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向强度不足以及导轨和滑动件的滑动配合处的间隙可能导致调节过程中的晃动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包括:
设于靠背和车身之间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于车身且所述基座的另一端指向所述靠背,所述基座的上部形成有适配于靠背转动轨迹的导槽;
插设于所述导槽内的滑条,所述滑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的背面且所述滑条的另一端指向所述车身;
固定于所述车身的锁止件,通过所述锁止件连接所述滑条和所述基座实现锁定;以及
连接于所述基座且具有弹性的顶撑件,所述顶撑件设于所述滑条的另一端的底部,通过所述顶撑件的弹性作用力向上抬升所述滑条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件,包括:
销轴连接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滑条的另一端的底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基座的侧面且所述凸轮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以及
套设于所述凸轮且位于所述基座的侧面和所述顶板之间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且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靠背的一侧,以给所述顶板向所述靠背转动的趋势,使得所述顶板顶撑于所述滑条的另一端的底部,以向上抬升所述滑条从而消除所述缝隙。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导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固定有具有弹性的弹性元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限位所述滑条的上下两端从而防止所述滑条上下晃动。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条为扁平状的长条结构,且所述滑条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偏移的凸包。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件位于所述锁止件的靠近所述车身的一端。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滑条一侧的加强条板,所述加强条板的上端和下端均弯折包覆于所述滑条。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滑条间隔设有调节孔;
所述锁止件形成有适配于所述调节孔的棘爪,通过所述棘爪插设于对应的调节孔和所述基座实现锁定。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件设于所述滑条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导槽的外侧。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件设于所述滑条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导槽的内部。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顶撑件支撑于滑条的底部,利用顶撑件的弹性将滑条向上顶撑,消除滑条和基座在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避免震动带来的影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轨和滑动件的滑动配合处的间隙可能导致调节过程中的晃动问题。通过在导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设置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限位所述滑条的上下两端从而防止所述滑条上下浮动。
滑条抵靠弹性元件进行略微浮动,该浮动量可以用来消除所述滑条和所述基座在所述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加大锁闩和锁的安装容差能力,吸收直线和靠背弧线运动轨迹的差异。滑条的凸包使得使抗弯性能提高。凸包成形过程中金属材料受挤压变形,使金属的硬度增加,减少金属塑性变形,对截面抗弯模量二次加强。通过加强条板和滑条固接,正常滑动时不影响滑动力,受力变形时增加滑条整体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和图3,显示了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安装后的靠背调节过程示意图。图4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6所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包括:
设于靠背1和车身之间的基座10,基座10的一端固定于车身且基座10的另一端指向靠背1,基座10的上部形成有适配于靠背转动轨迹的导槽;
插设于导槽内的滑条20,滑条20的一端固定于靠背1的背面且滑条20的另一端指向车身;
固定于车身的锁止件30,通过锁止件30连接滑条20和基座10实现锁定;以及
连接于基座10且具有弹性的顶撑件40,顶撑件40设于滑条20的另一端的底部,通过顶撑件40的弹性作用力向上抬升滑条20进而消除滑条20和基座10在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将靠背1从图2的倾斜角度状态向后转动至图3所示的倾斜角度状态,靠背1带动滑条20一同向后移动,滑条20在基座10的导槽内向后移动,待靠背1转动到位后,通过锁止件30连接滑条20和基座10以将滑条20和基座10相互锁定,从而锁定住靠背1的位置。
具体地,滑条20和基座10在导槽滑动配合处经常性摩擦造成一定的磨损量,可能导致一定的缝隙。此外,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制造公差,而导致一定的缝隙。零件变形后未回弹也可能导致缝隙。在座椅使用过程中,这种缝隙可能导致零件的震动,影响用户体验。
本发明通过设置顶撑件40支撑于滑条20的底部,利用顶撑件40的弹性将滑条20向上顶撑,消除滑条20和基座10在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避免震动带来的影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轨和滑动件的滑动配合处的间隙可能导致调节过程中的晃动问题。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7为图5的爆炸图。图8至图10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顶撑件处于三种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图11为图8至图10的顶撑件的变化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顶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爆炸图。图14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顶撑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14所示,顶撑件40,包括:
销轴连接于基座10且位于滑条20的另一端的底部的凸轮41,凸轮41的一端抵靠于基座10的侧面且凸轮41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42;以及
套设于凸轮41且位于基座10的侧面和顶板42之间的扭簧43,扭簧43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0且扭簧43的另一端抵靠于顶板42的远离靠背1的一侧,以给顶板42向靠背1转动的趋势,使得顶板42顶撑于滑条20的另一端的底部,以向上抬升滑条20从而消除缝隙。
具体地,凸轮41为套筒状结构,将凸轮41的一端贴设于基座10的侧面,采用销轴44穿设于凸轮41和基座10的侧板进行连接,从而凸轮41能够绕着销轴44转动。
凸轮41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42,顶板42和基座10的侧面之间形成有距离,用于设置扭簧43。扭簧43的直径适配于凸轮41的外壁,从而方便将扭簧43套设于凸轮41以设置于顶板42和基座10之间,将扭簧43的一端穿设于基座10的侧板实现连接,且扭簧43的另一端抵靠于顶板42的远离靠背1的一侧,利用扭簧43的作用力给顶板42向靠背1转动的趋势。凸轮41还形成有和顶板42相对的杆45。
结合图8至图11所示,顶板42顶撑着滑条20,凸轮41可作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以保证滑条20始终和基座10在导槽适配处相贴,以避免缝隙和晃动。
进一步地,顶板42的远离靠背1的一侧内凹形成供扭簧43的另一端设置的凹面部,通过将扭簧43的另一端设于该凹面部内以限制扭簧43的另一端,防止扭簧43的另一端位移。
进一步地,顶板42和基座10的侧面相互平行,以避免凸轮41转动中带动顶板42碰撞到基座10,影响扭簧43的作用。
进一步地,顶板42顶面和滑条20的另一端的底面适配,保证顶板42顶面和滑条20的底面相互贴设,防止滑落错位。
进一步地,顶板42顶面具有一定的弧度,该弧度和座椅的靠背1转动的轨迹适配。
结合图7所示,基座10包括相对设于滑条20两侧且相互固接的一对金属板13,一对金属板13之间形成导槽。滑条20的一端连接有锁钩14,另一端套设有后挡块15用于限位。锁止件30连接有复位簧31,便于调节锁止件30。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顶撑件40位于锁止件30的靠近车身的一端。即顶撑件40远离靠背1,在滑条20移动过程中对滑条20的另一端进行位置修正,避免缝隙和晃动。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15和图16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选择不同第一安装孔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16所示,基座10的一端形成有靠近车身的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1,且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1上下间隔设置,基座的另一端形成有靠近靠背1的第二安装孔12,通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将基座10固接于车身。
结合图15所示,当选取位于上方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以将基座10固接于车身后,将靠背1转动,靠背1的移动轨迹为图15中的弧线,该弧线的切线为a。滑条20移动时带动锁钩14形成移动轨迹b,可见锁钩14形成的移动轨迹b和弧线的切线a之间形成有轨迹偏差,且该轨迹偏差较大。
结合图16所示,当选取位于下方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以将基座10固接于车身,相当于将基座10的靠近车身的一端向上抬升。将靠背1转动,靠背1的移动轨迹为图16中的弧线,该弧线的切线为a1。滑条20移动时带动锁钩14形成移动轨迹b1,可见锁钩14形成的移动轨迹b1和弧线的切线a1之间形成的轨迹偏差较小。
在相同产品上可通过选取不同位置的安装点让滑动轨迹和靠背的轨迹最大程度地贴合。在共用大部分零件的同时,适配于大量靠背高度不同的座椅和车型。适配范围广。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17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滑条的侧视图。结合图17所示,滑条20为扁平状的长条结构,且滑条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偏移的凸包200。带凸包200特征的滑条20可满足更高的静/动态碰撞要求。同样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增加凸包200后的截面的抗弯性能提高将近一倍。另外,结合图17所示,滑条20成形时,滑条20的折弯处受挤压变形,冷作硬化,导致材料的屈服强度及硬度等提高。
现有技术中,滑条一般包括相对的两个板条,零件多工序多。本申请通过提取强度特征凸起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仅适用一个板条减少零件简化工序。
进一步地,滑条20为直线型结构,滑条20相对于导槽形成直线型运动轨迹。本发明采用直线型结构的滑条20,其运动轨迹与靠背的轨迹偏差也不大,都可以随靠背进行角度的调节。而现有技术中滑条20为曲线型。作为对比,曲线型的翻边工序会产生较大回弹,尺寸不易控制。直线型的弯曲成形工艺简单,制造公差更小。降低制造难度、制造成本,便于大批量快速生产。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7所示,滑条20间隔设有调节孔21;锁止件30形成有适配于调节孔的棘爪,通过棘爪插设于对应的调节孔21和基座10实现锁定。调节孔的尺寸和个数按照功能及强度要求设计,不作限制。利用滑条20自身做特征作为行程挡点,可满足半落锁状态下动态强度要求。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18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加强条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结合图1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固定于滑条20一侧的加强条板22,加强条板22的上端和下端均弯折包覆于滑条20。
具体地,加强条板22和基座导槽的折弯特征相配合且留有设计间隙,加强条板22正常滑动时不影响滑动力,受力变形时增加机构强度。加强条板22和滑条20在侧面与底面焊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19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弹性元件在靠背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参阅图20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弹性元件在靠背锁止状态的示意图。结合图19和图20所示,滑条20和金属板13形成的导槽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实现无接触地相对滑动;金属板13形成的导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固定有具有弹性的弹性元件130,通过弹性元件130的弹性限位滑条20的上下两端从而防止滑条20上下晃动。
具体地,弹性元件130的表面为弧面。弹性元件130可以有上下设置的多对。弹性元件130可用于减小滑动力;增大锁闩和锁之间的安装容差,且能吸收直线与弧线运动的轨迹差。
结合图19所示,在解锁过程中,由于顶撑件40与棘爪一起解开,顶撑件40不对滑条20限位,滑条20为轻微浮动状态,可绕后端小角度旋转,可提高锁闩和锁的安装容差,也可在调节过程中适应直线型运动与靠背旋转运动的轨迹差值,防止卡滞。在此过程中,通过弹性元件130的弹性限位滑条20的上下两端从而防止滑条20上下晃动。
结合图20所示,锁止状态时,顶撑件40在扭簧43的作用下将滑条20向上抬起以消除间隙。顶撑件40用于保证锁止状态下滑条20和基座没有间隙,防止晃动。
作为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顶撑件40设于滑条20的底部且位于导槽的外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顶撑件40设于滑条20的底部且位于导槽的内部。即顶撑件40可布置在可实现功能的位置处。
本发明座椅靠背的调节机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设置顶撑件支撑于滑条的底部,利用顶撑件的弹性将滑条向上顶撑,消除滑条和基座在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避免震动带来的影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轨和滑动件的滑动配合处的间隙可能导致调节过程中的晃动或卡滞的问题。通过在导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设置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限位滑条的上下两端从而防止滑条上下晃动。滑条抵靠弹性元件进行略微浮动,该浮动量可以用来消除所述滑条和所述基座在所述导槽滑动配合处的缝隙,加大锁闩和锁的安装容差能力,吸收直线和靠背弧线运动轨迹的差异。滑条的凸包使得使抗弯性能提高。凸包成形过程中金属材料受挤压变形,使金属的硬度增加,减少金属塑性变形,对截面抗弯模量二次加强。通过加强条板和滑条固接,正常滑动时不影响滑动力,受力变形时增加滑条整体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