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8891A -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8891A
CN111608891A CN202010305246.5A CN202010305246A CN111608891A CN 111608891 A CN111608891 A CN 111608891A CN 202010305246 A CN202010305246 A CN 202010305246A CN 111608891 A CN111608891 A CN 111608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heat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control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52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8891B (zh
Inventor
管祥华
王彬
刘晓伟
陈炳泉
余锦剑
李建民
李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52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8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8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8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6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该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电控柜以及冷却组件,其中,电控柜安装在压缩机上,冷却组件设置在电控柜上,冷却组件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以降低所述电控柜的温度;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电控柜上的冷却管,冷却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从冷媒入口流入冷却管,并吸收电控柜的热量后从冷媒出口流出。本发明将电控柜集成在压缩机上,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且冷却组件设置在电控柜,可以在冷却管内通入冷媒,通过冷媒的循环,快速有效地吸收电控柜的热量,进而降低位于电控柜内变频驱动器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换热系统是一种利用热量将冷水加热变为热水的装置,常用于空调、热水器等设备中。
以热水器为例,热水器通常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控制柜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压缩机组,其中,控制柜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用于控制压缩机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但是,驱动电路板在工作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影响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以吸收驱动电路板释放的大量热量,保证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电控柜以及冷却组件。
所述电控柜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电控柜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控柜上,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以降低所述电控柜的温度;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控柜上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从所述冷媒入口流入所述冷却管,并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后从所述冷媒出口流出。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电控柜包括壳体以及电控器,所述电控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器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相变储热装置,所述相变储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相变储热装置,所述相变储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冷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相变储热装置朝向所述压缩机的外侧表面。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冷却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表面接触,所述冷却管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外部;所述冷却管中流经的所述冷媒还用于吸收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热量。
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压缩机的外侧表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所述压缩机组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冷媒入口连接,且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放出热量以加热待加热的流体;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吸收热量以将冷媒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如上所述的换热系统,其中,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吸收所述冷媒出口流出的所述冷媒的热量。
如上所述的换热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实现所述冷媒中气体和液体的分离。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系统以及水箱,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水箱连接,以加热所述水箱中的冷水。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该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电控柜以及冷却组件,其中,电控柜安装在压缩机上,将电控柜集成在压缩机上,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且冷却组件设置在电控柜,可以在冷却管内通入冷媒,通过冷媒的循环,快速有效地吸收电控柜的热量,进而降低位于电控柜内变频驱动器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缩机;
20:电控柜;21:壳体;211:顶板;212:底板;213:第一侧壁;214:第二侧壁;215:第三侧壁;22:电控器;221:变频驱动器;222:电感;223:电抗;
30:冷却管;31:冷媒入口;32:冷媒出口;33:第一段;34:第二段;35:第三段;36:第四段;37:第五段;
40:相变储热装置;50:第一换热器;60:第二换热器;70:第三换热器;71:第一入口;72:第一出口;73:第二出口;74:第三出口;80:气液分离器;90:四通阀;100:第一膨胀阀;110:第二膨胀阀;120:第一压力传感器;130:第二压力传感器;140:供水端;150:出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换热系统可以应用在空调或者热水器中,当换热系统应用在热水器时,换热系统产生的热量,能够将冷水加热变为热水,从而为人们提供温度适宜的水。
相关技术中,热水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控制柜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压缩机组,控制柜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压缩机组电连接,以控制上述三者的工作状态。
但是,控制柜内的驱动电路板在工作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影响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通过在压缩机组上设置电控柜,并在电控柜上设置可以吸收其热量的冷却组件,保证了压缩机组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了热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控柜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压缩机组可以应用于热水器、空调等需要制热的电器中,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
压缩机组可以包括压缩机10、电控柜20以及冷却组件30,其中,压缩机10为整个压缩机组甚至是换热系统的动力输出机构,其可以为往复式压缩机或者是回转式压缩机等。
电控柜20可以用于安装控制压缩机10运行状态的电器元件,比如,变频驱动器221、电感222以及电抗223等元件,本实施例将电控柜20集成在压缩机10上,可以缩短用于连接电器元件与压缩机10之间连接线路的长度,进而,具有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和提高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的优势。
由于电器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变频驱动器221会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还包括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设置在电控柜20上,用于吸收电控柜20的热量。
具体地,冷却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控柜20上的冷却管30,其中,冷却管30具有冷媒入口31和冷媒出口32,冷媒可以从冷媒入口31流入冷却管30,并吸收电控柜20的热量后从冷媒出口32流出。
冷却管30与电控柜2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冷却管30可以为环形结构,环设在电控柜20上。又比如,冷却管30为直线型,设置电控柜20靠近变频驱动器221的区域上,这样可以及时将变频驱动器221发出的热量散发出去。为了保证冷却管30的散热效率,冷却管30可以采用散热速度较快的铜管。
作为冷却管30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继续参考图2,冷却管30可以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33、第二段34、第三段35、第四段36以及第五段37,其中,第一段33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段34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第三段35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延伸,第四段36沿第二方向的反向延伸,第五段37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延伸,冷却管以折线的方式设置,既可以增加冷媒的流通路径,增大冷却效果,也可以减小冷却管占用的面积,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垂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的正向是指代的从靠近冷媒入口31的一端指向背离冷媒入口31的一端,以图2所示的方位为例,即从上到下;而第一方向的反向是指代的从背离冷媒入口31的一端指向靠近冷媒入口31的一端,即图2中所示的从下往上;第二方向的正向是指代从靠近第一段33指向背离第一段33的方向,即图2中从左往右的方向,第二方向的反向是指代的从背离第一段33指向靠近第一段33的方向,即图2中从右往左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冷却管30通常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管,相应地,冷媒入口31和冷媒出口32分别为冷却管30的两端。另外,冷却管30中可以通入冷媒,在冷媒的流动时,吸收电控柜20产生的热量。
当压缩机组应用在热水器或者空调时,冷却管30的冷媒入口31可以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冷却管30的冷媒出口32可以与蒸发器连接,也就是说,冷却管作为热水器或者空调的循环管路,利用循环管路中冷媒对电控柜进行冷却,这样使得,循环管路中冷媒既能进行制热也能作为冷媒使用,起到一物两用的功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10、电控柜20以及冷却组件,通过将电控柜20集成在压缩机10上,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也便于电控柜与压缩机之间的线路以及冷却回路的安装。本实施例还在电控柜上设置了冷却组件,可以在冷却管30内通入冷媒,通过冷媒的循环,快速有效地吸收电控柜的热量,进而降低位于电控柜内变频驱动器221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
作为电控柜20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控柜可以包括壳体21以及电控器22。
其中,壳体21作为电控器22的安装载体,其可以为常规的矩形壳体,壳体21内具有容纳腔,用于安装电控器22。另外,壳体21与压缩机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壳体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压缩机10上,又比如,壳体21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压缩机10上。
继续参考图3,进一步的,壳体21可以包括顶板211、底板212以及用于连接顶板211与底板212的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可以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侧壁213、第二侧壁214、第三侧壁215以及第四侧壁(图中未示出),其中第四侧壁可以可开合的连接在壳体21上,便于电控器22的安装到容纳腔中,同时也可以对电控器2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再者,电控器22可以安装在与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14上,为了便于热量的快速散发出去,也可以将冷却管安装在第二侧壁214的外表面上,也就是,冷却组件安装在壳体21朝向压缩机10的外侧表面上。
电控器22可以包括依次安装在第二侧壁214的内表面上变频驱动器221、电感222和电抗223,由于电控器22在工作时,主要是变频控制器221发出热量,相应地,可以将冷却管30安装在第二侧壁与变频驱动器相对应的位置上,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冷却组件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冷却组件还可以包括相变储热装置40,相变储热装置40固定在壳体21上,且相变储热装置40用于吸收电控柜的热量。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组件的冷却效果,冷却组件还包括相变储热装置40,相变储热装置40可以为利用相变储热材料制成的板材,在相变储热材料温度升高到相变点以上时,相变储热材料可以吸收能量,并可以将能量储存起来,当材料的温度降低到相变点以下时,其吸收的能量又以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相变储热材料可以为无机盐、金属以及石蜡,比如,氯化钙类、硫酸钠类或者层状钙钛矿。本实施例中,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0℃-60℃,当变频驱动器221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高于50℃-60℃时,相变储热装置40会自动吸收变频驱动器所产生的热量,进而降低变频驱动器的温度,保证变频驱动器的正常工作。
相变储热装置40可以固定在壳体21上,其与冷却管30的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多种选择,比如,相变储热装置40可以与冷却管30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冷却管30设置在相变储热装置40上,也就是说,相变储热装置40位于壳体21与冷却管30之间,至于相变储热装置40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相变储热装置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功能即可。
作为冷却管30与相变储热装置40位置关系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冷却管30固定连接在相变储热装置40朝向压缩机10的外侧表面上。
由于冷媒的冷却效果与冷媒的循环量有关,鉴于一些外界的客观因素,可能造成冷媒的循环量小,存在散热不足的问题,造成变频驱动器221散热不好,抑制压缩机运行负荷提升,因此,本实施例,将相变储热装置40设置在冷却管30与壳体21之间,使得冷却管30和相变储热装置40相辅相成,共同保证变频驱动器221的散热能力。
本实施例将相变储热装置40设置在壳体21与冷却管30之间,变频驱动器221产生的热量优先传递至相变储热装置40,此种方式可以具有以下的优势:
当冷却管30内的冷量足够多时,可以将相变储热装置40上的热量全部带走,同时相变储热装置40上还会将多余的冷量储存起来,避免冷量的浪费。当冷却管30内的冷量不足时,冷媒可以将相变储热装置40上一部分热量带走,其余的部分暂时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上,这样变频驱动器上的热量仍然可以扩散至相变储热装置上,以降低变频驱动器上的温度,因此,本实施例将相变储热装置40设置在壳体21与冷却管30之间,无论冷却管30在何种工作状态下,都能保证变频驱动器的散热速度。
进一步的,冷却管30的一部分与相变储热装置40的表面接触,冷却管30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相变储热装置40的外部,冷却管30中流经的冷媒还用于吸收相变储热装置40的热量。
冷却管30与相变储热装置40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冷却管30在相变储热装置上的投影可以完全位于相变储热装置40上,也可以是部分位于相变储热装置40上。
优选地,冷却管30的一部分与相变储热装置40的表面接触,冷却管30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相变储热装置40的外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组、第一换热器50和第二换热器60。
其中,第一换热器50可以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60可以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50用于放出热量以加热待加热的流体,进而将高温高压的气体转化为中温高压的液体,第二换热器60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凝器和蒸发器均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多加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中,中温高压的液体的温度位于40℃到50℃,由于变频驱动器221的发热温度在90℃左右,因此,仍然可以作为冷媒,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
压缩机组、第一换热器50以及第二换热器60之间可以通过冷媒管道进行连接。冷媒管道内流通有冷媒,冷媒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较低,易于发生气相和液相的转变,并在气相和液相的相互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另外,根据热水器或者空调的性能需求,可以自由选择冷媒的种类,比如,冷媒可以为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共沸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中的任一种。
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50的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50的出口与冷却管30的冷媒入口31连接,且冷却管30的冷媒出口32与第二换热器60的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接。
压缩机10用于将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50中冷凝放热,释放的热量用于加热冷水,以提供温度适宜的热水,或者是释放的热量用于加热空气,以制热,提高环境内的温度。
放热后的冷媒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或者气液混合状态,其后经由冷媒入口31进入冷却管30中,用于吸收变频驱动器221释放的热量,以冷却变频驱动器221,最后吸收了热量的液体经由冷媒出口32流出,经由管道进入第二换热器60内,可以理解的冷媒出口32与第二换热器60之间设置有膨胀阀,膨胀阀可以将高压的冷媒转变为低压的冷媒,当液态的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0吸收热量,使得液态的冷媒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低温低压的气态经由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进入压缩机10的入口,进行下一次的制热循环中。
传统的电控柜一般设置距离换热系统较远的位置上,当需要对电控柜冷却时,通常是利用一个冷却管道,是冷却管道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电控柜上冷却管连接,以将一部分的冷媒传输至电控柜处进行冷却,另一部分的冷媒通过管道输送至蒸发器处,因此,传统的冷却方式存在以下的缺陷,一是冷却管道较长,易存在冷却管道泄漏的问题,二是,只有少量的冷媒对变频驱动器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佳。
与传统的冷却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将电控柜集成在压缩机上,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冷却管的冷媒入口连接,缩短了冷媒与冷却管之间的传输路径,提高了安全性,另外,从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全部通入冷却管,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变频驱动器进行冷却。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中,冷却组件还包括相变储热装置40,其中,相变储热装置是用于辅助冷却管,防止出现冷却管内冷媒循环不畅时,致使冷却组件的冷却效果不足,抑制压缩机的运行负荷提升。
当换热系统刚开始工作时或者是压缩机小负荷工作时,冷却管内冷媒的循环量较小,此时,冷却管内冷媒不足以全部吸收变频驱动器发出的热量,此时,变频驱动器所释放的热量一部分被冷媒管吸收,另一部分被相变储能装置吸收并储存起来,通过相变储能装置和冷却管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变频驱动器的散热。
当压缩机高负荷工作时,冷却管内冷媒的循环量较大,此时,冷却管内冷媒可以全部吸收变频驱动器发出的热量,同时也可以将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的热量完全吸收,以将相变储热装置恢复至最初的状态。
当压缩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此时,变频驱动器所产生的热量完全依靠冷却管进行散热。
为了实时监测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60之间的压力,可以在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6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120,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数据,以验证压缩机是否正常工作。
冷媒出口32与第二换热器60之间的管路还设置有第一膨胀阀100,第一膨胀阀100可以降低从冷媒出口处流出的液态冷媒的压力,避免第二换热器60受到高压,降低第二换热器60的安全性。
为了实时监测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可以在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130,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气态冷媒的压力过大,损坏压缩机。
为了实现换热系统的制热和制冷状态的相互切换,换热系统还包括四通阀90,四通阀9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例如,四通阀90可以包括主阀和先导阀,先导阀具有与主阀中的两侧腔体连接的两个毛细管,两个毛细管内分别流动高压流体介质和低压流体介质,高压流体介质和低压流体介质的压差控制主阀滑块的滑动,以实现不同管路连通状态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四通阀90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一端口与压缩机出口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器50的入口连接,第三端口与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连接,第四端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接;当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冷媒出口32与第二换热器60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换热器70,第三换热器70用于吸收冷媒出口32流出的冷媒的热量。
其中,第三换热器70具有第一入口71、第一出口72、第二出口73以及第三出口74其中,第一入口71与冷媒出口32连接,第一出口72与第二换热器60的入口连接,以吸收冷媒出口32流出的冷媒的热量,将冷媒转化为低温高压的液体;且第一出口72和第二换热器60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二出口7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膨胀阀110,以降低部分液态冷媒的压力,进而实现缓解第一膨胀阀的压力。由于第三换热器中仍然会存在一部分气态的冷媒,气态的冷媒会通过第三出口74与压缩机的另一个入口连接,以将该气态冷媒通入压缩机,以对压缩机进行补气,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另外,第三出口74与压缩机之间设置一个单向阀,只需要气态的冷媒从第三出口74进入压缩机10内,防止压缩机10内的气体回流至第三换热器内。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为常见的板式换热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0,以实现冷媒中气体和液体的分离。
为了防止从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流出的气态冷媒中携带液体,因此,在第二换热器60的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80,以实现冷媒中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分离后的纯净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中。其中,气液分离器可以为常见的分离器,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如上描述的换热系统以及水箱,第一换热器50与水箱连接,以加热水箱中的冷水。
水箱具有供水端140和出水端150,其中,供水端140可以与冷水的入口连接,比如市政用水,出水端150可以与用水点连接,待加热的冷水从供水端140进入第一换热器50中进行换热,待加热的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加热后热水从出水端150流出,为用水点提供热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电控柜以及冷却组件;
所述电控柜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电控柜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控柜上,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以降低所述电控柜的温度;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控柜上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从所述冷媒入口流入所述冷却管,并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后从所述冷媒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包括壳体以及电控器,所述电控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器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相变储热装置,所述相变储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电控柜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相变储热装置朝向所述压缩机的外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表面接触,所述冷却管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外部;
所述冷却管中流经的所述冷媒还用于吸收所述相变储热装置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压缩机的外侧表面。
7.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压缩机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所述压缩机组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冷媒入口连接,且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放出热量以加热待加热的流体;
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吸收热量以将冷媒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吸收所述冷媒出口流出的所述冷媒的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实现所述冷媒中气体和液体的分离。
1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以及水箱,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水箱连接,以加热所述水箱中的冷水。
CN202010305246.5A 2020-04-17 2020-04-17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Active CN111608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246.5A CN111608891B (zh) 2020-04-17 2020-04-17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246.5A CN111608891B (zh) 2020-04-17 2020-04-17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891A true CN111608891A (zh) 2020-09-01
CN111608891B CN111608891B (zh) 2023-03-17

Family

ID=7220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5246.5A Active CN111608891B (zh) 2020-04-17 2020-04-17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8891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850A (zh) * 2003-06-16 2003-12-24 浙江大学 相变储热预热式热泵热水器
JP2005282550A (ja) * 2004-03-31 2005-10-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動圧縮機
CN1813506A (zh) * 2003-06-27 2006-08-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JP2009144603A (ja) * 2007-12-14 2009-07-02 Denso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CN101553699A (zh) * 2006-06-15 2009-10-07 开利公司 压缩机功率控制
CN101815869A (zh) * 2007-10-05 2010-08-25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装置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组件
CN101815868A (zh) * 2007-10-05 2010-08-25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装置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组件及方法
CN101821508A (zh) * 2007-10-08 2010-09-01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变速压缩机保护系统
JP2011247215A (ja) * 2010-05-28 2011-12-08 Denso Corp 電動圧縮機
CN104144594A (zh) * 2013-05-10 2014-11-12 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水冷却器的泵
CN104948373A (zh) * 2015-07-08 2015-09-30 浙江大学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余热利用暖机系统及其方法
CN205037563U (zh) * 2015-09-30 2016-02-17 江苏双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温环境下新型空气源热泵
CN109413953A (zh) * 2018-11-26 2019-03-01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控制器
CN109639053A (zh) * 2018-11-26 2019-04-16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850A (zh) * 2003-06-16 2003-12-24 浙江大学 相变储热预热式热泵热水器
CN1813506A (zh) * 2003-06-27 2006-08-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JP2005282550A (ja) * 2004-03-31 2005-10-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動圧縮機
CN101553699A (zh) * 2006-06-15 2009-10-07 开利公司 压缩机功率控制
CN101815869A (zh) * 2007-10-05 2010-08-25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装置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组件
CN101815868A (zh) * 2007-10-05 2010-08-25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装置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组件及方法
CN101821508A (zh) * 2007-10-08 2010-09-01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变速压缩机保护系统
JP2009144603A (ja) * 2007-12-14 2009-07-02 Denso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2011247215A (ja) * 2010-05-28 2011-12-08 Denso Corp 電動圧縮機
CN104144594A (zh) * 2013-05-10 2014-11-12 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水冷却器的泵
CN104948373A (zh) * 2015-07-08 2015-09-30 浙江大学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余热利用暖机系统及其方法
CN205037563U (zh) * 2015-09-30 2016-02-17 江苏双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温环境下新型空气源热泵
CN109413953A (zh) * 2018-11-26 2019-03-01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控制器
CN109639053A (zh) * 2018-11-26 2019-04-16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891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07082B2 (ja) 発熱体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熱管理システム
JP4599910B2 (ja) 給湯装置
US20170184314A1 (en)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JP5419437B2 (ja) 空調複合給湯装置
EP3249318A1 (en) Heat-pump drinking wat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heat-pump drinking water device
CN107327997B (zh) 空调系统
JP2006038277A (ja) ソーラー発電システム
JP3719444B1 (ja) 圧縮式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377634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WO2020004219A1 (ja) 機器温調装置
CN113710061A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111608891B (zh)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CN201897275U (zh) 节能机柜空调器
KR101093431B1 (ko) 온수 생성이 가능한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CN114245665B (zh) 一种空调
JP6089670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114992851A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3623790A (zh) 空调余热回收及高温热泵制蒸汽设备
JP2005069608A (ja) 温水利用システム
CN216924603U (zh) 蓄热空调系统
CN216159187U (zh) 用于空调的散热系统和空调
WO2018070182A1 (ja) 機器温調装置
CN218241985U (zh) 电池冷却系统及搅拌车
JP6089669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22051792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