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4635B -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4635B
CN111634635B CN202010513642.7A CN202010513642A CN111634635B CN 111634635 B CN111634635 B CN 111634635B CN 202010513642 A CN202010513642 A CN 202010513642A CN 111634635 B CN111634635 B CN 111634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force
carrier roller
deviation rectifying
adjus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3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4635A (zh
Inventor
杨政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5136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4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4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4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4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4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 B65G39/16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for aligning belt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44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属于输送带纠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送带纠偏装置纠偏效果差以及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靠近尾轮的位置,在下输送带上方分别给左右两侧施加向下的侧推力,使输送带左右双向受力,侧推力使输送带形变,产生向左和向右的物理偏移力形成双向自动纠偏力,将输送带紧紧的锁定在中间位置,使输送带在跑偏力小于自动纠偏力时不会跑偏;尤其应用到尾轮下方时,因输送带没有载料,很小的侧推力即可让输送带形变与尾轮结合,在旋转中产生很大的自动纠偏力,其杠杆效应较常规纠偏方法更高效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带纠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而且输送带使用简单、维修容易、费用低廉,故在工业上各个领域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跑偏问题,严重影响输送带的传输效率和使用寿命。目前常用到的纠偏装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机械式、液压式、气动式、电液结合式;上述四类装置中,现有的机械式纠偏装置工作稳定性较差,重载时纠偏效果差;液压式纠偏装置成本高,体积大,零件多,故障率高;气动式纠偏装置安装调试复杂,且用到气缸,运行维护难度大;电液结合式纠偏装置结构复杂,在恶劣环境下传感器易损坏或出现较大误差,投资大,维护次数多,不适合企业大量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纠偏灵敏度高、效果好、适用性广的纠偏方法,及制作结构简单,体积小,维护简单的装置,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输送带跑偏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较简单且无需电控,仅机械结构即可实现输送带自动纠偏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输送带自动纠偏技术结构复杂、纠偏效果差以及适应性差的问题。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通过在靠近头轮或尾轮的位置安装两个倾斜托辊,给输送带一个斜向下或者斜向上的侧压力;所述侧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输送带受到的纠偏力;
本发明突出纠偏装置的安装位置,即安装在输送带头轮上皮的的下方施加向上的托力或安装在尾轮下输送带的上方,给输送带施加下压力;其中,将纠偏装置安装在输送带尾轮下输送带的上方给输送带施加向下的侧压力,达到的纠偏效果最好。
通过两侧的两个托辊分别施加在输送带两侧的纠偏力实现对输送带的双向自动纠偏;
所述纠偏力的大小是可调的,通过对现场工况上输送带所承受负载的重量、负载的落料角度的不同,寻找合适的倾斜角,保证输送带所承受的跑偏力在纠偏力的范围之内,即跑偏力小于纠偏力从而适应更多的应用环境;
通过第一调节杆和/或第二调节杆上下移动调整托辊倾斜角度;第一调节杆和/或第二调节杆带动第一托辊和/或第二托辊相对于钢架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
第一调节杆和/或第二调节杆向下移动时,第一托辊和/或第二托辊施加给输送带的纠偏力增大;纠偏力大于跑偏力时能够对输送带进行纠偏。
输送带受左边第一托辊2的侧向压力为F,受右边第二托辊的侧向压力为F’,由于两个托辊是对称分布的,F=F’;
跑偏力为零时,在水平方向上,侧向压力的水平分力F2=F2’=Fcosθ,输送带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其中,θ为侧向压力F与水平分力F2之间的夹角;
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施加在输送带左右两侧的下压力为F1和F1’,即F和F’在竖直方向产生的两个分力F1、F1’使输送带的张力变大;
当输送带受到向右的偏移力f时,有向右发生跑偏的趋势,此时左侧第一托辊施加给输送带向右的纠偏力减小为F2-f,在水平方向上,输送带受到向右的力为F2-f和跑偏力f,向左的力为F2’,此时输送带左右两侧合外力为0,输送带不会跑偏;
当受到的跑偏力f=F2时,左侧第一托辊施加给输送带的纠偏力为F2-f=0,输送带受到向右的合力为0+f,向左受到的合力为F1,左右两侧平衡,输送带不会跑偏,当受到的跑偏力继续加大,那么输送带右侧提供的纠偏力就不能抵消跑偏力,最终会导致输送带跑偏。
当输送带受到向左的跑偏力时分析与上述同理。
一种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适用于上述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辊、第二托辊、调节杆;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分别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用于提供防止输送带跑偏的侧向压力;第一托辊、第二托辊能够在调节杆的带动下偏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钢架;钢架平行于输送带设置;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安装在钢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垂直于钢架,且能够相对于钢架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为螺纹杆,且均与钢架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的两端分别与钢架和第一调节杆转动连接;第二托辊的两端分别与钢架和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的下端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第二托辊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下端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
第一托辊的另一端与钢架铰接;第二托辊的另一端与钢架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通过在输送带两侧设置托辊能够从左右两侧向输送带施加侧向压力,侧向压力的水平分力提供阻止输送带向两侧跑偏的纠偏力,同时侧向压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还给输送带竖直向下的力,竖直向下的力在调节过程中起向下按压输送带的作用,增大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的侧向压力,会使输送带的左右两边的张紧度增加,防止输送带向两侧跑偏,实现对输送带的双向纠偏。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后面的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案例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受力分析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调节托辊高度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传动轮;2-第一托辊;3-第二托辊;4-第一调节杆;5-第二调节杆;6-第一万向节;7-第二万向节;8-输送带;9-钢架;10-第一螺母;11-第二螺母;12-第三螺母;13-第四螺母;14-第一套杆;15-第一托辊支架;16-第二套杆;17-第二托辊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在靠近驱动轮(头轮)上侧输送带8的下方设置托辊,向输送带8施加倾斜向上的作用力,或者,在靠近从动轮(尾轮)的下侧输送带8的上方设置托辊,向输送带8的施加倾斜向下的作用力;在正常运行中输送带与头轮、尾轮属于90°角旋转运行,输送带左右两侧与滚筒接触面和张紧度相等,不会产生横向跑偏;
当物料的落料点不在输送带中间位置时导致输送带两边物料多少不同,或由于两边托辊磨损不一致时导致两侧摩擦力不同,输送带会向受力小的一侧跑偏称其为跑偏力;
为了防止输送带跑偏,采取在靠近尾轮下输送带的上方,两侧分别通过倾斜的左施力托辊和右施力托辊通过向下压的方式,施加左侧推力和右侧推力,因其外力使下输送带形变与尾轮在旋转中自然形成向左纠偏力和向右纠偏力;
步骤2:输送带8的左右两侧分别受到两个托辊的侧向压力,侧向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输送带8的纠偏力;通过将两个托辊施加给输送带8两侧的纠偏力实现对输送带8的纠偏;
具体地,如图2所示,步骤2中,输送带8受左边第一托辊2的侧向压力为F,受右边第二托辊3的侧向压力为F’。
跑偏力为零时,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两个托辊是对称分布的,F=F’,侧向压力的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2=F2’=Fcosθ,输送带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其中,θ为侧向压力F与水平分力F2之间的夹角;
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施加在输送带8左右两侧的下压力为F1和F1’,即F和F’在竖直方向产生的两个分力F1、F1’使输送带8的张力变大。
水平方向上,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偏移力f时,有向右发生跑偏的趋势,此时左侧第一托辊2施加给输送带8向右的纠偏力减小为F2-f,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力为F2-f和跑偏力f,向左的力为F1,此时输送带8左右两侧合外力为0,输送带不会跑偏;
当受到的跑偏力f=F2时,左侧第一托辊2施加给输送带的纠偏力为F2-f=0,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合力为0+f,向左受到的合力为F1,左右两侧平衡,不会跑偏,当受到的跑偏力继续加大,那么输送带右侧提供的纠偏力就不能抵消跑偏力,最终会导致输送带跑偏。
当输送带8收到向左的跑偏力时分析与上述同理。
当输送带8受到向左的偏移力f>Fcosθ时:输送带8发生跑偏,此时,向下调节第一调节杆4,使第一托辊2逆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施加的侧向压力F与水平方向分力F2之间的夹角θ减小,水平向右的纠偏力F2增大,直至F2大于f时,则能够阻止输送带8跑偏;
同理,当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偏移力f>F’cosθ时,输送带8发生跑偏,此时,向下调节第二调节杆5,使第二托辊3逆时针转动,第二托辊3施加的侧向压力F’与水平方向分力F2’之间的夹角θ’减小,水平向左的纠偏力F2’增大,直至F2’大于f时,则能够阻止输送带8跑偏;
跟据输送带8的传动状态确定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的倾斜角度,进一步调整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施加给输送带8侧向压力的水平分力(纠偏力)的大小;因此,在安装好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以后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合适的角度,使两边托辊产生的水平分力略大于输送带8所受到的最大外力。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能承受0-Fcosθ范围的偏移力,才能达到自动纠偏的效果。
其中,cosθ为调节系数,能够根据输送带所受其他干扰力的大小程度来调整托辊和竖直方向之间的角度θ的值。
由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ηF(η为输送带和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增大了压力,输送带所能承受的最大摩擦力也增加,等同于加粗了传动轮1左右两边的直径,而中间部分的直径没有变,即实际传动时,输送带为鼓形,托辊与输送带8的摩擦产生一种物理性的左右两边向中间推的水平推力,可以根据实际跑偏的程度来调整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施加给输送带8的向下压力和水平分力(纠偏力),实现自动双向纠偏功能。
具体地,步骤1中,输送带8受外力情况不同、负载情况不同、输送带8久用后变形情况不同,因此,根据输送带8向左侧、右侧跑偏的趋势和需要设置输送带8两侧所需的纠偏力的大小不同,来调整第一托辊2和/或第二托辊3的安装角度。
步骤2中,具体调节过程为:
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一调节杆4和/或第二调节杆5;
具体地,调节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与钢架9的相对位置之前,先将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1、第三螺母12、第四螺母13拧松,为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预留空间。
具体地,步骤2中,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5均为螺纹杆,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4和/或第二调节杆5,使第一调节杆4和/或第二调节杆5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即可实现对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接入三角形结构的边长长度的调整。
步骤3:
通过第一调节杆4上下移动,带动第一托辊2相对于钢架9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通过第二调节杆5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托辊3相对于钢架9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
具体地,步骤3中,由于,第一托辊2的第一套杆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轴向旋转并滑移,使第一托辊2能够随第一调节杆4上下移动而伸长或缩短,且相对于钢架9方式转动,同时释放第一调节支架4旋转产生的扭矩。同理,第二托辊3能够随第二调节杆5转动,同时释放第二调节支架5旋转产生的扭矩。
进一步地,旋转第一调节杆4使其相对于钢架9向下移动时:第一套杆14从第一托辊支架15中伸出,第一托辊2的长度伸长,且第一托辊2逆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输送带8所受到的第一托辊2施加的左侧纠偏力增大;第一调节杆4上移时,第一托辊2缩短同时顺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施加的左侧纠偏力减小。
同理,第二调节杆5向下移动时,第二托辊3伸长且顺时针转动,输送带8所受的右侧纠偏力增大;第二调节杆5向上移动时,则第二托辊3缩短且逆时针转动,输送带8所受到的第二托辊3施加的右侧纠偏力减小。
通过调整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对输送带8的侧向压力F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纠偏力(侧向压力的水平方向分力)大小的调整。
步骤4:
第一托辊2下压输送带8,使输送带8受到侧向压力F,左侧水平方向的纠偏力即为侧向压力F的在水平方向的分力,通过调整第一托辊2与输送带8之间的夹角,改变第一托辊2施加在输送带8左侧的纠偏力的大小;
同理,第二托辊3下压输送带8,使输送带8受到侧向压力F’,右侧水平方向的纠偏力即为侧向压力F’的在水平方向的分力,通过调整第二托辊3与输送带8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第二托辊3施加在输送带8右侧的纠偏力的大小。
进一步地,调节完毕后,拧紧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1固定第一调节杆4的位置,即将第一螺母10和钢架9的上表面贴合,第二螺母11与钢架9的下表面贴合;拧紧第三螺母12和第四螺母13,使其将第二调节杆5固定在钢架9上,即将第三螺母12与钢架9的上表面贴合,将第四螺母13与钢架9的下表面贴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纠偏方法能够根据输送带8在传动过程中的实际跑偏情况、负载情况等进行预先的调整,确保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或不同类型的输送带传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的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分别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通过上下移动第一、第二调节杆,能够改变第一托辊和/或第二托辊的倾斜角度,进而改变第一托辊、第二托辊提供的侧向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的大小,能够对输送带两侧提供不同强度的纠偏作用力。
2.本发明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均安装在钢架上,且在钢架的上下两侧均设置螺母固定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与钢架的相对位置,保证调节完毕后调节杆的位置确定,进一步能够确保托辊倾斜角度的固定,保证稳定可靠的输送带纠偏效果。
3.本发明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与第一托辊、第二托辊之间均通过万向节连接,同时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内部分别设置第一套杆、第二套杆和第一托辊支架、第二托辊支架套接,能够实现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的伸缩,便于实现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倾斜角度的调节,同时套杆在托辊支架中旋转,能够释放调节杆转动产生的扭矩,实现对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的角度调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和钢架9。
其中钢架9作为整个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的主体结构,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定位功能。
具体地,第一托辊2的两端分别连接钢架9和第一调节杆4的下端,第一调节杆4的上端安装在钢架9上,且第一调节杆4能够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第二托辊3的两端分别连接钢架9和第二调节杆5的下端,第二调节杆5的上端安装在钢架9上,且第二调节杆5能够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通过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的上下移动,能够调节第一托辊2和/或第二托辊3施加在输送带8左右两侧的纠偏力的大小,实现对不同类型输送带传动装置和/或不同传动工况下的输送带自动纠偏。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4为螺纹杆,且第一调节杆4上安装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分别设置在钢架9的上下两侧,通过旋紧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将第一调节杆4固定在钢架9上。调整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在第一调节杆4上的位置,能够调整第一调节杆4与钢架9的相对位置。
第一调节杆4与第一托辊2转动连接,第一托辊2的另一端与钢架9转动连接(铰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4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一托辊2的倾斜角度;第二调节杆5与第二托辊3转动连接,第二托辊3的另一端与钢架9转动连接(铰接),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杆5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二托辊3的倾斜角度。
通过改变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改变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对输送带8的压紧力(侧向压力F、F’)的大小和方向,调整纠偏力(压紧力水平分力)的大小,实现对输送带8的自动纠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与钢架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的外侧设置外螺纹,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使其能够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
考虑到,第一调节杆4和/或第二调节杆5上下调节过程中会发生旋转,而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和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之间具有一定角度,且在调节过程中,托辊不需要发生转动。因此,设置第一调节杆4和第一托辊2之间通过第一万向节6连接;第二调节杆5和第二托辊3之间通过第二万向节7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2包括:第一套杆14和第一托辊支架15。
第一套杆14一端套设安装于第一托辊支架15,且第一套杆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滑移和转动,第一调节杆4的下端下移时,第一套杆14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向外侧滑移,第一托辊2伸长,第一托辊2逆时针转动;第一托辊支架15与钢架9铰接,且第一套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万向节6与第一调节杆4转动连接。
第一托辊2随输送带8的传动旋转,减小与输送带8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提供对输送带8的侧向压力F,侧向压力F的水平分力F2即为左侧纠偏力,能够阻止输送带8在传动过程中向左侧滑移跑偏。
同样的,第二托辊3包括:第二套杆16和第二托辊支架17。
第二套杆16一端套设安装于第二托辊支架17,且第二套杆16能够相对于第二托辊支架17滑移和转动,第二调节杆5的下移时,第二套杆16相对于第二托辊支架17向外侧滑移,第二托辊3伸长,第二托辊3顺时针转动;第二托辊支架17与钢架9铰接,且第二套杆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7与第二调节杆5转动连接。
第二托辊随输送带8的传动旋转,减小与输送带8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提供对输送带8的侧向压力F’,侧向压力F’的水平分力F2’即为右侧纠偏力,能够阻止输送带8在传动过程中向右侧滑移跑偏。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杆14套设于第一托辊支架15,第一套杆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轴向滑移,实现第一托辊2的伸缩,且第一套杆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旋转,使第一托辊2仅随第一调节杆4伸缩同时以与钢架9的铰接点为转动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托辊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杆4和钢架9转动连接;第一托辊2、第一调节杆4和钢架9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第一调节杆4垂直于钢架9,第一托辊2作为三角形的斜边,通过相对于钢架9上下移动第一调节杆4,能够使第一托辊2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进一步调整第一托辊2对输送带8的侧向压力F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纠偏力(侧向压力F在水平方向分力)大小的调整。第二托辊3的调整过程同理。
进一步地,将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设置为能够沿钢架9的轴线方向左右滑移的结构,使第一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5)、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和钢架9组成类似于曲柄滑块的结构,来实现对托辊角度的调节,亦属于本发明的同种构思,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调节杆4与钢架9如果仅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进行固定,而不与钢架9螺纹连接时,即第一调节杆4的外径小于钢架9上预设安装孔,能够相对于钢架9滑动时,不需要通过旋转即可实现上下移动,第一调节杆4与第一托辊2仅需铰接即可,无需采用万向节,依然属于本发明的相同的构思,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同理,本发明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能够安装在尾轮和/或头轮(驱动轮)附近,实现对输送带8的跑偏情况的纠正。应用到驱动轮时,要安装到上侧输送带的下面,从下往上产生推力,来实现改变两侧张紧,中间不变的效果,从而达到自动纠偏的功能,也属于本发明的同类构思,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为对实施例2中的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后得到的。
具体地,第一调节杆4套设于钢架9,第一调节杆4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固定在钢架9上,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调节第一调节杆4与钢架9的相对位置。
第一调节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托辊2,通过上下调节第一调节杆4,实现第一托辊2的上下移动,改变第一托辊2对输送带8的纠偏力的大小。
同样的,第二托辊3与第二调节杆5固定连接,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共同作用,防止输送带8跑偏。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4套入钢架9的部分横截面为矩形或多边形,防止第一调节杆4相对于钢架9发生转动,避免输送带8传动过程中,第一托辊2在输送带8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影响纠偏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4横截面为矩形或多边形的中间段长度应尽量小,确保第一调节杆4伸出钢架9的部分均为螺纹段,与第一螺母10或第二螺母11螺纹配合,并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1固定于钢架9上;第二调节杆5同理,与第一调节杆4结构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在靠近尾轮的位置,在下输送带上方分别给左右两侧施加向下的侧推力,使输送带左右双向受力,侧推力使输送带形变与尾轮失去90°的平衡角,旋转中产生向左和向右的物理偏移力得到双向自动纠偏力的方法;
通过在靠近头轮的位置,在上输送带下方分别给左右两侧施加向上的侧推力,使输送带左右双向受力,侧推力使输送带形变与头轮失去90°的平衡角,旋转中产生向左和向右的物理偏移力得到双向自动纠偏力的方法;
所述侧推力应用到尾轮下方时,因输送带没有载料,很小的侧推力即可让输送带形变与尾轮结合,在旋转中产生很大的自动纠偏力,所述纠偏方法可产生杠杆效应;
在靠近尾轮的下输送带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加向下的侧推力,使下输送带左右双向受力;或者,在靠近头轮的在上输送带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加向上的侧推力,使上输送带左右双向受力;侧推力使输送带形变,输送带旋转中受到向左和向右的纠偏力能够平衡物理偏移力,实现双向自动纠偏;
通过两侧的两个托辊分别施加在输送带(8)两侧的纠偏力实现对输送带(8)的双向自动纠偏;
所述纠偏力的大小是可调的,通过对现场工况对输送带(8)所承受负载的重量、负载的落料角度进行计算,找到合适的倾斜角,保证输送带(8)所承受的跑偏力小于纠偏力;
所述的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采用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包括: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调节杆;所述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分别设置在输送带(8)的两侧,用于提供防止输送带(8)跑偏的侧向压力;所述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能够在所述调节杆的带动下偏转;
输送带自动纠偏装置还包括钢架(9);钢架(9)平行于输送带设置;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5);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5)均安装在钢架上;
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5)均垂直于钢架(9),且能够相对于钢架(9)移动;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5)均为螺纹杆,且均与钢架通过螺纹连接;
第一托辊(2)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4)的下端通过第一万向节(6)连接;第二托辊(3)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杆(5)的下端通过第二万向节(7)连接;第一托辊(2)的另一端与钢架(9)铰接;第二托辊(3)的另一端与钢架(9)铰接;
第一托辊(2)包括:第一套杆(14)和第一托辊支架(15);
第一套杆(14)一端套设安装于第一托辊支架(15),且第一套杆(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托辊支架(15)滑移和转动;
第二托辊(3)包括:第二套杆(16)和第二托辊支架(17);
第二套杆(16)一端套设安装于第二托辊支架(17),且第二套杆(16)能够相对于第二托辊支架(17)滑移和转动;
旋转第一调节杆(4)使其相对于钢架(9)向下移动时:第一套杆(14)从第一托辊支架(15)中伸出,第一托辊(2)的长度伸长,且第一托辊(2)逆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输送带(8)所受到的第一托辊(2)施加的左侧纠偏力增大;第一调节杆(4)上移时,第一托辊(2)缩短同时顺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施加的左侧纠偏力减小;
同理,第二调节杆(5)向下移动时,第二托辊(3)伸长且顺时针转动,输送带(8)所受的右侧纠偏力增大;第二调节杆(5)向上移动时,则第二托辊(3)缩短且逆时针转动,输送带(8)所受到的第二托辊(3)施加的右侧纠偏力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带(8)受左边第一托辊(2)的侧向压力为F,受右边第二托辊(3)的侧向压力为F’;
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的纠偏力F2和向左的纠偏力F2’与跑偏力平衡,用于实现对输送带的双向纠偏;
正常运行中输送带跑偏力为0,两侧纠偏力与输送带两侧反推力相等,不会跑偏;
在水平方向上,当输送带受到左跑偏力时,输送带具有中心左移趋势,向左跑偏力与左侧纠偏力、右侧纠偏力平衡,当输送带受到向右的跑偏力时,输送带具有中心右移趋势,向右的纠偏力、向左的纠偏力和跑偏力f三个力平衡;即始终保持F2+F2’+f=0,由于纠偏力和跑偏力的相互平衡,输送带不会跑偏;
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施加在输送带(8)左右两侧的下压力为F1和F1’,即F和F’在竖直方向产生的两个分力F1、F1’使输送带(8)的张力变大;
当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偏移力f≤F2’时:有向右发生跑偏的趋势,此时,右侧的第二托辊(3)施加给输送带(8)向左的纠偏力F2’能够抵消跑偏力;输送带(8)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仍然平衡,输送带(8)位于中间位置不会跑偏;
当输送带(8)受到向左的偏移力f≤F2时:有向左发生跑偏的趋势,此时,左侧的第二托辊(3)施加给输送带(8)向右的纠偏力F2用于抵消跑偏力;输送带(8)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仍然平衡,输送带(8) 位于中间位置不会跑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输送带(8)受到向左的偏移力f>F2时:输送带(8)容易发生跑偏,此时,向下调节第一调节杆(4),使第一托辊(2)逆时针转动,第一托辊(2)施加的侧向压力F与水平方向分力F2之间的夹角θ减小,水平向右的纠偏力F2增大,直至F2大于f时,则能够阻止输送带(8)跑偏;同理,当输送带(8)受到向右的偏移力f>F2’时:输送带(8)容易发生跑偏,此时,向下调节第二调节杆(5),使第二托辊(3)逆时针转动,第二托辊(3)施加的侧向压力F’与水平方向分力F2’之间的夹角θ’减小,水平向右的纠偏力F2’增大,直至F2’大于f时,则能够阻止输送带(8)跑偏。
CN202010513642.7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Active CN111634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642.7A CN111634635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642.7A CN111634635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4635A CN111634635A (zh) 2020-09-08
CN111634635B true CN111634635B (zh) 2021-11-02

Family

ID=7232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3642.7A Active CN111634635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463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16367A (en) * 1934-04-04 1934-09-12 Robins Conveying Belt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maintaining position of conveyor belts
CN200940036Y (zh) * 2006-08-29 2007-08-29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 输送机胶带防跑偏装置
CN205555355U (zh) * 2016-02-01 2016-09-07 厦门力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导正在线纠偏器
CN106829384A (zh) * 2016-08-08 2017-06-13 铜陵重钢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
CN206615714U (zh) * 2017-02-17 2017-11-07 武汉武钢北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纠偏辊组
CN110077801A (zh) * 2019-04-17 2019-08-02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皮带自动调偏装置
CN209857160U (zh) * 2019-01-10 2019-12-27 辽宁华创安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热辐射板的角度可调式固定装置
CN210479998U (zh) * 2019-07-17 2020-05-08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防跑偏托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16367A (en) * 1934-04-04 1934-09-12 Robins Conveying Belt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maintaining position of conveyor belts
CN200940036Y (zh) * 2006-08-29 2007-08-29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 输送机胶带防跑偏装置
CN205555355U (zh) * 2016-02-01 2016-09-07 厦门力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导正在线纠偏器
CN106829384A (zh) * 2016-08-08 2017-06-13 铜陵重钢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
CN206615714U (zh) * 2017-02-17 2017-11-07 武汉武钢北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纠偏辊组
CN209857160U (zh) * 2019-01-10 2019-12-27 辽宁华创安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热辐射板的角度可调式固定装置
CN110077801A (zh) * 2019-04-17 2019-08-02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皮带自动调偏装置
CN210479998U (zh) * 2019-07-17 2020-05-08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防跑偏托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4635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08946A (en) Convertible conveyor
CN211191485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翼缘板矫正装置
CN114457476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纺织胶圈组件
CN111634635B (zh) 一种输送带双向自动纠偏方法
EP1824693A1 (en) Anti-roll/pitch system for use in a vehicle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system
US20120037785A1 (en) Spring arm device
CN110077801B (zh) 皮带自动调偏装置
CN219602416U (zh) 一种纠偏式输送装置
CN201807932U (zh) 机床丝杆支撑装置
CN101324262A (zh) 皮带张紧力自动调节装置
CN106979222A (zh) 一种用于铰接件间的偏心调节装置
CN212402505U (zh) 一种可调式皮带纠偏装置
US9145263B2 (en) Conveyor belt tracking roller system
CN112388565B (zh) 一种倾角对位可控的螺纹拧紧机构及作业方法
CN209304407U (zh) 一种任意角度连接器固定座装置
CN219097865U (zh) 一种输送带纠偏连杆机构
CN106006411A (zh) 伸缩式臂架及其尾部上滑块调整装置和汽车起重机
CN207205611U (zh) 一种微压力调节装置的压力调节机构
CN205371494U (zh) 一种皮带张紧轮调节机构
CN216343414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调心滚子轴承
CN208495461U (zh) 卷筒机
CN217625895U (zh) 一种多轴联动的纠偏装置
CN104791420A (zh) 一种拖链浮动支撑装置
CN207437569U (zh) 一种用于铰接件间的偏心调节装置
CN213111065U (zh) 一种环带运行机械的纠偏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