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7642A -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7642A
CN111557642A CN202010244863.9A CN202010244863A CN111557642A CN 111557642 A CN111557642 A CN 111557642A CN 202010244863 A CN202010244863 A CN 202010244863A CN 111557642 A CN111557642 A CN 111557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operator
time
field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48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7642B (zh
Inventor
王冬至
张应裕
魏瑄
王斌
王腾
徐秋婷
江夏
陈浩
张晶
邓泽波
林秀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LANDS AND RESOURC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LANDS AND RESOURC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LANDS AND RESOURC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LANDS AND RESOURC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20102448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7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7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7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7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7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3/00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 A61B2503/20Wor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该方法包括:S101:获取外业设备以预设频率采集并上传的坐标组信息;S102: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根据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并将作业轨迹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S103: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作业轨迹的覆盖范围;S104:通过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覆盖范围判断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本发明无需设置固定位置,作业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业路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且评估手段多样,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能够获取未覆盖范围,便于作业员根据该未覆盖范围调整作业轨迹,避免产生作业的盲区。

Description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业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作业员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测绘、勘探、土地调查等外业作业。在外业作业过程中,为了评估作业员的外业作业效果,现在常用的做法是由管理员预设作业路线或作业位置,根据作业员是否按照该作业路线或作业位置作业来判断该作业员的外业作业是否符合要求。
然而,作业员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因为各种实际情况改变作业位置或作业路线,难以按照预设的作业位置或作业路线执行相应作业,所以作业员的外业作业需要具有随机性和覆盖辖区所有区域。故现有技术方案具有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方案手动设置固定的作业位置或作业路线,无法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2)现有技术方案只能考核作业员是否在固定的位置进行作业,评估作业成效的手段单一。
(3)现有技术方案未考虑分析整个作业过程的覆盖范围,以及分析作业过程中的未覆盖范围,容易产生作业盲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能够实时记录作业员的作业轨迹,无需设置固定位置,作业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业路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且通过作业员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作业覆盖范围评估作业效果,评估手段多样,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利用作业覆盖范围获取未覆盖范围,便于作业员根据该未覆盖范围调整作业轨迹,避免产生外业作业的盲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01:获取外业设备以预设频率采集并上传的坐标组信息,其中,所述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S102: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根据所述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并将所述作业轨迹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S103: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作业轨迹的覆盖范围;S104:通过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覆盖范围判断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
进一步地,所述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为噪点,去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若否,则保留所述作业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还包括:获取所述作业员的工作时间,去除上传时间不位于所述工作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上传时间位于预设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则将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放入同一个作业轨迹中,并依次连接;若否,则将两个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轨迹以线段的方式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线段包括所述作业员的ID、轨迹开始时间、轨迹结束时间、上传设备编号、所述线段的空间要素。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所述作业轨迹的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根据所述投影坐标获取每个作业轨迹的长度,将所述长度叠加以获取作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每个所述作业轨迹对应的时间间隔叠加以获取作业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覆盖范围判断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间获取符合要求的预设时间占所述评估周期的比例,并根据覆盖范围获取有效作业范围以及所述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
通过所述比例、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判断所述外业作业的成效。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又提出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传设备、评估平台,所述上传设备与所述评估平台无线连接;所述上传设备用于以预设频率采集并向所述评估平台上传坐标组信息,其中,所述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所述评估平台根据所述坐标组信息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时记录作业员的作业轨迹,无需设置固定位置,作业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业路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且通过作业员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作业覆盖范围评估作业效果,评估手段多样,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利用作业覆盖范围获取未覆盖范围,便于作业员根据该未覆盖范围调整作业轨迹,避免产生外业作业的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评估平台执行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结合附图1、图2对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包括:
S101:获取外业设备以预设频率采集并上传的坐标组信息,其中,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外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测绘仪、勘探设备以及其他能够实时定位和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向评估平台发送坐标组信息的外业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外业设备依托于GeoGlobe、Arcgis等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采集作业员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坐标组信息包含点的作业位置坐标数量可以为一个、二个以及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外业设备通过内置的轨迹采集模块自动采集作业员的作业位置,并通过内置的轨迹上报模块将作业位置以坐标组为单位上传,一个坐标组有6个坐标点。坐标组信息包含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轨迹接收模块将坐标组接收到评估平台的服务器端,并存储在数据库,如Oracle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作业位置坐标为坐标点的坐标,上传时间可以为每个坐标点的采集时间,也可以为该坐标组的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为该外业设备的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频率为2秒/次,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频率可以根据作业员的移动速度、采集间隔等实施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表一,表一、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与预设频率的对应关系表
车辆行驶速度 位置采集频率 位置间隔
30km/h 1s/次 8.33m
30km/h 2s/次 4.17m
30km/h 3s/次 2.78m
表一、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与预设频率的对应关系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作业员会使用小汽车、摩托车等设备进行外业作业,作业过程汽车正常行驶速度为30km每小时,外业设备每2秒采集一次,位置采集间隔约为4米,通过该采集频率和位置间隔能够连续反映作业员位置情况。
S102: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根据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并将作业轨迹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端的GPS定位可能出现偏移很远的情况,该情况下上报的坐标点认为是噪点,不参与计算,其中,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确定作业位置坐标为噪点,去除作业位置坐标,若否,则保留作业位置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100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方式点的精准度以及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因作业员可能在作业时间结束后未关闭外业设备,造成外业设备在作业时间外上传坐标信息。因此,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还包括:获取作业员的工作时间,去除上传时间不位于工作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设备获取作业员的评估周期以及工作时间,根据该工作时间去除噪点,其中,工作时间包括工作日和工作时长。其中,该评估周期和工作时间可以是根据输入的指令设置的,也可以评估平台从数据库或其他存储设备中获取点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工作日为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长为每天8:30am到5:30pm,作业周期为一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评估设备对获取的坐标组信息进行检查,若坐标组信息中出现上传时间为非工作日或者非工作时间段内的位置,则将该上传时间对应的作业位置坐标去除。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上传时间位于预设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则将作业位置坐标放入同一个作业轨迹中,并依次连接;若否,则将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相邻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或两个相邻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上传时间之差为1分钟。如果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或者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超过1分钟,则将这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平台获取到外业设备上传点的坐标组信息后,将作业员的作业位置坐标以天为单位连接起来,两个相邻作业位置坐标按照顺序进行连接,若超出第一阈值则分为两段作业轨迹。作业员的作业轨迹以线段方式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线段包括所述作业员的ID、轨迹开始时间、轨迹结束时间、上传设备编号、线段的空间要素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081
其中,Distance1为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LocationX1,LocationX2分别为两个作业位置在同一个投影坐标系下的x坐标,LocationY1,LocationY2分别为投影坐标系的y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时间间隔的公式为:
TimeInterval1=|Time1-Time2|,其中,TimeInterval1为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时间间隔,Time1为其中一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Time2为另一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该上传时间取绝对值,时间单位为秒。
其中,若Distance1<=100_and_TimeInterval1<=60,则将两个坐标点连接为线段,否则断开连接,分段存储,每一段独立的线段存储在评估平台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Arcgis提供了基于C#或者JAVA语言的二次开发SDK,评估平台基于该SDK可以实现作业轨迹的获取。本示例使用C#语言提供:
①将所有作业位置坐标转化为ESRI.ArcGIS.Geometry中的坐标点对象Point。
②新建线段对象Polyline,加入第一个Point。
③若第二个Point对象与第一个Point对象之间的距离间隔和时间间隔符合要求,则加入第二个Point。依次类推,将满足要求的所有Point加入PolyLine。
④将PolyLine存储在Arcgis空间数据库中。
S103: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作业轨迹的覆盖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作业轨迹的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根据投影坐标获取每个作业轨迹的长度,将长度叠加以获取作业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每个作业轨迹对应的时间间隔叠加以获取作业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为1天,作业距离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091
其中,DistanceDay1为作业员在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距离,Distancei为一天内第i条作业轨迹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时长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092
其中,TimeIntervalDay1为作业员一天内的作业时长,TimeIntervalj为一天内第j条作业轨迹对应的作业时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Arcgis提供了基于C#或者JAVA语言的二次开发SDK,基于该SDK可以实现求作业员的作业距离和作业时长的方法。本示例使用C#语言提供:
①通过IFeatureClass的Search方法,传递一个IQueryFilter参数,该参数包含一个过滤语句,用于筛选某作业员某天的所有作业轨迹。
②将筛选出来的所有作业轨迹IPolylinre对象进行投影转换,从地理坐标转化为投影坐标。
③通过IPolyline.Length方法获取线段长度。将当天所有轨迹线段的长度累加得到作业距离。
④通过获取线段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时间间隔,将当天所有线段的时间间隔累加得到作业时长。
一般的,作业员作业过程能够覆盖其周围500米的范围。其他实施例中,作业员作业覆盖的范围可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和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作业员本评估周期的作业轨迹为基础图层,以500米为作业有效范围,将有效发现范围该与作业辖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得到在本作业周期内,作业员外业作业的覆盖范围以及未覆盖到的范围,覆盖的范围以及未覆盖到的范围可以在与评估平台连接的前端展示出来。
S104:通过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覆盖范围判断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覆盖范围判断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作业距离、作业时间获取符合要求的预设时间占评估周期的比例,并根据覆盖范围获取有效作业范围以及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通过比例、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判断外业作业的成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某作业员当天作业距离大于30千米,上线时长大于1小时(该参数可以结合作业地区实际情况动态配置)即DistanceDay1>30km_and_TimeIntervalDay1>1h,则认为当天外业作业符合要求。一个作业周期内,符合作业要求的天数不少于60%,则认为该评估周期内作业时长和作业距离合格。获取作业轨迹图层内,某作业员一个作业周期内的所有作业轨迹,以500米作为缓冲范围,得到该作业员的有效作业范围Range巡查。以该作业员负责的辖区面积Range辖区作为作业基础范围。若Range巡查/Range辖区>80%,则认为该周期作业范围合格。以上两方面作业合格,则认为该周期外业作业合格。
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能够实时记录作业员的作业轨迹,无需设置固定位置,作业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业路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且通过作业员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作业覆盖范围评估作业效果,评估手段多样,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利用作业覆盖范围获取未覆盖范围,便于作业员根据该未覆盖范围调整作业轨迹,避免产生外业作业的盲区。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请参阅图3、图4,图3为本发明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评估平台执行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3、图4对本发明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作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上传设备、评估平台,上传设备与评估平台无线连接;上传设备用于以预设频率采集并向评估平台上传坐标组信息,其中,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评估平台根据所述坐标组信息实现如下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
S201:获取外业设备以预设频率采集并上传的坐标组信息,其中,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外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测绘仪、勘探设备以及其他能够实时定位和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向评估平台发送坐标组信息的外业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外业设备依托于GeoGlobe、Arcgis等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采集作业员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坐标组信息包含点的作业位置坐标数量可以为一个、二个以及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外业设备通过内置的轨迹采集模块自动采集作业员的作业位置,并通过内置的轨迹上报模块将作业位置以坐标组为单位上传,一个坐标组有6个坐标点。坐标组信息包含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轨迹接收模块将坐标组接收到评估平台的服务器端,并存储在数据库,如Oracle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作业位置坐标为坐标点的坐标,上传时间可以为每个坐标点的采集时间,也可以为该坐标组的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为该外业设备的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频率为2秒/次,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频率可以根据作业员的移动速度、采集间隔等实施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表一,表一、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与预设频率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121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131
表一、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与预设频率的对应关系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作业员会使用小汽车、摩托车等设备外出作业,作业过程汽车正常行驶速度为30km每小时,外业设备每2秒采集一次,位置采集间隔约为4米,通过该采集频率和位置间隔能够连续反映作业员位置情况。
S202: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根据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并将作业轨迹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端的GPS定位可能出现偏移很远的情况,该情况下上报的坐标点认为是噪点,不参与计算,其中,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确定作业位置坐标为噪点,去除作业位置坐标,若否,则保留作业位置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100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方式点的精准度以及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因作业员可能在作业时间结束后未关闭外业设备,造成外业设备在作业时间外上传坐标信息。因此,清除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还包括:获取作业员的工作时间,去除上传时间不位于工作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设备获取作业员的评估周期以及工作时间,根据该工作时间去除噪点,其中,工作时间包括工作日和工作时长。其中,该评估周期和工作时间可以是根据输入的指令设置的,也可以评估平台从数据库或其他存储设备中获取点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工作日为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长为每天8:30am到5:30pm,作业周期为一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评估设备对获取的坐标组信息进行检查,若坐标组信息中出现上传时间为非工作日或者非工作时间段内的位置,则将该上传时间对应的作业位置坐标去除。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上传时间位于预设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则将作业位置坐标放入同一个作业轨迹中,并依次连接;若否,则将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相邻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或两个相邻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上传时间之差为1分钟。如果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或者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超过1分钟,则将这两个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平台获取到外业设备上传点的坐标组信息后,将作业员的作业位置坐标以天为单位连接起来,两个相邻作业位置坐标按照顺序进行连接,若超出第一阈值则分为两段作业轨迹。作业员的作业轨迹以线段方式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线段包括所述作业员的ID、轨迹开始时间、轨迹结束时间、上传设备编号、线段的空间要素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151
其中,Distance1为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LocationX1,LocationX2分别为两个作业位置在同一个投影坐标系下的x坐标,LocationY1,LocationY2分别为两个作业位置在同一个投影坐标系下的y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时间间隔的公式为:
TimeInterval1=|Time1-Time2|,其中,TimeInterval1为两个作业位置坐标的时间间隔,Time1为其中一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Time2为另一个作业位置坐标的上传时间,该上传时间取绝对值,时间单位为秒。
其中,若Distance1<=100_and_TimeInterval1<=60,则将两个坐标点连接为线段,否则断开连接,分段存储,每一段独立的线段存储在评估平台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Arcgis提供了基于C#或者JAVA语言的二次开发SDK,评估平台基于该SDK可以实现作业轨迹的获取。本示例使用C#语言提供:
(1)将所有作业位置坐标转化为ESRI.ArcGIS.Geometry中的坐标点对象Point。
(2)新建线段对象Polyline,加入第一个Point。
(3)若第二个Point对象与第一个Point对象之间的距离间隔和时间间隔符合要求,则加入第二个Point。依次类推,将满足要求的所有Point加入PolyLine。
(4)将PolyLine存储在Arcgis空间数据库中。
S203: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作业轨迹的覆盖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作业轨迹的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根据投影坐标获取每个作业轨迹的长度,将长度叠加以获取作业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轨迹获取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每个作业轨迹对应的时间间隔叠加以获取作业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为1天,作业距离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161
其中,DistanceDay1为作业员在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距离,Distancei为一天内第i条作业轨迹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时长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2433724630000162
其中,TimeIntervalDay1为作业员一天内的作业时长,TimeIntervalj为一天内第j条作业轨迹对应的作业时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Arcgis提供了基于C#或者JAVA语言的二次开发SDK,基于该SDK可以实现求作业员的作业距离和作业时长的方法。本示例使用C#语言提供:
(1)通过IFeatureClass的Search方法,传递一个IQueryFilter参数,该参数包含一个过滤语句,用于筛选某作业员某天的所有作业轨迹。
(2)将筛选出来的所有作业轨迹IPolyline对象进行投影转换,从地理坐标转化为投影坐标。
(3)通过IPolyline.Length方法获取线段长度。将当天所有轨迹线段的长度累加得到作业距离。
(4)通过获取线段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时间间隔,将当天所有线段的时间间隔累加得到作业时长。
一般的,作业员作业过程能够覆盖其周围500米的范围。其他实施例中,作业员作业覆盖的范围可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和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作业员本评估周期的作业轨迹为基础图层,以500米为作业有效范围,将有效发现范围该与作业辖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得到在本作业周期内,作业员外业作业的覆盖范围以及未覆盖到的范围,覆盖的范围以及未覆盖到的范围可以在与评估平台连接的前端展示出来。
S204:通过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覆盖范围判断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覆盖范围判断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作业距离、作业时间获取符合要求的预设时间占评估周期的比例,并根据覆盖范围获取有效作业范围以及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通过比例、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判断外业作业的成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某作业员当天作业距离大于30千米,上线时长大于1小时(该参数可以结合作业地区实际情况动态配置)即DistanceDay1>30km_and_TimeIntervalDay1>1h,则认为当天外业作业符合要求。一个作业周期内,符合作业要求的天数不少于60%,则认为该评估周期内作业时长和作业距离合格。获取作业轨迹图层内,某作业员一个作业周期内的所有作业轨迹,以500米作为缓冲范围,得到该作业员的有效作业范围Range巡查。以该作业员负责的辖区面积Range辖区作为作业基础范围。若Range巡查/Range辖区>80%,则认为该周期作业范围合格。以上两方面作业合格,则认为该周期外业作业合格。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能够实时记录作业员的作业轨迹,无需设置固定位置,作业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业路径,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且通过作业员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作业覆盖范围评估作业效果,评估手段多样,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利用作业覆盖范围获取未覆盖范围,便于作业员根据该未覆盖范围调整作业轨迹,避免产生外业作业的盲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外业设备以预设频率采集并上传的坐标组信息,其中,所述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
S102: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根据所述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并将所述作业轨迹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S103: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作业轨迹的覆盖范围;
S104:通过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覆盖范围判断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作业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为噪点,去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若否,则保留所述作业位置坐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所述作业位置坐标中的噪点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所述作业员的工作时间,去除上传时间不位于所述工作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作业位置坐标形成作业轨迹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上传时间位于预设时间的作业位置坐标,判断上传时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则将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放入同一个作业轨迹中,并依次连接;若否,则将两个所述作业位置坐标放入不同的作业轨迹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轨迹以线段的方式存储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包括所述作业员的ID、轨迹开始时间、轨迹结束时间、上传设备编号、所述线段的空间要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所述作业轨迹的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根据所述投影坐标获取每个作业轨迹的长度,将所述长度叠加以获取作业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作业轨迹获取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作业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作业员预设时间内的作业轨迹,将每个所述作业轨迹对应的时间间隔叠加以获取作业时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长以及所述覆盖范围判断所述作业员评估周期内的外业作业的成效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距离、作业时间获取符合要求的预设时间占所述评估周期的比例,并根据覆盖范围获取有效作业范围以及所述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
通过所述比例、有效作业范围与基础覆盖范围之比判断所述外业作业的成效。
10.一种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传设备、评估平台,所述上传设备与所述评估平台无线连接;
所述上传设备用于以预设频率采集并向所述评估平台上传坐标组信息,其中,所述坐标组信息包括作业员的至少一个作业位置坐标、上传时间、上传设备型号;
所述评估平台根据所述坐标组信息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
CN202010244863.9A 2020-03-31 2020-03-31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Active CN111557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863.9A CN111557642B (zh) 2020-03-31 2020-03-31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863.9A CN111557642B (zh) 2020-03-31 2020-03-31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7642A true CN111557642A (zh) 2020-08-21
CN111557642B CN111557642B (zh) 2021-05-11

Family

ID=7206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4863.9A Active CN111557642B (zh) 2020-03-31 2020-03-31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764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372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交通轨迹数据降噪方法及系统
US20150079923A1 (en) * 2013-06-17 2015-03-19 Joe McNeil Communications device based analytics for a traveler
CN107343381A (zh) * 2016-03-01 2017-11-1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评价装置以及评价方法
CN108805410A (zh) * 2018-05-11 2018-11-13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评价方法
CN109003047A (zh) * 2018-06-29 2018-12-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统计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093621A (zh) * 2018-08-10 2018-12-28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运行精度监测方法、装置、机器人、服务器和介质
CN109284931A (zh) * 2018-09-29 2019-01-29 河北上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道路养护作业人员考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372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交通轨迹数据降噪方法及系统
US20150079923A1 (en) * 2013-06-17 2015-03-19 Joe McNeil Communications device based analytics for a traveler
CN107343381A (zh) * 2016-03-01 2017-11-1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评价装置以及评价方法
CN108805410A (zh) * 2018-05-11 2018-11-13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评价方法
CN109003047A (zh) * 2018-06-29 2018-12-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统计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093621A (zh) * 2018-08-10 2018-12-28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运行精度监测方法、装置、机器人、服务器和介质
CN109284931A (zh) * 2018-09-29 2019-01-29 河北上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道路养护作业人员考核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7642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735B (zh) 用于确定移动台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US94453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Wi-Fi radio map
CN113075714B (zh) 一种基于参考点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4204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crowdedness of people at a place
US2006003033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oloc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ing distributed processors in wireless receiver towers and a method for collecting a fee for processing geolocation requests
US20150338501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e test
JP2017009368A (ja) 測位方法、測位システム
CN107274717A (zh) 一种室内停车定位导航系统及其导航方法
JP6803205B2 (ja) 対象経路を含む移動位置範囲群に基づき通行量を推定する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5307262A (zh) 一种伪基站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557642B (zh) 基于轨迹评估外业作业成效的方法、系统
US20140195176A1 (en) Deriv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vice area for signal leakage detection
RU135828U1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потока с функцией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редней скоро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09525947B (zh) 一种无人机运动轨迹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01765201B (zh) 定位辅助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定位辅助装置
CN116027117A (zh) 一种电磁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7647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radio frequency (RF) signal data
KR101662634B1 (ko) Gps 및 무선 통신 기반의 로그정보를 이용한 측위 정확도 산출방법 및 장치
CN11019851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6612549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巡检轨迹定位分析系统
CN108495261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室内位置精准定位方法和系统
CN207037936U (zh) 一种室内停车定位导航系统
CN113834564A (zh) 一种振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3918551A (zh) 一种定位异常点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241693B (zh)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无坐标传感器位置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