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0079A -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0079A
CN111650079A CN202010338758.1A CN202010338758A CN111650079A CN 111650079 A CN111650079 A CN 111650079A CN 202010338758 A CN202010338758 A CN 202010338758A CN 111650079 A CN111650079 A CN 111650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ke
reaction
thermal strength
csr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87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东
梁英华
程欢
常金宝
王杰平
李立业
谢全安
郭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BI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87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0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0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4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removing a component, e.g. by evaporation, and weighing the remaind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01N33/222Solid fuels, e.g. co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属于高炉炼铁焦炭质量测量方法技术领域,用于对焦炭反应后热强度进行测定。其技术方案是:在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中设定1000‑1350℃若干反应温度点,焦炭在以上温度下恒温反应至恒重,转鼓实验测定各温度点对应反应后热强度值,加权各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值得到最终代表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本发明模拟了焦炭的溶损行为,检测了温度对焦炭热强度值的影响,综合多个温度点检测结果,得到综合性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该方法与国标CSR相比,模拟性更强,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更为全面,能更好地指导高炉生产用焦炭比例及配煤炼焦,有助于降低配煤炼焦和高炉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炭反应后热强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属于高炉炼铁焦炭质量测量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焦炭在高炉炼铁中起到提供热量、还原剂、炉料骨架的作用。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是评价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高炉稳定顺行,传统理论认为高炉应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指标。
目前,部分钢铁生产企业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较高,但高炉使用效果并不好,高炉冶炼状况时常出现波动,而另一些企业使用低反应后热强度的焦炭应用于大高炉炼铁,仍然可以保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这说明,高炉运行状况与焦炭的反应后热强度指标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传统的高炉炼铁理论与焦炭质量评价方法存在缺陷,依照这种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焦炭质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焦炭在高炉炼铁过程中的应用品质,因此目前对焦炭质量的认定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不能有效地指导高炉炼铁生产,并有可能起到了误导作用。
在炼铁生产过程中,焦炭在高炉中由上至下,经历了由低温到高温,变温条件下的劣化过程,现有的传统国标测定方法存在缺陷。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广泛使用GB/T 4000-2008来检测和评价焦炭反应后热强度。这种方法只检测了1100℃一个温度点条件下焦炭的溶损行为,而焦炭在高炉中发生溶损反应的温度区间在900℃~1300℃左右,因此这种方法对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行径的模拟存在不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准确地测定高炉炼铁焦炭的质量是提高炼铁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的检测及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这种测定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行为,得到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焦炭在高炉内的反应过程,适用于不同高炉运行,从减小高炉生产追求过高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角度,指导企业采用不同质量焦炭进行高炉生产和配煤炼焦,降低高炉生产和配煤炼焦成本。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它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若干组焦炭试样,置于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各组焦炭分别升温至900-1350℃区间中的A、B、C等若干个不同的指定温度点;
(2)在以上指定d的温度点恒温条件下,向管式炉反应器中通入CO2气体,焦炭与通入的CO2气体发生溶损反应,直至失重量达到25%;
(3)到达焦炭指定失重量之后,停止加热,通入的CO2气体切换为N2气氛,直至冷却至室温;
(4)从管式炉反应器中取出焦炭,将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旋转I型转筒;
(5)旋转完毕将焦炭取出转鼓,用10mm圆孔筛对焦炭进行筛分,以筛上物质量占反应后焦炭总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每个温度点下的反应后强度值,分别为CSR25-A、CSR25-B、CSR25-C等;
(6)计算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CSR25*=(a*CSR25-A+b* CSR25-B +c*CSR25-C+…)/温度点个数
其中a、b、c、…分别代表A、B、C等若干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
上述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所述步骤(1)中,各组焦炭的粒度为23mm~25mm,每组焦炭的质量为200g。
上述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所述步骤(2)中,通入的CO2气体流量为5L/min。
上述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所述步骤(4)中,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以20r/min的转速转动30min,共600r。
上述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所述步骤(6)中,各个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通过高炉运行一定时间内,高炉入炉原料结构、原料品位、高炉操作指标等参数值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模拟了焦炭在高炉软熔带附近与CO2发生气化反应的溶损行为,检测了温度对焦炭热强度值的影响,综合多个温度点检测结果,得到综合性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
本发明是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的创新,解决了目前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与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状态不够吻合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与国标CSR相比,模拟性更强,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更为全面,能更好地指导高炉生产用焦炭比例及配煤炼焦,有助于降低配煤炼焦和高炉生产成本,并为高炉焦炭质量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准备6组焦炭试样,焦炭的粒度为23mm~25mm,每组焦炭的质量为200g,置于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6组焦炭分别升温至1050℃、1100℃、1150℃、1200℃、1250℃、1300℃;
(2)在以上温度点恒温条件下,向管式炉反应器内通入CO2气体与焦炭发生溶损反应,通入的CO2气体流量为5L/min,直至失重量达到25%;
(3)到达焦炭指定失重量之后,停止加热,通入的CO2气体切换为N2气氛,直至冷却至室温;
(4)从管式炉反应器中取出焦炭,将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以20r/min的转速转动30min共600r;
(5)旋转完毕将焦炭取出转鼓,用10mm圆孔筛对焦炭进行筛分,以筛上物质量占反应后焦炭总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每个温度点下的反应后强度值,分别为CSR25-1050、CSR25-1100、CSR25-1150、CSR25-1200、CSR25-1250、CSR25-1300
(6)计算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CSR25*=(0.9×CSR25-1050℃+1.0×CSR25-1100℃+1.1×CSR25-1150℃+1.2×CSR25-1200℃+1.3×CSR25-1250℃+0.9×CSR25-1300℃)/6
其中0.9、1.0、1.1、1.2、1.3分别代表不同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的选择是根据高炉1年内的炉料结构、品位以及控制高炉风温、高炉风量等参数经验确定,属于本行业技术人员常规计算方法。
得到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如下表:
Figure 919735DEST_PATH_IMAGE002
表中焦炭1、焦炭2、焦炭3分别为3类不同焦炭。
实施例2
(1)准备5组焦炭试样,焦炭的粒度为23mm~25mm,每组焦炭的质量为200g,置于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5组焦炭分别升温至900℃、1000℃、1100℃、1200℃、1300℃;
(2)在以上温度点恒温条件下,向管式炉反应器内通入CO2气体与焦炭发生溶损反应,通入的CO2气体流量为5L/min,直至失重量达到25%;
(3)到达焦炭指定失重量之后,停止加热,通入的CO2气体切换为N2气氛,直至冷却至室温;
(4)从管式炉反应器中取出焦炭,将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以20r/min的转速转动30min共600r;
(5)旋转完毕将焦炭取出转鼓,用10mm圆孔筛对焦炭进行筛分,以筛上物质量占反应后焦炭总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每个温度点下的反应后强度值,分别为CSR25-900、CSR25-1000、CSR25-1100、CSR25-1200、CSR25-1300
(6)计算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CSR25*=(0.5×CSR25-900℃+1.0×CSR25-1000℃+1.1×CSR25-1100℃+1.2×CSR25-1200℃+0.9×CSR25-1300℃)/5
其中0.5、1.0、1.1、1.2、0.9分别代表不同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的选择是根据高炉1.5年内的炉料结构、品位以及控制高炉风温、高炉风量等参数经验确定,属于本行业技术人员常规计算方法。
得到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如下表:
Figure 712242DEST_PATH_IMAGE004
表中焦炭1、焦炭2、分别为2类不同焦炭。
实施例3
(1)准备4组焦炭试样,焦炭的粒度为23mm~25mm,每组焦炭的质量为200g,置于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4组焦炭分别升温至1050℃、1150℃、1250℃、1350℃;
(2)向管式炉反应器内通入CO2气体与焦炭发生溶损反应,通入的CO2气体流量为5L/min,直至失重量达到25%;
(3)到达焦炭指定失重量之后,停止加热,通入的CO2气体切换为N2气氛,直至冷却至室温;
(4)从管式炉反应器中取出焦炭,将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以20r/min的转速转动30min共600r;
(5)旋转完毕将焦炭取出转鼓,用10mm圆孔筛对焦炭进行筛分,以筛上物质量占反应后焦炭总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每个温度点下的反应后强度值,分别为CSR25-1050、CSR25-1150、CSR25-1250、CSR25-1350
(6)计算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CSR25*=(0.9×CSR25-1050℃+1.0CSR25-1150℃+1.3×CSR25-1250℃+0.9×CSR25-1350℃)/4
其中0.9、1.0、1.3、0.9分别代表不同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的选择是根据高炉2年内的炉料结构、品位以及控制高炉风温、高炉风量等参数经验确定,属于本行业技术人员常规计算方法。
得到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如下表:
Figure 272405DEST_PATH_IMAGE006
表中焦炭1、焦炭2分别为2类不同焦炭。
本发明更好地模拟了焦炭在高炉软熔带附近与CO2发生气化反应的溶损行为,与国标CSR相比,模拟性更强、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更为全面。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若干组焦炭试样,置于具有控温功能的管式炉反应器中,各组焦炭分别升温至900-1350℃区间中的A、B、C等若干个不同的指定温度点;
(2)在以上指定d的温度点恒温条件下,向管式炉反应器中通入CO2气体,焦炭与通入的CO2气体发生溶损反应,直至失重量达到25%;
(3)到达焦炭指定失重量之后,停止加热,通入的CO2气体切换为N2气氛,直至冷却至室温;
(4)从管式炉反应器中取出焦炭,将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旋转I型转筒;
(5)旋转完毕将焦炭取出转鼓,用10mm圆孔筛对焦炭进行筛分,以筛上物质量占反应后焦炭总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每个温度点下的反应后强度值,分别为CSR25-A、CSR25-B、CSR25-C等;
(6)计算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CSR25*=(a*CSR25-A+b* CSR25-B +c*CSR25-C+…)/温度点个数
其中a、b、c、…分别代表A、B、C等若干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各组焦炭的粒度为23mm~25mm,每组焦炭的质量为20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入的CO2气体流量为5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焦炭放入I型转筒中,以20r/min的转速转动30min,共600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各个温度点反应后热强度指标的加权系数通过高炉运行一定时间内,高炉入炉原料结构、原料品位、高炉操作指标等参数值确定。
CN202010338758.1A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Pending CN111650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8758.1A CN111650079A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8758.1A CN111650079A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079A true CN111650079A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4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8758.1A Pending CN111650079A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00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963A (zh) * 2020-04-27 2020-08-21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焦煤成焦性质和焦炭热强度评价及关联新方法
CN115079562A (zh) * 2022-07-20 2022-09-2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空天飞机热强度测试温变控制方法的确定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3977A (en) * 1985-03-11 1987-02-17 Coal Industry (Patents) Limited Process for assessing coke micro-reactivity
CN101936979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高炉用焦炭反应后强度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03808623A (zh) * 2014-02-20 2014-05-21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方法
CN103940697A (zh) * 2014-03-26 2014-07-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炉焦炭反应性测试方法
CN105842111A (zh) * 2016-05-31 2016-08-10 华北理工大学 冶金焦炭气化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检测方法
CN107024398A (zh) * 2017-06-14 2017-08-08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不同喷煤比的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CN108106961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炼铁用焦炭反应性的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3977A (en) * 1985-03-11 1987-02-17 Coal Industry (Patents) Limited Process for assessing coke micro-reactivity
CN101936979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高炉用焦炭反应后强度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03808623A (zh) * 2014-02-20 2014-05-21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方法
CN103940697A (zh) * 2014-03-26 2014-07-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炉焦炭反应性测试方法
CN105842111A (zh) * 2016-05-31 2016-08-10 华北理工大学 冶金焦炭气化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检测方法
CN108106961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炼铁用焦炭反应性的检测方法
CN107024398A (zh) * 2017-06-14 2017-08-08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不同喷煤比的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 WANG等: "A new testing and evaluating method of cokes with greatly varied CRI and CSR", 《FUEL》 *
SEIJI NOMURA等: "Post-reaction Strength of Catalyst-added Highly Reactive Coke", 《ISIJ INTERNATIONAL》 *
张建敏等: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000--2017》 *
李杰等: "焦炭基础结构对其综合热性能的影响", 《煤炭转化》 *
欧阳曙光,曹迪明: "升温速率及反 应温 度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 《广州化工》 *
韩晓楠等: "不同温度溶损反应后焦炭的热性质", 《河北冶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963A (zh) * 2020-04-27 2020-08-21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焦煤成焦性质和焦炭热强度评价及关联新方法
CN111561963B (zh) * 2020-04-27 2022-04-08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焦煤成焦性质和焦炭热强度评价及关联新方法
CN115079562A (zh) * 2022-07-20 2022-09-2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空天飞机热强度测试温变控制方法的确定方法
CN115079562B (zh) * 2022-07-20 2022-11-01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空天飞机热强度测试温变控制方法的确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0079A (zh) 一种适用于高炉运行情况的焦炭反应后热强度测定方法
CN108931549B (zh) 一种炼焦煤结焦性能检测方法
CN103940697B (zh) 一种高炉焦炭反应性测试方法
US20100206131A1 (en) Self-fluxing pellets for blast furna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593700B (zh) 一种模拟焦炭在高炉软熔带劣化过程的试验方法及模拟装置
CN108106961A (zh) 一种高炉炼铁用焦炭反应性的检测方法
CN103398918A (zh) 一种块煤裂解后生成半焦的热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2374955A (zh) 高温环境下测试焦炭强度和反应后强度的方法
CN110045082B (zh) 一种熔融还原炼铁中块煤高温性能的测量评价方法
CN113077132B (zh) 一种喷吹煤粉性价比评价的方法
CN106053758A (zh) 模拟焦炭在高炉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CN105842065B (zh) 冶金焦炭反应后强度的评价方法
CN111595718A (zh) 利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进行混焦热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
CN104655819A (zh) 焦炭热反应性的预测方法
CN111690784A (zh) 高炉燃料补偿量与高炉煤气中h2含量的量化方法
CN107024398A (zh) 基于不同喷煤比的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JPH1161284A (ja) 焼結鉱の還元粉化性の評価試験方法
Todoschuk et al. Development of 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 (CSR) at Dofasco
CN112903512B (zh) 一种铁焦高温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测定方法
CN114002054A (zh) 一种高炉炼铁用焦炭高温性能的测量评价方法
CN105803139B (zh) 一种模拟高炉炉料实际分布的熔滴试验布料方法及系统
CN113962152A (zh) 高钛型高炉内富碱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计算方法
CN112557238A (zh) 一种无烟块煤热反应强度的检测方法
CN117214032A (zh) 一种焦炭铁氧化物耦合性能测定方法
CN117470721B (zh) 冶金用焦炭高温劣化强度和粒度降解行为的测量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