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8314B -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8314B
CN111598314B CN202010352969.0A CN202010352969A CN111598314B CN 111598314 B CN111598314 B CN 111598314B CN 202010352969 A CN202010352969 A CN 202010352969A CN 111598314 B CN111598314 B CN 111598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area
performance unit
current
park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29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8314A (zh
Inventor
周岱霖
王烨
刘云亚
廖远涛
吴丽娟
许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3529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8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8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8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8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3Optimis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placement, e.g. cutting of clothes or wo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包括: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街道边界、规划道路网、地形坡度、河流水域和居住人口分布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按照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对待评估城市进行切分,得到若干个绩效单元;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四个维度,确定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根据每一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得到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将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按照预设的权重,对标准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一个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根据综合总评分,确定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本发明能保障公园绿地布局方案的可落地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公园绿地布局规划是为保证公园绿地建设能够有效服务城市居民和高效利用土地及公共财政资源,从而对城市今后一段时间(通常为10-20年)的公园绿地建设的空间位置做出的整体安排。
现有公园绿地布局规划方法通常在对现状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进行评估后,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法定规划图件中规划的公园绿地,形成公园绿地的刚性布局方案——即规划布局至某一具体空间位置的方案。但城市建设通常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极大,使得公园绿地的实际可建设位置和传统规划布局方案中的预期位置通常存在较大偏差,从而造成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的失效和建设落地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划定一定范围的绩效单元作为公园绿地布局的管控边界,使规划的公园绿地在绩效单元内可以自由调整空间位置,保障公园绿地布局方案的适度弹性和可落地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街道边界、规划道路网、地形坡度、河流水域和居住人口分布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按照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对所述待评估城市进行合理切分,得到若干个绩效单元;
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四个维度,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其中,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现状人口密度、规划人口密度、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根据每一项所述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测算得到各个所述绩效单元对应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
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
按照预设的权重,对所述标准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
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是按照以下步骤确定的:
根据城市居民前往公园绿地的合理步行时间为5-15分钟,得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对应为500-1200米;
根据所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为1-4平方公里。
优选地,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计算方法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用地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测算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用地的面积,得到覆盖居住面积;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现状居住用地面积,得到总居住用地面积;
根据所述覆盖居住面积与所述总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优选地,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人口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并统计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的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和现状居住人口;
根据所述现状公园绿地面积与所述现状居住人口的比值,得到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优选地,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基于ArcGIS软件的Fish工具,将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若干个10m×10m的网格;其中,所述网格代表所述公园绿地;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测算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能够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得到若干个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将数值最大的所述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优选地,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
基于ArcGIS软件的Erase工具,将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和现状居住用地进行擦除处理,获得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得到若干个所述网格对应的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将数值最大的所述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优选地,所述现状人口密度和所述规划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现状人口密度;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规划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规划人口密度。
优选地,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未建设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优选地,所述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具体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其中,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采用负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现状人口密度、所述规划人口密度、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采用正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具体包括:
采用自然断点法将评分后的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六个级别;其中,所述综合总评分越高的所述绩效单元,其对应的级别越高;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的级别高低,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规划布局的公园绿地的优先顺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划定一定范围的绩效单元作为公园绿地布局的管控边界,使规划的公园绿地在绩效单元内可以自由调整空间位置,从而弥补传统方法中规划至某一具体空间位置的公园绿地布局方案过于刚性的问题,保障公园绿地布局方案的适度弹性和可落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的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模拟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建设公园绿地实际可行性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广州市公园绿地绩效单元分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6:
S1、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街道边界、规划道路网、地形坡度、河流水域和居住人口分布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按照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对所述待评估城市进行合理切分,得到若干个绩效单元;
S2、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四个维度,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其中,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现状人口密度、规划人口密度、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S3、根据每一项所述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测算得到各个所述绩效单元对应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
S4、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
S5、按照预设的权重,对所述标准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
S6、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
具体地,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参见图2,是本发明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街道边界、规划道路网、地形坡度、河流水域和居住人口分布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按照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对待评估城市进行合理切分,得到若干个绩效单元。在切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等级路网、山体、水域等自然分割要素,以及居住用地分布情况,遵循不跨越高等级路网(高速路、快速路、国道、主干道),不跨越山体、河流等重要自然分割要素,以及居住用地适度集中的原则,对待评估城市的街道进行切分或组合,将其划分成预设面积规模的绩效单元,以作为公园绿地布局规划的基本单元。
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四个维度,确定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其中,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现状人口密度、规划人口密度、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确定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是为了综合判断各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建设优先度。
其中,现状建设条件这一维度包含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两项指标,从公园绿地现状分布的空间均好性和人均公平性两方面对绩效单元现状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用以反应绩效单元现状公园绿地的建设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建设理想绩效这一维度包含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和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两项指标,用以测度在绩效单元内建设公园绿地对于整个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居民需求水平这一维度包含现状人口密度和规划人口密度两项指标,用以反映各绩效单元对于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可建设条件这一维度包含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两项指标,用以反映各绩效单元建设公园绿地的实际可行性。
根据每一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测算得到各个绩效单元对应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每一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每一项定量评价指标的含义,选取相应的参数进行计算的,得到的指标值可以代表该项定量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
将每一个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因为各项定量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无法直接进行综合评分,所以需进行标准化处理。
按照预设的权重,对标准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一个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预设的权重可以根据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优选地,各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表1进行选取,值得注意的是,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
表1各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的参考值
Figure BDA0002469302650000081
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越高,代表该绩效单元越适宜于公园绿地建设,所以可以根据综合总评分,确定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优先在综合总评分高的绩效单元内规划布局公园绿地。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划定一定范围的绩效单元作为公园绿地布局的管控边界,使规划的公园绿地在绩效单元内可以自由调整空间位置,从而弥补传统方法中规划至某一具体空间位置的公园绿地布局方案过于刚性的问题,保障公园绿地布局方案的适度弹性和可落地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是按照以下步骤确定的:
根据城市居民前往公园绿地的合理步行时间为5-15分钟,得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对应为500-1200米;
根据所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为1-4平方公里。
具体地,因为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与空间距离关系紧密,如果公园绿地距离城市居民过远,其服务能力和效率将显著下降,所以根据城市居民前往公园绿地的合理步行时间为5-15分钟,得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对应为500-1200米。
根据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确定绩效单元的面积为1-4平方公里。在此面积规模的绩效单元内任意位置设置公园绿地均能够确保公园绿地的空间服务覆盖能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计算方法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用地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测算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用地的面积,得到覆盖居住面积;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现状居住用地面积,得到总居住用地面积;
根据所述覆盖居住面积与所述总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具体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是指现状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占绩效单元内总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优选地,服务半径为500米。测算过程为:
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用地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测算现状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用地的面积,得到覆盖居住面积;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现状居住用地面积,得到总居住用地面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该过程,参见图3,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示例图。
根据覆盖居住面积与总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得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覆盖率=DG覆盖居住面积/DG总居住用地面积;其中,DYk覆盖率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1≤k≤N,N为待评估城市的绩效单元总数,DG覆盖居住面积为覆盖居住面积,DG总居住用地面积为总居住用地面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人口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并统计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的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和现状居住人口;
根据所述现状公园绿地面积与所述现状居住人口的比值,得到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具体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绩效单元内现状公园绿地总面积与现状总居住人口的比值。测算过程为:
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人口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并统计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的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和现状居住人口;
根据现状公园绿地面积与现状居住人口的比值,得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人均面积=DG现状公园绿地面积/DG现状居住人口;其中,DYk人均面积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DG现状公园绿地面积为现状公园绿地面积,DG现状居住人口为现状居住人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基于ArcGIS软件的Fish工具,将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若干个10m×10m的网格;其中,所述网格代表所述公园绿地;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测算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能够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得到若干个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将数值最大的所述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具体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是指在绩效单元内新建一个公园绿地,其服务半径缓冲区能够覆盖的居住用地的最大面积。测算过程为:
基于ArcGIS软件的Fish工具,将绩效单元划分为若干个10m×10m的网格;其中,网格代表公园绿地。网格是高精度网格,用以模拟建设公园绿地的位置。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测算每一个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能够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得到若干个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用DGn网格覆盖居住面积表示,其中,n为网格编号,n≥1;
将数值最大的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即DYk最大覆盖面积=MAX(DG1网格覆盖居住面积,DG2网格覆盖居住面积,……,DGn网格覆盖居住面积),DYk最大覆盖面积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以上过程,参见图4,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的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模拟的示例图。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
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
基于ArcGIS软件的Erase工具,将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和现状居住用地进行擦除处理,获得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
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得到若干个所述网格对应的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将数值最大的所述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具体地,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
基于ArcGIS软件的Erase工具,将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和现状居住用地进行擦除处理,获得未被现状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
沿用上一实施例划分得到的10m×10m的网格,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Location工具,选择每一个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未被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得到若干个网格对应的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用DGn未覆盖居住用地表示。
将数值最大的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即DYk最大补充覆盖面积=MAX(DG1未覆盖居住用地,DG2未覆盖居住用地,……,DGn未覆盖居住用地),DYk最大补充覆盖面积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和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2个指标用来反映各绩效单元内公园绿地建设的理想绩效,用以测度在绩效单元内建设公园绿地对于整个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因为受城市地形地貌和居住用地密集程度和分布形态的影响,在城市不同区域建设公园绿地对于服务水平的提升效率并不相同,在地势平坦、居住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园绿地显然比在地势险峻、居住分布分散的区域更具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现状人口密度和所述规划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现状人口密度;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规划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规划人口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绩效单元内居民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本发明以现状人口密度和规划人口密度两项指标对居民需求水平进行评测,用以反映各绩效单元对于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
具体地,现状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现状居住人口的数量多少,反应现状人口的聚集程度。计算方法为:根据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人口与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现状人口密度,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现状人口密度=DG现状居住人口/DG绩效单元面积;其中,DYk现状人口密度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现状人口密度,DG现状居住人口为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人口,DG绩效单元面积为绩效单元的面积。模拟过程: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居住人口矢量数据导入ArcGIS平台,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绩效单元内现状居住人口和单元总面积,即可得到现状人口密度。
规划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内规划居住人口的数量多少,反应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规划人口的聚集程度。计算方法为:根据绩效单元内的规划居住人口与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规划人口密度。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规划人口密度=DG规划居住人口/DG绩效单元面积;其中,DYk规划人口密度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规划人口密度,DG规划居住人口为绩效单元内的规划居住人口。模拟过程:将待评估城市的控规居住人口矢量数据导入ArcGIS平台,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绩效单元内规划居住人口和单元总面积,即可得到规划人口密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未建设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叠合现有规划、土地利用权属、土地现状调查等数据,选取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来评测可建设条件,用以反映各绩效单元建设公园绿地的实际可行性,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该过程,参见图5,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绩效单元建设公园绿地实际可行性示例图。
具体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是指绩效单元内未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不含水域、基本农田、生态控制红线等刚性约束要素)占绩效单元面积的比例,反映无需拆迁安置即可用于公园绿地建设的用地多少。计算方法为:根据绩效单元内的未建设用地面积与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未建面积比=DG未建设用地面积/DG绩效单元面积;其中,DYk未建面积比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DG未建设用地面积为绩效单元内的未建设用地面积。模拟过程:将待评估城市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到导入ArcGIS软件,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测算绩效单元内未建设用地面积和绩效单元面积,即可得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
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是指纳入三旧改造的现状已建设用地面积占绩效单元面积的比例,反映通过城市更新途径建设公园绿地建设的潜力大小。计算方法为:根据绩效单元内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与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用数学式子表示为:DYk可更新改造面积比=DG可更新改造面积/DG绩效单元面积;其中,DYk可更新改造面积比为第k个绩效单元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DG可更新改造面积为绩效单元内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模拟过程:将待评估城市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到导入ArcGIS软件,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Location工具,测算绩效单元内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和绩效单元面积,即可得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每一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表2,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汇总表。
表2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汇总表
Figure BDA0002469302650000141
Figure BDA000246930265000015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具体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其中,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采用负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现状人口密度、所述规划人口密度、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采用正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具体地,将每一个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其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采用负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高,越不需要补充公园绿地,因此采用负向进行标准化,其余指标为正向相关,采用正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即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现状人口密度、规划人口密度、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采用正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更详细的计算过程参考表3,表3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的计算方法汇总表。
表3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的计算方法汇总表
Figure BDA000246930265000016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具体包括:
采用自然断点法将评分后的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六个级别;其中,所述综合总评分越高的所述绩效单元,其对应的级别越高;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的级别高低,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规划布局的公园绿地的优先顺序。
具体地,第K个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记为ZFk单元总评分,取值在0-1之间,分数越大,代表该绩效单元越适宜于公园绿地建设。计算式子如下:
ZFk单元总评分=a1*SDYk覆盖率+a2*SDYk人均面积+a3*SDYk最大覆盖面积+a4*SDYk最大补充覆盖面积+a5*SDYk现状人口密度+a6*SDYk规划人口密度+a7*SDYk未建面积比+a8*SDYk可更新改造面积比
当所有绩效单元进行评分后,采用自然断点法将评分后的绩效单元划分为六个级别;其中,综合总评分越高的所述绩效单元,其对应的级别越高;
根据绩效单元的级别高低,确定待评估城市规划布局的公园绿地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绩效单元的分数越高,公园绿地建设的优先级越高。
以绩效单元分级作为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将公园绿地优先建设在高等级绩效单元中,以此提升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可落地性和有效性。
参见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广州市公园绿地绩效单元分级示意图。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从公园绿地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入手,以现状建设评价、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4个维度的8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结合定量计算方法,使公园绿地布局方法更能反映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建设的实际可行性,评价方法更为客观、科学。同时以绩效单元为基础进行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布局,在保证规划布局方案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能够给予规划方案适度弹性,避免了传统规划布局方案过于刚性、难以落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发明通过对各城市的公园绿地布局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提高公园绿地规划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评估城市的现状街道边界、规划道路网、地形坡度、河流水域和居住人口分布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按照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对所述待评估城市进行合理切分,得到若干个绩效单元;
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建设理想绩效、居民需求水平和可建设条件四个维度,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其中,八项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现状人口密度、规划人口密度、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根据每一项所述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测算得到各个所述绩效单元对应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
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
按照预设的权重,对所述标准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综合总评分;
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
其中,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用地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测算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用地的面积,得到覆盖居住面积;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by Location工具,测算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现状居住用地面积,得到总居住用地面积;根据所述覆盖居住面积与所述总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将所述待评估城市的现状公园绿地和现状居住人口对应的矢量文件导入ArcGIS软件;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并统计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全部的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和现状居住人口;根据所述现状公园绿地面积与所述现状居住人口的比值,得到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ArcGIS软件的Fish工具,将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若干个10m×10m的网格;其中,所述网格代表所述公园绿地;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测算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能够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得到若干个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将数值最大的所述网格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ArcGIS软件的Buffer工具,作出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基于ArcGIS软件的Erase工具,将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缓冲区和现状居住用地进行擦除处理,获得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基于ArcGIS软件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选择每一个所述网格对应的500米缓冲区未被所述现状公园绿地的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得到若干个所述网格对应的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将数值最大的所述未被覆盖居住用地面积作为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
所述现状人口密度和所述规划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现状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现状人口密度;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规划居住人口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规划人口密度;
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未建设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根据所述绩效单元内的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与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的比值,得到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绩效单元规模是按照以下步骤确定的:
根据城市居民前往公园绿地的合理步行时间为5-15分钟,得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对应为500-1200米;
根据所述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确定所述绩效单元的面积为1-4平方公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具体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绩效单元的八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指标值逐一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述指标值转化为区间[0,1]内的标准值;其中,所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所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采用负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最大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最大补充覆盖居住用地面积、所述现状人口密度、所述规划人口密度、所述未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所述可更新改造用地面积占比采用正向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总评分,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具体包括:
采用自然断点法将评分后的所述绩效单元划分为六个级别;其中,所述综合总评分越高的所述绩效单元,其对应的级别越高;
根据所述绩效单元的级别高低,确定所述待评估城市规划布局的公园绿地的优先顺序。
CN202010352969.0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Active CN111598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969.0A CN111598314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969.0A CN111598314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8314A CN111598314A (zh) 2020-08-28
CN111598314B true CN111598314B (zh) 2023-06-20

Family

ID=7218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2969.0A Active CN111598314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83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396A (zh) * 2020-09-14 2020-12-15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指标的算法模型配置方法
CN112200381A (zh) * 2020-10-23 2021-01-08 湖南省常德西湖区地林草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高强度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CN112232688B (zh) * 2020-10-26 2021-07-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均好性的商业网点布局和规模的修正方法
CN112598268A (zh) * 2020-12-18 2021-04-02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一种城中村更新改造潜力评估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2950079B (zh) * 2021-04-01 2022-12-2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绿地供需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0774A (zh) * 2021-04-23 2021-06-18 重庆大学 山地村镇开发边界划定综合绩效评估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3642928B (zh) * 2021-08-31 2022-04-0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应用于城市更新的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模拟测度与评价方法
CN116467788B (zh) * 2023-05-10 2023-11-21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8947A (zh) * 2017-08-29 2018-03-02 重庆工商大学 城市公园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优化方法
CN110175767A (zh) * 2019-05-20 2019-08-27 上海市测绘院 一种公园绿地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8947A (zh) * 2017-08-29 2018-03-02 重庆工商大学 城市公园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优化方法
CN110175767A (zh) * 2019-05-20 2019-08-27 上海市测绘院 一种公园绿地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颢严 ; 肖荣波 ; 廖远涛 ; .基于服务能力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评价.中国园林.2010,(第0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8314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8314B (zh) 一种基于绩效单元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方法
Li et al. Energ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for planning a low carbon neighborhood urban district: A case study in the city of Macau
CN110472882A (zh)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开发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CN112035584B (zh) 空间规划情景模拟方法及系统
Mierzwiak et al. Multi-criteria analysis for solar farm location suitability
CN104462685B (zh) 基于网格GIS和Floyd算法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
CN110689187B (zh) 一种基于多条件约束的变电站自动选址方法
CN113988688B (zh) 一种耕地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0288202A (zh) 一种城市公园绿地设施状态评估优化方法
CN109933901B (zh) 一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优化的mcr城市扩张模拟方法
CN110209757A (zh) 基于土地价值评估的山地城镇空间形态导控系统
CN109460937B (zh) 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
CN104992260A (zh) 基于多维导向的城市用地功能适宜性策划方法
CN105913134A (zh) 一种城市产业布局空间优化分析的soa技术方法
CN114418215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输电线路规划方法
CN108876075B (zh)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宜步行性评价方法
CN111291954B (zh) 一种城市景观量化分析方法
CN113743659B (zh) 一种基于成分法和马尔可夫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布局预测方法及应用
CN113011720B (zh) 一种基于ca模型的增量递减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CN114417724A (zh) 一种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的模拟方法
CN116720750B (zh) 综合能源站设备容量规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407470A (zh) 基于大数据的绿色空间生态优化决策辅助系统及方法
Kłos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oundabouts using a microscopic simulation model
Xi et al. Simulate urban growth based on RS, GIS, and SLEUTH model in Shenyang-Fushun metropolitan area northeastern China
CN116128118B (zh) 一种公园绿地潜在服务人口测算方法和/或容量预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