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6529A -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6529A
CN111566529A CN201880085859.3A CN201880085859A CN111566529A CN 111566529 A CN111566529 A CN 111566529A CN 201880085859 A CN201880085859 A CN 201880085859A CN 111566529 A CN111566529 A CN 111566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ember
light
optical
connecto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8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6529B (zh
Inventor
森田宽
鸟羽一彰
山本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66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6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32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44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the coupling means being through-holes or wall aper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其能够在不光连接时防止向光连接器的外部直接出射来自光传输线路的光。[解决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光学组件和可移动构件。光学组件出射光。可移动构件能够在连接器未连接到对方连接器期间当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时的第一状态和当连接器连接到对方连接器时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光以衰减到比在第二状态下低的水平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用于光数据传输的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通信量的快速增加,使用光的信号传输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在已经提出了准直光耦合方法,其中,将透镜附接到光纤的端部,使得光轴对准,并在相对的透镜之间传送作为准直光的光信号。
在准直光耦合方法中使用的准直光的特征在于:在原理上,即使距出射器的距离很长,光的功率也几乎不衰减。然而,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难以按取决于激光的强度的方式满足与激光有关的安全标准。因此,现在光通信连接器设置有在非嵌合期间遮挡准直光的快门。
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光通信连接器,为了在非光耦合期间防止向光连接器的外部直接出射准直光,其包括折射并出射来自从准直透镜出射的光传输路径的光的折射部件,和散射从折射部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件。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7/05688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其具有用于在非光耦合期间防止向光连接器的外部直接出射来自光传输路径的光的另一构成。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光学组件和可移动构件。
光学组件出射光。
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利用该构成,可以通过可移动构件衰减在非嵌合期间出射到连接器外部的光。因此,可以将出射到连接器外部的光下调到与安全标准相应的水平。
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包括不允许入射光通过的非光透射部分和允许入射光通过的光透射部分,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可以入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在第二状态下入射光可以入射在光透射部分上。
利用该构成,通过具有第一状态的可移动构件,通过非光透射部分衰减出射到连接器外部的光功率。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可以反射入射光,所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散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可以吸收入射光。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可以散射入射光。
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在第一状态下使入射光折射并使所述入射光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倾斜地出射,以及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对准地出射,或者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平行地出射,所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散射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利用该构成,通过具有第一状态的可移动构件,从光学组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倾斜地出射。由此衰减出射到连接器外部的光功率。
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呈锥台形状。
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产生磁力的电磁体,以及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包括能够吸附到所述电磁体的可移动磁体。
利用该构成,可以通过电磁体使可移动构件可移动。
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被构成为可转动。
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支持所述可移动构件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的转动轴;以及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移动的方向对可移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
利用该构成,可以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通过转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上,并且能够在对方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伸缩;以及销,所述销能够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触并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所述销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的长度由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伸缩而变化。
利用该构成,在连接器中,弹性构件由于嵌合到对方连接器而伸缩,并且销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的长度由于所述弹性构件的该伸缩而变化。由于设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缩短了从光学组件突出的销与可移动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使销接触可移动构件以及推压可移动构件。由此,可以使可移动构件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在这种构成中,不使对方连接器的构成直接接触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以及能够通过连接器的自己的内部机构转动可移动构件。
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对方连接器的销插入的孔;以及固定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转动辅助板。通过将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可以移动所述转动辅助板并且可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利用该构成,通过插入对方的销,可以转动可移动构件并将可移动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连接器还可以包括:销,所述销被插入对方连接器的孔中并且能够在插入方向上移动;以及转动辅助板,所述转动辅助板由于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而移动,并且使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与该移动连动的情况下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利用该构成,将对方连接器的销插入孔中,使得可以转动可移动构件并将可移动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所述销可以是对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连接器进行定位的定位销。
通过如上所述将单个销用于可移动构件的移动和定位两者,可以减少组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扩大连接器的设计范围。
所述可移动构件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包括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对方连接器能够嵌合到所述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非嵌合期间具有第一状态,以及在嵌合期间具有第二状态,以及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缆线包括光传输路径以及连接器。
连接器包括来自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传输路径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连接器。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在非嵌合期间来自光传输路径的光衰减并出射到光连接器的外部,由此可以将出射到外部的光下调到与安全标准相应的水平,并增强连接器的光接合作业的安全性。应当注意,在此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可以提供在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和光通信缆线的构成的概念图。
图2是图1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非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图1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嵌合期间和非嵌合期间从光学组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光的光路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将在图1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嵌合期间存在异物的状态和不存在异物的状态进行比较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9是在非嵌合期间位于插座和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剖视图,所述光通信连接器组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
图10是在嵌合期间图9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2是在非嵌合期间位于插座和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剖视图,所述光通信连接器组成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
图13是在嵌合期间图12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非嵌合状态下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非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6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十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9是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30是示出在图29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的非嵌合期间和嵌合期间从光学组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光的光路的剖视图。
图31是在嵌合期间图29中的光通信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电子装置和光通信缆线的外观示例]
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和光通信缆线200的外观示例。
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光传输/接收单元110。将光传输/接收单元110构成为能够进行光通信。此外,光传输/接收单元110能够通过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0B传输电子装置100要作为光信号发出的数据,也能够接收到电子装置100的光信号。
光通信缆线200包括缆线主体201和位于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0A。光通信缆线200经由缆线主体201和位于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0A在电子装置100和另一电子装置或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之间传输光信号。
将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构成为能够相互嵌合。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组成光通信连接器组10。光通信连接器10A是作为嵌合对方的对方连接器,也是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光接合对方。类似的是,光通信连接器10B是作为嵌合对方的对方连接器,也是光通信连接器10A的光接合对方。
在电子装置100是发出方装置的情况下,光通信连接器10B的稍后要描述的光学组件11B组成光输出单元,并且光通信连接器10A的稍后要描述的光学组件11A对应地组成光输入单元。
另一方面,在电子装置100是接收方装置的情况下,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光学组件11B组成光输入单元,并且光通信连接器10A的光学组件11A对应地组成光输出单元。
应当注意,例如,电子装置100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HS电话、PDA、平板PC、笔记本计算机、视频相机、IC记录器、移动媒体播放器、电子记事本、电子字典、电子计算器、移动视频游戏控制台之类的移动电子装置,或者可以是诸如台式计算机、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无线电接收机、视频记录器、打印机、汽车导航系统、游戏控制台、路由器、集线器或光网络单元(ONU)之类的电子装置。或者,电子装置100可以组成交通工具或诸如冰箱、洗衣机、时钟、门电话、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照明设备或烹饪器具之类的电器的全部或一部分。
[光通信连接器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2至4以及图1描述组成光通信连接器组10的光通信连接器10A和10B的构成。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具有相同的构成,除了组成它们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的第一外壁部分的大小不同以外。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放大示意透视图,略去了第一外壁部分的图示。图3是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光通信连接器组10的非嵌合期间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示出在光通信连接器组10的嵌合期间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0A是设置在缆线主体201的端部侧的插头,光通信连接器10B是设置在电子装置100侧的插座。
如图2和3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0A(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18A(18B)、光学组件11A(11B)、可移动构件12A(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弹簧14A(14B)、弹簧固定部分15A(15B)以及止停器16A(16B)。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10A(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在图中,第一外壁部分18A(18B)包括夹着光学组件11A(11B)的分别被布置在光学组件11A(11B)的上方和下方的一对板状构件。
第一外壁部分18A(18B)的在非嵌合期间被在稍后要描述的可移动部分12A(12B)的反射部分121A(121B)上反射的光照射的部分由散射构件组成。第一外壁部分18A(18B)充当散射部分。
将第一外壁部分18A(18B)设置成从上下夹着光学组件11A(11B)、可移动构件12A(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弹簧14A(14B)、弹簧固定部分15A(15B)以及止停器16A(16B)。
第一外壁部分18B包括位于其一端的开口,位于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0A插入该开口中。第一外壁部分18A在其一端处被插入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0B中。将分别设置在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中的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构成为使得在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相互嵌合并且建立了光接合时表面相互接触。
光学组件11A包括准直透镜111A。光学组件11A保持缆线主体201内的光传输路径202A。
光学组件11A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通过光学组件11A内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支持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使得光传输路径202A和准直透镜111A的光轴相互对准。
光传输路径例如是光纤。应当注意,光传输路径并不特别地受限制,并且可以不是光纤,只要光传输路径能够传输光即可。
光学组件11B包括准直透镜111B。光学组件11B支持电子装置100内的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光传输路径202B例如是光纤。应当注意,光传输路径202B并不特别地受限制,并且可以不是光纤,只要光传输路径202B能够传输光即可。
光学组件11B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通过光学组件11B内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支持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使得光传输路径202B和准直透镜111B的光轴相互对准。
将光学组件11A(11B)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A(111B)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允许来自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11B(11A)的准直光进入光学组件11A(11B)。
彼此光对接的光学组件11A和光学组件11B被对应地布置成使得在嵌合期间它们的准直透镜111A和准直透镜111B位于同一光轴上。
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此外,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10B(10A)的光学组件11B(11A)出射并通过可移动构件12B(12A)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
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入射光由此包括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的光和从对方连接器10B(10A)的光学组件11B(11A)出射并通过可移动构件12B(12A)的光。
将可移动构件12A(12B)构成为在未嵌合到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10B(10A)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在嵌合到光通信连接器10B(10A)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
可移动构件12A(12B)由设置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中的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支持,并被构成为可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转动的转子。可移动构件12A(12B)能够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转动并且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可移动构件12A(12B)呈板状。可移动构件12A(12B)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反射部分121A(121B)和透射部分122A(122B)。
反射部分121A(121B)呈框形,并且透射部分122A(122B)位于由反射部分121A(121B)围绕的区域内,并且被定位在可移动构件12A(12B)的平面的中央处。
透射部分122A(122B)由诸如棱镜和玻璃之类的半透明构件组成。透射部分122A(122B)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垂直地出射。
反射部分121A(121B)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将可移动构件12A(12B)构成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当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光时,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的平面上。再者,将可移动构件12A(12B)的反射部分121A(121B)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反射部分121A(121B)上。
将可移动构件12A(12B)构成为使得在嵌合期间的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12A(12B)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将可移动构件12A(12B)的透射部分122布置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光入射在透射部分122A(122B)上。
在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12A(12B)使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的透射部分122A(122B)上)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对准,并出射对准的入射光40。
弹簧14A(14B)是扭转弹簧,并被设置在弹簧固定部分15A(15B)和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中。弹簧14A(14B)是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移动的方向对可移动构件12A(12B)施力的施力构件。
将弹簧固定部分15A(15B)固定地设置在光通信连接器10A(10B)内。将弹簧14A(14B)固定到弹簧固定部分15A(15B)。
止停器16A(16B)限制可移动构件12A(12B)通过弹簧14A(14B)的转动,并限定可移动构件12A(12B)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的位置。止停器16A(16B)每个呈棒状,并被设置成能够接触可移动构件12A(12B)。
在将上下方向定义为使得当从可移动构件转动轴13A(13B)观察时止停器16A(16B)位于下侧的情况下,在第一状态下,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可移动构件12A(12B)被弹簧14A(14B)施力从而上部从光学组件11A(11B)间隔开。
在非嵌合期间,可移动构件12A(12B)由于弹簧14A(14B)的力而具有转动能。然而,可移动构件12A(12B)接触止停器16A(16B),使得转动被限制,并且使可移动构件12A(12B)稳定在第一状态下。
通过将光通信连接器10A插入光通信连接器10B中,在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各自的上部保持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使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相互接触。由于使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相互物理接触,此外,按此方式插入光通信连接器10B,将弹簧14A(14B)的转动可移动构件12A(12B)的力推回。因此,如图4所示,可移动构件12A和12B移动,使得各自的平面垂直于入射光40,并且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在相互面对的平面上相互接触。
通过锁定构件(未示出)维持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在相互面对的表面上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并设置光接合状态。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的入射和出射表面垂直于入射光40,在两个光通信连接器之间准直光正交,并且光通信变得可能。
在嵌合期间,可移动构件12A的透射部分122A的区域和可移动构件12B的透射部分122B的区域相互交叠。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通过透射部分122A(122B)和透射部分122B(122A),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的准直透镜111B(111A)上。
图5(A)是示出在非嵌合期间从光学组件11A(11B)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光的光路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示出在嵌合期间从光学组件11A(11B)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光的光路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10A和光通信连接器10B的放大剖视图。图6示出了从光学组件11B出射的光通过可移动构件12B和可移动构件12A,并按所述的顺序从其出射并入射在光学组件11A上的状态。
在此,将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并直接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光称为入射光40。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该入射光40通过可移动构件12A(12B),并从可移动构件12A(12B)出射,将该光称为光42。
光42是在可移动构件12A(12B)处的出射光,以及在可移动构件12B(12A)处的入射光。光42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B(12A)上,通过可移动构件12B(12A),并从可移动构件12B(12A)出射。将按所说的顺序通过可移动构件12A(12B)和可移动构件12B(12A)并从其出射的该光称为出射光43。
此外,当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一状态下时入射的入射光40在可移动构件上反射、折射或散射,并将该光称为光41。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移动构件12A(12B)保持在第一状态下时入射的入射光40在可移动构件12A(可移动构件12B)上反射,因此光41是反射光。
此外,在该图中,用标符40a表示入射光40的光轴。
以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用例如入射光40、光41、光42、出射光43以及光轴40a之类的标符表示类似的构成,并给出描述。
此外,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中,入射光40或光42入射到的表面是入射表面,并且光42或出射光43从其出射的表面是出射表面。光通信连接器能够向对方连接器传输光/从对方连接器接收光,由此处于第二状态下的板状可移动构件12A(12B)的面对光学组件11A(11B)的表面可以是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两者。类似的是,与处于第二状态下的板状可移动构件12A(12B)的面对光学组件11A(11B)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也可以是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两者。
如图5(A)所示,在与对方连接器的非嵌合期间,可移动构件12A(12B)处于第一状态,其中其平面被定位成相对于当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光时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倾斜。
在非嵌合期间在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可移动构件12A(12B)中,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反射部分121A(121B)上。
在反射部分121A(121B)上反射的光41在朝着第一外壁部分18A(18B)的内壁(即,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入射光40直接向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外部出射。
另一方面,如图5(B)和图6(A)所示,在光通信连接器10A与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嵌合期间,将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保持在第二状态下,其中将其平面定位成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11A或光学组件11B的入射光40。
在嵌合期间在处于第二状态的可移动构件12A(可移动构件12B)中,来自光传输路径202A(202B)的在光学组件11A(11B)上的入射光40入射在透射部分122A(透射部分122B)上。
如图5(B)和图6(A)所示,在嵌合期间,来自光学组件11B的入射光40通过可移动构件12B的透射部分122B,并且出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10A上。入射在对方连接器10A上的光42通过可移动构件12A的透射部分122A,并且从可移动构件12A出射的出射光43入射在准直透镜111A上。
应当注意,尽管在图6(A)中描述了来自光学组件11B的入射光40,但是这同样适用于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入射光40。即,在嵌合期间,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入射光40按所陈述的顺序通过可移动构件12A的透射部分122A和可移动构件12B的透射部分122B,并入射在准直透镜111B上。
在非嵌合期间,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的光在可移动构件12A(12B)上反射。与嵌合的情况不同,反射的光41不直接向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外部出射,而是朝着第一外壁部分18A(18B)的内壁传播。
由于第一外壁部分18A(18B)的被光41照射的部分由散射构件组成,因此入射在第一外壁部分18A(18B)上的光41在第一外壁部分18A(18B)上散射。因此,即使在光通信连接器10A和10B之间不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
因此,可以将在非嵌合期间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0A(10B)的外部的光向下调整到与安全标准相应的水平,并增强光通信连接器的光接合作业的安全性。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移动构件12A和12B,可以使准直透镜111A和111B不暴露于外部环境。因此,抑制了灰尘等的进入,此外,抑制了油等的附着,由此,由于其对污垢的耐受性,根据本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尤其适合于相对频繁地插拔的消费装置。
图6(A)是示出在嵌合期间在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之间不存在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30的状态的图,图6(B)是示出在嵌合期间在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之间存在异物30的状态的图。在此,将在嵌合状态下在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之间的不存在异物30等的接触面称为虚拟边界平面。此外,图6示出了从光学组件11B出射的光通过可移动构件12B和可移动构件12A,并按所述的顺序从其出射并入射在光学组件11A上的状态。
如图6(A)所示,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的形状相同,因此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在不存在异物30的嵌合状态下具有相对于虚拟边界平面彼此平面对称的结构。
如图6(B)所示,在具有相对于虚拟边界平面几乎平面对称的形状的异物30存在于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之间的情况下,可移动构件12A和可移动构件12B具有相对于虚拟边界平面平面对称的结构。
因此,在存在异物30的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B的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2B的透射部分122B上的入射光40也在可移动构件12B的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以及可移动构件12A的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上折射,而通过可移动构件12B和12A并按所陈述顺序从其出射的出射光43'沿着与在不存在异物30的状态下出射光43通过的光路相同的光路。应当注意,在光通信连接器10B是接收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例的构成,与使插座和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光传输路径彼此直接接触的物理光接合相比,提供了忍耐异物等的进入的稳定且高度可靠的光通信特性。
[电子装置的构成]
接着,描述电子装置100。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光传输/接收单元110。光传输/接收单元110包括光信号的发光部件120、光信号的光接收部件130以及作为插座的光通信连接器10B。
发光部件120输出电子装置100要作为光信号发出的数据,并经由布置在发光部件120的端部侧的光传输路径202B将它输入到光通信连接器10B中。
此外,光接收部件130经由光传输路径202B从光通信连接器10B接收光信号,并将它输出给电子装置100内部的接口。
此外,电子装置100的详细硬件构成并不特别地受限制。例如,图7示出了电子装置100的详细硬件构成的示例。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电子装置100主要包括CPU 901、ROM 902以及RAM 903。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主总线907、桥909、外部总线911、接口913、输入装置915、输出装置917、存储装置919、驱动器921、连接端口923以及通信装置925。
CPU 901起运算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的作用,并根据记录在ROM902、RAM 903、存储装置919或可移除记录介质84上的各种程序控制电子装置100的总体操作或一部分操作。ROM 902暂时存储CPU 901使用的程序、在程序的执行期间适当变化的参数等。它们通过由诸如CPU总线之类的内部总线组成的主总线907相互连接。
主总线907经由桥909连接到诸如外围组件互连/接口(PCI)总线之类的外部总线911。
例如,输入装置915是由用户操作的诸如鼠标、键盘、触摸屏、按钮、开关或控制杆之类的操作工具。此外,例如,输入装置915可以是使用红外线或其他电波的遥控工具(所谓的遥控器),或者可以是与电子装置100的操作兼容的诸如移动电话或PDA之类的外部连接设备929。再者,输入装置915可以包括输入控制电路等,该输入控制电路被构成为基于由用户使用上述操作工具输入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并将所生成的输入信号输出给CPU 901。电子装置100的用户能够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输入电子装置100,并通过操作输入装置915指示电子装置100进行处理操作。
输出装置917包括能够将获得的信息可视地或可听地报告给用户的装置。这种装置的示例包括诸如CRT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以及灯之类的显示装置,诸如扬声器和头戴式耳机之类的音频输出装置、打印机、移动电话、传真机等。输出装置917例如输出通过由电子装置100进行的各种处理而获得的结果。具体来说,显示装置以文本格式或以图形格式显示通过由电子装置100进行的各种处理而获得的结果。另一方面,音频输出装置将包括再现的音频数据、声音数据等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该模拟信号。
存储装置919是用于数据存储的装置。存储装置919是电子装置100的存储设备的示例。存储装置919包括例如诸如硬盘驱动器(HDD)之类的磁存储装置、半导体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磁光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919在其中存储有由CPU 90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从外部获得的各种数据等。
驱动器921是记录介质的读/写器,并且被并入或从外部附接到电子装置100。驱动器921读取记录在安装的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可移除记录介质84上的信息,并将信息输出给RAM903。此外,驱动器921还能够将记录写入到安装的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可移除记录介质84中。可移除记录介质84的示例包括DVD介质、HD-DVD介质、蓝光介质等。或者,可移除记录介质84可以是CompactFlash(CF)(注册商标)、闪存、安全数字(SD)存储器卡等。或者,可移除记录介质84可以是例如电子装置、安装有非接触IC芯片的集成电路(IC)卡等。
连接端口923是用于将设备直接连接到电子装置100的端口。连接端口923的示例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IEEE 1394端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端口等。连接端口923的其他示例包括RS-232C端口、光数字端子、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端口等。通过将外部连接设备929连接到连接端口923,电子装置100能够从外部连接设备929直接获得各种数据以及向外部连接设备929提供各种数据。应当注意,可以将光数字端子实现为包括上述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光传输/接收单元110。
通信装置925是包括例如用于连接到通信网络931的通信装置等的通信接口。根据本实施例,通信装置925包括包含上述光通信连接器10B的光传输/接收单元110。通信装置925可以是用于光通信的路由器。此外,通信装置925还可以包括例如用于有线或无线局域网(LAN)的通信卡等、蓝牙(注册商标)或无线USB(WUSB)。此外,通信装置925也可以包括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的路由器、用于各种通信的调制解调器等。例如,通信装置925能够例如根据TCP/IP的预定协议、诸如FTTR、FTTB、FTTH或FTTD之类的FTTx等,向因特网或其他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等以及从因特网或其他通信设备接收信号等。此外,通信装置925连接到的通信网络931由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建立的网络组成。通信网络931可以是例如因特网、家庭LAN、红外通信、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等。
[光通信缆线的构成]
光通信缆线200包括缆线主体201和光通信连接器10A。缆线主体201包括在其中的光传输路径202A。光传输路径202A例如是光纤。应当注意,光传输路径202A并不特别地受限制,并且可以不是光纤,只要光传输路径202A能够传输光即可。光传输路径202A的外周面被酌情地涂覆。此外,光通信连接器10A连接在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侧。
这种光通信缆线200可以用于在诸如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100之类的电子装置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光通信的连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带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确保了仅在光通信连接器10A与对方光通信连接器10B相互嵌合并且相互光对接的状态下能够通信的光路。
另一方面,由于在非嵌合期间由于来自光学组件的入射光的光路的变化,照射到作为散射部分的第一外壁部分的内壁的准直光被散射,因此即使用户直接观察连接器内部,也可以将准直光的功率减小到安全水平,从而可以确保安全。
以下,将描述其他实施例。应当注意,将通过类似的标符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8到1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可移动构件的结构不同,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不同,光通信连接器组中的仅一个光通信连接器设置有可移动构件,并且设置有盖子构件。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10一样,可以将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包括光通信连接器210A和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光通信连接器组210用于电子装置100与光通信缆线200的光接合。
图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并示出了插入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的定位销的状态。
图9(A)是在非嵌合期间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9(B)是在非嵌合期间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8和9中,略去了第一外壁部分218A和218B的图解说明。
设置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B、第二外壁部分219B、光学组件211B、可移动构件2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图示)、弹簧(未图示)、弹簧固定部分(未图示)、转动辅助板215B、两个止停器216B以及盖子构件243B。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2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第一外壁部分218B具有呈矩形截面的筒体。将第一外壁部分218B设置成保持第二外壁部分219B并覆盖第二外壁部分219B。第一外壁部分218B包括位于其一端的开口,位于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的第一外壁部分218A插入该开口中。
第二外壁部分219B具有呈矩形截面的筒体。将第二外壁部分219B形成为覆盖光学组件211B、可移动构件2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弹簧固定部分以及两个止停器216B。在非嵌合期间被在反射部分2121B上反射的光照射的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壁的一部分由散射构件组成,并且第二外壁部分219B充当散射部分。
将盖子构件243B定位成在将光通信连接器210A和光通信连接器210B相互嵌合时靠近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位于光通信连接器210A的一侧的开口。
盖子构件243B防止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从外部进入。盖子构件243B由光透射构件组成。在盖子构件243B中形成有定位销242可以插入的两个通孔2431。
光学组件211B包括准直透镜111B。光学组件211B将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侧保持在电子装置100内。将光学组件211B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B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允许来自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211A的准直光进入光学组件211B。
光学组件211B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和与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在空间上分离的两个定位孔241。通过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将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支持在光学组件211B内,使得光传输路径202B和准直透镜111B的光轴相互对准。
在嵌合期间将设置在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中的定位销242插入定位孔241中。将定位孔241布置在准直透镜111B的两侧,准直透镜111B被夹在定位孔241之间。
从光学组件211B出射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B上。此外,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的光学组件211A出射并通过稍后要描述的板部分232A的光42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B上。将可移动构件212B构成为在非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在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以及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围绕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在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部将弹簧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
可移动构件212B由设置在可移动构件212B中的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支持,并被构成为可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的转子。可移动构件212B能够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并且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可移动构件212B呈板状。可移动构件212B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反射部分2121B和透射部分2122B。在图中,透射部分2122B位于中央,并且反射部分2121B分别位于彼此相对的上下部分,该透射部分2122B介于它们之间。
透射部分2122B由诸如棱镜和玻璃之类的光透射构件组成。透射部分2122B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垂直地出射。
反射部分2121B每个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将可移动构件212B定位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B的平面上。此外,将可移动构件212B的反射部分2121B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入射在反射部分2121B上。
将可移动构件212B定位为使得在嵌合期间的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212B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入射光40。将可移动构件212B的透射部分2122B布置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211B或211A的光入射在透射部分2122B上并通过透射部分2122B。
将转动辅助板215B固定到可移动构件212B的下部。转动辅助板215B呈板形,并被固定成使得其平面被定位成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12B的平面倾斜。
当将光通信连接器210A插入光通信连接器210B中时,设置在光通信连接器210A中的定位销242接触转动辅助板215B。再者,插入光通信连接器210B,使得定位销242推压并移动转动辅助板215B。与转动辅助板215B的移动连动地,可移动构件212B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两个止停器216B每个呈棒状,被定位成分别对应于可移动构件212B的上下部分,并被布置成彼此相对,可移动构件212B介于它们之间。将止停器216B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
将两个止停器216B设置成能够接触可移动构件212B。当将定位销242插入定位孔241中时,两个止停器216B通过定位销242限制与转动辅助板215B的移动连动的可移动构件212B的转动。在嵌合期间,由止停器216B维持可移动构件212B的第二状态。
弹簧是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移动的方向对可移动构件212B施力的施力构件。可移动构件212B被弹簧施力以保持在倾斜状态下,使得在第一状态下上部从光学组件211B间隔开,而下部变得较靠近光学组件211B。
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A、第二外壁部分219A、光学组件211A、板部分232A、辅助板215A、两个止停器216A、定位销242以及盖子构件243A。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210A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第一外壁部分218A具有呈矩形截面的筒体。将第一外壁部分218A设置成保持第二外壁部分219A并覆盖第二外壁部分219A。第一外壁部分218A的一端插入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第一外壁部分218B中。
第二外壁部分219A具有呈矩形截面的筒体。将第二外壁部分219A形成为覆盖光学组件211A、板部分232A、辅助板215A、两个止停器216A以及定位销242。
在将光通信连接器210A和光通信连接器210B相互嵌合时,将盖子构件243A定位成靠近第二外壁部分219A的位于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一侧的开口。
盖子构件243A防止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从外部进入。盖子构件243A由光透射构件组成。在盖子构件243A中形成有定位销242插入的通孔2432。示出了定位销242已经插入这些通孔2432中的状态。
光学组件211A包括准直透镜111。光学组件211A将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保持在缆线主体201内。光学组件211A出射由准直透镜111B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
从光学组件211A出射的光入射在板部分232A上。板部分232A呈板状。板部分232A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反射部分2321A和透射部分2322A。在图中,透射部分2322A位于中央,并且反射部分2321A分别位于彼此相对的上部和下部,该透射部分2322A介于它们之间。
透射部分2322A由诸如棱镜和玻璃之类的光透射构件组成。透射部分2322A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反射部分2321A每个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将板部分232A构成为使得板部分232A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211A的入射光40。将板部分232A的透射部分2322A布置成使得来自光学组件211A的光通过透射部分2322A。
在嵌合期间,板部分232A的透射部分2322A和可移动构件212B的透射部分2122B位于来自光学组件211A和211B的光的光轴上。
辅助板215A固定地连结到板部分232A的下部。定位销242固定地连结到辅助板215A。定位销242贯穿设置在盖子构件243A中的通孔2432,并从盖子构件243A的位于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一侧的表面突出到外部。
两个止停器216A每个呈棒状,分别位于与板部分232A的上下部分对应的位置,并被布置成彼此相对,板部分232A介于它们之间。两个止停器216A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A。
两个止停器216A被连结并固定到板部分232。因此,将板部分232A维持在其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211A的光的光轴的状态下。
如图9所示,可移动构件212B在非嵌合期间具有其中其平面位于相对于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倾斜的位置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B的反射部分2121B上。
在反射部分2121B上反射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壁(即,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入射光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外部。
如图10所示,当将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插入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B中时,将定位销242插入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盖子构件243B的通孔2431中。
此外,当插入定位销242使得在光学组件211A和光学组件211B之间的距离缩短时,转动辅助板215B被定位销242推压并移动。与转动辅助板215B的该移动连动地,可移动构件212B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
由于该转动,可移动构件212B从其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的第一状态移动到其平面垂直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的第二状态。通过具有第二状态的可移动构件212B,光通信连接器210A的板部分232A和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可移动构件212B变得相互平行。
由锁定构件(未示出)保持板部分232A和可移动构件212B相互平行的状态,并提供光接合状态。
因此,在嵌合期间,来自光学组件211B(211A)的光按所陈述的顺序通过可移动构件212B(板部分232A)和板部分232A(可移动构件212B),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211A(211B)上而没有被衰减。
如上所述,也可以构成为通过销推压固定到可移动构件的转动辅助板来转动可移动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嵌合期间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210B具有可移动构件212B倾斜的第一状态。因此,从光学组件211B出射的入射光40在可移动构件212B的反射部分2121B上反射。
反射光41在朝着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入射在由散射构件组成的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壁的区域上并在该区域上散射,而不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外部。
因此,即使在光通信连接器10A和10B之间不光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不必使可移动构件物理接触板部分,由此可以设置盖子构件并且可以抑制灰尘等进入光通信连接器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定位销和定位孔,由此提高了光通信连接器210A的光学组件211A与光通信连接器210B的光学组件211B的光接合的定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用于定位的定位销转动可移动构件212B。然而,可以设置除定位销以外的转动可移动构件212B的销。应当注意,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利用通过定位销转动可移动构件212B的构成,可以减少组件的数量并且可以加宽与准直透镜的数量等相关的光学组件设计范围。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将销插入孔设置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并将销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不过这些可以颠倒。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1到1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以下,用相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相似的构成,并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
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10和210一样,可以将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包括光通信连接器310A和光通信连接器310B的光通信连接器组310用于电子装置100与光通信缆线200的光接合。
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于采用通过销使可移动构件转动的构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的板部分被固定并且不能转动的方面。与此相对照,在本实施例中,将包括允许光通过的透射部分和反射光的反射部分的可移动构件构成为可转动的,可移动构件被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
图1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透视图,并示出了插入被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的定位销的状态。
图12(A)是在非嵌合期间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剖视图。图12(B)是在非嵌合期间位于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11和12中,略去了第一外壁部分318A和318B的图解说明。
设置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3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B、第二外壁部分219B、光学组件311B、可移动构件2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示出)、弹簧(未示出)、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转动辅助板315B、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两个止停器216B以及盖子构件243B。在非嵌合期间被在反射部分2121B上反射的光照射的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壁的一部分由散射构件组成。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3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光学组件311B包括准直透镜111B。光学组件311B将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保持在电子装置100内。将光学组件311B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B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能够允许来自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311A的准直光入射到光学组件311B。
光学组件311B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以及销插入其中并且转动辅助板315B和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能够移动的内部空间3113B。内部空间3113B与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在空间上分离。
此外,在光学组件311B的设置有准直透镜111B的表面中设置有销插入的开口3114B,并且内部空间3113B通过开口3114B在空间上连接到光学组件311B的外部。将开口3114B布置在两侧,准直透镜111B介于它们之间。
通过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将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支持在光学组件311B的内部,使得光传输路径202B和准直透镜111B的光轴相互对准。
可移动构件212B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212B的构成类似的构成。从光学组件311B出射的光入射到可移动构件212B。此外,从对方连接器310A的光学组件311A出射并通过可移动构件212A的光入射到可移动构件212B。将可移动构件212B构成为能够在非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以及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部将弹簧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
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呈平面形状为矩形的板状。将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定位在内部空间3113B内。将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3113B中绕着设置在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中并固定在内部空间3113B内的转动轴3171B转动。
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的下部被连结并固定到转动辅助板315B。在非嵌合期间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由于施力构件(未示出)而倾斜,使得上部较靠近可移动构件212B。
在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中,由于定位销242插入内部空间3113B中,定位销242接触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进一步插入定位销242,使得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绕着转动轴3171B转动并移动。
尽管在非嵌合期间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倾斜,使得上部较靠近可移动构件212B,但是由于定位销242的插入,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转动并倾斜,使得上部从可移动构件212B间隔开,并且下部变得较靠近可移动构件212B。
由于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的转动移动,朝着可移动构件212B推压转动辅助板315B。以推压并移动转动辅助板315B的这种方式,转动辅助板315B推压可移动构件212B的下部。因此,可移动构件212B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设置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310A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A、第二外壁部分219A、光学组件311A、可移动构件212A、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示出),弹簧(未示出)、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转动辅助板315A、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两个止停器216A、盖子构件243A以及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343。
在非嵌合期间被在反射部分2121A上反射的光照射的第二外壁部分219A的内壁的一部分由散射构件组成,并且第二外壁部分219A充当散射部分。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310A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光学组件311A包括准直透镜111A。应当注意,在图13中,准直透镜111A未在图中示出,因为准直透镜111A被定位销242隐藏。光学组件311A将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保持在缆线主体201内。
将光学组件311A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A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能够允许来自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311B的准直透镜111B的准直光入射到光学组件311A。
光学组件311A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和内部空间3113A。内部空间3113A与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在空间上分开。在内部空间3113A中,将定位销242保持为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并且将转动辅助板315A和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构成为能够移动。
定位销242的一端固定到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343,并且定位销242在定位销242的插拔方向上在内部空间3113A内通过螺旋弹簧343的伸缩而可移动。在嵌合期间螺旋弹簧343被设置在收缩状态下,而在非嵌合期间螺旋弹簧343被保持在自然状态下。定位销242的另一端是定位销242的插入光通信连接器310B的内部空间3113B中的端部。
此外,在光学组件311A的设置准直透镜111A的表面中设置有销插入的开口3114A,并且内部空间3113A通过开口3114A在空间上连接到光学组件311A的外部。开口3114A在两侧各布置一个,准直透镜介于其间。
通过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将光传输路径202A的由光学组件311A保持的端部支持在光学组件311A内,使得对准准直透镜111A的光轴。
可移动构件212A的构成与可移动构件212B的构成类似,并且可移动构件212A包括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反射部分2121A和透射部分2122A。
透射部分2122A由光透射构件组成。透射部分2122A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彼此相对地平行。垂直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
反射部分2121A每个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从光学组件311A出射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上。此外,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310B的光学组件311B出射并通过可移动构件212B的光42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上。将可移动构件212A构成为在未嵌合到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310B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在嵌合到光通信连接器310B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以及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第二外壁部分219A的内部将弹簧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A。
将可移动构件212A构成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311A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的平面上。再者,将可移动构件212A的反射部分2121A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311A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反射部分2121A上。
将可移动构件212A构成为使得在嵌合期间的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212A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311A的入射光40。将可移动构件212A的透射部分2122A布置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311A或311B的光通过透射部分2122A。
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呈平面形状为矩形的板状。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位于内部空间3113A内。将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3113A中绕着设置在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中并固定在内部空间3113A内的转动轴3171A转动。
在非嵌合期间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被螺旋弹簧343施力并倾斜,使得上部变得较靠近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310B。
转动辅助板315A被连结并固定到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的下部。通过将定位销242插入内部空间3113B中,定位销242的端部接触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的上部,并且由于定位销242的插入,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转动并移动。
由于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B的转动移动,可移动构件212B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再者,当插入定位销242时,使定位销242的端部接触光学组件311B的内部空间3113B的内表面,并且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往回推压定位销242的端部,螺旋弹簧343被设置在收缩状态。应当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343的伸缩使定位销242移动,但是销移动机构并不限于弹簧。
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被固定到定位销242的一个端部,并连同定位销242的移动一起绕着转动轴3171A转动。尽管在非嵌合期间的状态下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倾斜,使得上部较靠近光通信连接器310B,但是由于与销342的移动连动的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倾斜,使得上部从光通信连接器310B间隔开,并且下部变得较靠近光通信连接器310B。
由于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的转动移动,由转动辅助可移动构件317A的下部朝着可移动构件212A推压转动辅助板315A。以推压并移动转动辅助板315A的这种方式,转动辅助板315B推压可移动构件212A的下部。因此,可移动构件212A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通过锁构件(未示出)保持光通信连接器310A和光通信连接器310B由于螺旋弹簧343而相互推压的状态,从而可以设置光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可以将两个光通信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通过销和弹簧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嵌合期间将光通信连接器310A(310B)保持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倾斜的第一状态下。因此,从光学组件311A(311B)出射的入射光40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反射。
在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反射的光41在朝着光通信连接器310A(3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入射在由散射构件组成的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的内壁的区域上并在该区域上散射,而不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310A(310B)的外部。
因此,即使在光通信连接器310A和310B之间不光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销插入孔,并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销,尽管这些可以颠倒。
(第四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4和15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以下,用相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相似的构成,并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10一样,可以将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包括光通信连接器410A和光通信连接器410B的光通信连接器组410用于电子装置100与光通信缆线200的光接合。
光通信连接器410A和光通信连接器410B具有相同的构成,除了组成它们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的第一外壁部分的大小不同以外。
图14是在非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放大剖视图。
光通信连接器410A(4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A(218B)、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光学组件411A(411B)、可移动构件212A(2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示出)、弹簧(未示出)、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两个止停器216A(216B)、盖子构件243A(243B)、销442A(442B)、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443A(443B)以及固定板444A(444B)。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410A(4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光学组件411A(411B)包括准直透镜111A(111B)。光学组件411A(411B)将光传输路径(未示出)的端部保持在缆线主体201(电子装置100)内。将光学组件411A(411B)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A(111B)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允许来自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411A(411B)的准直光入射在光学组件411A(411B)上。
光学组件411A(411B)设置有光传输路径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和销442A(442B)插入的销插入孔4114A(4114B)。销插入孔4114A(4114B)与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在空间上分离。销插入孔4114A(4114B)是从光学组件411A(411B)的一个端面延伸到另一端面的通孔。
将固定板444A(444B)固定到第一外壁部分218A(218B)。将能够在光通信连接器和销442A(442B)的插拔方向上伸缩的螺旋弹簧443A(443B)固定到固定板444A(444B)。
将螺旋弹簧443A(443B)的一端固定到固定板444A(444B),并将另一端固定到光学组件411A(411B)。
销442A(442B)由销插入孔4114A(4114B)支持,以能够在光学组件411A(411B)的销插入孔4114A(4114B)内在插拔方向上移动。
销442A(442B)从配置准直透镜111A(111B)的表面突出,并且从光学组件411A(411B)突出的长度随着螺旋弹簧443A(443B)的伸缩而改变。将销442A(442B)构成为能够接触可移动构件212A(212B)。
通过将光通信连接器410A插入光通信连接器410B中,将螺旋弹簧443A和443B设置在收缩状态下。由于各个弹簧的施力,使光通信连接器410A的盖子构件243A接触光通信连接器410B的盖子构件243B,从而两个光通信连接器相互嵌合并保持在光接合状态下。
通过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将缆线主体201(电子装置100)的光传输路径的端部支持在光学组件411A(411B)内,使得光传输路径和准直透镜111A(111B)的光轴相互对准。
从光学组件411A(411B)出射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上。此外,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410B(410A)的光学组件411B(411A)出射并通过可移动构件212B(212A)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上。将可移动构件212A(212B)构成为在未嵌合到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410B(410A)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在嵌合到光通信连接器410B(410A)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
将可移动构件212A(212B)构成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411A(411B)的光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平面上。再者,将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反射部分2121A(2121B)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411A(411B)的光入射在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在非嵌合期间,将螺旋弹簧443A(443B)保持在自然状态下,并且销442A(442B)的推力不作用于可移动构件212A(212B),由此可移动构件212A(212B)保持其为倾斜的第一状态。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以及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的内部将弹簧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
将可移动构件212A(212B)构成为使得在嵌合期间的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411A(411B)的入射光。将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透射部分2122A(2122B)布置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411A或411B的光通过透射部分2122A(2122B)。
如图15所示,当将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410A插入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410B中时,分别固定到第一外壁部分218A和第一外壁部分218B的固定板444A和444B移动以相互接近。
因此,通过光通信连接器410A和410B两者相互推压,将螺旋弹簧443A和443B设置在收缩状态下。由此,缩短了光学组件411A(411B)和固定板444A(444B)之间的距离,销442A(442B)的从光学组件411A(411B)突出的部位的长度增加,并且通过销442A(442B)推压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下部。因此,可移动构件212A(212B)绕着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
通过该转动,可移动构件212A(212B)从其平面相对于入射光的光轴倾斜的第一状态移动到其平面垂直于入射光的光轴的第二状态。通过具有第二状态的可移动构件212B,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410A的可移动构件212A和光通信连接器410B的可移动构件212B位于相互平行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光通信连接器410A(410B)在非嵌合期间具有可移动构件212A(212B)倾斜的第一状态。因此,来自光学组件411A(411B)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212A(212B)的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并在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反射。
在反射部分2121A(2121B)上反射的光41在朝着光通信连接器410A(4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入射在由散射构件组成的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的内壁的区域上并在该区域上散射,而不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410A(410B)的外部。因此,即使在光通信连接器410A和410B之间不光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销和弹簧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构成中,弹性构件由于嵌合到对方连接器而伸缩,并且销从光学组件突出的长度伴随着该弹性构件的伸缩而变化。由于设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缩短了从光学组件突出的销与可移动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使销接触可移动构件以及推压可移动构件。结果,可以使可移动构件转动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在这种构成中,不使每个连接器直接接触对方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以及能够通过连接器的自己的内部机构转动可移动构件。因此,不必设置带有销插入的孔的盖子构件,并且进一步抑制了灰尘等的进入,由此本技术尤其适合于相对频繁地插拔的用于消费者的光通信连接器组。
(第五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6和17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以下,用相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相似的构成,并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组10一样,可以将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包括光通信连接器510A和光通信连接器510B的光通信连接器组510用于电子装置100与光通信缆线200的光接合。
图16是在非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放大剖视图。图17是在嵌合期间光通信连接器组的放大剖视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使用电磁体。
光通信连接器510A包括电磁体541、电极542、第二外壁部分219A、光学组件11A、可移动构件512A、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示出)、弹簧(未示出)、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两个止停器216A以及盖子构件243A。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510A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光学组件11A包括准直透镜111A。光学组件11A将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保持在缆线主体201内。将光学组件11A构成为能够出射由准直透镜111A调整成平行的准直光,或者允许来自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学组件11A的准直光入射在光学组件11A上。
光学组件11A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A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512A呈板形。可移动构件512A包括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和透射部分5122A。
透射部分5122A由光透射构件组成。透射部分5122A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彼此相对地平行。垂直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非光透射部分5121A由可移动磁体组成。
从光学组件11A出射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512A上。将可移动构件512A构成为在非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在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
将可移动构件512A构成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光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512A的平面上。再者,将可移动构件512A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光入射在由可移动磁体组成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上。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弹簧以及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部将弹簧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
将可移动构件512A构成为使得在非嵌合期间的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1B的光倾斜地入射在可移动构件512A的平面上。再者,在第一状态下,将非光透射部分5121A布置成使得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512A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上。
将可移动构件512A构成为使得在嵌合期间的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512A的平面垂直于来自光学组件11A的入射光。在第二状态下,将可移动构件512A的透射部分5122A布置成使得来自光学组件11A或11B的光入射在透射部分5122A上。
在电磁体541将用第二外壁部分219A覆盖的光学组件11A夹在中间的情况下,将电磁体541分别设置在光学组件11A的上方和下方。在电磁体541的侧面设置有电极542。电磁体541由于电极542与稍后描述的设置在光通信连接器510B中的端子543之间的导电而产生磁力。
光通信连接器5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218B、端子543、第二外壁部分219B、光学组件11B、可移动构件512B、可移动构件转动轴(未示出)、弹簧(未示出)、弹簧固定部分(未示出)、两个止停器216B以及盖子构件243B。
应当注意,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5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可移动构件512B具有与可移动构件512A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类似的转动机构转动。将可移动构件512B构成为能够在非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在第一外壁部分218B的内侧表面上布置有端子543。将端子543构成为当将光通信连接器510A插入光通信连接器510B中并将两者相互嵌合从而建立光接合时,能够接触并电连接到光通信连接器510A的电极542。
如图17所示,当将光通信连接器510A插入光通信连接器510B中并使端子543接触电极542以及建立电导通时,电磁体541生成磁力。因此,朝电磁体541吸引包括可移动磁体的可移动构件512A(512B)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5121B),并且可移动构件512A(512B)转动。可移动构件512A(512B)转动并移动以具有来自光学组件11A(11B)的光垂直地入射在其平面上的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光通信连接器510A(510B)在非嵌合期间具有可移动构件512A(512B)倾斜的第一状态。因此,从光学组件11A(11B)出射的光在包括可移动磁体的可移动构件512A(512B)的非光透射部分5121A(5121B)上被反射或吸收。
在光在非光透射部分5121A(5121B)上被反射的情况下,反射光41在朝着光通信连接器510A(5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入射在由散射构件组成的第二外壁部分219A(219B)的内壁的区域上并在该区域上散射,而不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210A(210B)的外部。因此,即使在光通信连接器210A和210B之间不光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此外,当光被非光透射部分5121A(5121B)吸收时,光以由于光的吸收而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510B的外部。因此,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应当注意,止停器可以由磁体组成,并且可以使所述磁体具有与可移动磁体相同的极性,以在非嵌合期间在它们相互排斥时提供可移动构件倾斜的第一状态。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电磁体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能够通过电磁体转动,由此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两个连接器不相互干扰的位置处转动。因此,不必设置带有销插入的孔等的盖子构件,并且进一步抑制了灰尘等的进入,由此本技术尤其适合于相对频繁地插拔的用于消费者的光通信连接器组。
(其他实施例)
尽管以下将描述第六到第十六实施例,但是在任何实施例中,在非嵌合期间由可移动构件具有的第一状态下,从光学组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光成为由于可移动构件而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的光,并且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的光的功率被衰减。在嵌合期间由可移动构件具有的第二状态下,从光学组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光通过可移动构件,并原样地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
因此,在非嵌合期间,光出射到外部,使得光功率被衰减为低于在嵌合期间的光功率。因此,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此外,在以下第六到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作为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可以使用如下机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以使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中的可移动构件相互直接接触的方式转动可移动构件的机构、在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描述的通过使用销转动可移动构件的机构、在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通过使用电磁体转动可移动构件的机构等。
在以下第六到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以使用盖子构件的情况为例给出说明。
此外,在第六到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相互嵌合的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和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具有类似的可移动构件构成。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为了将光通信连接器对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区分开,通过在标符之后附加A或B给出说明。然而,在以下实施例中,略去A和B地给出说明。
在以下第六到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将通过类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将主要描述可移动构件的构成。此外,将略去转动机构的图解说明和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使用平面为矩形的板状构件作为可移动构件的示例,尽管可移动构件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仅需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的光路改变并且光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并且仅需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在第二状态下允许光通过其中并将光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
以下,作为第六到第九实施例,将描述可移动构件的形状的变形例。在任何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能够转动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18,将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18是光通信连接器610的示意剖视图,图18(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18(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18所示,光通信连接器6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6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612包括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一对反射部分6121以及透射部分6122。反射部分6121以及透射部分6122中的任何一个呈直方体形状(rectangularparallelepiped shape)。将反射部分6121对设置成夹着透射部分6122。
当在将光通信连接器610嵌合到对方光通信连接器(未示出)之后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可移动构件612上时入射光40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611的表面是其中透射部分6122相对于反射部分6121突出的表面。另一方面,可移动构件612的与入射光40入射到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是平坦面。
如图18(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6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因此,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突出的透射部分6122的侧面上,并且从透射部分6122出射的光在朝着反射部分6121的光路上传播并在反射部分6121的表面上反射。反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壁的光路上传播。
反射光41入射在由散射构件组成的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壁的区域上并在该区域上散射,而不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610的外部。因此,即使在嵌合两个光通信连接器期间这两者之间不光耦接并泄漏的光出射到外部,该光也以衰减的光功率出射到外部,增强了作业安全性。
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6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突出的透射部分6122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6122,并从透射部分6122出射。通过透射部分6122的出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6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七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9将描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19是光通信连接器710的示意剖视图,图19(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19(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光通信连接器7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7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712包括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一对反射部分7121以及透射部分7122。反射部分7121以及透射部分7122中的任何一个呈直方体形状。将反射部分7121对设置成夹着透射部分7122。
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612中一样,在嵌合期间光出射到的可移动构件712的表面是平坦面,并且与平坦面相反的表面是透射部分7122从其突出的表面。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612的相比,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712一般地具有与平坦面正交的较大厚度。
如图19(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7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透射部分7122的表面上,并且在透射部分7122内在反射部分7121上被反射的情况下从透射部分7122出射。
从透射部分7122出射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7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19(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7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7122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7122,并从透射部分7122出射。通过透射部分7122并从透射部分7122出射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7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八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0将描述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0是光通信连接器810的示意剖视图,图20(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0(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0所示,光通信连接器8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8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812包括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一对反射部分8121以及透射部分8122。反射部分8121以及透射部分8122中的任何一个呈直方体形状。将反射部分8121对设置成夹着透射部分8122。
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612中一样,在嵌合期间光出射的可移动构件812的表面包括平坦面,以及与该平坦面相反的表面是透射部分8122从其突出的表面。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612的相比,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812一般地具有与平坦面正交的较大厚度,而与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712的相比,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812具有较小厚度。
如图20(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8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a的光轴倾斜。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透射部分8122的表面上,在透射部分8122内在反射部分8121上被反射,并从透射部分8122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与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712相比,通过透射部分8122的光的光路长度较短。如上所述,即使利用具有类似形状的可移动构件,也可以通过改变其尺寸调整从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光路。
从透射部分8122出射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8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0(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8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8122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8122,并从透射部分8122出射。通过透射部分8122并从透射部分8122出射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8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九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1将描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1是光通信连接器910的示意剖视图,图21(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1(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1所示,光通信连接器9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9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912包括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一对反射部分9121以及透射部分9122。透射部分9122呈直方体形状,反射部分9121对分别布置在透射部分9122的彼此相反的一对表面上,以夹着透射部分9122。透射部分9122的布置反射部分9121的表面对是被布置成与在嵌合期间光入射到并且入射光从其出射的彼此相反的表面对正交的表面。
如图21(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9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反射部分9121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入射在反射部分9121上并在反射部分9121上反射。该反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9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1(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9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入射光40相对于透射部分9122的表面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9122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9122,并从透射部分9122出射。通过其中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9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举出了由非光透射部分和光透射部分组成可移动构件并且使入射光的光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同的示例。在以下第十到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可移动构件由作为光透射构件的棱镜组成,并且调整可移动构件的形状,使得光路由于光折射而不同。
在可移动构件由棱镜组成的情况下,将可移动构件的形状构成为使得光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同,在第一状态下出射到外部的光的功率被衰减,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光不衰减并通过光连接器,并出射到光连接器的外部。
在第十到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主要描述由棱镜组成的可移动构件的形状,将通过类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略去其描述。此外,可以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描述的转动机构作为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并在此略去其图解说明和描述。应当注意,由棱镜组成的可移动构件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
在第十到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示出的由棱镜组成的可移动构件在第一状态下折射入射光并相对于入射光的光轴倾斜地出射入射光,在第二状态下与入射光的光轴对准地出射入射光。
(第十实施例)
参照图22,将描述根据第十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2是光通信连接器1010的示意剖视图,图22(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2(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0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10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1012呈锥台形状。可移动构件1012包括作为入射表面的底表面1016、作为面积比底表面1016小的出射表面的上表面1017、以及侧表面1015,底表面1016和上表面1017被布置成相互平行。将可移动构件10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底表面1016和上表面1017垂直于入射光40。
在此作为示例示出光通信连接器1010是发送器的情况。应当注意,在光通信连接器1010是接收器的情况下,上表面1017是来自对方光通信连接器的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并且底表面1016是出射表面。
如图22(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0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40的光轴40a相对于底表面1016的延伸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侧表面1015上。入射在侧表面1015上的光折射并从侧表面1015倾斜地出射。
将从可移动构件1012出射的该光41的光轴定位成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并且从可移动构件1012出射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光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0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2(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0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底表面1016和上表面1017垂直于入射光40a的光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底表面1016上,并从上表面1017与上表面1017垂直地出射。通过其中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0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一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3,将描述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3是光通信连接器1110的示意剖视图,图23(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3(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3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1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11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1112呈在锥台的底表面的中央处具有凸部的形状。可移动构件1112包括第一表面1116和第二表面1117、锥台部分的侧表面1115以及凸部的侧表面1118,第一表面1116和第二表面1117是被布置成彼此平行的入射表面。将可移动构件11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116和第二表面1117垂直于入射光40。
如图23(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1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40的光轴40a相对于第一表面1116的延伸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侧表面1118上。入射在侧表面1118上的光折射并从侧表面1115倾斜地出射。
将从可移动构件1112出射的该光41的光轴定位成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并且从可移动构件1112出射的光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1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3(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1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116和第二表面1117垂直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第一表面1116上,并从第二表面1117与第二表面1117垂直地出射。通过其中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1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4,将描述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4是光通信连接器1210的示意剖视图,图24(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4(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4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2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611、可移动构件12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1212由大小不同的两个柱体堆叠以致它们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上的形状组成。可移动构件1212包括作为彼此平行地布置的入射表面的第一表面1216和第二表面1217、较大柱体的侧表面1215以及较小柱体的侧表面1218。将可移动构件12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216和第二表面1217垂直于入射光40。
如图24(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2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40的光轴40a相对于第一表面1216的延伸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倾斜地入射在侧表面1218上。入射在侧表面1218上的光折射并相对于侧表面1215倾斜地出射。
从可移动构件1212出射的该光41在被定位成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的方向上出射,并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2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4(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2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216和第二表面1217垂直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因此,来自光学组件611的入射光40垂直地入射在第一表面1216的表面上,并从第二表面1217与第二表面1217垂直地出射。
通过可移动构件1212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2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如在以上第十到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所示,可移动构件可以由棱镜组成。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以单一(simplex)型连接器为例给出了描述,但是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从准直输出表面以二维阵列形式输出准直光束的复合(multiplex)型连接器。
以下,以第十三到第十六实施例为例,描述在应用于设置有总共8个准直透镜(纵向两个横向四个准直透镜)的复合型连接器的情况下的可移动构件的形状的变形例。应当注意,准直透镜的数量、准直透镜的布置以及可移动构件的形状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那些。
此外,在第十三到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具有第一状态,使得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来自光学组件的多个光束被反射或折射,以改变光路并且出射到外部的光束的功率被衰减。
然后,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具有第二状态,以从而允许来自光学组件的多个入射光束通过其中,并使光束直接出射到光连接器的外部。以下,将通过类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略去描述。
(第十三实施例)
参照图25,将描述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5是光通信连接器1310的示意剖视图,图25(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5(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5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3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1311、可移动构件13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光学组件1311包括多个准直透镜111,在此,8个准直透镜111。光学组件1311保持光传输路径1320。
光学组件1311设置有多个光传输路径1320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通过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将光传输路径的端部支持在光学组件1311内,使得光传输路径和准直透镜111的光轴相互对准。
应当注意,在稍后描述的第十四到第十六实施例中,将略去光传输路径1320的图解说明和描述。
可移动构件1312由棱镜组成。可移动构件1312由大小不同的两个柱体堆叠以致它们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上的形状组成。可移动构件1312包括作为彼此平行地布置的入射表面的第一表面1316和第二表面1317、较小柱体的侧表面1318以及较大柱体的侧表面1315。
将可移动构件13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316和第二表面1317垂直于入射光40。进行设定,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8个准直透镜111的入射光束40都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312的第一表面1316上。
如图25(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3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束40的光轴40a相对于第一表面1316的延伸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倾斜地入射在侧表面1318上。入射在侧表面1318上的光束折射并从第二表面1317出射。
将从可移动构件1312出射的这些光束41的光轴定位成相对于入射光束40的光轴40a倾斜,并且从可移动构件1312出射的光束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3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5(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3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表面1316和第二表面1317垂直于入射光束40的光轴40a。因此,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垂直地入射在第一表面1316的表面上,并从第二表面1317与第二表面1317垂直地出射。通过其中的光束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3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四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6,将描述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6是光通信连接器1410的示意剖视图,图26(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6(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6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4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1311、可移动构件14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1412呈板状。可移动构件1412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反射部分1416和透射部分1417。在图中,透射部分1417位于中央,并且反射部分1416在夹着该透射部分1417的情况下分别位于彼此相对的上部分和下部分。
透射部分1417由棱镜组成。透射部分1417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进行设定,使得来自8个准直透镜111的入射光束40都入射在透射部分1417的入射表面上。
反射部分1416每个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如图26(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4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束40的光轴40a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入射在反射部分1416上。在反射部分1416上反射的光束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4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6(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4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1417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1417,并从透射部分1417出射。通过其中的光束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4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五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7,将描述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7是光通信连接器1510的示意剖视图,图27(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7(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7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5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1311、可移动构件15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1512呈板状。可移动构件1512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反射部分1516和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
将反射部分1516设置在透射部分1517a和透射部分1517b之间,位于这两个透射部分的上侧和下侧,以夹在这两个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之间。
将可移动构件1512构成为使得当将可移动构件1512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在按纵向两个并且横向四个的阵列布置的8个准直透镜111之中,来自上部的4个准直透镜111的入射光束40入射在透射部分1517a上,并且来自下部的4个准直透镜111的入射光束40入射在透射部分1517b上。
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每个由棱镜组成。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每个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
反射部分1516每个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如图27(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5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光束40入射在反射部分1516上。在反射部分1516上反射的光束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5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7(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15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的表面上,通过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并从透射部分1517a和1517b出射。通过其中的光束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5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六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8,将描述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光通信连接器。图28是光通信连接器1610的示意剖视图,图28(A)示出了非嵌合期间的状态,图28(B)示出了嵌合期间的状态。
如图28所示,光通信连接器1610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光学组件1311、可移动构件912、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未示出)、止停器(未示出)以及盖子构件(未示出)。
可移动构件912具有与在第九实施例中示出的可移动构件912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将可移动构件912的透射部分9122设置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来自8个准直透镜111的入射光束40都入射在透射部分9122上。
如图28(A)所示,将可移动构件912定位成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平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入射在反射部分9121上。在反射部分9121上反射的光束41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的内侧表面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光束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6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8(B)所示,将可移动构件912定位成使得在第二状态下透射部分9122的表面相对于入射光40的光轴40a垂直。因此,来自光学组件1311的入射光束40垂直地入射在透射部分9122的表面上,并从透射部分9122出射。通过透射部分9122的光束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610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第十七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通过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转动,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尽管以下将参照图29至31主要描述可移动构件的上下移动机构,但是将通过类似的标符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略去其描述。
图29是位于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组的一个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示意透视图,并示出了插入了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定位销的状态。
图30是描述在图29中的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非嵌合期间和嵌合期间可移动构件的状态和光的光路的示意剖视图。图31是描述当将对方光通信连接器(未示出)嵌合到图29中的光通信连接器1710B时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机构的示意剖视图。
尽管在此将略去作为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的图解说明,但是可以例如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配备有定位销242的光通信连接器210A。
光通信连接器1710B包括第一外壁部分(未示出)、第二外壁部分219B、光学组件211B、可移动构件1712B、移动辅助板1715B以及盖子构件243B。
此外,光通信连接器1710B包括限制可移动构件1712B的上下移动的机构(未示出)。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光通信连接器1710B还可以酌情包括用于对每个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用于保护每个构件的保护构件、用于支持每个构件的壳体等。
第一外壁部分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外壁部分218A的构成类似的构成。
如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组件211B中那样,光学组件211B包括准直透镜111B。此外,光学组件211B设置有光传输路径202B的端部插入的光传输路径插入孔(未示出),以及在空间上与光传输路径插入孔分离的定位孔241。
在嵌合期间将设置在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光通信连接器中的定位销242插入定位孔241中。
可移动构件1712B呈板状。可移动构件1712B包括位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作为非光透射部分的反射部分17121B和透射部分17122B。反射部分17121B位于透射部分17122B上。
透射部分17122B由诸如棱镜和玻璃之类的光透射构件组成。透射部分17122B包括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和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被布置成相互相对地平行。垂直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被折射并从出射表面出射。
反射部分17121B具有例如镜面抛光的表面,以被构成为在该表面上反射光。
将可移动构件1712B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如图30(A)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在图中可移动构件1712B位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内的下侧。如图30(B)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可移动构件1712B位于第二外壁部分219B内的上侧。
如图30(A)所示,在非嵌合期间将可移动构件1712B保持在第一状态下,使得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入射在反射部分17121B上。该入射光40在反射部分17121B上反射并且在朝着第二外壁部分219B的内壁(即,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内部)的光路上传播。因此,防止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入射光40直接向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外部出射。
如图30(B)所示,在嵌合期间将可移动构件1712B保持在第二状态下,使得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入射在透射部分17122B上。该入射光40通过透射部分17122B并从透射部分17122B出射。该出射的光42直接出射到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外部,并入射在对方连接器(未示出)上。
移动辅助板1715B每个呈板形,并分别相对于可移动构件1712B倾斜地固定在可移动构件1712B的上部的两侧部。
定位销242推压移动辅助板1715B并向上移动移动辅助板1715B,使得固定到移动辅助板1715B的可移动构件1712B向上移动。
具体来说,当将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插入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1710B中时,将定位销242插入光通信连接器1710B的盖子构件243B的通孔2431中。
此外,当插入定位销242时,使定位销242接触移动辅助板1715B的下部,并且移动辅助板1715B被抬起并向上移动。与移动辅助板1715B的该移动连动地,可移动构件1712B向上移动。将定位销242插入定位孔241中,并进行光通信连接器1710B和对方光通信连接器的定位。
利用可移动构件1712B的向上移动,可移动构件1712B的透射部分17122B移动到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入射光40入射的位置。来自光学组件211B的光入射在可移动构件1712B的透射部分17122B上。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座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销插入孔以及在插头侧的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销,但是这些可以颠倒。
如上所述,通过将可移动构件1712构成为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可以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能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通过借助反射光的构件组成可移动构件的非光透射部分,设置反射部分,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
例如,非光透射部分可以由涂覆有吸收通信光的波长范围中的光的物质(例如,碳或光吸收色素)的构件或者包含诸如碳和光吸收色素之类的物质的树脂组成,并且它可用作吸收部分。因此,可以抑制在非嵌合期间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的光泄漏。
此外,非光透射部分可以由具有被粗糙化以能够散射光的表面的构件组成,并且它可以用作散射部分。由于光被散射,即使光泄漏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光作为对人眼安全的散射光而不是对人眼危险的准直光泄漏。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外壁部分的内壁或在第二到第十七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二外壁部分的内壁的在非嵌合期间被在可移动构件上反射的光照射的部分是由散射构件组成的,并且第一或第二外壁部分充当散射部分,尽管本技术并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或第二外壁部分的在非嵌合期间被在可移动构件上反射的光照射的部分可以由光吸收材料组成,并且第一或第二外壁部分可以充当吸收部分。光吸收材料可以由涂覆有吸收通信光的波长范围中的光的物质(例如,碳或光吸收色素)的构件或者包含诸如碳和光吸收色素之类的物质的树脂组成。因此,可以抑制在非嵌合期间到光通信连接器的外部的光泄漏。
此外,在使用销的上述光通信连接器组中,在一个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两个销插入孔并在另一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两个销。与此相对照,可以在一个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一个销插入孔和一个销,并且可以在另一光通信连接器中设置要插入所述一个光通信连接器的销插入孔中的销和所述一个光通信连接器的销要插入的销插入孔。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当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并从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光轴与入射光的光轴对准。与此相对照,可以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使得当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来自可移动构件的出射光的光轴与入射光的光轴平行,而不与入射光的光轴对准。
为了提供入射在可移动构件上的光的光轴与从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光轴平行的这种构成,例如使可移动构件的入射光入射到的入射表面与出射光从其出射的出射表面平行以及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使得在嵌合期间入射光倾斜地入射在入射表面上就足够了。
在此情况下,例如,在对方连接器不包括改变光的光路的构件的情况下,光入射在对方连接器的准直透镜上,准直透镜位于来自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的出射光的光轴上。可以使用按此方式通过使入射光的光轴与出射光的光轴相互平行而不相互对准来切换光路的构成。
此外,在针对可移动构件的转动机构使用电磁体的第四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的非光透射部分是可移动磁体。然而,可以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在包括非光透射部分和光透射部分的可移动构件或由棱镜组成的可移动构件中设置可移动磁体的构成。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以准直光为例给出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扩散或收缩光。
此外,在使用盖子构件的单一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提供可颠倒型连接器,使用该连接器,即使当将光通信连接器嵌合到对方通信连接器时颠倒地插入一个光通信连接器时也可以进行嵌合。由此提高了可用性。
此外,可以使用单模光纤或者可以使用多模光纤作为光纤,光纤是光传输路径的一个示例。
应当注意,本技术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
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
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不允许入射光通过的非光透射部分和允许入射光通过的光透射部分,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入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在第二状态下入射光入射在光透射部分上。
(3)根据(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反射入射光,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4)根据(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吸收入射光。
(5)根据(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散射入射光。
(6)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在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入射光折射并使所述入射光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倾斜地出射,以及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对准地出射,或者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平行地出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射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7)根据(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呈锥台形状。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产生磁力的电磁体,以及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能够吸附到所述电磁体的可移动磁体。
(9)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成为可转动。
(10)根据(9)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支持所述可移动构件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的转动轴;以及
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移动的方向对可移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
(11)根据(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上,并且能够在对方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伸缩;以及
销,所述销能够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触并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所述销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的长度由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伸缩而变化。
(12)根据(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对方连接器的销插入的孔;以及
固定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转动辅助板,其中
通过将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来移动所述转动辅助板并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13)根据(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销,所述销被插入对方连接器的孔中并且能够在插入方向上移动;以及
转动辅助板,所述转动辅助板由于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而移动,并且使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与该移动连动的情况下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销是对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连接器进行定位的定位销。
(15)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成为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
(16)一种连接器组,包括: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能够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的对方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非嵌合期间具有第一状态,以及在嵌合期间具有第二状态,以及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17)一种缆线,包括:
光传输路径;以及
连接器,包括来自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传输路径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1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标符列表
10,210,310,410,510 光通信连接器组(连接器组)
10A,10B,210A,210B,310A,310B,410A,410B,510A,510B,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B 光通信连接器(连接器,对方连接器)
11A,11B,211A,211B,311A,311B,411A,411B,611,1311 光学组件
12A,12B,212A,212B,512A,512B,612,712,812,912,1012,1112,1212,1312,1412,1512,1712B 可移动构件
13A,13B 可移动构件转动轴(转动轴)
14A,14B 弹簧(施力构件)
18A,18B 第一外壁部分(散射部分,吸收部分)
219A,219B,219 第二外壁部分(散射部分,吸收部分)
40 入射光
40a 入射光的光轴
41 在第一状态下由可移动构件反射、折射或散射的光
42 在第二状态下从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
100 电子装置
121A,121B,1416,1516,2121A,2121B,5121A,5121B,6121,7121,8121,9121,17121B 反射部分(非光透射部分)
122A,122B,1417,1517,2122A,2122B,5122A,5122B,6122,7122,8122,9122,17122B 透射部分
200 光通信缆线(缆线)
201 缆线主体
202A,202B,1320 光传输路径
215B,315A,315B 转动辅助板
241 定位孔(销插入的孔)
242 定位销(销)
442A,442B 销
443A,443B 螺旋弹簧(弹性构件)
541 电磁体
5121A,5121B 可移动磁体(非光透射部分)

Claims (18)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
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
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不允许入射光通过的非光透射部分和允许入射光通过的光透射部分,在第一状态下入射光入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在第二状态下入射光入射在光透射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反射入射光,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射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在非光透射部分上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吸收入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光透射部分散射入射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在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入射光折射并使所述入射光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倾斜地出射,以及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对准地出射,或者使所述入射光与所述入射光的光轴平行地出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射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散射部分,或吸收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折射并从所述可移动构件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收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呈锥台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期间产生磁力的电磁体,以及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能够吸附到所述电磁体的可移动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成为可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支持所述可移动构件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移动的转动轴;以及
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移动的方向对可移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上,并且能够在对方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伸缩;以及
销,所述销能够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触并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所述销从所述光学组件突出的长度由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伸缩而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对方连接器的销插入的孔;以及
固定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转动辅助板,其中
通过将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来移动所述转动辅助板并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销,所述销被插入对方连接器的孔中并且能够在插入方向上移动;以及
转动辅助板,所述转动辅助板由于所述销插入所述孔中而移动,并且使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与该移动连动的情况下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销是对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连接器进行定位的定位销。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成为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
16.一种连接器组,包括: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能够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的对方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非嵌合期间具有第一状态,以及在嵌合期间具有第二状态,以及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17.一种缆线,包括:
光传输路径;以及
连接器,包括来自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传输路径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1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连接器,包括出射光的光学组件和来自光学组件的光入射到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未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一状态和与对方连接器接合期间具有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学组件入射到可移动构件上的入射光衰减并出射到外部,使得光的功率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状态下时光的功率低。
CN201880085859.3A 2018-01-15 2018-11-14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566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270 2018-01-15
JP2018-004270 2018-01-15
PCT/JP2018/042067 WO2019138683A1 (ja) 2018-01-15 2018-11-14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セット、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6529A true CN111566529A (zh) 2020-08-21
CN111566529B CN111566529B (zh) 2023-04-04

Family

ID=6721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859.3A Active CN111566529B (zh) 2018-01-15 2018-11-14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0743B2 (zh)
JP (1) JP7196862B2 (zh)
CN (1) CN111566529B (zh)
WO (1) WO2019138683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5263A (ja) * 2000-08-08 2002-02-20 Toshiba Corp 光半導体装置
US20040052473A1 (en) * 2002-09-03 2004-03-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art
US20070206901A1 (en) * 2006-03-02 2007-09-06 Bonitatibus Michael H Sunlight simulator apparatus
JP2015036755A (ja) * 2013-08-13 2015-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2015045666A (ja) * 2013-03-15 2015-03-12 利仁 曽根 光接続構造体
CN104991319A (zh) * 2015-06-01 2015-10-21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及调节光电信号用于输入设备的开关模组
JP2017026830A (ja) * 2015-07-23 2017-02-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光ファイバ着脱コネクタ、レーザ装置、照明装置、加工装置、治療装置及び光通信装置
CN106483605A (zh) * 2016-11-30 2017-03-0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壳体组件及光纤插座、光纤插头
JP2017058583A (ja) * 2015-09-18 2017-03-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部品
CN107209332A (zh) * 2015-02-05 2017-09-26 索尼公司 光发送设备、光接收设备和光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4208B2 (zh) 1972-11-01 1978-05-16
US5059019A (en) * 1990-05-21 1991-10-22 Mccullough Greg R Laser framefinder
JPH0593821A (ja) * 1991-10-01 1993-04-16 Fujitsu Ltd シヤツタ付光コネクタ
KR20180061161A (ko) 2015-09-30 2018-06-07 소니 주식회사 광 통신 커넥터, 광 통신 케이블 및 전자 기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5263A (ja) * 2000-08-08 2002-02-20 Toshiba Corp 光半導体装置
US20040052473A1 (en) * 2002-09-03 2004-03-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art
US20070206901A1 (en) * 2006-03-02 2007-09-06 Bonitatibus Michael H Sunlight simulator apparatus
JP2015045666A (ja) * 2013-03-15 2015-03-12 利仁 曽根 光接続構造体
JP2015036755A (ja) * 2013-08-13 2015-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CN107209332A (zh) * 2015-02-05 2017-09-26 索尼公司 光发送设备、光接收设备和光缆
CN104991319A (zh) * 2015-06-01 2015-10-21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及调节光电信号用于输入设备的开关模组
JP2017026830A (ja) * 2015-07-23 2017-02-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光ファイバ着脱コネクタ、レーザ装置、照明装置、加工装置、治療装置及び光通信装置
JP2017058583A (ja) * 2015-09-18 2017-03-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部品
CN106483605A (zh) * 2016-11-30 2017-03-0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壳体组件及光纤插座、光纤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8683A1 (ja) 2019-07-18
US11480743B2 (en) 2022-10-25
US20210072470A1 (en) 2021-03-11
JP7196862B2 (ja) 2022-12-27
CN111566529B (zh) 2023-04-04
JPWO2019138683A1 (ja)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7139B2 (en) Optical couplings having a coded magnetic array, and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the same
TWI518392B (zh) 具有編碼磁性陣列之套管總成、連接器總成及光耦合器
TWI516818B (zh) 具有編碼磁性陣列之光耦合器與合併光耦合器之裝置
US9645336B2 (en) Optical connections having magnetic coupling
US9638873B2 (en) Receptacle ferrule assemblies with gradient index lenses an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using same
US10114174B2 (en) Optical connectors and optical coupling systems having a translating element
US20140072261A1 (en) Docking station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having a magnetic optical connection
CN106483610A (zh) 光学收发模块及光纤缆线模块
US20140241672A1 (en) Liquid displacing optical coupling assemblies
TW201533485A (zh) 光學通訊總成
US20140099061A1 (en) Reconfigurable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and optical connectors
WO2013101112A1 (en) Two-dimensional, high-density optical connector
US2017002375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electrical contacts
US9369208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11566529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缆线以及电子装置
CN112041718A (zh) 光通信连接器、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线缆
US8911156B2 (en) Optical plug and related optical signal coupling assembly
US9389371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interfaces for fiber optic connectivity through device display surfac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103234B (zh) 光纤连接器
TWI446038B (zh) 光纖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