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534A -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534A
CN111586534A CN202010461722.2A CN202010461722A CN111586534A CN 111586534 A CN111586534 A CN 111586534A CN 202010461722 A CN202010461722 A CN 202010461722A CN 111586534 A CN111586534 A CN 111586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ing
audio control
display panel
control circuit
exc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1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534B (zh
Inventor
姬雅倩
刘英明
韩艳玲
李秀锋
韩文超
张良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1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for diaphragms or their outer suspe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该屏幕发声单元包括:显示面板、多个激励器及驱动单元;激励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激励器包括磁体和音圈,激励器中磁体被配置为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产生磁场力,驱动音圈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发生振动;驱动单元包括布设有音频控制线的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布线层集成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上;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发声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激励器,每一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对应连接,不同发声区域的激励器分别单独施加音频信号。本公开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实现分区域发声,结构紧凑,实现更为集成化、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件的超薄、窄边框、甚至全屏设计,留给发声装置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传统的发声装置体积较大,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在新一代的显示器件中很难有合适的位置和空间。因此,需要重新设计能够适应当前显示器件的需求的发声装置。目前,出现了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利用整个屏幕作为振膜,来实现发声的显示装置。此种设计中,显示装置直接发声实现声、画同步,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节约资源,与大尺寸屏幕结合时,更可提高发声功率和实现不同的声场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屏幕发声单元通常是在屏幕后贴激励器,激励器驱动屏幕振动,而带动整个屏幕振动,从而推动屏幕发声。为了实现屏幕分区域发声,需要控制不同区域内的激励器单独工作。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音频控制电路输出端子数量设计足够多,每个端子控制一个区域内激励器的音频输入,对于对大尺寸屏幕来说,实现分区域发声时音频音频控制电路设计复杂,尺寸庞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分区域发声,且结构紧凑,实现更为集成化、小型化设计。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发声单元,包括:
用于振动发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和与所述显示面相背的非显示面;
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所述激励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所述激励器包括磁体和音圈,每一所述激励器中,所述磁体被配置为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产生磁场力,驱动该激励器中的所述音圈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发生振动;
及,用于向所述激励器的音圈施加音频信号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布设有音频控制线的布线层及与所述布线层连接的音频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布线层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上;
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激励器,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对应连接,以使不同所述发声区域的激励器分别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示例性的,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
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栅线;
用于输入正电平信号的正电平信号线;
用于输入负电平信号的负电平信号线;
及,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栅极均与所述栅线连接;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正电平信号线,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负电平信号线,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均连接至该发声区域内的音圈的正电极,所述音圈的另一电极接地。
示例性的,所述音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音频控制电路和第二音频控制电路;
所述正电平信号线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平行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正电平信号线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音频控制电路;
所述栅线与所述正电平信号线交叉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栅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二音频控制电路,且当多个所述发声区域呈阵列分布时,同一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栅线为同一根走线。
示例性的,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引线,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音圈通过该发声区域内对应的所述引线连接至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示例性的,相邻所述发声区域之间设置有屏蔽挡墙。
示例性的,每一所述激励器中,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具有磁间隙;
所述音圈包括线圈结构,设置在所述磁间隙内;
或者,所述音圈包括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所述线圈图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穿过所述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发声单元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或形成有显示单元的背板;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所述布线层布设有音频控制线,所述音频控制电路与所述布线层连接;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其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激励器,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示例性的,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栅线层,对所述栅线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栅线、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栅极;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源漏金属层,对所述源漏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正电平信号线、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和漏极;
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和/或,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采用电镀或者刻蚀方式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所述引线;
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示例性的,所述音圈包括采用构图工艺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所述线圈图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穿过所述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的两端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时,所述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具体包括:
在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线圈图形。
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个发声区域的激励器可以单独控制,因此,可以选择任意发声区域的激励器工作,使得该发声区域内屏幕振动发声,以实现分区域发声目的;并且激励器的音频控制线制作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上,从而将激励器的音频控制线集成于显示基板,驱动激励器工作,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单独设置音频驱动芯片来说,可以使得屏幕发声单元及显示器件更为集成化、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屏幕发声单元的结构断面图;
图2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屏幕发声单元中布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图2中每一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的电路原理图;
图4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屏幕发声单元中布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音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屏幕发声单元通常是在屏幕后贴激励器,激励器驱动屏幕振动,而带动整个屏幕振动,从而推动屏幕发声。屏幕发声原理如下:屏幕发声技术利用的是平板扬声器的原理。平板扬声器是用平板代替传统扬声器的锥形振动膜,平板与固定支撑采用弹性垫连接,以保证屏幕可以微弱的振动。但是平板扬声器与与传统扬声器的振动模态不同,传统扬声器振动膜为活塞式振动,推动空气振动发声,而平板扬声器为弯曲振动模式,在任意频率下,整个振膜上分布有很多随机相位的小振动,各自独立发声,其总和形成所需频率响应。平板振膜在低频振动时,往往不能激发足够的振动单元数量(模态数低),例如,1阶固有频率处,仅为单一的弯曲振动,因此平板扬声器低频响应差,一般在其固有频率的2倍以上才会有足够的声输出。平板扬声器由于在低频段没有足够的模态数量,因而低频响应不尽如人意,现有的做法都是在低频段增加一只低音炮,而平板扬声器仅负责中高频响应,二者组合在一起完成全频段音频重放。
为了实现屏幕分区域各自独立发声,需要控制不同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单独工作。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在音频控制芯片上布设音频控制电路,且音频控制电路输出端子数量设计足够多,每个端子控制一个区域内激励器的音频输入,对于对大尺寸屏幕来说,实现分区域发声时音频音频控制电路设计复杂,尺寸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分区域发声,且结构紧凑,实现更为集成化、小型化设计。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显示面板100、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0振动的多个激励器200及用于向所述激励器200的音圈210施加音频信号的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和与所述显示面相背的非显示面;所述激励器20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一侧,所述激励器200包括磁体220和音圈210,每一所述激励器200中,所述磁体220被配置为磁性相反的磁体220之间产生磁场力,驱动该激励器200中的所述音圈21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发生振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布设有音频控制线的布线层310及与所述布线层310连接的音频控制电路(控制IC)320;其中,所述布线层310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上;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激励器200,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200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对应连接,以使不同所述发声区域的激励器200分别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个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200可以单独连接至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从而实现每个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200单独控制,因此,可以选择任意发声区域的激励器200工作,使得该发声区域内屏幕振动发声,以实现分区域发声目的;并且,激励器200的音频控制线制作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上,也就是,将激励器200的音频控制线集成于显示基板,以驱动激励器200工作,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单独设置音频控制电路上设置多个端子方案来说,可以使得屏幕发声单元及显示器件更为集成化、小型化。
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进行更为详细说明。
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意出了激励器200中的音圈210和磁体220,激励器200还可以包括定心支片等部件,在图1中均为示意出。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所述磁体220可以是永久磁铁,所述音圈210设置于磁性相反的一对所述磁体220之间的磁间隙内,音圈210与显示面板100固定连接,当所述音圈210内输入音频信号时,会产生电磁力时,并受到电磁力作用,而带动显示面板100振动,其中电磁力的作用力方向可根据左手定则判定。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激励器200还可以包括框架400,所述音圈210固定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上,所述磁体220可固定在所述框架500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激励器200的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是以此为限,对于激励器200的具体结构不限定。
图2所示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示意出了布线层310中音频控制线的一种布线方式。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栅线311;用于输入正电平信号的正电平信号线312;用于输入负电平信号的负电平信号线313;及,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第一TFT)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第二TFT)M2;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栅极均与所述栅线311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的漏极连接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源极均连接至该发声区域内的音圈210的正电极,所述音圈210的另一电极接地。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布线层310的音频控制线中,与每一所述发声区域一一对应的位置分别设计有一个TFT线路,每个TFT线路包括两个TFT开关,即,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可以控制音频电流是否输入到对应发声区域的激励器200内,以驱动该发声区域内的屏幕振动发声。
图3所示为各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的驱动原理图。
如图3所示,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工作模式如下:
音频信号从栅极输入,正电平信号从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的源极输入,当输入的正电平信号大于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的阈值电压时,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关闭,正半轴音频信号通过M1作用于音圈210电阻;负电平信号从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输入时,当输入的负电平信号小于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阈值电压时,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关闭,负半轴音频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作用于音圈210,从而实现正、负半轴的音频信号作用于音圈210,而驱动音圈210在磁间隙内工作。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如图3所示,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控制IC)包括第一音频控制电路321(第一控制IC)和第二音频控制电路322(第二控制IC);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平行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均连接至所述第一音频控制电路321;所述栅线311与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交叉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栅线311均连接至所述第二音频控制电路322,且多个所述发声区域呈阵列分布,同一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栅线311为同一根走线。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栅线311和正电平信号线312交叉设置,其中栅线311上所输入的音频信号为音频信号,其可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是否可导通,只有正电平信号线312输入正电平信号,负电平信号线313输入负电平信号,音圈210才会被驱动,因此,各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栅线311上的音频控制信号可以是相同的,各发声区域呈阵列分布时,同一行发声区域的栅线311可连接至同一根走线上,以连接至第一控制IC,这样,第一控制IC只需要一个音频输出端子即可满足需求,因而可以实现整个屏幕发声单元更集成化、小型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各发声区域的排列方式不限于阵列排布,当各发声区域的排列方式为其他排列方式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各发声单元内的栅线311连接至同一根走线,并连接至第一控制IC 321上,以减少第一控制IC的输出端子数目;或者,也可以是将几个发声区域为一组,将一组发声区域的栅线311连接至同一根走线,而连接至第一控制IC321上。当然,也可以是将各发声区域的栅线311分别单独连接至第一控制IC 321上。
此外,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中,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实现分区域发声的控制方式可以如下:
控制音频信号输入栅线311;
通过控制各发声区域的正电平信号线312和负电平信号线313的信号输入状态,以控制各发声区域的TFT开关依次打开,也就是,控制各发声区域的音圈210依次工作,例如,图3所示的音频信号依次驱动第一发声区域A、第二发声区域B、第三发声区域C、第四发声区域D、第五发声区域E、第六发声区域F的音圈210工作,可以实现声音从第一发声区域A向第六发声区域的移动跟随效果,尤其是,在激励器200布置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该分区域发声实现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声音跟随效果。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实现分区域发声的控制方式还可以是,根据人耳对立体声的分辨规则,控制音频信号输入栅线311,通过控制各发声区域的正电平信号线312和负电平信号线313的信号输入状态,以按照一定延时控制各发声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打开,也就是,延时控制各发声区域的音圈210工作,以更方便地实现立体声效果。
图4所示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引线314,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音圈210通过该发声区域内对应的所述引线314连接至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控制线是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的布线层310上仅布置音圈210驱动引线314,引线将所述音圈210连接到控制IC(音频控制电路320),通过控制IC控制各发声区域的引线314的输入信号,来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入位置,也就是,控制发声位置,其中,布线层310上的引线314可以通过电镀的方式实现,控制IC可以通过转印布置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一侧。
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中,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实现分区域发声的控制方式可以如下:
控制各发声区域的引线314上的信号输入状态,以控制各发声区域的音圈210依次工作,例如,图4所示的音频信号依次驱动第一发声区域A、第二发声区域B、第三发声区域C、第四发声区域D、第五发声区域、第六发声区域的音圈210工作,可以实现声音从第一发声区域A向第六发声区域的移动跟随效果,尤其是,在激励器200布置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该分区域发声实现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声音跟随效果。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实现分区域发声的控制方式还可以是,根据人耳对立体声的分辨规则,按照一定延时策略,控制各发声区域的引线314的信号输入状态,从而延时控制各发声区域的音圈210工作,以更方便地实现立体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应用来选择上述两种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的布线层310结构,例如,对于TFT来说,电流需要在一定阈值内,否则会造成TFT器件损坏,因此当音频电流小于一定阈值时,可选用上述音频控制线布设TFT线路的实施例;而当音频电流大于一定阈值值时,例如,当该屏幕发声单元应用于户外显示产品上时,音频控制线中则不能再选用TFT器件,可以选用上述仅布置引线的实施例。
此外,任一发声区域内的音圈210驱动该发声区域的屏幕振动时,同时会引起与该发声区域相邻发声区域屏幕的振动,带来声波干扰,因此,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邻所述发声区域之间设置有屏蔽挡墙500,这样,横向传递的振动波在遇到屏蔽挡墙500的突变界面时,产生反射,减弱对其他区域的振动干扰,形成独立的发声区域。其中音圈210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图示的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本公开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激励器中,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具有磁间隙,所述音圈210包括线圈结构,设置在所述磁间隙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选用普通的线圈来实现,将线圈通过胶合工艺等方式固定在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即可。
图5所示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中音圈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音圈210包括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211,所述线圈图形211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穿过所述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211与所述磁体22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所述线圈图形211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310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音圈210采用平面化设计,也就是,所述音圈为平面音圈,可通过对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而制作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上,这样,可减小整体屏幕发声单元厚度,使屏幕发声单元更平面化和集成化,可以省略普通的立体音圈绕线工艺以及音圈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胶合工艺。
其中,所述音圈210所采用的图案化处理工艺可以是,光刻图案化工艺等,对此不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音圈210的具体形状不限定,只要使得音圈210的线圈图形能够在磁间隙内,且根据左手定则,所述线圈图形在不同磁间隙内所产生的电磁力方向相同即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音圈210可以包括一层所述线圈图形,还可以包括多层线圈图形,且根据左手定则,各层所述线圈图形在不同磁间隙内所产生的电磁力方向相同,对此不限定。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显然,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带来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该提供一种屏幕发声单元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为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基板或形成有显示单元的背板;
步骤S02、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310及音频控制电路320,所述布线层310布设有音频控制线,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与所述布线层310连接;
步骤S03、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0振动的多个激励器200,其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激励器200,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200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200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示例性的,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制造如图2所示的屏幕显示单元时,所述步骤S02具体包括:
步骤S021、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栅线311层,对所述栅线311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栅线311、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栅极;
具体地,所述栅金属层可以是采用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在显示面板100或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基板上沉积厚度约为
Figure BDA0002511170260000121
的栅金属层,栅金属层可以是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栅金属层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比如Cu\Mo,Ti\Cu\Ti,Mo\Al\Mo等。在栅金属层上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栅线311、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栅极等图形,具体的图案化工艺可以如下:
首先,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上沉积一层栅金属层,在所述栅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栅线311、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栅极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栅金属薄膜,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栅线311、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栅极的图形。
步骤S022、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源漏金属层,对所述源漏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源极和漏极;
具体地,所述源漏金属层的图案化工艺可以如下:
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其它成膜方法沉积一层厚度约为
Figure BDA0002511170260000131
的源漏金属层,源漏金属层可以是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源漏金属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比如Cu\Mo,Ti\Cu\Ti,Mo\Al\Mo等。在源漏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源极和漏极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源漏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所述正电平信号线312、所述负电平信号线313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M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M2的源极和漏极。
步骤S023、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
具体地,在中间载体上打印等方式形成音频控制电路320,再将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转印至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上。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用于制造如图4所示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单元时,步骤S02具体包括:
S024、采用电镀或者刻蚀方式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引线314;
具体地,采用电镀方式直接在所述显示面板100或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基板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引线314;或者,也可以采用刻蚀方式来形成所述引线314,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其它成膜方法沉积一层厚度约为
Figure BDA0002511170260000132
的源漏金属层,源漏金属层可以是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源漏金属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比如Cu\Mo,Ti\Cu\Ti,Mo\Al\Mo等。在源漏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所述引线314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源漏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所述引线314。
S025、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
具体地,在中间载体上打印等方式形成音频控制电路320,再将所述音频控制电路320转印至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上。
此外,在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法中,所述音圈210包括采用构图工艺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所述线圈图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穿过所述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的两端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时,所述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所述步骤S03具体包括:
在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线圈图形。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振动发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和与所述显示面相背的非显示面;
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所述激励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所述激励器包括磁体和音圈,每一所述激励器中,所述磁体被配置为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产生磁场力,驱动该激励器中的所述音圈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发生振动;
及,用于向所述激励器的音圈施加音频信号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布设有音频控制线的布线层及与所述布线层连接的音频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布线层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上;
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激励器,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对应连接,以使不同所述发声区域的激励器分别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
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栅线;
用于输入正电平信号的正电平信号线;
用于输入负电平信号的负电平信号线;
及,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栅极均与所述栅线连接;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正电平信号线,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负电平信号线,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均连接至该发声区域内的音圈的正电极,所述音圈的另一电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音频控制电路和第二音频控制电路;
所述正电平信号线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平行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正电平信号线和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音频控制电路;
所述栅线与所述正电平信号线交叉设置,不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所述栅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二音频控制电路,且当多个所述发声区域呈阵列分布时,同一行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栅线为同一根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发声区域的音频控制线包括: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引线,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音圈通过该发声区域内对应的所述引线连接至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发声区域之间设置有屏蔽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激励器中,磁性相反的磁体之间具有磁间隙;
所述音圈包括线圈结构,设置在所述磁间隙内;
或者,所述音圈包括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所述线圈图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穿过所述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
8.一种屏幕发声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或形成有显示单元的背板;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所述布线层布设有音频控制线,所述音频控制电路与所述布线层连接;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其中所述屏幕发声单元包括多个发声区域,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激励器,且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与该发声区域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发声区域内的激励器单独施加音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时,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栅线层,对所述栅线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栅线、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栅极;
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源漏金属层,对所述源漏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正电平信号线、所述负电平信号线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和漏极;
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和/或,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发声单元,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布线层及音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采用电镀或者刻蚀方式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形成所述引线;
采用转印方式,形成所述音频控制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包括采用构图工艺形成于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线圈图形,所述线圈图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穿过磁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线圈图形的两端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布线层内的音频控制线连接时,所述在所述衬底的非显示面一侧设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振动的多个激励器,具体包括:
在所述布线层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所述线圈图形。
CN202010461722.2A 2020-05-27 2020-05-27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86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1722.2A CN111586534B (zh) 2020-05-27 2020-05-27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1722.2A CN111586534B (zh) 2020-05-27 2020-05-27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534A true CN111586534A (zh) 2020-08-25
CN111586534B CN111586534B (zh) 2021-08-31

Family

ID=7211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1722.2A Active CN111586534B (zh) 2020-05-27 2020-05-27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653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1166A (zh) * 2020-12-14 2021-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电子设备及屏幕制备方法
CN112887880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4125089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052902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WO2022062866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屏幕以及投影电视
CN114550611A (zh) * 2022-02-24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声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679672A (zh) * 2020-12-25 2022-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94968A (zh) * 2022-03-21 2022-09-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5798361A (zh) * 2022-11-23 2023-03-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687A (zh) * 2007-03-12 2008-09-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阵列扬声器设备
CN101267686A (zh) * 2007-03-12 2008-09-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扬声器阵列设备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1287308A (zh) * 2007-04-13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将多个音频通道分配到多个扬声器的方法及管理器节点
WO2015126720A1 (en) * 2014-02-18 2015-08-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upplementary earpiece for moving display
CN108646971A (zh) * 2018-05-17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9189362A (zh) * 2018-07-0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0413A (zh) * 2018-07-09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80839A (zh) * 2019-10-30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发声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687A (zh) * 2007-03-12 2008-09-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阵列扬声器设备
CN101267686A (zh) * 2007-03-12 2008-09-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扬声器阵列设备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1287308A (zh) * 2007-04-13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将多个音频通道分配到多个扬声器的方法及管理器节点
WO2015126720A1 (en) * 2014-02-18 2015-08-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upplementary earpiece for moving display
CN108646971A (zh) * 2018-05-17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9189362A (zh) * 2018-07-0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0413A (zh) * 2018-07-09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80839A (zh) * 2019-10-30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发声控制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5089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052902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WO2022062866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屏幕以及投影电视
WO2022127666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电子设备及屏幕制备方法
CN112601166A (zh) * 2020-12-14 2021-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电子设备及屏幕制备方法
CN114679672A (zh) * 2020-12-25 2022-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9672B (zh) * 2020-12-25 202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87880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4550611A (zh) * 2022-02-24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声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50611B (zh) * 2022-02-24 2023-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声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994968A (zh) * 2022-03-21 2022-09-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5798361A (zh) * 2022-11-23 2023-03-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798361B (zh) * 2022-11-23 2023-10-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534B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534B (zh) 屏幕发声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38768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控制方法
JP6752153B2 (ja) アレイ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9596531B1 (en) Flat panel displaying and sounding system integrating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flat panel sounding unit array
KR102259805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612609B1 (ko) 표시장치
KR20220139836A (ko) 표시장치
JP4500426B2 (ja) 面駆動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11541976A (zh) 显示装置
CN111862818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15453262U (zh) 电子设备
KR102633372B1 (ko) 표시장치
US202103584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1190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1884225A (zh) 具有期望的方向图的直接数字扬声器
KR102627816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401905B (zh) 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及其发声装置
CN111403461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27666A1 (zh) 屏幕、电子设备及屏幕制备方法
CN110286770B (zh) 发声模组、基于所述发声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90372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989959B (zh) 驻极体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10292A (zh) 显示发音集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10127930A (ko) 투명전자석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형 필름스피커 장치
JP2009117889A (ja) 平面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