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9200U - 一种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9200U
CN210579200U CN201922421782.7U CN201922421782U CN210579200U CN 210579200 U CN210579200 U CN 210579200U CN 201922421782 U CN201922421782 U CN 201922421782U CN 210579200 U CN210579200 U CN 210579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avity
cavity shell
shell
housing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17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经聪
矫珊珊
华洋
姜滨
迟小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17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9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后腔外壳和绑带,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侧面设有喇叭、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与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与绑带连接;后腔外壳上设有喇叭的侧面位于主机侧。本申请中的后腔外壳独立与主机设置,并且后腔外壳设置在主机与绑带之间,后腔外壳上连接绑带的第一端侧面设置喇叭,并且该侧面位于主机侧,从而可以使用户佩戴上头戴设备后喇叭距离用户耳朵较近,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隔离度,提升产品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VR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VR类产品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VR产品进入千家万户,VR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奇妙享受,同时人们对声效的追求也同步提高。
由于VR产品的主机内往往能为扬声器SPK的腔体提供较大的空间,因此目前通常将SPK安装在主机内,并且在主机外壳上设置出声孔,使SPK的声音通过主机外壳的出声孔发出。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SPK设置在主机外壳内,且出声孔设置在主机外壳上,使用户佩戴VR产品后SPK及其出声孔距离用户耳朵较远,不仅会影响高频指向性,造成高频声音被衰减,而且还会导致左右声道隔离度较差,影响产品立体声效果及用户体验。
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头戴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隔离度,提升产品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后腔外壳和绑带,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侧面设有喇叭、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与绑带连接;所述后腔外壳上设有所述喇叭的侧面位于所述主机侧。
可选的,所述喇叭的前腔外壳设有通声孔。
可选的,所述通声孔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后腔外壳为扁长状外壳。
可选的,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侧面上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通孔为多个。
可选的,各个所述通孔覆盖的区域为矩形区域。
可选的,所述后腔外壳上设有所述通孔的侧面与设有所述喇叭的侧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通过卡扣或螺丝与所述绑带上的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后腔外壳和绑带,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侧面设有喇叭、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与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与绑带连接;后腔外壳上设有喇叭的侧面位于主机侧。可见,本申请中的后腔外壳独立与主机设置,并且后腔外壳设置在主机与绑带之间,后腔外壳上连接绑带的第一端侧面设置喇叭,并且该侧面位于主机侧,从而可以使用户佩戴上头戴设备后喇叭距离用户耳朵较近,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隔离度,提升产品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腔外壳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腔外壳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腔外壳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响曲线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隔离度,提升产品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头戴设备,包括主机1、后腔外壳2和绑带3,后腔外壳2的第一端侧面设有喇叭4、后腔外壳2的第二端与主机1的外壳一端连接,后腔外壳2的第一端与绑带3连接;后腔外壳2上设有喇叭4的侧面位于主机1侧。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头戴设备可以为VR头戴设备,当然也可以为AR头戴设备等,该头戴设备具体包括两个后腔外壳2,每个后腔外壳2的第二端分别与主机1外壳的一端连接,后腔外壳2的第一端与绑带3连接,每个后腔外壳2的第一端的侧面均设有喇叭4,该侧面是后腔外壳2中位于主机1侧的侧面,也即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个后腔外壳2上的喇叭4是相对设置的。也即,本实施例中的喇叭4没有设置在主机的壳体内,后腔外壳2独立与主机外壳设置,并且后腔外壳2设置主机外壳的一端,使绑带3通过后腔外壳2与主机外壳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头戴设备在用户佩戴后,由于喇叭4设置在后腔外壳2上与绑带3连接的第一端的侧面,因此,喇叭4会接近用户耳朵,使喇叭发出的声音尽可能多的到达用户耳朵,左侧喇叭距离左耳近,右侧喇叭距离右耳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将喇叭设置在主机的主机外壳内并且通声孔开在主机外壳上的方式能够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的隔离度,从而提高产品立体音效。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后腔外壳2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转轴与主机1的外壳一端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限于通过转轴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具体本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另外,后腔外壳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卡扣或螺丝的方式与绑带3上的连接件连接,具体通过哪种方式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喇叭4的前腔外壳41上还可以设置通声孔42,以实现前腔正出声,并且采用最大开孔率,尽量减少前腔体积,以提高高频延展性,进一步提高高频指向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前腔外壳41上可以设置多个通声孔42,其中,前腔外壳41如图2所示,通声孔42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后腔外壳2具体可以设置为扁长状外壳。另外,绑带3可以设置为弹性绑带,也可以设置为刚性绑带,若绑带3设置为刚性绑带,则可以将后腔外壳2作为绑带3的一部分或者将后腔外壳2内嵌至绑带3中。
由于VR和娱乐内容中经常会出现低频声音,如音乐、隆隆声、爆炸声、枪声和心跳声等,低音对于传达大小和规模感至关重要,低音能够增强VR的视觉沉浸感,并且能够引发特定的情绪暗示,如危险、孤立等,所以听音组件提供充分的低频响应很重要。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后腔外壳2设置为扁长状,并且在后腔外壳2的第二端侧面上设置通孔21,其中,该侧面可以为与设置喇叭4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从而将后腔外壳2设为开放式后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通孔21可以为多个(如图4所示),并且可以使各个通孔21的总开孔面积小于后腔外壳2的最小横截面积,其中,各个通孔21覆盖的区域可以为矩形区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本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从而在实现开放式后腔外壳设计提高低频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后腔内。其中,扬声器的低频谐振频率F0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F0=1/(2π(Mms *Cms)0.5),其中,Mms为振动系统的等效质量,Cms为振动系统的顺性。在电力声类比中,声学中喇叭的封闭后腔在力学中等效为“空气弹簧”,“空气弹簧”与扬声器本体的弹性系统并联,使振动系统的顺序Cms降低,因此现有技术的设计中扬声器增加后腔之后,振动系统的F0比喇叭单体本身的F0要高,低频会受损。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的后腔采用扁长状的长条形管道设计,后腔中的空气质量在力学中等效为声质量M,该声质量使上式中的等效质量Mms增大,因此,本实施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F0,使低频响应得到提升。
具体请参照图5,以F0为500Hz喇叭单体为例,将其分别安装在相同体积的密闭后腔与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扁长状后腔内所测得的频响曲线,其中,曲线a为密闭后腔对应的频响曲线,曲线b为开发后腔对应的频响曲线,由对比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后腔外壳设计方式能够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低频效果(如图5对应的示例低频提升7dB以上)。另外,通过设计可以实现系统的低频谐振频率低于单体F0的效果。
可见,本申请中的后腔外壳独立与主机设置,并且后腔外壳设置在主机与绑带之间,后腔外壳上连接绑带的第一端侧面设置喇叭,并且该侧面位于主机侧,从而可以使用户佩戴上VR设备后喇叭距离用户耳朵较近,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频指向性和左右声道隔离度,提升产品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后腔外壳和绑带,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侧面设有喇叭、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与绑带连接;所述后腔外壳上设有所述喇叭的侧面位于所述主机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的前腔外壳设有通声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声孔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外壳为扁长状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侧面上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通孔覆盖的区域为矩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外壳上设有所述通孔的侧面与设有所述喇叭的侧面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主机的外壳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外壳的第一端通过卡扣或螺丝与所述绑带上的连接件连接。
CN201922421782.7U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头戴设备 Active CN210579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1782.7U CN210579200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1782.7U CN210579200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9200U true CN210579200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7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1782.7U Active CN210579200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92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472A (zh) * 2020-08-28 2020-10-16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结构、音频设备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3347409A (zh) * 2021-05-10 2021-09-03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r头戴的侧绑带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472A (zh) * 2020-08-28 2020-10-16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结构、音频设备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1787472B (zh) * 2020-08-28 2022-03-2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结构、音频设备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3347409A (zh) * 2021-05-10 2021-09-03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r头戴的侧绑带结构
US11627393B2 (en) 2021-05-10 2023-04-11 Qingdao Pico Technology Co., Ltd. Side-strap structure for head-mounted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742B2 (en) Loudspeaker apparatus
US11716574B2 (en) Speaker device
WO2020140449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WO2022213457A1 (zh) 声学装置
CN210579200U (zh) 一种头戴设备
WO2020215940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出声控制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TW201541972A (zh) 雙喇叭耳機
US11678102B2 (en) Speaker device
KR20140005207U (ko) 이어폰
WO2018218766A1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066911A (zh) 声学输出设备
CN110944270A (zh) 一种头戴设备
WO2023040515A1 (zh) 音频控制方法和音频播放设备
KR101470983B1 (ko) 마이크로 스피커
JP7256201B2 (ja) インナーイヤースピーカーとオーバーイヤースピーカーとを有するヘッドフォン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CA2674271C (en) Diaphragm type sound source output device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639374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CN210725283U (zh) 音频播放设备
CN220401933U (zh) 一种耳机
WO2024087481A1 (zh) 一种耳机
CN211047168U (zh) 一种耳机
CN220985818U (zh) 耳机
CN208691486U (zh) 一种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
WO2022021954A1 (zh) 一种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4

Address after: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Qingdao, Laoshan District, North House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room, Room 308,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9

Address after: 266104 No. 500,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s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