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720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720A
CN111580720A CN202010377472.4A CN202010377472A CN111580720A CN 111580720 A CN111580720 A CN 111580720A CN 202010377472 A CN202010377472 A CN 202010377472A CN 111580720 A CN111580720 A CN 111580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ent
control
interactive
time
promp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74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0720B (zh
Inventor
高晓宇
郑剑秋
陈奕君
曾婧
杨健婷
王斌
庞博然
谭敏
李冰
龙辉
胥晓欢
毛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74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0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采用本申请,可以在社交应用中提高评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交应用的社交功能越来越丰富,当用户使用手机等社交设备看到或听到社交应用中感兴趣的内容时,可以对其进行“评论”操作。
评论功能是对发表或转发的内容进行评价。例如用户点击“评论”按钮,显示评论输入框,然后用户输入评论内容或点击评论输入框所对应的评论图像,在确定评论内容后,需要用户点击“发布”按钮或“确认”按钮,否则,本次评论操作作废。上述可知,目前的评论操作方式需要触发较多控件,导致评论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社交应用中提高评论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上述评论数据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上述第二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发布数据单元,用于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上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
第一显示子单元,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初始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显示;
第二显示子单元,用于从上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显示单元还包括:
第三显示子单元,用于当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目标视觉参数时,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统计保持显示的持续显示时长;
第四显示子单元,用于当上述持续显示时长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
累计触发子单元,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
获取集合子单元,用于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文案集合;
获取目标子单元,用于从上述文案集合中获取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显示目标子单元,用于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
保持显示子单元,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
其中,上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
获取动画子单元,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播放动画子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其中,上述发布数据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上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其中,上述第一显示模块,包括:
获取关键单元,用于获取上述评论页面中的评论关键信息;
获取控件单元,用于识别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对应的评论属性类型,获取与上述评论属性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
显示控件单元,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
其中,还包括:
生成模拟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模拟评论数据;
第四显示模块,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
上述第三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将所显示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更新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上述加载标记。
其中,上述第二显示模块,包括:
第三显示单元,用于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一评论提示文案;
获取提示单元,用于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二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识别向量单元,用于识别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识别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二语义词向量;
第四显示单元,用于当上述第一语义词向量与上述第二语义词向量相匹配时,对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文案组合,生成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请求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发布数据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上述评论数据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上述获取请求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发送的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发送的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长阈值;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以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以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自动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从而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4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用户终端10、服务器2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其中,用户终端10、服务器2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之间均可以相互通信,用户终端1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分别对应的评论页面上均显示互动评论控件,均可以响应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进而发送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至服务器20,以使服务器20发布与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对应的评论数据至用户终端1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则用户终端1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分别对应的评论页面中,可以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户终端10作为发送终端,即生成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生成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送至服务器20的终端;将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作为接收终端,即接收服务器20根据用户终端10所发送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所发布的评论数据。如图1所示,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可以包括其他用户终端30a、其他用户终端30b、…、其他用户终端30c。服务器20可以作为某个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上述用户终端(包括用户终端1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均安装有上述社交应用,服务器20接收用户终端10发送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然后根据用户终端10发送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用户终端10所对应的评论用户信息以及用户终端10所对应的评论时间信息,生成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至用户终端10以及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以使其他用户终端集群30所对应的用户可以阅读上述评论数据,并可以与用户终端10所对应的用户进行互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的评论页面10a可以包括已发布的评论数据100a、互动评论控件10b以及输入框100b。已发布的评论数据100a可以包括评论用户信息、评论文案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等,评论用户信息可以包括评论用户名以及评论用户对应的评论用户头像,评论用户名可以为用户名称、用户邮箱或者用户联系方式等;评论文案信息可以包括图标以及与图标对应的文字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图标特指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的图标,上述评论文案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用户对已发布的评论数据的互动信息;评论时间信息可以为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的时间(上述时间可以包括用户第一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的时间,也可以包括用户连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中的最后一次触发时间),也可以为用户终端发送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至服务器的时间,还可以为服务器发布与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相对应的评论数据的时间,此处不限定,实际应用可以变化。当用户触发上述输入框100b时,则评论页面10a可以显示编辑键盘,用户可以输入文字或表情,然后通过触发“发送”控件或“发表”控件,发表文字或表情。如图2所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可以包括“手”控件、“柠檬”控件以及“拳头”控件,分别对应着3种快捷评论,在未触发输入框100b时,用户可以通过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可以为“手”控件、“柠檬”控件以及“拳头”控件),直接发表一条评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可被他人回复的评论数据,即后续用户或者其他用户可以对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
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的评论页面10a当前显示两条已发布的评论数据,第一条已发布的评论数据可以包括135****8546的评论用户在2小时前发表“你五一去海边玩了呀,羡慕”的评论信息,并已经获得5个“赞”以及2条回复评论。第二条已发布的评论数据可以包括136****5523的评论用户在1小时前发表“神仙UP主,到处浪,景色很好看”的评论信息,并已经获得9个“赞”以及13条回复评论。
请再参见图2,当用户长按“柠檬”控件,且长按时长等于社交应用所设定的长按时长阈值时,如评论页面100c所示,可以创建与“柠檬”控件对应的提示子页面10c,并在提示子页面10c中显示“柠檬”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10x,该评论提示文案10x可以包括柠檬的图标以及与柠檬对应的提示文字(即“不过如此”);同理,当用户长按“手”控件时,可以创建与“手”控件对应的提示子页面,并在提示子页面中显示“手”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该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手的图标以及与手对应的提示文字;当用户长按“拳头”控件时,如上所述,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综上所述,可知当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的触发操作的持续触发时长等于长按时长阈值(例如0.5秒)时,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100c中创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提示子页面,并在上述提示子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
请再参见图2,当用户在第一时刻第一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中的“柠檬”控件时,如评论页面100d所示,用户终端可以显示与“柠檬”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10d,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d、评论用户信息(可以包括186****8325)以及第一次触发“柠檬”控件的时间戳(即第一时刻)生成模拟评论数据10e,在评论页面100d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10e,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10e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当用户在第二时刻(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社交应用所设定的第一时长阈值,因此可以看成用户是连续触发该“柠檬”控件)第二次触发上述“柠檬”控件时,如评论页面100e所示,用户终端会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d,得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并在评论页面100e中显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评论用户信息以及第二次触发“柠檬”控件的时间戳(即第二时刻)生成模拟评论数据10h,在评论页面100e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10h,同理,该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10h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可见用户通过再次触发该“柠檬”控件,可以生成更为丰富的评论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只以连续两次触发“柠檬”控件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时,用户可以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N次,进而不断的更新评论提示文案,只需要用户相邻两次触发的时间间隔小于社交应用所设定的第一时长阈值即可。
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评论用户信息(包括评论用户名186****8325以及其对应的头像)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一时刻,也可以为第二时刻)到服务器,上述服务器获取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后,可以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上述可知,用户终端延时发送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上述服务器,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连续N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生成一条丰富的评论数据,而不是生成N条评论数据,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当评论数据发布成功时,用户终端可以在上述评论页面100e中,将所显示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10h更新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上述加载标记10f。
可选的,用户终端还可以实时发送评论提示文案(包括评论提示文案10d以及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到上述服务器,即用户每触发一次互动评论控件10b,用户终端则发送一次控件触发请求至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根据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评论用户信息封装为评论数据,并通过新封装的评论数据更新已封装好的评论数据,此时评论数据对应的时间信息可以为用户第一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的时间,也可以为用户连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10b中的最后一次触发时间,还可以为服务器发布评论数据的时间,此处不限定。假如用户在第二时刻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将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d发送至服务器,此时,服务器不会实时发布与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d对应的评论数据至用户终端和其他用户终端,而是延时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以确保用户在第二时刻的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再次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即服务器在第三时刻才会发布该评论数据,保证可以生成一条完整的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零散的评论数据。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具体的,获取上述评论页面中的评论关键信息,识别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对应的评论属性类型,获取与上述评论属性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
请一并参见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a所示,用户终端10所对应的用户186****8325在评论页面400d中对歌曲A进行评论。首先用户终端10获取该评论页面400d中的评论关键信息,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可以是评论页面400所属的评论主题信息,显而易见,本实施例中的评论主题信息为歌曲A,用户终端10通过识别与歌曲A相关的信息,可以获取与上述评论页面400d相关联的评论属性类型。例如,识别歌曲A常用于哪个场景,体育赛事场景、游戏场景、…、广告场景中的哪个场景,若歌曲A属于游戏场景,用户终端10可以确定上述评论属性类型为评论游戏类型,则用户终端10获取与评论游戏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该互动评论控件对应于热门游戏的热门人物图标,热门道具图标以及热门事件图标等等。若歌曲A属于体育赛事场景,用户终端10可以确定上述评论属性类型为评论体育赛事类型,则用户终端10获取与评论体育赛事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该互动评论控件对应于体育界的热门人物图标,热门道具图标以及热门事件图标等等,其余场景亦如此。
用户终端10可以识别歌曲A的音乐节奏,确定歌曲A是属于抒情类型、励志类型、…、小清新类型中的哪种类型,若歌曲A属于抒情类型,用户终端10可以确定上述评论属性类型为评论抒情类型,则用户终端10获取与评论抒情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该互动评论控件对应于天空图标,大海图标等等。若歌曲A属于悲伤类型,用户终端10可以确定上述评论属性类型为评论悲伤类型,其余类型亦如此。用户终端10还可以获取广大用户最常用什么词汇和图标评论该歌曲A,进而为上述评论页面400d中的歌曲A推送强相关的互动评论控件。
可选的,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可以是用户终端10所对应的评论用户信息,本实施例中的评论用户信息可以为用户186****8325的信息。用户终端10获取用户186****8325的行为习惯特征,上述行为习惯特征可以为用户186****8325的日常访问行为,例如用户186****8325经常访问的小程序或公众号,进而可以了解用户186****8325的喜爱或性格类型,若用户终端10识别用户186****8325的性格类型为内向类型,则在上述评论页面400d中显示象征文静、微笑等互动评论控件;若用户终端10识别用户186****8325的性格类型为外向类型,则在上述评论页面400d中显示象征活泼、闹腾等互动评论控件。上述行为习惯特征可以为用户186****8325与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日常互动习惯等,例如当用户186****8325是对家人发布的上述歌曲A进行评论,则用户终端10可以在评论页面400d中显示象征贴心、温暖的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186****8325是对朋友发布的上述歌曲A进行评论,则用户终端10可以在评论页面400d中显示象征友爱、逗趣的互动评论控件,其他用户关系亦如此。
可选的,用户终端10可以综合考虑上述的评论关键信息(也包括评论主题信息以及评论用户信息),进而为评论页面400d推送强相关的互动评论控件,增加用户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
请再参见图4a,综上所述,用户终端10通过识别上述评论关键信息,获取评论属性类型,例如本实施例中,用户186****8325喜欢触发害羞、加油、鼓励等图标,则用户终端10可以在评论页面400d中为用户186****8325推送害羞、加油、鼓励等图标,如图4a中的图标400e所示。请再参见图4a,在评论页面400f中显示上述图标400e。
步骤S102,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具体的,当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的持续触发时长等于长按时长阈值时,在上述评论页面中创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提示子页面;在上述提示子页面中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初始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显示从上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当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目标视觉参数时,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统计保持显示的持续显示时长;当上述持续显示时长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模拟评论数据;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请再参见图2,当用户长按“柠檬”控件,且长按时长等于应用所设定的长按时长阈值时,如评论页面100c所示,可以创建与“柠檬”控件对应的提示子页面10c,并在提示子页面10c中显示“柠檬”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10x,该评论提示文案10x可以包括柠檬的图标以及与柠檬对应的提示文字(即“不过如此”);同理,当用户长按“手”控件时,可以创建与“手”控件对应的提示子页面,并在提示子页面中显示“手”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该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手的图标以及与手对应的提示文字·;当用户长按“拳头”控件时,如上所述,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综上所述,可知当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的触发操作的持续触发时长等于长按时长阈值(例如0.5秒)时,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100c中创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提示子页面,并在上述提示子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请一并参见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b中的评论页面10a(等同于上述图2中的评论页面10a)所示,用户终端在评论页面10a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10b,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可以包括“手”控件、“柠檬”控件以及“拳头”控件,“手”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为“666”,“柠檬”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为“不过如此”,“拳头”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为“加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包括“666”、“不过如此”以及“加油”)为社交应用所设定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变化,此处不限定。
请再参见图4b,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中的“柠檬”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柠檬”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包括柠檬图标以及评论提示文字“不过如此”),以初始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i进行显示,如评论页面100f所示,即用户在第一时刻触发该“柠檬”控件时,用户终端已获取并会显示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10i,只是初始视觉参数(可以为透明度、灰度等等)为0,即对用户不可见,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i、评论用户信息(包括186****8325)以及第一次触发“柠檬”控件的时间戳(即第一时刻)生成模拟评论数据10e,在评论页面100f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10e,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10e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然后视觉参数慢慢增大,例如该评论提示文案10i的透明度慢慢增大,因此该评论提示文案慢慢清晰,例如200毫秒之后,如评论页面100g所示,显示评论提示文案10j,再过200毫秒后,如评论页面100h所示,显示评论提示文案10k,其中,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i、评论提示文案10j以及评论提示文案10k分别对应的文案内容均相同,只是视觉参数不一致,致使用户的感知程度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该视觉参数的变化是连续变化的,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用其中的三帧为例进行说明,即从上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假设从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至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时长为500毫秒,则根据图4b的上述过程,还需要100毫秒才能从评论提示文案10k,变化到以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
请一并参见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评论页面100i所示,以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评论提示文案10d,此时用户终端以目标视觉参数持续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10d,例如保持时长为400毫秒,即第二时长阈值为400毫秒。当持续显示时长等于400毫秒时,用户终端将慢慢降低该目标视觉参数,即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d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例如该文案的透明度慢慢降低,致使用户的对其的可视化降低,如评论页面100i所示,首先以目标视觉参数保持显示该文案,在400毫秒之后开始降低透明度,在500毫秒(包括上述的第二时长阈值400毫秒)之后,如评论页面100j所示,此时评论提示文案10m的透明度已比评论提示文案10d的透明度低,再过200毫秒后,如评论页面100k所示,此时评论提示文案10n的透明度已比评论提示文案10m的透明度低。需要注意的是,该视觉参数的反向变化是连续变化的,从目标视觉参数开始,慢慢变回至初始视觉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用其中的三帧为例进行说明,即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假设从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至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时长也为500毫秒,则根据图4c的上述过程,需要200毫秒可以取消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如评论页面100m所示。假设第一时长阈值为1400毫秒,则该评论提示文案完全消失时,用户终端将发送该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至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评论页面100n所示,假设评论提示文案10j是处于从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至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过程中,若用户在第二时刻第二次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10b中的“柠檬”控件,即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如评论页面100p所示,用户终端获取与“柠檬”控件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进行保持显示,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评论用户信息以及第二次触发“柠檬”控件的时间戳(即第二时刻)生成模拟评论数据10h,在评论页面100p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10h,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10h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其次,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柠檬”控件的触发操作时,直接以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然后对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进行保持显示,当保持时长等于400毫秒时,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例如从显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的500毫秒后(由于第二时长阈值为400毫秒,所以此时用户终端已处于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中),如评论页面100q所示,显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p,由图4d所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p对应的透明度低于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g对应的透明度。若再过200毫秒,如评论页面100r所示,显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q,由图4d所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q对应的透明度低于目标评论提示文案10p,由图4c可知从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至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时长为500毫秒,则再过200毫秒,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取消显示。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用第二时刻是处于从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至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过程中为例进行说明,若第二时刻是处于以目标视觉参数保持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过程中,则依旧用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先用目标视觉参数保持显示该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然后再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此处亦不再进行赘述。同理,若第二时刻是处于从目标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至初始视觉参数显示该评论提示文案的变化过程中,则立即变化为目标视觉参数,并以目标视觉参数显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其后续过程如上述,此处亦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文案集合;从上述文案集合中获取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上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上述实施例主要叙述根据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的连续次数,用户终端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然后延时(延长第一时长)发送与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相关联的评论数据至服务器。
可选的,用户终端获取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后,不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只延时发送上述评论数据至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评论页面可以包括“发布”按钮,当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时,用户终端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发布”按钮。若用户不触发上述“发布”按钮,则用户终端在延时第一时长后,自动发送与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对应的评论数据至服务器;若用户触发上述“发布”按钮,则用户终端确定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实时发送与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对应的评论数据至服务器,不需要延时发送评论数据。
请一并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首先说明,第二时刻T2可以为用户第N次触发“柠檬”控件100s,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用户终端10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T2针对上述“柠檬”控件100s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上述“柠檬”控件100s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如图5所示,累计触发3次,即用户在上述第二时刻T2第三次触发上述“柠檬”控件100s。同时,用户终端10获取与上述“柠檬”控件100s对应的文案集合10r,然后将累计触发的3次与上述文案集合10r进行匹配,则可以从上述文案集合10r中获取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如图5中所示的文案10t。当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不再触发互动评论控件时,用户终端10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服务器20,以使上述服务器20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可选的,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根据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请一并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户触发评论页面100u中的输入框10u,则用户终端可以显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如评论页面100v所示,“手”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手的图标以及与手对应的提示文字(即666),“柠檬”控件10v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柠檬的图标以及与柠檬对应的提示文字(即不过如此),“拳头”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拳头的图标以及与拳头对应的提示文字(即加油)。用户终端可以显示键盘,用户通过触发键盘,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
请再参见图6,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T1针对上述“柠檬”控件10v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柠檬”控件10v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柠檬”控件10v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根据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当在播放上述动画(包括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的过程中,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二时刻T2针对上述“柠檬”控件10v的触发操作,则立即跳转至评论保持提示动画,此时,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柠檬”控件10v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播放完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后,播放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若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用户不再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则用户终端在第三时刻T3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评论数据100x,发布上述评论数据100x,如评论页面100w所示,用户终端显示上述评论数据100x。
可选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包括第一互动评论控件以及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一评论提示文案;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二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识别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识别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二语义词向量。当上述第一语义词向量与上述第二语义词向量相匹配时,对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文案组合,生成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请一并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中的评论页面200a所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可以包括“手”控件10y、“拳头”控件200b以及“柠檬”控件,分别对应着3种快捷评论。其中,“手”控件10y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手的图标以及与手对应的提示文字(如提示文字“666”),“柠檬”控件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柠檬的图标以及与柠檬对应的提示文字(如提示文字“不过如此”),“拳头”控件200b的评论提示文案可以包括拳头的图标以及与拳头对应的提示文字(如提示文字“加油”)。在未触发输入框时,用户可以通过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可以为“手”控件10y、“柠檬”控件以及“拳头”控件200b),直接发表一条评论。
如图7所示,当用户在第一时刻触发互动评论控件中的“拳头”控件200b时,如评论页面200c所示,用户终端可以显示与“拳头”控件200b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10z,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z、评论用户信息(包括186****8325)以及触发“拳头”控件200b的时间戳(即第一时刻)生成模拟评论数据10e,在评论页面200c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10e,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10e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
请再参见图7,当用户在第二时刻(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很小,其对应的时间间隔小于社交应用所设定的第一时长阈值,因此可以看成用户是立即触发上述“手”控件10y)触发上述“手”控件10y时,如评论页面200c所示,用户终端获取与上述“手”控件10y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200g(即手的图标以及与手对应的提示文字“666”)。然后获取并识别评论提示文案10z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获取并识别评论提示文案200g的第二语义词向量,对上述两个语义词向量行进匹配,当匹配结果中的匹配度等于或大于匹配阈值时,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z以及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0g进行文案组合,如评论页面200d所示,生成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0f,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0f,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0f可以包括拳头图标、手图标、拳头图标所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以及手图标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明显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0f中的“加油”和“666”具备鼓励、赞扬的含义,因此可以组合生成“加油666”。同时,用户终端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0f、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生成模拟评论数据200e,将评论页面200c中的模拟评论数据10e更新为模拟评论数据200e,在评论页面200d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10f的模拟评论数据200e。同理,上述加载标记10f可以表明该模拟评论数据200e不是正式发表的评论数据,而是待发布的评论数据,这样确保用户在未到第三时刻时,再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可以生成更为丰富的评论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只以连续两次触发互动评论控件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时,用户可以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N次,只需要用户两次触发的时间间隔小于社交应用所设定的第一时长阈值即可。
当匹配结果中的匹配度低于上述匹配阈值时,可以拒绝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0g,即评论页面200d依然只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z,也可以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10z更新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0g,即评论页面200d只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0g。
步骤S103,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具体的,在上述评论页面的上述中,将所显示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更新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上述加载标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以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则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用户终端自动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不会立即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具体的,上述控件触发请求包括第一控件触发请求以及第二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发送的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发送的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长阈值,上述时长阈值可以与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长阈值相同,也可以比上述第一时长阈值长,此处不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
根据上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请一并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9所示,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TI针对互动评论控件中的“柠檬”控件20b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并实时将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20,服务器20根据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上述“柠檬”控件20b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20c,上述服务器不会实时发布根据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c所生成的评论数据,而是暂存上述评论数据。
请再参见图9,上述终端响应在第二时刻T2对上述“柠檬”控件20b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并实时将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20,服务器20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用户终端10已连续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次数(也包括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以及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已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次数对应于用户连续触发上述“柠檬”控件20b的次数),如图9所示,在第二时刻T2时,用户已连续触发上述“柠檬”控件20b 3次,故服务器20可以生成与上述“柠檬”控件20b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f。
步骤S202,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上述评论数据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具体的,根据步骤S201可知,服务器20根据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柠檬”控件20b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f,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20c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f,则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20f生成评论数据20g。当服务器20在第二时刻T2的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不再获取用户终端10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则在第三时刻将上述评论数据20g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10,以使上述用户终端10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20g。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实时生成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生成与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可以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实时生成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上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生成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服务器发布上述与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实时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但服务器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0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显示模块11、第二显示模块12以及第三显示模块13。
第一显示模块11,用于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第二显示模块12,用于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第三显示模块13,用于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第一显示模块11、第二显示模块12以及第三显示模块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二显示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21、第二显示单元122以及发布数据单元123。
第一显示单元121,用于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
第二显示单元122,用于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发布数据单元123,用于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1、第二显示单元122以及发布数据单元1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一显示单元121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子单元1211以及第二显示子单元1212。
第一显示子单元1211,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初始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显示;
第二显示子单元1212,用于从上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
其中,第一显示子单元1211以及第二显示子单元121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一显示单元121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子单元1213以及第四显示子单元1214。
第三显示子单元1213,用于当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目标视觉参数时,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统计保持显示的持续显示时长;
第四显示子单元1214,用于当上述持续显示时长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第三显示子单元1213以及第四显示子单元121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9,上述第二显示单元122可以包括:累计触发子单元1221、获取集合子单元1222、获取目标子单元1223以及显示目标子单元1224。
累计触发子单元1221,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
获取集合子单元1222,用于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文案集合;
获取目标子单元1223,用于从上述文案集合中获取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显示目标子单元1224,用于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累计触发子单元1221、获取集合子单元1222、获取目标子单元1223以及显示目标子单元122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二显示单元122可以包括:保持显示子单元1225。
保持显示子单元1225,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
其中,保持显示子单元1225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一显示单元121可以包括:获取动画子单元1215以及播放动画子单元1216。
获取动画子单元1215,用于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播放动画子单元1216,用于根据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其中,获取动画子单元1215以及播放动画子单元121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发布数据单元123具体用于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上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其中,上述发布数据单元1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一显示模块11可以包括:获取关键单元111、获取控件单元112以及显示控件单元113。
获取关键单元111,用于获取上述评论页面中的评论关键信息;
获取控件单元112,用于识别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对应的评论属性类型,获取与上述评论属性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
显示控件单元113,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
其中,获取关键单元111、获取控件单元112以及显示控件单元1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数据处理装置1还可以包括:生成模拟模块14以及第四显示模块15。
生成模拟模块14,用于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模拟评论数据;
第四显示模块15,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
上述第三显示模块13具体用于在上述评论页面中,将所显示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更新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上述加载标记。
其中,生成模拟模块14以及第四显示模块15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0,上述第二显示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单元124、获取提示单元125、识别向量单元126以及第四显示单元127。
第三显示单元124,用于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一评论提示文案;
获取提示单元125,用于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二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识别向量单元126,用于识别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识别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二语义词向量;
第四显示单元127,用于当上述第一语义词向量与上述第二语义词向量相匹配时,对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文案组合,生成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第三显示单元124、获取提示单元125、识别向量单元126以及第四显示单元127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以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则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用户终端自动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不会立即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1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2可以包括:获取请求模块21以及发布数据模块22。
获取请求模块21,用于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发布数据模块22,用于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上述评论数据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其中,获取请求模块21以及发布数据模块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步骤S2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再参见图11,上述获取请求模块21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11、第二获取单元212以及第三获取单元213。
第一获取单元211,用于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发送的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第二获取单元212,用于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发送的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长阈值;
第三获取单元213,用于根据上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211、第二获取单元212以及第三获取单元2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实时生成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生成与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可以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实时生成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上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生成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服务器发布上述与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实时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但服务器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示,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为上述图对应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上述评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初始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显示;
从上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还执行以下步骤:
当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目标视觉参数时,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统计保持显示的持续显示时长;
当上述持续显示时长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从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上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上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
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文案集合;
从上述文案集合中获取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上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上述目标视觉参数对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评论提示文案;
根据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上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上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上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上述评论数据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在第三时刻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上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上述第三时刻晚于上述第二时刻,且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上述第一时长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上述评论页面中的评论关键信息;
识别上述评论关键信息对应的评论属性类型,获取与上述评论属性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
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互动评论控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在上述发布携带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模拟评论数据;
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
则上述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包括:
在上述评论页面中,将所显示的上述模拟评论数据更新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上述加载标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包括第一互动评论控件以及第二互动评论控件;
上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响应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上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一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上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二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识别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识别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二语义词向量;
当上述第一语义词向量与上述第二语义词向量相匹配时,对上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以及上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文案组合,生成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以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则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用户终端自动发送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服务器,以使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上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上述评论数据,发布上述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不会立即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上述计算机设备2000可以为上述图8对应实施例中的服务器,上述计算机设备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网络接口2004和存储器2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2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2。其中,通信总线2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2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2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2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2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2000中,网络接口2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2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上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根据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上述评论数据发布至上述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用户终端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上述评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件触发请求包括第一控件触发请求以及第二控件触发请求;
上述处理器2001在执行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发送的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获取上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发送的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是由上述用户终端响应在上述第二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上述第二时刻晚于上述第一时刻,且上述第二时刻与上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长阈值;
根据上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社交应用中的评论页面中新增互动评论控件,并在评论页面中显示该互动评论控件,当用户终端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实时生成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生成与上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可以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与上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终端再次响应在第一时长阈值(例如第二时刻)内针对该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实时生成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将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发送至上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上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上述用户终端针对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生成与上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同时用户终端获取与连续触发次数相匹配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并将上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在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上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若用户在下一个第一时长阈值内没有触发该互动评论控件,则在第三时刻(上述第三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服务器发布上述与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待发布评论数据,当发布成功时,在用户终端的上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且具备回复功能的上述评论数据。上述可知,用户使用社交应用时,通过在评论页面中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即可直接生成和发布评论数据,无需进入编辑态,而且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对所发布的该评论数据进行回复,形成快捷互动;在用户触发互动评论控件后,用户终端实时向服务器(即社交应用的后台服务器)递交该评论指令,但服务器延时与第一时长阈值等同的时长,准保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触发上述互动评论控件,生成一条评论数据而不是多条评论数据,以此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态度。上述操作十分简单,但评论内容可以很丰富,因此,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评论操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3和图8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可参见上述图3和图8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是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来描述的,具体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
响应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
显示已发布的所述评论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发布携带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包括:
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所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所述第二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时刻,且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发布携带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所述评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响应在所述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所述评论提示文案,以初始视觉参数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显示;
从所述初始视觉参数开始,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变化处理,以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目标视觉参数时,停止视觉参数变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所述目标视觉参数时,以所述目标视觉参数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统计保持显示的持续显示时长;
当所述持续显示时长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从所述目标视觉参数开始,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视觉参数反向变化处理,以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对所述评论提示文案进行动态显示,直至反向变化后的视觉参数达到所述初始视觉参数时,取消显示所述评论提示文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所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响应在所述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累计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
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文案集合;
从所述文案集合中获取与所述连续触发次数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将所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更新所述评论提示文案,得到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响应在所述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所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以所述目标视觉参数对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进行保持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响应在所述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出现提示动画、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评论消失提示动画;所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所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所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中的文案内容均为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所述评论提示文案;
根据所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所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所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之间的播放时间顺序,按序播放所述评论出现提示动画、所述评论保持提示动画以及所述评论消失提示动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布携带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所述评论数据,包括:
在第三时刻发送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评论用户信息以及评论时间信息到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所述评论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评论时间信息封装为所述评论数据,发布所述评论数据;所述第三时刻晚于所述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间隔等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评论页面中显示互动评论控件,包括:
获取所述评论页面中的评论关键信息;
识别所述评论关键信息对应的评论属性类型,获取与所述评论属性类型对应的互动评论控件;
在所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所述互动评论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布携带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的评论数据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模拟评论数据;
在所述评论页面中显示携带加载标记的所述模拟评论数据;
则显示已发布的所述评论数据,包括:
在所述评论页面中,将所显示的所述模拟评论数据更新为已发布的所述评论数据,取消显示所述加载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包括第一互动评论控件以及第二互动评论控件;
所述响应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响应在第一时刻针对所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与所述第一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一评论提示文案;
响应在第二时刻针对所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与所述第二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第二评论提示文案;所述第二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时刻,且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长阈值;
识别所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一语义词向量,识别所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的第二语义词向量;
当所述第一语义词向量与所述第二语义词向量相匹配时,对所述第一评论提示文案以及所述第二评论提示文案进行文案组合,生成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显示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1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所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所述控件触发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终端响应针对评论页面中的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根据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生成评论数据,将所述评论数据发布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评论页面中显示已发布的所述评论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件触发请求包括第一控件触发请求以及第二控件触发请求;
所述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控件触发请求,根据所述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发送的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根据所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评论提示文案;所述第一控件触发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终端响应在所述第一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发送的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根据所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累计所述用户终端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次数,得到连续触发次数;所述第二控件触发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终端响应在所述第二时刻针对所述互动评论控件的触发操作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时刻,且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长阈值;
根据所述连续触发次数获取与所述互动评论控件对应的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将所述评论提示文案更新为所述目标评论提示文案。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77472.4A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80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7472.4A CN111580720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7472.4A CN111580720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720A true CN111580720A (zh) 2020-08-25
CN111580720B CN111580720B (zh) 2021-08-24

Family

ID=7211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7472.4A Active CN111580720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7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2221A (zh) * 2021-05-13 2021-09-0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评论信息引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91856A (zh) * 2021-08-17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弹幕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4363A (zh) * 2022-08-02 2022-11-1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5347A (zh) * 2013-07-17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页面内容进行评论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380173A1 (en) * 2013-06-21 2014-12-25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b page commenting, brows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095182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复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5468790A (zh) * 2015-12-30 2016-04-0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论信息检索方法和装置
JP2017151741A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ぐるなび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055569A (zh) * 2017-12-19 2018-05-18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间弹幕发送方法、装置及相应的终端
CN109634489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0753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个性化主题的快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4030A (zh) * 2018-03-05 2019-09-13 优酷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弹幕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598103A (zh) * 2019-09-0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聚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84759A (zh) * 2019-08-12 2020-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弹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8907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论信息发布方法、装置、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80173A1 (en) * 2013-06-21 2014-12-25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b page commenting, brows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345347A (zh) * 2013-07-17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页面内容进行评论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95182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复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5468790A (zh) * 2015-12-30 2016-04-0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论信息检索方法和装置
JP2017151741A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ぐるなび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055569A (zh) * 2017-12-19 2018-05-18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间弹幕发送方法、装置及相应的终端
CN110234030A (zh) * 2018-03-05 2019-09-13 优酷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弹幕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634489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0753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个性化主题的快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84759A (zh) * 2019-08-12 2020-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弹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98103A (zh) * 2019-09-0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聚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8907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论信息发布方法、装置、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2221A (zh) * 2021-05-13 2021-09-0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评论信息引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91856A (zh) * 2021-08-17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弹幕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4363A (zh) * 2022-08-02 2022-11-1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720B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072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61318B (zh)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点读方法及系统
CN111050222B (zh) 一种虚拟物品发放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292957B2 (en) Portable virtual characters
CN112087655B (zh) 赠送虚拟礼物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61488B (zh) 一种虚拟物品发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JP2022520094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端末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314204B (zh) 一种互动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Brennan Attention factory: The story of TikTok and China's ByteDance
CN112748976A (zh) 表情元素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48974B (zh) 基于会话的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08948A (zh) 内容项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7992A (zh) 一种虚拟场景中的技术支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322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90299B (zh) 歌曲点播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13031A (zh) 直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14193A (zh) 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4599B (zh) 游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91372B (zh) 页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60046813A1 (en) Online multimedia crossword puzzle
CN111914177B (zh) 媒体信息兴趣度的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48975B (zh) 表情元素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77196B (zh) 数据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44623B (zh) 推荐信息确定方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17670B (zh) 基于会话的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79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