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386A -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386A
CN111628386A CN202010589630.2A CN202010589630A CN111628386A CN 111628386 A CN111628386 A CN 111628386A CN 202010589630 A CN202010589630 A CN 202010589630A CN 111628386 A CN111628386 A CN 111628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assembly
slots
low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96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永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96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386A/zh
Priority to TW109126969A priority patent/TW202044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386A/zh
Priority to US17/238,304 priority patent/US20210408752A1/en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电连接器包括多个下端子插槽和多个上端子插槽,多个上端子插槽与多个下端子插槽对应,端子组装方法包括提供下端子组件和上端子组件,下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下端子和连接多个下端子的连料带,上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上端子和连接多个上端子的连料带;设置下端子组件于多个下端子插槽,多个下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下端子插槽;以及设置上端子组件于多个上端子插槽,多个上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端子插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通常具有连接器本体、多个电源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多个电源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插设于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插槽上,多个电源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都是各自独立插设于对应的端子插槽中,且插设过程是先将端子插入并通过插槽的结构将端子折弯以形成垂直型端子,又为了避免此弯折方式形成的端子发生回弹,必须于所有端子组装完成后,在端子装配端处(即远离插接端的一端)设置定位底盖,防止端子装配端处回弹,如此大幅降低整体的端子组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解决目前连接器的多个电源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各自独立插设于对应的端子插槽以及端子成形方式,导致整体的端子组装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电连接器包括多个下端子插槽和多个上端子插槽,多个上端子插槽与多个下端子插槽对应,端子组装方法包括:提供下端子组件和上端子组件,下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下端子和连接多个下端子的连料带,上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上端子和连接多个上端子的连料带;设置下端子组件于多个下端子插槽,多个下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下端子插槽;以及设置上端子组件于多个上端子插槽,多个上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端子插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过将连料带将多个端子串成一体的端子组件,当端子组件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中,端子组件的多个端子一次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中,有效提升整体的端子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后视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弯折后的下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弯折后上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2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3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4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5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12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14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后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步骤S22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步骤S24的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后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0,连接器本体10具有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和多个上端子插槽102,多个下端子插槽101间隔排成一行,多个上端子插槽102间隔排成一行,多个下端子插槽101设置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的下方,并且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一一对应。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能快速地将多个端子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和多个上端子插槽102中。
图中的连接器本体10具有信号区10a和电源区10b,信号区10a的端子组装方法与电源区10b的端子组装方法相同,下述以电源区10b的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弯折后的下端子组件的示意图、弯折后的上端子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是先执行步骤S10,提供下端子组件11和上端子组件12,下端子组件11具有多个下端子111和连料带112,每个端子111具有插接端1111和连接端1112,多个下端子111的多个连接端1112通过连料带112连接,使多个下端子111形成一体,上端子组件12具有多个上端子121和连料带122,每个上端子121具有插接端1211和连接端1212,多个上端子121的多个连接端1212通过连料带122连接,使多个上端子121形成一体,于本实施例中,下端子111和上端子121分别为电源端子。
本实施例的下端子111和上端子121为弯折状,接着执行步骤S11,弯折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和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使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和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的分别成弯折状。本实施例的下端子组件11的弯折方式是先将下端子组件11具有连料带112的一端固定于弯折治具上,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的待弯折位置对齐弯折治具的边缘,接着将下端子组件11远离连料带112的一端相对于弯折治具翻折,以使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形成弯折状。上端子组件12的弯折方式与下端子组件11的弯折方式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和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同时弯折,也能使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的弯折度一致,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的弯折度一致,使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的多个下端子111的多个连接端1112可维持同一线上,设置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的多个上端子121的多个连接端1212可维持同一线上。若多个下端子111和多个上端子121欲呈直线型时,可省略步骤S11直接进行下一步骤。
请一并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2的示意图、步骤S13的示意图、步骤S14的示意图和步骤S15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接着执行步骤S12,设置下端子组件11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即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分别插入对应的下端子插槽101中,连料带112位于连接器本体10的外部。然后执行步骤S13,移除下端子组件11的连料带112。接着执行步骤S14,设置上端子组件12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即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分别插入对应的上端子插槽102中,连料带112位于连接器本体10的外部。然后执行步骤S15,移除上端子组件12的连料带122。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完成电源区10b的端子组装。信号区10a的端子组装方法也可依照上述步骤完成,仅将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和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换为信号端子。由于下端子组件11和上端子组件12先经过步骤S11进行弯折后才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和多个上端子插槽102,无须另外设置定位底盖来防止端子回弹,可减少电连接器整体的体积和重量,也降低组装时的困难。
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主要是先将多个下端子111组装于位于下列的多个下端子插槽101,然后再将多个上端子121组装于位于上列的多个上端子插槽102。此外,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将欲组装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的多个下端子111通过连料带112连接而形成一体的下端子组件11和将欲组装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的多个上端子121通过连料带122连接而形成一体的上端子组件12,能一次组装多个下端子111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和一次组装多个上端子121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例如下端子插槽101的数量为六个,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数量也为六个,当下端子组件11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时,下端子组件11的六个下端子111设置于六个下端子插槽101中,如此提升整体的端子组装效率,多个下端子111的多个连接端1112能位于同一线上,多个上端子121的多个连接端1212能位于同一线上,以利于后续与电路板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下端子组件11的数量为一个,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以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数量与下端子插槽101的数量相同;上端子组件12的数量为一个,上端子组件12的上端子1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以上端子组件12的上端子121的数量与上端子插槽102的数量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9,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下端子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从连接器本体10伸出的长度与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从连接器本体10伸出的长度不同,使外露于连接器本体10的下端组件11的多个下端子111与外露于连接器本体10的上端子组件12的多个上端子121之间具有间距,使设置于上端子插槽102的多个上端子121的多个连接端1212不与设置于下端子插槽101的多个下端子111的多个连接端1112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3可移至步骤S14之后执行,即与步骤S15一起执行,表示下端子组件11的连料带112和上端子组件12的连料带122在下端子组件11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101和上端子组件12设置于多个上端子插槽102之后一起移除。
请参阅图10和图11,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12的示意图和步骤S14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下端子组件11的数量可为多个,上端子组件12的数量也可为多个,例如下端子插槽101的数量为六个,上端子插槽102的数量为六个,下端子组件11的数量为两个,上端子组件1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数量为三个,每个上端子组件12的上端子121的数量为三个。本实施例的步骤S12为依序设置两个下端子组件11于六个下端子插槽101,本实施例的步骤S14为依序设置于两个上端子组件12于六个上端子插槽102。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还是先完成多个下端子插槽101的端子组装,再完成多个上端子插槽102的端子组装。
上述下端子组件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总数量等于下端子插槽101的数量,每个下端子组件11的下端子1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上端子组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端子组件12的上端子121的总数量等于上端子插槽102的数量,每个上端子组件12的上端子1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2,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后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结构相似,其不同在于连接器本体10的信号区10a的端子组装。本实施例的信号区10a中一样具有多个下端子插槽和多个上端子插槽,设置于多个下端子插槽的端子的种类有二种,设置于多个上端子插槽的端子的种类也有两种,如此我们将设置一种端子的多个下端子插槽称为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设置另一种端子的多个下端子插槽称为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同理,设置一种端子的多个上端子插槽称为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设置另一种端子的多个上端子插槽称为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4和图15,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22的示意图和步骤S24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是先执行步骤S20,提供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第一下端子组件11a具有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和连接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的多个连接端1112的连料带112,第二下端子组件11b具有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和连接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的多个连接端1112的连料带112,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具有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连接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的多个连接端1212的连料带122,第二上端子组件12b具有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和连接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的多个连接端1212的连料带12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下端子111a、第二下端子111b、第一上端子121a和第二上端子121b为信号端子。
接着执行步骤S21,分别弯折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使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呈弯折状。
然后执行步骤S22,设置第一下端子组件11a和第二下端子组件11b于多个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和多个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即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中,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中,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连料带112和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连料带112位于连接器本体10的外部。
接着执行步骤S24,设置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于多个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和多个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即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中,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中,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连料带122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连料带122位于连接器本体10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组装方法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连料带112、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连料带112、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连料带122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连料带122的移除一致移到最后一起移除,主要因为本实施例的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多个第一下端子121b需要被盖体13包覆,当盖体13设置于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时,连接器本体10设置于支撑治具上,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通过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连料带112、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连料带112、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连料带122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连料带122固定于支撑治具上,使盖体13能安装于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
请一并参阅图16,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待完成盖体13的安装后,执行步骤S26,移除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连料带112、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连料带112、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连料带122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连料带122。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完成信号区10a的端子组装。本实施例的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数量为一个,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第一下端子111a的数量与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的数量相同;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数量为一个,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第二下端子111b的数量与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的数量相同;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数量为一个,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第一上端子121a的数量与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的数量相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数量为一个,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第二上端子121b的数量与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的数量相同。由于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先经过步骤S21进行弯折后才设置于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和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无须另外设置定位底盖来防止端子回弹,可减少电连接器整体的体积和重量,也降低组装时的困难。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第一下端子111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第一下端子111a的总数量与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的数量相同;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第二下端子111b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第二下端子111b的总数量与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的数量相同;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第一上端子121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第一上端子121a的总数量与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的数量相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第二上端子121b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第二上端子121b的总数量与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的数量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与多个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交错排列,当第一下端子组件11a和第二下端子组件11b设置于多个第一下端子插槽101a与多个第二下端子插槽101b时,多个第一下端子111a和多个第二下端子111b交错排列,第二下端子组件11b的连料带112位于第一下端子组件11a的连料带112的外侧。同理,多个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与多个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交错排列,当第一上端子组件12a和第二上端子组件12b设置于多个第一上端子插槽102a与多个第二上端子插槽102b时,多个第一上端子121a和多个第二上端子121b交错排列,第二上端子组件12b的连料带122位于第一上端子组件12a的连料带122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第一下端子111a、第二下端子111b、第一上端子121a和第二上端子121b从连接器本体10伸出的长度不同,也使第一下端子111a、第二下端子111b、第一上端子121a和第二上端子121b之间相互间隔。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通过将连料带将多个端子串成一体的端子组件,当端子组件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中,端子组件的多个端子一次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中,有效提升整体的端子组装效率。此外,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的多个端子为弯折状,其于端子组件未设置于多个端子插槽之前先通过弯折治具弯折,如此使多个端子的弯折度一致,以便于后续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下端子插槽和多个上端子插槽,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对应,所述端子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下端子组件和上端子组件,所述下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下端子和连接多个所述下端子的连料带,所述上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上端子和连接多个所述上端子的连料带;
设置所述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多个所述下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下端子插槽;以及
设置所述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多个所述上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端子插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的步骤之前,弯折所述下端子组件和所述上端子组件,多个所述下端子和多个所述上端子呈弯折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的步骤之后,移除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所述连料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的步骤之后,移除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所述连料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的步骤之后,移除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所述连料带和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所述连料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所述下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等于所述下端子插槽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所述上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等于所述上端子插槽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所述下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下端子组件的所述下端子的总数量等于所述下端子插槽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所述上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上端子组件的所述上端子的总数量等于所述上端子插槽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包括多个第一下端子插槽和多个第二下端子插槽,多个所述下端子组件包括第一下端子组件和第二下端子组件,在设置所述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下端子插槽的步骤包括设置所述第一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第一下端子插槽及设置所述第二下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第二下端子插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包括多个第一上端子插槽和多个第二上端子插槽,多个所述上端子组件包括第一上端子组件和第二上端子组件,在设置所述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上端子插槽的步骤包括设置所述第一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第一上端子插槽及设置所述第二上端子组件于多个所述第二下端子插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端子组件的所述下端子、所述第二下端子组件的所述下端子、所述第一上端子组件的所述上端子和所述第二上端子组件的所述上端子从所述连接器本体伸出的长度均不同。
CN202010589630.2A 2020-06-24 2020-06-24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Withdrawn CN111628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9630.2A CN111628386A (zh) 2020-06-24 2020-06-24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TW109126969A TW202044698A (zh) 2020-06-24 2020-08-07 電連接器的端子組裝方法
US17/238,304 US20210408752A1 (en) 2020-06-24 2021-04-23 Method for assembling terminal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9630.2A CN111628386A (zh) 2020-06-24 2020-06-24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386A true CN111628386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6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9630.2A Withdrawn CN111628386A (zh) 2020-06-24 2020-06-24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408752A1 (zh)
CN (1) CN111628386A (zh)
TW (1) TW2020446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337B (zh) * 2020-06-24 2021-07-3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9363A (en) * 1999-07-09 2000-10-3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icro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482715A (zh) * 2002-09-12 2004-03-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1272028A (zh) * 2007-03-22 2008-09-24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端子插合方法
CN101488637A (zh) * 2008-01-19 2009-07-2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1859949A (zh) * 2010-04-20 2010-10-1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端子料带组合及由该端子制成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9363A (en) * 1999-07-09 2000-10-3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icro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482715A (zh) * 2002-09-12 2004-03-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282284C (zh) * 2002-09-12 2006-10-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1272028A (zh) * 2007-03-22 2008-09-24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端子插合方法
CN101488637A (zh) * 2008-01-19 2009-07-2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1859949A (zh) * 2010-04-20 2010-10-1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端子料带组合及由该端子制成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408752A1 (en) 2021-12-30
TW202044698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3837A (en) Motor brush assembly
US6027381A (en) Insert mold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6540558B1 (en) Connector, preferably a right ang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PCB assembly
CA1290032C (en) Vertical edge card connector
US67732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361055B2 (en) Modular filter connector
JP3753687B2 (ja) コネクタ
CN1165590A (zh) 电接插件、壳体和端子
US20090053936A1 (en) Filter Connector
JPS6386373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結線方法
CN109256632A (zh) 卡缘连接器
CN111628386A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方法
JPS6240187A (ja) ランプ受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28337A (zh) 电连接器
KR950015871A (ko) 접지전기리이드
US6375518B2 (en) Connecting method of connectors
JP2000150054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20040077221A1 (en) Terminal modul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635657B2 (ja) ストリップコンタクト及びこのストリップ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したコンタクトの形成配列方法
CA3052552A1 (en) Assembly method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350725U (zh) 卡座、卡托及电子设备
US20010004565A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JP2002033145A (ja) 固定金具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30117048A (ko) 단자 본체, 단자, 커넥터 및 단자 본체의 성형 방법
CN201315355Y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