (zh) 2019-03-15 2020-02-14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1343B2 (zh)
EP (1) EP3709091B1 (zh)
JP (2) JP2020149016A (zh)
CN (1) CN11169424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2639A (ja) * 2010-05-19 2011-12-0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394A (ja) * 2012-03-09 2012-07-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1538A (ja) * 2012-10-17 2014-05-08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35453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24844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8063B2 (ja) * 2007-11-16 2010-06-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8706B2 (ja) 2012-02-20 2013-1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262B2 (ja) * 2013-01-18 2015-07-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1896A (ja) 2014-02-28 2015-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09469A (zh) * 2015-01-22 2017-09-26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JP6579914B2 (ja) 2015-10-27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7200A (ja) * 2016-12-14 2018-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2639A (ja) * 2010-05-19 2011-12-0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394A (ja) * 2012-03-09 2012-07-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1538A (ja) * 2012-10-17 2014-05-08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35453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24844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9091B1 (en) 2023-06-07
JP2020149016A (ja) 2020-09-17
JP7397937B2 (ja) 2023-12-13
US20200292965A1 (en) 2020-09-17
JP2022164875A (ja) 2022-10-27
EP3709091A1 (en) 2020-09-16
US10901343B2 (en)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5233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3289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273439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4937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51567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277292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4536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6870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交換方法
JP7397937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64139B2 (ja) 現像装置
JP2012145777A (ja) 現像装置、可視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1320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401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601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2254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487850A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275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328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25528A (ja) 現像剤堰き止め部材、トナー濃度測定装置、攪拌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31665B2 (ja) 現像装置
JP2017040903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5208A (ja) 現像装置
JP5515892B2 (ja) 現像装置
JP2009025724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047784A (ja) トナーホッパ、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