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063A - 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063A
CN111656063A CN201980010038.8A CN201980010038A CN111656063A CN 111656063 A CN111656063 A CN 111656063A CN 201980010038 A CN201980010038 A CN 201980010038A CN 111656063 A CN111656063 A CN 111656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sealing device
cylindrical portion
protrusions
circum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0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063B (zh
Inventor
积诚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slip-ring pressed against a more or less radial face on one member
    • F16J15/3436Pressing means
    • F16J15/3456Pressing means without external means for pressing the ring against the face, e.g. slip-ring with a resilient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16C33/7816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16C33/7816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 F16C33/7833Special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16C33/788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mounted outside the gap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races, e.g. sealing rings mounted to an end face or outer surface of a r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 F16C41/04Preventing damage to bearings during storage or transport thereof or when otherwise out of u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68Mounting of seal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2Wheel hubs or cas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16C33/7816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 F16C33/782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of the sealing region
    • F16C33/7823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of the sealing region of sealing l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a diaphragm, disc, or ring, with or without resilient members
    • F16C33/7816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 F16C33/783Details of the sealing or parts thereof, e.g. geometry, material of the mounting region

Abstract

密封装置配置在相对旋转的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之间。密封装置包括:筒状部,安装在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环状部,与筒状部的一端连结,具有配置在比外侧部件的端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唇,从环状部朝向内侧部件延伸。环状部和筒状部分别具有弹性部分和刚性部分。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弹性部分形成,该上表面是环状部的与筒状部相反侧的表面,该下表面是筒状部的与环状部相反侧的表面。在环状部的上表面和筒状部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多个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Description

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滚动轴承例如球轴承是公知的,例如用于汽车轮毂。作为对滚动轴承的内部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密封装置具备:固定于滚动轴承的外圈的环状体;从环状体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径向唇;以及从环状体向侧方延伸的3个侧唇。径向唇与轴承的内圈的外周面或固定于内圈的部件的外周面接触,具有密封轴承内部的润滑剂的功能,3个侧唇与内圈的凸缘接触,具有密封的功能,以防止水、灰尘等异物从外部侵入轴承内部。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密封装置在产品出厂时被层叠多个。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10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制造工序、输送工序或设置工序中,有时会重叠多个密封装置。在该情况下,希望上方的密封装置不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涉及一种密封装置,配置在相对旋转的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之间,密封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筒状部,具有中心轴线,安装在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环状部,与所述筒状部的一端连结,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端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内侧部件延伸,所述环状部和所述筒状部分别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分和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刚性部分,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所述上表面是所述环状部的与所述筒状部相反侧的表面,所述下表面是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环状部相反侧的表面,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在该方式中,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上。环状部的上表面以及筒状部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容易粘贴到其他物体上的弹性材料形成,但是在环状部的上表面以及筒状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突出且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突起。因此,在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难以紧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与其他密封装置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滚动轴承的一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中的突起的配置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中的突起的配置的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层叠时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表示突起的其他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突起的其他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突起的其他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突起的其他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突起的其他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5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和第二突起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中的突起和第二突起的配置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中的突起和第二突起的配置的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层叠时的截面图。
图20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21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3是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图25的Z线向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突起的图25的Z线向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9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层叠时的局部截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31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层叠时的局部截面图。
图32是表示用于调查密封装置的突起的合适的面积范围的实验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比例尺不一定准确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产品,也有时夸张地表示局部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的滚动轴承的一例的汽车用轮毂轴承。但是,本发明的用途并不限定于轮毂轴承,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其他滚动轴承。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轮毂轴承是球轴承,但本发明的用途并不限定于球轴承,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其他种类的滚动体的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其他滚动轴承。另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汽车以外的机械中所使用的滚动轴承。
该轮毂轴承1具有:轮毂(内侧部件)4,具有主轴(未图示)插入内部的孔2;内圈(内侧部件)6,安装在轮毂4上;外圈(外侧部件)8,配置在它们的外侧;多个滚珠10,在轮毂4与外圈8之间配置成一列;多个滚珠12,在内圈6与外圈8之间配置成一列;以及多个保持器14、15,将这些滚珠保持在固定位置。
外圈8被固定,而轮毂4和内圈6随着主轴的旋转而旋转。
主轴和轮毂轴承1的共同的中心轴线Ax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图1中,仅示出了相对于中心轴线Ax的左侧部分。虽然未详细图示,但图1的上侧是配置汽车车轮的外侧(Outboard side,外部侧),下侧是配置差动齿轮等的内侧(Inboard side,内部侧)。图1所示的外侧、内侧分别表示径向的外侧、内侧。
轮毂轴承1的外圈8固定在轮毂转向节16上。轮毂4具有比外圈8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外侧凸缘18。可以通过轮毂螺栓19将车轮安装在外侧凸缘18上。
在外圈8的外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密封外圈8与轮毂4之间的间隙的密封装置20,在外圈8的内侧的端部的内侧配置有密封外圈8与内圈6之间的间隙的密封装置21。通过这些密封装置20、21的作用,能够防止润滑脂即润滑剂从轮毂轴承1的内部流出,并且能够防止异物(包括水(泥水或盐水)及灰尘)从外部向轮毂轴承1的内部流入。在图1中,箭头F表示异物从外部流动的方向的例子。
密封装置20配置在轮毂轴承1的旋转的轮毂4和被固定的外圈8之间,密封轮毂4和外圈8之间的间隙。如图2所示,密封装置20的大部分配置在由轮毂轴承1的外圈8的外侧的圆筒状的端部8A、轮毂轴承1的轮毂4的滚珠10附近的外周面4A、比轮毂4的外周面4A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面4B、连结外周面4A和凸缘面4B的圆弧面4C包围的空间内。凸缘面4B是外侧凸缘18的内侧的表面。密封装置20是环形的,但是在图2中仅示出了其左侧部分。
在图2中,用虚拟线表示轮毂4和外圈8。密封装置20的与轮毂4接触的部分以及与外圈8接触的部分随着接触而变形,但是在图2中表示密封装置20的非使用时的轮廓。
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装置20具有: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的弹性环22和加强弹性环22的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制的加强环24。加强环24的一部分埋设在弹性环22中,与弹性环22紧密接触。
密封装置20具有筒状部26、环状部27、径向唇32、两个侧唇34、36以及辅助唇38。环状部27具有外侧环状部28和内侧环状部30。
筒状部26是以中心轴线Ax(参照图1及图2)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部分,嵌入外圈8的圆筒状的端部8A。筒状部26固定在端部8A上。固定的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可以是过盈嵌合。即,筒状部26也可以压入端部8A。筒状部26由加强环24的折叠的筒状部分和填充在这些筒状部分中的弹性环22构成。加强环24的折叠的筒状部分中外侧的筒状部分具有筒状部26的外周面,以过盈嵌合状态与端部8A的内周面接触。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环状部27相反侧的表面)由加强环24的弯曲部分形成。
外侧环状部28从筒状部26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与轮毂轴承1的中心轴线Ax大致正交。外侧环状部28也由弹性环22和加强环24构成,加强环24埋设在弹性环22内。在外侧环状部28中,弹性环22与外圈8的端部8A的端面相对,并与该端面接触。
内侧环状部30从筒状部26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相比外圈8的端部8A配置在径向内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内侧环状部30从外侧环状部28朝向径向内侧且内部侧倾斜地延伸。内侧环状部30也由弹性环22和加强环24构成。
外侧环状部28和内侧环状部30连续,构成与筒状部26的上端连结的环状部27。在此,将外圈8的端部8A的内周面外侧的部分称为外侧环状部28,将端部8A的内周面内侧的部分称为内侧环状部30。
径向唇32和侧唇34、36仅由弹性材料形成,是从内侧环状部30的相当于弹性环22的部分延伸的薄板状圆环,各自的前端与轮毂4接触。密封装置20安装在被固定的外圈8上,另一方面轮毂4旋转,因此唇32、34、36相对于轮毂4滑动。
径向唇32从内侧环状部30的最内侧的缘部延伸,与轮毂4的滚珠10附近的外周面4A接触。径向唇32朝向径向内侧且内部侧延伸,主要起到阻止润滑剂从轮毂轴承1的内部流出的作用。
侧唇34、36从内侧环状部30的相当于弹性环22的部分朝向侧方(外部侧)且径向外侧延伸。侧唇34与轮毂4的凸缘面4B接触,侧唇36与圆弧面4C接触。侧唇34、36主要起到阻止异物从外部向轮毂轴承1的内部流入的作用。侧唇36具有阻止通过侧唇34流入的异物的阻塞功能。侧唇36存在于径向唇32和侧唇34之间,因此也可以称为中间唇。
在图2中,示出了当密封装置20未配置在轮毂轴承1上时的径向唇32和侧唇34、36。此时,径向唇32和侧唇34、36未受到外力,处于笔直的状态。但是,当将密封装置20配置在轮毂轴承1上时,这些唇与轮毂4接触,受到反作用力而变形。
辅助唇38仅由弹性材料形成,是从外侧环状部28延伸的薄板状的圆环。辅助唇38配置在筒状部26的半径方向外侧,向与筒状部26相反的方向(外部侧)延伸。辅助唇38朝向轮毂4的外部侧的凸缘18的凸缘面4D延伸。凸缘面4D是比凸缘面4B凹陷的面,凸缘面4B、4D之间通过倾斜面4E连接。辅助唇38能够弹回从外部进入的异物,将到达侧唇缘34的异物减到最小限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辅助唇38不与外部侧凸缘18的凸缘面4D接触,在辅助唇38的前端缘与凸缘面4D之间设有环状且迷宫状的间隙39。但是,辅助唇38也可以与凸缘面4D接触,并相对于凸缘面4D滑动。另外,辅助唇38不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与筒状部26相反侧的表面)由弹性环22形成。在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上,由与弹性环2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有多个突起42。这些突起42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轮毂轴承1及筒状部26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上,在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向上方突出。如图所示,所谓“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突出”不仅包括突起42的突出方向(例如,突起42自身的轴线的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Ax平行的情况,还包括突起42的突出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的情况。突起42既不与轮毂4接触也不与外圈8接触,不具有唇的密封功能或阻止异物的保护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具有倾斜面40A、平坦面40B和倾斜面40C。倾斜面40A与大致正交于外侧环状部28的中心轴线Ax的上表面相连,以朝向径向内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平坦面40B与倾斜面40A相连,是与中心轴线Ax正交的平面。倾斜面40C与平坦面40B相连,以朝向径向内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各突起42配置在作为平坦面40B和倾斜面40C之间的边界的圆周41上。
如图4所示,各突起42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轮廓。即,在各突起42中,前端侧的截面积(与突起42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截面面积)小于基端侧的截面积。具体而言,各突起42具有两个部分42A、42B。部分42A具有圆筒的一部分的形状,并从倾斜面40C向上方突出,该圆筒具有与中心轴线Ax平行的轴线。部分42B具有大致圆锥台的形状,并从部分42A和平坦面40B向上方突出,该圆锥台具有与部分42A的圆筒相同的轴线。圆锥台状的部分42B具有越靠近基端即下端直径越小的锥形状。例如,部分42B的前端面即上端面的直径D1小于部分42B的基端即下端的直径D2(部分42A的曲率半径的2倍)。
另外,各突起42的部分42B的高度H2小于部分42B的最小直径D1。并且,各突起42的突出量即高度H1为部分42B的最小直径D1以下。多个突起42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多个突起42的前端面为同一平面。
如图5所示,多个突起42也可以等间隔地配置。图5示出8个突起42,这些突起42以45°的角间隔配置。但是,突起42的数量及角间隔并不限定于图5的例子。为了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20,突起42的数量优选为至少3个。
如图6所示,多个突起42也可以以不相等的角间隔配置。图6示出24个突起42。这些突起42可以分类为8个组,每个组由邻近的3个突起42构成。这些组以45°的角间隔配置。但是,组的数量、进而突起4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6的例子。
图7表示将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层叠在载物台St上的状态。当在制造工序、输送工序或安装工序中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时,希望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上。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由容易粘贴到其他物体上的弹性材料形成,但是在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上形成有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突出且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突起42。多个突起42的配置有密封装置20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圆周的直径大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直径,多个突起42的配置有密封装置2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圆周的直径小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直径。因此,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42介于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之间,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
当层叠密封装置20时,唇32、34、36、38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和位置被设计成使得唇32、34、36、38不与其他密封装置20接触。总之,考虑到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时,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形成在其他密封装置20的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上的突起42接触,其他部分不接触。
当层叠密封装置20时,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突起42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而压缩变形。突起42的初始高度H1被设计成即使突起42压缩变形使得突起42以外的部分、例如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也不会与上方的密封装置20接触。
在该实施方式中,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由刚性材料制的加强环24形成。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的突起42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上,因此能够更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
如上所述,各突起42具有:部分42A,具有圆筒的一部分的形状;以及圆锥台状的部分42B。因此,各突起42的前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直径D1)与各突起42的前端的配置有各突起42的圆周41上的长度(直径D1)相等。这样,由于各突起42的前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大,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20偏心,或突起42的配置存在误差,上方的密封装置20也可靠地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各突起42的前端接触,上方的密封装置20被稳定地支承。另外,由于各突起42的前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比圆周41上的长度大,因此各突起42具有抵抗密封装置20的径向的力的高强度。
各突起42的前端的直径D1(前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且前端的圆周41上的长度)大于各突起42的部分42B的高度H2,并且大于等于各突起42的轴线方向的突出量、即高度H1。这样,由于各突起42的前端的上述径向的长度和圆周41上的长度大,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42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减少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面接触。另外,由于各突起42的前端的上述径向的长度大于轴线方向的突出量,因此突起42不易倾倒或压曲。
各突起42的前端的直径D1(前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且前端的圆周41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42的基端的直径D2(基端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长度、且基端的圆周41上的长度)。因此,突起42不易倾倒或压曲。
图8是表示突起42的放大俯视图。如图8所示,优选在突起42的前端面上通过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凹凸。通过这样的微细凹凸,突起42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接触面积减少,突起42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上,因此能够更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在进行梨地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仅对突起42的前端面进行处理,也可以对突起42整体进行处理,还可以对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整体进行处理。
图9至图13分别放大表示突起42的其他例子。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突起42的前端面形成凹部46,减少突起42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接触面积。并且,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突起42上形成使凹部46与外部连通的槽48,使突起42的前端面更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上。在图9和图10的例子中,也可以对突起42的前端面进行梨地处理。
上述突起42具有大致圆锥台的形状,但如图11至图13所示,突起42也可以具有大致四角锥台的形状。如图11所示,优选在突起42的前端面上通过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凹凸。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突起42的前端面形成凹部46,减少突起42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接触面积。并且,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突起42上形成使凹部46与外部连通的槽48,使突起42的前端面更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上。在图12和图13的例子中,也可以对突起42的前端面进行梨地处理。突起42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至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图14以后的附图中,为了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对这些构成要素不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上,除了多个突起42之外,还设有多个第二突起50。各第二突起50由与弹性环2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多个第二突起50在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沿上方突出。如图所示,所谓“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突出”包括第二突起50的突出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
配置有多个第二突起50的圆周位于配置有多个突起42的圆周41的径向外侧。具体而言,突起42配置在作为上表面40的平坦面40B与倾斜面40C之间的边界的圆周41上,与此相对,第二突起50配置在平坦面40B的外侧的倾斜面40A上。第二突起50既不与轮毂4接触,也不与外圈8接触,不具有唇的密封功能或阻止异物的保护功能。
如图16所示,各突起4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突起42类似的形状。各突起42具有:部分42A,具有圆筒的一部分形状;以及大致圆锥台状的部分42B。圆锥台状部分42B具有越靠近基端即下端直径越小的锥形状。例如,部分42B的前端面即上端面的直径D1小于部分42B的基端即下端的直径D2(部分42A的曲率半径的2倍)。
另外,各突起42的部分42B的高度H2小于部分42B的最小直径D1。此外,各突起42的突出量即高度H1小于部分42B的最小直径D1。多个突起42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多个突起42的前端面为同一平面。
第二突起50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轮廓。即,第二突起50具有与突起42的部分42B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第二突起50具有越靠近基端即下端直径越小的锥形状。例如,第二突起50的前端面即上端面的直径D1小于第二突起50的基端即下端的直径D2。另外,第二突起50的高度H2小于第二突起50的最小直径D1。第二突起50的轴线方向与倾斜面40A正交。
如图17所示,多个第二突起50也可以等角间隔地配置。图17表示8个第二突起50,这些第二突起50以45°的角间隔配置。但是,第二突起50的数量及角间隔并不限定于图17的例子。在第二突起50承受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20,优选第二突起50的数量至少为3个。
如图18所示,多个第二突起50也可以以不相等的角间隔配置。图18示出24个第二突起50。这些第二突起50可分类为八个组,每个组包括相邻的三个第二突起50。这些组以45°的角间隔配置。但是,组的数量、进而第二突起5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18的例子。在图17和图18中,第二突起50的角度配置与突起42的角度配置相同,但是第二突起50的角度配置也可以与突起42的角度配置不同。
如图19所示,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被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突起42的径向外侧的多个第二突起50包围。配置有多个第二突起50的圆周的直径大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直径。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2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2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各突起4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被稳定地支承。
在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42。另外,在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外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第二突起50。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以及外表面由刚性材料制的加强环24形成。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的突起42和第二突起50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和外表面,因此能够更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
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突起42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而压缩变形。突起42的初始高度H1被设计成即使突起42压缩变形使得突起42以外的部分、例如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也不会与上方的密封装置20接触。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第二突起50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而压缩变形。第二突起50的初始高度H2被设计成即使第二突起50压缩变形使得突起42和第二突起50以外的部分也不会与上方的密封装置20接触。
如上所述,各第二突起50具有圆锥台状的形状。各第二突起50的前端的直径D1大于各第二突起50的高度H2。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第二突起50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外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面接触。另外,第二突起50不易倾倒或压曲。
各第二突起50的前端的直径D1小于各第二突起50的基端的直径D2。因此,第二突起50不易倾倒或压曲。
优选的是,如图8所示,在突起42的前端面上,通过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凹凸。也可以在第二突起50的前端面同样地进行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多个微细的凹凸。图9至图13所示的突起42的变形也可以应用于第二突起50。
图20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在该密封装置20上设置有具有与第二突起50不同的形状以及尺寸的多个第二突起51。第二突起51配置在比第二突起50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使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也未必所有的第二突起51都与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外表面接触。另外,第二突起51在铅垂方向上不承受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
第二突起5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第二突起51的突出方向与中心轴线Ax大致平行。另外,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多个第二突起51的角度配置与多个突起42的角度配置不同。
尽管未示出,但是当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时,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被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多个第二突起51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2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2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各突起4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被稳定地支承。
在图20中,第二突起51形成在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的倾斜面40A上。但是,第二突起51也可以形成在外侧环状部28的上表面。
图21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涉及的密封装置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在该密封装置20中,代替多个第二突起而设置有单一环状的第二突起52。第二突起52配置在比第二突起50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使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第二突起52的内周面也不一定全部与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外表面接触。另外,第二突起52在铅垂方向上不承受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
第二突起52具有薄板的形状,第二突起52的突出方向与中心轴线Ax大致平行。第二突起52连续地配置在以下的圆周上,所述圆周位于配置有突起42的圆周41的径向外侧,并且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
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被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的第二突起52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2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2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各突起4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被稳定地支承。
在图21中,第二突起52形成在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的倾斜面40A上。但是,第二突起52也可以形成在外侧环状部28的上表面。
第三实施方式
图22至图2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上,代替多个突起42而设置有多个突起54。各突起54由与弹性环2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多个突起54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上,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沿上方突出。
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形成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上的多个突起54接触,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20难以紧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由刚性部分形成,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的突起42难以粘贴在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上,因此能够更容易使密封装置20与其他密封装置20分离。
各突起54沿密封装置20的径向延伸,并且配置在环状部27的外侧环状部28的上表面和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上。如图24和图25所示,各突起54具有中央部54A、外端部54B以及内端部54C。中央部54A位于突起54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中央,配置在外侧环状部28的上表面以及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40(倾斜面40A、平坦面40B以及倾斜面40C)上。外端部54B位于比中央部54A更靠径向外侧,配置在外侧环状部28的上表面上。内端部54C位于比中央部54A更靠径向内侧,配置在上表面40的倾斜面40C上。配置有多个突起54的外端部54B的圆周的直径大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直径,配置有多个突起54的内端部54C的圆周的直径小于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的直径。
如图26所示,中央部54A是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截面的锥形部分。具体而言,中央部54A具有大致等腰三角形的截面,具有两个倾斜平面54D和前端部(顶部)54E。如图24所示,前端部54E为直线状,相对于配置有突起54的圆周正交地延伸。
外端部54B是弯曲面,与中央部54A的两个倾斜平面54D平滑相连。内端部54C也是弯曲面,与中央部54A的两个倾斜平面54D平滑相连。前端部54E延伸至外端部54B以及内端部54C的一部分。
各突起54的前端部54E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上的长度L远远大于前端部54E的宽度W(配置有各突起54的圆周上的长度)。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20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20偏心或突起54的配置存在误差,上方的密封装置20也能够可靠地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各突起54的前端部54E接触,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20。此外,由于长度L远远大于宽度W,因此各突起54具有抵抗密封装置20的径向力的高强度。
各突起54的前端部54E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上的长度L大于等于突起54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突出量即高度H。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54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20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20的环状部27的上表面40面接触。另外,由于长度L大于等于高度H,因此突起54难以倾倒或压曲。
各突起54的前端部54E的密封装置20的径向上的长度L小于各突起54的基端的所述径向的长度。因此,突起54不易倾倒或压曲。
突起54的中央部54A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等腰三角形。如图27所示,中央部54A可以具有大致五边形的截面,也可以具有圆顶形(倒U字形)的截面。
各突起54沿密封装置20的径向延伸,前端部54E与配置有突起54的圆周正交。但是,也可以是各突起54沿密封装置20的径向倾斜地延伸,前端部54E与配置有突起54的圆周倾斜地交叉。
优选的是,在突起54、特别是前端部54E上通过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凹凸。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二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多个第二突起50或突起51、或环状的第二突起52。
第四实施方式
图28和图29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60具有筒状部66、环状部67、径向唇32以及两个侧唇34、36。密封装置60具有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的弹性环22和加强弹性环22的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制的加强环24。加强环24的一部分埋设在弹性环22中,并与弹性环22紧密接触。
筒状部66是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部分。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筒状部26不同,在筒状部66中嵌入外圈8的圆筒状的端部8A。筒状部66固定在端部8A上。固定的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可以是过盈嵌合。即,也可以将端部8A压入筒状部66。筒状部66由加强环24的筒状部分和配置在该筒状部分的周围的弹性环22构成。加强环24的筒状部分具有筒状部66的内周面,以过盈嵌合状态与端部8A的外周面接触。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环状部67相反侧的表面)由弹性环22形成。
环状部67与筒状部66的上端连结。环状部67也由弹性环22和加强环24构成。在此,为了方便,将环状部67划分为三个部分(外侧环状部68、中间环状部69、内侧环状部70)。外侧环状部68是筒状部66的正上方的部分、即比外圈8的端部8A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部分。中间环状部69是外圈8的端部8A的正上方的部分、即比外圈8的端部8A的外周面更靠内侧且比内周面更靠外侧的部分。内侧环状部70是比端部8A的内周面更靠内侧的部分。
在中间环状部69中,加强环24与端部8A的端面接触。径向唇32以及侧唇34、36从内侧环状部70的相当于弹性环22的部分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辅助唇38,但是也可以设置辅助唇38。
外侧环状部68的上表面68A(与筒状部66相反侧的表面)由弹性环22形成。上表面68A是平坦面,与中间环状部69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
在上表面68A上,由与弹性环2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有多个突起72。这些突起72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轮毂轴承1以及筒状部66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上,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沿上方突出。突起72既不与轮毂4接触也不与外圈8接触,不具有唇的密封功能或阻止异物的保护功能。
各突起7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42的部分42B相同的圆锥台状的形状。因此,各突起72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轮廓,在各突起72中,前端侧的截面积(与突起72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小于基端侧的截面积。突起72的前端面即上端面的直径小于突起72的基端即下端的直径。
另外,各突起72的高度小于突起72的最小直径(前端面的直径)。多个突起72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多个突起72的前端面为同一平面。
另外,在上表面68A上,由与弹性环2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74。多个第二突起74也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上,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沿上方突出。配置有多个第二突起74的圆周位于比配置有多个突起72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突起74既不与轮毂4接触也不与外圈8接触,不具有唇的密封功能或阻止异物的保护功能。
与图17所示的突起42同样,多个突起72可以等角间隔配置,也可以与图18所示的突起42同样,多个突起72以不相等的角间隔配置。突起72的数量和角间隔不限于图17和18的例子。但是,为了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60,优选突起72的数量至少为3个。
与图17所示的第二突起50同样,多个第二突起74可以以等角间隔配置,也可以与图18所示的第二突起50同样,多个第二突起74以不相等的角间隔配置。第二突起74的数量和角间隔不限于图17及图18的例子。在第二突起74承受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载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60,优选第二突起74的数量至少为3个。
图29表示将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层叠在载物台St上的状态。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上。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和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由容易粘贴到其他物体上的弹性材料形成,在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上形成有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突出且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突起72。突起72形成在当多个密封装置60被层叠时与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72,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60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60与其他密封装置60分离。
另外,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被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多个第二突起74包围。第二突起74形成在当多个密封装置60被层叠时成为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6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被稳定地支承。
当层叠密封装置60时,唇32、34、36、38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和位置被设计成使得唇32、34、36、38不与其他密封装置60接触。总之,考虑到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60时,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形成在其他密封装置60的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68A上的突起72接触,而其他部分不接触。
在层叠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突起72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载荷而压缩变形。突起72的初始高度被设计成即使突起72压缩变形使得突起72以外的部分、例如内侧环状部30的上表面68A也不会与上方的密封装置60接触。
如上所述,各突起72具有圆锥台状的形状。因此,各突起72的前端在密封装置60的径向上的长度与各突起72的前端在配置有各突起72的圆周上的长度(直径D1)相等。这样,由于各突起72的前端在密封装置60的径向上的长度较大,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或突起72的配置存在误差,上方的密封装置60也可靠地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接触,上方的密封装置60被稳定地支承。另外,由于各突起72的前端在密封装置60的径向上的长度与圆周上的长度相关的较大,因此各突起72具有抵抗密封装置60的径向力的高强度。
各突起72的前端的直径(前端的密封装置60在径向上的长度、且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大于各突起72的高度。这样,由于各突起72的前端的径向长度以及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大,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72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面接触。另外,由于各突起72的前端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大于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因此突起72不易倾倒或压曲。
各突起72的前端的直径(前端的密封装置60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且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72的基端的直径(基端的密封装置60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且基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因此,突起72不易倾倒或压曲。
优选的是,在突起72的前端面上,与图8所示的突起42的前端面同样地,通过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凹凸。也可以在第二突起74的前端面同样地进行梨地处理,不规则地形成多个微细的凹凸。图9至图13所示的突起42的变形可以应用于突起72和第二突起74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代替多个第二突起74,也可以设置与图21所示的单一环状的第二突起52同样的单一环状的第二突起。此时,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被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的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6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并被稳定地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突起72的形状成为与图22至图27所示的突起54类似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突起72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截面(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截面),在锥形部分中,前端相对于配置有各突起的圆周交叉延伸。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或者突起72的配置存在误差,上方的密封装置60也能够可靠地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部接触,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60。另外,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72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面接触。另外,突起72不易倾倒或压曲。
第五实施方式
图30和图31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端设有由弹性环22形成的宽幅部76,在宽幅部76的下表面66A配置有多个突起72和第二突起74。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环状部67的外侧环状部68的上表面68A上的多个突起72和第二突起74在该实施方式中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上。
其他特征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也能够适用于该实施方式。
图31表示将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层叠在载物台St上的状态。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上。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以及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由容易粘贴在其他物体上的弹性材料形成,但是在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形成有向中心轴线Ax的方向突出且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突起72。突起72形成在当多个密封装置60被层叠时与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上表面68A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72,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筒状部66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60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60与其他密封装置60分离。
另外,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60的情况下,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被正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多个第二突起74包围。第二突起74形成在当多个密封装置60被层叠时成为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下方的密封装置60与正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上方的密封装置60被稳定地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多个第二突起74而设置单一环状的第二突起。在该情况下,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部67被正上方的密封装置60的环状的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60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60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60的各突起72的前端可靠地接触,并被稳定地支承。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环状部67的外侧环状部68的上表面68A形成有突起72和第二突起74,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形成有突起72和第二突起74。但是,也可以在环状部67的外侧环状部68的上表面68A形成突起72,在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形成第二突起74。也可以在环状部67的外侧环状部68的上表面68A形成第二突起74,在筒状部66的下表面66A形成突起72。
合适的突起面积
从防止密封装置相互粘贴的观点出发,进行了用于调查密封装置的突起的合适的面积范围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密封装置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20,各突起42具有图4所示的形状,突起42的前端面是不进行梨地处理的平坦面。
在实验中,在40℃的环境下,如图7所示,将同类型的多个密封装置层叠,进一步在层叠的密封装置上施加载荷,放置72小时。然后,调查经过72小时后的密封装置相互的粘贴状态。
在实验中,如图32所示那样使用了四种类型的密封装置。第一种类型没有突起42。因此,将上下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比的基准设定为第一类型。测定上下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即下方的密封装置的上表面40的倾斜面40A与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接触的面积。对于第一种类型,接触面积比设定为第一种类型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与第一种类型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之比,设定为100%。
第二种类型具有4个以90°的等角间隔配置的突起42。换言之,每组由1个突起42构成的4个组以90°的等角间隔配置。接触面积比为5.0%。关于第二种类型,接触面积比是第二种类型的接触部分(多个突起42的前端面与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接触的部分)的面积与第一种类型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之比。
第三种类型具有8个以45°的等角间隔配置的突起42(即,具有图5所示的配置图案)。换言之,每组由1个突起42构成的8个组以45°的等角间隔配置。接触面积比为8.9%。关于第三种类型,接触面积比是第三种类型的接触部分(多个突起42的前端面与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接触的部分)的面积与第一种类型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之比。
第四种类型具有24个突起42(即,具有图6所示的配置图案),其中每组由3个突起42构成的8个组以45°的等角间隔配置。接触面积比为19.3%。关于第四种类型,接触面积比是第四种类型的接触部分(多个突起42的前端面与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26的下表面26A接触的部分)的面积与第一种类型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之比。
密封装置的弹性环22以及突起42的材料是丁腈橡胶。加强环24以及筒状部26的材料为铁。在密封装置的筒状部26的表面上以干燥的状态残留有用于粘接在制造工序中涂布的铁和丁腈橡胶的粘接剂。
实验中使用的载荷是许多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具体地,在一个实验中,层叠25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即,在图7所示的最下方的3个密封装置20A、20B、20C上层叠了22个未图示的密封装置20。各密封装置20的重量为0.0273kgf,对3个密封装置20A、20B、20C施加的载荷为0.60kgf。
在另一个实验中,层叠了75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20。即,在图7所示的最下方的3个密封装置20A、20B、20C上层叠72个未图示的密封装置20。施加给3个密封装置20A、20B、20C的载荷为1.97kgf。
下面叙述实验结果。在图32的表中,样品1是指图7所示的从下数第三个密封装置20A,样品2是指从下数第二个密封装置20B,样品3是指最下面的密封装置20C。
对于第一种类型,无论载荷是0.60kgf还是1.97kgf,当提起样品1(密封装置20A)时,样品2(密封装置20B)粘贴在样品1(密封装置20A)上而提起,样品3(密封装置20C)也粘贴在样品2(密封装置20B)上而提起。因此,推定2个样品2、3的重量(0.0546kgf=0.535N)以上的力的粘贴力作用于样品1。
对于第二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无论载荷是0.60kgf还是1.97kgf,即使样品1(密封装置20A)被提起,样品2(密封装置20B)也没有被提起。之后,即使提起样品2(密封装置20B),样品3(密封装置20C)也没有被提起。因此,推定作用于各样品的粘贴力不足1个样品的重量(0.0273kgf=0.268N)。
对于第四种类型,在载荷为0.60kgf的情况下,当提起样品1时,样品2粘贴在样品1上而提起,样品3也粘贴在样品2上而提起。在载荷为1.97kgf的情况下,当提起样品1时,样品2大多不被提起,但是在将样品1从样品2分离后,提起样品2时,样品3粘贴在样品2上而提起。因此,推定作用在各样品上的粘贴力小于2个样品的重量且大于1个样品的重量。
仅从以上结果而言,接触面积比优选为大于等于5.0%(第二种类型)且小于等于19.3%(第四种类型),更优选为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8.9%(第三种类型)。但是,实验中使用的类型的数量少。认为即使接触面积比小于5.0%,也通过突起42大多不会粘贴上下的密封装置。但是,如果接触面积比小于4.0%,则突起42被载荷压缩而压溃,接触面积比成为100%,而且层叠的密封装置20的稳定性受损(层叠的密封装置20容易倾倒)。
另外,根据第三种类型和第四种类型的结果,认为即使接触面积比为第三种类型和第四种类型之间的10%或15%,也能够得到与第三种类型同样的结果。
因此,认为接触面积比(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假定没有突起42时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之比)优选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更优选为大于等于4.0%且小于等于10%。实验中使用的密封装置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装置20,但是优选的接触面积比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为了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20,突起42的数量优选为至少3个。进一步,突起42的数量优选为至少5个。这是因为,在以多个密封装置20的突起上下大致对齐的方式层叠具有4个以90°的等角间隔配置的突起42的密封装置20时,由于密封装置20的相互位置的偏移,因此容易破坏层叠的密封装置20的平衡。
其他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考虑包括构成要素的删除、追加、置换在内的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内侧部件的轮毂4和内圈6为旋转部件,作为外侧部件的外圈8为静止部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相互相对旋转的多个部件的密封。例如,也可以是内侧部件静止,外侧部件旋转,还可以是所有这些部件都可以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各密封装置中设置有单个加强环24。但是,密封装置也可以具有在半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外侧刚性环和内侧刚性环。在该情况下,外侧刚性环和内侧刚性环可相对径向移位。因此,能够增大弹性环的至少一部分在半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量。因此,即使滚动轴承的某些部件具有偏心或较低的圆度,密封装置也可以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的用途不限定于轮毂轴承1的密封。例如,在汽车的差动齿轮机构或其他动力传递机构、汽车的驱动轴的轴承或其他支承机构、泵的旋转轴的轴承或其他支承机构等中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密封装置或密封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申请人认为是发明的技术方案列举如下。
技术方案1.
一种密封装置,配置在相对旋转的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之间,密封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部,具有中心轴线,安装在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
环状部,与所述筒状部的一端连结,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端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以及
至少一个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内侧部件延伸,
所述环状部和所述筒状部分别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分和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刚性部分,
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所述上表面是所述环状部的与所述筒状部相反侧的表面,所述下表面是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环状部相反侧的表面,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上。环状部的上表面以及筒状部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容易粘贴到其他物体上的弹性材料形成,但是在环状部的上表面以及筒状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突出且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突起。因此,在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难以紧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与其他密封装置分离。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嵌入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与所述端部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多个突起。
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形成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上的多个突起接触,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难以紧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与其他密封装置分离。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由所述刚性部分形成。
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突起难以粘贴在筒状部的下表面,因此能够更容易使密封装置与其他密封装置分离。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被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径向外侧的多个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各突起的前端可靠地接触,并被稳定地支承。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连续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被配置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突起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的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抑制这些密封装置偏心,上方的密封装置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各突起的前端可靠地接触,并被稳定地支承。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嵌入有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端部的外周面接触,
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下表面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所述多个突起。
在该情况下,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在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突起,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方的密封装置难以粘贴在正下方的密封装置上,能够容易使密封装置与其他密封装置分离。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在环状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的情况下,当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时,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被形成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包围。在筒状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的情况下,当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时,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被形成在正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抑制这些密封装置偏心,在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和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之间可靠地夹设有各突起,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连续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在环状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的情况下,当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时,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被形成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上的环状的第二突起包围。在筒状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的情况下,当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时,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被形成在正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上的环状的第二突起包围。因此,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抑制这些密封装置偏心,在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和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之间可靠地夹设有各突起,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偏心、或突起的配置存在误差,密封装置也能够可靠地与最近的密封装置的各突起的前端接触,从而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另外,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圆周上的长度,因此各突起具有抵抗密封装置的径向力的高强度。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
在该情况下,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面接触。另外,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因此突起不易倾倒或压曲。
技术方案11.
根据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突起难以倾倒或压曲。
技术方案12.
根据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和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
在该情况下,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以及圆周上的长度大,因此即使受到上方的密封装置的载荷,也能够抑制突起的压缩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或防止上方的密封装置的筒状部的下表面与正下方的密封装置的环状部的上表面面接触。另外,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以及圆周上的长度大于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因此突起不易倾倒或压曲。
技术方案13.
根据技术方案1至9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突起难以倾倒或压曲。
技术方案14.
根据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截面,在所述锥形部分中,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圆周交叉地延伸。
在该情况下,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圆周方向上交叉延伸,所以径向的长度大,因此在层叠多个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密封装置偏心或突起的配置存在误差,密封装置也能够可靠地与最近的密封装置的各突起的前端接触,从而稳定地支承上方的密封装置。另外,由于各突起的前端在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因此各突起具有抵抗密封装置的径向力的高强度。进一步,在锥形部分中,各突起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的宽度,因此突起不易倾倒或压曲。
技术方案15.
根据技术方案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突起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假定没有所述突起的情况下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之比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
技术方案16.
根据技术方案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突起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假定没有所述突起的情况下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4.0%且小于等于10%。
根据技术方案15或16,上下密封装置不易粘贴。
符号说明
1 轮毂轴承(滚动轴承)
4 轮毂(内侧部件)
6 内圈(内侧部件)
8 外圈(外侧部件)
8A 端部
20 密封装置
22 弹性环
24 加强环
26 筒状部
26A 下表面
27 环状部
28 外侧环状部
30 内侧环状部
32 径向唇
34、36 侧唇
38 辅助唇
40 上表面
41 圆周
42 突起
50、51、52 第二突起
54 突起
54A 中央部(锥形部分)
54E 前端部
60 密封装置
66 筒状部
66A 下表面
67 环状部
68 外侧环状部
68A 上表面
69 中间环状部
70 内侧环状部
72 突起
74 第二突起

Claims (16)

1.一种密封装置,配置在相对旋转的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之间,密封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部,具有中心轴线,安装在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
环状部,与所述筒状部的一端连结,具有配置在比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端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以及
至少一个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内侧部件延伸,
所述环状部和所述筒状部分别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分和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刚性部分,
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所述上表面是所述环状部的与所述筒状部相反侧的表面,所述下表面是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环状部相反侧的表面,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嵌入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与所述端部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多个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由所述刚性部分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连续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嵌入有所述外侧部件的圆筒状的端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端部的外周面接触,
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下表面由所述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所述多个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连续地配置在下述的圆周上,该圆周位于比配置有所述突起的圆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和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各突起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径向上的长度,各突起的前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小于各突起的基端在所述圆周上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突起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具有朝向前端变细的截面,在所述锥形部分中,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圆周交叉地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突起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假定没有所述突起的情况下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之比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多个相同类型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突起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假定没有所述突起的情况下的上下密封装置的接触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4.0%且小于等于10%。
CN201980010038.8A 2018-04-04 2019-04-03 密封装置 Active CN111656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2536 2018-04-04
JP2018072536 2018-04-04
PCT/JP2019/014771 WO2019194219A1 (ja) 2018-04-04 2019-04-03 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063A true CN111656063A (zh) 2020-09-11
CN111656063B CN111656063B (zh) 2022-08-09

Family

ID=6810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038.8A Active CN111656063B (zh) 2018-04-04 2019-04-03 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8320B2 (zh)
EP (1) EP3779245B1 (zh)
JP (1) JP6987218B2 (zh)
CN (1) CN111656063B (zh)
WO (1) WO20191942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785A (zh) * 2020-10-22 2022-04-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7973B2 (ja) * 2019-03-18 2024-01-19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軸受密封装置
FR3116322B1 (fr) * 2020-11-13 2023-06-16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Réservoir de gaz sous press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104A (zh) * 2005-11-04 2008-10-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08281013A (ja) * 2007-04-10 2008-11-20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2017057964A (ja) * 2015-09-18 2017-03-23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付き転がり軸受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1058B2 (ja) 1997-05-15 2004-01-26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リップ付ベアリングシール
DE10056175A1 (de) * 1999-11-17 2001-06-13 Ntn Toyo Bearing Co Ltd Wheel Bearing and Sealing Davice Therefor
JP5168453B2 (ja) * 2007-03-30 2013-03-21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09008104A (ja) * 2007-05-25 2009-01-15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2014139451A (ja) 2013-01-21 2014-07-31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6403367B2 (ja) 2013-08-26 2018-10-10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軸受密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104A (zh) * 2005-11-04 2008-10-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08281013A (ja) * 2007-04-10 2008-11-20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2017057964A (ja) * 2015-09-18 2017-03-23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付き転がり軸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785A (zh) * 2020-10-22 2022-04-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063B (zh) 2022-08-09
US20200362967A1 (en) 2020-11-19
WO2019194219A1 (ja) 2019-10-10
JPWO2019194219A1 (ja) 2020-12-10
EP3779245A1 (en) 2021-02-17
EP3779245A4 (en) 2021-04-28
EP3779245B1 (en) 2022-01-12
JP6987218B2 (ja) 2021-12-22
US11448320B2 (en)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063B (zh) 密封装置
US4671678A (en) Resilient radial sliding bearing
US3980352A (en) Spring bearing assembly
CN107339322B (zh) 密封型推力球轴承
CN101253343B (zh) 用于轴承环在壳体内的固定装置
CN105121870A (zh) 合成树脂制滑动轴承
US9011016B2 (en) Rolling bearing cage, rolling bearing and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803763A (zh) 悬架挡块和装配有这种挡块的机动车辆
CN101379310A (zh) 多列的滚动轴承
EP2366912A1 (en) Needle roller retainer for tripot joint
CN106838007B (zh) 推力轴承、转向节轴承装置及其应用
US7926815B2 (en) Sealing arrangement
US6416231B1 (en)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US9316254B2 (en) Cage for a bearing, in particular for a bearing of an electrical steer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11433470B (zh) 支柱轴承
TWI776014B (zh) 滾球軸承保持架及滾球軸承
JP2014040916A (ja) 転がり軸受用ケージ、転がり軸受及び自動車用電気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
US20080279494A1 (en) Bearing cage with oblong cavities and radial angular-contact ball bearing comprising such a cage
KR102522632B1 (ko) 차량용 휠베어링
JP2022033225A (ja) 密封装置
CN103573829A (zh) 具有密封挡圈的轴承
CN102472347A (zh) 具有径向活动性的预加应力装置
EP3495675A1 (en) Bearing device having a spring unit
CN113048151A (zh) 用于滚动轴承的保持架和滚动轴承
WO2023157225A1 (ja) ストラットベアリング、及び車両の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