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2402A -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2402A
CN111562402A CN202010530972.7A CN202010530972A CN111562402A CN 111562402 A CN111562402 A CN 111562402A CN 202010530972 A CN202010530972 A CN 202010530972A CN 111562402 A CN111562402 A CN 111562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agent
automatic analyzer
liquid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09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鉴元
刘彤
张少波
翟峰
袁军
金衍然
薛明洋
胡昕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z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ui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z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ui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z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ui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z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09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2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2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2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2035/1025Fluid level sen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生化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全自动分析仪包括:第一容器,用于存放由外部的第二容器输送来的试剂;分析仪主体,用于对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第一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分析仪主体,以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试剂输送至所述分析仪主体。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通过设置第一容器实现了试剂的存储,外部的第二容器内试剂消耗完需要更换时,全自动分析仪仍然能够通过吸取第一容器内的试剂继续完成检测,待第二容器更换完成,可以继续向第一容器补充试剂,保证分析过程不间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试剂通过第一容器不间断地进入分析仪主体,使得在第一进液通道上不会有空气的混入。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生化分析在食品、医疗和化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某一待分析的样本来说,为了检测其各种成分的含量,需要多种不同的试剂去检测或者分离相应成分。目前分析仪器趋向于自动化,能够进行大批量的样本分析,这就对分析仪器的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存放试剂的试剂瓶容积有限,当需要对样本进行大批量分析时,每当一个试剂瓶用完,就需要暂停分析,人工更换新的试剂瓶后再继续启动分析,这个过程容易使分析仪器的进液管路上混入空气,干扰分析设备的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过程的暂停也显著降低了检测效率。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分析仪,既能够有效避免更换试剂瓶的过程中空气的混入进液管路,还能够实现样本的不间断分析,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样本不间断分析的同时,对试剂进行批次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包括:
第一容器,用于存放由外部的第二容器输送来的试剂;
分析仪主体,用于对样本进行分析检测;
第一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分析仪主体,以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试剂输送至所述分析仪主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之间设置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上设置第一电磁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通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空气管路,以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外界;所述空气管路上设置第二电磁截止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上还设置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可逆排气泵,用于在所述第一容器内产生负压,以使所述第二容器内的试剂能够补充至所述第一容器内。
作为优选,所述分析仪主体包括废液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全自动分析仪产生的废液;
所述分析仪主体上设置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第一出液管,所述全自动分析仪还包括与废液收集模块相连通的排空管路,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及所述排空管路之间通过电磁换向阀相连,所述第一出液管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进液管相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或与所述排空管路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分析仪主体还包括排气模块,所述排气模块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与所述废液收集模块,以将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内存在的空气及含气泡的试剂排出至所述废液收集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上均设置余量监测件,所述余量监测件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内的试剂余量;所述余量监测件为称量件或液位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形成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呈锥形结构,所述第一出液管向下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锥角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底端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锥形结构的其中一个锥边的夹角为10-3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上还设置与所述第二容器相连通的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置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到所述第一容器底端的距离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所述第一容器的高度;
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底部向上弯曲,以使所述出液口竖直朝上。
一种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试剂的批号;
S2:判断该试剂是否为首次使用的试剂;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3:判断该试剂的批号与上一试剂的批号是否相同;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4:排空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有剩余试剂;
S5:输送所述第二容器内试剂至所述第一容器内,直至所述第一容器内试剂余量达到最大;
S6:所述分析仪主体吸取所述第一容器内的试剂完成检测,同时所述第二容器内试剂补充至所述第一容器内,直至所述第二容器内试剂余量低于最低值;
S7:提示更换试剂,所述分析仪主体继续吸取所述第一容器内试剂;
S8:重复步骤S3。
作为优选,若试剂为首次安装,或与上一试剂为不同批号,则在步骤S5之后、步骤S6之前,还有步骤:
S51:排出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内的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通过设置第一容器实现了试剂的存储,外部的第二容器内试剂消耗完需要更换时,全自动分析仪仍然能够通过吸取第一容器内的试剂继续完成检测,待第二容器更换完成,可以继续向第一容器补充试剂,保证分析过程不间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试剂通过第一容器不间断地进入分析仪主体,使得在第一进液通道上不会有空气的混入,不会干扰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测;省略了更换试剂带来的空气混入试剂中所需的排除空气的步骤,进一步提升了全自动分析仪的自动化水平。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试剂进行批次管理优化了检测过程:若试剂批号之间相差较大,则对第一容器内试剂排空处理,不进行不同批次试剂的混合,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试剂批号之间差距较小,则继续完成试剂的补充,实现样本不间断的检测。即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实现样本的不间断分析、保证进液通道上不会有空气的混入,还充分考虑了试剂批次不同对检测过程的影响,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分析仪正常工作时的液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在更换试剂时的液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分析仪运行排空程序的液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全自动分析仪;200-第二容器;300-第一进液通道;400-第二进液通道;500-排空管路;600-空气管路;700-排气管路;201-第二出液管;
101-第一电磁截止阀;102-第二电磁截止阀;103-电磁换向阀;104-四通阀;105-可逆排气泵;
10-第一容器;20-试剂分配与输送模块;30-样本吸取模块;40-样本成分分离模块;50-检测分析模块;60-显示与打印模块;70-排气模块;80-废液收集模块;
11-第一出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空气管;14-瓶盖;15-密封件;16-弹性套管;17-架体;18-称量件;19-液位传感器;21-第一进液管;81-废液管;82-废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具体包括:
第一容器10,用于存放由外部的第二容器200输送来的试剂;
分析仪主体,用于对样本进行分析检测;
第一进液通道300,连通第一容器10与分析仪主体,以将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输送至分析仪主体。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100,通过设置第一容器10实现了试剂的存储,外部的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消耗完需要更换时,全自动分析仪100仍然能够通过吸取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继续完成检测,待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更换完成,可以继续向第一容器10补充试剂,保证分析过程不间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试剂通过第一容器10不间断地进入分析仪主体,使得在第一进液通道300上不会有空气的混入,不会干扰全自动分析仪100的检测;省略了更换试剂带来的空气混入试剂中所需的排除空气的步骤,进一步提升了全自动分析仪100的自动化水平。
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器10相当于起到了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外部的第二容器200的试剂先输送至第一容器10内,分析仪主体通过直接吸取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进行样本的检测;随着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消耗,第二容器200持续进行补充,使第一容器10内始终存有一定量的试剂。当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消耗至最低值,需要更换新试剂时,第二容器200向第一容器10输送试剂的过程暂停,分析仪主体只能继续吸取第一容器10内存储的试剂,直到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更换完成,可以继续补充试剂至第一容器10内,进而实现了检测过程不间断。可选地,第二容器200内试剂的更换可以仅更换容器内的试剂,容器本体不动,也可以使整个第二容器200的整体更换,这里统一理解为试剂的更换。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容器200正常供液时,应使第一容器10内的最大试剂余量V1不低于80%,即试剂的余量占第一容器10容积的80%以上;如此,当第二容器200需要更换试剂、分析仪主体仅通过第一容器10供液时,第二容器200能够具有充分的更换时间,保证分析过程不间断。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容器200和第一容器10的容积大小、分析仪主体的进样速度以及第二容器200更换速度的差异,V1的具体数值可以进行适应性调节,只要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不间断即可。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没有及时更换,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被无限制地吸取最终导致液体排空、空气进入分析仪主体现象的发生,当第一容器10内的最小试剂余量V2到达20%时,全自动分析仪100停止检测,处于待机状态。进一步优选地,假设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每次的更换时间为T1,则V1的取值应满足在分析仪主体持续吸取第一容器10内试剂2-3倍的T1时间时,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余量仍在V2以上,不停止分析检测的同时,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更换时间。若在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更换时发生上述待机情况,则在第二容器200更换完成继续向第一容器10补充试剂时,应当在第一容器10内中间试剂余量V3达到30%时,方可重新启动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新输入试剂中夹杂的气泡尽可能地先行逸出,避免混有气泡的试剂进入全自动分析仪,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通过上述三个临界余量V1、V2、V3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0相互配合,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空气混入分析管路。具体实施时,V1、V2、V3的取值均可以通过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系统进行设置和调节,如可在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软件的设置菜单中进行设置和调节,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当第二容器200正常供液时,优选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消耗速度与第二容器200的补充速度相当,以使第一容器10内试剂余量保持定值;当第二容器200更换试剂完成再进行供液时,可使第二容器200的供液速度大于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消耗速度,直至第一容器10内试剂余量达到最大值。
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200之间设置第二进液通道400,用于实现二者之间试剂输送。第二进液通道400上设置第一电磁截止阀101,用于控制第二进液通道400的通断。进一步地,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200上均设置相应地余量监测件,用于实现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200内试剂余量的监测,余量监测件可选为液位监测方式,也可为重量监测方式,即容器内的试剂余量通过液位或重量进行表征;当试剂液位到达某个临界值,或者重量到达某个临界值时,试剂余量便到达相应的临界值,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分析仪主体包括试剂分配与输送模块20、样本吸取模块30和样本成分分离模块40和检测分析模块50,试剂分配与输送模块20用于将试剂分配和输送到全自动分析仪100相应的检测单元;样本吸取模块30吸取对应量的样本,由样本成分分离模块40完成分离后,再利用检测分析模块50完成分析检测。进一步地,全自动分析仪100还包括显示与打印模块60,用于显示供液情况、样本分析过程与结果,并可完成检测结果的打印。具体地,显示与打印模块60还包括显示屏,在第二容器200内试剂快用完需要更换时,显示屏上进行相应的文字或声音提示,督促工作人员快速更换。可选地,显示屏可为触控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触碰屏幕完成相应的程序控制,顺利完成全自动分析仪100的各项操作。为了实现全自动分析仪100各个部件的动作控制,全自动分析仪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有检测分析计算模块、各个部件运行控制模块和程序管理模块等,控制系统控制相关模块的程序运行,并在全自动分析仪100的各个部件配合下完成分析检测。
进一步地,分析仪主体还包括排气模块70和废液收集模块80,排气模块70连通第一进液通道300与废液收集模块80,用于在进行检测分析前,将第一进液通道300内存在的气体排出至废液收集模块80。样本吸取模块30和检测分析模块50也均与废液收集模块80相连通,以将样本吸取模块30未用完的样本和检测分析模块50完成检测的废液输送至废液收集模块80。可选地,废液收集模块80包括废液管81和废液瓶82,废液管81连通相应的模块,以将废液输送至废液瓶82;废液瓶82可以外置于全自动分析仪100外,以方便及时更换。
进一步地,仍然参考图1,分析仪主体设置第一进液管21,即试剂分配与输送模块20上设置第一进液管21,第一容器10上设置第一出液管11,全自动分析仪100还包括与废液收集模块80相连通的排空管路500,第一出液管11与第一进液管21及排空管路500之间通过电磁换向阀103相连,第一出液管11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进液管21相连通形成第一进液通道300,或是与排空管路500相连通。具体地,当第一出液管11与第一进液管21相连通时,第一进液通道300形成,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能够输送至分析仪主体内完成检测。当第一出液管11与排空管路500相连通时,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能够被排放至废液收集模块80,进而将第一容器10清空,以备存放下一试剂。
第一容器10上还设置空气管路600,以连通第一容器10与外界;进一步地,空气管路600上设置第二电磁截止阀102,以实现空气管路600的通断。参考图1,当第二容器200正常供液时,第二电磁截止阀102截止,空气管路600关闭,同时第一电磁截止阀101导通,试剂通过第二进液通道400进入第一容器10;参考图2,当更换第二容器200内试剂、需要利用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完成检测时,第一电磁截止阀101截止,断开第二进液通道400使第二容器200不再对第一容器10补充进液,而第一进液通道300继续保持通畅,同时第二电磁截止阀102导通,空气管路600打开,连通第一容器10与外界,分析仪主体得以继续吸取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
第一容器10上还设置排气管路700,排气管路700上设置可逆排气泵105,用于在第一容器10内产生负压,以使第二容器200内的试剂能够补充至第一容器10内,直至到达最大试剂余量V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0上设置空气管13,空气管路600和排气管路700分别为空气管13的两个支路,以减少第一容器10上管路的布置。具体实施时,当第一容器10的第一出液管11与排空管路500相连通时,为了实现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排空操作,可逆排气泵105需要改变动作方向,对第一容器10进行充气操作,以增加气压将第一容器10内剩余的液体排至排空管路500。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逆排气泵105既可以实现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负压补液,还能够完成试剂的加压排空。值得注意的是,排气管路700和可逆排气泵105工作时,空气管路600必须断开,即第二电磁截止阀102截止。
具体实施时,全自动分析仪100能够同时使用多种试剂来检测或分离样本中不同的成分,因此相应的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0,以及二者之间的第二进液通道400均可以设置多个。可选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全自动分析仪100可以同时提供四种试剂进行样本的分析检测,分别是试剂A、试剂B、试剂C和试剂H,其中试剂A、试剂B和试剂C对空气混入比较敏感,因此需要使用第一容器10进行缓冲,但是试剂H中若混入空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则在第二容器200更换速度允许的前提下,试剂H可以不使用第一容器10,装有试剂H的第二容器200可以直接与第一进液管21相连通,在试剂更换时直接更换即可。全自动分析仪100的使用流程对于试剂A、试剂B和试剂C来说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仅通过对试剂A进行标号和叙述。
更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容器10的排气管路700连接于同一可逆排气泵105上,以降低成本,减少全自动分析仪100的零部件数量。本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0和第二进液通道400均设置有三个,则相应的排气管路700也设为三个。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全自动分析仪100还包括四通阀104,三个排气管路700与可逆排气泵105均连通于四通阀104上,进而采用一个可逆排气泵105即可分别实现对三个第一容器10的排气或加压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四通阀104为三位四通阀,即阀芯具有三个不同的位置,每处于一个位置,便能实现一个第一容器10与可逆排气泵105的连通。
当然,具体实施时,上述截止阀,换向阀以及排气泵与相应管路的装配方式还有很多,例如,不同第一容器10的排气管路700可以各连接一个排气泵,使得相应管路的通断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对于同一种试剂来说,其生产的批次不同,试剂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为了确保测试分析的结果准确,避免产生误差,该全自动分析仪100设有批次管理程序。具体地,当首次安装试剂,或进行第二容器200内试剂更换时,都需要输入试剂的批号,当系统识别到试剂批号与上一试剂批号不一样时,为避免混用,全自动分析仪100的控制系统可以启动排空程序进行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排空处理。参考图3,排空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电磁截止阀101截止,使得第二进液通道400断开,第二电磁截止阀102截止,空气管路600也断开,电磁换向阀103导通第一出液管11和排空管路500,可逆排气泵105向第一容器10内充气,利用气压将第一容器10内的剩余试剂排出至排空管路500,进而再排至废液收集模块80。进一步地,在进行试剂的排空处理之前,可以继续使用第一容器10内的剩余试剂,直至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余量小于两次分析所需用量时,再停止检测,既不浪费试剂,也得以检测更多的样本。当试剂的批号之间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即认为试剂的批号相同),可以不进行试剂的排空程序,试剂持续补充,以使得检测过程不间断。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0均为瓶体,不仅利于试剂的存储和运输,采用瓶体结构的容器还能够便于管路的布置;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容器200也可采用袋体、罐体等形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综上,参考图4,本实施例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全自动分析仪100的控制方法,具有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试剂的批号;
S2:判断该试剂是否为首次使用的试剂;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3:判断该试剂的批号与上一试剂的批号是否相同;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4:排空第一容器10内的所有剩余试剂;
S5:输送第二容器200内试剂至第一容器10内,直至第一容器10内试剂余量达到最大;
S6:分析仪主体吸取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完成检测,同时第二容器200内液体补充至第一容器10内,直至第二容器200内试剂余量低于最低值;
S7:提示更换试剂,分析仪主体继续吸取第一容器10内试剂;
S8:重复步骤S3。
步骤S5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参考图1,第一电磁截止阀10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电磁截止阀102处于截止状态,第一进液通道300连通,排气管路700连接到可逆排气泵105,可逆排气泵105运行抽取第一容器10内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第二容器200内的试剂进入到第一容器10内,待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到达最大值V1时,可逆排气泵105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若试剂为首次安装,或与上一试剂为不同批号,则在步骤S5之后、步骤S6之前,还需增加一个步骤:
S51:排出第一进液通道300内的气体。
步骤S51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电磁截止阀101导通,第二电磁截止阀102截止,分析仪主体的排气模块70运行,以将第一进液通道300内的气体排出至废液收集模块80,直至第一容器10内一定量(本实施例中可选用20ml)的试剂也被抽至废液收集模块80后,排气程序完成,排气模块70停止运行;第一容器10内被抽取至废液收集模块80的试剂量可由第二容器200进行补充。
当然,若试剂不是首次安装且与上一试剂的批号相同,则不经过排气程序,直接进入步骤S6。
步骤S4中,在排空第一容器10内的剩余试剂之前,应使试剂尽可能地使用至最小余量,以减少试剂的浪费。
步骤S7中,若第一容器10内的余量到达最小值V2时,第二容器200仍未更换完成,则停止检测,直至第一容器10内试剂余量达到V3时才可重启检测。
本实施例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全自动分析仪100的第一容器10,具体地,参考图5,第一容器10包括:
容器本体,用于盛放试剂;由于第一容器10涉及排空操作,其容器本体需采用适当厚度的塑料等材料;优选地,容器本体应能够承受至少1个大气压力。
第二进液管12,与第二容器200相连通,以使试剂由第二容器200进入到第一容器10内;
第一出液管11,与分析仪主体的第一进液管21相连通形成第一进液通道300,用于将试剂输送至分析仪主体中;
空气管13,其上设置空气管路600和排气管路700。
第一容器10还包括瓶盖14,容器本体的上端设置敞口,瓶盖14盖设于容器本体的敞口处,实现密封。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1和空气管13均贯穿瓶盖14后伸入容器本体内;进一步地,瓶盖14与容器本体之间设置密封件15,用于实现整个第一容器10的密封。可选地,瓶盖14上设置多个弹性套管16,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1和空气管13分别穿设于不同的弹性套管16上,既方便管路的定位,也避免了管路与瓶盖14安装时由于硬性接触产生间隙,发生漏气现象。进一步地,参考图1,第二容器200上设置第二出液管201,第二出液管201与第一容器10的第二进液管12相连通,形成第二进液通道400。可选地,容器本体为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体的底部呈锥形结构,第一出液管11向下延伸至锥形结构的锥角处。当第一容器10内试剂存量过少时,采用锥形结构的瓶底相对于传统的平面状的瓶底,液体的所能达到的深度能更深,方便第一出液管11吸取试剂,避免试剂的浪费。可选地,锥形结构的锥角角度为120-140°,其中优选为130°。进一步地,第一出液管11的底端端面为斜面,能够在需要时尽可能完全地排空瓶体内的液体,避免试剂的浪费。可选地,第一出液管11的底端斜面与瓶体锥形结构的其中一个锥边的夹角为10-30°,其中优选为10°。
空气管13的底端由瓶口向下延伸10-20mm,即空气管13的底端与瓶盖的距离为10-20m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避免空气管13与瓶体内液体相接触,影响空气管路600和排气管路700正常通气。
第二进液管12的底端设置出液口,出液口到瓶底的距离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瓶体的高度;若第二进液管12的出液口高度太高,当第一容器10内液体太少时,液体下落的高度差较大,容易产生大量气泡混入试剂中,影响正常检测;若第二进液管12的出液口高度太低,靠近瓶体底部,则第二容器200中试剂带来的空气还未正常逸出,就从瓶底通过第一出液管11输出,同样影响正常检测;因此上述出液口高度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容器200的液体在进入第一容器10时产生尽可能少的气泡。进一步地,参考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液口竖直朝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二进液管12的底端向上弯曲,以使出液口竖直向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液体进入第一容器10的瓶体内时,能够由出液口顺着第二进液管12的管壁缓缓流下,相对于直接竖直向下排出与瓶体内液体碰撞产生较大的冲击,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过多气泡的产生。可选地,第二进液管12的底端经过两次弯折,每次弯折均为90°,以使出液口由竖直向下转为竖直朝上。进一步可选地,参考图7,第二进液管12在弯折处圆滑过渡,以减少液体流动的阻力,保证顺利流出。
进一步地,参考图5,为了保证底部为锥形结构的容器本体的稳固放置,第一容器10还包括架体17,容器本体设于架体17内,以使架体17起到支撑容器本体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0内试剂剩余量的监测可以通过检测第一容器10的重量来实现,因此,参考图5-7,第一容器10还包括称量件18,称量件18通过称量第一容器10的重量,进而获取第一容器10内试剂的剩余量。进一步地,称量件18设于架体17底部,容器本体坐落于称量件18上。可选地,称量件18选用重量传感器;称量传感器的上部设有置物平台,容器本体坐落于置物平台上。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第一容器10上设置液位传感器19,通过检测容器本体内试剂的液位实现第一容器10内试剂剩余量的监测;可选地,液位传感器19设于第一容器10的瓶盖14上,并伸入容器本体内部。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器(10),用于存放由外部的第二容器(200)输送来的试剂;
分析仪主体,用于对样本进行分析检测;
第一进液通道(300),连通所述第一容器(10)与所述分析仪主体,以将所述第一容器(10)内的所述试剂输送至所述分析仪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与所述第二容器(200)之间设置第二进液通道(400),所述第二进液通道(400)上设置第一电磁截止阀(10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液通道(400)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上设置空气管路(600),以连通所述第一容器(10)与外界;所述空气管路(600)上设置第二电磁截止阀(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上还设置排气管路(700),所述排气管路(700)上设置可逆排气泵(105),用于在所述第一容器(10)内产生负压,以使所述第二容器(200)内的试剂能够补充至所述第一容器(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主体包括废液收集模块(80),用于收集全自动分析仪产生的废液;
所述分析仪主体上设置第一进液管(21),所述第一容器(10)上设置第一出液管(11),所述全自动分析仪还包括与废液收集模块(80)相连通的排空管路(500),所述第一出液管(11)与所述第一进液管(21)及所述排空管路(500)之间通过电磁换向阀(103)相连,所述第一出液管(11)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进液管(21)相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0),或与所述排空管路(50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主体还包括排气模块(70),所述排气模块(70)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0)与所述废液收集模块(80),以将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0)内存在的空气及含气泡的试剂排出至所述废液收集模块(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与所述第二容器(200)上均设置余量监测件,所述余量监测件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容器(10)与所述第二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所述余量监测件为称量件(18)或液位传感器(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上设置形成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0)的第一出液管(11),所述第一容器(10)的底部呈锥形结构,所述第一出液管(11)向下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锥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11)的底端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锥形结构的其中一个锥边的夹角为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0)上还设置与所述第二容器(200)相连通的第二进液管(12),所述第二进液管(12)上设置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到所述第一容器(10)底端的距离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所述第一容器(10)的高度;
所述第二进液管(12)的底部向上弯曲,以使所述出液口竖直朝上。
11.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试剂的批号;
S2:判断该试剂是否为首次使用的试剂;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3:判断该试剂的批号与上一试剂的批号是否相同;若是,则转入步骤S5,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S4:排空所述第一容器(10)内的所有剩余试剂;
S5:输送所述第二容器(200)内试剂至所述第一容器(10)内,直至所述第一容器(10)内试剂余量达到最大;
S6:所述分析仪主体吸取所述第一容器(10)内的试剂完成检测,同时所述第二容器(200)内试剂补充至所述第一容器(10)内,直至所述第二容器(200)内试剂余量低于最低值;
S7:提示更换试剂,所述分析仪主体继续吸取所述第一容器(10)内试剂;
S8:重复步骤S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试剂为首次安装,或与上一试剂为不同批号,则在步骤S5之后、步骤S6之前,还有步骤:
S51:排出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0)内的气体。
CN202010530972.7A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562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972.7A CN111562402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0972.7A CN111562402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2402A true CN111562402A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0972.7A Pending CN111562402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24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013A (zh) * 2021-03-31 2021-07-06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溶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和体外诊断分析设备
CN116773840A (zh) * 2023-08-25 2023-09-19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溶液的溯源方法及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013A (zh) * 2021-03-31 2021-07-06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溶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和体外诊断分析设备
CN113075013B (zh) * 2021-03-31 2023-05-19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溶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和体外诊断分析设备
CN116773840A (zh) * 2023-08-25 2023-09-19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溶液的溯源方法及介质
CN116773840B (zh) * 2023-08-25 2023-10-27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溶液的溯源方法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2402A (zh)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US8522628B2 (en) Liquid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ample introducing apparatus
CN1130502C (zh) 液体传输系统
US5641006A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19127562A1 (zh) 样本分析仪及其试剂供应方法
KR20110103854A (ko) 도포액 공급 장치, 도포액 공급 방법 및 버퍼 탱크
CN207002218U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试剂灌装机
EP2345895A1 (en) Analyzing device
CN212321648U (zh) 一种全自动分析仪
AU625836B2 (en) A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venting a filling plant
CN108780108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06474768A (zh) 一种高精度耐腐蚀的自动配液换液装置
CN112582763A (zh) 真空脱气电解液自动供给装置及使用其供给电解液的方法
KR20130004643U (ko) 도징 장치
CN113075341B (zh)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连续供液的方法及装置
KR101266886B1 (ko) 포토레지스트 공급장치
CN215178999U (zh) 涂片制备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214096294U (zh) 液体失重称
CN219957610U (zh) 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
CN217600356U (zh) 溶液自动分液装置
CN218994495U (zh) 一种液体料斗秤
CN219978317U (zh) 一种试剂进样装置及水质检测系统
CN212645995U (zh) 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16359535A (zh) 一种试剂进样方法
CN211635335U (zh) 气液分离装置和从电解液中分离气体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