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026B -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026B
CN111565026B CN202010311295.XA CN202010311295A CN111565026B CN 111565026 B CN111565026 B CN 111565026B CN 202010311295 A CN202010311295 A CN 202010311295A CN 111565026 B CN111565026 B CN 111565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module
capacitance
crysta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12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026A (zh
Inventor
魏云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ocom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ocom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3112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2Details
    • H03B5/04Modifications of generator to compensate for variations in physical values, e.g. power supply, load,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2Details
    • H03B5/06Modifications of generator to ensure starting of oscillations

Landscapes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体模块、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上述晶体振荡电路,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Description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XO(晶体振荡器)作为系统时钟源头,其通过与芯片(例如CPU)连接,提供相应的脉冲时钟信号给芯片,XO(晶体振荡器)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TCXO(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和DCXO(数字补偿晶体振荡器)。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化,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也越来越紧凑,传统的电路板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性能不同,为了使得电路板能够兼容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电路,需要在电路板上设计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以此来满足芯片的需求,导致了电路板上元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的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一种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体模块、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
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
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
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
第四切换阻容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工作电源;
当晶体模块在切换晶体时,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切换对应的电阻和/或电容以使得晶体模块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
上述晶体振荡电路,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焊点、第二切换焊点和第三切换焊点,第一切换焊点作为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切换焊点作为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连接,第三切换焊点用于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切换焊点、第五切换焊点和第六切换焊点,第四切换焊点作为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五切换焊点作为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连接,第六切换焊点还用于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七切换焊点和第八切换焊点,第七切换焊点作为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八切换焊点作为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九切换焊点、第十切换焊点和第十一切换焊点,第九切换焊点作为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第十切换焊点用于接地,第十一切换焊点作为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第十一切换焊点用于连接工作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晶体模块为DCXO晶体或TCXO晶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晶体模块为DCXO晶体,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触点与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连接,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断开连接;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组件,第二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电阻组件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连接,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组件,第三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电阻组件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连接,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组件以及第三触点,第四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第四电阻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第三触点用于连接工作电源且第三触点与第四电阻组件断开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晶体模块为TCXO晶体,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件以及第一电容组件;第一电阻组件的一端连接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和第一电容组件的一端,第一电阻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第一电容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触点和第五触点,第四触点与第五触点断开连接,第四触点连接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第五触点连接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组件,第三电容组件的一端连接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第三电容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组件以及第五电阻组件,第五电阻组件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组件的一端以及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第五电阻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源,第四电容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一种电路板,包括芯片和上述的晶体振荡电路,晶体振荡电路与芯片连接。
上述电路板,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
上述电子设备,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晶体振荡电路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晶体振荡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晶体振荡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晶体振荡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晶体振荡电路,包括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和晶体模块500;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第四切换阻容模块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连接,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的另一端还用于连接工作电源;当晶体模块500在切换晶体时,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切换对应的电阻和/或电容以使得晶体模块500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
其中,晶体模块500、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都是封装在电路板上的,在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芯片,芯片泛指的是连接晶体振荡电路以获取时钟信号的各种芯片,例如可以是展锐平台的Transceiver SR3131芯片,晶体模块500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晶体,例如DCXO晶体或者TCXO晶体等等,通过DCXO晶体或者TCXO晶体来产生时钟信号,然后通过输出至芯片,可以理解,在晶体模块500中设置不同的晶体所产生的时钟信号是不同的,相应的,当晶体模块500中设置不同的晶体时,为了使得该电路板能够兼容不同的晶体以输出准确的时钟信号,与晶体模块500相连接的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电阻和/或电容切换来进行调试调测,最终使得不同的晶体都能在该电路板上兼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分别包括有若干个焊点(这是方便可以通过这些焊点直接对焊点上的电阻和/电容进行切换),这些焊点上可以焊接电容或者电阻或者不焊接元器件(即用于实现切换对应的电阻和/或电容),例如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包括有三个焊点,三个焊点包括一个接地焊点(即用于接地)以及两个连接焊点(即其中一个焊点与芯片连接,另一个焊点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连接),当晶体模块500切换为DCXO晶体时,此时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上各个焊点上不焊接元器件,当晶体模块500切换为TCXO晶体时,两个连接焊点之间焊接有电阻,接地焊点上焊接有电容的一端,电容的另一端焊接在两个连接焊点的任意一个上。
上述晶体振荡电路,晶体模块500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500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包括第一切换焊点1、第二切换焊点2和第三切换焊点3,第一切换焊点1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连接,第二切换焊点2与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AFCOUT连接,第三切换焊点3用于接地。其中,在第一切换焊点1与第二切换焊点2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第一切换焊点1与第三切换焊点3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在第二切换焊点2与第三切换焊点3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电阻组件和电容组件的数量、阻值和容值等可以根据晶体模块500中的晶体确定。进一步的,各个切换焊点之间也可以不焊接电阻或电容,即使得各个切换焊点之间断开连接,且焊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等等。通过在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中设置若干切换焊点,从而能够在晶体模块500切换晶体时,对应的焊接适应的电阻和/或电容,减少电路的复杂度。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包括第四切换焊点4、第五切换焊点5和第六切换焊点6,第四切换焊点4的与第一切换焊点1连接,第五切换焊点5与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REF_IN连接,第六切换焊点6还用于接地。其中,在第四切换焊点4与第五切换焊点5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第四切换焊点4与第六切换焊点6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在第五切换焊点5与第六切换焊点6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电阻组件和电容组件的数量、阻值和容值等可以根据晶体模块500中的晶体确定。进一步的,各个切换焊点之间也可以不焊接电阻或电容,即使得各个切换焊点之间断开连接,且焊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等等。通过在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中设置若干切换焊点,从而能够在晶体模块500切换晶体时,对应的焊接适应的电阻和/或电容,减少电路的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包括第七切换焊点7和第八切换焊点8,第七切换焊点7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③连接,第八切换焊点8与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REF_IP连接。其中,在第七切换焊点7与第八切换焊点8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电阻组件和电容组件的数量、阻值和容值等可以根据晶体模块500中的晶体确定。进一步的,各个切换焊点之间也可以不焊接电阻或电容,即使得各个切换焊点之间断开连接,且焊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可以是两个以上等等。通过在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中设置若干切换焊点,从而能够在晶体模块500切换晶体时,对应的焊接适应的电阻和/或电容,减少电路的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包括第九切换焊点9、第十切换焊点10和第十一切换焊点11,第九切换焊点9与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④连接,第十切换焊点10用于接地,第十一切换焊点11还用于连接工作电源。其中,在第九切换焊点9与第十切换焊点10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第九切换焊点9与第十一切换焊点11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在第十切换焊点10与第十一切换焊点11之间可以焊接对应的电阻组件或电容组件,电阻组件和电容组件的数量、阻值和容值等可以根据晶体模块500中的晶体确定。进一步的,各个切换焊点之间也可以不焊接电阻或电容,即使得各个切换焊点之间断开连接,且焊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等等。通过在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中设置若干切换焊点,从而能够在晶体模块500切换晶体时,对应的焊接适应的电阻和/或电容,减少电路的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晶体模块500为DCXO晶体或TCXO晶体。具体的,TCXO晶体可以是鸿星的E3SB26E004200E晶体振荡器,DCXO晶体可以是TXC的7L26002007。需要说明的是,晶体模块500还可以是OCXO晶体振荡器或者VCXO晶体振荡器等等,晶体模块500选择不同的晶体时,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阻容,即当晶体模块500中的晶体从一个类型的晶体切换到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晶体时,焊接在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的电阻和/或电容需要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晶体模块500为DCXO晶体,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包括第一触点a以及第二触点b(即对应上文中的第一切换焊点1和第二切换焊点2),第一触点a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触点b与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AFCOUT连接,第一触点a与第二触点b断开连接(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此时处于悬空状态);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包括第二电阻组件(例如第二电阻组件为电阻R2),第二电阻组件R2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连接(即第二电阻组件R2的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四切换焊点连接,从而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连接),第二电阻组件R2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REF_IN连接(即第二电阻组件R2的另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五切换焊点连接,从而与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REF_IN连接),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包括第三电阻组件(例如第三电阻组件为电阻R5),第三电阻组件R5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③连接(即第三电阻组件R5的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七切换焊点连接,从而与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③连接),第三电阻组件R5的另一端与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REF_IP连接(即第三电阻组件R5的另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八切换焊点连接,从而与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REF_IP连接),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包括第四电阻组件(例如第四电阻组件为电阻R3)以及第三触点c,第四电阻组件R3的一端与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④连接(即第四电阻组件R3的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九切换焊点连接,从而与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④连接),第四电阻组件R3的另一端用于接地(即第四电阻组件R3的另一端通过与上文的第十切换焊点连接,从而实现接地连接),第三触点c用于连接工作电源VDD且第三触点c与第四电阻组件R3断开连接。其中,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为晶体的激励输入引脚,用于输入激励信号,晶体模块500的第二引脚②为晶体的接地引脚,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③为时钟信号的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时钟信号至芯片,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④为晶体的接地引脚。进一步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还包括有接地触点d,该接地触点d用于接地(即上文的第三切换焊点3)。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还包括有另一个接地触点e,该另一个接地触点e用于接地(即上文的第六切换焊点6)。
需要说明的是,当晶体模块500为DCXO晶体时,第二电阻组件R2的阻值可以是0Ω,即相当于一根连接线,第四电阻组件R3和第三电阻组件R5也可以是0Ω,即相当于一根连接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晶体模块500为TCXO晶体,第一阻容切换模块100包括第一电阻组件(例如可以是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组件(例如可以是电容C1);第一电阻组件R1的一端通过与第一切换焊点连接,从而连接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和第一电容组件C1的一端(即第一电容组件C1的一端也连接第一切换焊点),第一电阻组件R1的另一端通过与第二切换焊点连接,从而连接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AFCOUT,第一电容组件C1的另一端通过与第三切换焊点连接,用于接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包括第四触点f和第五触点g,第四触点f与第五触点g断开连接(此时第四触点f触点和第五触点g触点悬空),第四触点f连接晶体模块500的第一引脚①,第五触点g连接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REF_IN;第三阻容切换模块300包括第三电容组件(例如电容C3),第三电容组件C3的一端通过连接第七切换焊点,从而连接晶体模块500的第三引脚③,第三电容组件C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第八切换焊点,从而连接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REF_IP;第四阻容切换模块400包括第四电容组件(例如电容C2)以及第五电阻组件(例如电阻R4),第五电阻组件R4的一端通过连接第九切换焊点,从而连接第四电容组件C2的一端(即第四电容组件C2的一端与第九切换焊点连接)以及晶体模块500的第四引脚④,第五电阻组件R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第十一切换焊点,从而连接工作电源VDD,第四电容组件C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第十切换焊点,用于接地。进一步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阻容切换模块200还包括接地触点h,该接地触点h用于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当晶体模块500为TCXO晶体时,第一电阻组件R1阻值可以是0Ω,即相当于一根连接线,第一电容组件C1的容值可以是1nf,第四电容组件C2的容值可以是1uf,第三电容组件C3的容值可以是1nf,第五电阻组件R4的阻值可以是0Ω,即相当于一根连接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芯片和上述的晶体振荡电路,晶体振荡电路与芯片连接。上述电路板,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上述电子设备,晶体模块通过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与芯片连接,当晶体模块切换了晶体振荡器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容模块、第二阻容模块、第三阻容模块和第四阻容模块的阻容大小,使得该兼容电路能够在切换了不同类型的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依然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芯片以满足芯片的需求,而不需要设计多个各自独立的晶体震荡电路,降低了电路板电路布线布局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模块、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第四阻容切换模块;
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二切换焊点,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第二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五切换焊点,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第五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八切换焊点,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第八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连接;
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十一切换焊点,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第十一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工作电源;
当所述晶体模块在切换晶体时,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和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切换对应的电阻和/或电容以使得所述晶体模块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至所述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切换焊点和第三切换焊点,所述第一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切换焊点用于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切换焊点和第六切换焊点,所述第四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切换焊点还用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七切换焊点,所述第七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九切换焊点和第十切换焊点,所述第九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切换焊点用于接地,所述第十一切换焊点作为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模块为DCXO晶体或TCXO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模块为DCXO晶体,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断开连接;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组件,所述第二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组件,所述第三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组件以及第三触点,所述第四电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三触点用于连接所述工作电源且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电阻组件断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模块为TCXO晶体,所述第一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件以及第一电容组件;所述第一电阻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电容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的电压控制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触点和第五触点,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五触点断开连接,所述第四触点连接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五触点连接所述芯片的激励信号引脚;所述第三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组件,所述第三电容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模块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所述第四阻容切换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组件以及第五电阻组件,所述第五电阻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组件的一端以及所述晶体模块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五电阻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电源,所述第四电容组件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9.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与所述芯片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
CN202010311295.XA 2020-04-20 2020-04-20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65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295.XA CN111565026B (zh) 2020-04-20 2020-04-20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295.XA CN111565026B (zh) 2020-04-20 2020-04-20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026A CN111565026A (zh) 2020-08-21
CN111565026B true CN111565026B (zh) 2023-09-08

Family

ID=7207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1295.XA Active CN111565026B (zh) 2020-04-20 2020-04-20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02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953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 基波/谐波晶体振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9967B2 (en) * 2005-01-12 2007-10-09 Qsc Audio Products, Inc. Multi-channel, multi-power class D amplifier with regulated power supply
GB201100986D0 (en) * 2011-01-20 2011-03-09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Low power oscillator
CN102818934A (zh) * 2011-06-08 2012-1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感直流电阻测量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953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 基波/谐波晶体振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026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16456B1 (ko) 온도 보상형 발진기, 온도 보상형 발진기의 제어방법 및무선 통신 장치
RU2108654C1 (ru)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ый интегральный кольцевой генератор
US6043724A (en) Two-stage power noise filter with on and off chip capacitors
CN111565026B (zh) 晶体振荡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WO1999026335A1 (en) Monolithic high frequency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trimming circuit
US6340919B1 (en) Random number generating circuit
JP2011014629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030042987A1 (en) Rc oscillator circuit with stable output frequency
US7203043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external control of ESD protection in electronic circuits
KR100275329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링 오실레이터
US5349554A (en) Memory element with bipolar transistors in resettable latch
US6414538B1 (en) Circuit to reduce AC component of bias currents in high speed transistor logic circuits
KR100561932B1 (ko) 감소된 지터를 갖는 집적된 오실레이터
KR100213259B1 (ko) 크리스탈과 rc 겸용 발진기 회로
JP4465865B2 (ja) Ic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電発振器
JP3693481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20080155487A1 (en) Electronic element arrangement method an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ing the same
JP2022030801A (ja) スイッチ回路
JP3584357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ディレー・ライン遅延量変更回路
KR100622873B1 (ko) 동시 스위치 잡음 감쇄 디지털회로
JPH075695Y2 (ja) 温度補償型水晶発振器
JPH04267607A (ja) 発振用駆動回路
JP2003124790A (ja) スイッチ回路とこれを用いた発振器
JPH08250686A (ja) 発振回路
KR19990048765A (ko) 크리스탈과 알시 겸용 발진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