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408A -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408A
CN111602408A CN201880085851.7A CN201880085851A CN111602408A CN 111602408 A CN111602408 A CN 111602408A CN 201880085851 A CN201880085851 A CN 201880085851A CN 111602408 A CN111602408 A CN 111602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metadata
processing module
data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8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408B (zh
Inventor
大和哲二
吉川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2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05B23/0205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 G05B23/0218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ault detection method dealing with either existing or incipient faults
    • G05B23/0221Preprocessing measurements, e.g. data collection rate adjustment;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s; Time series or signal analysis, e.g. frequency analysis or wavelets; Trustworthiness of measurements; Indexes therefor; Measurements using easily measured parameters to estimate parameters difficult to measure; Virtual sensor creation; De-noising; Sensor fusion; Unconventional preprocessing inherently present in specific fault detection methods like PCA-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5/00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ultiplexing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ver a comm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62Creating, deleting, cloning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的输入的适当的候选的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处理模块与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设备与表示由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候选提取装置具备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和提取部。第一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第一元数据。第二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第二元数据。提取部被构成为基于第一以及第二元数据从多个设备提取比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候选。

Description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4-4524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生成虚拟传感器的虚拟传感器生成装置。在该虚拟传感器生成装置中,检测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真实传感器,并通过使用检测到的真实传感器而生成虚拟传感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5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虚拟传感器例如包括真实传感器(设备的一例)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对由真实传感器所输出的感测数据(输入数据的一例)实施处理而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例如,为了实现具有期望的功能的虚拟传感器,需要适当地选择真实传感器。即,选择向处理模块的输入是重要的。然而,关于选择向处理模块的输入,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的输入的适当的候选的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某一方面的候选提取装置,被构成为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与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设备与表示由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候选提取装置具备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和提取部。第一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第一元数据。第二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第二元数据。提取部被构成为基于第一以及第二元数据从多个设备提取比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候选。
在该候选提取装置中,基于第一及第二元数据提取设备的候选。即,提取考虑了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候选。因此,根据该候选提取装置,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适当的候选。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输入数据的条件包含与输入数据的质量相关的条件。输入数据的属性包含与输入数据的质量相关的属性。
在该候选提取装置中,提取考虑了与输入数据的质量相关的条件的候选。因此,根据该候选提取装置,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适当的候选。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设备是传感器。输入数据是由传感器所生成的感测数据。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多个输入数据生成输出数据。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处理模块被构成为能够对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进行切换。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由处理模块和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形成虚拟传感器。
此外,优选,在上述候选提取装置中,提取部被构成为提取与满足第一元数据表示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的设备作为候选。
在该候选提取装置中,使输出满足条件的输入数据的设备作为候选提取。因此,根据该候选提取装置,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适当的候选。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候选提取装置,被构成为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集的候选。数据集由多个数据构成。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与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数据集与表示数据集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候选提取装置具备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和提取部。第一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第一元数据。第二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与多个数据集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第二元数据。提取部被构成为基于第一以及第二元数据从多个数据集提取比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候选。
在该候选提取装置中,基于第一及第二元数据提取数据集的候选。即,提取考虑了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候选。因此,根据该候选提取装置,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集的适当的候选。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候选提取方法,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与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设备与表示由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候选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元数据的步骤;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一及第二元数据从多个设备提取比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候选的步骤。
在该候选提取方法中,基于第一及第二元数据提取设备的候选。即,提取考虑了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候选。因此,根据该候选提取方法,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适当的候选。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的处理。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与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设备与表示由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程序被构成为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获取第一元数据的步骤;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一以及第二元数据从多个设备提取比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候选的步骤。
当由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时,基于第一及第二元数据提取设备的候选。即,提取考虑了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候选。因此,根据该程序,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适当的候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的输入的适当的候选的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输入候选提取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是示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输入候选DB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由控制部实现的各软件模块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输入候选管理模块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输入质量确认模块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与感测数据相关联的元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会话控制模块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SDTM服务器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传感器侧元数据DB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输入候选检索模块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数据流控制模块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处理模块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提取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质量确认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处理模块与真实传感器的会话的切换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数据流控制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实施方式(以下,也称为“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更。即,在实施本发明时,能够根据实施方式适当地采用具体的构成。
[1.概要]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的概要的图。参照图1,处理模块150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向各输入端口输入由真实传感器12(设备的一例)所输出的感测数据(输入数据的一例)。处理模块150被构成为基于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即,由处理模块150和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输入传感器)形成所谓的虚拟传感器。虚拟传感器是基于输入传感器对对象进行观测而生成的感测数据将与由输入传感器观测到的对象不同的对象的观测结果作为感测数据输出的传感器模块。在后面对虚拟传感器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被构成为预先提取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候选(以下,也称为“输入传感器候选”。)。具体地,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被构成为从能够经由网络通信的多个真实传感器12提取作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而适合的真实传感器12,并在输入候选DB(database:数据库)140上管理提取出的真实传感器12。例如,通过预先提取出输入传感器候选,从而在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传感器立即切换到新的真实传感器12。
更具体地,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与处理模块150相关联。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表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另一方面,传感器侧元数据13与各真实传感器12相关联。传感器侧元数据13表示由对应的真实传感器12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被构成为基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和各传感器侧元数据13从多个真实传感器12提取比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输入传感器候选。
由此,根据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由于在提取输入传感器候选时考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因此能够预先提取适当的候选来作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下面,按顺序对具体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2.构成例]
<2-1.系统的整体构成例>
图2是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图1)的传感器网络系统10的一例的图。在图2的例子中,传感器网络系统10包括传感器网络部14、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SDTM(Sensing Data Trading Market:感测数据流通市场)服务器200和应用程序服务器3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候选提取装置50由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和SDTM服务器200实现。
传感器网络部14、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SDTM服务器200及应用程序服务器300能够经由互联网15相互通信地连接。另外,传感器网络系统10所包括的各构成要素(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SDTM服务器200、应用程序服务器300、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及真实传感器12等)的数量并不限制于图2所示的要素。
在传感器网络系统10中,由感测设备(例如,真实传感器及虚拟传感器)所生成的感测数据能够流通。例如,由真实传感器12所生成的感测数据可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流通,而且由虚拟传感器所生成的感测数据可在应用程序服务器300中流通。
传感器网络部14例如包括多个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在多个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的每个分别连接多个真实传感器12,各真实传感器12经由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与互联网15连接。
真实传感器12被构成为通过对对象进行观测而得到感测数据。真实传感器12例如是图像传感器(照相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标识)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姿势传感器、降雨传感器、放射能传感器及气体传感器等,也可以是任何种类的传感器。此外,真实传感器12未必需要是固定设置型,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型。此外,各真实传感器12未必需要由单一的感测设备构成,也可以由多个感测设备构成。此外,真实传感器12也可以以任何目的设置,例如,也可以为了工厂中的FA(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及生产管理、城市交通控制、气象等环境测量、健康护理以及防盗等而设置。
在传感器网络部14中,例如,各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配置在各自的分开(远的)场所,与各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连接的各真实传感器12配置在同一的(近的)场所,但这些配置场所并不限制于此。
各应用程序服务器300(300A、300B)被构成为执行利用感测数据的应用程序,例如由通用的计算机实现。应用程序服务器300经由互联网15获取需要的感测数据。
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是用于实现虚拟传感器的服务器。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实现多个处理模块15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和会话控制模块130,并且管理输入候选DB 140和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多个处理模块15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以及会话控制模块130的每个分别例如是软件模块。
处理模块150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口,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各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150例如也可以被构成为基于由配置于室内的声音传感器输出的输入数据(语音数据)而输出表示存在于该室内的人数的数据。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处理模块150和真实传感器12(声音传感器)实现检测室内的人数的虚拟传感器。
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被构成为用于管理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候选(输入传感器候选)。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被构成为用于确认向处理模块15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质量。会话控制模块130被构成为用于控制处理模块150与真实传感器12之间的会话。
例如,在通过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判定为输入数据的质量不满足预定的基准的情况下,会话控制模块130将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切换到预先提取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任一方。在后面对各软件模块以及各数据库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SDTM服务器200是用于实现传感器网络系统10中的感测数据的流通的服务器。在SDTM服务器200中,实现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和数据流控制模块220,并且管理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及数据流控制模块220分别例如是软件模块。
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被构成为接受来自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的请求而检索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数据流控制模块220被构成为接受来自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会话控制模块130)的请求而控制从真实传感器12向处理模块150的感测数据的流通等。在后面对各软件模块及数据库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2.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硬件构成例>
图3是示出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例如由通用计算机实现。
在图3的例子中,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包括控制部170、通信I/F(interface:接口)190和存储部180,各构成经由总线195电连接。
控制部17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72、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74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76等,被构成为根据信息处理来进行各构成要素的控制。
通信I/F 190被构成为经由互联网15与设置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例如,SDTM服务器200、应用程序服务器300及传感器网络部14(图2))进行通信。通信I/F 190例如由有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模块、无线LAN模块构成。
存储部180例如是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部180例如被构成为存储输入候选DB 140、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和控制程序181。
图4是示出输入候选DB 140的一例的图。参照图4,输入候选DB 140是管理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数据库。在输入候选DB 140中,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管理输入传感器候选。例如,在该例子中,处理模块150(ID:M1)中的输入端口2的第一候选为“传感器B1”,第二候选为“传感器B2”,第三候选为“传感器B3”。另外,在每个输入端口管理的输入传感器候选未必需要是三个,可以是小于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
之后对详细情况进行叙述,以预定的周期重复执行输入候选DB 140的更新处理。例如,当变更传感器网络部14所包括的真实传感器12的规格时,罗列于输入候选DB 14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被变更。
图5是示出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的一例的图。参照图5,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160是对表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元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库。使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实现的各处理模块150的元数据预先登记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在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中,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管理元数据。
处理模块侧元数据例如包含“基本条件”和“质量条件”。“基本条件”是对输出输入数据(感测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所要求的基本的条件,例如,包含“类别”、“观测对象”、“设置场所”。
“类别”是真实传感器12的种类,例如,温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以及照相机分别是“类别”的一例。“观测对象”是由真实传感器12观测的对象,例如,外部气温、车站检票、照度及温度分别是“观测对象”的一例。“设置场所”是设置真实传感器12的场所,例如,P1、P2及P3分别是“设置场所”的一例(另外,假设P1、P2及P3分别例如是表示“京都站前”等具体的场所。)。
“质量条件”是与输入数据(感测数据)的质量相关联的条件,例如,包含“离群值条件”、“数据丢失频率条件”、“厂商条件”。此外,除了这些之外,“质量条件”还可以包含“传感器状态条件”、“传感器设置条件”、“传感器维护历史条件”、“数据规格条件”、“数据分辨率条件”等。
“离群值条件”是与由真实传感器12输出的输入数据为离群值的概率相关的条件。“数据丢失频率条件”是与在应向输入端口输入数据的定时(Timing)而数据未被输入的概率相关的条件。“厂商条件”是与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厂商相关的条件。
“传感器状态条件”是与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状态相关的条件,例如,“只要传感器在工作,则可允许”、“即使是传感器的一部分但如果劣化到了预定水平,则也不可允许”等为“传感器状态条件”。“传感器设置条件”是与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设置相关的条件,例如,“当传感器从初始设置位置偏移时,不可允许”、“只要传感器未从初始设置位置落下,则可允许”等为“传感器设置条件”。“传感器维护历史条件”是与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维护历史相关的条件,例如,“如果保养检修的频率小于1次/天,则不可允许”、“如果保养检修的频率在1次/月以上,则可允许”等为“传感器维护历史条件”。“数据规格条件”是与输入数据的规格相关的条件。“数据分辨率条件”是与输入数据的分辨率相关的条件。
再次参照图3,控制程序181是由控制部170执行的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控制程序。例如,控制部170执行控制程序181,从而也可以实现各处理模块15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及会话控制模块130(图2)等。在控制部170执行控制程序181的情况下,使控制程序181在RAM 174中展开。然后,控制部170通过CPU 172来解释以及执行在RAM 174中展开的控制程序181,从而对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接下来,对按照控制程序181通过控制部170实现的各软件模块进行说明。
<2-3.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软件构成例>
图6是示出由控制部170实现的各软件模块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在图6的例子中,处理模块15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及会话控制模块130分别由控制部170实现。
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参照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并边与SDTM服务器200协作边提取适合于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的真实传感器12。在输入候选DB 140上管理提取出的输入传感器候选。
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通过参照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来确认当前输入于处理模块150的数据的质量是否满足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
会话控制模块130基于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的确认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切换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在判断为需要切换输入传感器的情况下,会话控制模块130将输入传感器切换到在输入候选DB 140中管理的任一真实传感器12。
下面,按顺序对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及会话控制模块13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3-1.输入候选管理模块)
图7是示出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7的例子中,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包括元数据获取部111、利用侧数据目录生成部112、优先顺序赋予部113和输入候选DB更新部114。另外,在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基于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提取。各输入端口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提取可以并行进行,也可以依次进行。在下面的说明中,在着眼于处理模块150的一个输入端口的基础之上,对各模块进行说明。
元数据获取部111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获取与成为用于提取输入传感器候选的对象的输入端口相关联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图1)。
利用侧数据目录生成部112基于由元数据获取部111所获取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而生成利用侧数据目录。利用侧数据目录是表示利用侧(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所需要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的目录。利用侧数据目录包含由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所示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例如,利用侧数据目录包含上述的输入数据的“基本条件”及“质量条件”。
使由利用侧数据目录生成部112所生成的利用侧数据目录经由通信I/F 190向SDTM服务器200发送。之后对详细情况进行叙述,在SDTM服务器200中,提取满足利用侧数据目录所示的条件的真实传感器12。经由通信I/F 190接收能够指定提取出的真实传感器12的信息(以下,也称为“真实传感器信息”。)。真实传感器信息例如包含分配给真实传感器12的IP地址(表示真实传感器12在互联网15上的所在处的信息)及表示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的信息。
在接收到多个真实传感器信息的情况下,优先顺序赋予部113对各真实传感器12赋予优先顺序。优先顺序赋予部113也可以从任何角度出发对各真实传感器12赋予优先顺序。例如,在利用侧数据目录所包含的条件中“离群值条件”为最重要的情况下,优先顺序赋予部113也可以对离群值的发生率(离群值发生率)越低的真实传感器12赋予越高的优先顺序。
输入候选DB更新部114按照由优先顺序赋予部113赋予的优先顺序来更新输入候选DB 140(图4)。由此,在输入候选DB 140中,将满足利用侧数据目录所示的条件的真实传感器12预先作为输入传感器候选进行管理。
(2-3-2.输入质量确认模块)
图8是示出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8的例子中,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包括数据筛选部121、元数据确认部122和事故确认部123。由真实传感器12输出的输入数据包含感测数据和与感测数据相关联的元数据(以下,也称为“输入元数据”。)。感测数据是真实传感器12对对象进行观测而生成的数据。输入元数据是表示由真实传感器12所生成的感测数据的属性的数据。
图9是示出与感测数据相关联的输入元数据60的一例的图。在图9的例子中,输入元数据60包含“基本属性”和“质量属性”。“基本属性”是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基本的属性,例如,包括“类别”、“观测对象”、“设置场所”。
“质量属性”是与感测数据的质量相关联的属性,例如,“质量属性”包含“离群值发生率”、“数据丢失发生率”、真实传感器12的“厂商”等。此外,除了这些之外,“质量属性”还可以包含“传感器状态属性”、“传感器设置属性”、“传感器维护历史属性”、“数据规格属性”、“数据分辨率属性”等。另外,与感测数据相关联的输入元数据60的至少一部分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不同,可时刻发生变化。例如,可包含于输入元数据60的“离群值发生率”并不是在真实传感器12的发货时等预先被决定的,而是真实传感器12通过持续性地运转而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在刚刚发货后真实传感器12还是新的,因此“离群值发生率”低。然而,真实传感器12长时间运转,从而“离群值发生率”变高。在真实传感器12中,例如,监视感测数据是否符合离群值,并依次更新预定时间内的离群值的发生率。然后,将更新过的离群值发生率作为输入元数据60与感测数据相关联。除了“离群值发生率”之外,例如,“数据丢失发生率”、“传感器状态属性”、“传感器维护历史属性”等也可时刻发生变化。
再次参照图8,数据筛选部121将由真实传感器12所输出的输入数据分离成感测数据和输入元数据。向处理模块150输出感测数据,向元数据确认部122输出输入元数据。
元数据确认部122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图5)获取与输入数据的输入端口相关联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图1)。元数据确认部122基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和输入元数据来判定感测数据是否满足输入数据的条件。例如,在输入元数据表示的各属性满足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表示的各条件的情况下,元数据确认部122判定为感测数据满足输入数据的条件。
更具体地,元数据确认部122基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和输入元数据来判定感测数据的质量是否满足输入数据的质量条件。例如,在输入元数据表示的各质量属性满足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表示的各质量条件的情况下,元数据确认部122判定为感测数据的质量满足输入数据的质量条件。
事故确认部123基于与感测数据相关联的元数据来判定输入数据是否发生了某种事故。例如,在输入元数据发生了“乱码”的情况下、在输入元数据为“离群值”的概率比“离群值发生率”高的情况下和/或在输入元数据的丢失频率比“数据丢失发生率”高的情况下,事故确认部123判定为输入数据发生了事故。
这之后,使输入元数据输入于处理模块150。另一方面,使基于元数据确认部122及事故确认部123的各自的确认结果的输入质量确认结果输入于会话控制模块130。
例如,在判定为感测数据的质量满足输入数据的质量条件且输入数据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输入质量确认结果被认为是“好”。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感测数据的质量不满足输入数据的质量条件的情况下,或在判定为输入数据发生了某种事故的情况下,输入质量确认结果被认为是“差”。
(2-3-3.会话切换模块)
图10是示出会话控制模块130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会话控制模块130是对处理模块150与真实传感器12的会话的切换进行控制的模块。切换处理模块150与真实传感器12的会话意思是将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切换到其他真实传感器12。在图10的例子中,会话控制模块130包括切换必要性判定部131、输入候选选择部132和会话切换部133。
切换必要性判定部131基于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中的输入质量确认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切换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例如,切换必要性判定部131在输入质量确认结果为“好”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切换输入传感器,另一方面在输入质量确认结果为“差”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切换输入传感器。
在切换必要性判定部131中在判定为需要切换输入传感器的情况下,输入候选选择部132从登记于输入候选DB 140(图4)的输入候选选择任一真实传感器12。输入候选选择部132例如在输入候选DB 140中选择与判定为需要切换输入传感器的输入端口相关联的多个真实传感器12中优先顺序高的真实传感器12。另外,在以下,也将由输入候选选择部132选择出的真实传感器12称为“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
会话切换部133将输入传感器切换到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具体地,会话切换部133以使输入传感器切换到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的方式对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进行控制。进一步地,会话切换部133以进行从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向输入端口的数据传送的方式将传感器切换指令经由通信I/F 190向SDTM服务器200发送。在后面对传感器切换指令的详细情况详细地进行说明。
由此,例如,在输入数据的质量不满足质量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传感器切换到输出满足质量条件的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
<2-4.SDTM服务器的硬件构成例>
图11是示出SDTM服务器2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SDTM服务器200例如由通用计算机实现。
在图11的例子中,SDTM服务器200包括控制部240、通信I/F 260和存储部250,各构成经由总线265电连接。
控制部240包括CPU 242、RAM 244及ROM 246等,被构成为根据信息处理来进行各构成要素的控制。
通信I/F 260被构成为经由互联网15与设置于SDTM服务器200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例如,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应用程序服务器300及传感器网络部14(参照图2))进行通信。通信I/F 260例如由有线LAN模块、无线LAN模块构成。
存储部250例如是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部250例如被构成为存储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和控制程序251。
图12是示出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的一例的图。参照图12,传感器侧元数据DB230是对表示传感器网络部14(参照图2)所包含的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的元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库。传感器网络部14所包含的各真实传感器12的元数据预先登记于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在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中,按照每个真实传感器12管理元数据。
传感器侧元数据例如包含“基本属性”和“质量属性”。“基本属性”是对真实传感器12所要求的基本的条件,例如,包含“类别”、“观测对象”、“设置场所”。
“质量属性”是与由真实传感器12输出的感测数据的质量相关联的属性,例如,“质量属性”包含“离群值发生率”、“数据丢失发生率”、真实传感器12的“厂商”等。此外,除了这些之外,“质量属性”还可以包含“传感器状态属性”、“传感器设置属性”、“传感器维护历史属性”、“数据规格属性”、“数据分辨率属性”等。
再次参照图11,控制程序251是由控制部240执行的SDTM服务器200的控制程序。例如,控制部240执行控制程序251,从而也可以实现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及数据流控制模块220(图2)。在控制部240执行控制程序251的情况下,使控制程序251在RAM 244中展开。然后,控制部240通过CPU 242来解释以及执行在RAM 244中展开的控制程序251,从而对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接下来,对按照控制程序251通过控制部240实现的各软件模块进行说明。
<2-5.SDTM服务器的软件构成例>
再次参照图2,在SDTM服务器200中,通过控制部240分别实现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及数据流控制模块220。下面,按顺序对各软件模块进行说明。
(2-5-1.输入候选检索模块)
图13是示出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3的例子中,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包括利用侧数据目录获取部211、传感器侧元数据获取部212、提供侧数据目录生成部215、匹配部213和输入候选获取部214。
利用侧数据目录获取部211经由通信I/F 260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获取上述的利用侧数据目录。
传感器侧元数据获取部212获取与登记于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图12)的各真实传感器12相关联的传感器侧元数据13(图1)。
提供侧数据目录生成部215基于传感器侧元数据13生成提供侧数据目录。按照登记于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的每个真实传感器12生成提供侧数据目录。提供侧数据目录是表示提供侧(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的目录。提供侧数据目录包含由传感器侧元数据13所示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例如,提供侧数据目录包含上述的“基本属性”以及“质量属性”。
匹配部213进行由利用侧数据目录获取部211所获取的利用侧数据目录与由提供侧数据目录生成部215所生成的提供侧数据目录的匹配。例如,在提供侧数据目录所包含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满足利用侧数据目录所包含的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情况下,匹配成立。当匹配成立时,提取与该提供侧数据目录对应的真实传感器12作为输入传感器候选。另一方面,例如,在提供侧数据目录所包含的真实传感器12的属性不满足利用侧数据目录所包含的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情况下,匹配不成立。当匹配不成立时,与该提供侧数据目录对应的真实传感器12不被提取为输入传感器候选。
输入候选获取部214获取能够指定通过匹配部213被提取为输入传感器候选的真实传感器12的信息(真实传感器信息)。使由输入候选获取部214所获取的各真实传感器信息经由通信I/F 260向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发送。
(2-5-2.数据流控制模块)
图14是示出数据流控制模块220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4的例子中,数据流控制模块220包括传感器切换指令获取部221和数据流控制指令生成部222。
传感器切换指令获取部221经由通信I/F 260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会话控制模块130)获取上述的传感器切换指令。传感器切换指令例如包含当前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的真实传感器信息、和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的真实传感器信息。
数据流控制指令生成部222基于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的真实传感器信息和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的真实传感器信息,生成数据流控制指令。数据流控制指令包含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输出停止指令、和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使输出停止指令经由通信I/F 260向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发送。当使输出停止指令向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发送时,停止基于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的感测数据的输出。另一方面,使输出开始指令经由通信I/F260向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发送。例如,在接收到输出开始指令的情况下,在允许感测数据的输出时,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将用于建立与输出目的地的处理模块150的通信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程序)向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发送。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通过执行该API,从而开始从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向对象的处理模块150的感测数据的输出。
[3.动作例]
<3-1.输入候选的提取动作例>
图15是示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提取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以预先决定的周期执行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另外,正如上述那样,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提取,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5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5,控制部170作为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进行动作,从而执行左方的流程图。另一方面,控制部240作为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进行动作,从而执行右方的流程图。
参照图15的左方,控制部170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 160(图5)获取与输入端口相关联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步骤S100)。控制部170基于所获取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生成利用侧数据目录(步骤S110)。
控制部170以将所生成的利用侧数据目录向SDTM服务器200发送的方式对通信I/F190进行控制(步骤S120)。这之后,控制部170判定是否经由通信I/F 190从SDTM服务器200接收到表示输入传感器候选的信息(真实传感器信息)(步骤S130)。当判定为未接收到真实传感器信息时(在步骤S130中为否),控制部170等待直到接收真实传感器信息为止。
参照图15的右方,控制部240判定是否接收到利用侧数据目录(步骤S200)。当判定为未接收到利用侧数据目录时(在步骤S200中为否),控制部240等待直到接收利用侧数据目录为止。
当判定为接收到利用侧数据目录时(在步骤S200中为是),控制部240获取在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中管理的各真实传感器12的传感器侧元数据13(步骤S210)。控制部240基于所获取的传感器侧元数据13生成提供侧数据目录(步骤S220)。
控制部240基于所获取的利用侧数据目录和所生成的提供侧数据目录,从由传感器侧元数据DB 230管理的多个真实传感器12提取输入传感器候选(步骤S230)。
例如,在由提供侧数据目录所示的属性(例如,“基本属性”以及“质量属性”)满足由利用侧数据目录所示的条件(例如,“基本条件”以及“质量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240提取与该提供侧数据目录对应的真实传感器12作为输入传感器候选。例如,控制部240提取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的数量以上的输入传感器候选。例如,在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的数量为“3”的情况下,控制部240例如提取四个以上的输入传感器候选。
控制部240以使提取出的多个真实传感器信息向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发送的方式对通信I/F 260进行控制(步骤S240)。
再次参照图15的左方,当在步骤S130中接收了多个真实传感器信息(表示输入传感器候选的信息)时(在步骤S130中为是),控制部170按照预先决定的基准对各真实传感器12赋予优先顺序(步骤S140)。
这之后,控制部170按照被赋予的优先顺序来更新输入候选DB 140(步骤S150)。即,控制部170以按照被赋予的优先顺序来管理提取出的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方式对输入候选DB 140进行更新。
这样,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及SDTM服务器200中,基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及传感器侧元数据13提取各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即,在考虑了各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取输入传感器候选。因此,根据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及SDTM服务器200,能够预先提取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适当的候选。
<3-2.输入数据的质量确认动作例>
图16是示出向处理模块15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质量确认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向处理模块150输入数据的定时,控制部170作为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进行动作,从而执行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另外,正如上述那样,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输入数据的质量确认,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5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6,控制部170从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提取输入元数据(步骤S300)。控制部170对提取出的输入元数据进行确认(步骤S310)。例如,控制部170基于与输入端口相关联的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和输入元数据进行输入数据的质量确认。例如,控制部170在由输入元数据所示的质量属性满足由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所示的质量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输入数据的质量为“好”,另一方面在由输入元数据所示的质量属性不满足由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所示的质量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输入数据的质量为“差”。
这之后,控制部170基于输入元数据来判定输入数据有没有发生事故(步骤S320)。例如,在输入元数据发生了“乱码”等的情况下,控制部170判定为输入数据发生了事故。例如,控制部170在判定为输入数据发生了事故的情况下判定为输入数据的质量为“差”,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输入数据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判定为输入数据的质量为“好”。
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控制部170)将基于步骤S310、S320中的判定结果的输入质量确认结果通知给会话控制模块130(控制部170)(步骤S330)。例如,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在步骤S310、S320的双方中在质量被判定为“好”的情况下将输入质量确认结果判定为“好”,另一方面在步骤S310、S320的至少一方中在质量被判定为“差”的情况下将输入质量确认结果判定为“差”。
这样,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输入元数据包含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质量属性。然后,基于输入元数据,确认输入数据的质量。即,根据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能够确认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质量。
<3-3.会话切换动作例>
图17是示出处理模块150与真实传感器12的会话的切换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从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通知了输入质量确认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70作为会话控制模块130进行动作,从而执行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另外,正如上述那样,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会话的切换,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5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7,控制部170基于被通知的输入质量确认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切换会话(步骤S400)。例如,控制部170在输入质量确认结果为“好”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切换,另一方面在输入质量确认结果为“差”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切换。
接下来,控制部170判定在步骤S400中是否判定为需要切换会话(步骤S410)。当判定为不需要切换时(在步骤S410中为否),控制部170不特别切换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而维持会话(步骤S430)。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需要切换时(在步骤S410中为是),控制部170判定是否有切换候选(步骤S420)。例如,控制部170判定在输入候选DB 140中是否管理符合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传感器候选。例如,控制部170当在输入候选DB 140中管理有符合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切换候选,另一方面在未管理符合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的情况下判定为无切换候选。
当判定为无切换候选时(在步骤S420中为否),控制部170不特别切换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而维持会话(步骤S430)。另一方面,当判定为有切换候选时(在步骤S420中为是),控制部170从被输入候选DB 140管理的输入传感器候选选择任一输入传感器候选(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步骤S440)。
这之后,控制部170执行用于切换会话的处理(步骤S450)。例如,控制部170以使输入传感器切换到选择完毕真实传感器的方式对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170以使上述的传感器切换指令向SDTM服务器200发送的方式对通信I/F 190进行控制。
这样,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在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不满足质量条件的情况下,输入传感器被切换到新的真实传感器12。因此,根据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由于不继续进行不满足质量条件的数据的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因此能够维持输入数据的质量。
此外,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预先提取输出满足质量条件的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被切换到预先提取的真实传感器12的任一方。因此,根据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由于从切换后的真实传感器12输入满足质量条件的数据,因此能够维持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质量。
<3-4.数据流控制动作例>
图18是示出数据流控制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经由通信I/F 260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接收到传感器切换指令的定时,控制部240作为数据流控制模块220进行动作,从而执行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另外,正如上述那样,在各处理模块15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数据流的控制,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5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8,控制部240判定是否经由通信I/F 260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接收到传感器切换指令(步骤S500)。当判定为未接收到传感器切换指令时(在步骤S500中为否),控制部240等待直到接收传感器切换指令为止。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接收到传感器切换指令时(在步骤S500中为是),控制部240生成上述的数据流控制指令(步骤S510)。控制部240将所生成的数据流控制指令向切换源的真实传感器12、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等发送(步骤S520)。由此,处理模块150与真实传感器12的会话的切换完成。
[4.特征]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240基于传感器侧元数据13和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从多个真实传感器12提取比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输入传感器候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取考虑了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输入传感器候选。因此,根据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及SDTM服务器200,能够提取向处理模块150输出输入数据的真实传感器12的适当的候选。
另外,处理模块150是本发明的“处理模块”的一例,真实传感器12是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例,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是本发明的“第一元数据”的一例,传感器侧元数据13是本发明的“第二元数据”的一例。包括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0及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0的构成是本发明的“候选提取装置”的一例。元数据获取部111是本发明的“第一获取部”的一例,传感器侧元数据获取部212是本发明的“第二获取部”的一例,匹配部213是本发明的“提取部”的一例。
[5.变形例]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只是,能够对以下的变形例进行适当组合。
<5-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取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然而,提取的对象也可以未必是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候选。例如,也可以提取输入于处理模块150的数据集的候选。数据集是预先生成的多个数据的集合。例如,预先在预定时间通过观测对象而得到的感测数据的集合是数据集的一例。例如,使数据集存储于与互联网15连接的存储设备。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SDTM服务器200中管理表示各数据集的属性的元数据。然后,基于与各数据集相关联的元数据,生成提供侧数据目录。然后,基于利用侧数据目录和提供侧数据目录,提取满足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数据集。即,基于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61和与各数据集相关联的元数据,从多个数据集提取比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数据集的候选。由此,能够提取满足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适当的数据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确认。然而,质量确认的对象也可以未必是输入数据。例如,也可以确认输入于处理模块150的数据集的质量。在该情况下,数据集由多个数据和表示与多个数据的各自的质量相关的属性的元数据构成。然后,例如,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0基于该元数据来确认包含该元数据的数据集的质量。由此,能够确认向处理模块150输入的数据集的质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不满足质量条件的情况下,处理模块150的输入传感器被切换到新的真实传感器12。然而,切换源以及切换目的地也可以未必是真实传感器12。例如,在向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不满足质量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向处理模块150输入的数据集切换到新的数据集。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从预先提取的输入传感器候选选择出切换目的地的真实传感器12。然而,如上述那样,预先提取的对象也可以是数据集,作为切换目的地而选择的对象也可以是数据集。在该情况下,当然,预先提取的多个数据集候选的每个所包含的数据满足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的质量条件。
此外,作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候选而预先提取的对象、及作为处理模块150的输入的切换目的地而选择的对象的每个也可以包含真实传感器12及数据集的双方。
<5-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各处理模块150的各输入端口与任一真实传感器12进行会话。然而,各输入端口进行会话的对方并不限制于真实传感器12。例如,会话对方可以是存储有数据集的存储设备,也可以是虚拟传感器。由于会话对方未必需要是传感器,因此处理模块150的输入数据也可以未必是感测数据。例如,输入数据也可以是购物网站上的各用户的购买历史数据、游戏网站上的各用户的得分数据。
<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及SDTM服务器200的每个所进行的处理也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器等来实现。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及SDTM服务器200所进行的处理也可以通过一个服务器等来实现。
符号说明
10、传感器网络系统;11、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2、真实传感器;13、传感器侧元数据;14、传感器网络部;15、互联网;50、输入候选提取装置;60、元数据;100、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10、输入候选管理模块;111、元数据获取部;112、利用侧数据目录生成部;113、优先顺序赋予部;114、输入候选DB更新部;120、输入质量确认模块;121、数据筛选部;122、元数据确认部;123、事故确认部;130、会话控制模块;131、切换必要性判定部;132、输入候选选择部;133、会话切换部;140、输入候选DB;150、处理模块;160、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161、处理模块侧元数据;170、240、控制部;172、242、CPU;174、244、RAM;176、246、ROM;180、250、存储部;181、251、控制程序;190、260、通信I/F;195、265、总线;200、SDTM服务器;210、输入候选检索模块;211、利用侧数据目录获取部;212、传感器侧元数据获取部;213、匹配部;214、输入候选获取部;215、提供侧数据目录生成部;220、数据流控制模块;221、传感器切换指令获取部;222、数据流控制指令生成部;230、传感器侧元数据DB;300、应用程序服务器。

Claims (10)

1.一种候选提取装置,被构成为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
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所述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所述输入数据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与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设备与表示由所述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候选提取装置具备:
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
第二获取部,所述第二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元数据;以及
提取部,所述提取部被构成为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从所述多个设备提取比所述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所述候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包含与所述输入数据的质量相关的条件,
所述输入数据的属性包含与所述输入数据的质量相关的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是传感器,
所述输入数据是由所述传感器所生成的感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多个所述输入数据生成所述输出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能够对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所述输入数据的所述设备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由所述处理模块和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所述输入数据的所述设备形成虚拟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候选提取装置,其中,所述提取部被构成为提取与满足所述第一元数据表示的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所述第二元数据相关联的所述设备作为所述候选。
8.一种候选提取装置,被构成为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集的候选,
所述数据集由多个数据构成,
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所述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与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数据集与表示所述数据集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候选提取装置具备:
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
第二获取部,所述第二获取部被构成为获取与多个数据集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元数据;以及
提取部,所述提取部被构成为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从所述多个数据集提取比所述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所述候选。
9.一种候选提取方法,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
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所述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所述输入数据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与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设备与表示由所述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候选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的步骤;
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从所述多个设备提取比所述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所述候选的步骤。
10.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用于提取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的候选的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被构成为基于输入于所述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所述输入数据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与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设备与表示由所述设备输出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相关联,
所述程序被构成为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的步骤;
获取与多个设备的每个分别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从所述多个设备提取比所述输入端口的数量多的所述候选的步骤。
CN201880085851.7A 2018-02-13 2018-11-29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11602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2957A JP6489250B1 (ja) 2018-02-13 2018-02-13 候補抽出装置、候補抽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22957 2018-02-13
PCT/JP2018/043924 WO2019159482A1 (ja) 2018-02-13 2018-11-29 候補抽出装置、候補抽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408A true CN111602408A (zh) 2020-08-28
CN111602408B CN111602408B (zh) 2022-04-29

Family

ID=6589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851.7A Active CN111602408B (zh) 2018-02-13 2018-11-29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3406B2 (zh)
JP (1) JP6489250B1 (zh)
CN (1) CN111602408B (zh)
WO (1) WO2019159482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347A (zh) * 2001-10-12 2005-11-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传感器网络系统、信息处理程序、记录信息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1136912A (zh) * 2006-09-01 2008-03-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泛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服务提供系统
CN101681155A (zh) * 2007-06-15 2010-03-24 卡特彼勒公司 虚拟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0291497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控制系数的传感器接口
JP2014045242A (ja) * 2012-08-24 2014-03-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仮想センサ生成装置、仮想センサ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041826A1 (ja) * 2012-09-12 2014-03-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指令発生装置およびセンサ管理装置
WO2015182416A1 (ja) * 2014-05-26 2015-12-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仮想センサのメタデータ構造
CN10644510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多模输入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04287A1 (ja) * 2015-12-14 2017-06-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JP2017182665A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データ提供方法、及びデータ提供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4673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情報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管理方法
US9256222B2 (en) * 2012-07-18 2016-02-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or virtualization through cloud storage and retrieval mechanisms
EP3018541B1 (en) * 2014-11-04 2023-10-25 Garrett Transportation I Inc. Configurable inferential sensor for vehicle control systems
JP6398894B2 (ja) * 2015-06-30 2018-10-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US10113552B2 (en) * 2016-10-13 2018-10-30 Caterpillar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compressor health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347A (zh) * 2001-10-12 2005-11-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传感器网络系统、信息处理程序、记录信息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1136912A (zh) * 2006-09-01 2008-03-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泛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服务提供系统
CN101681155A (zh) * 2007-06-15 2010-03-24 卡特彼勒公司 虚拟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0291497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控制系数的传感器接口
JP2014045242A (ja) * 2012-08-24 2014-03-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仮想センサ生成装置、仮想センサ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041826A1 (ja) * 2012-09-12 2014-03-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指令発生装置およびセンサ管理装置
WO2015182416A1 (ja) * 2014-05-26 2015-12-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仮想センサのメタデータ構造
CN10644510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多模输入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04287A1 (ja) * 2015-12-14 2017-06-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JP2017182665A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データ提供方法、及びデータ提供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9250B1 (ja) 2019-03-27
US11803406B2 (en) 2023-10-31
JP2019140558A (ja) 2019-08-22
US20210055949A1 (en) 2021-02-25
WO2019159482A1 (ja) 2019-08-22
CN111602408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081B (zh) 智能设备联网方法和装置
US10341202B2 (en) Smartphone-assisted maintenance of a self-service terminal
WO2020202825A1 (ja)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CN107172571A (zh) 一种智能设备自动配对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11567060B (zh) 质量检查装置、质量检查方法及程序
CN111602408B (zh) 候选提取装置、候选提取方法及程序
CN111602412A (zh) 设备选择装置、数据集选择装置、设备选择方法和程序
CN111587426B (zh) 会话控制装置、会话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1615690B (zh) 会话控制装置、会话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4954503B (zh) 分配装置和分配方法
CN111602034B (zh) 输出管理装置、输出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9169946A (ja) 品質チェック装置、品質チェック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566630B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JP6501007B1 (ja) 出力管理装置、出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203470B1 (ko) 전기 기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8132990B (zh) 一种app内置图片的替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45571B (zh) 用于双向网络地理信息传送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17998286A (zh) 一种基于室内场景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02871A (zh) 信号连接系统、信号连接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111791A (zh) 获得电气变电站组件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的方法
CN111602123A (zh)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KR20180099078A (ko) Plc 모듈의 전자 매뉴얼 제공 방법
JP2018067248A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