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9897A -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9897A
CN111639897A CN202010457691.3A CN202010457691A CN111639897A CN 111639897 A CN111639897 A CN 111639897A CN 202010457691 A CN202010457691 A CN 202010457691A CN 111639897 A CN111639897 A CN 111639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oods
serv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76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9897B (zh
Inventor
熊腊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vyuntong Logist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vyuntong Logist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vyuntong Logist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vyuntong Logist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76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9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9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货物运输设备的运维数据;以及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进而将生成的内容推送给对应的关联者;所述运维数据包括作业数据、维修保养数据和货物装卸数据,所述关联者包括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中的多种。该系统包括供关联者使用的用户终端、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设备终端,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设备终端通信连接的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服务器。本发明实现了服务器、货物运输设备及其关联者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能够自动向各个关联者提供各自需求的内容。

Description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设备(尤指商用厢式货车、专用半挂车和特种货运车及类似的货物运输设备)管理领域,具体涉及货物运输设备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货物运输企业管理货物运输设备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或手工记账式传统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存在人工成本高、绩效低、差错率高、时效性低等缺陷和人工管理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方法及系统,以至少在一定程度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包括:步骤S1、采集货物运输设备的运维数据;以及步骤S2、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进而将生成的内容推送给对应的关联者;所述运维数据包括作业数据、维修保养数据和货物装卸数据,所述关联者包括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中的多种。
优选地,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对未经系统授权的操作实施警示或报警;以及对经过授权的操作进行记录;所述操作包括对所述货物运输设备或安装于其上的装置的开启使用、关闭、移动和拆卸中的一种或多种;对操作的记录包括统计次数、时间和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维护者使用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电子标签,将第一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用户终端的ID、以及维修保养内容整合作为维修保养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通过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感应器监测关键零部件是否被拆卸;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有效维修保养数据;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未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无效维修保养数据;当无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输出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发货者或收货者使用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第二电子标签,将第二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和用户终端的ID整合作为货物装卸数据,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判断货物装卸数据中的用户终端的ID是否正确,正确时解锁货物,记录为有效货物装卸数据;不正确时输出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子标签为RFID、固定图形码或者由服务器下发的临时图形码。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采集燃油费、路桥费和里程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作业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3、接收发货者的货运请求,匹配货物运输设备,生成调度数据、进而推送给管理者和/或使用者;和/或
步骤S4、在货物卸载后,对采集的货物装卸数据处理、生成收货凭证推送给发货者和/或货运代理人;和/或
步骤S5、记录运行轨迹或监测设备关键部位是否安全运行;和/或
步骤S6、记录货物影像或监控使用者操作是否规范;和/或
步骤S7、控制货物运输设备上的黑匣子记录数据,实时或定期上传给服务器;和/或
步骤S8、构建关联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将相关数据实时发布在所述交流平台;或接入外部媒体平台,实现必要的信息或节目互动;和/或
步骤S9、在一定条件下,设备终端将数据同时发送给服务器和对应关联者的用户终端;或遇紧急情况时,接收服务器或设备管理者的指令,远程对设备实施自锁,防止设备异动或被盗;和/或
步骤S10、在特定条件下关联者通过其用户终端远程控制设备终端、进而控制货物运输设备,所述特定条件包括交通事故保护现场、货物受损保护现场。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系统,其包括:供关联者使用的用户终端;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设备终端;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设备终端通信连接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服务器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ICT管理方法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设备终端包括: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用于管理关键零部件维护和保养的第一电子标签和第一感应器;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用于管理货物装卸的第二电子标签;通信装置;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黑匣子;以及与所述通信装置、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和黑匣子相连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设备终端还与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设备终端还包括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用于远程控制所述货物运输设备的电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服务器、货物运输设备及其关联者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打通了货物运输设备现场作业与运营管理各环节上的信息盲点通道、突破了人工管理瓶颈,能够自动向各个关联者提供各自需求的内容。并实现了设备管理相关环节信息共享、达到提升设备营运管理绩效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3为设备终端的框图;
附图标记:100、用户终端;200、服务器;300、设备终端;301、控制器;302、黑匣子;303、第一感应器;304、电子开关;305、通信装置;306、卫星定位装置;307、视频监控装置;308、第一电子标签;309、第二电子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货物运输设备的运维数据;步骤S2、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进而将生成的内容推送给对应的关联者。
其中,所述运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作业数据、维修保养数据和货物装卸数据,所述关联者包括但不限于货物运输设备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中的多种。
在步骤S1中,维修保养数据的一种优选采集方法为:维护者使用其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电子标签,将第一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用户终端的ID、以及维修保养内容整合作为维修保养数据,上传给服务器。其中,维护者包括但不限于签约的或指定的维修中心或保养中心,这些维护者配置有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是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用户终端具有电子标签阅读器以及表征终端的身份信息的唯一ID。其中的第一电子标签可以是RFID、图形码等。其中的维护保养内容包括维修保养的费用,由维护者手动填加。这里所说的关键部位包括但不限于价值较高的部件或者对安全作业影响较大的部件。通过该方法可以实时且方便地采集记录货物运输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的数据。
更优选地,在步骤S1中还包括:服务器通过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感应器监测关键零部件是否被拆卸;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有效维修保养数据;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未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无效维修保养数据;当无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输出报警信息。其中第一感应器可以是位移感应器、位置感应器、角度感应器、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具有价值高或影响安全作业等重要意义,虚假的维护保养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埋下了安全隐患。通过本方法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在步骤S1中,货物装卸数据的一种优选采集方法为:发货者或收货者使用其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第二电子标签,将第二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和用户终端的ID整合作为货物装卸数据,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判断货物装卸数据中的用户终端的ID是否正确,正确时解锁货物,记录为有效货物装卸数据,不正确时输出报警信息。其中,发货者或收货者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台式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具有电子标签阅读器以及表征终端的身份信息的唯一ID。所述第二电子标签优选RFID、固定图形码或者由服务器下发的临时图形码,这里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优选但不限于箱门处。当采用临时图形码时,还要配置显示屏来接收并展示服务器下发的临时图形码,第二电子标签采用临时图形码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货物运输安全性,防止货物中途被打开、更换、偷盗等现象发生。
在步骤S1中,采集的作业数据包括燃油费、路桥费和里程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作业数据的采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由设备使用者(司机)使用其用户终端上传给服务器,由加油站通过其用户终端上传燃油费,与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系统相接从ETC系统采集路桥费,与车载的卫星定位装置相接采集里程数据,与货物运输设备自身的电控系统相接采集里程数据,由保险提供者使用其用户终端上传保险费,等等。
在步骤S2中,服务器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进而将生成的内容推送给对应的关联者。
不同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不同,例如货物运输设备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他们想要了解的货物运输设备的内容是不同的,想要获得内容的时间也不一定相同,例如所有者希望每月获得当月的报表,而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希望提前获得需要的服务项目清单,等等,这些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服务器根据具体的设定,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通过网络发送给对应关联者的用户终端。这样,各关联者可以及时获得想要知晓的货物运输设备的内容。
除了实现上述功能外,本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对未经系统授权的操作实施警示或报警;以及对经过授权的操作进行记录;所述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对所述货物运输设备或安装于其上的装置的开启使用、关闭、移动和拆卸中的一种或多种;对操作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统计次数、时间和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警示包括在服务器、设备终端和用户终端输出警示信息,以提示工作人员以及警示非法操作者。
除了实现上述功能外,本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接收发货者的货运请求,匹配货物运输设备,生成调度数据、进而推送给管理者和/或使用者。实现货运请求和货物运输设备及运输设备使用者(司机)三者的自动匹配,完成自动调度。
步骤S4、在货物卸载后,对采集的货物装卸数据处理、生成收货凭证推送给发货者和/或货运代理人。其中,货物装卸数据包括第二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和用户终端的ID,当用户终端采用智能手机时,用户终端的ID优选手机号码。生成的收货凭证的内容包括用户终端的ID、第二电子标签的ID及阅读时间。
步骤S5、接收卫星定位装置的数据,保存货物运输设备的运行轨迹。
步骤S6、接收视频监控装置的数据,保存作业过程中货物的影像,或者监控使用者操作是否规范。
步骤S7、控制货物运输设备上的黑匣子记录数据,实时或定期上传给服务器。
步骤S8、构建关联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将相关数据实时发布在所述交流平台。例如构建司机(使用者)、司机家属、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将运行轨迹实时发布在该交流平台,司机家属和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司机的位置信息。或者接入外部媒体平台,例如快手、抖音等,实现必要的信息或节目互动。
步骤S9、在一定条件下,设备终端将数据同时发送给服务器和对应关联者的用户终端。这里的一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发生交通事故时。这时,设备终端除了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同时还将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关联者,如保险提供者、救援提供者等,这样,一方面便于对应的关联者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数据不经过中间环节,可以防止数据被篡改。
还可以包括遇紧急情况时,接收服务器或设备管理者的指令,远程对设备实施自锁,防止设备异动或被盗。
步骤S10、在特定条件下,关联者通过其用户终端远程控制设备终端、进而控制货物运输设备。所述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保护现场、货物受损保护现场。例如,所述特定条件还可以是由发货者、或者管理者使用其用户终端远程控制开智能电子锁。
请参照图2,本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系统包括:供关联者使用的用户终端100;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设备终端300;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100和所述设备终端300通信连接的服务器200,所述服务器200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服务器200执行上述的ICT管理方法的步骤。
其中的用户终端100可以是台式计算机,IPAD,智能手机等。服务器200优选云服务器200,可以是单机或集群。优选通过无线网络通信。
如图3所示,设备终端300包括: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用于管理关键零部件维护和保养的第一电子标签308和第一感应器303;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用于管理货物装卸的第二电子标签309;通信装置305;卫星定位装置306;视频监控装置307;用于存储数据的黑匣子302;以及与所述通信装置305、卫星定位装置306、视频监控装置307和黑匣子302相连的控制器301。
其中,关键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轮胎、轴头、气控制阀。第一电子标签308优选RFID或图形码,采用RFID时,优选预置在这些部件中,采用图形码时则通过印刷、喷涂等工艺设置在这些部件的表面。第一感应器303优选位移感应器、位置感应器、角度感应器、摄像头,用于监控对应的关键零部件是否被拆卸。第二电子标签309优选RFID、固定图形码、或者由服务器200下发的临时图形码。第二电子标签309优选配置在箱门处,若采用临时图形码时,还要配置显示屏来接收并展示服务器200下发的临时图形码,第二电子标签309采用临时图形码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信装置305实现设备终端300和服务器200之间、设备终端300和用户终端100之间的通信,优选无线通信装置,优选ASK或FSK调制方式。卫星定位装置306优选GPS或北斗。
所述设备终端300进一步还与所述用户终端100通信连接,所述设备终端300还包括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并与所述控制器301相连的、用于远程控制所述货物运输设备的电子开关304。电子开关304也称作智能电子开关,其可以配置在箱门,用于控制箱门的开锁或闭锁,或者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其它位置实现相应的其它控制。
上述管理方法和系统实现了服务器200、货物运输设备及其关联者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打通了货物运输设备现场作业与运营管理各环节上的信息盲点通道、突破了人工管理瓶颈,能够自动向各个关联者提供各自需求的内容。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货物运输设备的运维数据;以及
步骤S2、对采集的运维数据分类、整理,自动生成货物运输设备的关联者需求的内容,进而将生成的内容推送给对应的关联者;
所述运维数据包括作业数据、维修保养数据和货物装卸数据,所述关联者包括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和保险提供者中的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
对未经系统授权的操作实施警示或报警;以及
对经过授权的操作进行记录;
所述操作包括对所述货物运输设备或安装于其上的装置的开启使用、关闭、移动和拆卸中的一种或多种;对操作的记录包括统计次数、时间和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维护者使用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电子标签,将第一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用户终端的ID、以及维修保养内容整合作为维修保养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通过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第一感应器监测关键零部件是否被拆卸;
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有效维修保养数据;
当有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未监测到维修保养数据中的标签ID对应的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记为无效维修保养数据;
当无维修保养数据上传、且监测到关键零部件被拆卸时,输出报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发货者或收货者使用用户终端阅读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第二电子标签,将第二电子标签的ID、阅读时间和用户终端的ID整合作为货物装卸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服务器判断货物装卸数据中的用户终端的ID是否正确,正确时解锁货物,记录为有效货物装卸数据;不正确时输出报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标签为RFID、固定图形码或者由服务器下发的临时图形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采集燃油费、路桥费和里程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作业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3、接收发货者的货运请求,匹配货物运输设备,生成调度数据、进而推送给管理者和/或使用者;和/或
步骤S4、在货物卸载后,对采集的货物装卸数据处理、生成收货凭证推送给发货者和/或货运代理人;和/或
步骤S5、记录运行轨迹或监测设备关键部位是否安全运行;和/或
步骤S6、记录货物影像或监控使用者操作是否规范;和/或
步骤S7、控制货物运输设备上的黑匣子记录数据,实时或定期上传给服务器;和/或
步骤S8、构建关联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将相关数据实时发布在所述交流平台;或接入外部媒体平台,实现必要的信息或节目互动;和/或
步骤S9、在一定条件下,设备终端将数据同时发送给服务器和对应关联者的用户终端;或遇紧急情况时,接收服务器或设备管理者的指令,远程对设备实施自锁,防止设备异动或被盗;和/或
步骤S10、在特定条件下关联者通过其用户终端远程控制设备终端、进而控制货物运输设备,所述特定条件包括交通事故保护现场或货物受损保护现场。
9.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关联者使用的用户终端(100);
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设备终端(300);以及
与所述用户终端(100)和所述设备终端(300)通信连接的服务器(200),所述服务器(200)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服务器(200)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ICT管理方法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终端(300)包括:
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关键部位的、用于管理关键零部件维护和保养的第一电子标签(308)和第一感应器(303);
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货物管理部位的、用于管理货物装卸的第二电子标签(309);
通信装置(305);
卫星定位装置(306);
视频监控装置(307);
用于存储数据的黑匣子(302);以及
与所述通信装置(305)、卫星定位装置(306)、视频监控装置(307)和黑匣子(302)相连的控制器(30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终端(300)还与所述用户终端(100)通信连接,所述设备终端(300)还包括配置在货物运输设备的、并与所述控制器(301)相连的、用于远程控制所述货物运输设备的电子开关(304)。
CN202010457691.3A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639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691.3A CN111639897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691.3A CN111639897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9897A true CN111639897A (zh) 2020-09-08
CN111639897B CN111639897B (zh) 2023-07-28

Family

ID=7233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7691.3A Active CN111639897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989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7287A (ja) * 1999-11-19 2001-05-29 Hitachi Ltd 遠隔点検検査システムと遠隔保修システム
US20030163233A1 (en) * 2000-05-04 2003-08-28 Jin-Ho Song Automatic vehicl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wi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408604A (zh) * 2014-12-12 2015-03-11 重庆路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智能物流全程感知系统
CN109583790A (zh) * 2018-12-21 2019-04-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实时监测的配电网主动运维方法和系统
CN109816215A (zh) * 2019-01-04 2019-05-28 宁波英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场起重及场内车辆设备运营管理系统
CN110555635A (zh) * 2019-09-17 2019-12-10 成都铁集共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集装箱共享租赁运营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7287A (ja) * 1999-11-19 2001-05-29 Hitachi Ltd 遠隔点検検査システムと遠隔保修システム
US20030163233A1 (en) * 2000-05-04 2003-08-28 Jin-Ho Song Automatic vehicl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wi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408604A (zh) * 2014-12-12 2015-03-11 重庆路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智能物流全程感知系统
CN109583790A (zh) * 2018-12-21 2019-04-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实时监测的配电网主动运维方法和系统
CN109816215A (zh) * 2019-01-04 2019-05-28 宁波英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场起重及场内车辆设备运营管理系统
CN110555635A (zh) * 2019-09-17 2019-12-10 成都铁集共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集装箱共享租赁运营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9897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3148B (zh) 车辆收费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US7519463B2 (en) Wirelessly enabled trailer locking/unlocking
CN106056839A (zh) 网约车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US20130117078A1 (en) Virtual attendant system and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US2006009517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vehicle operation
CN10896069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废物监管系统
CN107480918A (zh) 基于国际道路运输的口岸运输云管理系统及服务方法
CN103294013A (zh) 危化品运输全程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05574684A (zh) 通过管理平台和监控设备监控司机驾驶行为的系统及方法
CN106128150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停车系统
CN101581934A (zh) 煤矿及储煤场车辆进出厂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196038A (zh) 一种车辆货物实时监控系统
CN111882148A (zh) 一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物联网监管系统
CN106611368A (zh) Gps车载终端及带有该终端的汽车租赁系统
CN202736117U (zh) 一种物流车辆管理系统
CN202677151U (zh) 危化品运输全程监管系统
CN107516178A (zh) 整车物流管理方法
CN109165904A (zh) 跨行业共享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单和通行证信息的方法
CN114999141B (zh) 电瓶车停放管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56334C (zh) 整合式车辆芯片卡的互动监控系统
CN11580211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监控系统
KR102312695B1 (ko) 영업용 차량을 위한 통합 관리 시스템
CN111639897B (zh)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445187A (zh) 运输管理系统
WO2021237482A1 (zh) 一种货物运输设备ict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