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270A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6270A CN111586270A CN202010375814.9A CN202010375814A CN111586270A CN 111586270 A CN111586270 A CN 111586270A CN 202010375814 A CN202010375814 A CN 202010375814A CN 111586270 A CN111586270 A CN 1115862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frame
- imaging
- imaging module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成像模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二框架收容在第一框架内。成像模组收容在第二框架内,成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元件,光线经过镜头组件到达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成像。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成像模组相对于第一框架运动以补偿成像模组的抖动量。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二驱动力,以驱动镜头组件沿着成像模组的光轴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使成像模组能补偿抖动量并实现对焦功能,以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同时还能减少成像装置的尺寸及重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影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头拍摄被摄场景时,若摄像头出现抖动,则镜头和图像传感器会发生偏移,导致摄像头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降低,成像质量较差。为了防止抖动对成像品质造成影响,可以驱动镜头运动进行防抖,因此需要设置驱动装置,同时,为了满足大众对摄像品质的高要求,摄像头一般也会具备变焦或对焦的功能,此时,则需要设置更多一个驱动装置驱动镜头移动以实现对焦或变焦。多个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摄像头的尺寸和重量都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成像模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框架收容在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成像模组收容在所述第二框架内,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元件,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到达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成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成像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运动以补偿所述成像模组的抖动量。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二驱动力,以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着所述成像模组的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成像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成像装置结合。所述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成像模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框架收容在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成像模组收容在所述第二框架内,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元件,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到达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成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成像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运动以补偿所述成像模组的抖动量。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二驱动力,以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着所述成像模组的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中,成像装置利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成像模组相对第一框架运动以对成像模组的抖动量进行补偿,成像装置还利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镜头组件沿着成像模组的光轴移动,以此实现成像模组的变焦或对焦功能。并且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一方面,由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成像模组是整体运动的,使得镜头组件不会相对于感光元件平移,从而成像模组能够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能够减少成像装置所需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小成像装置的横向尺寸和重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成像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成像装置沿III-III线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成像装置沿IV-IV线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成像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成像装置的盖体与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成像装置的盖体与铰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成像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的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一驱动件与磁感应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一驱动件与磁感应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装置100。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成像模组30、第一驱动组件40及第二驱动组件50。第二框架20收容在第一框架10内。成像模组30收容在第二框架20内。成像模组30包括镜头组件31及感光元件32。光线经过镜头组件31到达感光元件32,感光元件32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成像。第一驱动组件40用于提供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成像模组30相对于第一框架10运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第二驱动组件50用于提供第二驱动力,以驱动镜头组件31沿着成像模组30的光轴移动。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
可以理解,为了防止抖动对成像品质造成影响,通常使用镜头平移式防抖进行成像模组的抖动校正。在镜头平移式防抖中,由于镜头组件和感光元件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成像模组的成像质量。此外,镜头组件的平移会导致四角的抖动较明显,成像模组所获取的图像中四个顶角处的区域的清晰度不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00利用第一驱动组件40驱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运动以对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进行补偿,成像装置100还利用第二驱动组件50驱动镜头组件31沿着成像模组30的光轴移动,以此实现成像模组30的变焦或对焦功能。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一方面,由于在第一驱动组件40的作用下,成像模组30是整体运动的,使得镜头组件31不会相对于感光元件32平移,从而成像模组30能够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在既能实现防抖又能变焦或对焦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和重量。
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成像模组30、第一驱动组件40、第二驱动组件50、盖体60、驱动电路板70、磁感应器件80、第一铰接件91及第二铰接件92。
请参阅图2,第一框架10包括第一子框架11及第二子框架12。第一子框架11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二框架20的第一收容空间113,第一子框架11包括相背的第一内侧面111与第一外侧面112,第一内侧面111相较于第一外侧面112更靠近第二框架20。第一外侧面112向第一内侧面111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4,第一内侧面111朝向第一外侧面112凹陷形成有两个第一收容腔116及第二凹槽115。第一凹槽114与第二凹槽115连通。第二子框架12自第一外侧面112朝远离第一收容空间113的方向延伸,第二子框架12开设有用于收容模组电路板36(图4所示)的容纳腔121。
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框架20收容在第一框架10内,具体地,第二框架20收容在第一子框架11的第一收容空间113中。第二框架20包括第二内侧面201和第二外侧面202,第二内侧面201和第二外侧面202相背,第二内侧面201相较于第二外侧面202更靠近成像模组30。第二框架20的第二内侧面201围成有第二收容空间21。第二外侧面202向第二内侧面201凹陷形成第一凹陷22,第二内侧面201朝向第二外侧面202凹陷形成有两个第二收容腔24及第二凹陷23。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成像模组30收容在第二框架20内,具体地,成像模组30收容在第二框架20的第二收容空间21中。成像模组30包括镜头组件31、感光元件32、支架33、镜筒34及模组电路板36。镜头组件31收容在镜筒34内,镜筒34部分收容在支架33内。支架33及感光元件32设置在模组电路板36上。
支架33包括第一子支架331及第二子支架332,第一子支架331承载在第二子支架332上,第二子支架332设置在模组电路板36上。镜筒34部分收容在第一子支架331内。具体地,第二子支架33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3321及第二面3322,第二子支架332的中间部位形成有一贯穿第一面3321及第二面3322的收容槽3323。
收容槽3323包括第一收容槽3324及第二收容槽3326。第二子支架332包括位于第一收容槽3324与第二收容槽3326之间的支撑部3325。其中,第一收容槽3324自第一面3321凹陷形成,第二收容槽3326自第二面3322凹陷形成,支撑部3325分隔开第一收容槽3324与第二收容槽3326,且支撑部3325呈环形的板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组30还可包括滤光片35。感光元件32设置在模组电路板36上,感光元件32可收容于第二收容槽3326内。滤光片35设置在镜头组件31与感光元件32之间,并且滤光片35承载在第二支架332的支撑部3325上,感光元件32与设置在第二子支架332上的滤光片35相对应。也即是说,感光元件32与镜头组件31相对,滤光片35位于感光元件32与镜头组件31之间,使得进入镜头组件31的光线通过滤光片35最后到达感光元件32上。其中,滤光片35可采用IR通过滤光片35或IR截止滤光片35等,可根据实际用途使用不同类型的滤光片35。例如,当成像模组30采用IR通过滤光片35,则仅允许红外线穿过滤光片35达到感光元件32上,此时,成像模组30获取的是红外图像,红外图像可以用来进行虹膜识别,或者作为结构光测距用的结构光图像来获取深度信息,或者与可见光图像一起进行3D建模,或双目测距等。当成像模组30采用IR截止滤光片35,则不允许红外线穿过滤光片35,而允许可见光穿过滤光片35达到感光元件32上,此时,成像模组30获取的是可见光图像,可以作为一般的拍摄需求使用。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模组电路板36部分收容在第一框架10中,具体地,模组电路板36部分收容在第二子框架12的容纳腔121中。模组电路板36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连接部361、第二连接部362及第三连接部363。第一连接部361收容在第一子框架11的第一收容空间113中,感光元件3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61上并与第一连接部36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62包括多个直线型连接部3621、至少一个弯折型连接部3622及至少两个垫块3623。一个弯折型连接部362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直线型连接部3621。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362包括五个直线型连接部3621、四个弯折型连接部3622及八个垫块3623。五个直线型连接部3621沿与镜头组件31的光轴平行的方向层叠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直线型连接部3621的与弯折型连接部3622连接的一端的两个相对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垫块3623,两个垫块3623层叠设置后的高度与相邻两个直线型连接部362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垫块3623可以使得直线型连接部3621与弯折型连接部3622的连接更为牢固。第二连接部362的远离第一连接部36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363连接。第三连接部363的远离第二连接部362的一端为连接器端,该连接器端用于与外部的其他电路板,例如主板连接。
可以理解,由于模组电路板36是为成像模组30供电的,而为了防抖,驱动力能够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整体运动,在成像模组30整体运动以实现防抖补偿的过程中,模组电路板36也会运动,此时,若模组电路板36采用普通的结构,就会对成像模组30的运动产生较大的抗扭力的作用,影响成像模组30的抖动补偿。而且,成像模组30整体运动带动模组电路板36运动也可能造成模组电路板36的损坏。因此,本申请中的模组电路板36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361、包含直线型连接部3621与弯折型连接部3622的第二连接部362以及第三连接部363可以降低模组电路板36对成像模组30运动的抗扭力作用,保障成像模组30能够进行精确地抖动补偿,同时,也可以减小成像模组30的运动对模组电路板36的影响,避免模组电路板36的损坏。
请参阅图2,盖体60与成像模组3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均活动连接。施加给第二框架20的驱动力能够通过盖体60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运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请结合图5,盖体60与第一框架10活动连接形成两个第一连接处901,两个第一连接处901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轴线D1,盖体60与第二框架20活动连接形成两个第二连接处902,两个第二连接处902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轴线D2。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轴线D1可以与第二轴线D2垂直。当然,第一轴线D1与第二轴线D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在此不作限制。图5所示的盖体60、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均为方形结构,此时,第一轴线D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轴线D2的延伸方向可以分别为方形结构的两个对角线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60、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也可以均为圆形结构,此时,第一轴线D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轴线D2的延伸方向可以分别为圆形结构的两个径向方向,在此不作限制。第一驱动力能够通过盖体60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绕着第一轴线D1转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或者,驱动力能够通过盖体60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绕着第二轴线D2转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或者第一驱动力能够通过盖体60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绕着第一轴线D1转动,且能够通过盖体60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20绕着第一轴线D1转动及绕着第二轴线D2转动(绕着第一轴线D1转动及绕着第二轴线D2转动可分时进行)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盖体60设置在成像模组30的顶部,盖体60包括第一表面601、第二表面602、盖体本体61、第一铰接臂62及第二铰接臂63。第一表面601与第二表面602相背。第二表面602相较于第一表面601更靠近成像模组30。盖体本体61开设有通光孔611,镜头组件31的远离感光元件32的一端从通光孔611伸出。
请参阅图5及图6,第一铰接臂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铰接臂6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D1重合。每个第一铰接臂62的一端与盖体本体6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框架10铰接。在每个第一铰接臂62的远离盖体本体61的一端,第一表面601向第二表面602凹陷形成有第一收容槽621。
请参阅图5及图7,第二铰接臂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铰接臂63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轴线D2重合。每个第二铰接臂63的一端与盖体本体6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框架20铰接。在每个第二铰接臂63的远离盖体本体61的一端,第一表面601向第二表面602凹陷形成有第二收容槽631。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第一铰接件9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铰接件91与两个第一收容腔116对应。每个第一铰接件91设置在第一框架10上,并收容在对应的第一收容腔116内。第一铰接臂62的远离盖体本体61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件91连接。每个第一铰接件91包括第一铰接件本体911及第一球体912。第一铰接件本体911开设有第一通孔9111。第一球体912部分收容在第一通孔9111内。第一球体912的未收容在第一通孔9111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收容在第一收容槽621内。如此,通过第一铰接件91与第一铰接臂62之间的活动连接,使得盖体60可以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于第一框架10绕着第一轴线D1转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
请参阅图2、图5及图7,第二铰接件9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铰接件92与两个第二收容腔24对应。每个第二铰接件92设置在第二框架20上,并收容在对应的第二收容腔24内。第二铰接臂63的远离盖体本体61的一端与第二铰接件92连接。每个第二铰接件92包括第二铰接件本体921及第二球体922。第二铰接件本体921开设有第二通孔9211。第二球体922部分收容在第二通孔9211内。第二球体922的未收容在第二通孔9211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收容在第二收容槽631内。如此,通过第二铰接件92与第二铰接臂63之间的活动连接,使得盖体60可以带动成像模组30相对于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20绕着第二轴线D2转动以补偿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
请参阅图2、图3和图8,驱动电路板70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内侧面111并穿过第一框架10使得连接器端朝远离第一收容空间113的一侧延伸。驱动电路板70包括第一侧面701和第二侧面702,第一侧面701与第二侧面702相背。第一侧面701相较于第二侧面702更靠近第二框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70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内侧面111的第二凹槽115内,或者驱动电路板70还可以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外侧面112上的第一凹槽114内,如此,有利于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有利于成像装置100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电路板70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内侧面111时,可以不需要在第一框架10上开设从第一外侧面112向第一内侧面111凹陷的第一凹槽114,使得第一框架10能够保护驱动电路板70,延长驱动电路板7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成像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图3及图8至图12。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第一驱动件41及第二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1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0的靠近第二框架20的一侧。具体地,若驱动电路板70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内侧面111时,第一驱动件41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0的第一侧面701上(如图8所示);若驱动电路板70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外侧面112的第一凹槽114时,第一驱动件41可以安装在第一框架10上与第一凹槽114连通的第二凹槽115内。此时,在驱动电路板70能够驱动第一驱动件41的同时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有利于成像装置100的小型化。
第二驱动件42安装在第二框架20的靠近第一框架10的一侧,具体地,第二驱动件42安装在第二框架20的第二外侧面202上。第一驱动件41与第二驱动件42相互作用以产生第一驱动力。示例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件41为线圈,第二驱动件42为磁石,驱动电路板70为线圈提供电流,使得线圈与磁石相互作用以产生第一驱动力。示例地,如图8所示,第二驱动件42安装在第二框架20的第一凹陷22内,如此,有利于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当然,第二驱动件42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框架20的第二内侧面201的第二凹陷23内,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驱动组件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限制。如图2、图8及图10所示,第一驱动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0分别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相邻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0也可以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相对的两侧,在此不作限制。设置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0以对第二框架20施加第一驱动力,可以在保证能够施加足够的第一驱动力以达到防抖效果的基础上,减小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降低成像装置100的重量。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4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分别位于成像装置100首尾相连的四个侧面上。设置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可以保障能够对第二框架20施加足够的第一驱动力,使得盖体60能够更好地带动成像模组30运动以实现防抖。
请参阅图2、图3及图9至图12,第二驱动组件50包括第三驱动件51及第四驱动件52。第三驱动件51设置在第二框架20上,第四驱动件52设置在镜筒34靠近第一子支架331的一侧,第三驱动件51与第四驱动件52相互作用以产生第二驱动力,该第二驱动力可以促使镜头组件31沿着成像模组30的光轴移动,从而实现成像模组30的变焦或对焦。在一个例子中,第三驱动件51为磁石,第四驱动件52为线圈。第二驱动组件5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件51可以设置在第二框架20的第二外侧面202的第一凹陷22内(如图3右侧的第三驱动件51与第二框架20的连接结构所示);第三驱动件5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框架20的第二内侧面201的第二凹陷23内(如图3左侧的第三驱动件51与第二框架20的连接结构所示),在此不作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2,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三驱动件51与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42为同一个元件。
示例地,请参阅图9所示,成像装置100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组件40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相对的第一侧101及第三侧103,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由于成像装置100中仅有一个第一驱动组件40,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中的第二驱动件42与第二驱动组件50中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个元件,使得成像装置100在能够实现防抖及对焦功能的同时减小了成像装置100的体积及质量。
示例地,请参阅图10所示,成像装置100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0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相邻的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相对的第一侧101及第三侧103,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由于成像装置100中有两个第一驱动件40,并且在成像装置100同时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40及第二驱动组件50的一侧中,第二驱动件42与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在实现防抖效果的基础上,减小了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小了成像装置100的体积及质量。
示例地,请参阅图11所示,成像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首尾相连的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及第四侧104,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相对的第一侧101及第三侧103,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但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三驱动件51不为同一元件。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但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三驱动件51不为同一元件。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中所有的第三驱动件51可以与第二驱动件42均为同一元件。具体地,如图12所示,成像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首尾相连的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及第四侧104,两个第二驱动组件50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相对的第一侧101及第三侧103,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二驱动件42与位于成像装置100的第三侧103的第三驱动件51也为同一元件。
由于成像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组件40中的第二驱动件42与和设置在同一侧的第二驱动组件50中的第三驱动件51为同一元件。一方面,由于成像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驱动组件40,使得成像装置100具有足够的第一驱动力驱动第二框架20通过盖体60更好地带动成像模组30运动以实现防抖;另一方面,此种驱动件共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且有利于减小成像模装置100的横向尺寸和重量,有利于成像装置100的小型化及轻薄化。
请参阅图2、图8、图13及图14,磁感应器件80设置在驱动电路板70的靠近第二框架20的一侧(即靠近第二外侧面202)。如图13所示,磁感应器件80设置在驱动电路板70的靠近第二框架20的一侧时,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件41(即线圈)围绕形成的空间内;或者,如图14所示,磁感应器件80设置在驱动电路板70的靠近第二框架20的一侧时,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件41(即线圈)围绕形成的空间外。磁感应器件80可以检测成像模组30的运动位置,检测到的运动位置可以用于判断成像模组30是否运动到目标位置,并在成像模组30未运动到目标位置时进一步对成像模组30的运动位置进行修正。如此,磁感应器件80检测到的数据形成反馈信息,基于该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成像模组30的运动位置,使得成像模组30的抖动补偿更精准。
综上,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00中,利用第一驱动组件40驱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运动以对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进行补偿,成像装置100还利用第二驱动组件50驱动镜头组件31沿着成像模组30的光轴移动,以此实现成像模组30的变焦或对焦功能。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一方面,由于在第一驱动组件40的作用下,成像模组30是整体运动的,使得镜头组件31不会相对于感光元件32平移,从而成像模组30能够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能够减少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和重量。
另外,模组电路板36包括第一连接部3621、包含直线型连接部3621与弯折型连接部3622的第二连接部362以及第三连接部363,此种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模组电路板36对成像模组30运动的抗扭力作用,保障成像模组30能够进行精确地抖动补偿,同时,也可以减小成像模组30运动对模组电路板36的影响,避免模组电路板36的损坏。
请参阅图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装置100。成像装置100与壳体200结合,例如,成像装置100安装在壳体200内。电子设备3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虚拟现实设备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中,成像装置100利用第一驱动组件40驱动成像模组30相对第一框架10运动以对成像模组30的抖动量进行补偿,成像装置100还利用第二驱动组件50驱动镜头组件31沿着成像模组30的光轴移动,以此实现成像模组30的变焦或对焦功能。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一方面,由于在第一驱动组件40的作用下,成像模组30是整体运动的,使得镜头组件31不会相对于感光元件32平移,从而成像模组30能够获得质量较佳的图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二驱动组件50共用部分元件,能够减少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元件数量,从而减小成像装置100的横向尺寸和重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收容在所述第一框架内;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收容在所述第二框架内,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元件,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到达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成像;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一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成像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运动以补偿所述成像模组的抖动量;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提供第二驱动力,以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着所述成像模组的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共用部分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成像模组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力能够通过所述盖体带动所述成像模组相对所述第一框架运动以补偿所述成像模组的抖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互作用以产生所述第一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相背的第一外侧面及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向所述第一内侧面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驱动电路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驱动件收容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相背的第二外侧面及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向所述第二内侧面凹陷形成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二凹陷,
所述第二驱动件收容在所述第一凹陷内;或
所述第二驱动件收容在所述第二凹陷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磁感应器件,所述磁感应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
支架;及
镜筒,所述镜头模组收容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镜筒部分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及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镜筒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对应且相互作用以产生所述第二驱动力,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驱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
模组电路板,所述感光元件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支架及所述感光元件均设置在所述模组电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组件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相邻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三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或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组件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第一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三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
10.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四个第一驱动组件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四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首尾相接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三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或
位于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或
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并且位于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位于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为同一个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框架活动连接形成两个第一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处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轴线,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二框架活动连接形成两个第二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处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产生的第一驱动力能够通过所述盖体带动所述成像模组相对所述第一框架绕着所述第一轴线和/或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以补偿所述成像模组的抖动量。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成像装置结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75814.9A CN111586270B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75814.9A CN111586270B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6270A true CN111586270A (zh) | 2020-08-25 |
CN111586270B CN111586270B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211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75814.9A Active CN111586270B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86270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8246A (zh) * | 2021-02-20 | 2021-05-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839158A (zh) * | 2021-03-09 | 2021-05-25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终端 |
CN113194261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云台摄像模组 |
CN114650323A (zh) * | 2020-12-18 | 2022-06-2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CN114666489A (zh) * | 2020-12-23 | 2022-06-2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三轴防抖云台、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2199516A1 (zh) * | 2021-03-26 | 2022-09-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5442528A (zh) * | 2022-08-31 | 2022-12-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WO2023029803A1 (zh) * | 2021-08-30 | 2023-03-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
EP4270920A4 (en) * | 2020-12-23 | 2024-06-12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5287A (zh) * | 2010-08-26 | 2012-03-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
CN204086644U (zh) * | 2014-08-25 | 2015-01-07 |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 |
CN108153081A (zh) * | 2018-03-01 | 2018-06-12 | 天津迪思科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
CN108387994A (zh) * | 2018-02-11 | 2018-08-1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 |
CN207802155U (zh) * | 2018-03-14 | 2018-08-31 |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抗电磁干扰的摄像模组 |
CN108508678A (zh) * | 2017-02-27 | 2018-09-07 | Md脉动有限公司 | Ois摄像头模块及包括该ois摄像头模块的双摄像头系统 |
CN110361908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WO2019221038A1 (ja) * | 2018-05-15 | 2019-11-2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光学ユニット |
CN110572556A (zh) * | 2019-09-30 | 2019-12-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5-07 CN CN202010375814.9A patent/CN1115862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5287A (zh) * | 2010-08-26 | 2012-03-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
CN204086644U (zh) * | 2014-08-25 | 2015-01-07 |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 |
CN108508678A (zh) * | 2017-02-27 | 2018-09-07 | Md脉动有限公司 | Ois摄像头模块及包括该ois摄像头模块的双摄像头系统 |
CN108387994A (zh) * | 2018-02-11 | 2018-08-1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 |
CN108153081A (zh) * | 2018-03-01 | 2018-06-12 | 天津迪思科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
CN207802155U (zh) * | 2018-03-14 | 2018-08-31 |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抗电磁干扰的摄像模组 |
CN110361908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WO2019221038A1 (ja) * | 2018-05-15 | 2019-11-2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光学ユニット |
CN110572556A (zh) * | 2019-09-30 | 2019-12-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50323A (zh) * | 2020-12-18 | 2022-06-2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CN114666489A (zh) * | 2020-12-23 | 2022-06-2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三轴防抖云台、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EP4270920A4 (en) * | 2020-12-23 | 2024-06-12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2788246A (zh) * | 2021-02-20 | 2021-05-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839158A (zh) * | 2021-03-09 | 2021-05-25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终端 |
WO2022199516A1 (zh) * | 2021-03-26 | 2022-09-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194261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云台摄像模组 |
WO2023029803A1 (zh) * | 2021-08-30 | 2023-03-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442528A (zh) * | 2022-08-31 | 2022-12-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6270B (zh) | 2022-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86270B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474804B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2115444U (zh) |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1880480U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9491364B2 (en) | Camera module | |
CN111586268B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2013589B2 (en) |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TW201415970A (zh) | 具有可撓曲印刷電路延伸之自動聚焦照相機模組 | |
TWI726766B (zh) |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
CN104429055A (zh) | 相机模块 | |
CN111586269B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2319601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CN113840060B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5918099B (zh) | 一种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531523A (zh) |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 |
CN215340557U (zh) | 光学系统 | |
CN211930703U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3030261A1 (zh) |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5695971A (zh) | 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5550535A (zh) |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911025A (zh) | 一种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11791728U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1791727U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0157254U (zh) | 可移动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2023541178A (ja) | カメラ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