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1540B -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1540B
CN111661540B CN202010561943.7A CN202010561943A CN111661540B CN 111661540 B CN111661540 B CN 111661540B CN 202010561943 A CN202010561943 A CN 202010561943A CN 111661540 B CN111661540 B CN 111661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push plate
belt
goods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19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1540A (zh
Inventor
姜凯
傅强
朱辰
未杏龙
王梦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19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1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1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1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1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1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仓储货物转运车包括:车体(10),包括行走底盘;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机构和辅助传送机构,所述主传送机构设置于车体并包括传送带(21),传送带用于承载并输送货物;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推板(31),推板位于传送带上侧且以其自身长度方向横向于传送带(21)的方式设置,推板能够沿所述传送带延伸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单元,传送机构具有卸货模式和复位模式,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传送带和推板朝向卸货方向运动,在所述复位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推板朝向与所述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该仓储货物转运车有益于提高货物的传送效率,且适于被应用到无人仓储领域。

Description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货物转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微仓中常使用仓储货物转运车将商品货物从货柜转移至直接面向用户的交货台,其自身也具有货物输送机构,以能够将商品货物卸货到交货台。
目前,仓储货物转运车的货物输送机构一般为带传送,而需要转运的商品货物零散且品种多样,实际应用中发现,通过传送带传送货物时,大小形状多种多样的零散商品货物可能发生翻滚、溜窜等不跟随传送带移动的现象,存在商品货物移动或者脱离传送带的风险,这会导致商品货物转接失败,降低传送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仓储货物转运车,该仓储货物转运车能够可靠地转运和交接货物,且适于应用到无人仓储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仓储货物转运车,包括:车体,包括行走底盘;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机构和辅助传送机构,所述主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并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承载并输送货物;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传送带上侧且以其自身长度方向横向于所述传送带的方式设置,所述推板能够沿所述传送带延伸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单元,所述传送机构具有卸货模式和复位模式,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送带和所述推板朝向卸货方向运动,在所述复位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推板朝向与所述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
可选地,所述仓储货物转运车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送带上是否存在货物,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货物信号控制所述传送机构进入所述复位模式。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传送带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且在所述传送带横向两侧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所述传送带延伸的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检测装置。
可选择地,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推板的推送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速度。
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具有接货模式,在所述接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送带沿所述卸货方向和与所述卸货方向相反的往复运转。
可选地,所述仓储货物转运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出口挡板,所述出口挡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货物出口侧,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挡板横向于所述传送带且立设在所述传送带上方,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挡板移动至所述传送带的侧方,以允许货物离开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出口挡板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在所述复位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出口挡板切换至所述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出口挡板能够绕枢转轴线旋转,以转动运动的方式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滚筒的转轴平行,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挡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货物出口侧且用于承托待离开的货物。
可选地,所述出口挡板的远离所述传送带的边缘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推板的方向折弯。
可选地,所述出口挡板的横向两侧均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相对于所述出口挡板朝向所述推板所在的一侧折弯。
可选地,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侧挡板,所述传送带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所述推板和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出口挡板围成环形止挡结构。
可选地,所述侧挡板和所述推板中至少一者的上侧部分向外折弯并向上倾斜地延伸。
可选地,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传送带平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出口挡板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致动装置、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致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推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传送带平移,所述致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所述出口挡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出口挡板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地,所述致动装置构造为电机,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齿形传动带和齿轮,所述齿形传动带沿所述平行于所述传送带延伸的方向布置,所述推板固定在所述齿形传动带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出口挡板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齿形传动带相配合,以致动所述出口挡板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仓储系统,包括控制器,该无人仓储系统包括上述的仓储货物转运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中,通过行走底盘能够使得仓储货物转运车在接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之间往来,来自接货平台的货物放置在传送带上,并且通过传送带的运转可以将其上的货物卸载至卸货平台。在卸货过程中,传送机构进入卸货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推板沿传送带朝向卸货方向或者说朝向货物出口侧移动,将传送带上由于打滑、溜窜或翻滚等原因而发生遗漏或遗留的货物(即未能在静摩擦作用力下跟随传送带移动的货物)推向货物出口侧,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货物滑出或滚出传送带,因此,即便传送带上的货物零散且大小形状和尺寸都多种多样,本公开提供的转运车也能够将其可靠地输送,有益于提高货物的传送效率;卸货完成后,传送机构可以进入复位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推板回到初始位置,以为下一轮的货物转运工作做准备,因此,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可以实现自动卸货,能够应用于无人仓储领域,且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能够可靠地交接货物,因此能够显著地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推板处于初始位置,出口挡板位于关闭位置;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在卸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推板移动并离开初始位置,出口挡板位于打开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体,21-传送带,211-滚筒,31-推板,41-出口挡板,411-耳板,51-侧挡板,61-检测装置,71-齿形传动带,8-拨动件,100-折弯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仓储货物转运车具有XYZ坐标系,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X轴对应仓储货物转运车的纵向,限定前、后方位;Y轴对应仓储货物转运车的横向,限定左、右方位,认为面向前方时左手对应的为左方位;Z轴对应仓储货物转运车的垂向,限定上、下方位,行走底盘位于仓储货物转运车的“下”方位。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仓储货物转运车,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该仓储货物转运车,包括:车体10,包括行走底盘;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机构和辅助传送机构,主传送机构设置于车体10并包括传送带21,传送带21用于承载并输送货物;辅助传送机构包括推板31,推板31位于传送带21上侧且以其自身长度方向横向于传送带21的方式设置,推板31能够沿传送带21延伸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单元,传送机构具有卸货模式和复位模式,在卸货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传送带21和推板31朝向卸货方向运动,在复位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推板31朝向与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中,通过行走底盘能够使得在接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之间往来,来自接货平台的货物放置在传送带21上,并且通过传送带21的运转可以将其上的货物卸载至卸货平台。在卸货过程中,传送机构进入卸货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推板31沿传送带21朝向卸货方向或者说朝向货物出口侧移动,将传送带21上由于打滑、溜窜或翻滚等原因而发生遗漏或遗留的货物(即未能在静摩擦作用力下跟随传送带21移动的货物)推向货物出口侧,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货物滑出或滚出传送带21,因此,即便传送带21上的货物零散且大小形状和尺寸都多种多样,本公开提供的转运车也能够将其可靠地输送,有益于提高货物的传送效率;卸货完成后,传送机构可以进入复位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推板31回到初始位置,以为下一轮的货物转运工作做准备。因此,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可以实现自动卸货,能够被应用于无人仓储领域,且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仓储货物转运车能够可靠地交接货物,因此能够显著地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使得货物能够稳定地保持在传送带21上,通常情况下传送带21水平布置,因此在多数应用环境中,提供水平的地面以供行走底盘行走,那么此时传送带21可以垂直于仓储货物转运车的垂向布置,即传送带21的承载面平行于XY平面。因此,为了便于描述,用传送带21的延伸方向定义仓储货物转运车的纵向,货物出口侧位于传送带21的前侧,因此由后向前的方向为卸货方向。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可以认为传送带21正向运转时将货物向前输送,反向运转时将货物向后输送。另外,上文中所述的“推板31以其自身长度方向横向于传送带21的方式设置”可以理解为推板31以其自身长度方向与Y向成角度地设置在传送带21上方,例如,推板3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X向平行,或相对于X向有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其功能)的夹角。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传送带21相对于行走底盘的布置并无限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上述仅作为其中一种可能例举,其目的在于使得本公开能够更容易理解,并不用于局限本公开的范围。
这里,位于初始位置的推板3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设,用于不同数量和尺寸的货物转运时可以相对于传送带21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可以位于最前侧,也可以位于较为靠前或靠中或靠后的位置,只要与出口挡板41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即可。
另外,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或者无人仓储系统中的中央控制器控制仓储货物转运车的走停和转弯,从而实现整个货物转运过程的无人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仓储货物转运车可以包括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检测装置61,检测装置61用于检测传送带21上是否存在货物,控制单元根据检测装置61所检测的货物信号控制传送机构进入复位模式。这里,在货物送出传送带21交接到下一级平台后,当检测装置61检测到传送带21上货物由有变无时,控制单元控制传送机构进入复位模式,这样,控制单元能够通过检测装置61实时的监测货物的输送是否完成,并且还能够及时地控制传送机构进入复位模式,进而提高仓储货物转运车的工作效率。
根据一些实例,上述的检测装置61可以包括设置于车体10的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61用于检测传送带21上是否存在货物。这里,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为自身发出的检测光是否被货物遮挡,该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因此,检测传感器可以构造为红外传感器、对射传感器等。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检测装置6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传送带21的横向两侧均可以设置有检测装置61,且在传送带61横向两侧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沿传送带延伸的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检测装置61。这样,能够从传送带21延伸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是否存在货物,并能够实时监测货物所输送到的位置,以便于掌握传送带21上所放置的货物的状态。这里,一个检测装置61可以包括一个检测传感器,也可以包括多个检测传感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卸货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推板31的推送速度可以小于或等于传送带21的传送速度,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推板31所推动的货物仅是那些会在传送带21上滑动或滚动或有这种趋势的货物,而对于那些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传送带21运动的货物则不受到影响或者受到较小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送机构还可以具有接货模式,在接货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传送带21沿卸货方向和与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可以称为复位方向)往复运转。这样,接货模式下,货物可以摊开放置在传送带21上,避免集中堆积。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仓储货物转运车还包括设置于车体10的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包括出口挡板41,出口挡板41活动地设置于传送带21的货物出口侧,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出口挡板41横向于传送带且立设在传送带21上方,以止挡货物,防止货物从货物出口侧离开传送带21。在打开位置,出口挡板41位于传送带21的侧方,以允许货物离开传送带21。这样,一方面,在仓储货物转运车接货和行走的过程中,保持出口挡板41位于关闭位置可以将货物保持在传送带21上,防止货物发生不期待的掉落。另一方面,在卸货时,将出口挡板41切换至打开位置,可以使得传送带21上的货物顺利输送出,完成货物从仓储货物转运车到卸货平台的转接。因此,出口挡板41可以保证货物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支持货物在卸货时能够顺利地离开传送带21。
其中,在卸货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出口挡板41切换至打开位置,在复位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出口挡板41切换至关闭位置。这样,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无需手动操作。这里,控制单元控制出口挡板41开始朝向打开位置切换的时机可以是由一些传感装置检测到仓储货物转运车到达设定的卸货位置时触发,也可以是由其它的指令所控制,而控制单元控制出口挡板41开始朝向关闭位置切换的时机可以是由上述的检测装置61所检测的货物信号触发。这样,可以提高仓储货物转运车自身的自动化程度,使仓储货物转运车能够更好地适应无人仓储领域的货物转运和交接。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具体切换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可选择地,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出口挡板41可以通过平移的方式(例如向上、向下或者向左、向右地平移)实现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可选择地,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出口挡板41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例如,出口挡板41可以绕与Z向或X向平行的枢转轴转动。其中,对于出口挡板41绕与X向平行的枢转轴转动的实施方式中,出口挡板41可以绕与X向平行的枢转轴转动,这里,枢转轴可以位于出口挡板41的上侧,此时,若出口挡板41向上转动,则可以从关闭位置切换到打开位置,或者,枢转轴也可以位于出口挡板41的下侧,此时,若出口挡板41向下转动,则可以从关闭位置切换到打开位置,对此,本公开在下面仅以举例的方式对该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考图2中所示,上述的枢转轴所限定的枢转轴线可以与传送带21的滚筒211的转轴平行(即平行于X向),在打开位置,出口挡板41位于传送带21的货物出口侧且用于承托待离开的货物。也就是说,枢转轴的位置最好不高于传送带21,这样,在出口挡板41向下转动而从关闭位置切换到打开位置时,其构成了传送带21的延续,使得离开传送带21的货物得到承托,由此,可以平送到卸货平台(即下游的接货装置)上,一方面,传送带21可以不再需要设计为直接与下游的接货装置连接和接触,由此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传送带21运转过程中与下游的接货装置产生碰撞,有益于提高传送带21卸货时的稳定性。降低甚至消除该接货装置碰到传送带21时会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出口挡板41还能够起到桥梁过渡的作用,即使传送带21与下游的接货装置之间存在一些高度差,也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挡板41的倾斜角度建立这之间的连接,从而引导和承托待卸载的货物。而这种设计也能够充分地利用仓储货物转运车的空间,其结构简单也便于实现。
另外,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出口挡板41的远离传送带21的边缘部分(即出口挡板41的上侧)可以朝向远离推板31的方向折弯(当出口挡板41位于关闭位置时)。这里,参考图1,在出口挡板41位于关闭位置时,则是出口挡板41的上侧或者说是顶部的边缘部分向外折弯,这样,参考图2,在货物位于出口挡板41上时,该折弯部分还能够引导货物离开出口挡板41,从而便于货物平稳地离开仓储货物转运车。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中所示,出口挡板41的横向两侧均连接有耳板411,耳板411相对于出口挡板41朝向推板31所在的一侧折弯当出口挡板41位于关闭位置时)。这样,在出口挡板41以绕位于其下侧的枢转轴的方式转动的情况下,当出口挡板41处于打开位置时,货物位于出口挡板41上,耳板411的存在能够避免货物从出口挡板41的横向两侧滑出出口挡板41。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中所示,挡板组件还可以包括侧挡板51,传送带21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51,该侧挡板51与推板31和位于关闭位置的出口挡板41共同围成环形止挡结构。这样,可以将货物可靠地约束在传送带21上。而当出口挡板41打开时,在推板31朝向货物出口侧移动的过程中,侧挡板51可以有效地止挡货物在横向上从传送带21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侧挡板51、和推板31中至少一者的上侧部分向外(即远离仓储货物转运车的方向)折弯并向上倾斜地延伸(为了便于描述,可以称为折弯段100)。在接货的过程中,来自上游平台的货物在掉落到传送带21上时,可以由该折弯段100引导,从而避免了一些可能的损伤和掉落。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推板31和出口挡板41可以有各自单独的动力驱动。可选择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推板31沿传送带21平移,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这样,推板31的平移和出口挡板41的运动分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从而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推板31和出口挡板41的独立操作。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推板31和出口挡板41可以共用动力驱动。可选择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致动装置、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致动装置通过第一传动结构与推板31传动连接,以驱动推板31沿传送带21平移,致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结构与出口挡板41传动连接,以驱动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这样,致动装置能够同时为推板31的平移以及出口挡板41的运动提供动力,即推板31和出口挡板41共用一个动力源,可以将推板31的平移与出口挡板41的运动关联在一起,简化辅助传送机构。
其中,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下文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其进行示例地详细介绍。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致动装置构造为电机,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匹配和的齿形传动带71和齿轮(图中未示出),齿形传动带71沿平行于传送带21延伸的方向布置,推板31固定在齿形传动带71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以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推板31沿传送带21的移动;参考图1中所示,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连接于出口挡板41的拨动件8,拨动件8与齿形传动带71相配合,以致动出口挡板41运动,从而实现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的切换。
这里,本公开对拨动件8与齿形传动带71相配合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制,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适的设计。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出口挡板41平移运动,例如上下平移时,上述的拨动件8可以构造为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其中传动齿轮同轴地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齿条固定于出口挡板41并在Z向上延伸,通过传动齿轮的转动使得传动齿条能够带动出口挡板41上下移动。另外,本公开还可以通过调整传动齿轮上相邻两个齿的齿距,以调整出口挡板41上下移动的距离。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出口挡板41绕枢转轴线转动时,例如该枢转轴线与传送带21的滚筒211的转轴平行(也可以理解为Y向)时,拨动件8可以构造为与齿形传动带71配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同轴固定在枢转轴上,出口挡板41与枢转轴固定,传动齿轮支承在仓储货物转运车的车架或行走地盘上,通过电机的驱动以及与齿形传动带71的配合,可以带动出口挡板41转动,从而实现出口挡板4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的切换。另外,本公开还可以通过调整用作拨动件8的传动齿轮上相邻两个齿的齿距,以调整出口挡板41的角速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行走底盘的移动,可以在对应于上游接货平台的接货位置和下游卸货平台的卸货位置之间移动仓储货物转运车。
在接货位置,货物从上游的接货平台落入由推板31、侧挡板51和出口挡板41围成的环形止挡结构中,并且落到传送带21上。在该过程中,控制单元控制传送机构进入接货模式,传送带21能够正转反转,以使得货物可以摊开放置在传送带21上,避免集中堆积。期间,折弯段100可以引导货物顺利地落入到传送带21上。
在接货完成之后,行走底盘移动,仓储货物转运车可以到达预设的卸货位置。
在卸货位置,控制单元控制传送机构进入卸货模式,出口挡板41向下转动以打开即位于打开位置,并且用做仓储货物转运车和下游接货平台之间的连接桥梁,在传送带21正向转动以及推板31的推动下,传送带21上的货物可以全部经由连接桥梁到达下游接货平台,期间,耳板411有效地止挡货物横向上的移动,避免其发生意外掉落,而出口挡板41的折弯的上侧部分可以在货物离开出口挡板41时引导掉落方向,从而使得货物能够平顺地落在下游接货平台上。
卸货完成之后,检测装置61检测到传送带21上货物由有变无时,控制单元控制传送机构进入复位模式,此时推板31复位到传送带21的后方位置,而出口挡板41切换到关闭位置,以等待下一次的货物转运工作。这里,推板31的复位和出口挡板41位置的切换的发生时间可以同步也可以错开,其与行走底盘的移动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仓储系统,包括控制器,该无人仓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仓储货物转运车,该控制器与仓储货物转运车中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仓储货物转运车的数量可以多个,以满足无人仓储中多位置货物的转运需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0),包括行走底盘;
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机构和辅助传送机构,所述主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10)并包括传送带(21),所述传送带(21)用于承载并输送货物;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推板(31),所述推板(31)位于所述传送带(21)上侧且以其自身长度方向横向于所述传送带(21)的方式设置,所述推板(31)能够沿所述传送带(21)延伸的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传送机构具有卸货模式和复位模式,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送带(21)和所述推板(31)朝向卸货方向运动,在所述复位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推板(31)朝向与所述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检测装置(61),所述检测装置(61)用于检测所述传送带(21)上是否存在货物,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装置(61)所检测的货物信号控制所述传送机构进入所述复位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6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传送带(21)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61),且在所述传送带(21)横向两侧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沿所述传送带(21)延伸的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检测装置(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推板(31)的推送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传送带(21)的传送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具有接货模式,在所述接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送带(21)沿所述卸货方向和与所述卸货方向相反的方向往复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10)的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出口挡板(41),所述出口挡板(41)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传送带(21)的货物出口侧,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挡板(41)横向于所述传送带(21)且立设在所述传送带(21)上方,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挡板(41)位于所述传送带(21)的侧方,以允许货物离开所述传送带(21);
在所述卸货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出口挡板(41)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在所述复位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出口挡板(41)切换至所述关闭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挡板(41)能够绕枢转轴线旋转,以转动运动的方式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传送带(21)的滚筒(211)的转轴平行,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挡板(41)位于所述传送带(21)的货物出口侧且用于承托待离开的货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挡板(41)的远离所述传送带(21)的边缘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推板(31)的方向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挡板(41)的横向两侧均连接有耳板(411),所述耳板(411)相对于所述出口挡板(41)朝向所述推板(31)所在的一侧折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侧挡板(51),所述传送带(21)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挡板(51),所述侧挡板(51)与所述推板(31)和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出口挡板(41)共同围成环形止挡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51)和所述推板(31)中至少一者的上侧部分向外折弯并向上倾斜地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推板(31)沿所述传送带(21)平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出口挡板(41)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传送机构包括致动装置、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致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推板(3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板(31)沿所述传送带(21)平移,所述致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所述出口挡板(4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出口挡板(41)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构造为电机,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齿形传动带(71)和齿轮,所述齿形传动带(71)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21)延伸的方向布置,所述推板(31)固定在所述齿形传动带(71)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出口挡板(41)的拨动件(8),所述拨动件(8)与所述齿形传动带(71)相配合,以致动所述出口挡板(41)运动。
16.一种无人仓储系统,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仓储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仓储货物转运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CN202010561943.7A 2020-06-18 2020-06-18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Active CN111661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943.7A CN111661540B (zh) 2020-06-18 2020-06-18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943.7A CN111661540B (zh) 2020-06-18 2020-06-18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1540A CN111661540A (zh) 2020-09-15
CN111661540B true CN111661540B (zh) 2021-06-25

Family

ID=7238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1943.7A Active CN111661540B (zh) 2020-06-18 2020-06-18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1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469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黄勤达 机械无人车
CN112407070A (zh) * 2020-10-30 2021-02-26 浙江蓄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产品冷链物流输送转运设备及方法
CN112495807B (zh) * 2020-11-19 2022-04-26 九江诚和实验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843A (zh) * 2017-09-11 2017-12-22 戴德森 一种线路板生产用轨道式升降转运机器人
CN108597106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售货机的取货装置、取货系统及自助售货机
CN109131493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合肥甘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仓储用智能快速转运车
CN112193773A (zh) * 2020-10-10 2021-01-08 胡令江 一种5g智能手机生产线用元件供料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8125B2 (ja) * 1987-05-30 1996-08-28 株式会社 シグマ ブロツク部材取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843A (zh) * 2017-09-11 2017-12-22 戴德森 一种线路板生产用轨道式升降转运机器人
CN108597106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售货机的取货装置、取货系统及自助售货机
CN109131493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合肥甘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仓储用智能快速转运车
CN112193773A (zh) * 2020-10-10 2021-01-08 胡令江 一种5g智能手机生产线用元件供料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1540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1540B (zh) 仓储货物转运车及无人仓储系统
US10124967B2 (en) Robotic carton unloader
CA1077881A (en) Tilting tray sorting system
CN101198506B (zh) 运送用移动体的发送设备
JP2007153614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ワーク搬送方法
US20090028686A1 (en) Robotic palletizing system
US11858762B2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cargo from a cargo receiving portion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CN107963470B (zh) 一种货物自动码放装置
CN111634593A (zh) 仓储货物转运车
CN111824666A (zh) 穿梭机器人及仓储系统
CN210709371U (zh) 传输机及运货小车
US6116842A (en) Transfer car for a conveyor system
CN210311975U (zh) 一种前置仓
JP3447449B2 (ja) 自動倉庫
KR102085370B1 (ko) 차량 이송장치
CN212529432U (zh) 转运车
JP5278751B2 (ja) 物品保管設備
CN114772145A (zh) 一种链条式环线订单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3706694U (zh) 货架和无人仓储系统
CN212349495U (zh) 偏转轮/球分拣系统
WO2008041838A1 (en) Sorting device
EP3822196A1 (en) Goods delivery system and goods delivery method
CN217457357U (zh) 一种环形订单分拣机系统
CN213536073U (zh) 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
CN113636249B (zh) 一种agv小车物料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