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9863A -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9863A
CN111589863A CN202010464890.7A CN202010464890A CN111589863A CN 111589863 A CN111589863 A CN 111589863A CN 202010464890 A CN202010464890 A CN 202010464890A CN 111589863 A CN111589863 A CN 111589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ning
group
roller group
compression roller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48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u Run D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u Run D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u Run D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u Run D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48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9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9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9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4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foils which present special problems, e.g. because of thin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3/00Safet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eaker blocks; Devices for freeing jammed rolls for handling cobbles; Overload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装置、压薄装置、电机,中央控制装置可远程控制电机,电机与压薄装置相连接,压薄装置包括粗压薄组、中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粗压薄组包括粗压薄机,中压薄组包括中压薄机,预精压薄组包括预精压薄机,精压薄机内部设有板材精压薄组和棒材精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均设有调节冷却箱,压薄装置左侧设有预加热装置,压薄装置右侧设有检测装置。本发明通过中央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进而控制压薄装置,实现远程控制,钢板经过压薄装置内部设置的不同规格压薄机压薄,保证了成品质量,检测装置实时监控,发现不合格产品时通过中央控制装置停止压薄作业,避免了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压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压薄制造领域和应用领域,目前轧制带材都是采用单台压薄进行。虽然采用单台压薄可以轧制带材,但一台压薄上需要配备一台放卷机和一台收卷机,而要将带材从坯料轧制呈成品需要多道次轧制,每进行一道次轧制就会出现,就会在带材两端产生一次废料,因此,采用单台压薄来轧制带材,废料较多,生产成本高。又由于采用单台压薄,生产效率不高。
作为单台压薄的改进方案,领域内出现了一些连续压薄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多个压薄机的同时工作,使原料钢板可以持续的压薄。但这种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旦出现个别压薄机出现故障时,很容易使压薄成不合格,因为连续压薄的原因,原料钢板不间断,这样往往发现问题时损失已经很大了。因此,需要一种能保证成品质量的压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装置、预加热装置、压薄装置、水冷装置、电机、检测装置,所述电机内部设有无线模块A,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B,所述无线模块A与无线模块B之间可传输信号,中央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模块B,向无线模块A发送信号,从而控制使中央控制装置远程控制电机,并进一步控制压薄装置,所述电机与压薄装置相连接,所述压薄装置包括粗压薄组、中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所述粗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粗压薄机,所述粗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A组及压辊B组,所述压辊A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B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A组设置在粗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B组设置在粗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中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中压薄机,所述中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C组及压辊D组,所述压辊C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D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C组设置在中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D组设置在中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预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预精压薄机,所述预精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E组及压辊F组,所述压辊E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F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E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F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压辊A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压辊B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A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所述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压辊D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所述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压辊F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所述压辊A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所述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所述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精压薄机,所述的精压薄机内部设置有板材精压薄组和棒材精压薄组,所述板材精压薄组及棒材精压薄组均设置在精压薄机内部左侧,原料自所述压辊A组进入,从所述压辊B组运出,再由所述压辊C组进入,所述压辊D组运出,再由所述压辊E组进入,所述压辊F组运出,进而根据需求进入板材精压薄组或棒材精压薄组,这样的设计使得原料与各个压辊组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保证了原料压薄作业的完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均设有调节冷却箱,所述调节冷却箱用以调节压薄后的原料的温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预加热装置设置在压薄装置左侧,所述预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有加热池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池对原料进行一定的预热,所述预加热装置外部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当预加热装置内部的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报警装置会报警,所述预加热装置左侧设置有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左侧设置有导卫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置在压薄装置右侧,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水冷装置右侧,所述检测装置右侧设置有导卫装置,所述导卫装置用于控制原料进入或离开压薄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冷装置内部设置有水冷池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水冷池对压薄后产品进行冷却。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冷装置左侧设置有托辊组,所述水冷装置右侧设置有托辊组,所述托辊组用于承载产品。
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内部设置有X射线测厚仪及无线模块C,所述无线模块C与无线模块B之间可传输信号,所述X射线测厚仪可检测产品厚度,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通过无线模块C向中央控制装置的无线模块B发出信号,中央控制装置远程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减小损失。
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冷却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D,所述无线模块D与无线模块B之间可传输信号。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源开关。
作为优选的,所述托辊组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托辊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
作为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薄装置各个组之间为串联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可通过中央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进而影响压薄装置,实现远程控制,原料钢板经过预加热装置加热,再经过压薄装置设置的不同规格压薄机使钢板充分压薄,经过精压薄组时可选择板材精压薄组或棒材精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设置的调节冷却箱可经过温度传感器为钢板适当降温,水冷装置对钢板成品进一步降温。无线模块C及无线模块D可与无线模块B之间传输信号,实现实时反馈,预加热装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内部设置有无线模块D,当预加热装置内部的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报警装置会报警,并且无线模块D向中央控制装置的无线模块B传输信号,停止作业,避免危险发生;检测装置实时监控,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可通过无线模块C向中央控制装置的无线模块B传输信号,停止压薄作业,避免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精压薄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粗压薄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精压薄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中央控制装置 2电机 3粗压薄机
4中压薄机 5预精压薄机 6精压薄机
7无线模块A 8无线模块B 9无线模块C
10无线模块D 11压辊A组 12压辊B组
13板材精压薄组 14棒材精压薄组 15调节冷却箱
16预加热装置 17加热池 18声光报警器
19导卫装置 20托辊组 21水冷池
22X射线测厚仪 23电源开关 24检测装置
25水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下图1、2、3、4、5、6、7所示,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装置1、预加热装置16、压薄装置、水冷装置25、电机2、检测装置24,电机2内部设有无线模块A7,中央控制装置1内部设有无线模块B8,无线模块A7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中央控制装置1通过无线模块B8,向无线模块A7发送信号,从而控制使中央控制装置1远程控制电机2,并进一步控制压薄装置,电机2与压薄装置相连接,压薄装置包括粗压薄组、中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粗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粗压薄机3,粗压薄机3内部设置有压辊A组11及压辊B组12,压辊A组11包括两个压辊,压辊B组12包括两个压辊,压辊A组11设置在粗压薄机3下部右侧,压辊B组12设置在粗压薄机3上部左侧,中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中压薄机4,中压薄机4内部设置有压辊C组及压辊D组,压辊C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D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C组设置在中压薄机4下部右侧,压辊D组设置在中压薄机4上部左侧,预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预精压薄机5,预精压薄机5内部设置有压辊E组及压辊F组,压辊E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F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E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5下部右侧,压辊F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5上部左侧,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B组12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D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F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精压薄机6,的精压薄机6内部设置有板材精压薄组13和棒材精压薄组14,板材精压薄组13及棒材精压薄组14均设置在精压薄机6内部左侧,原料自压辊A组11进入,从压辊B组12运出,再由压辊C组进入,压辊D组运出,再由压辊E组进入,压辊F组运出,进而根据需求进入板材精压薄组13或棒材精压薄组14,这样的设计使得原料与各个压辊组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保证了原料压薄作业的完成。
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均设有调节冷却箱15,调节冷却箱15用以调节压薄后的原料的温度。预加热装置16设置在压薄装置左侧,预加热装置16内部设置有加热池17及温度传感器,加热池17对原料进行一定的预热,预加热装置16外部设有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当预加热装置16内部的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报警装置会报警,预加热装置16左侧设置有托辊组20,托辊组20左侧设置有导卫装置19,水冷装置25设置在压薄装置右侧,检测装置24设置在水冷装置25右侧,检测装置24右侧设置有导卫装置19,导卫装置19用于控制原料进入或离开压薄机。水冷装置25内部设置有水冷池21及温度传感器,水冷池21对压薄后产品进行冷却。水冷装置25左侧设置有托辊组20,水冷装置25右侧设置有托辊组20,托辊组20用于承载产品。检测装置24内部设置有X射线测厚仪22及无线模块C9,无线模块C9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X射线测厚仪22可检测产品厚度,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通过无线模块C9向中央控制装置1的无线模块B8发出信号,中央控制装置1远程控制电机2停止工作,减小损失。调节冷却箱15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报警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D10,无线模块D10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电机2外部设置有电源开关23。托辊组20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托辊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18。压薄装置各个组之间为串联结构。
实施例2
如下图2、3、4、5、6、7、8所示,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装置1、预加热装置16、压薄装置、水冷装置25、电机2、检测装置24,电机2内部设有无线模块A7,中央控制装置1内部设有无线模块B8,无线模块A7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中央控制装置1通过无线模块B8,向无线模块A7发送信号,从而控制使中央控制装置1远程控制电机2,并进一步控制压薄装置,电机2与压薄装置相连接,压薄装置包括粗压薄组、中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粗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粗压薄机3,粗压薄机3内部设置有压辊A组11及压辊B组12,压辊A组11包括两个压辊,压辊B组12包括两个压辊,压辊A组11设置在粗压薄机3下部右侧,压辊B组12设置在粗压薄机3上部左侧,中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中压薄机4,中压薄机4内部设置有压辊C组及压辊D组,压辊C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D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C组设置在中压薄机4下部右侧,压辊D组设置在中压薄机4上部左侧,预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预精压薄机5,预精压薄机5内部设置有压辊E组及压辊F组,压辊E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F组包括两个压辊,压辊E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5下部右侧,压辊F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5上部左侧,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B组12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D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有一定的间距,压辊F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相同,压辊A组11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压辊C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大于压辊E组的两个压辊的间距,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精压薄机6,的精压薄机6内部设置有板材精压薄组13和棒材精压薄组14,板材精压薄组13及棒材精压薄组14均设置在精压薄机6内部左侧,原料自压辊A组11进入,从压辊B组12运出,再由压辊C组进入,压辊D组运出,再由压辊E组进入,压辊F组运出,进而根据需求进入板材精压薄组13或棒材精压薄组14,这样的设计使得原料与各个压辊组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保证了原料压薄作业的完成。
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均设有调节冷却箱15,调节冷却箱15用以调节压薄后的原料的温度。预加热装置16设置在压薄装置左侧,预加热装置16内部设置有加热池17及温度传感器,加热池17对原料进行一定的预热,预加热装置16外部设有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当预加热装置16内部的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报警装置会报警,预加热装置16左侧设置有托辊组20,水冷装置25设置在压薄装置右侧,检测装置24设置在水冷装置25右侧,。水冷装置25内部设置有水冷池21及温度传感器,水冷池21对压薄后产品进行冷却。水冷装置25左侧设置有托辊组20,水冷装置25右侧设置有托辊组20,托辊组20用于承载产品。检测装置24内部设置有X射线测厚仪22及无线模块C9,无线模块C9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X射线测厚仪22可检测产品厚度,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通过无线模块C9向中央控制装置1的无线模块B8发出信号,中央控制装置1远程控制电机2停止工作,减小损失。调节冷却箱15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报警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D10,无线模块D10与无线模块B8之间可传输信号。电机2外部设置有电源开关23。托辊组20包括两个托辊,两个托辊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18。压薄装置各个组之间为串联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装置、预加热装置、压薄装置、水冷装置、电机、检测装置,所述电机内部设有无线模块A,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B,所述电机与压薄装置相连接,所述压薄装置包括粗压薄组、中压薄组、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所述粗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粗压薄机,所述粗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A组及压辊B组,所述压辊A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B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A组设置在粗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B组设置在粗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中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中压薄机,所述中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C组及压辊D组,所述压辊C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D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C组设置在中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D组设置在中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预精压薄组包括至少一台预精压薄机,所述预精压薄机内部设置有压辊E组及压辊F组,所述压辊E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F组包括两个压辊,所述压辊E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下部右侧,所述压辊F组设置在预精压薄机上部左侧,所述的精压薄机内部设置有板材精压薄组和棒材精压薄组,所述板材精压薄组及棒材精压薄组均设置在精压薄机内部左侧,所述预精压薄组及精压薄组右侧均设有调节冷却箱,所述预加热装置设置在压薄装置左侧,所述预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有加热池及温度传感器,所述预加热装置外部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相连接,所述预加热装置左侧设置有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左侧设置有导卫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置在压薄装置右侧,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水冷装置右侧,所述检测装置右侧设置有导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内部设置有水冷池及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左侧设置有托辊组,所述水冷装置右侧设置有托辊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内部设置有X射线测厚仪及无线模块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冷却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内部设有无线模块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源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包括两个托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薄装置各个组之间为串联结构。
CN202010464890.7A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1589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4890.7A CN111589863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4890.7A CN111589863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9863A true CN111589863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8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4890.7A Pending CN111589863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986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9A (zh) * 1995-03-03 1996-12-18 株式会社东芝 热轧方法及装置
EP1142653A2 (de) * 2000-04-08 2001-10-10 ACHENBACH BUSCHHÜTTEN GmbH Walzenkühl- und/oder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Kaltbandwalzwerke, insbesondere Feinband- und Folienwalzwerke
CN1277629C (zh) * 2004-12-22 2006-10-04 朱承吉 带钢板条热连轧工艺
CN103071675A (zh) * 2012-12-20 2013-05-01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规格中厚钢板轧制系统
CN207138501U (zh) * 2017-08-17 2018-03-27 湖北楠田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高合金工模具钢板棒一体连轧生产线
CN110612169A (zh) * 2017-03-15 2019-12-24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组合式连铸及金属带材热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9A (zh) * 1995-03-03 1996-12-18 株式会社东芝 热轧方法及装置
EP1142653A2 (de) * 2000-04-08 2001-10-10 ACHENBACH BUSCHHÜTTEN GmbH Walzenkühl- und/oder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Kaltbandwalzwerke, insbesondere Feinband- und Folienwalzwerke
CN1277629C (zh) * 2004-12-22 2006-10-04 朱承吉 带钢板条热连轧工艺
CN103071675A (zh) * 2012-12-20 2013-05-01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规格中厚钢板轧制系统
CN110612169A (zh) * 2017-03-15 2019-12-24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组合式连铸及金属带材热轧设备
CN207138501U (zh) * 2017-08-17 2018-03-27 湖北楠田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高合金工模具钢板棒一体连轧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1031A (zh) 一种内源驱动式板形板厚综合调控轧机
US5189896A (en) Single stand roller leveller for heavy plate
CN108249200A (zh) 一种可在线监测的金属化薄膜分切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1589863A (zh) 一种用于钢板压薄处理系统
CN21211389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辊压设备
CN211416575U (zh) 一种双层辊式冷轧成型机
CN208913232U (zh) 热态板带纵向分条系统及中厚板、炉卷、热连轧、热处理生产线
CN215236763U (zh) 一种钢板生产用冷轧设备
CN215199052U (zh) 一种适用于矫直机的辊缝预判报警装置
CN109772882A (zh) 一种高强螺纹钢的开坯机
CN108500162A (zh) 一种连续模防误送料装置
CN212349886U (zh) 一种不锈钢酸洗线用冷轧设备
CN102343358B (zh) 用于制造长形金属轧制产品的铸造和连续轧制方法和设备
CN107096796A (zh) 一种有中间坯过渡区设备的热轧生产线
CN206405174U (zh) 一种有中间坯过渡区设备的热轧生产线
EP0065936A2 (en) Limited-capacity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particularly for the hot-rolling of special steels and non-ferrous metals
CN213223804U (zh) 一种龙骨冷弯机检测装置
CN220011609U (zh) 连续预涂金属卷材固化炉内断裂应急装置
CN219541342U (zh) 一种用于热粗轧板锭单侧抬起的检测装置
CN220259153U (zh) 辊式冷轧成型机的平整机构
CN215704540U (zh) 一种双放料制袋机
CN216760148U (zh) 自动片料冲切机
KR101482416B1 (ko) 압연 채터링 저감 장치
CN217411922U (zh) 一种轧机接轴支撑位置检测装置
CN220574339U (zh) 一种改良钢板冷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