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4682B -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4682B
CN111604682B CN202010099450.6A CN202010099450A CN111604682B CN 111604682 B CN111604682 B CN 111604682B CN 202010099450 A CN202010099450 A CN 202010099450A CN 111604682 B CN111604682 B CN 111604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annular
inward
inner mold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9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4682A (zh
Inventor
垣本贵裕
松本达成
和田朋大
板东尭宏
小笠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8Machines for placing washers, circlips, or the like on bolts or other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在第1工序中,将衬垫(20)以包围组装装置(30)的内模(36)的方式载置在载置台(33)上。在第2工序中,通过使配置于内模(36)的外侧的多个外模(41)分别向内侧移动,将环状密封部(22)夹入于多个外模(41)与内模(36)之间,从而使衬垫(20)成为立起状态并保持为该状态。在第3工序中,将被组装构件(10)以环状安装部(21)的局部插入槽部(14)的方式载置在衬垫(20)上。在第4工序中,通过在使各外模(41)向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一边利用被组装构件(10)将内模(36)压下去一边将该被组装构件(10)向载置台(33)侧压入,从而使环状安装部(21)嵌合于槽部(14)。

Description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具有弹性的衬垫的环状安装部(日文:環状被着部)嵌合于被组装构件的槽部而将衬垫组装于被组装构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包括被组装构件和组装于该被组装构件的衬垫的带衬垫的产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被组装构件形成有环状的槽部。衬垫包括环状安装部和环状密封部,具有弹性。衬垫通过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而组装于被组装构件。作为上述被组装构件,例如能够举出从上侧对发动机的缸头进行覆盖的缸头盖。
一般来讲,作业人员按顺序进行以下的作业来进行衬垫向被组装构件的组装。以槽部处于上侧的方式将被组装构件安装于治具。从治具附近的衬垫收纳部取出衬垫,更换把持衬垫的方式以使环状安装部处于下侧。一边以环状安装部的局部插入槽部的开口的方式使衬垫沿着槽部布置、即进行定位,一边将衬垫载置在被组装构件上。接着,通过将衬垫沿着周向按顺序向被组装构件侧压入,从而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能一边确认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状况一边进行衬垫的压入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257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不仅槽部的形状复杂,而且衬垫由弹性材料形成,很难将该衬垫保持为特定的形状。因此,衬垫组装于被组装构件的组装作业中的、一边沿着槽部的形状布置一边衬垫载置在被组装构件上的作业、和将衬垫在周向上按顺序压入而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作业繁琐,花费时间。
特别是,为了以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方式压入衬垫,正确地将衬垫载置在被组装构件上的作业是很重要的,要求慎重地进行。因此,这会使衬垫的组装作业更加繁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且适当地进行使衬垫沿着槽部的形状布置的作业和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作业的、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衬垫的组装方法是将包括环状安装部和环状密封部且具有弹性的环状的衬垫作为组装对象,使用包括载置台、内模及多个外模的组装装置,通过使所述环状安装部嵌合于在被组装构件形成的环状的槽部,从而将所述衬垫组装于所述被组装构件的方法,所述载置台具有载置面,在使所述环状密封部与该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该载置面上载置所述衬垫,所述内模相对于所述载置台升降,所述多个外模配置在所述内模的周围并且沿着所述载置面沿所述衬垫的内外方向移动,其中,该衬垫的组装方法包括:第1工序,在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将所述衬垫以包围所述内模的方式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第2工序,通过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移动而将所述环状密封部夹入于各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从而使所述衬垫成为立起状态并保持为该状态;第3工序,将所述被组装构件以所述环状安装部的局部插入所述槽部的方式载置在所述衬垫上;以及第4工序,通过在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被组装构件将所述内模压下去一边将该被组装构件向所述载置台侧压入,从而使所述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所述槽部。
在上述的组装方法的实施时,在第1工序中,在各外模向衬垫的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该衬垫以包围内模的方式载置在载置台上。在使环状密封部与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该载置。在该阶段中,衬垫只要包围内模即可,也可以不成为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在第2工序中,多个外模分别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移动而靠近内模,各外模在向上述内侧移动的过程中与环状密封部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各外模向上述内侧移动时,利用该外模向上述内侧推压衬垫。于是,环状密封部的内周面被按压于内模的外周面。在将环状密封部夹入于所有外模和内模之间时,衬垫以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设为立起状态并保持为该状态。因此,对于人工而言,不需要使衬垫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作业。
在第3工序中,被组装构件以环状安装部的局部插入槽部的方式载置在衬垫上。
在第4工序中,各外模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在该状态下,在被组装构件被向载置台侧压入时,利用该被组装构件将内模压下去。换一种表达,通过将内模压下去从而能够实现被组装构件的压入。而且,通过被组装构件的压入,从而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如上所述,在被组装构件被压入之前,衬垫以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设为立起状态,而且保持为该状态。因此,作业人员仅通过将被组装构件压入就能够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与以往不同,作业人员可以不进行一边确认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状况一边将衬垫在周向上按顺序压入而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作业。
此外,在将被组装构件压入时,由于各外模从被组装构件的移动路径朝偏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位移动,因此不易妨碍压入。
这样,无论是使衬垫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作业、还是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作业都变简单。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在所述衬垫的组装方法中被使用,其中,该组装装置包括:载置台,其具有载置面,在使所述环状密封部与该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该载置面上载置所述衬垫;内模,其在未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去时所处的上升位置和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去时所处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以及多个外模,它们分别配置于所述内模的周围的多处,并且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沿着所述载置面移动,所述前进位置是将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衬垫的所述环状密封部夹入于所述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时所述外模所处的位置,所述后退位置是与所述前进位置相比所述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远去后所处的位置,所述内模在所述第1工序、所述第2工序及所述第3工序中配置于所述上升位置,在所述第4工序中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到所述下降位置,各外模在所述第1工序中配置于所述后退位置,在所述第2工序中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在所述第3工序中配置于所述前进位置,在所述第4工序中向所述后退位置移动。
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组装装置在上述组装方法的实施时如下地工作。
在第1工序中,内模配置于上升位置,并且所有外模都配置于后退位置。在该状态下,各外模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远离内模,在载置台上且是内模和多个外模之间产生能配置衬垫的间隙。因此,在第1工序中,能够在使环状密封部与载置面接触状态下将衬垫载置于载置台上的上述间隙,衬垫载置于该间隙。
在第2工序中,内模继续配置于上升位置。此外,多个外模分别通过向前进位置移动而靠近内模。利用移动的外模将衬垫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推压,并按压于内模的外周面。环状密封部被夹入在所有外模和内模之间,衬垫以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设为立起状态,并保持为该状态。
在第3工序中,内模继续配置于上升位置,并且所有外模都继续配置于前进位置。通过内模和多个外模的上述配置,在第3工序中,能够将被组装构件以环状安装部的局部插入槽部的方式载置在衬垫上。另外,在被组装构件载置在衬垫上时,该被组装构件中的比槽部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的部分位于内模上或者内模的上方,该被组装构件中的比槽部靠该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位于多个外模上或者多个外模的上方。
在第4工序中,所有外模通过向后退位置移动,从而从被组装构件被压入的情况下的该被组装构件的移动路径朝偏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位移动。因此,外模不易妨碍被组装构件的压入。在被组装构件被压入时,在利用该被组装构件将内模压下去的同时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上述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能够简单且适当地进行使衬垫与槽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作业和使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槽部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被组装构件组装有衬垫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俯视图。
图3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与内模和所有外模一同表示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组装装置的图,是表示各外模向后退位置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组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自图4的状态使各外模向前进位置移动后的组装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组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组装方法的第1工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8B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组装方法的第2工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8C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组装方法的第3工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9A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组装方法的第4工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9B是表示该第4工序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被组装构件;14、槽部;17、24、38、上表面;20、衬垫;21、环状安装部;22、环状密封部;26、弹性构件;30、组装装置;31、基台;33、载置台;34、载置面;36、内模;41、42、外模;43、檐部;46、支承轴;47、操作杆;49、升降台(构成传递机构的一部分);50、第1机构部(构成传递机构的一部分);51、臂、60、第2机构部(构成传递机构的一部分);61、62、凸轮;61a、62a、凸轮轮廓;63、从动件;64、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将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组装衬垫的被组装构件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被组装构件10构成从上侧覆盖发动机的缸头的树脂制的缸头盖。被组装构件10具有在下端形成有开口11的中空部12。被组装构件10的开口11的周缘部13呈大致长方形的四方环状。在周缘部13且是开口11的周围形成有在该周缘部13的下表面开口的槽部14。槽部14与周缘部13的形状对应地呈大致长方形的四方环状。
衬垫20配置于被组装构件10与同被组装构件10相邻的构件之间的间隙,用于抑制从该间隙的漏油、或者实现减振(减弱振动),衬垫20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在被组装构件10是缸头盖的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构件是缸头。如图2所示,衬垫20与槽部14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四方环状。衬垫20由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短边部18和比各短边部18长且沿着与该短边部18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长边部19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衬垫20的上部由环状安装部21构成,该衬垫20的下部由环状密封部22构成。环状安装部21的在衬垫20的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越靠上侧则越小。环状安装部21自环状密封部22的突出长度被设定为与槽部14的深度同等程度。环状安装部21从下方嵌合于上述槽部14。环状密封部22的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得大于环状安装部21的下端部的尺寸。环状密封部22在上述内外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连结于环状安装部21的下端部。在环状安装部21整体嵌合于槽部14的状态下,环状密封部22位于周缘部13的正下方。
接着,说明组装装置30的概略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组装装置30在自身的下部具备呈长方形的板状的基台31。腿部32从基台31的四角分别向下方突出。基台31被上述腿部32支承。在基台31的上方配置有载置台33。载置台33在自身的上表面具有载置面(参照图8A等)34,在使上述环状密封部22与该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该载置面上载置衬垫20。载置台33利用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4根)引导柱35连结于基台31。
在载置台33配置有内模36和多个(4个)外模。
另外,在图4~图7中,用双点划线图示了内模36。如图3所示,内模36的外周面37形成为与正规地组装于被组装构件10的状态下的衬垫20的环状密封部22的内周面23相匹配的形状。内模36构成为在图9B所示的下降位置和图9A等所示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上升位置是内模36未被被组装构件10压下时所处的位置,下降位置是内模36被被组装构件10压下时所处的位置。在下降位置,内模36的上表面38成为与载置在载置台33上的衬垫20的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相同的高度。在上升位置,上述上表面38成为比上表面24高且比环状安装部21的上表面17低的高度。并且,在上升位置,上表面38被设定为与外模41的上表面39相同的高度。
在载置台33和内模36之间的多处配置有承受该内模36的载荷的弹性构件2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弹簧作为该弹性构件26,但也可以使用与弹簧不同的弹性体。
另外,在组装装置30设有用于限制内模36向比上升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上升的限制部(省略图示)。
如图3~图5所示,4个外模以整体呈长方形的框状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包围内模36的4处。4个外模由配置于两个短边部18的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一对外模41和配置于两个长边部19的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一对外模42构成。
另外,在图4和图6中,省略了一对外模42和使该外模42向上述内外方向中的、沿着衬垫20的短边部18的方向移动的机构(后述的第2机构部60)的图示。此外,在图5和图7中,省略了一对外模41和使该外模41向上述内外方向中的、沿着衬垫20的长边部19的方向移动的机构(第2机构部60)的图示。
如图4、图6及图8A所示,各外模41具有从自身的上部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突出的檐部43。此外,如图5和图7所示,在各外模42的上部也形成有与上述外模41相同的檐部43。如图8A所示,各檐部43的下表面位于比载置在载置台33上的状态下的衬垫20的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高一些的位置。各外模41的上表面39位于比上述状态下的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高且比环状安装部21的上表面17低的位置。这一点对于各外模42的上表面而言也相同,对此未图示。
各外模41的比檐部43靠下侧的部分且是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面44形成为与正规地组装于被组装构件10的状态下的衬垫20的环状密封部22的外周面25相匹配的形状。这一点对于各外模42的内侧面而言也相同,对此未图示。
一对外模41设置为在图6和图8B所示的前进位置与图4和图8A所示的后退位置之间沿着载置面34向上述内外方向中的彼此相反的方向往复移动。此外,一对外模42设置为在图7所示的前进位置与图5所示的后退位置之间沿着载置面34向上述内外方向中的彼此相反的方向往复移动。
前进位置是将载置在载置台33上的衬垫20夹入于外模41、42与处于上升位置的内模36之间时外模41、42所处的位置。在前进位置,外模41、42的内侧面44接触于以内周面23与内模36的外周面37接触的状态下的环状密封部22的外周面25。此外,檐部43从上侧覆盖于环状密封部22中的、比环状安装部21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后退位置是与上述前进位置相比外模41、42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远去后所处的位置。在后退位置,檐部43脱离(离开)环状密封部22。
另外,在组装装置30设有限制部(省略图示),该限制部容许外模41、42沿着上述内外方向移动,限制外模41、42沿着除此之外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基台31的正下方,在沿着衬垫20的短边部18的方向上互相离开的两处设有轴承部45。沿沿着上述短边部18的方向延伸的支承轴4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两个轴承部45。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操作杆47的下端部以能够一体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轴46的一个(图5的右方的)端部。操作杆47能够在图4所示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立起位置和图6所示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位置之间倾转。
另外,在组装装置30设有用于限制操作杆47自立起位置向与倾斜位置相反的一侧倾转的限制部(省略图示)和自倾斜位置向与立起位置相反的一侧倾转的限制部(省略图示)。
在支承轴46上卷装有回归用的弹簧构件(省略图示),为了使倾转到倾斜位置的操作杆47返回到立起位置,该弹簧构件对该支承轴46向从倾斜位置朝向立起位置的方向转动施力。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操作杆47和外模41、42之间设有传递机构。传递机构是用于将操作杆47的倾转转换为上述内外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41、42传递、使该外模41、42以同步的状态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机构。
传递机构包括升降台49、第1机构部50及第2机构部60。升降台49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于基台31和载置台33之间。上述多个引导柱3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升降台49。升降台49被上述的引导柱35引导升降。
第1机构部50是用于将操作杆47的倾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运动并向升降台49传递而使该升降台49升降的机构。第1机构部50具备设于操作杆47和升降台49之间的一对臂51。两个臂51以能够一体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轴46的两端部。辊52利用轴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各臂51的与支承轴4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两个辊52从下侧与升降台49接触。
第2机构部60是用于将利用第1机构部50使升降台49进行的升降转换为上述内外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41、42传递、使该外模41、42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机构。第2机构部60由设于升降台49和各外模41、42之间的4个凸轮机构构成。
如图4所示,每个外模41的凸轮机构包括凸轮61、从动件63及触头64。各凸轮61在各外模41的下方固定于升降台49。各凸轮61具有以越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则越高的方式倾斜的凸轮轮廓61a。各凸轮轮廓61a由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的平面构成。对于两个凸轮61中的一者和另一者,凸轮轮廓61a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从动件63自各外模41下垂。触头64利用轴6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各从动件63的下端部。各外模41的触头64从上侧与凸轮61的凸轮轮廓61a接触。
如图5所示,每个外模42的凸轮机构包括凸轮62、从动件63及触头64。各凸轮62在各外模42的下方固定于升降台49。各凸轮62具有以越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则越高的方式倾斜的凸轮轮廓62a。各凸轮轮廓62a由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的平面构成。对于两个凸轮62中的一者和另一者,凸轮轮廓62a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从动件63自各外模42下垂。触头64利用轴6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各从动件63的下端部。各外模42的触头64从上侧与凸轮62的凸轮轮廓62a接触。
另外,在载置台33设有定位机构(省略图示),该定位机构用于在将被组装构件10载置在利用内模36和外模41、42保持为立起状态的衬垫20上时将该被组装构件10定位,以使槽部14与环状安装部21相对。此处的衬垫20的立起状态是环状安装部21从环状密封部22向上方延伸的状态。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使用上述组装装置30将衬垫20组装于被组装构件10的方法。此外,也一并说明效果。
在该组装方法的实施时,按顺序进行第1工序~第4工序。接着,说明各工序。
<第1工序>
如图4、图5及图8A所示,第1工序在内模36配置于上升位置且所有外模41、42都配置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组装装置30通过操作杆47倾转到立起位置而设为上述状态。在该状态下,所有外模41、42都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远离内模36。在载置台33上且是内模36和外模41、42之间产生能配置衬垫20的间隙。
如图8A所示,衬垫20以使环状密封部22与载置面34接触的状态载置于载置台33上的上述间隙。利用载置好的衬垫20包围内模36。在该阶段,衬垫20也可以不设为与沿着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另外,此时,内模36的上表面38位于比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靠上方且比环状安装部21的上表面17靠下方的位置。
<第2工序>
在第2工序中,内模36继续配置于上述上升位置。此外,由作业人员使操作杆47从图4和图5所示的立起位置向图6和图7所示的倾斜位置倾转。随着该倾转,支承轴46转动,两个臂51以支承轴46为支点地向上方倾转。随着该倾转,两个辊52绕支承轴46向上方回转,在升降台49的下表面滚动。从两个辊52对升降台49施加向上的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升降台49随着凸轮61、62被引导柱35引导并上升。每个凸轮61的凸轮轮廓61a和凸轮62的凸轮轮廓62a与触头64接触的接触位置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变化。其结果,所有外模41、42都同步地分别向前进位置移动,靠近内模36。在外模41、42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移动的过程中,内侧面44与环状密封部22的外周面25接触。在外模41、42进一步向上述内侧移动时,利用该外模41、42将衬垫20在环状密封部22向上述内侧推压。于是,环状密封部22的内周面23被按压于内模36的外周面37。
如图8B所示,将环状密封部22夹入于内模36和所有外模41、42之间。环状密封部22的上述内外方向上的移动被内模36和外模41、42所限制。此外,设为环状安装部21从环状密封部22向上方延伸的状态。这样,衬垫20以与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设为立起状态,保持为该状态。内模36的上表面38和外模41的上表面39均位于比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高且比环状安装部21的上表面17低的位置,而且位于彼此相同的高度。环状安装部21的上部突出到上表面38、39的上方。
特别是,在各外模41、42在上部具有檐部43的本实施方式中,该檐部43从上侧覆盖于环状密封部22中的、比环状安装部21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对于环状密封部22的上述部分而言,除了外模41、42的内侧面44与外周面25接触之外,还有檐部43与上表面24接触。通过后者的接触,环状密封部22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环状密封部22保持为与载置面34接触的状态。此外,环状安装部21的内外方向上的移动被檐部43所限制。由于这样外模41、42在更多的部位与衬垫20接触而限制环状安装部21和环状密封部22的移动,因此衬垫20更理想地保持为立起状态。
因此,对于人工而言,不需要使衬垫20与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这样的以往的作业。
<第3工序>
在第3工序中,内模36继续配置于上升位置,并且所有外模41、42都继续配置于前进位置。衬垫20在内模36和外模41、42之间以与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继续保持为上述立起状态。如图8C所示,一边进行被组装构件10相对于衬垫20的定位以使环状安装部21的局部插入槽部14,一边将该被组装构件10载置在衬垫20上。此处的环状安装部21的局部是指环状安装部21中的、突出到上表面38、39的上方的部分。利用上述的定位机构(省略图示)辅助此时的被组装构件10的定位。
<第4工序>
在第4工序中,操作杆47从图6和图7所示的倾斜位置向图4和图5所示的立起位置倾转。利用回归用的弹簧构件的弹性施力辅助该倾转。随着操作杆47的倾转,支承轴46转动,两个臂51以支承轴46为支点地向下方倾转。随着该倾转,两个辊52绕支承轴46向下方回转,对升降台49施加的向上的力减少,该升降台49随着凸轮61、62被引导柱35引导并下降。每个凸轮61的凸轮轮廓61a和凸轮62的凸轮轮廓62a与触头64接触的接触位置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变化。其结果,所有外模41、42都同步地分别向图4、图5及图9A所示的后退位置移动,远离内模36和衬垫20。
通过上述的移动,所有外模41、42都从被组装构件10被压入的情况下的该被组装构件10的移动路径朝偏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位移动。在该状态下,若被组装构件10被向载置台33侧压入,则利用该被组装构件10的周缘部13克服弹性构件26的弹性施力而压下内模36。换一种表达,通过弹性构件26压缩而压下内模36,从而能够实现被组装构件10的压入。而且,随着被组装构件10的压入,环状安装部21嵌合于槽部14。此时,由于各外模41、42如上所述向后退位置移动,因此不易妨碍压入。
如图9B所示,若内模36被压下到下降位置,则该内模36的上表面38成为与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相同的高度。周缘部13的下表面与环状密封部22的上表面24接触,成为环状安装部21整体嵌合于槽部14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被组装构件10被压入之前,衬垫20以与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设为立起状态,而且保持为该状态。因此,作业人员仅克服弹性构件26的弹性施力将被组装构件10压入,就能够使环状安装部21整体嵌合于槽部14。与以往不同,作业人员可以不进行一边确认环状安装部21嵌合于槽部14的状况一边将衬垫20在周向上按顺序压入而使环状安装部21嵌合于槽部14的作业。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是使衬垫20与槽部14的形状相匹配的作业、还是使环状安装部21整体嵌合于槽部14的作业,即使是经验较浅的作业人员,也能够简单且适当而且在短时间内进行。
通过如上所述环状安装部21整体嵌合于槽部14,从而被组装构件10成为安装有衬垫20的状态。该被组装构件10被从载置台33抬起而从组装装置30取出。此时,承受弹性构件26的弹性施力的内模36向上升位置上升,组装装置30成为与进行上述的第1工序之前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在载置台33上且是内模36和外模41、42之间产生能配置衬垫20的间隙。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在操作杆47和多个外模41、42之间设有由第1机构部50和第2机构部60构成的传递机构,因此仅进行使操作杆47倾转的操作,就能够使外模41、42沿着上述内外方向往复移动。
·由与操作杆47一体地转动的一对臂51和利用轴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各臂51的辊52这样的较少的零件构成第1机构部50,能够将操作杆47的倾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运动并向升降台49传递而使该升降台49升降。
·利用针对每个外模41、42设置凸轮机构这样的简单的结构使第2机构部60成立,能够将利用第1机构部50使升降台49进行的升降转换为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41、42传递而使该外模41、42沿上述内外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各凸轮机构的凸轮61、62,使用具有相对于上述内外方向倾斜的凸轮轮廓61a、62a的构件。因此,能够使多个外模41、42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以同步的状态往复移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作为像以下那样变更该实施方式而成的变形例进行实施。
<关于被组装构件10>
·被组装构件10只要具有供衬垫20的环状安装部21嵌合的环状的槽部14,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该被组装构件10,上述的缸头盖是代表性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例如为了防止用于润滑摇臂等的油的飞散而覆盖缸头的摇臂盖。
·被组装构件10也可以由与树脂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关于衬垫20>
·将衬垫20包括嵌合于槽部14的环状安装部21和自槽部14露出的环状密封部22作为条件,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截面形状。例如,衬垫20也可以是环状密封部22和环状安装部21的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各外模41、42的檐部43。
此外,衬垫20也可以是,环状安装部21连结于环状密封部22的偏靠于上述内外方向上的一侧的部位。
·环状安装部21自环状密封部22突出的突出长度也可以短于槽部14的深度。
<关于外模41、42>
·将外模的数量是多个作为条件,也可以变更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数量。
·檐部43也可以自外模41、4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向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关于第1机构部50>
·靠近操作杆47的一侧的臂51既可以固定于该操作杆47,也可以与该操作杆47形成为一体。
·将第1机构部50通过将操作杆47的倾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运动并向升降台49传递而使该升降台49升降作为条件,也可以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关于第2机构部60>
·各凸轮61的凸轮轮廓61a和凸轮62的凸轮轮廓62a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以越靠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则越低的方式倾斜。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外模41、42沿着载置面34沿上述内外方向移动。
·凸轮轮廓61a、62a将整体相对于上述内外方向倾斜作为条件,既可以由以向斜上方鼓出的方式弯曲的面构成,也可以由以向斜下方凹陷的方式弯曲的面构成。
·将第2机构部60通过将利用第1机构部50使升降台49进行的升降转换为上述内外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41、42传递而使该外模41、42往复移动作为条件,也可以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衬垫的组装方法,其是将包括环状安装部和环状密封部且具有弹性的环状的衬垫作为组装对象,使用包括载置台、内模及多个外模的组装装置,通过使所述环状安装部嵌合于在被组装构件形成的环状的槽部,从而将所述衬垫组装于所述被组装构件的方法,
所述载置台具有载置面,在使所述环状密封部与该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该载置面上载置所述衬垫,所述内模相对于所述载置台升降,所述多个外模配置在所述内模的周围并且沿着所述载置面沿所述衬垫的内外方向移动,其中,
该衬垫的组装方法包括:
第1工序,在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将所述衬垫以包围所述内模的方式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
第2工序,通过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移动而将所述环状密封部夹入于各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从而使所述衬垫成为立起状态并保持为该状态;
第3工序,将所述被组装构件以所述环状安装部的局部插入所述槽部的方式载置在所述衬垫上;以及
第4工序,通过在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被组装构件将所述内模压下去一边将该被组装构件向所述载置台侧压入,从而使所述环状安装部嵌合于所述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的组装方法,其中,
将所述环状密封部的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环状安装部的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的衬垫作为所述组装对象,
在所述第2工序中,使各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移动,使该外模的局部覆盖于所述环状密封部中的、比所述环状安装部靠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
3.一种衬垫的组装装置,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垫的组装方法中使用该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该组装装置包括:
载置台,其具有载置面,在使所述环状密封部与该载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该载置面上载置所述衬垫;
内模,其在未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去时所处的上升位置和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去时所处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以及
多个外模,它们分别配置于所述内模的周围的多处,并且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沿着所述载置面移动,所述前进位置是将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衬垫的所述环状密封部夹入于所述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时所述外模所处的位置,所述后退位置是与所述前进位置相比所述外模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远去后所处的位置,
所述内模在所述第1工序、所述第2工序及所述第3工序中配置于所述上升位置,在所述第4工序中被所述被组装构件压下到所述下降位置,
各外模在所述第1工序中配置于所述后退位置,在所述第2工序中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在所述第3工序中配置于所述前进位置,在所述第4工序中向所述后退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该组装装置设有承受所述内模的载荷的弹性构件,
在所述第4工序中,利用所述被组装构件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施力而将所述内模向所述下降位置压下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衬垫,使用所述环状密封部的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环状安装部的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尺寸的衬垫,
各外模具有向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内侧突出的檐部,
每个所述外模的所述檐部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各外模向所述前进位置移动后,从上侧覆盖于所述环状密封部中的、比所述环状安装部靠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安装部连结于所述环状密封部的所述内外方向上的中间部分,
所述内模的上表面在所述下降位置成为与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衬垫的所述环状密封部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在所述上升位置成为比所述环状密封部的上表面高且比所述环状安装部的上表面低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该组装装置还包括:
基台,其配置在所述载置台的下方;
操作杆,其利用支承轴以能够倾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台;以及
传递机构,其设于所述操作杆和多个所述外模之间,将所述操作杆的倾转转换为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传递,使多个所述外模以同步的状态在所述前进位置和所述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所述传递机构包括:
升降台,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台和所述载置台之间;
第1机构部,其设于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升降台之间,通过将所述操作杆的倾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运动并向所述升降台传递,从而使该升降台升降;以及
第2机构部,其设于所述升降台和多个所述外模之间,通过将利用所述第1机构部使所述升降台进行的升降转换为所述内外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并向各外模传递,从而使各外模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所述第1机构部具有与所述操作杆一体地倾转的臂,所述臂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倾转而倾转,从而使所述升降台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衬垫的组装装置,其中,
所述第2机构部由凸轮机构构成,
该凸轮机构包括:
凸轮,其与多个所述外模分别对应地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升降台,具有相对于所述内外方向倾斜的凸轮轮廓;
从动件,其从各外模下垂;以及
触头,其设于各从动件,与所述凸轮的凸轮轮廓接触。
CN202010099450.6A 2019-02-22 2020-02-18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Active CN111604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0698A JP7099362B2 (ja) 2019-02-22 2019-02-22 ガスケット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組み付け装置
JP2019-030698 2019-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4682A CN111604682A (zh) 2020-09-01
CN111604682B true CN111604682B (zh) 2022-03-22

Family

ID=72194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9450.6A Active CN111604682B (zh) 2019-02-22 2020-02-18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9362B2 (zh)
CN (1) CN11160468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5266A1 (en) * 1997-06-02 1998-12-02 Perry R. Deyoung Tray sealing platen and seal apparatus
CN103212971A (zh) * 2013-04-03 2013-07-24 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中的密封圈的压入装置
CN107052762A (zh) * 2017-06-19 2017-08-18 慈溪市远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灯壳密封条的安装装置
CN108655689A (zh) * 2018-05-22 2018-10-16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o型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09048277A (zh) * 2018-10-18 2018-12-21 东莞市国森科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旋转密封圈工装治具及其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2950A (ja) * 1996-01-23 1997-07-29 Nissan Motor Co Ltd 変形容易なシールリングの組付方法と装置
JP2000141141A (ja) 1998-11-10 2000-05-23 Toyota Motor Corp ガスケット組付装置
US6848161B1 (en) * 1999-02-10 2005-02-01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Gasket installation apparatus
JP4840338B2 (ja) 2007-11-27 2011-12-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ル組み付け装置及びシール組み付け方法
JP5820702B2 (ja) 2011-11-15 2015-11-24 株式会社石亀工業 パッキン取付けシステム
JP2013174251A (ja) 2012-02-23 2013-09-05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ル部材の組付け装置とその組付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5266A1 (en) * 1997-06-02 1998-12-02 Perry R. Deyoung Tray sealing platen and seal apparatus
CN103212971A (zh) * 2013-04-03 2013-07-24 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中的密封圈的压入装置
CN107052762A (zh) * 2017-06-19 2017-08-18 慈溪市远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灯壳密封条的安装装置
CN108655689A (zh) * 2018-05-22 2018-10-16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o型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09048277A (zh) * 2018-10-18 2018-12-21 东莞市国森科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旋转密封圈工装治具及其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4682A (zh) 2020-09-01
JP2020133826A (ja) 2020-08-31
JP7099362B2 (ja)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8625B2 (en) Assembly device
US864615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retainer and cotter
CN111604682B (zh) 衬垫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CN210818336U (zh) 一种机油泵泵盖卡簧安装装置
CN210364832U (zh) 一种自压紧托盘组件
CN213318719U (zh) 一种轴承装配装置
CN218396539U (zh) 一种镭焊定位治具及焊接装置
JPH0839365A (ja) スリーブ圧入装置
JPS629837A (ja) 弾性リングの装着装置
KR102197959B1 (ko) 압착설치용 완충장치
KR20170125149A (ko) 코어 교정장치
CN220217423U (zh) 一种密封盖真空吸式装配装置
KR200344041Y1 (ko) 헤밍 장치
CN214669783U (zh) 一种定位载座机构及镜头组装设备
CN216576485U (zh) 一种连杆金属铆钉自动装配机
CN219712087U (zh) 一种橡胶轴承组装机构
CN214418137U (zh) 一种孔用卡簧装配机
CN212527503U (zh) 一种防尘罩压装装置
CN118456011B (zh) 传动结构组装方法
KR20140010595A (ko) 벤딩장치
CN118456012B (zh) 传动结构组装设备
CN221716157U (zh) 一种密封件组装装置
CN218964779U (zh) 一种连杆式压紧机构
CN217966817U (zh) 一种玻璃四边条安装装置
CN115781222B (zh) 一种驻车执行器螺栓固定片自动压装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