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8408A -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8408A
CN111608408A CN201910134529.5A CN201910134529A CN111608408A CN 111608408 A CN111608408 A CN 111608408A CN 201910134529 A CN201910134529 A CN 201910134529A CN 111608408 A CN111608408 A CN 111608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eight
mixture
stirring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45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8408B (zh
Inventor
甘季中
曹万智
杨永恒
王洪镇
郭启龙
庞建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345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8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8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14Polyep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2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alkyl, ammonium or metal silicates; containing silica sols
    • C04B28/26Silicates of the alkali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6Hom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a main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ingle sugar, e.g. colominic acid
    • C08B37/0009Hom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a main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ingle sugar, e.g. colominic acid alpha-D-Glucans, e.g. polydextrose, alternan, glycogen; (alpha-1,4)(alpha-1,6)-D-Glucans; (alpha-1,3)(alpha-1,4)-D-Glucans, e.g. isolichenan or nigeran; (alpha-1,4)-D-Glucans; (alpha-1,3)-D-Glucans, e.g. pseudonigeran;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12Cyclodextrin [CD], e.g. cycle with 6 units (alpha), with 7 units (beta) and with 8 units (gamma), large-ring cyclodextrin or cycloamylose with 9 units or mor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72Repairing or restoring existing buildings or build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的辅热层。所述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的厚度比例为:1:1:1。再结合其它部分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裂缝抑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剪切强度、耐水性、耐冻融性性能不足、热应力使得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出现变形裂变导致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也出现裂缝的缺陷。

Description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背景技术
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变化,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部分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中起到挡水作用,当混凝土裂缝贯通背水面和迎水面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渗漏水情况,在一些特殊场所,有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工程事故。
为了解决混凝土裂缝的问题,现有普遍采用的是对混凝土裂缝内填充混凝土裂缝抑制剂,这样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8-21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3-5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10-3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大于95%或接近100%,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2-16倍。
该混凝土裂缝抑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剪切强度、耐水性、耐冻融性性能不足的缺陷,具体而言就是,该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剪切强度小于0.6Mpa、耐水性小于0.4Mpa以及耐冻融性小于0.3Mpa;另外就是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与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之间由于常常因为各自本身温度不均匀而出现热应力的问题,热应力就是温度不均匀使伸缩受制约而产生的应力,这种应力的出现也会使得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出现变形裂变,导致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也出现裂缝。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裂缝抑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剪切强度、耐水性、耐冻融性性能不足、热应力使得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出现变形裂变导致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也出现裂缝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
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辅热层4。
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厚度比例为:1:1:1。
所述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材料为混凝土裂缝抑制剂,所述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8-21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3-5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10-3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大于95%或接近100%,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2-16倍。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800份-92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280份-32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52份-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13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24份-56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6-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5份-9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26份-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820份-164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34份-64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4-22份的添加剂二。
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1-1:称取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来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用柱状玻璃棒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拌匀,把敞口容器内的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92℃-96℃,让羧甲基纤维素钠全部溶化在H2O里并在72℃-78℃的条件下静置62分钟,由此而得混合物一;
S1-2:称取重量份数为9-13份的添加剂一,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一的条件下,把该添加剂一与其余的H2O倒进至混合物一里,接着在柱状玻璃棒继续搅动的条件下再往混合物一里添进重量份数为112份-140份的二甲基硅油与重量份数为1-3份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二,把混合物二加热至92℃-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然后降温到58℃-66℃;接着在混合物二内添进其余的二甲基硅油与其余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三;把混合物三加热至92℃-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
S1-3:往混合物三中添加重量份数为9-13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800份-920份的泡花碱得到混合物四,把混合物四在92℃-96℃的条件下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接着降温到38℃-42℃;
S1-4: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四的条件下,往混合物四里添进重量份数为26份-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52份-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13份的二乙基乙醇和重量份数为24份-56份的二甲基亚砜后得到混合物五,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五;
S1-5:朝混合物五里添进其余的添加剂一、重量份数为6-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重量份数为5份-9份的松香后得到混合物六,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六,把混合物六在38℃-42℃的条件下静置12分钟-22分钟,然后降温到22℃-25℃,就得到了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98份-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24份的高岭土、重量份数为16份-28份的硅藻土、重量份数为38份-64份的H2O、重量份数为8份-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32份的苯酚、重量份数为18份-44份的环氧树脂胶、重量份数为6-24份的硫铝酸钙以及重量份数为28-54份的粉煤灰。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2-1:把重量份数为98份-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24份的高岭土和重量份数为16份-28份的硅藻土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一;
S2-2:把重量份数为8份-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32份的苯酚与重量份数为28-54份的粉煤灰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二,再把物料二同S2-1里得到的物料一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三;
S2-3:把重量份数为18份-44份的环氧树脂胶和重量份数为6-24份的硫铝酸钙添进至重量份数为38份-64份的H2O里搅拌而拌匀后得到物料四,把物料四和物料三搅拌而拌匀,这样就得到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
所述辅热层4由网孔水泥片和设置该网孔水泥片内的纵向延伸的温差消除管5组成,该温差消除管5内端延伸至混凝土体内核。
所述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5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5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剪切强度更佳;本发明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由此就弥补了现有的单纯使用混凝土裂缝抑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剪切强度、耐水性、耐冻融性性能不足的问题;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5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5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这样的铝合金管道就能把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与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之间由于常常因为各自本身温度不均匀产生的热量实时的带出去,防止出现热应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
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辅热层4。
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厚度比例为:1:1:1。
所述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材料为混凝土裂缝抑制剂,所述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8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 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3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1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6%,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2倍。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80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28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80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52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24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6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5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26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82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34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4份的添加剂二。
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1-1:称取重量份数为40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来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用柱状玻璃棒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拌匀,把敞口容器内的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92℃,让羧甲基纤维素钠全部溶化在H2O里并在72℃的条件下静置62分钟,由此而得混合物一;
S1-2:称取重量份数为9份的添加剂一,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一的条件下,把该添加剂一与其余的H2O倒进至混合物一里,接着在柱状玻璃棒继续搅动的条件下再往混合物一里添进重量份数为112份的二甲基硅油与重量份数为1份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二,把混合物二加热至92℃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然后降温到58℃;接着在混合物二内添进其余的二甲基硅油与其余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三;把混合物三加热至92℃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
S1-3:往混合物三中添加重量份数为9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800份的泡花碱得到混合物四,把混合物四在92℃的条件下下静置22分钟,接着降温到38℃;
S1-4: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四的条件下,往混合物四里添进重量份数为26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52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的二乙基乙醇和重量份数为24份的二甲基亚砜后得到混合物五,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五;
S1-5:朝混合物五里添进其余的添加剂一、重量份数为6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重量份数为5份的松香后得到混合物六,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六,把混合物六在38℃的条件下静置12分钟,然后降温到22℃,就得到了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101
由表1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
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8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3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1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6%,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2倍。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98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的高岭土、重量份数为16份的硅藻土、重量份数为38份的H2O、重量份数为8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的苯酚、重量份数为18份的环氧树脂胶、重量份数为6份的硫铝酸钙以及重量份数为28份的粉煤灰。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2-1:把重量份数为98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的高岭土和重量份数为16份的硅藻土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一;
S2-2:把重量份数为8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的苯酚与重量份数为28份的粉煤灰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二,再把物料二同S2-1里得到的物料一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三;
S2-3:把重量份数为18份的环氧树脂胶和重量份数为6份的硫铝酸钙添进至重量份数为38份的H2O里搅拌而拌匀后得到物料四,把物料四和物料三搅拌而拌匀,这样就得到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剪切强度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111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121
由表2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的剪切强度更佳。
所述辅热层4由网孔水泥片和设置该网孔水泥片内的纵向延伸的温差消除管5组成,该温差消除管5内端延伸至混凝土体内核。
所述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5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5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这样的铝合金管道就能把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与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之间由于常常因为各自本身温度不均匀产生的热量实时的带出去,防止出现热应力的问题。
实施例2: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
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辅热层4。
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厚度比例为:1:1:1。
所述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材料为混凝土裂缝抑制剂,所述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4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 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4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2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7%,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4倍。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86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30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1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69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27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10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40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17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16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7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35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132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49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13份的添加剂二。
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1-1:称取重量份数为48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来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用柱状玻璃棒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8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拌匀,把敞口容器内的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80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94℃,让羧甲基纤维素钠全部溶化在H2O里并在75℃的条件下静置62分钟,由此而得混合物一;
S1-2:称取重量份数为11份的添加剂一,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一的条件下,把该添加剂一与其余的H2O倒进至混合物一里,接着在柱状玻璃棒继续搅动的条件下再往混合物一里添进重量份数为126份的二甲基硅油与重量份数为2份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二,把混合物二加热至94℃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9分钟,然后降温到62℃;接着在混合物二内添进其余的二甲基硅油与其余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三;把混合物三加热至94℃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9分钟;
S1-3:往混合物三中添加重量份数为11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860份的泡花碱得到混合物四,把混合物四在94℃的条件下下静置29分钟,接着降温到40℃;
S1-4: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四的条件下,往混合物四里添进重量份数为35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69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27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10份的二乙基乙醇和重量份数为40份的二甲基亚砜后得到混合物五,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五;
S1-5:朝混合物五里添进其余的添加剂一、重量份数为17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16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重量份数为7份的松香后得到混合物六,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六,把混合物六在40℃的条件下静置17分钟,然后降温到23℃,就得到了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151
由表3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一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
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4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 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4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2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7%,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4倍。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110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21份的高岭土、重量份数为22份的硅藻土、重量份数为51份的H2O、重量份数为12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22份的苯酚、重量份数为31份的环氧树脂胶、重量份数为15份的硫铝酸钙以及重量份数为41份的粉煤灰。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2-1:把重量份数为110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21份的高岭土和重量份数为22份的硅藻土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一;
S2-2:把重量份数为12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22份的苯酚与重量份数为41份的粉煤灰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二,再把物料二同S2-1里得到的物料一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三;
S2-3:把重量份数为31份的环氧树脂胶和重量份数为15份的硫铝酸钙添进至重量份数为51份的H2O里搅拌而拌匀后得到物料四,把物料四和物料三搅拌而拌匀,这样就得到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剪切强度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171
由表4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二的剪切强度更佳。
所述辅热层4由网孔水泥片和设置该网孔水泥片内的纵向延伸的温差消除管5组成,该温差消除管5内端延伸至混凝土体内核。
所述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5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5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这样的铝合金管道就能把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与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之间由于常常因为各自本身温度不均匀产生的热量实时的带出去,防止出现热应力的问题。
实施例3: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
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辅热层4。
所述环氧树脂层1、热塑封隔层2和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厚度比例为:1:1:1。
所述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材料为混凝土裂缝抑制剂,所述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21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5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3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9%,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6倍。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92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32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13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56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9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164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64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22份的添加剂二。
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1-1:称取重量份数为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来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用柱状玻璃棒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拌匀,把敞口容器内的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96℃,让羧甲基纤维素钠全部溶化在H2O里并在78℃的条件下静置62分钟,由此而得混合物一;
S1-2:称取重量份数为13份的添加剂一,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一的条件下,把该添加剂一与其余的H2O倒进至混合物一里,接着在柱状玻璃棒继续搅动的条件下再往混合物一里添进重量份数为140份的二甲基硅油与重量份数为3份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二,把混合物二加热至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36分钟,然后降温到66℃;接着在混合物二内添进其余的二甲基硅油与其余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三;把混合物三加热至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36分钟;
S1-3:往混合物三中添加重量份数为13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920份的泡花碱得到混合物四,把混合物四在96℃的条件下下静置36分钟,接着降温到42℃;
S1-4: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四的条件下,往混合物四里添进重量份数为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13份的二乙基乙醇和重量份数为56份的二甲基亚砜后得到混合物五,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五;
S1-5:朝混合物五里添进其余的添加剂一、重量份数为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重量份数为9份的松香后得到混合物六,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六,把混合物六在42℃的条件下静置22分钟,然后降温到25℃,就得到了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201
由表5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的耐水性和耐冻融性更佳。
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21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5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3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为99%,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6倍。
所述热塑封隔层2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92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32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13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56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9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164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64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22份的添加剂二。
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24份的高岭土、重量份数为28份的硅藻土、重量份数为64份的H2O、重量份数为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32份的苯酚、重量份数为44份的环氧树脂胶、重量份数为24份的硫铝酸钙以及重量份数为54份的粉煤灰。
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2-1:把重量份数为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24份的高岭土和重量份数为28份的硅藻土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一;
S2-2:把重量份数为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32份的苯酚与重量份数为54份的粉煤灰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二,再把物料二同S2-1里得到的物料一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三;
S2-3:把重量份数为44份的环氧树脂胶和重量份数为24份的硫铝酸钙添进至重量份数为64份的H2O里搅拌而拌匀后得到物料四,把物料四和物料三搅拌而拌匀,这样就得到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剪切强度更佳。所述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的剪切强度更佳。具体而言,把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221
Figure BDA0001976560450000231
由表6所示,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与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相比较可知,该实施例得到的环氧树脂层的材料比现有技术得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三的剪切强度更佳。
所述辅热层4由网孔水泥片和设置该网孔水泥片内的纵向延伸的温差消除管5组成,该温差消除管5内端延伸至混凝土体内核。
所述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5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5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这样的铝合金管道就能把混凝土裂缝抑制剂与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之间由于常常因为各自本身温度不均匀产生的热量实时的带出去,防止出现热应力的问题。
以上以用实施例说明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Claims (9)

1.一种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裂缝外表沿裂缝纵深方向直至裂缝内的底壁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
还包括贯穿所述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的辅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热塑封隔层和基底封装生长层的厚度比例为: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封装生长层3的材料为混凝土裂缝抑制剂,所述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先将β-环糊精分散到无水二甲基亚砜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滴加入含有丙烯酰氯质量分数10wt%的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8-21倍;在60℃下反应10h,随后用油泵抽出体系中未反应的丙烯酰氯和生成的HCl,得到分散液,再将所得分散液逐滴加入到丙酮中,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离心分离出沉淀后用冰丙酮洗涤沉淀三次,真空干燥24h,即为所述的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
所述丙酮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的3-5倍;
(2)将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和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分散到水中,所述含有多重双键的β-环糊精粉末与添加剂二偶氮二氰基戊酸的摩尔比为(10-30):1;剧烈搅拌下在80℃反应20h,反应结束后,抽滤,真空干燥,研磨粉碎过筛,即为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抑制剂;
在步骤(2)所述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与羟基的反应活性很高,可以认为转化率大于95%或接近100%,通过控制丙烯酰氯的使用量来推测β-环糊精的反应程度;
所滴加入的丙烯酰氯的摩尔量是β-环糊精的12-1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封隔层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800份-920份的泡花碱、重量份数为280份-320份的二甲基硅油、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为52份-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13份的二乙基乙醇、重量份数为24份-56份的二甲基亚砜、重量份数为6-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重量份数为5份-9份的松香、重量份数为26份-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820份-1640份的H2O、重量份数为34份-64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4-22份的添加剂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一为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添加剂二为偶氮二异丁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封隔层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1-1:称取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来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用柱状玻璃棒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拌匀,把敞口容器内的把敞口容器内的重量份数为400份-560份的H2O和重量份数为80份-144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至92℃-96℃,让羧甲基纤维素钠全部溶化在H2O里并在72℃-78℃的条件下静置62分钟,由此而得混合物一;
S1-2:称取重量份数为9-13份的添加剂一,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一的条件下,把该添加剂一与其余的H2O倒进至混合物一里,接着在柱状玻璃棒继续搅动的条件下再往混合物一里添进重量份数为112份-140份的二甲基硅油与重量份数为1-3份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二,把混合物二加热至92℃-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然后降温到58℃-66℃;接着在混合物二内添进其余的二甲基硅油与其余的添加剂二得到混合物三;把混合物三加热至92℃-96℃并在该温度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
S1-3:往混合物三中添加重量份数为9-13份的添加剂一和重量份数为800份-920份的泡花碱得到混合物四,把混合物四在92℃-96℃的条件下下静置22分钟-36分钟,接着降温到38℃-42℃;
S1-4:在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混合物四的条件下,往混合物四里添进重量份数为26份-44份的硫酸钾铝、重量份数为52份-86份的环氧大豆油、重量份数为18份-36份的柠檬酸三乙酯、重量份数为7份-13份的二乙基乙醇和重量份数为24份-56份的二甲基亚砜后得到混合物五,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五;
S1-5:朝混合物五里添进其余的添加剂一、重量份数为6-28份的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重量份数为4份-28份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重量份数为5份-9份的松香后得到混合物六,用柱状玻璃棒搅动拌匀混合物六,把混合物六在38℃-42℃的条件下静置12分钟-22分钟,然后降温到22℃-25℃,就得到了所述热塑封隔层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的材料的配料包括:重量份数为98份-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24份的高岭土、重量份数为16份-28份的硅藻土、重量份数为38份-64份的H2O、重量份数为8份-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32份的苯酚、重量份数为18份-44份的环氧树脂胶、重量份数为6-24份的硫铝酸钙以及重量份数为28-54份的粉煤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S2-1:把重量份数为98份-122份的凝石、重量份数为18份-24份的高岭土和重量份数为16份-28份的硅藻土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一;
S2-2:把重量份数为8份-16份的白炭黑、重量份数为12份-32份的苯酚与重量份数为28-54份的粉煤灰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二,再把物料二同S2-1里得到的物料一搅拌而拌匀,得到物料三;
S2-3:把重量份数为18份-44份的环氧树脂胶和重量份数为6-24份的硫铝酸钙添进至重量份数为38份-64份的H2O里搅拌而拌匀后得到物料四,把物料四和物料三搅拌而拌匀,这样就得到所述环氧树脂层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层由网孔水泥片和设置该网孔水泥片内的纵向延伸的温差消除管组成,该温差消除管内端延伸至混凝土体内核;
所述网孔水泥片为竖向开有柱状贯通口的片状水泥片,所述柱状贯通口就是所述网孔,所述温差消除管为两头贯通的圆环柱状铝合金管道,所述温差消除管的作为内端的底端一直插进作为混凝土体内核的混凝土裂缝内的底壁内。
CN201910134529.5A 2019-02-23 2019-02-23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Active CN111608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4529.5A CN111608408B (zh) 2019-02-23 2019-02-23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4529.5A CN111608408B (zh) 2019-02-23 2019-02-23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408A true CN111608408A (zh) 2020-09-01
CN111608408B CN111608408B (zh) 2022-03-22

Family

ID=7219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4529.5A Active CN111608408B (zh) 2019-02-23 2019-02-23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840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6479A (zh) * 2015-02-03 2015-07-01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引水隧洞混凝土渗水堵漏施工方法
CN105418006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湖北大学 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
CN105603856A (zh) * 2016-01-25 2016-05-25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rt车站重载交通路段快速维修的方法
CN106008865A (zh) * 2016-05-20 2016-10-12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60598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四川省爱馨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外墙裂缝修复结构
CN106746908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陈振武 一种墙保温用涂料
CN108049651A (zh) * 2017-12-22 2018-05-18 武汉固立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裂缝堵漏方法
CN109338861A (zh) * 2018-09-04 2019-02-15 徐春辉 一种路面快速修复用混凝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6479A (zh) * 2015-02-03 2015-07-01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引水隧洞混凝土渗水堵漏施工方法
CN106746908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陈振武 一种墙保温用涂料
CN105418006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湖北大学 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
CN105603856A (zh) * 2016-01-25 2016-05-25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rt车站重载交通路段快速维修的方法
CN106008865A (zh) * 2016-05-20 2016-10-12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裂缝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60598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四川省爱馨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外墙裂缝修复结构
CN108049651A (zh) * 2017-12-22 2018-05-18 武汉固立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裂缝堵漏方法
CN109338861A (zh) * 2018-09-04 2019-02-15 徐春辉 一种路面快速修复用混凝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华轩: "处理混凝土裂缝和修补缺陷技术", 《民营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408B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2949B (zh) 高强度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800A (zh) 柔性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
CN108751844B (zh) 一种带防腐涂层的钢结构内墙用界面剂
CN111608408B (zh) 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体系
CN102040348B (zh) 抗渗早强有机硅防水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2234185B (zh) 防水永凝液及其制备工艺
CN111606648B (zh) 一种石膏基导热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54843A (zh) 防水氯丁橡胶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8532A (zh) 一种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63739A (zh) 一种水剂混凝土水化温升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6747A (zh) 一种保温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8558B (zh) 环保保温复合建筑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04386953A (zh) 防火保温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59596A (zh) 一种酸性硅酮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8311A (zh) 一种有机硅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034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自密实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3861947U (zh) 一种便于快速装卸物料的太阳能蒸馏釜
CN102515642B (zh) 一种具有较强粘稠度的泥浆配方
CN104087234A (zh) 一种高强度聚氨酯建筑密封膏的制备方法
CN107663061A (zh) 提高性能的保温涂料生产方法
CN204824184U (zh) 生产高纯石墨的焙烧炉
CN104891890A (zh) 一种陶瓷砖胶粘剂
CN103214190A (zh) 一种真空玻璃的制造工艺
CN107399962A (zh) 一种低膨胀耐火保温板的制备方法
CN103214195B (zh) 利用聚乙烯热熔胶膜粘接的真空玻璃的封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