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888B - 磁性的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的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888B
CN111565888B CN201880086237.2A CN201880086237A CN111565888B CN 111565888 B CN111565888 B CN 111565888B CN 201880086237 A CN201880086237 A CN 201880086237A CN 111565888 B CN111565888 B CN 111565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machining
holding
workpieces
machi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2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888A (zh
Inventor
D·巴德尔
M·普润鲍尔
G·菲尔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ndorf B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rndorf B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ndorf Band GmbH filed Critical Berndorf Ban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31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power or force generation
    • H01F7/0252PM hol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4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 B23Q1/50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 B23Q1/52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a single rotating p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15Devices for holding work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work
    • B23Q3/154Stationary devices
    • B23Q3/1546Stationary devices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加工工具(21)和至少一个磁性的保持装置(10),所述保持装置用于暂时地固定工件(20),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保持面(9)、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围绕旋转轴线(3)可旋转地支承,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被扭转,其中,至少一个极靴(22、23)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布置结构连续地延伸。

Description

磁性的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的保持装置、尤其是夹紧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保持面、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以及一种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DE19745930A1公开一种用于由铁磁性钢板制成的待相互焊接的坯料的磁性夹紧装置。钢板通过永磁体的力被夹紧在夹紧板上。永磁体借助于缸-活塞-单元形式的调节构件可以从其夹紧位置调节到拉回的中立位置中。在该中立位置中,由永磁体在夹紧板的保持面上发出的力太小,以致于不能固定保持坯料。该解决方案的原理在于,改变磁体和板片之间的距离。然而,该解决方案的缺点是,可移动的永磁体在夹紧期间粘附到板片上,并且为了释放的目的而在背离板片的方向上被拉回。然而,在磁体最终与板片分离之前,板片将弯曲。这种不连续的过程会导致板片的局部的、必要时不可逆的变形,这尤其是在板片厚度小的情况下产生不利影响。
AT403894B公开一种用于电磁夹紧和连接、尤其是焊接板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具有可切换的电磁体和保持面的夹紧元件以及配合压紧元件(被称为衔铁)。在此,板片在保持面与配合压紧元件之间被夹紧。然而,已知的电磁体的缺点是,这些电磁体相对较重并且因此已知设备的物流和运输变得耗费。已知磁体的控制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电磁体具有电阻,这导致热量损失。为了确保恒定的条件,必须冷却已知的电磁体。如果在磁体和要固定的板片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并且因此需要产生大的力,则还需要提高热性能。
CN106141525A公开一种具有由永磁体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磁体装置的夹紧装置,其中,第二磁体装置能够相对于第一磁体装置线性地移动。磁体装置的相对运动引起改变磁性的保持力。在相对位置中,永磁体以相同的极方向并排布置,由此产生高的保持力。在另一个相对位置中永磁体以相反的极方向并排布置。由于永磁体的相反的极方向,永磁体相互“去激活”。在CN106141525A中示出的夹紧装置的缺点在于,该夹紧装置在实践中仅不充分地起作用。一方面,不能以预期的程度实现保持力的可再现性。另一方面,保持力不可能连续地提高,因为磁体装置由于强磁场从释放位置跳到保持位置中。实际上,利用这种夹紧装置仅能实现两个切换状态,即:保持或不保持。此外,这种夹紧装置需要大量的永磁体,并且因此从一开始就具有高的空间需求,所述空间需求由于第二磁体装置在所述布置的端部上的运动、即在移动方向上的运动而进一步提高。对移动机构的要求不仅在所提供的力方面而且在持续的向前和向后运动方面都非常高。最后,这种布置表现为成本密集的并且易于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提供一种磁性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一方面不需要电磁体,从而一开始就避免了保持装置及其周围环境以及由保持装置保持的工件的热负荷,另一方面,该保持装置在不对要保持的工件产生不希望的机械影响的情况下起作用。此外,要确保保持力的可再现性以及保持力的连续提高或降低。此外,应实现任意地设定保持力的可能性。代替仅仅两个切换状态,保持力应当是可连续设定的。此外,保持装置应尽可能节省位置、成本低廉且低磨损。
所述任务利用开头所述类型的保持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由此,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能够相对于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被扭转,其中,至少一个极靴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布置结构连续地延伸。
第二永磁体相对于第一永磁体的扭转能实现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和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之间的角度连续变化。由保持面施加的保持力与该角度相关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相对旋转位置任意地设定。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磁性保持装置,其具有(优选连续)可变的保持力。
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与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的角度偏差越小(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极方向和第二极方向基本上指向相同的方向),则保持力越强。永磁体的磁通线在此尤其是在保持面之外闭合。因此,它们在区域中延伸,待保持的物件被定位在该区域中和/或(例如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配合压紧元件被布置在该区域中。因此,在这样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极方向之间没有或很小的角度偏差),保持装置处于保持或夹紧或激活状态中。
在相反的极方向上,在第二永磁体和第一永磁体之间产生磁短路。换言之:由于它们不同的、尤其是相反的极方向,永磁体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去激活”。磁短路阻止磁通量充分通过保持面。在这样的第二相对位置中,保持装置因此处于释放或去激活状态中。
通过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可再现性,也就是说,根据相应的旋转角度来提供限定的保持力,而且还实现了根据要求将保持力有针对性地设定到确定的值的可能性。
极方向是从永磁体的一个极(例如,南极)到永磁体的另一个极(例如,北极)的方向。
不言而喻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永磁体也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承。
本发明的优点尤其是在于,通过永磁体之间的相对旋转,保持装置不仅可以从去激活状态进入激活状态,而且可以可再现地进入任何任意的中间状态。作用在待保持的物件上的保持力在此可以连续地改变。不同的相对位置引起不同的保持力。在此,保持装置可以这样设计,使得保持面的性质与磁体装置的相对运动无关,也就是说,保持面本身保持不变。与之不同,DE19745930A1的保持面由于永磁体的拉回而发生变化,这导致开头提到的问题。
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或(夹)紧物件、尤其是工件。根据本发明的保持装置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用于加工工件、尤其是平面工件如板片、带等的加工装置。在此,工件在加工过程(例如焊接、切割、铣削、与另一个零件连接等)期间通过保持装置固定或夹紧。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保持装置。
优选地,永磁体是稀土磁体,尤其是钕磁体,优选地分别具有大于1特斯拉的磁场强度。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优选多个第一永磁体和至少两个、优选多个第二永磁体,其中,各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于各所述第一永磁体分别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由此,各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能相对于各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扭转。由此,可以在空间上扩展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由此可以实现具有相对均匀的力分布的更大的保持面。在这种变型方案中特别有意义的是,根据沿着保持面的位置来设定所述保持力的可能性。即,各第二永磁体不需要以相同的程度扭转,而是也可以单独地被设定。以这种方式可以为保持面的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高的保持力。例如,当必须保持不均匀的工件(例如,不均匀的重量分布)时,这可能是必要的。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沿着一个方向交替地布置,其中,优选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旋转轴线互相平行。这意味着,在第一永磁体之后是第二永磁体,并且在第二永磁体之后又是第一永磁体等。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此可以视为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可以独立于其他这种单元进行设定。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永磁体沿着平行于保持面的方向相继(优选直接相继)布置。由此,可以在相反的极方向中产生尽可能无间隙的磁短路,相反在极方向相同时达到通过保持面出现的通量的最大增强并且因此达到保持力的最大增强。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扭转至少90°,优选扭转至少180°,特别优选扭转至少360°。由此,根据应用情况提供足够的程度,在该程度上第一极方向和第二极方向可相对彼此扭转。特别优选的是,一个/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超过360°或者说不受限制地、也就是说以可循环重复的回转(在不反转旋转方向的情况下)旋转。在通过旋转驱动器操纵时,该旋转驱动器也可以构造成仅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指向相同方向并且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指向相反方向。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提供最大的保持力,并且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提供最小的保持力或不提供保持力。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旋转轴线横向于、优选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除了节省空间的构造之外,在此(通过扭转可以改变的)磁通量可以最有效地转化成保持力。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旋转轴线横向于、优选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以这种方式,在第二永磁体扭转时实现了磁通量的最大变化。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旋转轴线穿过第二永磁体,优选与第二永磁体的轴线重合。由此,对第二永磁体的支承与其相对旋转位置无关地需要最小的空间需求。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同名的极与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相比彼此更近。同名的极越靠近,保持力越高。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相对于保持面不可相对旋转地布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相对于保持面可旋转地布置。第一永磁体的布置或紧固可以由此非常简单且成本低廉地进行。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在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同样(相对于保持面)可旋转地被支承。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的极方向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极方向优选在所有相对旋转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保持面,和/或永磁体以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的板或盘的形式构造。这能实现特别节省空间的结构,尤其是在垂直于保持面的方向上。即,也可以将永磁体在与保持面平行的方向上相继布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的极面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的极面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通过增大磁极面,可以在不必增大保持面本身的情况下提高保持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永磁体的极面分别大于通过永磁体到保持面上的法向投影所得出的投影面,优选至少是该投影面的两倍大。
磁流过的极面或保持面的保持力基本上以牛顿每cm2[N/cm2]作为(40×B2)给出,其中,B是以特斯拉为单位的磁通量密度。因为永磁体的最大剩磁被限定为大约1.4特斯拉并且在实际磁阻和损耗的情况下大多仅能假定为0.8特斯拉,所以最大可实现的力密度是40×0.82=26N/cm2。通过扩大保持面可以实现每个任意的保持力。当可供使用的面积受到限制时(如这在保持装置中大多是这种情况),为了提高保持力必须提高磁通量密度。这例如可以通过由软磁性铁制成的极靴以1.7特斯拉进行。因此,可以实现40×1.72=115N/cm2的力密度。通过将磁极面布置成垂直于保持面,能够在不改变保持面的情况下增大永磁体的极面。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极靴沿着永磁体的布置连续地(也就是说没有磁绝缘的中断部,如气隙或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分隔部)延伸,其中,优选在所述永磁体的布置的两侧,各一个极靴连续地延伸。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所述极靴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不具有磁绝缘的中断部(例如气隙、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分隔部)。由此,它们显著地有助于保持装置或保持面的机械稳定性。在沿着永磁体的布置的特定区域中对保持力的限制或者使保持力归零可以通过可彼此独立操纵的永磁体实现。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极靴沿着永磁体的整个布置连续地(也就是说,没有磁绝缘的中断部)延伸。该实施方式提供了沿着整个保持面通过极靴的完全最大的稳定性。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器、尤其是马达,利用该执行器能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旋转。由此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运转到限定的旋转位置。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二永磁体可彼此独立地旋转、优选通过可独立控制的执行器,或者第二永磁体相互联接并且可以同步旋转,优选通过共同的执行器。对第二永磁体的独立的操控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实现针对保持面的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保持力。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永磁体优选地完全布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优选地以块的形式构造。由此,最大程度地屏蔽磁体免受外部影响。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地支承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第二永磁体,其中,优选地,所述保持部被插入到所述保持装置的柱形的容纳部中。这里,第二永磁体通过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承载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场成形区段,所述场成形区段布置在第二永磁体旁边。由此,场线以最佳的方式并且在小的空间上形成,尤其是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场线通过保持面“引导”,而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场线从第一永磁体“引导”到第二永磁体,以便产生磁短路。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从保持装置的背离保持面的一侧是可接近的。在该侧上也可以实现连接到用于使所述第二永磁体扭转的执行器上。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持装置是用于夹紧优选板片状的物件的夹紧装置并且包括具有面向保持面的配合压紧面的配合压紧元件,其中,优选地,配合压紧元件由软磁性材料构成和/或包括磁体。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包括具有两个优选倾斜伸出的支腿的夹紧轮廓。朝向待保持的物件的支腿端部负责局部增大的夹紧力,以便尤其是在加工工具的工作区域中特别可靠地固定物件。夹紧轮廓例如可以具有U形的横截面,其中,所述支腿和所述夹紧轮廓的背部形成敞开的梯形的支腿和基侧。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夹紧轮廓构造在配合压紧元件上,其中,优选地,所述配合压紧面沿其面法线的方向相对于所述支腿的端部回缩,优选回缩最高1mm,特别优选回缩最高0.5mm。在将配对元件压紧到物件(尤其是板片状或带状的工件)上时,支腿在配合压紧面贴靠在物件上之前首先略微变形,通过由磁体装置形成的磁复合体的磁力引起该压紧。因此,在支腿的区域中将较高的力施加到物件上。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永磁体形成的磁复合体关于夹紧轮廓非对称地布置,其中,磁复合体与夹紧轮廓的支腿的距离大于磁复合体与另一个支腿的距离,优选大20%。由此能够以灵巧的方式实现,通过一个支腿施加到待保持的物件上的力大于通过另一个支腿施加的力。在加工工具的加工区域中可能需要更高的力(并且因此更可靠的固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加工优选板片状或带状的工件的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尤其是用于焊接、切割或铣削所述工件,其中,加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加工工具(尤其是焊头、激光加工头、铣削工具和/或切割工具)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工件优选暂时固定在加工工具的工作区域中的保持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以下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
在此,分别以非常简化的示意图示出:
图1示出在第二永磁体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的平行于保持面的保持装置的剖视图(高的保持力);
图2示出图1中的保持装置在第二永磁体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的剖视图(没有保持力或保持力很小);
图3在垂直于保持面的剖视图中示出保持装置;
图4借助第一相对位置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图5借助第二相对位置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图6示出具有配合压紧元件和夹紧轮廓的夹紧装置;
图7示出垂直于保持面的永磁体;
图8示出带有中央布置的永磁体的保持装置,
图9示出具有可彼此独立操纵的永磁体的保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等也涉及直接描述的以及所示的附图,并且这些位置说明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实施例示出保持装置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其中,在此要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的特别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而是各个实施变型方案彼此间的不同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该变型可能性基于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手段的教导而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内。
此外,来自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也能够是独立的创造性的或者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可以从说明书中得出基于独立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的任务。
在本说明书中的所有关于值范围的说明应理解为,所述值范围一同包括任意的和所有的部分范围,例如说明1至10应理解为,一同包括从下限1和上限10出发的全部部分范围,也就是说,全部部分范围以1或更大的下限开始并且以10或更小的上限结束,例如1至1.7或3.2至8.1或5.5至10。
图1至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保持或(张)紧物件、尤其是工件的保持装置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图1的剖视图示出保持装置处于保持状态或激活状态:保持力是如此之高,使得物件可以直接地或者借助于配对压力元件被保持或者说被固定。不同地,图2示出释放状态或去激活状态:保持力不足以保持或夹紧物件。
图1以平行于其保持面9的剖视图示出可调节的或者说可切换的磁性的保持装置10(参见图3),该保持装置具有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2。第二永磁体12分别相对于第一永磁体11围绕旋转轴线3可旋转地支承。由此,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分别能够相对于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扭转。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和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指向相同的方向(平行的定向)。
在图2(释放状态)中,第二永磁体12或其极方向2相比于图1(保持状态)旋转180°。在该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极方向1、2指向相反的方向(反平行的定向)。
有利的是,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同名的极(箭头尖部或箭头端部)比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图2)中彼此更接近(图1)。
不言而喻地,该原理也仅以一个第一永磁体和一个第二永磁体起作用,然而为了产生均匀的保持力并且对于大的保持面有利的是,设置多个第一永磁体和多个第二永磁体。每个第二永磁体在此可以具有自己的旋转轴线。
如从图1至图3中可看到的那样,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2沿着方向4依次地且分别交替地布置。方向4在此平行于保持面延伸。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在此优选相互平行。
在本布置方式中,在(最大)保持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规定第二永磁体12旋转180°。如果保持力不应超过确定的强度或者如果第一永磁体11也是可旋转的并且通过其自身的旋转有助于相对运动,那么也可以考虑较小的旋转角度、例如90°。特别优选的是,第二永磁体能够在一个方向上以至少360°旋转或者完全不受约束地旋转。
如从图3中可以看出的那样,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横向于(在此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
此外,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横向于(在此基本上垂直于)其各自的极方向2。
此外有利的是,如在图3中可看到的那样,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穿过第二永磁体12、优选与第二永磁体12的轴线(例如纵轴线)重合。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永磁体11相对于保持面9不可相对旋转地布置,并且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保持面9可旋转地布置。
优选的是,在所有相对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和所述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基本上平行于保持面9。各所述永磁体11、12可以构造成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的板或盘的形式。
图7示出永磁体11、12的优选的尺寸。在此,永磁体11、12中的极面24(图7中的阴影垂直面)分别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图7中的水平面)。特别优选的是,永磁体11、12的极面24分别大于通过永磁体11、12在保持面9上的法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面25(图7中的阴影水平面),优选至少是该投影面的两倍大。
图3示出保持装置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器13,尤其是马达,利用该执行器,所述第二永磁体12可以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旋转。
在此,各第二永磁体12可以彼此独立地旋转,优选通过可独立控制的执行器(未示出)旋转,或者彼此联接并且能够同步旋转、优选能够通过共同的执行器13(图3)共同旋转。
永磁体11、12可以优选整体地布置在壳体5内部,该壳体优选以块的形式构造(图3)。
保持装置10可以具有可旋转地支承的保持部6,所述保持部分别保持第二永磁体12。保持部6可以分别装入保持装置10或壳体5的柱形的容纳部7中。保持部6也可以承载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场成形区段8,所述场成形区段布置在第二永磁体12旁边并且确保场线的最佳走向。
保持部6可以从保持装置10的背离保持面9的一侧接近并且通过同步器件(共同的驱动杆;见图3)相互连接并且与执行器13连接。
以下再次借助图4和5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图4示出垂直于保持面9的剖视图,并且对应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在图4中布置在第一永磁体11后面的第二永磁体12出于展示原因用虚线示出。可以看出,保持面9之外(在此尤其是在配合压紧元件15中)的场线闭合成一个圆。指向相同方向的极方向增强地作用于保持力。
图5对应于第二相对旋转位置,在该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相邻的永磁体11、12的极方向1、2指向相反的方向。为了示出通量走向,选择平行于保持面9的剖视图。场线现在从第一永磁体11延伸到(紧邻布置在其旁边的)反向的第二永磁体12,由此产生磁短路并且在图4中示出的场线在保持面9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消失。
保持面9优选从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场成形区段形成。为了产生作用在待固定的工件20上的高(夹紧)力,在(形成保持面9的)场成形区段中必须存在高磁通量密度。夹紧力与在相应的场成形区段中的磁通量密度的平方成比例。在磁复合体的结构中,永磁体的尺寸、尤其是其极面的尺寸和场成形区段的尺寸、尤其是其形成保持面的或面向保持面的面的尺寸可自由地并且彼此独立地选择。通过选择永磁体和场成形区段的尺寸、尤其是上述面的比例可以设定由磁复合体产生的夹紧力。在此,能够使形成保持面9或者位于保持面的后方的场成形区段与被保持部6承载的场成形区段在几何学上彼此协调。
图4和图6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保持装置10是用于夹紧优选板片状的物件(在此为工件20)的夹紧装置。配合压紧元件15以其配合压紧面16面对保持面9,以便将工件20约束在中间空间中。配合压紧元件15可以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和/或可以包括磁体。
图6示出,保持装置10可以是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的一部分。加工工具21被示意地示出。两个板片状的工件20以其端侧彼此定位,以通过加工工具21(尤其是通过焊接过程)连接。在此,每个工件20通过保持装置10固定。保持装置10在此可以机械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支架或桌台,以便将两个带端部保持在限定的位置中。
从图6中可以看出,保持装置10包括夹紧轮廓17,所述夹紧轮廓具有两个优选倾斜伸出的支腿18。夹紧轮廓17构造在配合压紧元件15上。
优选地,配合压紧面16沿其面法线的方向相对于支腿18的端部回缩(如在图6中所示),优选回缩最高1mm,特别优选回缩最高0.5mm。
另一个方面在于,包括第一磁体装置3和第二磁体装置4的磁复合体14关于夹紧轮廓17非对称地(也就是说,不居中地)布置。在此,磁复合体14与夹紧轮廓17的一个支腿18的距离大于磁复合体14与另一个支腿18的距离,优选大20%。因此,磁复合体14更靠近这样的支腿18,所述支腿固定所述工件(在此为板片或者带)的棱边。
以下更详细描述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永磁体11、12或永磁体单元的部分激活的可能性。已经提到,第二永磁体12优选通过可独立控制的执行器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对永磁体12的独立的控制能够实现针对保持面9的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保持力。在此,例如(暂时不使用的)区域也可以根本不被加载保持力。
由于不同的工件尺寸,尤其是由于在带中的不同的带宽度,有时需要仅激活保持装置或夹紧装置的一部分。超过工件20突出的装置部件将被强烈拉紧,使得尤其是在工件的边缘区域中将发生装置的不允许的、损害质量的变形。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极靴22、23沿着永磁体11、12的布置结构连续地延伸,其中,优选在永磁体11、12的布置结构的两侧,各一个极靴22、23连续地延伸(图8)。所述至少一个连续的极靴22、23优选沿着永磁体11、12的整个布置结构延伸。
如果仅软磁性的极靴22、23的一部分被加载由电磁体或永磁体构成的磁通量,那么磁回路(magnetische Rückschluss)不仅分布到工件20的区域上,而且分布到未占用的部分上(图7)。缺点是在工件20旁边的不期望的夹紧力。由于源通量分布到整个保持面9上,也导致在工件20的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减小并且因此保持力减小。这尤其是在加工非磁性工件20时是这种情况,因为在工件20的区域中的磁阻恰好与在邻近的气隙中的磁阻一样大。
极靴沿纵向方向在每个磁体之后或者在每个布线单元之后通过气隙或者非磁性材料的中断会阻止磁通量的横向扩散并且将保持力聚束到工件上。然而极靴的中断使得极靴不能够在纵向方向上用作结构性的、承载的元件。必须引入附加的非磁性承载的元件。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2的装置,在部分布线时也可以使用连续的、承载的极靴22、23,而不损失保持力并且在未占用/未激活的区域中没有分路。通过在永磁体极面与极靴横截面的相应比例的情况下提高极靴22、23中的磁通量密度,极靴22、23在去激活的保持装置的区域中进入磁饱和(图8)。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2相反地定向。磁通量从第一永磁体11的北极穿过极靴22延伸至第二永磁体12的南极,并且在另一极靴23中从第二永磁体12的北极延伸至第一永磁体11的南极。因为极靴22、23在去激活的区域中通过反并联定向的永磁体11、12磁饱和,所以它们不能从激活的区域中导出磁体的另外的磁通量。激活的磁体的磁回路和保持力(参见图8中的保持装置10的中央区域)在连续的、结构承载的极靴22、23的情况下也保持限定到工件20的区域上。
磁体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相应地优化。如果它们太小,则极靴不饱和。如果它们太大,那么磁回路的一部分必须经由配合压紧元件(或配合压紧板)15进行并且所述装置不能够完全地去激活。
如从介绍中已知的那样,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因此,尤其,永磁体的数量、尺寸、形状、布置(尤其是它们的相互距离)和定向可以变化。当然,磁复合体或壳体的(外部)形状本身也可以与所示实施方式不同。
附图标记列表
1 极方向
2 极方向
3 旋转轴线
4 方向
5 壳体
6 保持部
7 容纳部
8 场成形区段
9 保持面
10 保持装置
11 第一永磁体
12 第二永磁体
13 执行器
14 磁复合体
15 配合压紧元件
16 配合压紧面
17 夹紧轮廓
18 支腿
19 移动方向
20 工件
21 加工工具
22 极靴
23 极靴
24 极面
25 永磁体在保持面上的投影面

Claims (49)

1.一种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加工工具(21)和至少一个磁性的保持装置(10),所述保持装置用于暂时地固定工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包括保持面(9)、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围绕旋转轴线(3)可旋转地支承,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被扭转,其中,至少一个极靴(22、23)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布置结构连续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20)是板片状或带状的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是用于焊接、切割或铣削工件的加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是夹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构造用于将工件(20)暂时地固定在加工工具(21)的工作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永磁体(11)和至少两个第二永磁体(12),其中,各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各第一永磁体(11)分别围绕旋转轴线(3)可旋转地支承,由此,各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能够相对于各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被扭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永磁体(11)和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沿着一个方向(4)交替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永磁体(11)和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沿着平行于保持面(9)的方向交替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相互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沿着平行于保持面(9)的方向(4)相继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被扭转至少9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被扭转至少18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被扭转至少36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指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指向相反的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横向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和/或
在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同名的极与在第二相对旋转位置中相比彼此更靠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与所述第二永磁体(12)的轴线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相对于保持面(9)不可相对旋转地布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保持面(9)可旋转地布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基本上平行于保持面(9),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以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的板或盘的形式构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方向(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方向(2)在所有相对旋转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保持面(9)。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的极面(24)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极面(24)基本上垂直于保持面(9)。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永磁体的极面(24)分别大于通过所述相应的永磁体在保持面(9)上的法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面(25)。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永磁体的极面(24)分别至少是投影面(25)的两倍大。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旋转轴线(3)横向于保持面(9)。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布置结构的两侧,各一个极靴(22、23)连续地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极靴(22、23)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的整个布置结构连续地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器(13),利用所述至少一个执行器能够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旋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执行器(13)是马达。
3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或者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相互联接并且能够同步地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通过能独立控制的执行器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永磁体(12)相互联接并且能够通过共同的执行器(13)同步地旋转。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布置在壳体(5)内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整体地布置在壳体内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以块的形式构造。
3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具有可旋转地支承的至少一个保持部(6),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保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6)插入到保持装置(10)的柱形的容纳部(7)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6)承载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场成形区段(8),所述场成形区段布置在第二永磁体(12)旁边,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6)从所述保持装置(10)的背离保持面(9)的一侧是可接近的。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是用于夹紧物件的夹紧装置并且包括配合压紧元件(15),所述配合压紧元件具有面向保持面(9)的配合压紧面(16)。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件是板片状的物件。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压紧元件(15)由软磁性材料构成和/或包括磁体。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0)包括夹紧轮廓(17),所述夹紧轮廓具有两个支腿(18)。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是倾斜伸出的支腿(18)。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轮廓(17)构造在所述配合压紧元件(15)上,和/或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12)构成的磁复合体(14)关于夹紧轮廓(17)非对称地布置,其中,所述磁复合体(14)与夹紧轮廓(17)的一个支腿(18)的距离大于所述磁复合体(14)与另一个支腿(18)的距离。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压紧面(16)沿其面法线的方向相对于支腿(18)的端部回缩。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压紧面(16)沿其面法线的方向相对于支腿(18)的端部回缩最多1mm。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压紧面(16)沿其面法线的方向相对于支腿(18)的端部回缩最多0.5mm。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于加工工件(20)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复合体(14)与夹紧轮廓(17)的一个支腿(18)的距离比所述磁复合体(14)与另一个支腿(18)的距离大20%。
CN201880086237.2A 2018-01-11 2018-01-11 磁性的保持装置 Active CN111565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AT2018/060009 WO2019136500A1 (de) 2018-01-11 2018-01-11 Magnetische halt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888A CN111565888A (zh) 2020-08-21
CN111565888B true CN111565888B (zh) 2022-06-24

Family

ID=6125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237.2A Active CN111565888B (zh) 2018-01-11 2018-01-11 磁性的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5864B2 (zh)
EP (1) EP3737528B1 (zh)
CN (1) CN111565888B (zh)
BR (1) BR112020013506B1 (zh)
ES (1) ES2913997T3 (zh)
PL (1) PL3737528T3 (zh)
WO (1) WO2019136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1221B (zh) * 2021-04-25 2024-09-20 南通鑫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磁场变化型导磁装置
WO2023024082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焦旭 一种微型电推动系统和穿戴设备
CN113681327A (zh) * 2021-09-15 2021-11-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用于超精密主轴的磁力吸盘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63333A (en) * 1943-04-19 1944-08-09 James Neill And Company Sheffi Improvements in magnetic work holders separators or the like
DE971096C (de) * 1950-06-03 1958-12-11 Max Baermann Mit Dauermagneten ausgeruestete Vorrichtung zum Halten von bzw. zum Festhalten an Gegenstaenden aus ferromagnetischen Stoffen bzw. zum Bremsen
FR2308177A1 (fr) * 1975-04-19 1976-11-12 Baermann Max Dispositif de retenue comprenant des aimants permanents et susceptible d'etre commande
DE2931539A1 (de) * 1979-08-03 1981-02-19 Max Baermann Schaltbare, dauermagnetische bremse fuer schienenfahrzeuge
JPS60150930A (ja) * 1984-01-17 1985-08-08 Fuji Jikou Kk 磁気チヤツク
AT403894B (de) * 1995-05-04 1998-06-25 Berndorf B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elektromagnetischen aufspannen und zum verbinden, insbesondere verschweissen, der endbereiche von blechen
DE19745930A1 (de) * 1997-10-17 1999-04-22 Thyssenkrupp Stahl Ag Magnetische Spannvorrichtung für miteinander zu verschweißende Zuschnitte aus ferromagnetischem Stahlblech
CN1402876A (zh) * 1999-12-06 2003-03-12 澳大利亚儿童玩具控股有限公司 可变换的永磁装置
KR100602514B1 (ko) * 2006-04-10 2006-07-19 주식회사 우성마그네트 리프팅 마그네트
WO2012144769A1 (ko) * 2011-04-21 2012-10-26 Choi Tae Kwang 영구자석 워크홀딩 장치
WO2015071878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Magswitch Technology Inc. Permanent magnetic device
CN1053455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唐甬江 平面永磁工作台
CN106141525A (zh) * 2015-03-26 2016-11-23 北京百德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控的磁性保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6238A (en) * 1938-12-10 1942-06-16 Frank L Simmons Magnetic chuck
GB785246A (en) * 1954-08-12 1957-10-23 Alfred Emil Herz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gnetic chucks or clamp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uch devices
US3812629A (en) * 1972-08-15 1974-05-28 P Campbell Workholder
US7161451B2 (en) * 2005-04-14 2007-01-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odular permanent magnet chuck
EP2986408B1 (en) * 2013-04-19 2019-10-0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Magnetic drill press
DE102015221798B4 (de) 2015-11-06 2024-04-25 Festo Se & Co. Kg Halteeinrichtung mit Supraleiter und zwei Vorzugspositione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63333A (en) * 1943-04-19 1944-08-09 James Neill And Company Sheffi Improvements in magnetic work holders separators or the like
DE971096C (de) * 1950-06-03 1958-12-11 Max Baermann Mit Dauermagneten ausgeruestete Vorrichtung zum Halten von bzw. zum Festhalten an Gegenstaenden aus ferromagnetischen Stoffen bzw. zum Bremsen
FR2308177A1 (fr) * 1975-04-19 1976-11-12 Baermann Max Dispositif de retenue comprenant des aimants permanents et susceptible d'etre commande
DE2931539A1 (de) * 1979-08-03 1981-02-19 Max Baermann Schaltbare, dauermagnetische bremse fuer schienenfahrzeuge
JPS60150930A (ja) * 1984-01-17 1985-08-08 Fuji Jikou Kk 磁気チヤツク
AT403894B (de) * 1995-05-04 1998-06-25 Berndorf B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elektromagnetischen aufspannen und zum verbinden, insbesondere verschweissen, der endbereiche von blechen
DE19745930A1 (de) * 1997-10-17 1999-04-22 Thyssenkrupp Stahl Ag Magnetische Spannvorrichtung für miteinander zu verschweißende Zuschnitte aus ferromagnetischem Stahlblech
CN1402876A (zh) * 1999-12-06 2003-03-12 澳大利亚儿童玩具控股有限公司 可变换的永磁装置
KR100602514B1 (ko) * 2006-04-10 2006-07-19 주식회사 우성마그네트 리프팅 마그네트
WO2012144769A1 (ko) * 2011-04-21 2012-10-26 Choi Tae Kwang 영구자석 워크홀딩 장치
WO2015071878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Magswitch Technology Inc. Permanent magnetic device
CN106141525A (zh) * 2015-03-26 2016-11-23 北京百德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控的磁性保持装置
CN1053455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唐甬江 平面永磁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13506A2 (pt) 2020-12-01
WO2019136500A1 (de) 2019-07-18
PL3737528T3 (pl) 2022-07-11
US20200388422A1 (en) 2020-12-10
BR112020013506B1 (pt) 2024-02-27
US11915864B2 (en) 2024-02-27
EP3737528B1 (de) 2022-02-23
CN111565888A (zh) 2020-08-21
EP3737528A1 (de) 2020-11-18
ES2913997T3 (es)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888B (zh) 磁性的保持装置
CN110612581B (zh) 磁力控制装置和使用该磁力控制装置的磁体保持装置
JP2515440B2 (ja) 突合せ溶接される薄板の隣接縁部を自動的に整列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6337205B2 (ja) 磁性体保持装置
EP2453453B1 (en) Magnet splitting device and magnet splitting method
KR101456410B1 (ko) 절단 방법, 로터 제조 방법 및 절단 장치
US4075589A (en) Magnetic plate comprising permanent magnets and electropermanent magnets
EP3131102A1 (en) Magnetic body holding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residual magnetism
WO2009069146A1 (en) An electro permanent magnetic apparatus with dual working face
EP2497599B1 (en) Magnetic device for gripping and clamping a workpiece in a machining unit or machining line
US7009480B2 (en) Semi-releasable magnetic tool
US20090283946A1 (en) Single-sided magnetic fixturing systems
KR20160149909A (ko) 직각 영구 전자 척
US10625383B2 (en) Mounting device for machine tools and machine tool with a mounting device
WO2015072328A1 (ja) 磁界発生装置及びリニアモータ
KR20160149907A (ko) 더블 영구 전자 척
KR20210012602A (ko) 자장 조절 기능을 가진 마그네틱 리프트 장치
JP6181337B1 (ja) 精密バイス用ブロック
JP5981064B1 (ja) 精密バイス用ブロック
US20140218146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agnetic flux of a multi-pole magnetic structure
WO20041036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nding planar objects
JP5685659B1 (ja) 両頭加工機におけるワーク搬出入装置
WO2023004514A1 (en) Switchable magnetic apparatus with reduced switching force and methods thereof
JPH11207643A (ja) マグネットチャック
JP2001291600A (ja) 磁場可変マグネ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