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158B -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158B
CN111656158B CN201980010508.0A CN201980010508A CN111656158B CN 111656158 B CN111656158 B CN 111656158B CN 201980010508 A CN201980010508 A CN 201980010508A CN 111656158 B CN111656158 B CN 111656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valve
gas
flange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158A (zh
Inventor
冈本直树
楢崎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2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gaseous stat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过滤装置(1)具有:过滤部(2),具备导入含煤尘气体(EG)的气体导入口(3)、直接排出含煤尘气体(EG)的气体排出口(4)、经由过滤器(5)的一部分排出含煤尘气体(EG)的第1排出口(6)及经由过滤器(5)的其他部分排出含煤尘气体(EG)的第2排出口(7);及控制装置(12),对开闭第1排出口(6)的第1阀(9)及对开闭第2排出口(7)的第2阀(10)进行开闭控制。在规定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2)关闭第1阀(9)且打开第2阀(10)。

Description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2月15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8-025180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焚烧炉等中所产生的废气含有有害成分(二恶英、水银等)。因此,已知有从导管直接采样废气而连续分析有害物质的含量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炉内燃烧等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即,尽量在上游分析废气中的水银浓度,当浓度大于规定值时,喷射活性炭等而实现浓度降低,以免以水银浓度高的状态排出废气。
在该技术中,焚烧炉的废气多含煤尘,因此进行通过煤尘过滤器去除煤尘的预处理。而且,当因煤尘而过滤器堵塞时,进行反冲洗而消除堵塞。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测量装置测量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技术中,鉴于存在有害成分或煤尘多的情况,将所采样的废气向炉内排出,并且将内置有过滤器的集尘管路排列设置为两个系统,并且还进行反冲洗。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5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21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上述两个技术中,若要进行长时间的分析,则需要用于消除过滤器堵塞的反冲洗装置。其结果,存在原始成本或维护成本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防止过滤器堵塞的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过滤装置具有:过滤部,具备导入含煤尘气体的气体导入口、直接排出从所述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含煤尘气体的气体排出口、过滤器、经由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排出所述含煤尘气体的第1排出口及经由与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不同的所述过滤器的其他部分排出所述含煤尘气体第2排出口;第1阀,开闭所述第1排出口;第2阀,开闭所述第2排出口;及控制装置,对所述第1阀及所述第2阀进行开闭控制,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第1阀且关闭所述第2阀,当所述过滤器的堵塞推进时或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关闭所述第1阀且打开所述第2阀。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打开第1阀,当过滤器的一部分的堵塞推进时,关闭第1阀。因此,通过该过滤器的一部分的含煤尘气体的流动被阻止,从而能够阻止向该过滤器的一部分的进一步的煤尘的堆积或向该过滤器的一部分的表层的煤尘的进入。即,能够阻止过滤器的堵塞的推进。而且,通过一边继续使用了与上述过滤器的一部分不同的过滤器的其他部分的过滤,一边从气体导入口朝向气体排出口的含煤尘气体的流动,能够去除堆积在该过滤器的一部分的煤尘。即,能够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由此,无需附加反冲洗装置等装置而能够以低成本防止过滤器的堵塞。
上述过滤装置可以是如下,即,还具有使从所述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含煤尘气体的气流变化为紊流的紊流产生部,所述过滤器呈筒状,所述气体导入口配置成向所述过滤器的内周侧导入所述含煤尘气体,所述紊流产生部具有使所述气流以螺旋状变化的涡流产生机构或使所述气流变化为除所述螺旋状以外的紊流的节流装置。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气流变化为螺旋状的紊流或变化为除螺旋状以外的紊流,气流有效地与堆积在过滤器中的煤尘或进入到过滤器表层的煤尘碰撞。其结果,能够吹散堆积在过滤器中的煤尘。即,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可以是如下,即,所述过滤部具有:内筒,具有筒状的冲孔金属板及设置于所述冲孔金属板的一侧端部的第1凸缘;外筒,具有配置于所述内筒主体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外筒主体、设置于所述外筒主体的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1凸缘连接的第2凸缘及设置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另一侧端部而形成所述气体排出口的第3凸缘;分隔部,气密地分隔所述冲孔金属板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而形成第1室及第2室;第1配管,具有第1配管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第1配管主体的另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1凸缘连接的第4凸缘;及第2配管,具有第2配管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第2配管主体的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3凸缘连接的第5凸缘,所述过滤器为沿所述冲孔金属板的内周配置的筒状的滤布,所述第1排出口配置于所述外筒的与所述第1室对应的位置,所述第2排出口配置于所述外筒的与所述第2室对应的位置,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连接,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4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且夹着所述滤布连接,所述第3凸缘与所述第5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且夹着所述滤布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过滤部的组装及维护变得轻松。即,内筒仅在一侧端部具备凸缘而在另一端部不具备凸缘。因此,在冲孔金属板的外周面安装有分隔部的状态下,将冲孔金属板插入于外筒,从而能够轻松地组装具有第1室及第2室的过滤部。
并且,通过夹入于凸缘之间,能够固定滤布。
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可以是如下,及,还具有:振动器,使所述外筒振动;及软管,配置于所述气体导入口、所述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排出口及所述第2排出口,当过滤器的堵塞推进时或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振动器。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或减少振动器的振动向与过滤装置连接的其他配管或设备的传递,并且使过滤装置的过滤器振动而能够振落堆积在过滤器中的煤尘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气体分析系统具有:上述任一个过滤装置;导管,所述含煤尘气体流动在其中;取入口,配置于所述导管;升压鼓风机,配置于所述取入口与所述气体导入口之间,且从所述取入口向所述气体导入口送入所述含煤尘气体;气体分析仪,与所述第1阀及所述第2阀的下游侧连接;及回送管路,将从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含煤尘气体回送至所述导管。
根据这种气体分析系统,使用能够对过滤器进行自清洗的过滤装置。因此,无需停止气体分析系统而进行过滤器清洗。因此,不仅能够以所期望的定时进行气体分析,而且能够连续地进行气体分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在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一部分堆积煤尘等而堵塞推进时,阻止该一部分的过滤而从与该一部分不同的其他部分开始过滤。其结果,能够阻止向该一部分的进一步的煤尘堆积等,并且通过从气体导入口朝向气体排出口的含煤尘气体的流动去除堆积在该一部分的煤尘等。即,能够一边继续进行过滤,一边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由此,无需附加反冲洗装置等装置,而能够以低成本防止过滤器的堵塞并且持续且连续地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紊流产生部的立体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在内筒的外周面卷绕分隔部的情况的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将插入有过滤器的内筒插入于外筒内周侧的情况的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紊流产生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紊流产生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及具有过滤装置的气体分析系统进行说明。
气体分析系统例如为使用气体分析仪分析焚烧炉等设备中所产生的废气(含煤尘气体)中所包含的有害成分(二恶英、水银等)的含量的系统。废气从废气流动的导管直接采样。气体分析系统具备去除导入于气体分析仪的废气中所包含的煤尘的过滤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系统50具备配置于废气EG流动的导管51的取入口52、从取入口52取入的废气EG中去除煤尘的过滤装置1及分析通过过滤装置1去除了煤尘的废气EG的气体分析仪53。
废气EG经由取入口52导入于过滤装置1。导入于过滤装置1的废气EG的一部分由气体分析仪53进行分析,除此以外的废气EG返回到导管51。
气体分析系统50设置于去除从焚烧炉排出的废气EG中所包含的氯化氢或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废气处理装置。具体而言,气体分析系统50设置于降低废气温度的降温塔与收集煤尘的袋式过滤器等集尘装置之间的导管51。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气体分析系统50,无需另行设置冷却废气EG的装置而能够进行气体的分析。气体分析系统50并不限于上述位置,也能够安装于各种部位。
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系统50具有两个系统的过滤装置1A、1B,但过滤装置1可以是一个系统,也可以是三个系统以上。通过设置两个系统以上的过滤装置1,能够提高系统的连续运转性及维护性。
取入口52与过滤装置1经由取入管路54连接。在取入管路54设置有电磁阀55及升压鼓风机56。通过打开电磁阀55,能够将废气EG取入于取入管路54。所取入的废气EG由升压鼓风机56升压后送入过滤装置1。
取入口52在导管51内朝向废气EG的下游侧开口。取入管路54在升压鼓风机56的下游侧分支为两个系统。取入管路54分支为与一侧滤装置1A连接的第1取入管路54a及与另一侧过滤装置1B连接的第2取入管路54b。
在第1取入管路54a设置有第1取入阀45a。在第2取入管路54b设置有第2取入阀45b。若操作第1取入阀45a及第2取入阀45b,则能够选择导入废气EG的过滤装置1。
过滤装置1的下游侧通过回送管路57与导管51连接。回送管路57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回送口59朝向废气EG的下游侧开口,以免废气EG流入。
过滤装置1具有过滤部2,该过滤部2具有导入废气EG的气体导入口3、直接排出从气体导入口3导入的废气EG的气体排出口4、过滤煤尘的过滤器5及经由过滤器5排出废气EG的排出口(第1排出口6、第2排出口7及第3排出口8)。
过滤装置1具有:开闭第1排出口6的第1阀9;开闭第2排出口7的第2阀10;开闭第3排出口8的第3阀11;控制装置12;连接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的下游侧与气体分析仪53的分析管路13。分析管路13设置于各个阀中,并且在下游侧汇总为一个。
在分析管路13设置有具有抽吸流过过滤装置1的废气EG的功能的泵14。泵14也可以内置于后述的气体分析仪53。经过了气体分析仪53的废气EG经由第2回送管路58回送至导管51。第2回送管路58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回送口朝向废气EG的下游侧开口。
过滤装置1具有测量流过取入管路54的废气EG的压力与流过分析管路13的废气EG的压力之间的压差的差压计15。差压计15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即,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输入于控制装置12。
控制装置12与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电连接。并且,控制装置12与电磁阀55、升压鼓风机56、第1取入阀45a、第2取入阀45b、泵14及气体分析仪53电连接。控制装置12适当控制第1阀9、第2阀10、第3阀11、电磁阀55、升压鼓风机56、第1取入阀45a、第2取入阀45b、泵14及气体分析仪53而实施废气EG的分析。
接着,对过滤装置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过滤装置1具有与取入管路54连接的第1配管17、与第1配管17的下游侧连接的过滤部2及与过滤部2的下游侧连接的第2配管20。
第1配管17为与取入管路54的下游侧连接的配管。第1配管17具有管状的第1配管主体18及设置于第1配管主体18的端部并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配管凸缘19(第4凸缘)。
第1配管17与取入管路54经由软管23连接。软管23为具有挠性的接头,例如由氟树脂形成。作为形成软管23的材料不限于氟树脂,还能够采用金属软管、橡胶等具有耐压性、耐热性且柔软性的材料。
在第1配管17设置有紊流产生部25。紊流产生部25为使经由取入管路54流入的废气EG的气流变化为紊流的部位。经由取入管路54流入的废气EG为接近层流的状态,但通过紊流产生部25而变化为紊流。
本实施方式的紊流产生部25为配置于第1配管17的节流装置。如图3所示,紊流产生部25具有主面与第1配管17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板状部件即主体部26及形成于主体部26中心的孔部27。孔部27为圆形,形成于主体部26的中心。孔部27的形状、位置及数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多个矩形孔。
并且,紊流产生部25只要设置于过滤部2的上游侧,则无需设置于第1配管17,也可以独立于第1配管17设置。
第2配管20为与回送管路57的上游侧连接的配管。第2配管20具有第2配管主体21及设置于第2配管主体21的端部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配管凸缘22(第5凸缘)。第2配管主体21与软管23相同地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
过滤部2具有圆筒形状的内筒28、配置于内筒28内周侧的圆筒状的过滤器5、配置于内筒28外周侧的外筒31及将过滤部2分隔为多个室的分隔部35。内筒28及外筒31配置成同轴状。
内筒28具有筒状的冲孔金属筒29及设置于冲孔金属筒29的一侧端部的内筒凸缘30(第1凸缘)。冲孔金属筒29由有规则地形成有多个贯穿孔43的冲孔金属板形成。在冲孔金属筒29的另一侧端部未设置凸缘。
过滤器5为呈筒状的过滤部件。过滤器5例如能够由滤布形成。滤布例如由织入有由玻璃纤维或PTFE等树脂形成的纤维的纺布或无纺布形成。
过滤器5形成为比内筒28足够长。过滤器5的两端部呈随着朝向端部而逐渐扩展的形状。
分隔部35为沿过滤器5的延伸方向分隔内筒28与外筒31之间的圆筒形状的空间的部件。分隔部35为以与内筒28的外周面28a及外筒31的内周面31a气密地接触的方式形成的环状的部件。分隔部35例如能够由PTFE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过滤部2具有两个分隔部35。由此,空间分隔为第1室36、第2室37及第3室38。
外筒31具有筒状的外筒主体32、设置于外筒主体32的一侧端部的上游侧外筒凸缘33(第2凸缘)及设置于外筒主体32的另一侧端部的下游侧外筒凸缘34(第3凸缘)。
在外筒主体32的与第1室36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1排出口6。第1排出口6经由第1分析管路13a与气体分析仪53连接。在第1分析管路13a与第1排出口6之间插入有软管40。第1阀9设置于第1分析管路13a上。
在外筒主体32的与第2室37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2排出口7。第2排出口7经由第2分析管路13b与气体分析仪53连接。在第2分析管路13b与第2排出口7之间插入有软管40。第2阀10设置于第2分析管路13b上。
在外筒主体32的与第3室38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3排出口8。第3排出口8经由第3分析管路13c与气体分析仪53连接。在第3分析管路13c与第3排出口8之间插入有软管40。第3阀11设置于第3分析管路13c上。
如上所述,在过滤部2与连接于过滤部2的配管之间插入有软管。具体而言,在过滤部2与取入管路54之间设置有软管23。在过滤部2与回送管路57之间设置有作为软管而发挥功能的第2配管20。在过滤部2与分析管路13之间设置有软管40。
在外筒31安装有使外筒31振动的振动器44。振动器44例如能够采用由马达及安装于马达的传动轴的锤构成的装置。振动器44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由控制装置12驱动。振动器44安装于外筒主体32的外周面。通过振动器44的驱动,能够经由外筒31使过滤器5振动。
在此,对过滤装置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1)首先,如图4所示,在内筒28的外周面卷绕分隔部35。分隔部35在内筒28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第1室36、第2室37及第3室38大致成为相同的大小的位置。
(2)接着,如图5所示,筒状的过滤器5从内筒凸缘30侧插入于内筒28的内侧。接着,过滤器5的两端部遍及整周向内筒28的径向外侧扩展。
(3)接着,如图5所示,在内筒28的外周面插入O型环46(或垫圈)等密封装置之后,内筒28插入于外筒31的径向内侧。接着,过滤器5的端部引出至外筒31的外侧。
(4)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螺栓及螺母等紧固部件47紧固过滤部2的内筒凸缘30及上游侧外筒凸缘33与第1配管17的第1配管凸缘19。此时,在内筒凸缘30与第1配管凸缘19之间配置O型环46(或垫圈)等密封装置。并且,内筒凸缘30与第1配管凸缘19在内筒凸缘30与第1配管凸缘19之间夹持过滤器5连接。
(5)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螺栓及螺母等紧固部件47紧固过滤部2的下游侧外筒凸缘34与第2配管20的第2配管凸缘22。此时,在下游侧外筒凸缘34与第2配管凸缘22之间配置O型环46(或垫圈)等密封装置。并且,下游侧外筒凸缘34与第2配管凸缘22在下游侧外筒凸缘34与第2配管凸缘22之间夹持过滤器5连接。
通过实施以上的组装方法而进一步在外筒31安装振动器44,由此完成如图2所示的过滤装置1。
控制装置12首先进行打开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中的一个阀例如仅打开第1阀9的控制。即,进行在多个阀中仅打开一个阀的控制。
接着,当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控制装置12进行仅打开与已经打开的阀不同的阀例如仅打开第2阀10的控制。即,当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在该时间点,进行仅打开与已打开的阀不同的阀的控制。换言之,当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且认为过滤器5的堵塞逐渐推进时,进行变更所打开的阀的控制。
如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在具有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这三个阀的结构中,在第1阀9打开的状态下,当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时,例如以仅打开第2阀10而关闭第1阀9的方式变更。并且,在第2阀10打开的状态下,当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时,以仅打开除了目前为止所打开的第1阀及第2阀以外的第3阀11而关闭第2阀10的方式变更。而且,在第3阀11打开的状态下,当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时,从第1阀至第3阀所有阀已打开过一次,因此开阀顺序再次从第1阀9重复。即,以仅打开第1阀9而关闭第3阀11的方式变更。如此,当与当前所打开的阀对应的室的过滤器中的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关闭该阀,并打开另一阀而使用另一室的过滤器继续进行过滤。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开的阀以第1阀、第2阀、第3阀的顺序依次变更。然而,开阀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此,以第1阀、第3阀、第2阀的顺序打开等,能够适当进行设计。
在此,阀的切换的定时并不严格,例如也可以有所有阀关闭的定时。
另外,在此,过滤装置1具备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这三个阀,阀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在该情况下,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动作,当与当前所打开的阀对应的室的过滤器中的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关闭该阀,并打开另一阀而使用另一室的过滤器继续进行过滤。
接着,对气体分析系统5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气体分析系统50中,在两个过滤装置1A、1B中,使用一侧过滤装置1A,定期变更所使用的过滤装置1,或进行维护时使用不同的过滤装置1。
如图6所示,气体分析系统50的控制方法具有:废气导入工序S1,打开电磁阀55,并且启动升压鼓风机56;第1开阀工序S2,在三个阀中仅打开某一阀,而关闭其他两个阀;压差判定工序S3,判定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是否为规定值以上;阀变更工序(第2开阀工序)S4,在与某一阀不同的阀中仅打开一个阀,而关闭其他两个阀;压差判定工序S5,判定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是否为规定值以上;阀变更工序(第3开阀工序)S6,在三个阀中打开第1及第2开阀工序中未打开的一个阀,而关闭其他两个阀;及压差判定工序S7,判定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是否为规定值以上。
以下,对作为过滤装置1使用了过滤装置1A的各工序进行说明。虽然省略说明,但使用了过滤装置1B的情况也相同。
在废气导入工序S1中,控制装置12打开电磁阀55及第1取入阀45a,并且启动升压鼓风机56。由此,废气EG经由取入口52、取入管路54及取入管路54a导入于过滤装置1。
在第1开阀工序S2中,控制装置12在第1阀9、第2阀10及第3阀11中例如仅打开第1阀9,而关闭第2阀10及第3阀11。在取入管路54中,废气EG通过升压鼓风机56升压后送入过滤装置1,并且在分析管路13中通过泵14抽吸废气EG。因此,废气EG流入第1室36,此时,通过与第1室36对应的过滤器5的一部分去除煤尘。去除了煤尘的废气EG导入于气体分析仪53。气体分析仪53分析所导入的废气EG的有害成分的含量。
在压差判定工序S3中,控制装置12判定由差压计15测量的流过取入管路54的废气EG的压力与流过分析管路13的废气EG的压力之间的压差是否为规定值以上。当压差小于规定值时(“否”),无需变更所打开的阀而继续进行分析。
当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是”),即,当过滤器5的堵塞正在进行的情况下,转到阀变更工序(第2开阀工序)S4而仅打开与第1阀9不同阀,例如打开第2阀10而关闭第1阀9。与上述的第1阀9的开阀的情况相同地,通过升压鼓风机56及泵14,废气EG流入第2室37。此时,通过与第2室37对应的过滤器5的一部分去除煤尘。
在压差判定工序S5中,与压差判定工序S3相同地,当压差小于规定值时(“否”),控制装置12无需变更所打开的阀而继续进行分析。当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是”),转到阀变更工序(第3开阀工序)S6而仅打开与第1阀9及第2阀10不同点阀,即打开第3阀11而关闭第2阀10。与上述的第1阀9的开阀的情况相同地,通过升压鼓风机56及泵14,废气EG流入第3室38。此时,通过与第3室38对应的过滤器5的一部分去除煤尘。
在压差判定工序S7中,与压差判定工序S3、S5相同地,当压差小于规定值时(“否”),控制装置12无需变更所打开的阀而继续进行分析。当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是”),转到第1开阀工序S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打开第1阀9,废气EG经由与第1室36对应的过滤器即过滤器5的一部分5a从第1排出口6被排出而输送至气体分析仪53。并且,通过打开第2阀10,废气EG经由与过滤器5的一部分5a不同的其他部分5b从第2排出口7被排出而输送至气体分析仪53。其他部分5b为与第2室37对应的过滤器,是过滤器5的一部分。而且,通过打开第3阀11,废气EG经由过滤器5的一部分5a及与其他部分5b不同的其他部分5c从第3排出口8被排出而输送至气体分析仪53。其他部分5c为与第3室38对应的过滤器,是过滤器5的一部分。即,通过切换所打开的阀,改变过滤中所使用的过滤器5的部位。
通过控制装置12切换所打开的阀。由此,在第1室36、第2室37及第3室38中与进行过滤的一个室对应的过滤器(是过滤器5的一部分,且进行过滤的部位)中,在煤尘进入到过滤器5的里侧深部之前,能够阻止该部位中的过滤。而且,能够通过与另一室对应的过滤器(过滤器5的一部分)进行过滤。与上述一个室对应的过滤器(过滤器5的一部分)通过切换与分析管路13连接的阀而阻止过滤,从而泵14的抽吸力达不到。因此,通过从气体导入口3朝向气体排出口4的气体EG的已升压的流动,能够轻松地吹散该一部分中所堆积或堵塞的煤尘。即,无需反冲洗装置等特殊的装置而能够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并且,废气EG通过紊流产生部25而变化为紊流。成为紊流的废气EG流过过滤器5的内面上,由此能够轻松地吹散堆积在过滤器5上的煤尘或进入到过滤器5表层的煤尘。
并且,通过控制装置12驱动振动器44而过滤器5经由外筒31进行振动。由此,能够振落堆积在过滤器5上的煤尘或进入到过滤器5表层的煤尘。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根据由差压计15测量的压差进行阀的控制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打开的阀。即,也可以无需参考流过取入管路54的废气EG的压力与流过分析管路13的废气EG的压力之间的压差,而进行切换依次打开的阀的控制。根据这种结构,无需设置差压计15而能够进行过滤器5的自清洗。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分隔部35形成三个室(第1室36、第2室37、第3室38)的结构,但室的数量并不限于此,通过分隔部35形成多个室即可。在该情况下,配置与各室对应的排出口(第1排出口6、第2排出口17、第3排出口8等)及阀(第1阀9、第2阀10、第3阀11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紊流产生部25设为节流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的第1变形例,也可以将紊流产生部25设为涡流产生机构而使气流以螺旋状变化。第1变形例的紊流产生部25B具有以闭塞配管的方式形成的圆柱部件41及形成于圆柱部件41的外周面的螺旋状的沟槽42。经过了紊流产生部25B的气流通过经过螺旋状的沟槽42与第1配管17的内周面之间而成为涡流。
并且,也可以将紊流产生部25设为如图8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方式。第2变形例的紊流产生部25C具有如闭塞第1配管17的圆柱部件41及贯穿圆柱部件41的一面41a与另一面41b之间的多个贯穿孔43。各贯穿孔43形成为相对于配管的轴线方向倾斜,以使气流成为涡流。
产业上的可利用
根据本发明,当在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一部分堆积煤尘等而堵塞推进时,阻止该一部分的过滤而从与该一部分不同的其他部分开始过滤。其结果,能够阻止向该一部分的进一步的煤尘堆积等,并且通过从气体导入口朝向气体排出口的含煤尘气体的流动去除堆积在该一部分的煤尘等。即,能够一边继续进行过滤,一边进行过滤器的自清洗。
由此,无需附加反冲洗装置等装置,而能够以低成本防止过滤器的堵塞并且持续且连续地进行过滤。
符号说明
1-过滤装置,2-过滤部,3-气体导入口,4-气体排出口,5-过滤器,6-第1排出口,7-第2排出口,8-第3排出口,9-第1阀,10-第2阀,11-第3阀,12-控制装置,13-分析管路,13a-第1分析管路,13b-第2分析管路,13c-第3分析管路,14-泵,15-差压计,17-第1配管,18-第1配管主体,19-第1配管凸缘(第4凸缘),20-第2配管,21-第2配管主体,22-第2配管凸缘(第5凸缘),23-软管,25-紊流产生部,26-主体部,27-孔部,28-内筒,29-冲孔金属筒,30-内筒凸缘(第1凸缘),31-外筒,32-外筒主体,33-上游侧外筒凸缘(第2凸缘),34-下游侧外筒凸缘(第3凸缘),35-分隔部,36-第1室,37-第2室,38-第3室,40-软管,41-圆柱部件,42-沟槽,43-贯穿孔,44-振动器,45a-第1取入阀,45b-第2取入阀,50-气体分析系统,51-导管,52-取入口,53-气体分析仪,54-取入管路,54a-第1取入管路,54b-第2取入管路,55-电磁阀,56-升压鼓风机,57-回送管路,58-第2回送管路,EG-废气。

Claims (5)

1.一种过滤装置,其具有:
过滤部,具备导入含煤尘气体的气体导入口、直接排出从所述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含煤尘气体的气体排出口、过滤器、经由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排出所述含煤尘气体的第1排出口及经由与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不同的所述过滤器的其他部分排出所述含煤尘气体第2排出口;
第1阀,开闭所述第1排出口;
第2阀,开闭所述第2排出口;
控制装置,对所述第1阀及所述第2阀进行开闭控制;及
紊流产生部,使从所述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含煤尘气体的气流变化为紊流,
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第1阀且关闭所述第2阀,当所述过滤器的所述一部分堵塞推进时或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关闭所述第1阀且打开所述第2阀,以通过所述紊流来进行所述一部分的自清洗,并在所述自清洗之后,再次打开所述第1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器呈筒状,
所述气体导入口配置成向所述过滤器的内周侧导入所述含煤尘气体,
所述紊流产生部具有使所述气流以螺旋状变化的涡流产生机构或使所述气流变化为除所述螺旋状以外的紊流的节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部具有:
内筒,具有筒状的冲孔金属板及设置于所述冲孔金属板的一侧端部的第1凸缘;
外筒,具有配置于所述内筒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外筒主体、设置于所述外筒主体的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1凸缘连接的第2凸缘及设置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另一侧端部而形成所述气体排出口的第3凸缘;
分隔部,气密地分隔所述冲孔金属板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而形成第1室及第2室;
第1配管,具有第1配管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第1配管主体的另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1凸缘连接的第4凸缘;及
第2配管,具有第2配管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第2配管主体的一侧端部且与所述第3凸缘连接的第5凸缘,
所述过滤器为沿所述冲孔金属板的内周配置的筒状的滤布,
所述第1排出口配置于所述外筒的与所述第1室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2排出口配置于所述外筒的与所述第2室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连接,
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4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且夹着所述滤布连接,
所述第3凸缘与所述第5凸缘经由O型环或垫圈且夹着所述滤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还具有:
振动器,使所述外筒振动;及
软管,配置于所述气体导入口、所述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排出口及所述第2排出口,
当过滤器的堵塞推进时或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振动器。
5.一种气体分析系统,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
导管,所述含煤尘气体流动在其中;
取入口,配置于所述导管;
升压鼓风机,配置于所述取入口与所述气体导入口之间,且从所述取入口向所述气体导入口送入所述含煤尘气体;
气体分析仪,与所述第1阀及所述第2阀的下游侧连接;及
回送管路,将从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含煤尘气体回送至所述导管。
CN201980010508.0A 2018-02-15 2019-02-14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Active CN111656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5180A JP6439187B1 (ja) 2018-02-15 2018-02-15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ガス分析システム
JP2018-025180 2018-02-15
PCT/JP2019/005288 WO2019160017A1 (ja) 2018-02-15 2019-02-14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ガス分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158A CN111656158A (zh) 2020-09-11
CN111656158B true CN111656158B (zh) 2021-07-27

Family

ID=6466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508.0A Active CN111656158B (zh) 2018-02-15 2019-02-14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39187B1 (zh)
CN (1) CN111656158B (zh)
SG (1) SG11202006815PA (zh)
WO (1) WO2019160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1116A1 (en) 2019-08-29 2022-09-15 Kyocera Corporation Gas supply and discharge adapter and gas detection device
CN115586046B (zh) * 2022-12-09 2023-03-31 沈阳市中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采样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028A (en) * 1980-06-09 1982-01-08 Nippon Kokan Kk <Nkk> Dry gas sampling method
US4912985A (en) * 1988-08-23 1990-04-03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Gas sampling system for reactive gas-solid mixtures
JPH07128205A (ja) * 1993-11-05 1995-05-19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排気中の粒子状物質のサンプル捕捉装置
CN1466482A (zh) * 2000-09-28 2004-01-07 �����ι�˾ 用于过滤的薄膜过滤器设备和方法
JP4164973B2 (ja) * 1999-12-28 2008-10-15 株式会社Ihi 硫酸ガス濃度計
US7569093B2 (en) * 2005-05-04 2009-08-04 American Air Liquide, Inc. Filte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in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
JP4621966B2 (ja) * 2001-07-13 2011-02-02 株式会社Ihi ガス抽気装置
CN204246905U (zh) * 2014-12-01 2015-04-08 吉首大学 新型振动过滤器
CN105492106A (zh) * 2013-08-26 2016-04-13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排气处理装置及收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9947A (ja) * 1983-09-09 1985-04-06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ロツト絶縁物插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028A (en) * 1980-06-09 1982-01-08 Nippon Kokan Kk <Nkk> Dry gas sampling method
US4912985A (en) * 1988-08-23 1990-04-03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Gas sampling system for reactive gas-solid mixtures
JPH07128205A (ja) * 1993-11-05 1995-05-19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排気中の粒子状物質のサンプル捕捉装置
JP4164973B2 (ja) * 1999-12-28 2008-10-15 株式会社Ihi 硫酸ガス濃度計
CN1466482A (zh) * 2000-09-28 2004-01-07 �����ι�˾ 用于过滤的薄膜过滤器设备和方法
JP4621966B2 (ja) * 2001-07-13 2011-02-02 株式会社Ihi ガス抽気装置
US7569093B2 (en) * 2005-05-04 2009-08-04 American Air Liquide, Inc. Filte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in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
CN105492106A (zh) * 2013-08-26 2016-04-13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排气处理装置及收纳装置
CN204246905U (zh) * 2014-12-01 2015-04-08 吉首大学 新型振动过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158A (zh) 2020-09-11
JP6439187B1 (ja) 2018-12-19
SG11202006815PA (en) 2020-08-28
WO2019160017A1 (ja) 2019-08-22
JP2019138878A (ja)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8430B2 (en) Cleanable filter
CN111656158B (zh) 过滤装置及气体分析系统
US6932849B2 (en) Serviceable vortex-type filt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same
US8540805B2 (en) Filter assembly for use in a turbine system
DE502005002905D1 (de) Kraftstofffilter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JP2010533584A (ja) 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及び方法
US3385033A (en) Dust filter
KR860007456A (ko) 디이젤 엔진 배기가스내의 고형입자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JP2015160210A (ja) 繊維性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及び当該繊維性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を清浄する方法
FI91716B (fi) Letkusuodatin
US20130192180A1 (en) Filter assembly
JP7481438B2 (ja)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フィルタ装置の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の洗浄方法
JP2010075902A (ja) バグ式集塵機
JP2008232341A (ja) ダイヤフラムバルブ
CN110354601B (zh) 一种工业空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WO2005077488A1 (en) Gas filtration system and filter cleaning method
KR200388724Y1 (ko) 공기정화기
JP2017202445A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KR100928344B1 (ko) 배출가스 내 유해가스와 미세분진 제거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210100622A (ko) 공기 청정기
JP2007209840A (ja) バグフィルタ装置
CN113939354B (zh) 管状过滤装置、过滤元件以及这种管状过滤装置的用途
KR102617638B1 (ko) 연속식 여과 시스템
RU10812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RU76246U1 (ru) Рукавный фильт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