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673A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673A
CN111669673A CN202010511394.2A CN202010511394A CN111669673A CN 111669673 A CN111669673 A CN 111669673A CN 202010511394 A CN202010511394 A CN 202010511394A CN 111669673 A CN111669673 A CN 111669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accommodating cavity
air vent
air
speak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13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9673B (zh
Inventor
李乐乐
王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13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6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120 priority patent/WO20212492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9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置有透风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制冷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朝向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本申请的方案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在电子设备连接扬声器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将电子设备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散去。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成为大部分人最常使用的设备之一。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导致扬声器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智能终端上的扬声器腔体一般都无法做到足够大,音效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可拆卸式外设是解决智能终端音效问题的一个方案,通过将电池、扬声器、处理器、无线收发设备,甚至麦克风等设备放在一个可拆卸的背夹上,当需要优秀的外放体验时,将背夹组装在手机上,通过有线(USB)或无线(WIFI、蓝牙等)方式连接,将外放信号通过背夹上的扬声器播放出来。当不需要使用时,可拆下单独收放。由于背夹式外设可以为扬声器预留足够大的腔体,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体验。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电子设备的硬件规格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对其内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容量要求越来越大,由此电子设备内的硬件及电池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终端连接背夹式扬声器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地将电子设备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散去,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目前,传统的背夹式扬声器一般通过设置风扇解决散热问题,存在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能够解决传统的散热背夹一般通过设置风扇解决散热问题,存在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置有透风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
制冷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
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朝向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置有透风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制冷件,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朝向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这样在所述扬声器的振膜处于振动状态时,利用振膜驱动空气在出声口与透风口之间流通,从而加速制热面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带走导热部上的热量,达到散热目的,而且利用扬声器组件兼用散热功能,增加了扬声器设备的使用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与移动终端的安装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移动终端;1-壳体;11-透风口;12-防尘网;13-隔板;2-制冷件;3-扬声器;31-喇叭单体;32-扬声器前腔;33-扬声器后腔;34-出声口;4-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1设置有透风口11,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制冷件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11;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34朝向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11。
其中,所述扬声器组件可包括有振膜,所述出声口34与所述透风口11之间形成风道,且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位于所述风道;其中,在所述振膜处于振动状态时,所述振膜驱动空气经由所述风道进出所述容纳腔。这样,通过振膜驱动空气经由所述风道进出所述透风口11,能够加速导热部2表面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流动带走制热面上的热量,达到散热目的。
具体的,制冷件2用于将电子设备与制冷件2的制冷面接触的一面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制冷件2的制热面,制冷件2的制热面开放设置在透风口11与出声口34之间形成的风道中。当扬声器组件工作时,扬声器组件内部的振膜振动,振膜推动制冷件2的制热面表面的空气经由风道流动至所述透风口11外(如图4中虚线所示),实现热量的排出;当振膜反向振动时,空气由透风口11流入容纳腔中,实现抽气的过程,将壳体1外的冷空气经由透风口11吸入所述容纳腔内(如图4中虚线所示),达到为制冷件2的制热面降温的目的。这样,通过振膜驱动空气经由所述风道进出所述透风口,能够加速制冷件2的制热面表面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流动带走制热面上的热量,达到散热目的。
而且透风口11既是扬声器组件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也是扬声器组件的发声孔。能够实现利用外设式的扬声器模组兼用散热功能,增加了扬声器设备的使用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件2与所述透风口11之间形成间隙。
其中,扬声器组件设置于制冷件2与透风口1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34与透风口11之间形成的风道位于该间隙内。这样,通过利用振膜的震动加快该间隙内的空气流通,加速带走制热面上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包括喇叭单体31,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且所述喇叭单体31设置在所述扬声器远离所述制冷件2的一端。
例如,将扬声器组件中的扬声器3的扬声器后腔33靠近制冷件2的制热面设置,将扬声器前腔32远离制冷件2设置,利用扬声器后腔33的较大空间,将喇叭单体31与制冷件2分隔开,避免喇叭单体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制冷件2,影响扬声器模组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扬声器组件与制冷件2的制热面固定连接,扬声器组件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间隔一距离,这样能够避免扬声器组件中的喇叭单体3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风口11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正相对。这样,能够提高间隙内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透风口1排出或者吸入空气的流畅性,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例如,如图2至5所示,该壳体1的底面与制冷件2的制热面互相面对设置,透风口11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的中部区域,从而实现制热面与透风口11正相对。或者,如图6中,该壳体1的底面与制冷件2的制热面互相面对设置,两个分离的透风口11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上的相对两端,从而实现制热面与透风口11正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风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相邻。
例如,如图7中,该壳体1包括与制冷件2的制热面互相面对的底面和与制冷片2相邻设置的侧面,透风口11包括两个,且两个透风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的相对的两端。
这样,能够避免扬声器模组的壳体1底部水平朝下放置时透风口11被覆盖,从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散热性能和外放性能的问题。
进一步的,透风口11所在的第一侧面与壳体1上设置有按键的第二侧面相对,这样,能够避免用户横握扬声器模组操作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用户的手部堵住透风口11,从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散热和外放效果的问题。
示例性的,在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100时,移动终端100与扬声器模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可参见图1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器3,所述两个扬声器3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相对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扬声器3的出声口34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透风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面的中间区域,所述底面与所述制冷件2的制热面正对。
例如,参见图2至图5中,透风口11设置在底面的中间区域,并将扬声器3设置在靠近壳体1的侧壁的位置,这样实现各扬声器3均通过底面中间区域设置的透风口11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其中在扬声器模组包括两个扬声器3时,两个扬声器3设置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扬声器的出声口34互相面对设置,两个出声口34分别与壳体1底面的中间区域的透风口11形成风道。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器,且所述两个扬声器的出声口互相背离设置。
例如,参见图6和7中,将两个扬声器3设置在靠近壳体1的中心区域,两个扬声器3的出声口34为互相背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透风口11包括:第一透风口和第二透风口;所述容纳腔包括互相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透风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透风口设置于所述底面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透风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透风口设置于所述底面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
其中,容纳腔被隔板13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分别设置有一扬声器3,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透风口和第二透风口连通。这样,使各腔体中的扬声器3的发声不受其他腔体中的扬声器的影响,从而保证立体声效果。
例如,参见图6和7,利用隔板31将整个容纳腔分为左右两部分腔体,对应的,左右腔体分别对应设置一个透风口11。如此,整个风道被隔板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风道,扬声器模组在工作时,左侧扬声器3对应右声道,右侧扬声器3对应左声道,从左侧透风口11和右侧透风口11发出两个声道的声音,实现扬声器模组通过左右声道出声,形成立体声效果。
例如,参见图6,将两个扬声器3设置在靠近壳体1的中心区域,两个扬声器3的出声口34为互相背离设置,壳体1底面上长度方向的上的两侧分别设置一透风口11。实现各扬声器3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透风口11吸入或者排出空气。
再例如,参见图7,将两个扬声器3设置在靠近壳体1的中心区域,两个扬声器3的出声口34为互相背离设置,透风口11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实现各扬声器3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透风口11吸入或者排出空气。
其中,所述制冷件2的材质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
具体的,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支撑部4,所述支撑部4与制冷件2的制热面连接,该支撑部4可用于安装放置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包括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等。
具体的,支撑部4为泡棉。泡棉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缓冲作用,并将热量由电子设备传导至制冷件2。
在一种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扬声器组件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将所述音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扬声器组件。
其中,处理器设置在制冷件2与透风口11之间形成的间隙内。例如,设置在扬声器3与壳体1的底面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为了进一步改善整个设备的散热效果,所述音频信号包括:可闻声信号、超声波信号和次声波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样,扬声器3在发出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外,内部还调制有超声波信号或次声波信号。在用户关闭外放时,超声波信号或次声波信号依然在工作,防止用户关闭外放功能时,由于扬声器不工作导致设备散热功能停止。
具体的,扬声器模组在启动后,处理器判断用户是否开启外放功能,在确定用户开启外放功能时,发送调制有超声波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的音频信号至扬声器3;在确定用户关闭外放功能时,发送超声波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至扬声器3。
进一步的,所述透风口11覆盖有防尘网12,从而实现防尘功能。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扬声器模组,其中扬声器模组包括:设置有容纳腔和透风口的壳体,并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制冷件,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朝向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这样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振膜处于振动状态时,利用振膜驱动空气在出声口与透风口之间流通,从而加速制热面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带走导热部上的热量,能够快速地将电子设备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散去。而且利用扬声器组件兼用散热功能,增加了扬声器设备的使用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置有透风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透风口连通;
制冷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朝向所述透风口;
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出声口朝向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和所述透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件与所述透风口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喇叭单体,所述扬声器组件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喇叭单体设置在所述扬声器组件远离所述制冷件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正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制冷件的制热面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器,所述两个扬声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相对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扬声器的出声口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中间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器,且所述两个扬声器的出声口互相背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口包括:第一透风口和第二透风口;
所述容纳腔包括互相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透风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透风口设置于所述底面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透风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透风口设置于所述底面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CN202010511394.2A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669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1394.2A CN111669673B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098120 WO2021249275A1 (zh) 2020-06-08 2021-06-03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1394.2A CN111669673B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673A true CN111669673A (zh) 2020-09-15
CN111669673B CN111669673B (zh) 2022-03-22

Family

ID=7238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1394.2A Active CN111669673B (zh) 2020-06-08 2020-06-08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673B (zh)
WO (1) WO20212492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4808A (zh) * 2021-04-07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振动模组
CN113597222A (zh) * 2021-08-09 2021-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21249275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26704U (zh) * 2016-10-31 2017-06-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207612399U (zh) * 2017-10-25 2018-07-13 佛山市柠檬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音响
CN109218930A (zh) * 2017-07-06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面板底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20190371290A1 (en) * 2018-05-30 2019-12-05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In-ear activ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CN210093444U (zh) * 2019-07-22 2020-02-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置及具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10431861U (zh) * 2019-07-22 2020-04-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8000B2 (en) * 2014-12-01 2016-09-20 Speaqua Corp. Thermally insulated receptacles
CN207010935U (zh) * 2017-07-18 2018-02-13 庞博 一种音响充电宝
CN208522923U (zh) * 2018-09-01 2019-02-19 东莞市华越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夹音响
CN111669673B (zh) * 2020-06-08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26704U (zh) * 2016-10-31 2017-06-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9218930A (zh) * 2017-07-06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面板底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207612399U (zh) * 2017-10-25 2018-07-13 佛山市柠檬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音响
US20190371290A1 (en) * 2018-05-30 2019-12-05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In-ear activ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CN210093444U (zh) * 2019-07-22 2020-02-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置及具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10431861U (zh) * 2019-07-22 2020-04-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9275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14808A (zh) * 2021-04-07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振动模组
CN113114808B (zh) * 2021-04-07 2024-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振动模组
CN113597222A (zh) * 2021-08-09 2021-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9275A1 (zh) 2021-12-16
CN111669673B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9673B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424821B2 (ja) ヘッドフォン型音響装置
US20170164114A1 (en) Ultra-low profile loudspeakers
US11381919B2 (en) Speaker box and speaker
WO2013097769A1 (zh) 集成化扬声器,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10168068U (zh) 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21012231A1 (zh) 扬声器装置及具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1035161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08095342A1 (en) A dock without a power source for digital devices
CN110996198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音响
CN210986331U (zh) 扬声器箱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10029460A1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1018897U (zh) 扬声器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KR101470983B1 (ko)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210781309U (zh)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1012273A1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16437414U (zh) 电子设备
CN210093533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285088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蓝牙音响
US20210029457A1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0327056U (zh) 无线充电器
WO2021012276A1 (zh) 电子设备
WO2021012233A1 (zh) 扬声器装置及具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18071745U (zh) 一种耳机及耳机组件
WO2023134468A1 (zh) 头戴设备的扬声装置和具有其的头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